缓冲区和廊道理论和其在自然保护区建立中的应用共34页文档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策略与实践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策略与实践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环境以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然而,如何科学地管理自然保护区,达到保护和利用的平衡,一直是政府和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策略与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说明。
一、理论基础自然保护区的背景有三点,分别是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因此,保护区的建立要符合以下三个原则:1.生态学原则,即国家要寻求维持自然系统各要素作用平衡的保护模式,保护已有物种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
2.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国家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兼顾经济发展,使保护区不仅仅是一个能够保护自然环境的区域,还能够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3.社区参与原则,即自然保护区在建设中需要积极鼓励和促进沿线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充分发挥社区治理和参与的功能。
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策略1.分类管理策略根据国家统一的分类标准,对于不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生物特征、资源条件和人文环境等因素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
例如,天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主要以景区经济为主体,采用较为灵活的管理方式。
而生态保护区则主要采取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管理模式。
2.差别化管理策略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特征、生态系统特征、环境问题等特点进行差别化管理。
通过对功能区的划分,明确各区功能的界限和管理方式,以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例如,对某个区域内的特殊物种进行单独保护,对具有旅游价值的景点进行开发,对工业园区则重点治理污染排放等。
3.综合管理策略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多种资源、生态系统和利益关系等问题,以区域综合管理为主要内容,采用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手段,实现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
例如,将国家公园、天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纳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从国家层面统一规划和实施综合管理,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如何有效管理和保护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如何有效管理和保护自然保护区,顾名思义,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以及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而划定的特定区域。
它就像是大自然的“庇护所”,为众多生物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
自然保护区具有多种重要价值。
首先,它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在保护区内,各种动植物能够在不受人类过度干扰的情况下繁衍生长,维持着物种的丰富度和基因的多样性。
其次,自然保护区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持起着关键作用。
它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水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态服务。
再者,自然保护区还具有科研价值。
通过对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和物种的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规律,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它还能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让人们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然而,要实现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保护并非易事。
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综合的策略。
科学规划是基础。
在设立自然保护区之前,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评估,了解区域内的生态特征、物种分布、土地利用情况等。
根据这些信息,合理划定保护区的范围和功能分区,如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核心区是保护的重中之重,应严格限制人类活动;缓冲区则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允许有限的科研和监测活动;实验区可以在不影响保护目标的前提下,开展适当的教育、生态旅游等活动。
完善法律法规是保障。
国家和地方应制定健全的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明确保护区的地位、管理体制、保护措施以及违法责任等。
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盗猎、盗伐、非法采矿等破坏保护区的行为,让法律成为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坚强后盾。
加强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建立专业、高效的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这些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生态知识、管理经验和执法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日益复杂的保护工作需求。
资金投入是关键。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监测、人员工资、生态补偿等。
保护区内生态保护走廊事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保护区内生态保护走廊事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保护区内生态保护走廊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手段,旨在连接和维护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它是通过划定一条或一系列廊道,将不同的生态环境有机地连接起来,以便物种能够自由迁移、交流和繁衍。
生态保护走廊的建立基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深入了解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求的认识。
保护区内生态保护走廊通过将分散的保护区连结起来,形成一个维度横跨的生态网络,从而增强了生态系统对外界的交换和影响抵御能力。
这样的走廊可以包括山谷、河流、森林、湿地等多种生态环境,以确保不同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命周期和繁衍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生态保护走廊能够协助保护区进行生态修复和候鸟迁徙等重要生态过程,提供了物种栖息地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在保护区内生态保护走廊的规划和落实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生态地理信息、生物多样性特征和自然地貌等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定走廊的位置和长度,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走廊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实践中,许多地区已经采取了保护区内生态保护走廊的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保护区内生态保护走廊的事例,包括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取得的成果。
通过对这些事例的研究和总结,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保护区内生态保护走廊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为今后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方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第一部分是引言,用来引入话题并概述文章的内容。
第二部分是正文,将介绍保护区内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生态保护走廊的定义与作用。
第三部分是结论,将介绍保护区内生态保护走廊的事例以及这些事例的启示与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逐个展开这些部分的内容,详细介绍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介绍保护区内生态保护走廊的实际事例,探讨其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高中地理微专题 生态廊道
线状廊道
全部由边缘种 占优势的狭长
地带
带状廊道
带状廊道是指含有 较丰富内部中和内 环境的条带景观单 元。我国三北防护 林带是这一类型的 代表。
河流廊道
河流分布而不 同于周围基质
的植被带
廊道
生态廊道
• 生态廊道是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带状区域,除具有廊道的一 般特点和功能外,还具有很多生态服务功能,能促进廊道内 动植物沿廊道迁徙,达到连接破碎生境、防止种群隔离和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 保护区不仅有核心区、缓冲区、 实验区的设计,为了避免割断 不同核心斑块之间物种交换的 通道,还需辨识不同核心斑块之 间存在的生境廊道,进行严格保 护。
案例
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廊道设计
• 现有生境廊道的确定:不同核心斑块之间是否存在生境廊 道?怎么来确定?图3b显示了核心斑块的位置,可以看出 核心区是由几个较大的斑块构成,不同斑块之间仍然存在 一些狭长的通道,这些通道可以认为是连接不同斑块的生 境廊道(图a),应该进行严格保护。
生物廊道的弊
• 生物廊道的建立有时会促进有害生物的扩散,增加入侵速率,反而对该 物种起不到保护作用。
廊道同样能够加速一些疾病,外来捕食者和其他一些干扰的扩散,从而 给目的种的生存或散布带来不利的影响。
生物廊道也可能会引导目标物种的个体远离生境斑块,进入边缘效应占 优势的廊道中,遭受更严重的伤亡和被捕食。
廊道的植被和微地形越复杂,密度越大时,所需的廊道宽 度就越小。
深圳生态种干扰组分,对自然过程起到分割作 用,是影响动植物移动与扩散的通道或屏障,沿 道路两侧设置植被廊道。
建立方式
以公路、铁路为依托采用道路绿化和林带建设 相结合的方式。
规格 意义
铁路和公路国道、省界两侧林带宽度应达30米以上; 县乡公路林带宽度应达15米以上; 村庄道路适宜建设林带的两侧应达10米以上
森林经营规划_南京林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森林经营规划_南京林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森林成熟与农作物及蔬菜等的成熟一样,具有明显性。
参考答案:错误2.轮伐期越长,相应的经营措施就多;相反就少。
参考答案:正确3.在我国,林业分工论首先由我国原林业部()老部长为首的一批专家提出,并形成一套系统的林业经营理论体系。
参考答案:雍文涛4.森林经营单位在申请森林认证之前,不一定要进行自我评估。
参考答案:错误5.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
参考答案:美国GPS6.遥感技术由()等构成要素组成。
参考答案:传感器_遥感对象_信息传播媒介7.在美国,()被称为20世纪“三大航天工程” 。
参考答案: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_“阿波罗”飞船登月_航天飞机升空8.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称为地理信息,地理信息仅图形数据,不包括属性数据。
参考答案:错误9.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功能,是遥感的突出特点。
参考答案:正确10.()是一个由计算机软件、硬件、方法库和专业人员组成的,可实现空间数据采集、管理、操作、分析和可视化,以而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的计算机化的系统。
参考答案:地理信息系统11.在林业遥感应用中,()与纹理信息结合,可以识别树种、进行树种空间分布制图。
参考答案:高光谱12.邬建国将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总结为:1、格局—过程—尺度;2、空间异质性和缀块性;3、生态学干扰;4、缀块—廊道——基底模式。
参考答案:正确13.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1939年德国地植物学家特罗尔(Carl Troll)在“航空象片制图和生态学的土地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景观生态学概念。
参考答案:正确14.根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建国以来,我国森林覆盖率翻了()倍。
参考答案:215.根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面积在世界排名()参考答案:第五16.检查法,顾名思义,通过定期重复调查来检查森林结构、蓄积和生长量的变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0.12.28•【文号】国办发[2010]63号•【施行日期】2010.12.2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有效措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手段。
多年来,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自然保护区频繁进行调整或被非法侵占,部分物种的栖息地受到威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
为切实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促进自然保护区事业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科学规划自然保护区发展。
定期开展全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状况调查和评价。
并在各部门相关规划的基础上,统筹完善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
积极推进中东部地区自然保护区发展,在继续完善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布局的同时,将河湖、海洋和草原生态系统及地质遗迹、小种群物种的保护作为新建自然保护区的重点。
按照自然地理单元和物种的天然分布对已建自然保护区进行整合,通过建立生态廊道,增强自然保护区间的联通性。
对范围和功能分区尚不明确的自然保护区要进行核查和确认。
设立其他类型保护区域,原则上不得与自然保护区范围交叉重叠;已经存在交叉重叠的,对交叉重叠区域要从严管理。
二、强化对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的管理。
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改变自然保护区的性质、范围和功能分区,不得随意撤销已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自批准建立或调整之日起,原则上五年内不得进行调整。
确因国家立项核准的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必须对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整的,应在确保自然保护区功能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从严控制缩小自然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缓冲区的范围。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按提纲)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按提纲)一:名词解释物种分布区:生物总是生长在与其生态相应的环境中,而非一切地方都能生存。
核心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和自然遗迹的集中分布区。
该区域需要严格保护与管理。
缓冲区:在核心区外围划定的用于减缓外界对核心区干扰的区域。
实验区:为探索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有效结合的途径,在自然保护区中区划出来的一个区域,适度集中建设和安排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经营项目与必要的办公、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实验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划分为生产经营小区、生态旅游小区、科学实验小区、生活办公小区、教学实习小区等。
生物廊道:也叫生境廊道,是连接破碎化生境并适宜生物生活、移动或扩散的通道。
其主要功能为栖息地功能和通道功能。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根据保护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特点以及管理需要,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域。
一般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等。
自然保护区体系:某一区域内,为了使保护对象得到更有效的保护而规划和建设的自然保护区系统。
一般由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廊道组成。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在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与环境特点、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潜在可能性等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与目标,制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资源利用、社区发展、行政管理与资金估算等方面的行动计划与措施的过程。
(内涵与外延:以了解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
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与目标。
规划范围: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资源利用、社区发展、行政管理与资金估算等方面)。
自然旅游资源: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构成的、能够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自然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游览观赏价值的,古今人类活动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
自然保护区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调整为核心
自然保护区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调整为核心控制区、一般控制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根据最新法规,自然保护区或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调整为核心控制区、一般控制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1)核心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进行绝对保护。
在核心区内禁止群众通行和开展旅游活动,一般也不允许进行科学研究。
此外,自然历史遗迹也属于绝对保护的对象。
(2)缓冲区: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出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3)实验区:缓冲区的外围可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示意图如下:1 / 4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0】71号)四、完善功能分区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由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转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
(一)由于原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管控要求基本接近,故一般情况下,将自然保护区原核心区和原缓冲区转为核心保护区,将原实验区转为一般控制区。
(二)自然保护区原实验区内无人为活动且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区域,特别是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的关键区域、生态廊道的重要节点、重要自然遗迹等,也应转为核心保护区。
(三)自然保护区原核心区和原缓冲区有以下情况,可调整为一般控制区:自然保护区设立之前就存在的合法水利水电等设施;历史文化名村、少2 / 4。
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作用及意义含案例分享
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作用及意义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作用及意义一、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意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城市景观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
生态廊道中的河流湖泊,道路共同构成了城市生态廊道网络,成为了城市景观生态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生态廊道的生态、生物、游憩、景观效应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发展供应了巨大动力,整治和优化了环境,提升了土地价值,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城市发展中及早确立生态廊道与斑块,基质相结合的生态规划思想将在城市建设的生态、经济、社会方面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价值。
二、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作用1、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的提升,给城市环境的问题日益严峻。
城市的绿色结构用以爱护城市的人工及半自然环境,将成为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修复和改善的功能。
城市外部的生态廊道作为城市外部和内部的绿色屏障,有效的减轻了外部的影响,维持了城区相对稳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水平。
城市内部的林绿地系统影响了气流,增加了大气湿度,改善了城市小气候和地热环境状况,在肯定程度上削减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生态廊道中的很多植物拥有汲取污染物的实力,其中的林带和水生植物群落在肯定程度上净化了空气,地下水和河流水体。
植物的净化杀菌功能同样在土壤的净化和空气中细菌的抑制起着重要作用。
廊道拥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和涵养水源功能,通过树冠截流,削减地表径流,有效的保水保土。
城市生态廊道具有肯定的线性边缘特性,既要防止被城市扩张所吞噬,又要利用其边缘长的特点渗透进城市。
对于廊道,既要爱护原有的自然生态性状,又要合理规划廊道将来的生态发展,以利用廊道扩大绿地生态效应。
优化廊道结构,以凹凸的边缘甚至少量伸出臂状边缘,增加生物易达性以及廊道边缘的生态导管作用。
城市生态廊道通常位于城市不同基质的交接地带,是城市环境的敏感地带,也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带,与自身斑块基质的土壤、地形、植被、生物群落联系紧密,对环境影响重大,因此,若要廊道发挥好其作为生态廊道的巨大功能,对生态廊道的爱护也尤为重要。
生态廊道
线状廊道 全部由边缘种占优势 的狭长地带
带状廊道
带状廊道是指含有较 丰富内部中和内环境 的条带景观单元。我 国三北防护林带是这 一类型的代表。
河流廊道 河流分布而不同于周 围基质的植被带
廊道
生态廊道
• 生态廊道是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带状区域,除具有廊道的一般特点和功能外,还 具有很多生态服务功能,能促进廊道内动植物沿廊道迁徙,达到连接破碎生境、 防止种群隔离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 在大尺度空间上的一个例子是南北美大陆连接的形成在过去几百万年 内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灾难性损失。对某些生态过程有促进作用的廊道, 恰恰对某些物种的运动有阻碍作用。连接孤立栖息地之间的廊道往往 会引导天敌的进入,或外来物种的侵入而威胁到乡土物种的生存。美 国佛罗里达州的开发就有许多这样的问题,外来物种沿交通廊道侵入 景观深处,威胁乡土物种的生存。
•
河流廊道
定义 河流廊道是指河流分布而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通常可包 括河流边缘、河漫滩、河堤和部分高地。
生态功能
传输物质、净化污染以及作为动植物迁移、传播的通道和水生 陆生植物的栖息地,此外还有保护水资源和生态完整性的功能。
构建
在通常的河流保护或滨河地带开发中,人们往往为河岸指定一 定的宽度地带作为河流的缓冲区,这实际是不科学的。河流不 同的位置对应着不同的环境状况,从而应该对应不同的廊道宽 度值。
河流廊道的宽度
不同学者提出的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适宜廊道宽度值
河流廊道的设计
确定河流廊道宽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应该确定和理解周围土地利用方式对河流生物群落和河流廊道完整性的影 响; 2)廊道至少应该包括河漫滩、滨河林地、湿地以及河流的地下水系统; 3)应该包括其他一些关键性的地区如间歇性的支流、河谷和沼泽、地下水补 给和排放区,以及潜在的或实际的侵蚀区; 4) 根据周围土地利用方式来确定廊道的宽度。
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模式、功能及规划原则
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模式、功能及规划原则于广志;蒋志刚【摘要】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然而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保护区设计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自然保护区与非自然保护区之间的过渡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立缓冲区的想法.现在缓冲区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生态缓冲和社会缓冲两大主要功能.本文归纳了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定义、模式和类型,回顾了缓冲区的发展,总结了缓冲区的规划原则.最后,我们还对国内保护区缓冲区的现状进行了讨论.【期刊名称】《生物多样性》【年(卷),期】2003(011)003【总页数】6页(P256-261)【关键词】缓冲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作者】于广志;蒋志刚【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基础科学生物多样性2003 ,11 ( 3) :256 ~ 261 BiodiversityScience 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模式、功能及规划原则于广志蒋志刚*摘要: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然而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了·些保护区设计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自然保护区与非自然保护区之间的过渡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立缓冲区的想法。
现在缓冲区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生态缓冲和社会缓冲两大主要功能。
本文归纳了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定义、模式和类型,回顾了缓冲区的发展,总结了缓冲区的规划原则。
最后,我们还对国内保护区缓冲区的现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缓冲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中图分类号: Ql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 - 0094 ( 2003) 03- 0256 - 06 Buffer zones:pattern,functionanddesignprinciples YUGuang-Zhi,JIANGZhi-Gang * Instituteof Zoology,ChineseAcαdemyof Sciences,Beijing100080 Abstract:Toset upnature reservesisan important approachtoinsitu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However,therearemanyproblemsinthepracticeof designingnaturereserves,andthemostseriousoneisdesignof theboundariesofthenaturereserves,especiallythoseseparatingintensivelyuse dlandfromstrictlyprotectednatural areas.It isnecessarytoprevent theinfluences of human activiti es ontheprotec tedcoreareasinordertoconservethebiodiversityinthereserve.Toresolvethepr oblem,establishingbufferzonesinnaturereserveswassuggested.Theidea wasacceptedbytheManandBiosphere(MAB)in theirBiosphereReserveProgrammeandwasputintowidepractice.Nowadays,as anintegrated func tionalpa时 ofanaturereserve,abufferzonehasbothfunctionsofecologicalbufferandsocialbu ffer.Buffer zonescannotonlyprotect fromthehumaninfluencesandpollutants,but alsoprovideamigrationcorridor forwildlifeandserveasabase forresearchandmonitoring.Inthispaper,wereviewthedefinition,pattern,typesanddevelopmentofbufferzones,andsummarizetheprincipl esfordesigningbufferzones.Finally,wediscussthecuπent circumstancesof buffer zonesinourcountry.Keywords:bufferzones,protectedareas,biodiversity,ecologicalfuncti on 20世纪 30 年代,有研究者倡议通过在自然保护区内建立缓冲区来减轻保护区外的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Wrightetal.,1933 ;Shelfo时,1933a,b )。
自然保护区的理论与实践
自然保护区理论与实践一、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的理论基础1、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含义和历史发展自然是自然发生、自然生存和自然发展的事物的总称。
在类似的条件下,自然现象是反复出现,具有普遍的规律。
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称为自然科学。
自然资源是自然事物中可供人们利用的部分。
很明显,自然是与人类文化、社会历史和精神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文化是人类为了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活动而产生的事物的总称,有些事物早巳存在,因其有价值而特别加以保护而得到发展,并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自然和文化是互为对应的,从自然保护的角度来看待自然,在目前的条件下,主要把它看作为文化财富的一部分,因为把本来没有明确价值的自然事物附上具体的价值,这样一来,自然也就成为文化财富了。
价值是由人定的,所以严格地说,真正的自然只存在于人类出现以前,人类出现以后,原有的自然的意义开始变化,自然就不再是本来的自然,而是加上了人类的影响,变成文化性的自然了。
原始森林作为一个概念是存在的,但现实中真正没有受到人为影响的原始森林几乎是不存在了。
人们开创自然保护事业,就是针对由于破坏自然而损害了自己的利益的一项措施。
自然保护目前已经引起了国际的重视,成为一项世界性事业。
由于自然保护已属文化性的自然保护,因此,必须由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共同参加研究,并有决策者的参加和领导,才能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
自然保护的含义已仅限于爱护自然,不允许破坏自然,而且还要以人们的要求为中心,着手来保护自然,维持生物进化的多样性,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也包括保护人类环境,防止由于发展工农业生产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在内。
这样,自然保护就成为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的管理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了。
我国古代便有了朴素的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思想,意识到保护相利用自然资源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许多朝代曾设立“大司徒”、“山虞”、“泽虞”、“川衡”、“川师”、“迹人”、“囿人”、“牧百兽”、“渔人”、“主章”等官员,主管土地合理利用、山林、沼泽、河流、渔业和动植物资源等的开发和保护问题,也颁布过一些有关自然资源利用的规定和禁令。
缓冲区和廊道理论及其在自然保护区建立中的应用PPT共37页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Leabharlann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段亚男0936180123 生态学10摘要: 自然保护区是将具有典型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进行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事业之一,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文对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类型和功能作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浅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法则的对策。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区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法定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随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的兴起和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具有典型意义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和地质遗迹,已成为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自然保护区是将具有典型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如珍稀动植物的集中栖息或分布区、重要的自然景观区、水源涵养区、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地质建造和重要的自然遗产和人文古迹等)以及其他为了科研、监测、教育、文化娱乐目的而划分出的保护地域的总称。
2、自然保护区的类型自从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黄石公园以来,世界各国都陆续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为了解决保护区类型各不相同的问题,国际自然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保护区与国家公园委员会(CNPPA)于1978年提出了保护区的分类、目标和标准,提出10个保护区类型。
1993年IUCN形成了一个“保护区管理类型指南”,将保护区类型最后确定为6种。
3、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作用自然保护区内部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的精华所在,是被保护物种和环境的核心,需要加以绝对严格保护,应禁止参观和游览的人员进入。
缓冲区是指在核心区外围为保护、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造成影响和干扰所划出的区域,实验区是指自然保护区内可进行多种科学实验的地区。
自然保护区内划分缓冲区的意义和作用
自然保护区内划分缓冲区的意义和作用王献溥【期刊名称】《生物学杂志》【年(卷),期】1987(000)006【摘要】长期以来在划定自然保护区时,大多是选择天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的区域,并采取一草一木不能动的方针,以期达到绝对保护的目的。
如果这样行得通,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但是,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当地群众不理解,而且损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常常得不到他们的合作和支持,造成了自然保护区与当地政府和人民的不协调,以致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开展不下去,甚至造成迫切要求保护的对象受到损害。
为了处理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国际自然保护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深入的调查,提出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上要遵循生态开发的方针,把自然保护区范围划得大些,既要包括天然生态系统,又要包括一些半开发甚至已开发的区域在内。
把它办成一个管理自然的基本单位,起着保护、科研、教育、生产和旅游等多功能的作【总页数】3页(P43-45)【作者】王献溥【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相关文献】1.我国自然保护区内小水电的合法性分析——以岳西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小水电为例 [J], 张博庭2.自然保护区内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研究--基于广西自然保护区内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的实证研究 [J], 李雪岩;龙耀3.自然保护区建立对区内居民生计影响研究——基于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2户区内居民调研 [J], 陈传明;侯雨峰;吴丽媛4.保护区内\"退居还湿\"新模式实验项目生态可行性研究\r——以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南缓冲区(大丰)\"退居还湿\"项目为例 [J], 邱雁辉;印伟;刘樱怡;印钰;王新5.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保护性经营区界定——关于中国自然保护区结构设计的思考 [J], 徐嵩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境廊道保护措施
生境廊道保护措施1. 引言生境廊道是指一条连接两个或多个生态系统的带状或线状区域,重要性在于提供物种迁移、传粉和种群扩散的通道。
由于人类活动和城市化的不断扩张,许多生物栖息地被分割和破碎,导致物种迁移的困难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采取生境廊道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境廊道保护措施,并分析它们的优点和挑战。
2. 生境廊道保护措施2.1. 自然恢复自然恢复是指通过减少干扰或停止破坏性的人类活动,让生物群落自然增长和繁衍的过程。
在生境廊道保护中,自然恢复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境恢复:重新建立被破坏的生境,例如重新植被、重建湿地等。
这些措施可以提供更多适宜的栖息地,吸引更多物种利用生境廊道进行迁移和传播。
•控制外来物种: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和本地物种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需要控制这些外来物种的入侵。
例如,检查入境植物和动物,以避免引进具有破坏性的物种。
•生态系统管理: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管理,包括控制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和过度捕捞等活动,以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2.2. 技术措施除了自然恢复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来保护生境廊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措施:•建立通道:在人类活动区域中建立生境廊道,以便物种可以更方便地迁移到相邻的生态系统。
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建立绿化带、跨越公路和河流的动物通道等。
•人工引种:对于某些濒危物种,可以采取人工引种的方式来增加其种群数量,并帮助其扩散到其他生态系统中。
这需要进行详细的生态调查和管理,以确保引种活动不会对生境廊道产生负面影响。
•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和评估生境廊道的状况和效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
例如,可以使用GPS追踪设备或红外相机监测物种的迁移和活动。
3. 优点和挑战3.1. 优点•保护物种多样性:生境廊道保护措施可以提供物种迁移和传播的通道,有助于维持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维护生态平衡:生境廊道可以确保生态系统之间的连通性,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功能的正常运行。
自然保护学题目整理
自然保护学题目整理自然保护学题目整理往年考题:一、名词解释(6*5=30)1.廊道2.人类中心论3.生态补偿4.岛屿生物地理学5.保护地功能区划二、简答题(10*4=40)1.论述墨子的“节用而非攻”对自然保护的意义。
2.什么是缓冲区?它有什么作用?3.什么是游牧?它对自然保护有哪些积极作用?4.简述复合种群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在自然保护中的应用。
三、论述题(10*3=30)材料一:一项关于长江流域某地自然保护区调整的提案被通过,从而该保护区面积减少,部分缓冲区变成实验区等等,严重影响到了该地珍稀鱼类的生存。
当地部门却在该地建造了水电站。
1.这则新闻报道反映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哪些问题?2.谈谈区域开发对自然保护的负面作用,结合自己的理解说明怎样减少区域开发对动植物的影响。
材料二:某地上游居民与下游企业签订协议。
上游居民少砍树多种树以保持水土,从而保证下游企业的生产工作,下游企业给上游居民一定数额的直接支付。
3.从成本-效益角度谈你对这一事件的认识。
名词解释1自然保护:P4自然保护是一个广义而笼统的概念,可能包含一个具体而可操作的自然保护行为,亦可能是潜在而模糊的环境意识;可能是在全球尺度上的计划或规划,也可能是小区域的决策方案。
概括地来讲,自然保护是一种理念或意识。
2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保育自然而圈定的特殊区域,仅仅是人类自然保护实践中的生态智慧之一。
相对更宽泛意义上来说的保护地,属于特定的一类具有严格意义的保护地,具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和遵守的法律、条例或规定,可以认为是人类保护自然的一种具体措施。
3自然保护学:P1\4自然保护学是一门分析环境与生态系统受扰状态,进而判定其保护价值与必要性,最终采取合理保护方式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
自然保护学为自然保护提供从社会、经济、文化、伦理等角度来提供诠释,同时从本体论、方法论和技术层面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科学基础。
4自然生态系统:P14自然生态系统是受人类扰动较小、生态系统过程以自然过程为主、演替动力基本为自然外力的一类生态系统,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