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前外侧皮瓣顺行切取方法介绍
股前外侧皮瓣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该皮瓣在临床上应用类型包括 : ①股前外侧肌 皮瓣 : 如果需要较 大的组织量 , 以携 带部 可
【] Ma n_K,inT C ardoV V sua n myo neo tr 2 l t h I 丑 La S,h ka e . ac l a ̄o f trl ea r a a l
ti l pJLrn ocp ,0 8 18 5 :8 — 9 . lg a [.aygso e2 0 , 1( )5 9 5 2 lhf ]
【 Ka a K, nsiN, a ama H,ta.V sua ntm fte 8 1 w i I i N kj e ma h i 1 ac l aa y o h r o
atrlea ti l p [.l t dR cnt c v ugr,04 14 neoa rlhg a J a i a t hf ] sc n eos ut e rey2 0 ,1 P r i S ()181l 5: 0 — 1 1 [】 Rb f CgaE, r aoF,t1T einrae ne a r : 9 iu oD,in Ga n e .h evt a t t a ti g a n d ml el hg h l :nt ia s y dci c lai s[. s cntS r , fp a a mcl td n l i lmpi tn JHat eos ug a o u a n ai c o 】 R r
2 股前 外 侧 皮 瓣 的 静脉 回流
两个相邻 的穿 支 , 以一个穿 支血管为 蒂 , 取两个穿支 的供血 切
面积 的皮瓣均能成活 。 5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变异及处理
临床上 , 皮瓣静脉 回流障碍导致的皮瓣坏死率高于动脉供 血不足引起的坏死率。股前外侧 区真皮下静脉 网吻合稠密 , 主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手外科业务学习时间:2016-5-17地点:手外医生办公室主讲:吴志川主任医师内容: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主干的股前外侧皮瓣,因具有部位隐蔽、血管蒂长、血管口径粗、为肢体的非主干血管、切取面积大、有感觉神经和皮瓣切取对供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在国内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应用解剖:1.皮瓣的动脉供应皮瓣的供应血管大多来自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穿皮分支,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自主干股动脉或股深动脉发出后,沿股直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间隙下行,到达股外侧肌的中部,发出肌皮穿支,穿过股外侧肌,到达皮下和皮肤,在穿过阔筋膜前还发出分支到周围肌肉。
2.皮瓣的静脉回流临床上,皮瓣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皮瓣坏死率高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坏死率。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伴行静脉多为两条,是股前外侧皮瓣静脉回流的主要通道。
静脉瓣控制着静脉流向大的穿支静脉或内上方向,游离皮瓣时应保留内上方大的穿支血管,以利静脉回流。
3.皮瓣的神经皮瓣携带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吻合,可重建皮瓣的感觉。
国外学者研究,股外侧皮神经的支配区域约20 cm ×12 cm,基本满足皮瓣感觉重建。
4.皮瓣的设计:以髂前上棘至膑骨外上缘的连线的中点为圆心,以3 cm为半径画圆,穿支血管的浅出点基本都在该圆内,较多位于该圆的外下象限。
变异情况下.也可以形成以横支、升支或高位皮支为血管蒂的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是股前外侧皮瓣的主要血管蒂,蒂长可达8 cm-12cm,降支起始部外径平均为2.1 mm(1.1-2.8 mm),其肌皮动脉分支多数情况下都为2支或2支以上,平均2.5支(1-8)支,降支远端与膝上外侧动脉相交通,皮瓣可获得逆行血液供应,因此可以形成逆行岛状皮瓣。
5.皮瓣切取面积宋业光等研究认为皮瓣的切取范围上至大转子水平,下至髌骨上3 cm ,两侧至侧中线。
后研究;通过灌注后放射显影,得出单个穿支的供应面积为0.67 cm2- 39.89 cm 2,平均12.62 cm2。
25例股前外侧皮瓣临床应用体会
图 1 股前 外侧皮 瓣术前设 计图示
23 皮瓣切取 先切开皮瓣外侧缘皮肤、 . 皮下及阔筋膜 , 用 0 号丝线将深筋膜和皮肤间断缝合几针, 避免分离。在皮瓣
主要血管。 膝外上动脉从胭动脉发出, 除参予膝关节网外 , 该
维普资讯
实用骨科 杂志
42 甲母质部分切除甲沟成形根治嵌甲症的可行性 嵌甲 . 症传统治疗方法行拔甲术, 施拔甲后症状可获明显好转, 但 随着趾甲的再生, 症状往往复发。 局部甲沟修削、 增生病变切 除、 趾甲部分切除可提高疗效 , 但复发屡见[ 。 4 作者根据治病 ] 必求其本的辩证法则, 设计从趾甲生长源人手, 即彻底切除 患侧甲母质, 并修整变异甲沟、 甲侧襞, 在不损伤甲床原则下
第1 3卷 , 9 ,0 7年 9月 第 期 20
顶端寻找股外侧皮神经, 切断并标记备用。采用透光法在术
前标记的皮支穿出点附近小心寻找皮支, 确认皮支穿入皮瓣
2 4例皮瓣成活, 例由于患者有下肢动脉闭塞症, 1 逆行 转移股前外侧皮瓣部分成活, 后行患肢截肢术。随访 3 个月
~
后, 保留肌袖 1 m, ~2 m 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走行切开皮肤, 沿股直肌与股外侧肌之间顺肌间隙寻找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并显露。 采用会师法解剖股外侧肌, 然后切开皮瓣内侧, 观察 皮瓣血运, 结扎远端血管蒂,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旋股外侧 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外侧皮瓣, 也可以保留远端血管蒂, 形成
痛, 构成了重症嵌甲症典型的病理改变。
甲母质均有不同程度残留, 证实了前次手术处理中存在着不 彻底性, 因此按照规范成形手术是治疗嵌甲症的依据。
参考文献 :
E ] 顾 玉东 , 澍 寰 , 德 . 外 科 手 术 学 E ] 上 海 : 海 1 王 侍 手 M . 上
骨科精读手术技巧: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骨科精读手术技巧: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前外侧皮瓣,1984年徐达传首次报道股前外侧皮瓣解剖学研究,随后罗立生、宋业光分别介绍皮瓣的临床应用。
该皮瓣应用广泛,应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岛状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外侧肌皮瓣,逆行股前外侧皮瓣或筋膜瓣,股前外侧超薄皮瓣,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等,可带蒂转移,也可游离移植。
优点1、供皮隐蔽,皮瓣面积大。
2、皮瓣血管蒂较恒定,血管蒂长,管径粗。
3、皮瓣切取后,不影响肢体功能。
4、可根据需要可制成筋膜瓣、肌皮瓣或岛状瓣。
5、若包含股外侧皮神经可制成感觉皮瓣。
6、仰卧位可取。
应用解剖旋股外侧动脉自股深动脉发出后很快分为升支、横支、降支。
其中降支最粗,行程最长。
降支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行向外下方,其体表投影为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髂髌线)连线中点与腹股韧带中点做一连线,这连线的下2/3段即为降支的体表投影。
股神经的股外侧肌支伴行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外上方。
降支大约在髂髌线中点上方,于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内侧支继续下行滋养邻近肌肉。
外侧支向外下行滋养股外侧肌和股前外侧部皮肤。
降支在肌间隙中可作为皮瓣血管蒂长度为8-12cm,在发出第一个股外侧肌皮动脉穿支上方约10cm处,是血管截断和吻接的常用部位。
此处降支的外径平均2.1mm(1.1~2.8mm)。
从降支再发出若干肌皮动脉,这些肌皮动脉穿出深筋膜后,分为升支和降支,走行于深筋膜浅面,然后再发出分支至皮肤。
适应症该皮瓣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位的修复,适应症非常宽广,被称为之“万能皮瓣”。
1、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因创伤,肿瘤切除,瘢痕松解等所致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均可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
2、深层组织缺损和洞穿性缺损,股前外侧皮瓣皮下脂肪厚,又可携带阔筋膜及部分股外侧肌,皮瓣厚度有事可达1.5cm~2cm。
颌面部洞穿性缺损也常采用。
3、感染性皮肤软组织缺损,股前侧外侧皮瓣血供丰富,皮瓣面积大,组织量充足,适用于感染创面,尤其是慢性、大面积感染创面的修复。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徐传达课件
手术技巧提升
针对手术操作中的难点 和关键点,加强技术培 训和经验交流,提高手 术成功率。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 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 股前外侧皮瓣的研究和 应用。
对临床应用的展望与建议
1 2
严格适应症选择
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股前外侧皮瓣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个体化治疗方案
优化皮瓣设计
根据受区组织缺损情况,优化皮瓣设计,提高皮瓣移植后的外观和 功能恢复效果。
血管蒂保护
加强血管蒂的保护,减少血管蒂扭曲和损伤,确保皮瓣血供。
05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股前外侧皮瓣的发展前景
扩大应用范围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股前 外侧皮瓣的应用范围有望进一步 扩大,为更多患者提供治疗选择 。
03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 应用研究
股前外侧皮瓣在整形外科的应用
修复面部畸形
01
股前外侧皮瓣因其质地、颜色与面部皮肤相近,常用于修复面
部畸形,如唇裂、鼻畸形等。
重建乳房
02
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乳房重建,股前外侧皮瓣可提供良好的
组织供区,重建乳房形态。
软组织缺损修复
03
股前外侧皮瓣可用于修复各种原因导致的软组织缺损,如创伤
股前外侧皮瓣的缺点
损伤大
股前外侧皮瓣需要切取部分大腿肌肉,对患者损伤较大,术后恢 复时间较长。
术后臃肿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后可能出现臃肿现象,影响外观。
血管蒂扭曲
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蒂较长的情况下,易发生扭曲,影响皮瓣 血供。
股前外侧皮瓣的改进方向
减少供区损伤
通过改进手术技巧和手术器械,减少供区损伤,减轻患者术后恢 复负担。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皮肤组织缺损的围术期护理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皮肤组织缺损的围术期护理因创伤所致下肢大片皮肤软组织缺损,使病人在心理上遭受到严重打击。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临床治疗效果期望值也愈来愈高。
徐达传(1984年)、Song(1984年)报道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皮肤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该皮瓣已广泛用于组织缺损的修复[1]。
我科2008年l0月至2011年9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皮肤组织缺损19例。
经过精心护理,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皮瓣成活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9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26-68岁,平均35岁。
软组织缺损部位:小腿中下1/3及跟腱7例,外踝及足背外侧区5例,内踝及足内侧区4例,足跟及足底3例。
缺损原因:外伤12例,慢性溃疡5例,瘢痕松解术后2例;其中合并肌腱外露者8例,合并骨折者6例,合并严重感染者3例,其他2例。
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8.0cm×10.0cm-12.0cm×20.0cm。
1.2手术方法:按照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角连线中点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皮支位置,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形状和大小来设计皮瓣,皮瓣周围部皮下脂肪修薄,皮脂血管蒂部带少量肌袖,尽量保留较长的血管蒂以保证吻合口位于健康组织内。
包含股前外侧皮神经于皮瓣内,以利感觉功能重建。
受区血管选用胫后动静脉和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
动静脉比例为1:2,动脉采用端侧吻合法,静脉采用端端吻合法。
受区神经选用腓浅神经的分支。
所有操作均在l0倍显微镜下完成,选用10/0无创尼龙线吻合。
术后常规给予抗痉挛、抗凝、抗感染、镇痛处理和石膏托外固定[2]。
2 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多为意外创伤所致,易致焦虑、恐惧心理,且担心预后不良,护理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耐心讲解相关的医疗技术及成功病例,以消除恐惧,减轻精神压力。
通过床旁护理查房、健康宣教,缩短护患、医患的距离,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树立信心,为手术成功创造最佳心理条件。
股前外侧皮瓣临床
东城骨伤医院四病区刘明刚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前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方式有超薄 皮瓣、筋膜皮瓣、肌皮瓣、皮瓣与肌瓣的 并联或串联等,也可切取不带皮肤的脂肪 筋膜瓣,因此该皮瓣已成为头颈、口腔、 舌咽、食管及躯干四肢组织修复或器官再 造的重要的组织来源。通过大量的临床病 例和解剖研究发现该皮瓣的血供系统存在 较为复杂的变异,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 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穿支供血的皮瓣只是其 中较多见的一种情况。
皮瓣受区的准备
首先进行受区扩创,确定所需皮瓣的面积。 探查即将用于吻合的血管质量和确定所需 皮瓣血管蒂的长度
不同的形成方式、携带不同的组织成分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上对皮瓣的血供系统进行了反复的认证,从而扩展了皮瓣的应用范围, 提高了皮瓣的成活率。 【关键词】 皮瓣;解剖 目前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方式有超薄皮瓣、筋膜皮瓣、肌皮瓣、皮瓣与肌瓣的并联或串联等,也可切取不带皮肤的脂肪筋膜瓣,因此该瓣已成为头颈、口腔、口低、 舌咽、食管及躯干四肢组织修复或器官再造的重要的组织来源[1]。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和解剖研究发现该皮瓣的血供系统存在较为复杂的变异,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 皮穿支或肌间隙穿支供血的皮瓣只是其中较多见的一种情况。因此,笔者现将该皮瓣近年来在解剖方面的研究和临床上多种形式的应用作一综述。 1 旋股外侧血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旋股外侧动脉是股深动脉的最大分支,它再发出升支、横支和降支。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于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之间向下走行,而通常情况下是在股内、外侧的肌间隔 内,在此间隔内不能直接发现该降支,其在血管的远端位于股外侧肌肌膜内,10%位于股外侧肌前方,90%位于肌内。该血管于股外侧肌内终止于膝关节,在终末端时仍发 出肌皮穿支至股外侧的下方。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髂髌线(髂前上嵴与髌骨的连线)中点的外下方发出股外侧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皮支,大的穿支主要位于该中点5cm的范围 内。Valdatta等[2]发现穿支的位置34支为:髂髌线中1/3(19),上1/3(12),下1/3(3)。当然,上位穿支往往不是由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以该穿支或皮支供 血即形成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供血的穿支有肌间隙穿支(直接穿支)和肌皮穿支(间接穿支)2种类型,在临床上意义较大,有许多文献报道了二者出现的比例。魏 富全等[3]总结504例皮瓣(或筋膜皮瓣)中肌皮穿支皮瓣439(87.1%);肌间隔皮肤血管皮瓣65例(12.9%)。Kuo等[4]总结140例皮瓣中,肌穿支皮瓣占121例 (87.4%),肌间隔的穿支血管皮瓣19例(发自降支的12例,横支的4例,直接发自旋股外侧动脉的3例)(13.6%)。Kimata等[5]统计的74例患者中4例没有穿支, 总共171(70例)个穿支中, 肌间隔穿支31支 (18.1%),肌穿支140 (81.9%)支。Valdatta等[2]统计的11具新鲜尸体,16个肢体,采用树脂灌注发现34支穿支中5支 (15%)为肌间隔穿支。张春等[6]总结了156 例股前外侧皮瓣,将股前外侧皮瓣皮血管分为5 种类型:Ⅰ型肌皮穿支型占55.1%,包括Ⅰa 36.5%、Ⅰb18.6%二个亚 型;Ⅱ型肌间隙或直接皮支型26.9%;Ⅲ型混合型17.9%;Ⅳ型无粗大皮支型3.8%;Ⅴ型高位皮肤血管型21.5%。可知不同来源的资料显示肌皮穿支与肌间隔穿支的比例 约为8:2。发出穿支的上级血管也有较多的变异,Kimata等[5]的研究发现:发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占84.3%(59/70),直接来自旋股外侧动脉的占12.9%,发自股 深动脉或股动脉的各占1.4%。Yildirim等[1]发现穿支发自降支的肌皮穿支 25支(89.3%),肌间隔穿支3支 (10.7%),发自横支的肌皮穿支占3.5%。Shieh等[7]将 穿支的类型结合其上级血管分为4型:Ⅰ型:典型的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皮穿支;Ⅱ型:来自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肌皮穿支;Ⅲ型: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间隙穿 支;Ⅳ型: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肌间隔穿支。显然,发自旋股外侧动脉、股深动脉或股动脉的穿支没有包括在内。Valdatta等[2] 研究发现旋股外侧动脉及其穿支存在的 变异有: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分成内侧支和外侧支,皮瓣的穿支来自外侧支;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来自旋股外侧动脉的横支而非来自其本身;旋股外侧动脉来自髂外动脉而 非股深动脉。降支的内侧支直接来自旋股外侧动脉。股前外侧区穿支的数目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Valdatta等[2]在11具新鲜尸体的研究中发现每个肢体的穿支数1~4支, 平均2.1支,未发现没有穿支的标本,穿支平均直径0.85mm。Kimata等[5]发现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平均发出穿支0~4支,171个穿支直径均>0.5 mm。旋股外动脉 的降支总有2根静脉伴行,但是在吻合移植时,必须选择回流量大的1支。因为可能2支静脉回流的范围不一致,也发现2条静脉中只有1支与穿支静脉相连。因此,建议先吻 合动脉,再选择吻合的静脉。综合上述资料可知,最多见的股前外侧皮瓣的血供方式是发自旋股外侧动脉的肌皮穿支型供血。其次是肌间隔穿支。少见的情况可能有来自旋 股外侧动脉横支,或旋股外侧动脉干,甚至直接发自股深动脉的穿支,而这种穿支往往是直接皮肤血管。另外旋股外侧动脉及其降支的起点均可能存在变异,旋股外侧动脉 降支可以来自横支,而旋股外侧动脉也可以直接发自股动脉。升支可来自横支而非来自旋股外侧动脉。如果游离穿支的上级血管,必须对这些可能的变异有充分的估计。皮 瓣的可切取面积从报道的资料来看尚无定论。早期宋业光认为该皮瓣的切取范围:上至大转子水平,下至髌骨上3cm,两侧至侧中线。Zhou等[8]认为穿支皮瓣的上界在 阔筋膜张肌的远端(髌骨上的7cm)。临床报道[1]切取面积较大的达26cm×20cm。Valdatta等[2]认为单个穿支的最大可切取面积23cm×15cm,但并不知道穿支 的直径。显然该皮瓣如果是肌穿支皮瓣,皮瓣存活的安全面积是与该皮瓣携带的穿支数和穿支的直径直接相关的,而不能笼统的对皮瓣的可切取面积进行定量。旋股外侧动 脉或其降支也发出至股外侧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的肌支,但血管的变异多,在切取盖美拉(chimerical flap或conjiont flap)皮瓣时必须对这种变异有充分的估计 [8]。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自股深动脉,终末端与膝外上动脉或膝关节周围的血管网交通,因此可以设计顺行或逆行的岛状瓣,逆行皮瓣的旋转点位于膝上的3~10cm [9]。皮瓣携带腰丛发出的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的感觉吻合,因此可以重建皮瓣的感觉[5]。 2 皮瓣切取的多样性 深筋膜瓣下的解剖和保留该筋膜形成的筋膜皮瓣是该皮瓣早期基本应用方式。随着对皮肤穿支供血特点的认识,该皮瓣可修薄形成超薄皮瓣;旋股外侧血管发出分支至 股内、外侧肌和阔筋膜张肌,因此可行成多种形式的复合瓣(compound flap);阔筋膜也可以与皮瓣同时切取(保留筋膜的血供)用于肌腱的重建或被造组织器官的悬吊 [3]。下面介绍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以旋股外侧血管系统供血的各种组织瓣。 2.1 股前外侧超薄皮瓣 薄皮瓣的应用能大大改善被修复部位的功能和外形,主要应用于面、颈、手、足的修复或舌咽等器官的再造。由于皮瓣的超薄和柔软性,无须 二次手术修整。魏富全等将股前外侧皮瓣形成超薄的双叶皮瓣,或皮瓣的折叠修复面部的穿通性缺损(through and through defect),取得良好的效果。股前外侧皮瓣 供血的特点是可修薄的前提。皮瓣携带深筋膜与否并不影响皮瓣的血供,而深筋膜上的切取保留深筋膜于供瓣部位,更减少了供区的畸形[3,10]。修薄的皮瓣厚度可在 3~5mm,但穿支周围必须保留1cm的脂肪和部分深筋膜,另外应防止过分的修薄导致皮瓣边缘的坏死。修薄的具体操作应修、剪除较大的脂肪颗粒。而在去除较小的脂肪 颗粒和该层上面的浅筋膜时必须加以小心。此时真皮层下方清晰的静脉网清晰可见[3,10]。而Yang等[11]认为在显微镜下也可仔细地去除穿支及穿支分支周围1cm的 脂肪颗粒,保留表浅的、小的、紧的脂肪颗粒,须注意防止皮瓣就位时皮瓣的张力和去脂后的出血而导致的血肿。然而,有关穿支皮瓣修薄成超薄皮瓣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目前很少有相关的研究,有作者[10,12]认为修薄了的皮瓣减轻了皮瓣负荷,但对此缺乏依据。 2.2 股前外侧肌肌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发出穿支至股外侧肌,因此,可以根据需要携带部分肌肉形成股外侧肌皮瓣(composite flap)重建动力或充填死腔[3]。如 果是皮瓣供血属肌皮穿支型,肌皮瓣的切取反而变得容易。但必须注意尽量减少对运动神经肌支的破坏,以减少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另外股前外侧皮肤和股外侧肌的血 供存在变异,术前必须对此有充分的估计。术中也可考虑携带股内侧或阔筋膜张肌的复合瓣。 2.3 股前外侧阔筋膜皮瓣的应用 阔筋膜是重要的筋膜移植供区,股外侧皮瓣能方便的携带阔筋膜成分,阔筋膜有其独特的用途。在下唇重建中,皮瓣携带阔筋膜,将 阔筋膜固定在颧骨部位可防止再造的下唇重力性外翻[3]。携带筋膜的皮瓣重建腹壁的全层缺损,可预防肠管的黏连;前臂软组织缺损中重建缺损的肌腱成分,能获得较好 的肌腱滑行能力;厚实的筋膜成分在重建足底和足跟中能有效的抗压和抗剪切力;头皮颅骨缺损伴硬脑膜缺损的,筋膜成分可有效地防止脑脊液漏[13]。
游离股前外侧单叶(肌)皮瓣制备的外科技术
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对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244倒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患者,采用245块游离股前外侧单叶(肌)皮瓣修复(1例颊癌使用2块股前外侧皮瓣蔫逼。
嗡’喵橱图1肌袖型肌皮瓣示意图l:血管蒂;2:皮瓣;3:肌瓣图2嵌合型肌皮瓣示意图1:血管蒂;2:皮瓣;3:肌瓣圈3混合型肌皮瓣示意图1:血管蒂;2:皮瓣;3:肌瓣瓦合修复)。
244例患者中男性177例,女性67例,年龄18—75岁,平均52.3岁;244例中舌癌136例、颊癌23例、软腭癌15例、口底癌20例、牙龈癌15例、舌根癌15例、下颌骨恶性肿瘤7例、颜面部其他恶性肿瘤13例。
所有缺损的修复均在肿瘤切除的同期完成。
二、皮瓣的制备1.切口设计和操作:自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做一连线(髂一髌连线),确定股前外侧肌间隙的体表投影。
首先在髂一髌连线内侧3cm、大腿前部中份做一长约10cnl的纵行切口,直达深筋膜深面,翻开皮肤筋膜确认和选择皮瓣穿支血管,解剖穿支血管至源血管(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横支),根据需要进行皮瓣的设计和制备,最后完成血管蒂的制备。
¨。
如未找到穿支血管可向上下延长切口,扩大寻找范围。
2.选择穿支血管:先尽可能找到并保留多条穿支血管,穿支动脉直径一般i>0.5mm,具有良好的充盈状态,尤其是肌皮穿支在出肌肉部位有轻微搏动则可靠。
在有多个穿支情况下,可结合操作的难易程度、对供区损伤大小、所供养区域皮下脂肪的厚度、是否有足够的血管蒂长度、穿支血管自身的状态和穿支血管之间的距离等诸多因素决定取舍。
3.“皮肉分离”式肌皮瓣的分类和制备:制作肌皮瓣时可以将肌肉和皮肤相对分开,并按皮瓣和肌肉的血供方式将这种“皮肉分离”式肌皮瓣分为3种类型:肌袖型、嵌合型和混合型的肌皮瓣(图1-7)。
(1)制取“肌袖型肌皮瓣”:需要将肌穿支血管周围肌肉一并切取携带,如需携带更多肌肉,再利用肌支形成肌瓣,制成混合型肌皮瓣,将阔筋膜与肌肉完全剥离,皮肤及皮下组织与肌肉仅以穿支血管相连。
股前外侧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手术方法麻醉与体位:采用硬脊膜外麻或腰麻,小儿用全麻。
修复手部创面时,加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平仰卧位,术侧臀部垫高30°便于手术操作。
应用解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股直肌与股中间肌之间分为两支[1],外侧支沿股外侧肌与股直肌之间向外行,沿途发出分支穿过股外侧肌或肌间隙,至股外侧皮肤,多数为肌皮穿支,少数为肌间隙皮支。
以第1支皮动脉穿支为最粗大,外径0.5~1.0mm,是皮瓣的主要血管。
与动脉伴行的有1~2条静脉,其外径均大于动脉。
皮瓣设计:在髂前上棘外缘设A点,髌骨外上缘设B点,两点间作一连线,该连线中点为O点,即为第1肌皮动脉穿支的浅出点。
腹股沟韧带中点为E点,OE连线相当于旋股外动脉降支的体表投影。
该皮瓣以旋股外动脉降支的浅出点为轴点,以AB连线为轴线向下设计皮瓣,用布样测量所修复缺损的面积,沿(方法以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为A线,A 着上述点和线画出椭圆形皮瓣标记线。
线上与髌骨外缘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对应的点,即A线的中点为A点,腹股沟韧带处股动脉搏动点与A点的连线为B线。
在A线以外,大腿外侧中线以内,B线两侧3cm的范围内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穿支搏动点。
使B线位于皮瓣横轴线的中外1/3,使最近探测点位于皮瓣纵轴线的中近1/3的位置设计皮瓣,皮瓣的长轴线与B线平行,如皮瓣较大,设计在A线与B线间。
)手术步骤:按皮瓣标记线逆行法切取皮瓣。
先切开皮瓣外缘皮肤深筋膜,在阔筋膜和肌膜间作钝性分离,至股外侧肌和股直肌间可见1~3条肌皮血管束。
同法切开皮瓣前缘和侧皮肤,深筋膜,在肌膜以浅分离,掀起皮瓣与外侧解剖会师。
应边切开边将深筋膜与皮缘缝合,以防分离而破坏血供。
最后沿第1肌皮动脉解剖,血管束周围带5mm宽的肌肉,确保血管束完整无损伤。
遇肌支结扎切断,至股外侧肌和股直肌之间即见到旋股外动脉降支,向近端解剖血管蒂,保留股神经肌支,依受区吻合血管长度需求而断蒂。
受区准备与皮瓣移植:单钝皮肤撕脱缺损,创面污染较轻,可供吻合血管条件良好,经彻底清创,行急症皮瓣移植修复。
外阴癌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关 键 词 : 外 阴癌 ; 带蒂皮 瓣修 复 术 ; 护
中图 分 类 号 : l 3 7 7 . 3
理
文献标识码 : B
Nur i g o te t t r i o a o sn n Pa i n s wih Ca c n m f Vul a Re o sr c e v c n t u td
显解 除患 者 吞 咽梗 阻 , 晚期 食 管 癌 姑 息 治 疗 的 首 选 方 法 。通 是
s ns J . at i et n ocp ,9 54 :9 . t t[ ]G s o ts E d soy 19 ,140 e rn
谢 宗贵. 管支架植 入后大 出血 的危 险 因素 与对 策 [ ] 食 J.
1j ]j 1J
[ ] 岳保贵 , 1 孙学堂.对 系统化整体 护理的探 索 [ ] 中华 医 J.
1j 1j J
养患者 生活质量的影响[ ] 实用护理杂志,0 5 2 ( ) J. 2 0 ,1 5 :
1j
院管 理 杂 志 , 9 7 ,3 2 :9— 0 19 1 ( ) 8 9 .
邓芝禾. 舒适护理在 内镜 下 胃造瘘术 中的应用 [ ] 国际 J.
医 药 卫 生 导报 ,0 8 1 ( ) 8 20 ,4 6 :6—8 . 9
Nob r W , rt , h ma e . r ame to s p a o r et Ho s N T o s R, ta T e t n fe o h g - 1 r s iao y f t ls w t i c n c a e ef—e p n i g mea e p rt r s a i s io e o td s l i u h l x a d n tl
一首“诗”:帮你快速精准掌握股前外侧皮瓣切取技巧!
一首“诗”:帮你快速精准掌握股前外侧皮瓣切取技巧!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新时代的修复技术日渐成熟,我们临床工作中将越来越多复杂性创面需要进行完美的修复,在这个群体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着治疗方案及手术技术及术后外观等诸多要求,并存在多种风险因素,如果不能清晰的认知这些风险,将给我们的工作留下许多隐患。
因此,创面修复皮瓣手术设计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话题,尤其是股前外侧皮瓣作为人体创面修复的万能皮瓣,其切取的设计技巧更加的繁复。
本文就用一首“诗”,让你迅速精准掌握股前外侧皮瓣切取技术技巧,值得大家学习参考!。
股前外侧皮瓣
口,在深筋膜下将皮瓣向内侧分离至股直肌与 股外侧(wài cè)肌之肌间隙。将股直肌向内侧 牵开,在两肌间隙之间找出旋股外侧(wài cè) 动脉降支。再沿降支而下即可发现第一肌皮动 脉穿支。 3、游离皮瓣前先行夹闭其它穿支,查看皮瓣 血运情况。
3、直接皮动脉(dòngmài)型(8%):由降支直接穿筋膜至 皮肤。
4、无动脉(dòngmài)型(3%):无降支皮肤营养血管。放 弃手术。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皮瓣设计(shèjì)
精品文档
点、线、面的概念(gàiniàn)
点:带蒂皮瓣的旋转点,游离皮瓣的皮支血管 穿出点。
线:即皮瓣营养(yíngyǎng)血管走行轴线。 面:1、皮瓣的切取范围。 2、皮瓣的切取层面。
精品文档
解剖(jiěpōu)图像
精品文档
血管(xuèguǎn)蒂类型
1、肌皮动脉(dòngmài)穿支型(81%):降支先发出动脉 (dòngmài)进入股外侧肌中,除营养肌肉外还向皮肤发出皮 支。
2、肌间隙皮支型(8%):由降支发出的皮支直接经股外 侧肌及股直肌之间的肌间隙穿筋膜至皮肤。
股前外侧(wài cè)皮瓣
精品文档
应用(yìngyòng)解剖
股前外侧皮瓣的血管蒂为旋股外侧血管降支, 有1条动脉和2条伴行静脉并与股外侧肌神经共 同包裹在结缔组织鞘内,神经位于血管外侧。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浅出走向皮肤的方式有两种: 1、肌皮动脉穿支。 2、肌间隙(jiàn xì)皮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术后护理(hùlǐ)
护理关键: 术后需绝对卧床10天。 室内温度(wēndù)不低于25℃。 观察血运:温度(wēndù),张力,颜色,毛细血
手外科常用的皮瓣移植术
精心整理手外科常用的皮瓣移植术第一节 局部皮瓣局部旋转皮瓣【适应证】肢体小面积皮肤缺损伴肌腱或骨外露【禁忌证】1.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2.手术区局部有感染病灶1. 2. 3. 4.1. 2. 3. 4. 1.1.2.3手术操作:1. 沿线状瘢痕的纵轴切开瘢痕。
2. 在纵轴的两侧作辅加切口,形成角度相同的两个三角形皮瓣。
3. 在充分游离两个三角皮瓣后,自行换位,并缝合皮肤相对缘。
缝合后的切口呈“Z”字形。
4. 三角皮瓣角度的大小,取决于挛缩线所需延长的长度。
一般三角皮瓣的角度以45~60°为宜。
【注意事项】1.跨关节的线状瘢痕挛缩,常伴有深部组织如肌腱、关节囊、甚至神经血管束的挛缩,必须在形成两三角皮瓣的同时,彻底松解深部的挛缩组织,使关节能被动充分伸直后,再进行皮瓣的交叉换位,以达到延长挛缩线并改变其瘢痕挛缩的力学方向。
2.若线状瘢痕挛缩线过长,两个三角皮瓣达不到完全松解的目的,此时可设计多个对偶三角皮瓣,并将对偶的数组三角皮瓣互换,以达到总的松解延长的效果。
推进皮瓣V-Y推进皮瓣【适应证】手指末节远端皮肤缺损,伴骨外露。
【禁忌证】1.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2.手术区局部有感染病灶【操作方法及程序】麻醉:根据需要可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1.2.3.4.1.2.1.2.1.2.12.3.矩形皮瓣全部游离后,向前推进,覆盖创面。
4.首先在拇指或手指屈曲位,将皮瓣远侧缘与指端缺损的背侧缘缝合,然后再缝合两侧切口。
【注意事项】1.矩形推进皮瓣移位覆盖指端缺损,术中必须将患指屈曲,因此术后患指可造成屈曲畸形,需功能锻炼,逐渐拉长指掌侧皮肤。
2.为使矩形推进皮瓣能顺利向前滑动,覆盖指端缺损、拇指又不需屈曲,可在基底部V型切开皮肤,直达腱鞘表面,但不能损伤指神经血管束,形成双指神经血管蒂岛状推进皮瓣。
前移后若留下的皮肤缺损植皮覆盖。
3.手指如需要较长的指掌侧推进皮瓣,则必须确保有一侧的指血管神经留在皮瓣上,而另一侧的指血管神经留在原位,此时指侧方切口可向近指关节近侧延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 前 外 侧 皮 瓣 应 用 至 今 已 经 有 30 年 ,在 创 伤 、烧 伤 、整 形 等 众 多 领 域 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 ,是 目 前 临 床 上 的 主 力 皮 瓣 [1]。 然 而此皮瓣血管变异较多,既有皮瓣血管来源的变异,又有穿支 数量和走形的变异[2]。这些给皮瓣切取带来不确定性 ,也时常困 扰了青年医生。 另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血管蒂的应用长 期被忽视;最近几年,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股前外侧 皮瓣手术中的作用得到重新认识。 据此,本文将介绍:①通过标 准化的手术步骤完成股前外侧皮瓣的顺行切取。 ②股前外侧皮 瓣顺行切取中,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血管的应用策略。
一、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与变异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是股前外侧皮瓣最常见的血管来源,其 发出时在股直肌和股中间肌之间斜向外侧走形,到大腿中段时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几乎垂直走形,在膝关节区域总是与 膝上外侧动脉或股深动脉相互交通。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平均 长 度 在 22.5 ~ 37.1 cm[3],且 降 支 血 管 口 径 减 小 缓 慢 。 降 支 近 端 的 口 径 是 2.2 ~ 4.0 mm,在 经 过 长 距 离 走 行 后 ,其 远 端 的 口 径 仍 在 0.9 ~ 1.8 mm[3]。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变异主要有血管蒂来源变异、穿支类型 和穿支数量变异。 1. 皮瓣血管来源的解剖变异:经典解剖教程认为旋股外侧 动脉通常起源于股深动 脉 ,然 而 ,有 10% ~ 25%起 源 于 股 动 脉 , 6%起源于髂外动脉。 不仅如此,降支血管的起源同样存在不少 变 异 。 大 多 数 降 支 血 管 起 源 于 旋 股 外 侧 动 脉 ;然 而 ,有 17.1%降 支 起 源 于 旋 股 外 侧 动 脉 在 股 深 动 脉 的 起 始 部 ,6% ~ 13%降 支 起 源 于 股 深 动 脉 ,1% ~ 6%起 源 于 股 总 动 脉 [2]。 2. 穿支类型分为肌间隔穿支和肌皮穿支及数量:有文献报 道 肌 皮 穿 支 占 87% , 肌 间 隔 穿 支 只 占 13%[4]。 肌 间 隔 穿 支 大 多出现在大腿近端,多为降支血管的第一穿支,而肌皮穿支 出现点则更远。 穿支数量也存在较大变异。 临床报道的数量 是 1.6 ~ 3.2 支,解剖学报道的平均数量是 1.4 ~ 4.3 支 。 在 报
(4)监 视 皮 瓣 血 供 :股 前 外 侧 皮 瓣 在 应 用 于 食 管 再 造 、咽 喉 部重建时,往往整个皮瓣均完全包埋于创口内,此时皮瓣血供 的监视变得很困难。 将降支远端血管保留适当长度,通过额外 小切口,将降支远端血管留在皮肤外面,表面有纱布湿敷或油 纱 覆 盖 。 远 端 血 管 在 皮 肤 外 监 视 作 用 可 以 维 持 15 d,皮 瓣 完 全 成 活 后 ,局 麻 下 将 血 管 蒂 结 扎 后 放 入 皮 下 即 可[11]。
C MY K
中 华 显 微 外 科 杂 志 2016 年 12 月 第 39 卷 第 6 期 Chin J Microsurg, December, 2016, Vol. 39, No.6
股前外侧皮瓣顺行切取方法介绍
· 621 ·
· 临床教程 ·
徐永清 何晓清 朱跃良
【摘要】 股前外侧皮瓣在创伤、烧伤、整形等众多领应用广泛。 但该皮瓣既有皮瓣血管来源的变异,又有 穿支数量和走形的变异,这给皮瓣切取带来不确定性,也时常困扰了青年医生。 近年来,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 血管在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作用得到重新认识。 本文将介绍通过标准化的手术步骤完成股前外侧皮瓣的顺 行切取, 以及在股前外侧皮瓣顺行切取中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的应用策略。
指征。 (3)预防穿支血管扭转与牵拉损伤 :在股前外侧 皮 瓣 切 取
中,血管蒂可能出现扭转。 因穿支发出后血管明显变细,且周 围组织较少,是血管扭转和牵拉伤的好发部位,且不容易发现。 单 穿 支 和 (或 )肌 间 隔 穿 支 更 容 易 发 生 扭 转 [10]。 降 支 远 端 血 管 可用预防穿支血管扭转:当皮瓣血管为单穿支时,将远端血管 保留适当长度,在皮瓣断蒂前,将远端血管与股前外侧皮瓣深 筋膜或浅筋膜疏松缝合,既可避免穿支处的血管扭转,又防止 穿支意外牵拉伤。
DOI:10.3760 / cma.j.issn.1001-2036.2016.06.037 作 者 单 位 :650032 昆 明 , 成 都 军 区 昆 明 总 医 院 全 军 创 伤 骨 科 研 究所
道 的 2 895 例 病 例 中 ,有 1.8%出 现 穿 支 缺 如[2]。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斜支”的概念,与既往报道的高位穿
三 、降 支 远 端 血 管 的 应 用 策 略 [7] 降支远端血管指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发出肌间隔穿支 和(或)肌皮穿支后,向下走形的血管,是降支的远端部分(图 6、7)。 降 支 远 端 血 管 在 膝 关 节 上 方 5.0 ~ 10.0 cm 处 总 是 与 膝 上 外 侧 动 脉 或 股 深 动 脉 相 互 交 通 , 长 度 14.5 ~ 16.0 cm, 其 远 端 的 平 均 口 径 仍 在 0.9 ~ 1.8 mm[3]。 根 据 股 前 外 侧 皮 瓣 穿 支 是 否来源于降支血管,降支远端血管采取不同的应用策略。 1.皮瓣穿支来源于降支血管 :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 来 源 于降支血管时,根据受区情况和术中需要,降支远端血管作如 下应用。 (1)作 为 Flow-through 皮 瓣 :当 受 区 创 面 伴 有 血 管 缺 损 ,或 需要保留原有受区血管连续性时,根据血管缺损长度、缺损位 置等,保留相应长度的降支近端、远端血管,修复创面的同时桥 接 血 管 缺 损 [8]。 (2)作 为 串 联 皮 瓣 :在 复 杂 创 面 的 修 复 中 ,需 要 多 部 位 和(或)不同组织的修复。 降支远端血管可以通过吻合串联 额外组织瓣,如皮瓣、肌瓣、骨瓣等,完成复杂创面的同期修 复[9] (图 8)。 然 而 ,二 次 吻 合 后 串 联 皮 瓣 的 安 全 性 需 要 进 一 步观察,目前仍需慎重选择这种术式,不能盲目扩大其手术
二、 股前外侧皮瓣顺行切取方法 参 考 “MBCMA 股 前 外 侧 皮 瓣 临 床 应 用 指 南 ”[6],并 作 改 良 。 1. 术前设计:患者取平 卧 位 ,自 髂 前 上 棘 与 髌 骨 外 上 缘 做 第 1 条连线,此线为皮瓣的轴线,此线中 1 / 3 段多有穿支出现。 自髂前上棘与髌骨上缘中点做第 2 条线, 此线为皮瓣内侧切口 线。内侧切口线是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的体表定位标志。皮瓣 的设计应根据皮瓣轴线、内侧切口线和皮瓣轴线中点,综合受区 创面大小,初步设计合理形状的皮瓣(图 1)。 内侧切口线的设计 能避开肌间隔穿支血管 ,有效防治误伤穿支 。 而当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血管缺如时,又有利于手术中中转为股前内侧皮瓣。 2. 皮瓣切取:皮瓣的切 取 从 内 侧 切 口 线 开 始 ,由 远 端 向 近 端切取。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向两侧牵开深筋膜。 在 切口中远段可见到肌肉间有一条纵向走形的淡黄色脂肪线、此 线即为股外侧肌和股直肌间隙(图 2)。 淡黄色脂肪线恒定出现 在大腿前外侧中远段,是辨认股外侧肌和股直肌的关键所在。 通过此种切口,既有利于清楚辨认肌间隙,又能有效防止肌间 隔穿支的损伤。 3. 血 管 蒂 的 显 露 与 分 离 :由 远 端 向 近 端 钝 性 分 离 股 直 肌 和股外侧肌间隙,暴露旋股外动静脉远端血管。 轻度屈曲髋关 节,近端钝性分离股直肌和股中间肌间隙,向内、向前牵开股直 肌,充分暴露近端旋股外动静脉系统。 至此,皮瓣穿支发出的 位置、数量和穿支血管的来源、不同穿支血管的类型均完全显
4.皮 瓣 血 管 的 保 护 :除 了 轻 柔 操 作 外 ,皮 瓣 血 管 保 护 还 需 要 注 意 一 下 几 点 :①血 管 蒂 分 离 需 要 包 含 周 围 筋 膜 组 织 ,不 建
议裸化血管。 ②从不向外牵拉股外侧肌和皮瓣,防止穿支牵拉 损伤(图 3)。 ③不在动静脉血管束内分离。 ④如果分离的穿支 是肌皮穿支,需要保留血管周围少量肌肉组织,防止穿支痉挛 (图 4)。 ⑤做外侧切口时,皮瓣远、近端保留少许皮肤,既能防 止意外过度牵拉皮瓣,又能减轻术者负担(图 5)。 ⑥当皮瓣血 管蒂与股外侧肌神经伴行紧密或缠绕时, 血管近端断蒂后,再 做血管、神经间的顺行分离。
· 623 ·
支相近,但有一定区别。 斜支是相对于升支、横支和降支独立 存在的分支,其出现在旋股外动脉的横支和降支之间,出现几 率 是 34%[1]。 斜 支 的 来 源 有 5 种 类 型 :降 支 、横 支 、旋 股 外 动 脉 、 股深动脉、股动脉。 其中,起源降支和横支的最常见,共占 87.1%[5]。
如上所述,股前外侧皮瓣的血管的来源、走行、穿支数量和 位置均存在不同程度变异。 这些变异影响着皮瓣的切取,也影 响股前外侧皮瓣的推广应用。 对此,我们介绍一种标准化的股 前外侧皮瓣顺行切取方法,有效掌控血管变异带来的风险,顺利 完成皮瓣切取。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降支; 旋股外侧动脉; 血管变异
基 金 项 目 :全 军 后 勤 科 研 计 划 面 上 项 目 (CCD14J003);全 军 后 勤 科 研 计 划 重 大 专 项 (AWS14C003);国 家 临 床 重 点 专 科 建 设 项 目 (2014);成 都 军 区 医 学 科 学 技 术 研 究 计 划 (B14012);全 军 青 年 培 养 项 目 (13QNP062)
1
2
3
4
8A 5
6
7
8B
9
图 1 术前股前外侧皮瓣手术设计 图 2 由远至近切开内侧切口线 图 3 由远至近钝性分离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向内向前牵开股直肌,股 前外侧皮瓣血管来源和走形均完全显露 图 4 穿支类型为肌皮穿支时,保留血管周围少量肌肉组织,防止损伤穿支和术后血管痉挛 图 5 皮瓣 做外侧切口后,远、近端 保留少许皮肤,防止皮瓣血管过度牵拉 图 6 股前外 侧 皮 瓣 降 支 及 远 端 血 管 示 意 图 1.股动脉;2.旋股外动脉;3.升支;4.横支; 5.降支;6.降支远端血管;7.股前外侧皮瓣 图 7 股前外侧皮瓣切取后,降支近端血管保留 5 cm,远端血管保留 4 cm 图 8 股 前外侧皮瓣切取 后 ,利 用 降支远端血管重新串联皮瓣,满足创面修复要 求 A.皮瓣串联前;B.皮瓣串联后 图 9 股前外侧皮瓣逆行转位示意图 1.股 动脉;2.旋股外动脉降支;3. 降 支 远 端 血 管 ;4.股 前 外 侧 皮 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