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1、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2、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业用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得现象及过程。

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或城镇化发展S型曲线或城市化的基本规律:(1)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比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2)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4、工业化前的城市与工业化后的城市特征:近代的工业革命,是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工业前城市的特征是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大,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为辅。

城镇化水平不高。

而工业城市的特征是第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大,农业现代化,城镇发展水平高,人口聚集,环境受到污染,城市的格局变化是城市以圈层式向外扩张,人工能源及加工工业的集中造成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这是构成工业城市发展的模式。

5、中国城镇化道路特点及启示:特点:(1)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水平基本上每年以1%的速度增加;(2)省际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3)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化的压力,又是推进城市化的动力。

启示:未来的城镇化应该是一种多元化的模式,即改变过去仅仅以规模作为政策标准的方法。

未来的城市和区域发展应当是超越单个城市的传统思维,走向区域协调,从更大区域范围来思索永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走向和谐的城市区域,这也将是中国城镇化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还提出在统一邻里单位安排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

名词解释部分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 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新建的建筑总面积与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 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 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1、什么是都市都市= 城+市≠ 城+市反应都市的变迁都市与村庄2、都市的形成聚居与原始聚落1)原始社会:天然的佃猎、采集经济生活,无固定的栖身点2)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年夜分工:农业与渔、牧业分工,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固假寓平易近点(一万至一万二千年前)3)原始聚落的分布:与河道有极其紧密的关系尼罗河、两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印度河、黄河、长江流域农业文明的蓬勃与原始村的显现(约5000年前)都市的形成原始聚落的形状:人类聚居的陈迹奥地利新石器时代(-2000年)、西安半坡遗址(-5000年)原始聚落的分化与都市的形成1、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年夜分工:手工业从农业平分别出来,商品临盆的显现。

原始聚居的居平易近点形成以农业为主的村庄和以手工业、贸易为主的都市都市的显现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成长过程中的产品,是阶层对立的产品。

(卡洪城)2、都市的本能机能:非农业人员的栖身场合;农业临盆技巧、信息的交换场合;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合;商品交易的场合;保卫居平易近生活、工作的防备对象3、都市的选址1.防备的须要(保卫劳动成果,抗击入侵)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平易近—《淮南子•原道训》2.交通便利(与村庄、其他都市的接洽)自京师器械南北,历山川,经君国,诸殷富大年夜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凑,万物之所殖也。

—西汉《盐铁论》载桑弘羊言3.情形容量(用地、人口)凡居平易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平易近,地邑平易近必参相得。

—《礼记•王制》4.优胜的生计情形(水、食物、能源等)凡立都城,非于大年夜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当场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门路不必中绳尺。

—《管子•乘马》人之居处,宜以大年夜地江山为主。

—《阳宅十书》4、风水的本质——优胜的生计情形1.(气)遇水而聚,遇风而散2.风水师长教师是因为贸易的须要而参加了专门多故弄玄虚的内容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都市筹划扶植办事5、都市的本质:都市是人类聚居的情势之一、都市是必定区域的中间、都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都市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方法6、都市的特点:非农业的(第二、三家当)本能机能、高度密集的生活栖身空间、较为确信的范畴界线、公共的人工情形和人工景不雅早期的都市:巴比伦城、米列首都、雅典卫城、罗马营寨、庞贝城、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世纪的都市:佛罗伦萨、提姆加得、威尼斯、锡耶纳、巴黎工业革命英国1640年、法国1789年的资产阶层革命为本钱主义的产生打下政治差不多。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1.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5.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第一篇城市与城镇化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2.城市化水平指城镇水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简述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5、有机疏散思想(1)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与变化的机体(2)它从生物的成长现象中得到启示,认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即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

(3)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的思想制定了大赫尔辛基规划,把城市分解成一个即统一又分散的城市有机整体。

各部分布置有住宅、商店、学校以及生产车间等,形成相对半独立的单元。

7.“雅典宪章”对城市规划目的的界定。

雅典宪章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

宪章认为:(1)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2)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3)新建居住区要多留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4)应从整个道路系统入手规划交通,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通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一、背景介绍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理念,以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要素1. 人文环境原理:考虑城市居民的文化、历史、社会需求,保护和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和休闲设施,营造宜居的人居环境。

2. 经济发展原理: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吸引投资,增加城市的经济活力。

3. 生态环境原理: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污染和能源消耗,提供清洁的空气、水资源和生态景观。

4. 交通运输原理:建立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5. 空间布局原理: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结构,确保城市的紧凑性和功能分区,提供便利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

6. 社会公平原理:关注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减少社会阶层差距,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城市规划原理的具体应用1.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制定长远的城市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为城市规划提供指导。

2. 总体规划编制: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的发展布局、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规划城市的用地、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框架。

3. 分区规划编制: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进行细化的分区规划,确定各个区域的用地用途、建造密度、建造高度等规划要素,保证城市的有序发展。

4. 城市设计:通过城市设计,对城市的具体区域或者项目进行规划和设计,考虑人文环境、交通流线、建造风格等因素,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

5. 基础设施规划: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确保城市的基础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系统性、科学性和综合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城市规划原理的内容和相关数据。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要求在城市规划中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性。

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绿地和公园等公共空间,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二、人本主义原则人本主义原则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福祉。

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等。

例如,在规划住宅区时,应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地获得基本的生活设施和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商店等。

此外,还应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娱乐和休闲设施,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紧凑城市原则紧凑城市原则强调城市的紧凑性和高密度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和建筑高度,可以减少土地的占用,降低交通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通过建设高层建筑和混合用途开发,将居住、商业和办公等功能融合在一起,减少人们的通勤距离,提高城市的可达性。

四、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强调城市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城市规划应鼓励不同功能、不同文化和不同社会群体的融合和交流。

例如,可以规划多样化的商业街区,吸引不同类型的商业和服务设施,提供丰富的购物和娱乐选择。

此外,还可以规划多样化的住宅区,提供不同类型和价格的住房,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五、可达性原则可达性原则强调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和便利性。

城市规划应考虑到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私家车等。

例如,在规划交通网络时,应确保各个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和互通,提高居民的出行选择和效率。

此外,还可以规划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道,鼓励居民采用环保的交通方式。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中对城市空间进行有目的、长期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整体与各个部分之间的平衡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想,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的核心是“整体性”。

城市规划应该有一个总体规划的方向和目标,并且在各个方面都应该有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

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师必须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城市的内涵和特征,以此为基础设计出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规划。

在整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交通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第二个重要原则是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应该注重环保、资源节约和社会公正性等方面的问题,以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设计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

同时,应该注重推进城市的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低碳、安全、和谐的社区。

第三个重要原则是人本化。

城市规划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生活方式变化,顺应人们的需求,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城市规划师应该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现状和城市发展趋势,根据这些信息设计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城市规划。

在人本化原则指导下,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人们使用城市空间的便利性、舒适性和美观性等因素,最大化地优化城市空间的布局和设计。

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也是城市规划师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的法则。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从整体性、可持续性和人本化三个方面全面考虑设计问题,以实现城市的和谐、健康、创新发展。

只有基于这些原则,才能设计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科学、合理、创新的城市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原理自己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自己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城市与城市规划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的形成: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2.劳动大分工:第一次是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第二次是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城市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也可以叫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期,或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城市。

4.对城市有影响的因素:4.1.社会形态:如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

明显的如卡洪4.2政治制度:如封建社会,中国大多数都城的繁荣都是政治因素4.3经济发展:如东方的小农经济,欧洲的封建领主制5.城镇化的最简单定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换的现象和过程6.城镇化进程表现特征:6.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6.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6.3城镇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7.城镇化的S形曲线(又叫诺瑟姆曲线):超过30%进入快速提升阶段。

超过60%进去稳定发展阶段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中国古代的思想:1.1夏代(公元前21世纪起):对“国土”进行全面的勘探,天文学,水力学和居民点建设技术为中国沉思建设规划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2商代(公元前16世纪):开始出现城市的雏形,如河南偃师商城,还有位于今天郑州的商城和今天湖北的盘龙城,安阳的殷墟。

1.3周代:结束游牧生活,兴建丰、稿两京。

召公和周公曾去相土勘探定测,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城市建设。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

1.4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技术了周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市场的大小为一夫之地,方百步(140*140))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1.5战国时期,规划思想多元化:1.吴国国都阖闾城(苏州)—伍子胥利用江南水乡2.越国的范蠡利用孙子兵法为国都选址3.齐国临淄城,因地制宜,考虑自然地形4.江南淹城,城与河浑然一体,利于防御战国时期的著作1.《管子.度地篇》:居民点选址: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管子》认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是革命性著作,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还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维和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2.《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问题做了阐述。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泛指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有意识地管理与干预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活动。 1.1.什么是城市,城市化: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 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 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1.2.城市与村庄有什么区别:村庄三乡村型居民点,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城市是城镇型 居民点,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城市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村庄,相对于村庄,城市聚 居更多的人口, 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 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除此之外,城市一般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村庄,城市一般拥 有相对于村庄更为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2.1.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1)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3)空想社 会主义者的社会改良设想 4)超阶段的主观空想 2.2.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思想:1)田园城市理论(什么是) 2)卫星城镇 3) 《雅典 宪章》 4)马丘比丘宪章 5)邻里单位及小区规划 6)有机疏散思想 7)理 性主义规划理论 2.3.街巷制:从宋代开始,城市建设延绵千里的里坊制度逐渐废除,北宋中叶的开封城出现 了开放的街巷制度。 这种街巷制逐渐成为古代后期城市规划布局与前期城市规划布局别的 基本特征,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重要的新发展。 3.1.主干法:规划法是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核心,又被称为主干法,其主要内容是有关规划 行政,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的法律条款。尽管各国规划法的详略程度不同,但都具有纲领 性和原则性的特征, 不可能对各个实施细节做出具体规定, 因而需要有相应的从属法规来 阐明规划法相关条款的实施细则,特别是在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方面。根据立法体制,规 划法由国家立法机构如议会制定,从属法规则由法律所授权的政府部门制定。 我国的主干法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2.城乡规划的体制: 1) 规划法规系统 (现代城市规划体制的核心与基础, 为城市规划行政, 城市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 :主干法,专项法,相关法 2)规划行政系统:中央集权,地方自治 3)规划技术系统:城镇体系;城市;镇;乡 村庄 4)规划运作体系 城市与镇又分为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修建与控制 3.3.城乡规划体系层面与类型:1)战略性发展规划(指导性框架) 2)实施性发展规划(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3.4.城市规划的作用: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这种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对空间尤其 是土地利用的分配和安排来加以实现的。 4.1.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永续发展 4.2.城市规划的理想目标:和谐城市 5.1.什么是城市环境及其主要特征: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 外部条件。其主要特征有: 1 )界限相对明确 2 )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 3)开放性并对外界具有依赖性 4)影响和制约因素众多 5)具有脆弱性 5.2.什么是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环境容量及其主要内容:城市环境质量三城市环境的总体或 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 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城市环境容量三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即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 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 在一定的经济水平和安全卫生条件下,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的一种综合性规划活动。

它涉及到城市的土地利用、交通、环境、建筑等方面,旨在提高城市的居住品质、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城市规划的目标和方法、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1.可持续发展原理城市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

这意味着城市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

2.整体性原理城市规划要以整体性的视角来考虑城市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单个建筑或地区的规划,还要将其与周边环境和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协调。

这需要城市规划师在制定规划方案时,充分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3.适应性原理城市规划应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即能够适应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和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

这意味着城市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和措施。

4.公众参与原理城市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

公众参与可以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提高规划的接受度和执行力度。

因此,城市规划应该通过公众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三、城市规划的目标和方法1.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居住品质和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的交通网络、提升城市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等。

2.城市规划方法城市规划的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和分析、空间分析和评估、规划方案设计和评估等。

在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城市规划师需要收集城市的人口、土地利用、交通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

在空间分析和评估阶段,城市规划师需要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进行评估和分析。

在规划方案设计和评估阶段,城市规划师需要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比较,选取最优方案。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各类规划的组织、制定、实施及调整过程。

而城市规划原理则是其基本理论和方法,它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发展的内部规律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安排。

城市规划原理不仅涵盖了城市的物质构成,还涉及到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下面将从城市的空间布局、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城市规划原理。

1. 城市空间布局原则城市规划的实施离不开对城市空间的管理和调整。

因此,城市空间布局原则是城市规划的基石。

在城市的具体空间布局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过于集中或分散的情况,要化整为零、建设城市内部的区域,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均衡。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娱乐需求。

另外,城市规划也应遵循不同功能区划的原则,明确确定各自的作用和地位,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应分开,公园和绿地的设置要遵循生态科学原则。

2. 交通规划原则交通运输是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撑。

因此,交通规划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降低城市拥堵和交通事故率,减少城市污染。

在交通规划中,应尽量优先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在地铁、公交、轻轨等公共交通的建设上可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提高城市的公共交通效率,使人们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3. 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到大自然的保护问题。

从城市规划来看,环境保护原则首先应考虑的就是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绿地的规划。

公共设施建设可以保证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面貌的美观,而绿地的规划可以起到净化城市空气、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三废”处理原则,即废弃物的减量、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环境,减少污染。

总之,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建设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中,应贯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在不断探索中激发城市发展的活力,创造美好、宜居的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内容概述:第一章城市规划的概念与方法-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的-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的基本方法- 城市规划的组织机构与程序第二章城市发展与规划- 城市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三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与特点- 城市空间结构的要素与形成机制- 城市空间布局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功能布局的规划与调整第四章城市用地与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用地规划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用地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用地规划的分类与方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与步骤第五章城市生活与社区规划- 城市生活空间的需求与特点- 城市社区的定义和功能- 城市社区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社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第六章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的发展与特点- 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交通规划的控制与管理第七章城市环境与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的问题与挑战- 城市环境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环境规划的评价与监测第八章城市景观与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的意义与价值- 城市景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景观规划的保护与管理第九章城市保护与保护规划- 城市保护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保护规划的原则与步骤- 城市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保护规划的实施与监测第十章城市更新与更新规划- 城市更新的概念与动因- 城市更新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更新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更新规划的实施与评价第十一章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路径-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监测-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展望附录:国内外城市规划实例分析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1. 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2. 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3. 建筑密度:建筑用地(基底)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4.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5. 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

6. 城市人口:指那些与城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了该城市的社会主体。

7. 工业区: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中,要确定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业用地,如机械、义工、制造工业,将各类工业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个工业区。

8. 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9. 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10. 邻里单元:“邻里单元”是组成居住区的“核心细胞”,是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的发展,而做出的对住宅区结构的布局规划。

11.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要求能力的发展。

12. 城市居住用地: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13.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它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14. 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15. 绿地率: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16. 城市远景规划:是城市扩展到稳定阶段的城市发展结构安排。

17. 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

18. 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形式和方式,主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

19. 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经济区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国家总体规划或省级总体规划在特定区域内的总体部署。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概述1、《易经》中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2、从文字自已看,城是义务起手为土地的意思,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

3、现代城市的含义有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

4、古代都城有三套城墙:每层城墙外均有深广城壕。

5、巴比伦城平面呈矩形,筑有两重墙,墙间距12米。

6、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是罗马驻兵的营寨。

7、卡洪城是公元前2500年埃及为修金字塔而建造,里面等级严格区分。

8、199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发表宣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口号。

古代1、夏代对国土进行全面勘测,开始前聚到安全处定居。

已出现了陶制的排水管及夯打土坯筑台的技术。

2、商代:早期有河南偃师商城,中期有郑州的商城和湖北的盘龙城,还有位于安阳的殷墟,商代盛行迷信占卜,崇尚鬼神,直接影响了当时的城镇空间布局。

3、春秋战国之际《周礼。

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4、鲁国国都曲阜完全按照周礼建造。

5、吴国国都规划时,伍子胥提出了“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他主持建造的阖闾城,充分考虑了江南水乡的特点,水网密集,交通便利,排水通畅。

6、越国范蠡按照孙子兵法为国都规划选址,齐国临淄城规划因地制宜,鲁国济南城也打破严格对称格局与水体和谐布局,城门布置并不对称。

赵国国都则考虑北方特点,高台建设,重壮丽和防御。

而江南淹国则城与河浑然一体,自然蜿蜒。

7、战国《管子。

度地篇》记载“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而近水而沟防省”,管子认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打破周礼约束。

8、战国时代的《商君书》更多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对城市发展和管理制度的阐述。

9、秦统一中国后,发展了“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出现了不少复道、甬道等多重的城市交通系统,具开创意义。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名词解释1、城镇化:指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2、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的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代表为:米列都城。

3、卫星城镇定义:在大城市周围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4、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5、城市人口: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6、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7、城市性质: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8、城市规模: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9、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10、容积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11、建筑密度:是指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

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12、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地面积的比例。

13、建筑后退: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的后退距离,通常以后退距离的下线进行控制。

14、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15、城市职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16、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17、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城市规划原理简要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简要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简要总结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工业化导致新兴城市的形成,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市形成的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城市发展的规律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经济活动是决定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专门化阶段综合化阶段成熟化阶段区域化阶段2、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时期相对集中时期相对分散时期绝对分散时期3、增长极核理论佩鲁 1950年增长极核理论1966年由经济空间扩展到地理空间极化效应(生产要素向发展条件较好的城镇集中)、扩散效应(生产要素的扩散),使区域经济趋于协调,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过程。

4、经济全球化理论逆工业化|后工业化在旧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发展中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发达国家从事成品制造。

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管理功能集聚于少量全球性中心城市;制造、装配功能扩散在大多数城市中。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城市物质环境构成具有空间属性,表现为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社会的异质性不同经济社会背景的社会群体聚居在城市的不同地区,即出现居住分异。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老龄化社会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社会---当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总数的14%时则进入老龄社会。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城市经济活动的三大产业分类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和克拉克第一产业(产品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三、城镇化(城市化、都市化)(一)城镇化及其特点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

它涉及到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等方面,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指导性文件。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1.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持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为后代留下良好的城市环境。

2.整体性原则:城市规划应以整体性为原则,将城市的各个组成部份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适度规模原则:城市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避免无序扩张和资源浪费。

4.人本主义原则: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多元化原则: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多样性和多元化需求,为不同群体提供适宜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

二、城市规划的内容1.城市空间布局:城市规划应合理布局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等,使各个功能区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2.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铁路、公交、自行车等,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4.环境保护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城市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绿地建设、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等,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5.公共设施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公园、体育设施等,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三、城市规划的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对城市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包括人口、土地利用、交通状况、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2.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城市规划的总体方案和具体细则,包括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引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准则,以确保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实现。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城市规划原理。

一、人本原则1.1 以人为本:城市规划应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注重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1.2 人口分布均衡:合理安排城市内人口的分布,避免人口过度集中或者分散不均,以实现社会公平和资源利用的高效性。

1.3 人居环境优化: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控制等方面,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2.1 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应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2.2 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推动城市绿色化和生态保护。

2.3 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空间布局原则3.1 合理用地: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分配不同功能区域,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3.2 城市紧凑化:通过合理规划建造密度和高度,减少土地占用,提高城市的紧凑性和交通便捷性。

3.3 城市分区: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使城市结构更加有序和合理。

四、交通规划原则4.1 公共交通优先: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等,减少私人汽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4.2 步行和自行车便利性:提供良好的步行和自行车道,促进步行和骑行的便利性,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4.3 交通网络完善: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桥梁和交通枢纽,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五、文化保护原则5.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造、文化景观等,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5.2 文化多样性:尊重和保护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创造多元文化的城市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地理学
F. Ratzel:“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
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
屋的密集结合体”。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大系统。
经济子系统:涉及资源分配、财富的生产与分配; 政治子系统:以权力的形成、分配和作用为基础;
这两个子系统决定了城市社会系统的性质。
交通通讯子系统:城市系统内外部相互作用的媒介与途径; 空间子系统:使各系统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也是这种作用 的结果。
这两个子系统是社会系统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
含义:
聚集一定数量的人口 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 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心 用地相对聚集 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 境 是根据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 运转的社会实体 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延续发展的使命 城市: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 居民点。
城市 ( 拉力因素) 工作机会多 赚钱机会多 医疗服务和社会福 利相对理想 教育与升迁机会多 休闲机会多 现代建筑居住舒适 职业与致富机会多 社会地位高
人口迁移
城 市 化
人口密度大 失业率高
人 口 与 集 中
农村 就业 升学 生活 就医 公共 老式 社会
人 人
第二节 城市化
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通常是指人口向城市

二、城市形成的影响因素
1.防御要求 从防御野兽到军事防御 2.社会形态发展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卡洪城) 3.政治体制


如中国自秦王朝统一全国后,可以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以超 经济手段,建设城市。而一个国家若战事不断,城市的发展就受 到影响。 如欧洲封建社会时代战事重重,在很长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 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城市规模小。
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第二次劳动
大分工)—其聚集地为城市—城市雏形
城市的一般概念
城:城堡,具有防御功能,为防备野兽伤害
及其他部落袭击。(“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
资保障也”。)
市:市场,拥有商品交换功能(“日中为市,致
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聚落的形成过程
半坡遗址
人类聚居的 第一次社 人类出现 本性和需求聚居 会大分工 分散的乡村聚落
定居
一、城市的起源
原始社会:生活方式—自然狩猎与采集
(无固定 居住点)
居住形式—穴居、巢居 特征—流动寻找生活环境
特点: ①城市的功能主要是军事据点、政治和宗教中心,经 济功能极其薄弱; ②城市地域结构较为简单,尚无明显的功能分区; ③城市形态受城墙的限制,城市地域规模和人口规模 都不大; ④城市分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分布在农业灌溉 条件良好的河流两岸或是沿海平原。
印加古城
中国古代城市模型
2.近代:工业革命以后
英文: urban(城市的、市政的),源自拉丁文urbs,意 为城市的生活。 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 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
相关的字,如citizenship(公民)、civil(公 民的)、civic(市政的)、civilized(文明的)、 civilization(文明、文化)等就是说社会组织行为 处于一种高级的状态,城市就是安排和适应这种生活 的一种工具。
二、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标准
人口变动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
市非农人口比重、非农劳动力占城市劳动力 比重。 经济变动指标:GDP、城市产业结构、城市 GDP比重、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辐射力等。 社会变动指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 人均居住面积等。 一般地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 也会越高。

1)资本主义世界的城市-工业城市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工业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新大陆上的格状城市

2)发展中国家殖民城市的兴起,开始了近 代城市化的进程
芝 加 哥 规 划 图
上 海 外 滩
近代:工业革命以后
特点:
①城市发展加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②城市功能趋于多样化
③城市地域结构日趋复杂化,出现了较为明显 的功能分区。 ④城市地区分布差异显著。
第三节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城市在区域发域社会 经济的发展 中心城市成为区域发展增长极核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区域社会经济水平高则促进中心城市繁荣
1.城市是以( )聚集为特点的居民点。 A 农业 B 工业 C 非农业人口 D 农业人口 2.工业化对于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 A 农村的推力,城市的引力 B 农村的引力,城市的推力 C 城市的推力,城市的引力 D 城市的推力,农村的推力
总结:城市发展状况
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城市发展
缓慢,重要的城市均为具有政治统治作用的 都城、州府。
18世纪以后,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生产力水平
的提高——加快了城市发展。
四、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动因: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城市的引力
工业化
农村的推力
人口从农村向城 市大规模转移

4.经济发展 中国是地主所有制;欧洲是封建领主制 5.交通、通讯发展
如中国古代运河沿线城市、美国硅谷(通讯)、中国三大经 济带、港口城市(航运)
6.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
三、城市发展时期
古代城市发展时期 近代城市发展时期 现代城市发展时期
1.古代:工业革命以前
城市化的基本阶段:
集聚城市化:表现为人口与产业等要素从农
村向城市集聚。 郊区化:表现为住宅、商业服务以及大量的 就业岗位相继向城市郊区转移。 逆城市化:表现为人口从市区向更大的城市 外围区域的迁移。 再城市化:体现在用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城 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吸引人口向中心城 市回流。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 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 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 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 的依据。
城市规划原理可以说是城市规划专业的 开门钥匙! 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规划专业与建筑学 专业的分水岭! 城市规划原理讲述简单的基础知识,却 包含很深的专业哲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镇规划原理》课程


课程地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 课程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 本方法,熟悉城市和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城 市规划工作的内容和编制程序、掌握城市用地规划、城市 发展战略、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关理论、内容和方法,掌握 一定的城市专项规划的有关理论、方法和内容,同时培养 学生运用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 划、城市研究的能力。 考试要求:
(1)经济学
J. Button: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 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 统”。 Hirsh: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
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
片地理区域”。
(2)社会学
Bardo & Hartman:“……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 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指 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城市化的测度:
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所占比重
一、城市化进程(世界、中国):
城市化前期主要表现为工业化进程,要求并
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
城市化后期则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
所直接带来的生产集约化、生活集约化、管 理科学化及文化科学的进步等。
人口相对较多,密集居住,并有异质性; 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 城市具有市场功能,并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
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为一个完整
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 并不真正相识的 人中间发生的; 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的是 基于合理的法律。
3.现代:二战以后
发达国家: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 特点: ①全世界城市发展进程加速,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速度 超过了发达国家 ②大城市规模继续扩张,出现了地域上连片的大城市群或大城 市带 ③城市功能向综合性方向发展,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市现 代化的重要标志 ④城市空间组织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郊区化”、“逆城市 化”等现象

城市规划
a.从职业上说是城市规划的编制、管理、研究
b.从工作上说是从大到城市、区域,小到城市 的一个节点的控制 c.对城市的日常运转提供技术支持
d.创造好的城市景观
城市规划与相邻学科关系
城市规划与建筑学、地理学、
测绘学
城市规划与堪舆学、风水 城市规划与遥感技术、计算
机应用
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