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药物监测与合理用药
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监控措施
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监控措施1、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来抓,各业务副院长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要常抓不懈。
2、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医德教育,严格执行各种制度。
特别是抓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规章教育及首诊医师负责制、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的学习。
3、制定和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分级使用。
使医院干部职工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树立患者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思想,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
4、加强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作风训练,提高“三基”水平。
尤其要提高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病情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合理用药水平。
5、在疾病得到初步诊断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针对性和特异性较强的项目进行检查,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检查。
6、医师对检查结果必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必要时要与所做检查的医师共同讨论后作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临床诊治。
7、严格按照诊疗常规和技术规范指导和引导患者就医,为患者制定安全、有效、经济、便利的诊治方案。
在选择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效果好、毒副作用小、价格便宜的药物,尤其要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
8、充分发挥本院质控组织和药物与治疗学管理委员会的管理职能,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医嘱和处方等医疗文书进行检查,重点是检查项目是否合理、诊断是否及时准确、用药是否合理、安全、经济,特别是对《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等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督导。
把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预防用药的合理性、联合用药的正确性、有无配伍禁忌、重复用药、过度用药、根据药敏用药作为重点。
要对医师用药进行点评与追踪。
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实施方案
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实施方案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实施方案引言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和合理检查是医学中至关重要的三个方面。
合理用药指的是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正确用量、用时、用法、用量,以及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合理治疗是指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进行针对性治疗,全面控制和改善患者的病情;合理检查是指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常规检查指南,选择适当的检查项目,以明确诊断或指导治疗。
本文将围绕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和合理检查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
一、合理用药1. 患者病历和药物史的完善记录在患者初诊时,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患病史、家族史、过敏史、手术史等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并在用药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药物。
同时,医生应记录患者过去使用过的药物,包括药物名称、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原因等,以避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或重复用药等问题。
2. 药物的合理选择和用量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选择药物时,应考虑到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因素,并遵循“首选安全有效的药物,量足够,时间足够,个体化用药”的原则。
同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体状况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3. 用药时间和用法医生应根据药物的特点和病情需要,确定合适的用药时间和用法。
例如,对于需要每天多次用药的药物,应明确规定患者每次用药的间隔时间和次数,以确保药物的持续稳定血药浓度。
此外,医生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用药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避免患者因误用药物而产生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
4. 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医生应定期监测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监测药物疗效时,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来判断药物治疗的效果;在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时,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来发现和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药物流行病学-治疗药物监测
怀疑患者药物中毒, ⑹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的中 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 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 又不能辨别的。 又不能辨别的。 ⑺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的; 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的;
需进行TDM的药物 的药物 需进行
分 类 强心甙 抗癫痫药 抗心律失常药 β受体阻断剂 平喘药 抗抑郁药 抗躁狂症药 免疫抑制药 抗生素 抗恶性肿瘤药 药 地高辛、 地高辛、洋地黄毒甙
⑷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 消除(茶碱等)或肾排泄(氨基甙类抗生素等) 消除(茶碱等)或肾排泄(氨基甙类抗生素等) 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 的药物时。 些药物时; 些药物时; ⑸长期用药的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用药; 长期用药的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用药; 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 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 或抑制) ( 或抑制 ) 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的药效降低 或升高) 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 (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
有研究报道, 例癫痫病人服用苯妥英钠, 例癫痫病人服用苯妥英钠 有研究报道,42例癫痫病人服用苯妥英钠, 每日剂量均为300mg时测得血清苯妥英钠浓 时测得血清苯妥英钠浓 每日剂量均为 度相差很大。 度相差很大。 在 有 效 范 围 内 (10~20µg/m1) 的 仅 11 例 (26.2%), 低于 , 低于10µg/m1的 23例 (54.8%), 高 的 例 , 于 20µg/ml的 8 例 (19%), 其中有三例超过 的 , 30µg/ml。 。
苯妥因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扑米酮、 苯妥因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扑米酮、 丙戊酸钠、 丙戊酸钠、乙琥胺
品
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 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奎尼丁等 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普萘洛尔、阿替洛尔、 氨茶碱 丙米嗪、地昔帕明、阿米替林、 丙米嗪、地昔帕明、阿米替林、多虑平等 碳酸锂 环孢素A 环孢素 氨基甙类、万古霉素、 氨基甙类、万古霉素、氯霉素等 甲氨蝶呤、环磷酰胺、 甲氨蝶呤、环磷酰胺、阿霉素等
治疗药物监测与合理用药
治疗药物监测与合理用药一.何为治疗药物监测?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简称TDM)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在治疗医学领域内崛起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其目的是通过测定血液中或其它体液中药物的浓度并利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公司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毒副反应;同时也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二.开展TDM有何意义?给药方案个体化是临床药理学的重要原则之一,TDM的开展已开始越来越多地改变着基本上按常规剂量用药的传统做法。
有些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有可能根据临床观察的或生物化学的指标判断药物的效应,但还有很多药物仍缺乏衡量药物效应的客观指标。
血药浓度测定能向临床提供判断药物效应的另一个客观指标。
现已公认,许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相关的程度明显地大于与药物剂量相关的程度,因此有可能利用血药浓度来调整给药剂量,以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使医生在用药时能够“心中有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用药(包括加量、减量、换药、加药、停药等)的盲目性。
TDM的开展不仅在提高医疗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带动和促进了一些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提高。
TDM是临床治疗学中极为活跃并有广泛发展前景的新领域,深受临床医学、临床药理学和临床化学界的重视,已经作了很多有关体液药浓度测定的方法学、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成果;同时也促使遗传药理学和受体药理学有了新的发展。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要,测定体液药浓度的仪器和试剂的生产和研制发展迅速。
为适应临床药代动力学的发展和调整给药方案的需要,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因此,TDM被认为是近年来现代医学中一个很大的进展。
三.TDM的历史及我国的现状早在1927年Wuth就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建立了为精神病患者测血清内溴化物浓度的试验,但治疗药物监测的兴起还是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规定及其监控措施
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规定及其监控措施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规定及其监控措施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对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用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和合理用药逐渐成为各国医疗领域的重要标准和规定。
本文将就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规定以及相应的监控措施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合理检查的规定和监控措施1.合理检查的定义和原则合理检查是指在合理范围内进行的针对患者具体病情的检查项目,旨在明确疾病的原因和病情,为合理治疗和用药提供依据。
合理检查的原则包括: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检查项目,避免盲目检查;遵循检查先行原则,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重视检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避免无必要的风险;遵循检查结果的科学解读原则,避免结果误读导致不必要的治疗措施。
2.合理检查的规定(1)医院应制定合理检查的规定和指南,明确适用范围、标准和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和症状,选择适当的检查项目。
(2)医生应根据临床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充分沟通与患者,解释检查项目的目的、风险和费用,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医生应指导患者合理准备检查,包括禁食、禁药和正确的体位等。
3.合理检查的监控措施(1)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检查监控部门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查项目的监控。
(2)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检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检查行为。
(3)建立医生绩效考核制度,对医生的检查行为进行评价,对不合理检查行为进行警示和处罚。
(4)积极开展合理检查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合理检查的认识和重视。
二、合理治疗的规定和监控措施1.合理治疗的定义和原则合理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和方法,遵循临床指南和最新的医学证据,达到治愈或缓解疾病的目的。
合理治疗的原则包括: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特点和诊断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系统评价治疗方案的优劣,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遵循治疗先行原则,根据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医院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管理制度
医院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我院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合理检查1. 明确检查指征: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检查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我院临床路径要求,明确检查指征。
2. 优化检查流程:完善预约检查制度,合理安排检查时间,避免患者长时间等待。
加强检查科室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检查效率。
3. 规范检查项目: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选择适宜的检查项目,避免重复检查和不必要的检查。
4. 检查结果互认:加强检查科室间的信息共享,实现检查结果互认,避免患者重复检查。
5. 加强监督检查:医务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合理检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并纳入医疗质量考核。
三、合理用药1. 规范处方权:医务人员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处方管理办法》和我院处方权管理规定,规范处方权。
2. 严格处方审核:加强处方审核,确保处方用药的适宜性。
处方审核应包括药品品种、规格、剂量、给药途径、疗程等方面。
3. 合理选择药物: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
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药品。
4. 控制药品费用:加强药品费用控制,避免过度用药和滥用药品。
医务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药品费用进行监测和分析,对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5. 加强监督检查:医务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并纳入医疗质量考核。
四、合理治疗1. 制定临床路径: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我院临床路径要求,制定合理的临床路径,指导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活动。
2. 规范治疗方案: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指南,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和不必要的治疗。
医院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管理制度
医院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医院医疗行为,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合理检查1. 医生在开具检查项目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和临床表现,合理选择必要的检查项目,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过度检查。
2. 医生在开具检查项目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意愿和经济状况,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取得患者的同意。
3. 检查部门应按照医生的处方及时进行检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检查结果应及时报告给医生,医生应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或调整治疗方案。
5. 医院应建立检查项目数据库,对检查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定期对检查项目进行评估和优化,提高检查效率和质量。
三、合理用药1. 医生在开具药物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体质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剂量和给药方式,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和过度用药。
2. 医生在开具药物处方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药物不良反应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或不良反应的药物。
3. 医生在开具药物处方时,应根据药物的药理学特点、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的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4. 医院应建立药物管理制度,对药物的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等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5. 医院应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保障患者的安全。
四、合理治疗1. 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年龄、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2. 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沟通和征得患者的同意,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
3. 医生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医院应建立治疗效果评估制度,对治疗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管理措施
泸县中医医院关于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控制措施为了加强医院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用药制度》以及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我院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规定及其监控措施。
一、基本原则1、遵循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经济的服务原则,严禁诱导病人过度医疗。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因病施治的原则,做到检查、治疗、用药与疾病相符。
3、接诊医师必须将所开药品及所做检查治疗情况,如实填写在门诊病历或住院医嘱上。
4、遵循医疗消费透明化原则。
在诊疗过程中,涉及到的检查治疗与用药,主管医师必须向病人详细讲明,特别是自费诊疗项目,要征得病人同意,并履行相关的签字手续,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5、不按医疗原则办事,导致病人拒付医疗费用以及发生医疗纠纷、官司,由主管医师承担,科室领导负管理责任。
二、合理检查规定1、严格掌握各种检查的指征,遵循先常规后特殊的检查原则,能用常规检查达到目的,尽量不用特殊检查。
2、住院病人检查三大常规,手术病人五大常规加心电图、胸透等,其他各项检查均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应列为常规检查。
?3、遵循医疗资源共享原则。
医生要尽可能利用院外检查结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4、确实需要做特殊检查时,应严格审批程序。
下级医生开出的检查单,须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签字认可。
特检结果实行指标控制,并与目标考核挂钩。
三、合理治疗规定1、严格执行各种医疗制度,治疗方案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医疗安全。
??2、特殊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确认。
?3、因病情需要安置人工器官或使用昂贵医用材料,须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科、分管院长审批。
四、合理用药规定1、使用药品严格遵循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
临床药物治疗合理用药管理规定
临床药物治疗合理用药管理规定一、为加强医院临床用药管理,临床医师在临床用药治疗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药品说明书、“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的相关规定,合理使用药品。
二、合理用药是指医务人员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针对具体病人选用适宜药物,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人体,达到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保护人体不受与用药有关的损害。
医师和药师在药物临床应用时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指导原则。
三、临床医师在使用药品给病人治疗时,必须遵照药品说明书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正确使用药品,对禁忌症、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情况要熟知,并详细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或对所拟使用的药品既往药品不良反应情况,避免禁忌症患者使用该种药品,因不负责任所致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当事医师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中规定使用的药品,医师应根据规定,优先使用。
医院药物治疗和药事管理委员会应首选引进此类的药品供临床选用。
五、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是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机构,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管理工作。
下设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成员包括:药剂、医务、院感、护理、检验、临床专家,主要工作包括:结合实际制定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监督管理,根据医院合理用药情况提出合理用药目标和干预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评价,对各科室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通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培训,努力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六、医务人员应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学术水平。
七、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的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
八、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和患者情况个体化设定给药方案,经济、合理的选择药物,防止药物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
患者用药情况监测
患者用药情况监测患者用药情况监测是指对患者使用的药物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通过定期的用药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用药的问题和不良反应,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用药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患者用药情况监测的重要性、监测内容和方法。
1.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用药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良反应,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2.提高患者用药的效果:通过监测患者用药情况,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高患者用药的效果。
3.促进患者合理用药:用药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用药不规范和滥用药物的情况,及时加以干预和教育,促进患者合理用药。
监测内容:1.用药依从性监测:通过询问患者是否按照医嘱规定使用药物,检查药物剩余量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2.药物治疗效果监测:通过对患者的疾病状况、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监测,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
3.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通过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等方式,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
4.药物相互作用监测:通过查询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分析患者的用药情况等方式,监测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
5.用药费用监测:通过了解患者用药的费用情况,评估药物治疗的经济性。
监测方法:1.面对面访谈:医生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询问患者是否按照医嘱规定使用药物,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等情况。
3.药物剩余量监测:通过检查患者的药物剩余量,可以了解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4.疾病状况监测:通过对患者的疾病状况进行观察和评估,可以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
5.实验室检查:通过对患者的生化指标、血液指标等进行监测,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6.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查询:医生可以通过查询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
总之,患者用药情况监测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用药的问题和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合理用药的三个基本原则 -回复
合理用药的三个基本原则-回复"合理用药的三个基本原则"合理用药是指在各种药物治疗方案中,正确选择药物、合理使用药物,并通过有效监测以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合理用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的作用,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风险。
以下将从三个基本原则的角度探讨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第一个基本原则是选择合适的药物。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不同类型的疾病,有时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是必要的。
例如,在治疗高血压时,常用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降压药物,以确保其疾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第二个基本原则是合理使用药物。
在用药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确定用药的剂量、频率和持续时间。
药物的剂量要适当,既不能过高导致药物中毒,也不能过低导致疗效不佳。
药物的使用频率和持续时间也要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此外,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也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用药,不能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第三个基本原则是有效监测。
用药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监测,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监测的方式可以包括临床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通过监测,医生可以及时发现药物治疗的效果,调整用药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此外,监测还可以帮助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用药风险。
对于一些特殊患者群体,如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监测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为他们对药物的反应性和耐受性可能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合理用药是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能够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合理用药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合理使用药物和有效监测,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
只有在遵守合理用药的三个基本原则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药物治疗的目标,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管理规范的监测指标与评价方法
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管理规范的监测指标与评价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药品使用和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药品合理使用,国家制定了药品合理用药管理规范,并建立了相应的监测指标与评价方法,以监控和评估药品合理使用的情况。
药品合理使用是指在适应症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品、合理的用药方案,并进行有效的药物监测。
它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还能够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管理规范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药品处方指标。
监测药品处方指标是通过分析临床医生的处方行为,评估医生在用药选择、剂量控制和用药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
比如,监测常用抗生素的使用率、限制用药的使用频率和使用剂量等。
第二,药品销售指标。
监测药品销售指标是通过分析药品销售数据,评估医药企业对药品的推广和销售行为是否符合规范。
比如,监测药品的销售量、销售额,以及药品的销售渠道等。
第三,药品审批指标。
监测药品审批指标是通过对药品上市和注册的审批过程进行监控,评估药品审批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比如,监测新药的审批时间,以及药品上市后的疗效和安全性。
第四,药品使用指标。
监测药品使用指标是通过对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评估医疗机构和医生对药品的合理使用程度。
比如,监测药品的使用频率、用药剂量以及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等。
以上是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管理规范的主要监测指标,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了解药品合理使用的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为了评估药品的合理使用情况,国家还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方法。
评价药品合理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来评价合理使用。
可以通过临床试验和病例回顾等方法,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判断是否符合合理使用的要求。
其次,通过对药物的经济性进行评价来评估合理使用。
可以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和药物费用控制等方法,评估药物的经济性,判断是否在合理用药的范围内。
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管理措施
泸县中医医院关于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控制措施为了加强医院的规化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用药制度》以及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我院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规定及其监控措施。
一、基本原则1、遵循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经济的服务原则,严禁诱导病人过度医疗。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因病施治的原则,做到检查、治疗、用药与疾病相符。
3、接诊医师必须将所开药品及所做检查治疗情况,如实填写在门诊病历或住院医嘱上。
4、遵循医疗消费透明化原则。
在诊疗过程中,涉及到的检查治疗与用药,主管医师必须向病人详细讲明,特别是自费诊疗项目,要征得病人同意,并履行相关的签字手续,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5、不按医疗原则办事,导致病人拒付医疗费用以及发生医疗纠纷、官司,由主管医师承担,科室领导负管理责任。
二、合理检查规定1、严格掌握各种检查的指征,遵循先常规后特殊的检查原则,能用常规检查达到目的,尽量不用特殊检查。
2、住院病人检查三大常规,手术病人五大常规加心电图、胸透等,其他各项检查均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应列为常规检查。
3、遵循医疗资源共享原则。
医生要尽可能利用院外检查结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4、确实需要做特殊检查时,应严格审批程序。
下级医生开出的检查单,须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签字认可。
特检结果实行指标控制,并与目标考核挂钩。
三、合理治疗规定1、严格执行各种医疗制度,治疗方案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医疗安全。
2、特殊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确认。
3、因病情需要安置人工器官或使用昂贵医用材料,须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科、分管院长审批。
四、合理用药规定1、使用药品严格遵循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
第3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合理用药
根据新参数修改给药方案, 慎重的提高血浓,密切观察 临床情况。
50
峰-谷浓度法调整给药方案
测定血药浓度结果与期望血药浓度比较
建议调整方案
峰浓度 预期 高
低 低
高 高 低 预期 预期
谷浓度 预期 高
高 低
低 预期 预期 高 低
剂量
不变 减少或
不变 增加
增加或 不变 减少 减少 增加 不变 不变
间期 不变 增加
71
21
2.38
老年人
T1/2比值
年龄 T1/2(h) (老年人/成年人)
70-90
4.7
2.64
74
5.0
2.17
65
70
2.19
53
5.6
1.1
72
73
1.43
60-69
9.7
1.34
>70
107
1.51
77
3.71
1.56
26
27
四、TDM的临床指征
并不是所有的药物或在所有的情况下都
需要进行TDM 血药浓度只是药效的间接指标。当药
41
(二)TDM的分析方法简介
光谱法 色谱法 免疫法
42
1.光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优点:
a:设备简单 b:费用低廉
缺点:
a:操作繁琐 b:灵敏度低 c:专一性差
43
2.色谱法
薄层层析 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液质联用(LC-MS)——确定分子结构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手性药物
47
(三)结果解释
1.明确测定目的,掌握患者资料 2.将实测值与预测作比较 3.求算病人药动学参数,并与群体比较
医院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管理制度
医院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管理制度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患者安全,规范医疗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总则1.1 医院应当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严格执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原则。
1.2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对医疗行为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价,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1.3 医院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其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能力和意识。
二、合理检查2.1 医院应当制定明确的检查指征和标准,确保检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2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合理选择检查项目和时机,避免过度检查。
2.3 医院应当建立检查结果互认制度,避免重复检查,减轻患者负担。
2.4 医院应当加强检查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合理用药3.1 医院应当制定明确的用药指南和处方规范,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2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性,合理选择药物和剂量,避免过度用药。
3.3 医院应当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供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3.4 医院应当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价,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四、合理治疗4.1 医院应当制定明确的治疗方案和标准,确保治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2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指南,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和措施,避免过度治疗。
4.3 医院应当加强治疗过程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4.4 医院应当开展治疗效果评价和反馈,及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五、监督管理5.1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对医疗行为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价。
5.2 医院应当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检查、用药和治疗行为。
5.3 医院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合理检查、用药和治疗的能力和意识。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是指在患者使用药物过程中,通过对药物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的监测,评估患者的用药效果和用药安全性的指标。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合理选择药物,调整药物剂量,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药物疗效监测指标1.疗效指标:疗效指标是用来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的指标,包括症状缓解、疾病控制、生命质量改善等。
常见的疗效指标包括疼痛评分、肿瘤缩小程度、心脏功能改善程度等。
2.生物学指标:生物学指标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指标的变化来评估药物疗效的指标。
例如,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甲状腺功能指标等。
3.药物浓度指标:药物浓度指标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药物浓度的变化来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的指标。
例如,抗生素治疗时的最低抑菌浓度、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等。
二、药物安全性监测指标1.不良反应监测指标:不良反应监测指标是通过检测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来评估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例如,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血压升高、胃肠道不良反应等。
2.代谢指标:代谢指标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药物代谢产物的变化来评估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例如,肝功能酶、肾功能酶等。
3.药物浓度监测指标:药物浓度监测指标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药物浓度的变化来评估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例如,抗生素治疗时的峰值浓度、谷值浓度、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等。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种、药物和患者情况来确定。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临床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选择适当的监测指标,并在用药过程中定期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总之,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选择是临床用药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药物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指导合理的用药决策。
通过合理的用药监测,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医生应严格按照合理用药监测指标进行用药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管理措施有哪些
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管理措施有哪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管理措施在医疗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管理措施的定义、重要性、实施方法以及对医疗事故预防的作用。
一、合理检查的定义、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合理检查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师的临床经验,选择适当的检查项目以获得最准确的诊断信息。
合理检查的重要性在于能够辅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
合理检查的实施方法包括:1. 充分了解病史和临床状况:医生应认真询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以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疾病和相关症状。
2. 选择适当的检查项目: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医生应选择适当的检查项目,以帮助明确诊断或排除其他可能性。
3. 合理安排检查时间和地点: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安排和需求,合理安排检查的时间和地点,以方便患者就诊和检查。
4. 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避免进行不必要或重复的检查,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体不适。
二、合理治疗的定义、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合理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学常识,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合理治疗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控制疾病的发展和缓解患者的症状。
合理治疗的实施方法包括:1. 依据诊断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如手术、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
2. 控制治疗的剂量和频率: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控制治疗的剂量和频率,避免过度治疗或不足治疗。
3. 给予正确的治疗指导: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让患者理解治疗的必要性和效果,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4. 检测治疗效果:医生应定期检测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疾病的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合理用药管理措施的定义、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合理用药管理措施是指医生正确合理地选择药物,患者按照医生的处方准确用药,以避免药物的滥用和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药物治疗的合理用药与监测
临床分析药物治疗的合理用药与监测药物治疗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它能够有效地预防疾病、缓解病情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合理用药和药物监测却是药物治疗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提高治疗的效果。
本文将从合理用药和药物监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的特点,选择适当药物、剂量和疗程,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标。
合理用药依赖于医生的临床判断和经验,同时也需要依据药物的国家药品注册信息、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知识等依据。
在选择药物时,医生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肝肾功能等因素。
不同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代谢能力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药物的选择应该个体化,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药物的疗效,同时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在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时,医生应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毒副作用。
剂量不当可能会导致疗效不显著或副作用过大,疗程过长或过短则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
因此,医生需要针对具体病情和药物特点进行科学的剂量个体化调整,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
此外,合理用药还需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式和遵循临床操作规范。
药物的给药途径、时间和频率等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情况。
正确的使用方式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避免药物浪费和滥用。
二、药物监测药物监测是指通过测量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或其他生物学指标,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监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以避免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中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监测需要依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合理选择监测时间点和方法。
有些药物有明确的测量参考范围,可以根据参考范围评估药物是否达到治疗效果。
而对于一些有浮动参考范围的药物,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同类药物的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在进行药物监测时,医生应注意监测结果的解释和意义。
合理用药的名词解释
合理用药的名词解释合理用药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药物疗效、安全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科学、准确地选用、使用和管理药物的过程。
它包括药物的合理选择、合理配方、合理使用、合理监测和合理废弃等各个环节。
1. 合理选择合理选择是指在推荐使用药物时,医生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合最新的临床指南、研究成果和经验,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避免盲目使用和滥用药物。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合理配方合理配方是指在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药物剂量的基础上,将适应症相符的药物合理组合,达到更好的疗效和避免不良反应。
在配方过程中,医生需要知晓不同药物的特点、药代动力学、适应症、禁忌症等,并进行合理的剂量计算和用药时间安排。
3. 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指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遵循医嘱,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药物,包括用药时间、用药剂量、药物服用方式等等。
此外,患者也应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并根据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遵循药物的使用原则,以保证药物的最佳治疗效果。
4. 合理监测合理监测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并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药物浓度等,以及患者的症状变化,从而及时评估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5. 合理废弃合理废弃是指在药物使用完毕后,正确处理药物残余和过期药物,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对于非处方药,患者应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指导将残余药物交给药店或相关单位进行安全处理。
对于处方药,医疗机构应设立危险废弃物回收通道,严禁将药物随意丢弃。
合理用药旨在保证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并充分发挥药物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风险。
在合理用药中,患者应积极主动与医生和药剂师沟通,学习药物的常识和正确用药方法,提高自身的健康管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的效应不是 由剂量而是由血 药浓度决定的
例1:血水杨酸盐血药浓度与疗效和毒性的关系
血药浓度 50(mg/L) 100 疗效或 中毒 镇痛 350- 550400 850 抗炎 轻度 中毒 8001100 中度 中毒 12501400 重症 中毒 16001800 致死
>250 抗风湿
20
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关系
机体因素
23
例:影响因素(年龄)
小儿与成人药物半衰期(h)的比较 药物
庆大霉素
地高辛 茶碱 扑热息痛 苯妥英
婴儿
3-6
35-88 23-36 49 25-100
儿童
1-3
/ 2.3-4.5 4.5 10-20
成人
1-2.5
30-60 4.1-7.0 3.6 12-18
24
例:影响因素(年龄)
药物 年龄 成年人 T1/2 (h) 年龄 老年人 T1/2比值 T1/2(h) (老年人/成年人)
临床合理用药
控制药品质量 新药研制,老药改进
提供法律依据
5
TDM的临床价值
使给药方案个体化
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
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 探讨新药的给药方案
降低治疗费用
避免法律纠纷
6
药物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认为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之间成线性相关 如果药物剂量增加,其血药浓度也会成
1.5~4mg/L
50~140μ g/L 10~20mg/L 53~96mg/L
磺胺嘧啶
磺胺异噁唑 水杨酸盐 丙咪嗪
80~150mg/L
90~100mg/L 150~300mg/L 50~160μ g/L
22
甲苯磺丁脲
三、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药物因素
制剂因素 药物的相互作用 生理因素:年龄、性别 病理因素:肝、肾功能等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个体化给药
只有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给药方案, 才可能使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客观评价指标
在没有TDM技术以前,很难做到个体化给药。
因为临床医生缺少判断药物在体内状况的客观
指标
15
TDM对药物治疗的指导与评价作用
通过TDM和个体给药方案
使癫痫发作的控制率从47%,提高到74%
老年心衰患者地高辛中毒率从44%下降至
被误认为病人对药物耐受性太差—放弃使用
★最终有可能认为该例难以治疗
9
最高安全浓度 血 药 浓 度
最小有效浓度
0 0
时
间
∞
10
不同患者对剂量的需求不同
剂量
吸收的完全程度 表观分布容积 身材与体质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与无活性部位结合 清除速率(代谢、排泄)
血药浓度
扩 主 散 动 转 运
作用部位药物浓度
TDM又称“临床药代动力学监测”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mornitoring , 简称CPM
3
TDM的定义
采用灵敏的分析测定手段,测定血液和其
他生物体液中药物或其代谢物浓度,并运
用药物动力学参数,从而制定最佳用药方
案,实现个体化用药,做到合理用药。
4
TDM的意义
第3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
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
1
主要内容
一、治疗药物监测概念、意义 二、TDM的药理学基础 三、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四、TDM的临床指征 五、TDM的实施方法 六、给药方案设计与调整
2
什么是治疗药物监测?
(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TDM)
卡那霉素 奈替米星 地西泮 奥沙西泮 地高辛
20-50 54 30 25 27
1.78 2.3 32 5.1 51
70-90 74 65 53 72
量的相关性
18
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关系
保
泰
松
人:5-10mg/kg
兔:300mg/kg;
抗炎作用的有效血药浓度均为100-150ug/ml
环己巴比妥
小鼠、大鼠、家兔100mg/kg 代谢速度不同,维持时间相差4-7倍 苏醒时,血药浓度均为60ug/ml
19
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关系
名称
普鲁卡因胺
普萘洛尔 安 定
浓度范围
4~8mg/L
20~50μ g/L 0.5~2.5μ g/L
扑米酮
苯巴比妥 酰胺咪嗪 乙琥胺
10~20mg/L
10~20mg/L 3~8mg/L 30~50mL/l
格鲁米特
甲丙氨酯 甲喹酮 奎尼丁
0.2mg/L
10mg/L 5mg/L 2~5m以下
16
二、TDM的药理学基础
浓度与效应的关系
大多数药物药理作用的强弱和持续时间,
与药物在受体部位的浓度呈正比 ★直接测定受体部位的浓度是一件很困
难的事,目前尚无法做到
17
浓度测定
通常只能测定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间接反映了药物在受体部
位的浓度
★药理作用与血药浓度相关性强于与每日总剂
药物的效应不是 由剂量而是由血 药浓度决定的
例2:苯妥英钠血药浓度与疗效和毒性的关系
血药浓度 (mg/L)
10-20
20-30
眼球震颤
30-40
运动失调
>40
精神失常
疗效或中毒 抗癫痫
21
一些药物的安全有效血清药物浓度范围
名称
洋地黄毒甙
地高辛 苯妥英钠
浓度范围
14~30μ g/L
0.9~2μ g/L 10~20mg/L
其中有3例超过30μg/ml
13
抗高血压的剂量范围
药物 氢氯噻嗪 利血平 肼屈嗪 普萘洛尔 胍乙啶 每日剂量(mg) 相差倍数 被调查人数 50-200 0.125-1.0 50-500 40-500 10-500 4 8 10 15 50 400 100 200 200 200
14
如何合理用药
功能状态 病理干扰 产生耐受性 合并用药
药物效应浓度
11
12
举例:苯妥英钠的个体差异
42 例癫痫病人,每日剂量 均 为 300mg 时测得血 清苯妥英钠浓度
11例(26.2%)在有效范围内(10-20μg/m1) 23例(54.8%),低于10μg/m1的, 8 例(19%)高于20μg/ml的
线性比例的上升
如果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病人未出现相
应的药物反应,则应增加药物用量
7
药物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平均剂量给药
一些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另一些则未能达到预期的疗效
还有一些则出现毒性反应
8
药物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剂量不足引起的无效
被误认为药物无效或选药不当—放弃使用
剂量过大引起的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