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下册 第6课《我们爱劳动》教案 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我们爱劳动 |浙美版(2012)
教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我们爱劳动|浙美版(2012)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我们爱劳动”,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在美术创作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描绘劳动场景,表现劳动的美丽和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劳动场景。
2. 如何帮助学生表达对劳动的热爱和敬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劳动场景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劳动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提问学生对劳动的看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步骤二: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讲解劳动场景的描绘方法,如观察、思考、创新等。
步骤三:示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描绘劳动场景,展示绘画步骤和技巧。
引导学生关注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
步骤四:创作(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劳动的理解和感受,选择合适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劳动场景的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步骤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创作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劳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创造美好世界劳动场景的描绘方法- 观察:观察劳动场景的细节- 思考: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创新:创新表现手法和构图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或邻居的劳动场景,用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的短文,加深对劳动的理解。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我们爱劳动 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我们爱劳动浙美版
教学目标
•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爱劳动的态度;
•学习运用线条、色彩、造型等美术元素,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掌握简单的素描技法。
教学重点
•学习与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掌握简单的素描技法。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人物的情感;
•如何运用素描技法表现劳动形象。
教学准备
•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
•白纸、铅笔、橡皮、彩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讨论劳动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展示自己喜爱和擅长的劳动方式。
2. 学习绘画技巧
让学生熟悉简单的素描技法,如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线条运用
讲解线条的不同运用方法,如实线、虚线、粗线、细线等,并让学生体验不同线条的效果和情绪表达。
色彩运用
通过演示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颜色理论,认识常见的颜色搭配,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
3. 绘制作品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绘制自己喜欢的劳动形象。
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提供技巧和建议。
4. 作品展示
在绘画完成后,学生可以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各自谈谈自己的创作和体验。
教学评估
通过教学过程的观察和学生的作品,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素描技法和色彩运用规则,并检查学生创作作品是否能够表达人物形象和情感。
总结
本课通过让学生感受劳动的重要性、学习素描技法和色彩知识,让学生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对劳动的热爱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三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我们爱劳动》教案浙美版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通过了解,学生对手工课特别感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版画的形式美感,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
过程与方法
学生思考并认真听讲,通过思考听讲,学生明白各种劳动动态及特点
研究体验
(1)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持平衡的?
(2)体验: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3)展示: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
(4)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师生共同评价。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劳动时的动态?线条是否流畅、肯定?
(2)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板书
教学反思
上这一课时,学生对教材中的图片《拾穗》并不理解,他们都生活在大城市,也没有参加过农田的劳动,对于田间的劳作更是不明白。我为此上网下载了这幅作品的赏析,在课上让学生认真观看,边看边为学生讲解,田间的三个妇人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要拾穗,他们的动作是因为劳作辛苦才会表现出来。得到老师的提示后,学生就明白了。再接着引发学生思考,欣赏了这幅画,明白了什么道理。我们应珍惜现在的生活,热爱我们的生活。学生对人物劳动时的肢体描绘并不能掌握的很到位,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表演,让学生更了解人物动态,以便进行绘画。
浙江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我们爱劳动》教案
《我们爱劳动》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版画的形式美感,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
2、学生在纸版画的制作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制作劳动情节的作品。
3、培养学生多种手法的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是学生了解纸版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制作与拓印。
用具准备:教师:纸版画作品、示范用具、书、油墨、水粉用具、录、像机。
学生:剪子、胶水、书、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节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旧知识设问:“什么是纸版画?”三、板书课题:讲授新课:1、欣赏:(1)作品的选材:从劳动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选材。
(2)作品的表现手法:版画木刻(黑白、彩色)纸版画(剪贴版、吹塑版)。
2、纸版画的基本技法:剪贴使版面产生凸起的变化,经托印,在层次交界处产生变化丰富的空白,形成了纸版画特殊的果。
也可用尖利的物体刻画形成凹线。
所以,制版时,要巧妙的运用凹凸效果的技法。
3、看录像,了解纸版画。
4、作业步骤:教师演示制作过程。
(1)构思,设计人物动态,景物;(2)画出分解图;(3)将分解图按顺序剪下,依次贴在纸上,注意先贴远处的再贴近处的。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用油墨拓印一幅有劳动内容的纸版画作业。
1、设计构思,制版。
2、作品欣赏。
五、学生制作,教师辅导六、小结第二节一、组织教学发作业,回顾上节内容二、继续制版1、指出上节课出现的问题2、本课内容:完成版的制作。
3、作业要求:制版完毕,注意层次。
三、课堂练习,教师巡视辅导1、修改版面;2、注意层次。
四、课堂小结第三节一、下发作业二、讲授新课1、拓印方法:黑白、彩色2、拓印步骤:(教师示范)(1)黑白:均匀地往版上滚油墨;将作业纸覆在版上;用刮板刮,使作业纸上均匀着墨。
(2)彩色:用一把夹子夹住作业纸和版的上部;用水粉笔蘸色刷在所需之处,拓印;再蘸另一种色刷在所需之处,拓印,如此做法使作业完成。
3、纸版画欣赏。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课堂小结1、展示作业,互相学习、欣赏;2、收拾用具。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我们爱劳动 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我们爱劳动浙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通过观察和创作表达对劳动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介绍劳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2. 观察与表达:观察不同劳动场景,学习用美术形式表达。
3. 实践操作:动手创作以“我们爱劳动”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劳动场景,用美术形式表达对劳动的热爱。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劳动场景,转化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劳动场景图片、美术创作工具。
-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的劳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劳动场景,讨论如何用美术形式表达。
3. 示范与指导:教师现场示范如何创作一幅以“我们爱劳动”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 我们爱劳动- 提纲:- 劳动的意义- 观察与表达- 实践操作- 作品展示与评价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创作一幅以“我们爱劳动”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 要求:作品需体现个人对劳动的理解和热爱。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学生对劳动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创作能力得到提升。
- 改进措施:增加学生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本教案旨在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学会用美术形式表达对劳动的热爱。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劳动场景,用美术形式表达对劳动的热爱。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劳动场景,转化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新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我们爱劳动
新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我们爱劳
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教具学具(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揭题。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书中作品《夯歌》、《拾穗》,设问:欣赏了这两张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课题《我们爱劳动》。
2.讨论研究。
(1)欣赏书中第5页的4幅示范图,小组内讨论:画中的劳动者是怎样的动态?
(2)交流讨论意见,教师小结:人体运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
(3)学生模拟某一劳动动作,其余学生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变化,教师适当示范动态线。
3.作业要求。
尝试描绘自己从事过的劳动。
(本课时完成人物的描绘)
4.交流评价。
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同学互相评价并提出建议。
5.教师小结。
浙美版小学美术三下第6课《我们爱劳动》教学设计
浙美版小学美术三下第6课《我们爱劳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爱劳动》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材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场景,让学生感知劳动的美丽和劳动人民的伟大。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小学生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劳动场景有限,对于劳动的美丽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可能缺乏足够的感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劳动的意义,知道劳动的美丽和劳动人民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尊重劳动人民。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劳动的美丽和劳动人民的伟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
通过创设各种劳动场景,让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感受劳动的魅力,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劳动场景图片或视频。
2.学生准备:带上一张自己认为最美的劳动场景的图片或画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劳动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劳动,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劳动场景美吗?为什么?”让学生初步感知劳动的美丽。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各种劳动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这些劳动场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们能从中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在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劳动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带来的劳动场景图片或画作,并说明自己为什么觉得这些场景美。
通过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劳动的美丽和劳动人民的伟大。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劳动的热爱,可以是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
6 我们爱劳动(导学案)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浙美版
6 我们爱劳动(导学案)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美术三年级下册的第六课,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本课程主要通过教授儿童如何画家庭中的劳动场景,以加深儿童对劳动的认识和热爱。
学习目标
1.了解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2.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
3.能够简单地描绘家庭中的劳动场景;
4.提高对色彩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1.描述家庭中的劳动场景;
2.学习如何使用色彩来表现场景;
3.提高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热爱。
教学难点
1.如何使用适当的色彩来表现不同的场景;
2.如何通过细节描绘展示文化传统。
学习内容
任务1:学习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阅读故事和观看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家庭中的不同劳动场景。
任务2:学习如何描绘家庭中的劳动场景
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劳动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场景,了解不同角色,在此基础上,教授学生如何描绘家庭中的劳动场景。
任务3:学习色彩运用技巧
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色彩来表现各种不同类型的劳动场景。
任务4:展示绘画作品
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家庭劳动场景作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学习方法
1.观看图片和故事;
2.班内教学和小组合作;
3.绘画实践。
学习评估
1.学生自我评估;
2.教师评估。
参考资料
1.《儿童画》;
2.《中国传统文化》。
6 我们爱劳动(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浙美版
6 我们爱劳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能够理解“劳动”,知道劳动是什么;2.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劳动的内容,如农耕、烘焙等;3.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劳动经历或观察到的劳动景象;4.学生能够掌握绘画基本技巧,如涂色、线条等;5.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创作出自己心中的劳动场景。
二、教学内容1. “劳动”是什么?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影片《劳动最光荣》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劳动”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内容:课堂讲解“劳动”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图片展示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劳动,如耕种、烘焙、编织等。
2. 绘画表达劳动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劳动场景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画笔表达劳动的内容。
内容:教师向学生示范绘画,介绍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运用等。
通过指导学生,让他们自由创作,绘画表达自己或观察到的劳动场景。
3. 分享劳动经历导入:通过学生自主分享和观看他人分享的劳动经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内容:学生自主宣讲自己的劳动经历,并对同学的分享进行点评和交流。
通过分享,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内容和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通识教育法:通过互动、影片展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概念和重要性。
2.示范/指导法:教师向学生示范绘画,并指导学生运用基本技巧进行绘画创作。
3.学生主体活动法:学生自由创作绘画,通过自主分享和交流,让学生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得到发展。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一些展示劳动场景绘画作品的图片,并准备影片《劳动最光荣》等,做导入。
2.准备绘画材料,如铅笔、画笔、彩色笔等。
2. 课堂导入1.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认识“劳动”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展示展示劳动场景绘画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画笔表达劳动的内容。
3. 讲解和实地考察1.讲解“劳动”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劳动,如耕种、烘焙、编织等。
浙美美术三下《6我们爱劳动》[黄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我们爱劳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爱劳动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我们爱劳动”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我们爱劳动”编写思路。
生活中的人物动态千变万化,我们爱劳动在劳动时则会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动作。
各项劳动都有各自的运动规律,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也会发生相关动态。
因此,在劳动时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
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
比如画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
在夯悬于半空,若起若落的最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
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
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
通过描绘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
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李焕民的版画作品《初踏黄金路》,目的是使学生在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
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生活中劳动的场景和学生的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
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用版画的形式来表现劳动场景。
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1)教师一边哼唱《劳动最光荣》一边表演洗衣服这个劳动动作。
(2)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
(3)启发学生: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学生回忆并交流。
引出课题——《我们爱劳动》 2.欣赏感受。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 我们爱劳动|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我们爱劳动 | 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的意义;2.能够通过绘画表现劳动的场面和意义;3.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2.能够通过绘画表现劳动的场面和意义。
难点:1.提取生活中劳动的场景,并将其表现出来;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好的劳动场景。
三、教学素材1.书籍:《劳动是美好的》;2.彩笔、水彩笔、颜料、画笔、画布;3.图片:生活中的劳动场景。
四、教学流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爹地煮汤圆、妈妈晒衣服、爷爷锻炼身体等,引导学生讨论,谈论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劳动的定义、种类、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3. 绘画实践(30分钟)1.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行挑选一种常见的劳动场景,如爸爸在修理自行车,妈妈在煮饭等,然后用彩笔和水彩笔在画布上画出劳动的场景。
2.学生开始绘画。
老师在旁边提醒他们注意图画的细节和色彩搭配,尽量表现出劳动的场景和精神。
3.绘画完毕,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同学们评论提出改进意见。
4. 总结评价(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让学生从今天的绘画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还可以评选出最佳作品并给予表扬。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成功的地方是,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参与到绘画实践中来,表现出了极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过程中互相交流和互相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批评作品时,不能一味地指出误区和落差,应当注重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在过程中更好地自我修正和完善。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我们爱劳动 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我们爱劳动(浙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描绘和表现劳动场面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劳动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4.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学习描绘劳动场面的基本方法。
2. 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劳动场景,选取合适的题材进行创作。
3. 学习如何表现劳动者的动态和表情。
4. 学习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劳动场景的氛围。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劳动场面的能力,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劳动场景的氛围。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劳动者的动态和表情,以及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劳动场景的氛围。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劳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劳动的意义。
2. 观察与体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劳动场景,选取合适的题材进行创作。
3. 示范与讲解: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教授描绘劳动场面的基本方法,如何表现劳动者的动态和表情,以及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劳动场景的氛围。
4. 学生创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1. 我们爱劳动2. 插图:劳动场景的插图3. 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品展示与评价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和体验家里的劳动场景,描绘一幅劳动场面的画作。
2. 家长参与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次学习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观察体验到创作评价的整个学习过程,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6 我们爱劳动》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6 我们爱劳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6 我们爱劳动》这一课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劳动的热爱。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素材,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基础,对于自己喜爱的活动有较高的热情。
但在表达劳动主题方面,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劳动的热爱。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劳动主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劳动主题融入到作品中,提高作品的创意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劳动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劳动场景的图片素材和相关的视频资料。
2.准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准备展示用的板子和白手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劳动场景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激发他们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并展示一些优秀的劳动主题作品,让学生对劳动主题的作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开始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学生相互展示、评价,让学生在互动中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劳动主题融入到生活中,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表达对劳动的热爱。
浙美版小学美术三下第6课《我们爱劳动》说课稿
浙美版小学美术三下第6课《我们爱劳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爱劳动》这一课是浙美版小学美术三下第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绘画等表现手法,展示劳动的场景和劳动者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劳动场景的图片,以及一些劳动工具和劳动者的形象,供学生进行观察和临摹。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多个创作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于绘画有一定的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劳动的概念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可能对于劳动的内涵和劳动者的辛勤付出还不够深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临摹,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劳动的场景和劳动者的形象。
2.培养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临摹,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劳动的场景和劳动者的形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内涵和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将其表现在绘画作品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范例,分析劳动的场景和劳动者的形象,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2.临摹法:让学生临摹教材中的图片和范例,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劳动的意义和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内涵。
4.创作法:让学生根据观察和临摹的结果,进行自己的创作,表现劳动的场景和劳动者的形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习的绘画技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基本内容: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范例,分析劳动的场景和劳动者的形象,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3.绘画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思路,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我们爱劳动 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 我们爱劳动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劳动所带来的收获。
同时,也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使他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转化为美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体验劳动的乐趣和劳动所带来的收获;3.发扬劳动美德,积极参加劳动;4.运用所学知识,在劳动中创作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体验;2.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劳动成果转化为美术作品。
四、教学步骤及内容1. 导入(5分钟)通过自我介绍和问候,带领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同时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讲解(30分钟)1.介绍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并询问学生对劳动的认识;2.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劳动所带来的收获;3.带领学生了解不同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成果;4.分析学生所体验到的劳动成果,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劳动成果转化为美术作品。
3. 创作(40分钟)1.老师传递各种劳动用具和材料,并引导学生进行创作;2.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美术创作,根据不同的创意来进行劳动成果的处理;3.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时不时地给予建议并进行指导。
4. 展示作品(10分钟)1.学生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和作品展示给全班;2.老师进行点评和评价,并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和鼓励。
5. 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在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采用问答、演讲等方式,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同时布置相关的作业。
五、教学方法1.以展示、讲解的方式,带领学生认识和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采用互动、创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创作。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评估本节课教学的效果,并对后续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在实践中进行探究和改进。
6 我们爱劳动(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浙美版
6 我们爱劳动(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浙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我们爱劳动》的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劳动场景,并通过创作一幅描绘劳动场面的画作,表达对劳动的热爱和尊敬。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劳动场景,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劳动场面。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劳动场景,抓住劳动场面的特点进行绘画创作。
2. 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劳动场景的动态和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劳动场景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纸、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劳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教师讲解绘画劳动场景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劳动场景,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劳动场面。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创作,描绘自己观察到的劳动场景。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
板书设计:1. 我们爱劳动2. 课题要求: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劳动场景。
3. 绘画技巧:观察、体验、表现劳动场面。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创作一幅描绘劳动场面的画作。
2. 作业要求: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表现劳动场景的动态和情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体验劳动场景,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劳动场景,抓住劳动场面的特点进行绘画创作。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绘画技巧,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劳动场景的动态和情感。
三年级美术下册 第6课《我们爱劳动》教案 浙美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我们爱劳动》教案浙美版我们爱劳动2课时课型造型*表现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
通过描绘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
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
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
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
“试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化解。
“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通过了解,学生对手工课特别感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版画的形式美感,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
过程与方法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教学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教学准备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学过程第1 课时课堂生成记录情境引入(1)教师用课件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
启发学生: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学生回忆并交流欣赏感受(1)教师用课件出示作品《夯歌》,请学生欣赏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2)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3)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欣赏其他绘画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种劳动动态及特点。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 我们爱劳动|浙美版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变化。
2、难点:把握人物的动态与劳动场景之间的关系,回忆印象最深的劳动场景进行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表现。
三、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老师(多媒体设备 PPT ,纸片人)
学生(勾线笔,油画棒,彩铅画笔,纸张)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情境导入课题
1模拟检查团队下校进行卫生检查。进行一个简单快速的卫生保洁。
2总结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虽然劳动有时会让人感到辛苦,但我们依旧要热爱劳动(我们爱劳动)
学生打扫卫生中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们劳动起来,在实践中回忆起劳动的过程与场景并开门见山导出课题。
2.讲授动态知识点
1抽取同学们提供的劳动时的照片进行分析。并用纸片人摆出人物动态。
2教授火柴人的组成部分,并用火柴人的形式画出人物的动态。
3总结:一般情况下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现相反状。因此任何动态都有着它的动态特点,都需要头,躯干和四肢之间互相配合。
分析孩子们自己的劳动照片,学会用火柴人捕捉动态。了解人物动态的特点。
看示范
提高学生创作的热情,培养综合创作能力。
6.展示评价
① 展示优秀作品
1组建评审小组
2采访学生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给喜欢作品点赞,并说说为什么
展示作品让孩子懂得评价的乐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评述能力。
七、点评与反思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让孩子们巩固如何抓住人物的动态。学会如何将火柴人转化为真实人像。
4.欣赏同龄人、大师作品
《我们爱劳动》(三年级浙人美版美术)教学设计
《我们爱劳动》(三年级浙人美版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多种形式和意义,包括家务劳动、校园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等。
掌握通过人物的姿态、动作、表情以及劳动工具的描绘来表现劳动场景的绘画方法,能够创作一幅以劳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画面构图、人物动态和场景氛围营造的能力,使作品能生动地展现劳动的情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意识。
让学生在绘画创作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和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劳动中。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劳动主题的内涵,将不同类型的劳动场景和人物的劳动状态准确地呈现在画面中,体现劳动的活力和热情。
学会运用丰富的绘画语言(如线条、色彩、形状)表现人物在劳动中的各种动态(弯腰、抬手、用力等)和表情(专注、愉快等),以及劳动工具的特征。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画面中展现劳动的节奏感和协作性(如果是集体劳动场景),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真实感,避免画面的单调和生硬。
在绘画中协调好人物、劳动工具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劳动主题,同时保证画面的整体美感。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劳动场景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PPT,内容涵盖家庭清洁劳动、校园大扫除、农民田间劳作、建筑工人施工等不同类型劳动的画面。
绘画工具,如水彩笔、油画棒、画纸、彩色铅笔等,用于示范。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收集一些自己参与劳动或观察到的劳动场景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劳动背景音乐,同时展示一组快速切换的劳动场景图片(如孩子们在校园打扫卫生、家长在厨房做饭、环卫工人清扫街道等),图片色彩鲜艳、场景生动。
2.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了很多人在劳动,你们在这些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们自己有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劳动呢?”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的印象和体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爱劳动。
三年级美术下册6我们爱劳动教学设计浙美版
《我们爱劳动》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觉人物在劳动中的动向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感情。
2、认识劳动时的动向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向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察看、表现能力。
教课重难点要点:学习人物动向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课前准备教师:相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课过程一、赏识揭题教师指引学生赏识作品《夯歌》、《拾穗》,设问:赏识了这两张作品后你有什么领会?出示课题《我们爱劳动》。
二、赏识感觉,研究体验。
1、赏识作品《化兵戈为农具》。
师生议论:(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画中人物的拥有如何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这幅画给你如何的感觉?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经常产生最典型和最漂亮的动作瞬时。
很多画家就是捕获那最美的片晌,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觉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向美。
3、研究体验。
(1)动作模拟。
请部分同学模拟《化兵戈为农具》作品中人物动作。
其余同学察看剖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找寻规律。
头部俯仰如何变化?身体摇动如何变化?手臂起伏如何变化?教师联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划画出人的基本动向,掌握动向线。
(2)试试练习。
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余同学察看并用动向线表现人物动作。
比方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拟平常拖地板的动作。
察看: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头是如何变化?(看地下了。
)身体如何变化?(有点曲折。
)手是如何变化?(一个上一个下。
)脚是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
)小构成员用简笔划画出人的基本动向,掌握动向线。
(3)沟通作品。
生活中我们还能够画哪些动作?画这些动作的时候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小结:任何动向都有他的动向特色,头、躯干和四肢之间互相配合,发生地点关系。
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势,进而身体产生了不一样趋势的线,这就是动向线。
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向趋势的动向线,就很简单表达动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我们爱劳动》教案
浙美版
我们爱劳动2课时课型造型*表现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
通过描绘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
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
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
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
“试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化解。
“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通过了解,学生对手工课特别感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版画的形式美感,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
过程与方法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教学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教学准备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学过程第1 课时课堂生成记录情境引入(1)教师用课件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
启发学生: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学生回忆并交流欣赏感受(1)教师用课件出示作品《夯歌》,请学生欣赏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
点?(2)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3)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欣赏其他绘画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种劳动动态及特点。
学生思考并认真听讲,通过思考听讲,学生明白各种劳动动态及特点研究体验(1)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2)体验: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3)展示: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
(4)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
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
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并认真听讲;学生体验劳动时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并掌握布置作业(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各种劳动的动
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学生思考并动手创作实践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过程第2课时学生涂上颜色,教师根据学生不同需要给出一定的建议与指导。
展示评价(1)学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师生共同评价。
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劳动时的动态?线条是否流畅、肯定?(2)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板书教学反思上这一课时,学生对教材中的图片《拾穗》并不理解,他们都生活在大城市,也没有参加过农田的劳动,对于田间的劳作更是不明白。
我为此上网下载了这幅作品的赏析,在课上让学生认真观看,边看边为学生讲解,田间的三个妇人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要拾穗,他们的动作是因为劳作辛苦才会表现出来。
得到老师的提示后,学生就明白了。
再接着引发学生思考,欣赏了这幅画,明白了什么道理。
我们应珍惜现在的生活,热爱我们的生活。
学生对人物劳动时的肢体描绘并不能掌握的很到位,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表演,让学生更了解人物动态,以便进行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