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客体-赢在路上

合集下载

法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法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法理学名词解释1、法学: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有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4、5、6、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7、法的规范作用:(即法本身的作用)是指法通过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指引、预测,实现对合法行为的保护和对非法行为的谴责、制裁、警戒和预防作用。

法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

8、法本身的职能:(或专门法律职能)是指法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都有确认、建立、发展一定社会关系,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着这种社会关系的能力。

9、法的调整性职能:即运用法律手段确认、建立、发展一定社会关系,使一定社会关系具有法律关系的性质,从而确立一定的法律秩15、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做的基本分类。

16、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17、法律移植: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一种现象。

18、契约自由: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订立契约(合同)而不受他人限制和干涉的自由权利。

19、法的原则:就是体现法的本质和内容的法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20、社会主义法的原则:是反映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内保证对社会关系实现有效法律影响的各种法律手段的整个系统。

28、法律秩序:就是依法建立的秩序29、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感性阶段,或者说是低级阶段,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不系统的|自发形成的感觉和情绪,它对法律现象的认识是表面的直观的。

30、法律思想体系:是法律意识的理性阶段,或者说是高级阶段,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点,它在法律意识中属于主导的地位。

31、法律文化: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全部法律活动水平的概念,法律意:是指:是指即法律规范中指明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部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选择题)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选择题)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选择题)————————————————————————————————作者:————————————————————————————————日期: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被公认为“人力资本理论之父”的是()A、舒尔茨B、贝克尔C、丹尼森D、杜拉克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2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体现的是人力资源的()A、生成过程的时代性和时间性B、能动性C、.闲置过程的消耗性D、高增值性学员答案:D本题得分:2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组织设计职位分类、考核考绩等环节是为实现()A、求才B、用才C、育才D、留才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2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以下对于国家公务员制度描述错误的是()A、以政府中所有人员为管理对象B、以功绩制为中心原则C、.以官员稳定性、连续性和职业化为目标D、通过专门的人事管理机构管理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2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以下为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提供直接素材的是( )A、个人恩赐制B、政党分赃制C、官职分赃制D、科举考试制度学员答案:D本题得分:2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以下为公务员职业安全提供了由极大的保障的是()A、终身的常任制B、依照法律、规章的规范形式进行管理C、功绩制原则D、公职向社会开放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2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以下属于“通过公共部门改制”压缩公务员数量的方法是()A、撤并机构B、裁员C、.增加离职率D、变行政性运作模式为内部市场化学员答案:D本题得分:2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工作分析的职务描述,撰写工作说明书”属于以下哪项职责()A、人力资源录用和选择B、人力资源培训和发展C、薪酬管理D、劳资关系管理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2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以下人力资源从业人员道德守则中错误的是( )A、维护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专业标准B、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不断研究和进取C、.有区别地对待每一个员工和应聘者D、以合理的标准为组织获得和发展人才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2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以下无公务员总法的国家是()A、法国B、日本C、瑞士D、英国学员答案:D本题得分:2题号:1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在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客体中,属于行为的是()A、精神奖励B、公职人员交流C、调配中的公职人员人身D、公职人员的行为学员答案:D本题得分:2题号:1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公职人员的名称权属于()A、身份保障权B、政治权利C、经济权利D、救济权利与监督权利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2题号:1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迈克尔.波特属于战略管理中的()A、设计学派B、计划学派C、定位学派D、学习学派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2题号:1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SWOT分析属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流程中的()A、内外环境分析B、战略制定C、战略实施D、战略评估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2题号:1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在战略制定中,“有较高公共支持度,较低控制性”的问题属于()A、怒虎类问题B、坐鸭类问题C、黑马类问题D、睡狗类问题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2题号:1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时间长度在6-12月间的人力资源规划属于()A、短期规划B、中期规划C、.长期规划D、超长期规划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2题号:1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在人力资源规划中,以下属于“软性”目标的是()A、年龄结构B、学历层次C、职称比例D、工作满意度学员答案:D本题得分:2题号:1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以下不属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功能的是()A、收集信息B、.保存信息C、统计信息D、创造信息学员答案:D本题得分:2题号:1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由工作性质相似的若干职系构成的群体”,我们称为()A、职组B、职门C、职等D、职位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2题号:2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对于重复性强、身体外在活动多的职位进行工作分析,常用()A、面谈法B、问卷法C、现场观察法D、工作日志法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2题号:21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内容:人力资源的质量综合体现在劳动者个体和整体的()A、健康情况B、知识水平C、技能水平D、劳动态度学员答案:ABCD本题得分:3题号:22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内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环境包括()A、文化环境B、教育和人口环境C、技术环境D、社会环境本题得分:3题号:23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内容:以下属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的是()A、强化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原理B、要素有用、同素异构原理C、德才素质统一原理D、开发和使用并重原理学员答案:ABCD本题得分:3题号:24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内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包括()A、公务员体系及其结构的完善B、国家公务员管理机构的完善C、公务员法律环境和权利、义务规范的改善D、公务员制度各项运行机制和管理技术的完善学员答案:ABCD本题得分:3题号:25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内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A、终身的常任制B、依照法律、规章的规范形式对国家公务员系统进行管理C、以能力和业绩评价为本位的功绩制原则,成为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根本原则D、人员具有较高流动性学员答案:ABC本题得分:3题号:26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内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必须与以下哪些方面相适应()A、管理价值B、管理目标C、管理方式D、管理人员本题得分:3题号:27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内容:当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基本方向是()A、压缩、精简国家公务员数量是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先导和首先使用的改革措施,它构成了一种国际性的现象B、建立分权化、多样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功能C、形成以共同愿景和使命感构建为平台,以发展员工工作绩效为中心,以维系和发展工作团队为基础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目标D、加强组织层级之间的控制,推动人力资源有效利用学员答案:ABC本题得分:3题号:28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内容:以下属于公职人员享受的法定权利的是()A、身份保障权B、执行公务应有的职务权力和工作条件C、救济权利与监督权利D、政治权利学员答案:ABCD本题得分:3题号:29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内容:以下属于员工健康安全保障措施的是( )A、设立员工职业安全和健康的保险和补偿机制B、设计更安全和健康的工作任务分配方式与工作职位C、发展组织安全计划D、实施员工帮助计划学员答案:ABCD本题得分:3题号:30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内容:一般而言,战略管理过程包括()A、战略制定B、.战略实施C、战略评价D、战略监督学员答案:ABC本题得分:3题号:31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内容:战略制定中,以参与者为焦点的概念性方法包括()A、行业分析法B、利益相关回应法C、解释性方法D、计划系统方法学员答案:ABC本题得分:3题号:32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内容:以下属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作用的有()A、行政的作用B、经济的作用C、实现人事管理技术科学化的作用D、实现员工个体价值满足的作用学员答案:ABCD本题得分:3题号:33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内容:人力资源信息一般包括()A、“人”的信息B、“事”的信息C、“动态”的信息D、“组织”的信息学员答案:ABC本题得分:3题号:34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内容:以下属于工作说明书内容的有()A、工作认定B、工作摘要C、工作关系D、职责学员答案:ABCD本题得分:3题号:35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内容:以下属于职位评价方法的有()A、排列法B、分等法C、评分法D、因素比较法学员答案:ABCD本题得分:3题号:36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内容: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社会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

公务员工作中的法律法规应用

公务员工作中的法律法规应用

公务员工作中的法律法规应用公务员是指受聘于政府机构从事行政管理、服务和监督等工作的人员。

作为国家行政系统的骨干力量,公务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必须准确理解和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探讨在公务员工作中,法律法规的应用及重要性。

一、法律法规对公务员的约束公务员在履行职责时,首先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法律法规是国家权威的行政规范,对公务员的行为和决策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

公务员必须熟悉、掌握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其工作符合法律框架。

例如,在行政决策中,公务员要依法保障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办理日常事务时,公务员必须了解行政程序以及法律规定的权力和义务,确保工作符合法律要求。

二、法律法规在公务员工作中的应用案例1. 保障公民权利公务员在处理各类申请和投诉时,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例如,在居民申请建设工程许可证时,公务员需根据建设法律法规进行审批,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在处理行政处罚案件中,公务员必须依法行使执法权力,确保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2. 维护社会稳定法律法规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公务员在处理各类纠纷和突发事件时,需要准确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法规。

例如,在处理群众大规模聚集活动时,公务员需要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管理措施,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3. 筹备政策法规公务员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准确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法规。

例如,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时,公务员需要了解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依法确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

三、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法律素养公务员作为国家行政系统的重要一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

首先,公务员应熟悉国家法律法规体系,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其次,公务员应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时刻保持遵纪守法的行为规范。

此外,公务员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法律解释和应用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法律法规的含义,并将其运用到工作中。

四、加强法律法规培训与监督为了提高公务员的法律素养和应用能力,国家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和监督。

第四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环境

第四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环境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1世纪公共事业管理系列教材
公职人员的行为同样包括三个
基本要素:
第一,公职人员行为是公务行为,而非 一般公民的行为或私人的行为,这是公职人 员行为的主体要素; 第二,公职人员行为是公职人员为享有 权利和履行义务而从事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 为,这是公职人员公务行为的目的; 第三,公职人员行为能够直接或间接地 引起一定的公职人员法律关系效果,即当公 职人员行为引起一定的公职人员法律关系产 生和变更时,才成为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客 体。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1世纪公共事业管理系列教材
如何划分和区别公职人员的个人行为与公 务行为呢?


(1)公职人员的行为以所属单位名义做出的,属公务行 为;以自己名义做出的,则属个人行为。 (2)公职人员的行为是在他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出的, 属于公务行为;如果超出了职责范围,必须结合标准 (1)和标准(3)综合认定。 (3)公职人员的行为如果是执行公共组织的命令和委托, 不管组织的命令和委托是否越权,一概属于公务行为。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1世纪公共事业管理系列教材
4.3.2有关宪法保护的公职人员的 个人权利保护问题

1宪法保护的隐私权问题。 2性骚扰问题。 3听证、质询、申诉的权利。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1世纪公共事业管理系列教材
4.3.3有关反歧视的公平就业机会问题

反歧视的公平就业机会的法律主要集中 于两个问题: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1世纪公共事业管理系列教材
个人行为与公务行为的区别



个人行为是以行为人自己的名义从事的活动,它 只能代表行为的本人,不具有强制性,行为的效果只 属于行为本人。 公务行为则表现了与个人行为明显不同的特征: 第一,公职人员有资格作为国家的代表,以国家 公共组织的名义从事公务活动,并凭借公共权力行使 公共管理职能。 第二,公务行为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而也就具 有国家的强制性。 第三,公职人员在从事公务行为时,享有行政职 权和行政优益权。

法律关系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它是构成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

法律关系客体是一个历史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其范围和形式、类型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总体看来,由于权利和义务类型的不断丰富,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和种类有不断扩大和增多的趋势。

归纳起来,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产品(非物质财富)、人身利益。

1.物: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在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观实体。

它可以是天然物,也可以是生产物;可以是活动物,也可以是不活动物。

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物”与物理意义上的“物”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它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而且应具有法律属性。

物理意义上的物要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须具备以下条件:(1)应得到法律的认可。

(2)应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

不可认识和控制之物(如地球以外的天体)不能成为法律关系客体。

(3)能够给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具有经济价值。

(4)须具有独立性。

不可分离之物(如道路上的沥青、桥梁之构造物、房屋之门窗)一般不能脱离主物,故不能单独作为法律关系客体存在。

2.行为:在很多法律关系中,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行为。

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特定的,即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要求而完成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又称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3.智力成果:人通过某种物体(如书本、砖石、纸张、胶片、磁盘)或大脑记载下来并加以流传的思维成果。

智力成果不同于有体物,其价值和利益在于物中所承载的信息、知识、技术、标识(符号)和其他精神文化,也不同于人的主观精神活动本身,而是精神活动的物化、固定化。

智力成果属于非物质财富。

4.人身利益:人身是由各个生理器官组成的生理整体(有机体)。

它是人的物质形态,也是人的精神利益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的发展,人身利益不仅是人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承载者,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但必须注意的是:(1)活人的(整个)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之“物”,不能作为物权、债权和继承权的客体,禁止任何人(包括本人)将整个身体作为“物”参与有偿的经济法律活动,不得转让或买卖。

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又称权利客体、义务客体或权利客体。

它是将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中介,没有法律关系的客体作为中介,就不可能形成法律关系。

因此,客体是构成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一个要素。

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应满足下述三个条件:(1)必须是一种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被认为具有价值。

(2)必须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而不能被需要它的人毫无代价地占有利用。

(3)必须具有可控制性,因而可以被需要它的人为一定目的而加占有和利用。

在现代社会中,同时符合上述三种条件的事物是非常多的,因此法律关系客体地数量和种类难以一一详述,概括地讲主要包括如下几类:(1)物。

法律上所说的物包括一切可以成为财产权利对象的自然人物和人造之物。

(2)行为。

在法律关系客体的意义上,行为指的是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作为或不作为。

(3)智力成果。

作为客体的智力成果指的是人们在智力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它是知识产权所指向的对象。

(4)人身利益。

包括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是人格权和身份权的客体。

赢在路上-ETT定义

赢在路上-ETT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自考名词解释1、资源:是指某种可被以利用,提供资助或满足需要的东西。

2、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所具备的劳动能力总和,也称“人类资源”或“劳动力资源”、“劳动资源”。

3、人力资源运动:是指人力资源的经济运动。

4、人力资源数量定义:指的是构成劳动力人口的那部分人口的数量,其单位是“个”或“人”。

5、劳动力人口定义:即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6、人力资源数量定义: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范围内,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减去其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加上劳动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7、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人口总量及再生产状况;人口的年龄构成;人口迁移8、人口迁移定义:即人口的地区间流动。

9、人力资源总量定义:是数量与质量的乘积,即人力资源总量=劳动人口数量×质量,出于计量的需要,可采用下列公式:人力资源总量=求和符号:某等级劳动人口数量×某等级劳动人口质量,或者:人力资源总量=劳动人口数量×劳动人口平均质量。

10、人力投资收益定义: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使之形成或者强化劳动能力而取得的经济回报。

11、人力资源供给定义:是指就经济运动而言,已经开发的、马上可以投入经济活动的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劳动者与正在谋职者所具备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12、人力资源需求定义:即一定范围的用人主体对于人力资源所指出的需求。

从理论上讲,人力资源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也称为“引致需求”,它是由人的消费所引起的、所派生出来的。

13、劳动者权益定义:即劳工权利或劳动者权利,简称“劳权”,它是劳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所享有的与劳动有关的社会权利的总称。

14、劳动立法的定义:是立法机关制定、修改或废止有关建立、变更、终止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活动的总称。

15、人力资源关系定义,是居于一定组织之中的员工,与组织及管理人员之间的各种工作关系。

这一关系也成为劳动关系、人事关系、劳资关系、员工关系、雇佣关系、劳动管理关系等。

公务员法律常识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法律常识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法律常识知识点总结在公务员的工作中,具备扎实的法律常识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有助于正确履行职责、保障公民权益,还能提升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以下为大家总结一些常见且重要的公务员法律常识知识点。

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公务员应当深入理解宪法中关于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1、国家制度了解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等基本制度。

2、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等)、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等。

3、公民的基本义务如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等。

二、行政法行政法规范着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行为以及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救济。

1、行政主体清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职权范围和行政行为的效力。

2、行政行为掌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常见行政行为的法定程序和要求。

3、行政救济了解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受理范围、程序和期限,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公务员法这是规范公务员管理的专门法律。

1、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公务员享有的权利(如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等)和应履行的义务(如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等)。

2、公务员的录用、考核与晋升熟悉公务员录用的条件和程序,考核的方式和标准,以及晋升的原则和途径。

3、公务员的纪律与监督清楚公务员应当遵守的纪律规定,以及对公务员进行监督的方式和后果。

四、民法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1、民事主体了解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民事法律行为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无效情形和可撤销情形。

3、合同熟悉各类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规定。

4、侵权责任明确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和承担方式。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法律关系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法律关系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法律关系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法律关系,一起来复习一下吧!希望大家利用零碎的时间积累知识!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法理学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考查对法律关系的判断,今天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在学习法律关系之前,我们先看两个小案例。

例一,甲男乙女二人是恋人,恋爱期间,乙女深感甲男靠不住,遂决定分手,甲男不同意,并以死相逼。

乙女执意分手,甲男遂自杀身亡。

例二,甲男乙女经历五年爱情长跑,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甲男开始堕落,抽烟赌博恶习不改,乙女决定离婚,甲男不同意并以死相逼,乙女执意离婚,并对甲男自杀行为不管不问,甲自杀身亡。

我们对比这两个案例,案例一以及案例二中的乙女需要负法律责任吗?等学习了法律关系的相关知识再解决这个问题。

一、怎么判断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由此可见,形成法律关系的前提需要由法律调整,并且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有明确的权利义务,违反了法律明文规定的权利义务就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所以,我们能够判断出上述案例一中恋爱关系不受法律调整,不属于法律关系,自然乙女不需要对甲男的自杀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而案例二中夫妻关系属于法律关系,夫妻之间有相互扶助的义务,乙女需要对不救助甲男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部分在考试中一般是给出四个小案例判断是否构成法律关系。

这里也给我们判断法律关系提供一个思路——是否受法律调整。

那么,法律关系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呢?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以及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

其中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包括自然人、国家、法人、非法人组织。

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包括物、人身利益、精神财富和行为等。

我们以夫妻关系为例分析一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法律的公务员和公职人员

法律的公务员和公职人员

法律的公务员和公职人员法律的公务员和公职人员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以确保公权力的正当行使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公务员和公职人员的职责、权力和责任,并介绍其所需的基本素质。

一、公务员和公职人员的职责公务员和公职人员作为法律执行的主体之一,他们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执行与维护:公务员和公职人员要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他们应秉持公正、客观、透明的原则,执法过程应合法、公正、文明。

2. 组织管理与监督:公务员和公职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确保正常的行政运转。

他们需要了解并适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严格按照程序和权限履行职责。

3. 服务和保护:公务员和公职人员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并保护其合法权益。

他们要主动回应社会需求,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满意的服务,并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4. 纪律约束与职业操守:公务员和公职人员要严守纪律,遵循职业道德。

他们应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廉洁自律,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绝不容忍权力寻租和腐败。

二、公务员和公职人员的权力公务员和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

然而,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以防止其滥用。

公务员和公职人员的权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决策权和执行权:公务员和公职人员在相关范围内享有决策和执行权。

他们可以制定、解释并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 监督权和检查权:公务员和公职人员具有监督和检查的职权。

他们可以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3. 处罚权和纠正权:公务员和公职人员有权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纠正不当行为。

他们可以采取合法的处罚措施,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

三、公务员和公职人员的责任公务员和公职人员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公务员法律关系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法律关系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法律关系知识点总结一、公务员法律关系概述公务员法律关系是指国家公务员与国家之间、与用人单位之间、与社会之间、与公民之间基于法律而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

公务员法律关系具有独特性、特殊性和复杂性,是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务员法律关系包括国家公务员与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国家公务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国家公务员与社会之间的法律关系、国家公务员与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

二、国家公务员与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1. 公务员法律关系的法律性和特殊性公务员法律关系是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利义务的总称。

公务员法律关系的法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务员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规定的,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法律效力;(2)公务员法律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公务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承担义务,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3)公务员法律关系具有法律的特殊性,即公务员是履行公职的法定人员,其权利和义务受到法律特殊保护和限制。

2. 国家公务员与国家的法律关系国家公务员与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指国家公务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国家公务员与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国家公务员的法定权利、国家公务员的法定义务。

国家公务员的法定权利,是指国家公务员依法享有的权利。

国家公务员的法定权利主要包括:政治权利、工作权利、社会保障权利、经济权利等。

国家公务员的法定义务,是指国家公务员依法承担的义务。

国家公务员的法定义务主要包括:忠诚敬业、廉洁自律、遵守法律法规、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维护国家利益等。

3. 国家公务员法律责任国家公务员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是公务员法律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家公务员法律责任主要包括:政治责任、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刑事责任等。

其中,政治责任是指国家公务员对国家和人民负有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是指国家公务员对国家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是指国家公务员对国家依法管理财务和资产的经济责任;刑事责任是指国家公务员依法承担的刑事责任。

公务员中的法律法规与社会法制

公务员中的法律法规与社会法制

公务员中的法律法规与社会法制公务员作为国家公务员体系的一部分,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法制实施的重要职责。

在履行工作职责的同时,他们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并将正确的法律观念贯穿于各个工作环节。

本文将探讨公务员中的法律法规与社会法制的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专业领域。

一、公务员法律法规的基础公务员法律法规的基础是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政治权力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务员需要将宪法视为工作的基本准则,并在工作中恪守宪法所规定的职责。

同时,公务员还需要遵守行政法、劳动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建立起自身行为规范的框架。

二、公务员法律法规的适用公务员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广泛,涉及到公务员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等方面。

在选拔和任用方面,公务员必须依据择优选才的原则,确保人选的适任性和公正性。

在考核方面,公务员必须接受工作绩效的评估,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奖惩方面,公务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奖励和处罚,保证公正性和威慑力。

三、公务员法律法规的执行公务员法律法规的执行涉及到公务员的纪律管理和职业道德要求。

公务员必须遵守国家的工作纪律,如工作时间、工作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同时,公务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道德品质,如高尚的品德、廉洁奉公等。

这些要求不仅是对公务员个人的要求,也是对整个公务员系统的要求,目的是确保公共事务的公正和高效。

四、公务员与社会法制的关系公务员与社会法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公务员作为法律法规执行者,需要进一步了解社会法制的发展,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

公务员还需要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

同时,公务员还需要参与社会法制建设,为完善社会法制作出贡献。

五、公务员法律法规培训的重要性公务员法律法规培训对于提高公务员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至关重要。

通过培训,公务员可以进一步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最新动态,增强法律运用的能力。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公务人员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公务人员
第三,行政职务关系具有劳动关系因素 从事行政管理和实施国家公务,其本身也是一种劳动。
第四,行政职务关系属于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2 行政职务关系的主体
行政机关与公务员之 间
的行政职务关系




行政主体与其他

行政公务人员之

间的
行政职务关系
公务员 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中除公务员外 代表实施行政公务的人员
1 行政公务人员的概念特征
• 行政公务人员 • 是基于一定的行政公务身份而代表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
职责的工作人员。
• 行政公务人员具有下列特征:
第一,行政公务人员是个人。 行政公务人员不是行政职权的法律主体。
第二,行政公务人员是直接或间接代表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职务的人员。 不表明该项权力归属于公务人员个人并能以其个人名义实施。
行政机关中除公务员外 代表实施行政公务的人员
代表被授权组织 实施行政公务的人员
受行政主体委托 实施行政公务的人员
代表受委托组织 实施行政公务的人员
街头执勤的民警 聘用制工作人员 街头执勤的协警
3 行政公务人员的身份
多重身份
1、公民身份: 行政公务人员作为自然人,首先具有的是公民身份。 2、一般职务身份: 作为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工作人员,新的法律身份产生:一 般职务身份。 3、行政公务身份: 但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对外代表行政主体,行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权 时,新的身份产生。
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 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 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 社会公德; 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关系客体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关系客体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离开主体也就无所谓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感知的客观世界中的各种现象,不仅仅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各种精神现象,既可以是有体物也可以是无体物。

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法中,公共部门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是公共部门的公职行为、公职报酬制度、人员激励制度、奖惩制度等;而公职人员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是公职行为的限度、权力运用、工资、嘉奖、晋升、调配等. 因此,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包括公职人员的行为、物质性生活资料(如薪酬、奖金等激励等)、非物质性财富(如精神奖励、交流、晋升等)。

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立法实践中,公共部门的公职行为规范、人员管理规范成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法律关系客体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法律关系客体中的行为规范既包括公共部门的行政行为规范,又包括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规范。

这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立法对公权力合理规范使用而作出的具体规范。

具体而言:公共部门的行政行为,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对公职人员作出的一种管理行为,它是针对具体的某一个或某一类公职人员而作出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它必须依据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作出该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该行政行为必须是针对公职人员而作出的行为嘉奖、绩效赏罚、职务交流、身份惩处等行为;二是该行政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部门对公职人员的有效管理,这是行政行为作出的目标要素;三是该行政行为必须是依据具体的法律条文而做出的法律行为,行政行为影响权利义务的相对方可通过法律途径寻求保护,对行政行为实行监督和审查。

公职人员的公职行为,是公职人员在行使公职权力、履行公共职责过程中做出的职业行为,它是一种公务行为。

公职行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公职行为的主体是具有公职身份的公共部门人员,该行为是公职人员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实现公共组织目标而对行为相对方做出的对权利义务进行限制或保护的行为;二是公职行为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行为过程由国家公共部门强制力来确保,行为后果由国家公共部门来承担,公职行为不得用于私人目的;三是公职行为必须是在公职人员职责范围之内做出的行为,超出公职人员职责范围的行为,须依据行为的公共目的性还是私人目的性来认定其是属于公职行为或私人行为。

论国家公务员犯罪侵犯的客体

论国家公务员犯罪侵犯的客体

作者: 朱启昌
出版物刊名: 现代法学
页码: 46-48页
主题词: 国家公务员制度;犯罪行为;国家利益;犯罪客体;直接客体;国家机关;侵犯;职务犯罪;
同类客体;资本主义国家
摘要: <正> 我国即将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国家公务员犯罪作为一种职务犯罪,各国刑法典无不加以规定。

但在刑法理论上,对于国家公务员犯罪所侵犯的客体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历来观点纷呈,莫衷一是。

笔者也欲籍此论述管见,以求指正。

一、分歧观点的概况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刑法论将国家公务员犯罪所侵犯的客体称为犯罪客体,也有的称为“法益”或称为“犯罪客体和法益”。

普遍的看法是国家公务员犯罪是一种职务。

公务员法律关系探析

公务员法律关系探析

公务员法律关系探析【摘要】:公务员法律关系是公务员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所构成的受法律规范调整的权利义务关系。

公务员法律关系是公务员制度法治价值的体现。

分析公务员法律关系,有利于我们深入认识公务员法律规范的本质和核心,促进我国公务员法制的完善,实现人事行政法治化。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务员法律关系概念、特征及其基本构成的界定与说明;第二部分是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历史分析。

主要阐述了公务员法律关系与封建官僚制的身份等级和人身依附关系的本质区别、公务员法律关系确定的主要社会条件和西方主要国家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发展轨迹等;第三部分是公务员法律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实质界定,着重分析了公务员法律关系的性质。

通过对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批判、特别法律关系论和“基础关系—管理关系”论的评析,认为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实质在于人事行政权力与公务员权力之间的平衡;第四部分是当代中国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建构与完善。

首先说明了我国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初步构建,之后对我国公务员法律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我国公务员法律关系的规范与完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务员法律关系法律关系公务员公务员制度权利【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3【分类号】:D912.1【目录】:内容提要5-6Abstract6-7引言7一、公务员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与构成7-9(一)公务员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7-8(二)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8-9二、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历史分析9-15(一)公务员法律关系的确立9-12(二)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发展12-15三、公务员法律关系的理论分析及其实质界定15-24(一)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反思与批判15-18(二)特别法律关系论与“基础关系-管理关系”论评析18-21(三)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实质21-24四、当代中国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建构与完善24-33(一)我国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初步建构24-26(二)我国公务员法律关系分析26-28(三)我国公务员法律关系的规范与完善28-33结语33-34参考文献34-37后记37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管理自考名词解释1、资源:是指某种可被以利用,提供资助或满足需要的东西。

2、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所具备的劳动能力总和,也称“人类资源”或“劳动力资源”、“劳动资源”。

3、人力资源运动:是指人力资源的经济运动。

4、人力资源数量定义:指的是构成劳动力人口的那部分人口的数量,其单位是“个”或“人”。

5、劳动力人口定义:即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6、人力资源数量定义: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范围内,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减去其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加上劳动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7、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人口总量及再生产状况;人口的年龄构成;人口迁移8、人口迁移定义:即人口的地区间流动。

9、人力资源总量定义:是数量与质量的乘积,即人力资源总量=劳动人口数量×质量,出于计量的需要,可采用下列公式:人力资源总量=求和符号:某等级劳动人口数量×某等级劳动人口质量,或者:人力资源总量=劳动人口数量×劳动人口平均质量。

10、人力投资收益定义: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使之形成或者强化劳动能力而取得的经济回报。

11、人力资源供给定义:是指就经济运动而言,已经开发的、马上可以投入经济活动的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劳动者与正在谋职者所具备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12、人力资源需求定义:即一定范围的用人主体对于人力资源所指出的需求。

从理论上讲,人力资源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也称为“引致需求”,它是由人的消费所引起的、所派生出来的。

13、劳动者权益定义:即劳工权利或劳动者权利,简称“劳权”,它是劳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所享有的与劳动有关的社会权利的总称。

14、劳动立法的定义:是立法机关制定、修改或废止有关建立、变更、终止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活动的总称。

15、人力资源关系定义,是居于一定组织之中的员工,与组织及管理人员之间的各种工作关系。

这一关系也成为劳动关系、人事关系、劳资关系、员工关系、雇佣关系、劳动管理关系等。

16、人口定义: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体17、人口的数量定义:是指以个体形式存在的人的数目18、人口的质量定义:包括人们的健康水平和文化水平,它们一般可以通过人力体质水平、患病率、死亡率、平均寿命和平均教育程度等表现出来,它无疑对人的经济效能发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9、人口与人力资源的关系:人口与人力资源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

总的来说,人口是人力资源的基础和前提,人力资源是人口的核心和关键。

我们知道,人力资源是体现在人的自然生命机体上的经济资源,它是以人口为存在的自然基础的。

人口具有推动生产资料、从事社会劳动的能力,因而能够成为国民经济的资源。

但是,构成人力资源的人口不是所有的人口,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部分人口即劳动年龄人口。

要得到人力资源,必须以一定的劳动年龄人口为前提;要有劳动年龄人口,则必须要以总体人口的存在为前提。

因此,人口成为一个社会人力资源的基础和前提。

就一般情况而言,一定的人口总体决定了即时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该人口总体的再生产状况决定了人力资源未来的基本格局。

人口的迁移流动则对改变一定地域的人力资源结构布局产生一定的作用。

从人口角度看人力资源,涉及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对近期人口再生产的调节,调控远期的人力资源生产数量和质量。

第二,根据近期和远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对未来人口数量与合理结构做出科学预测,作为人口数量与质量再生产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控依据。

第三,对目前和近期的存量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合理扩大就业人口比重,扩大其经济性、增加其生产能力。

20、人口的再生产定义:是指人口在运动过程中实现更替,维持自身。

21.KPI含义:是指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决策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是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监测指针。

通常情况下,用来反映策略执行的效果。

人力资源: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可以被管理者运用产生经济效益和实现管理目标的体力、智能、心力等人力因素的总和及其形成基础,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品性素质等。

2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定义:确保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

四个含义: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系统性、战略性、目标性。

23.动力:所有引起、推动和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行动的因素,包括:心理学中的动机与欲望。

24.自我申报: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适应性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同时提出轮岗与能力开发愿望与计划的过程。

25.团队活动:通过一定的项目与任务把具有不同人力资源特点的人员组合在一起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管理形式,叫项目管理。

26.弹性福利:由员工自行选择福利项目的福利管理模式。

既有效控制了企业福利成本,又照顾到了对员工对福利项目的个性化需求,是一个双赢的管理模式。

27.企业年金,原称:补充养老保险,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定位为缴费确定性模式。

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投资风险由职工个人承担。

明确了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的4%以内的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并确立了基金实行市场化管理和运行的原则。

28.EET:对缴费、投资收益实行免税,对领取年金课税。

ETT:对缴费免税,对投资收益、领取年金课税。

TEE:对缴费课税,对投资收益、领取年金免税。

TTE:对缴费、投资收益实行课税,对领取年金免税。

29.虚拟培训:利用网络的普及,注重现代化、个性化的培训30.绩效考核是依据既定的标准,通过一套正式的结构化制度和系统的方法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对职务所规定职责的履行程序,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一种管理方法。

31.公共部门: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相对于私营部门而存在的,旨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谋求公共利益和普遍福祉的一套组织体。

3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公共部门中的各类公共组织依据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目标,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开展的战略规划、甄选录用、职业发展、开发培训、绩效评估、薪酬设计管理、法定权利保障等多项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

33.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一国公共组织依靠立法和规章制度的手段,以功绩制为中心原则,以官员稳定性,连续性和职业化为目标,通过专门的人事管理机构,对规定范围内的公务员的获得,任用,晋升,工作福利,考核激励,纪律惩戒等进行管理而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公共组织人事管理制度。

34.政治中立:是指在政府中工作的业务类公务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应超然于政党政治和个人政治理念或价值观;不以拥有的行政权力偏袒某一政党、政治团体或利益集团,应以客观、公正、公平的态度和中立的能力尽忠职守,推动政府的各项政策,为公民服务;不受利益团体的影响,更不能图谋某个集团的利益,而应采取统一、一致的标准,执行法律;不介入派系或政治纷争,专心执行本职工作。

3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从广义上讲,是指有关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事务的,由法律制度,法律原则,法律规定等因素构成的总体法律框架。

从狭义上讲,可以视为由国家和政府组织制定,颁布并执行的,有关公共部门公职人员管理制度和规则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等法律文件和规范的总和。

36.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主体,又是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是指承担一定法定权利,义务的双方(或两个以上的主体)。

37.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在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主体中,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包括公职人员享有的消费性生活资料,人身,行为38.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组织根据发展战略的要求,对在未来变化中人力资源共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进行预测,对现有人力资源存量进行分析和规划,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确保企业对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使企业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的一项管理活动。

39.前馈控制是指在人力资源战略实施的准备阶段就加以控制,以保证将来战略实际结果能达到预期目标,尽量减少偏差40.同期(同时)控制是指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组织直接对战略执行进行观察,检查并纠正偏差41.反馈控制也称结果控制,事后控制或者后期控制,是在行为完成之后进行的控制,针对战略实施结果进行分析思考,尽力去检查事情是否按照预期的方式发生,衡量最终结果是否有偏差,找出促成和阻碍战略目标达成的各种因素,从而为未来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实施提供经验42.工作日志法,是在规定时限内,任职者实地,实时地准确记录工作活动与工作任务的一种信息收集方法。

43.排序法又称排列法,是由职位评价人员按照自己的判断,将组织内所有职位按责任轻重,复杂程度等相对价值,由高到低排列出来进行评价的方法。

44.分等法又称分类法,是将工作职位分为若干等级,然后在每一等级内选出一至两个关键岗位,并附上工作说明和工作规范,再对每一个职位进评价,并逐一与各级的关键岗位比较,相似的编为同一等级最后排列出各等级高低的方法。

45.评分法又称因素计点法,指根据职位通用的工作特征来确定所有职位共同的评价因素,然后度量出每项因素对于被评价职位的重要程度和价值,并以分数的形式记录下来,经过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个职位总分值的方法。

46.因素比较法,是在改良排序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定量的职位评价法,是以多个因素为基础来进多次比较,形成职位评价结果。

47. 职位说明书是组织工作分析的直接结果,它以书面形式描写,确定了某一职位的工作内涵,工作特征和对任职者的要求,是组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正式文件。

48.职位,是指某个公职人员担任的职务及其责任集合。

49.职位(概念群),组织分配给某一个公职人员的职务和责任,表现为一系列工作任务的集合;职组,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集合而成为职组;职级,在工作性质相同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同一职系中按照工作责任大小,业务的繁简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把职位划分为不同的职级。

50.职位归极就是指依据一定标准,按照一定程序,将分类的各职位,根据职系说明书决定职位所属职系,再根据职级规范决定职位所属职级、职等的过程。

职位归极是职位分类的最后一个程序51.广告招募,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广告形式向社会公开招募人才的方式。

52.猎头公司,专门为组织寻找一些符合某一职位要求的,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

53.职业发展又可称为“员工职业生涯”或“职业生涯计划”,由美国人事管理专家施恩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54.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从事工作经历的总称,包括其职位变迁、职务变化以及个人通过工作实现理想和愿望的发展历程,反映着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的行为取向、态度和价值观。

55.职业发展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通过咨询和指导等手段,强化组织员工对个人能力、潜质和个人终生职业计划的认知,加强其对组织目标与个人发展之间联系的认识,以鼓励员工在达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