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案2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4.2 农业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上册4.2 农业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上册4.2 农业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学设计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学设计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农业》是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的主要类型和作用,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农业的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热爱和关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2.难点:农业的分类和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农业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农业案例资料、地图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2.呈现(10分钟)呈现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引导学生对照教材,了解和掌握农业的基本概念。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教材和案例资料,分析农业的分类和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要求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请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回答以下问题:1.农业有哪些分类?2.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如何?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展我国农业?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4.2农业第二课时教案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4.2农业第二课时教案

4.2 农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结合图文资料,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农业和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难点:我国农业和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农业选择的智慧,请同学们观看的同时,思考不同区域农业类型、作物种类的差异,和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第二课时。

新课讲授:一、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因地制宜的重要含义活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找出因地制宜的内含。

因地制宜:把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

2.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了解农业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生产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关系最为密切,我国地形多样,气候复杂,构成了不同的自然条件,因此要把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合它发展的地区。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活动:学生结合图文资料,初步了解在不同的地区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地形陡峭处“宜林”;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处“宜粮”;降水较少处“宜牧”;河湖众多处“宜渔”。

4.影响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活动:阅读材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不仅包括自然条件,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需求、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等,这也是“因地制宜”的重要表现。

练一练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理由。

A处距离城市近,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可以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

B处距离城市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可以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

C处是山地,坡度较陡,可发展林业。

D处是水域,可发展渔业。

2.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初步了解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的基本概念,了解农业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了解了地理知识,对农业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知识较为繁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农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定义、分类。

2.农业的重要性。

3.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农业案例,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联系实际法:联系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案例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和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图片和数据。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农业的丰收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介绍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和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通过PPT 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使学生对农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农业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5.拓展(10分钟)联系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案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案2
教师:我国地形多样,气候复杂,构成了不同的自然条件,因此要把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合它发展的地区,这就是“因地制宜”。
教师(展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模式图):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6页图片,初步了解在不同的地区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
教师: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不仅要考虑自然条件,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需求、生活习惯等,这也是“因地制宜”的重要表 现,下面同学们就分组探究教材第97页东南沿海某区域图,完成教材第97页活动题。
教师(承转):虽然我国农业地区分布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发展很快。下面我们一起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
课中作业
完成教材第97页活动题。



二、走科技强农之路
教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出现新的优良品种,生产方式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8页图文资料,分析什么因素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课中作业
分析什么因素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农业生物技术
①生物育种:生物技术用于育种是一种快捷、有效的育种方法。通过引入特定的基因,以改变动植物的品质。例如,在水稻中介入产生维生素A的基因,可以提高稻米的营养价值。袁隆平发明的超级稻,用的就是杂交技术。
②生物防虫:漳州是著名的花果之乡,也是闽台农业合作示范重点地区。针对漳州市果蔬虫害问题,从2008年开始,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办公室等多个部门,邀请海峡两岸多位知名专家研发橘小实蝇生物防治技术、红蜘蛛生物防治技术、果树树势衰退和植物线虫生物防治技术,积极培训种植大户、农技人员,取得初步成效。2010年3月,漳州市正式启动闽台(漳州)农业生物技术示范区建设,综合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和产品,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状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农业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和农业有关,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

新课讲授:一、农业及其重要性师: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

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生: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观图:90页什么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小结: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观图4.7一位农村中学生和一位大学生的对话。

完成活动:了解我国农业的重要性.收集相关资料,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农业的重要性。

生产方面: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比如畜牧业的皮毛和种植业的棉花为毛纺织和皮革工业提供原材料等。

生活方面:吃的粮食、水果、蔬菜、肉、蛋、奶等,穿的棉纺织品,毛纺织品皮鞋等都于农业。

2.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有人说这是一个奇迹,阅读图4.8和4.9,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从图4.8可以看出,在四个国家中我国的耕地面积最少约1.1亿公顷,但粮食总产量却最高,约5亿吨。

从图4.9可以看出,我国每公顷耕地水稻产量是6.4吨,远高于印度和世界平均值,与日本相当。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大胆推测:结合我国地形图、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推测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

2.探究验证一;观图4.10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职业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他们的界限在哪里?(2)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4)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5)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6)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3.探究验证二:读图4.11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介绍农作物的主要类型,填表地区主要耕地类型熟制(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秦冷-淮河以北旱田一年一熟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旱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棉花、小麦、玉米、花生、温带水果秦岭-淮河以南水田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水稻、棉花、油菜、甘蔗4.认识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1).对照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地形特征。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4.2农业》
农业特色
①耕作业:东部季风区
②坝子农业:云贵高原
③灌溉农业: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④绿洲农业: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⑤河谷农业: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⑥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
熟制
主要农作物 熟或2年3熟 小麦、棉花、花生、甜菜 熟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 熟
青稞、豌豆
我国四大牧区的比较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优良畜种
三河马、三河牛
细毛羊
活动四:我国林区分布: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
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产品大多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观察图片“主要农业部门”,从反映的内容看,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什么是农业?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提问]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农业非常重要,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
二、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初二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业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地理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
授课类型
新授
一、教材分析
《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有:让学生知道“土地奉献”、我国农业的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
旱田
一年一熟
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旱田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棉花、小麦、玉米、花生、温
带水果
秦岭一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
[阅读] 读图“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认识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课题农业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本教时为第教时备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运用资料和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我国农业分布地区差异的原因.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探究法列表比较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引入]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主要农业部门及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那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显示的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在发给你们的中国轮廓图上大胆设计我国主要农业部门的适宜发展地区.[学生讨论、绘图、展示、评议][教师承转板书]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出示课件]出示“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请同学们对比并找出各自对“主要农业部门发展地区”的设计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并做解释.(通过对比完善自己的知识,也进一步明确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 )[开放式提问、角色扮演]学生通过分析“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获取相关信息.(学会提出问题,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师承转]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学生讨论、绘图、展示、评议]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理解农业地区差异的原因奠定基础.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你能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比较东西部和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吗?[小组讨论、展示、评议、完善]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差异原因分析北方东北华北分界线南方[知识拓展]在我国西南部的山区中,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随海拔高低的不同而不同. 请你在图4.15中的适当部位上填上如下四组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该地会呈现这样的分布规律?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 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C.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三熟 D.玉米、小麦,一年两熟[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农业的地区差异不仅体现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而且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这为山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各地区农业的发展要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发展好我国的农业.(知识拓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感想.(知识巩固,方法形成. )授后小记:授课日期月日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五、笔记与板书提纲(一)降水与生活1、什么是降水2、降水量的测定(二)降水的季节变化(三)降水的分布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六、练习与拓展选题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略.八、反思与点评记录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农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
然原因。
2.简单分析各地饮食文化与农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造成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差异的自然原因。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认识农业
地区分布
2.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不同,并认识到这样规划所依据的自然条件是气候、水分等。
农业与饮食文化
学生阅读课本94页“农业与饮食文化”,举出农业分布差异影响不同区域饮食的例子。教师进行总结,认识各地饮食文化与农业和自然环境的
的东西差

教师出示“中国主要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等地图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农业部门地区分布的东西差异。
学生阅读“中国主要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结合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指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东西差异。包括:
1.我国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分别以哪种农业生产部门为主?
2.我国以畜牧业为主的西部有几大牧区?
3.我国以畜牧业为主的省区和以种植业为主的省区界线大致在哪里?
学生结合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图,说出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
教师总结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东西差异。
认识东部
种植业分
布的南北
差异
教师结合“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介绍农作物的分类。
学生阅读“中国东部地区的分布示意图”,按照农作物类别分别找这些农作物主要的分布地区,试着归纳同一类别不同农作物分布的
特点。
师生共同通过表格小结“我国东部种植业区内农作物的分布”。
教师结合“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等资料,从耕地类型和农作物的熟制两方面讲解南北差异。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质教案(2课时3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质教案(2课时3页)

《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

2.阅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

2.教学难点: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文、活动、阅读资料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图表分析、综合比较,了解农业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数字中国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形成感性认识。

教师:食物是人的生存之本,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天消耗的食物量更是惊人,那么如此重要的食物来自哪个经济部门呢?学生回答预设:农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识农业,说农业教师: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请大家阅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是农业?学生回答预设: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是生物本身。

教师:结合图说出农业的主要部门。

学生回答预设: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小结):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这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教师:大家阅读资料“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了解我国的现代农业。

教师:你的早餐吃了什么?除了“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需要农业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预设:衣、住、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农业的重要性。

】教师:展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示意图,请同学们读图(四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世界、部分国家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2.地理信息系统(GIS):引入GIS软件,让学生通过地图分析农业分布特点,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对现代农业发展动态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一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
(3)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自己家乡的农业特点,并思考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农业地理》一书,详细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技术》一书,阐述了现代农业技术如设施农业、节水灌溉等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一书,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然而,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习惯,这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对于农业生产的实际操作过程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了解相对有限,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针对这些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深入学习农业地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4.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在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综合能力,但空间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尚需加强。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探究精神,对农业这一贴近生活的主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3.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类型和作物布局的影响;

八年级新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设计:4.2-农业

八年级新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设计:4.2-农业
C.华北平原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平原D.新疆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
4、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它主要分布在()
A.东南沿海B.华北平原
C.长江流域D.内蒙古高原东部
5、珠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一熟B.一年二熟C.一年三熟D.两年三熟
6、导致我国南方与北方耕地类型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主要表现:西部与东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图4.6)
2、农业的重要性
首先,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其次,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第三,从政治角度看,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
第四,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看,20世纪后半叶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
然而我们在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过程中还要考虑其他的因素,读教材103图4.17多媒体出示具体问题
【探究活动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需要考虑哪些社会经济条件?
(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1.农业发展成就
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
2、展示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圈地运动”);旱涝灾害;我国人口增长图;水污染对渔业的影响;酸雨的破坏;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牧;国土资源部关于耕地减少的公告;超载放牧;滥垦滥伐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及优化训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及优化训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及优化训练答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主要内容是介绍农业的发展和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教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图阅读、地理信息系统等基本地理技能,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知识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农业的了解。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发展和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掌握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发展和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2.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发展和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农业实例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农业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农业的发展和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吗?”2.呈现(10分钟)介绍农业的发展和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探讨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我国地形多样,气候复杂,构成了不同的自然条件,因此要把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合它发展的地区,这就是“因地制宜”。
教师(展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模式图):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6页图片,初步了解在不同的地区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
教师: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不仅要考虑自然条件,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需求、生活习惯等,这也是“因地制宜”的重要表 现,下面同学们就分组探究教材第97页东南沿海某区域图,完成教材第97页活动题。
教师(精讲点拨):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较快,但是同发达国家仍然有巨大的差距,我们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还必须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等农业类型,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强国。
课后作业设计:
1.当堂检测
(修改人:)
板书设计:
一、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二、走科技强农之路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节一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杨凌农业科技园区的视频):同学们观看视频后有什么感觉?
学生:和传统农业不同。
学生各抒己见。
一、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教师:农业生产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关系最为密切。同学们可以阅读教材第96页资料了解农业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回忆我国各地自然条件是否相同。
课中作业
分析什么因素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农业生物技术
①生物育种:生物技术用于育种是一种快捷、有效的育种方法。通过引入特定的基因,以改变动植物的品质。例如,在水稻中介入产生维生素A的基因,可以提高稻米的营养价值。袁隆平发明的超级稻,用的就是杂交技术。
②生物防虫:漳州是著名的花果之乡,也是闽台农业合作示范重点地区。针对漳州市果蔬虫害问题,从2008年开始,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办公室等多个部门,邀请海峡两岸多位知名专家研发橘小实蝇生物防治技术、红蜘蛛生物防治技术、果树树势衰退和植物线虫生物防治技术,积极培训种植大户、农技人员,取得初步成效。2010年3月,漳州市正式启动闽台(漳州)农业生物技术示范区建设,综合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和产品,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教师(承转):虽然我国农业地区分布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发展很快。下面我们一起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
课中作业
完成教材第97页活动题。



二、走科技强农之路
教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出现新的优良品种,生产方式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8页图文资料,分析什么因素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你的理由。
(2)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教师(精讲点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既要考虑自然条件,也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自然和社会的优势,取得最高的效益。
教师:许多科学技术都应用于农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下面是几个示例:(教材第99页活动题答案)
(1)无土栽培
①无土栽培菊花:菊花无土栽培时,盆栽基质选用蛭石、珍珠岩、岩棉、陶粒、泡沫塑料、砂等均可。营养液的配方成分为每升水中含硫酸铵0.23克、硫酸镁0.78克、硝酸钙1.68克、硫酸钾0.62克、磷酸钾0.51克。
教学反思:
我们结合原来学习的自然环境知识,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需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并且将二者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选择出最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能够结合相关条件正确选择出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力量,我们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强国。
中国经济发展
课题
第二节农业2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课程标准
P15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
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通过阅读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进一步巩固读图、用图的正确方法。
教学重点
1.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难点
1.气候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2.影响农业的发展因素
教学方法
讨论法,指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新中国形成后,我国农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国自然条件差异大,人口众多,农业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教学过程
教学大部分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采用人工无土穴盘育苗法。按草炭:蛭石为3∶1的比例配好基质,每平方米基质中加入5千克消毒鸡粪和0.5千克蛭石复合肥,混匀后填入72孔吸塑盘,每孔一粒,上覆蛭石1厘米,盘下用塑料薄膜与土壤隔开。出苗前温度保持25~30℃,出苗后温度为白天20~25℃,夜间10~15℃。苗盘要保持湿润,长出3~4片真叶即可出盘定植,大约30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