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高二物理最新教案-《波粒二象性》实用教案 精品

高二物理最新教案-《波粒二象性》实用教案 精品

波粒二象性一、黑体与黑体辐射 1、热辐射(1)定义: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辐射情况与物体温度有关,称热辐射。

(2)热辐射光谱:连续光谱,分布与温度、物体性质有关 2、黑体(1)定义:能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 (2)特点:● 吸收:完全吸收全部电磁波● 辐射: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分布只与黑体温度有关 (3)黑体辐射规律:随着温度升高:● 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 辐射强度极大值向短波(高频)方向移动 【例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D ) A 、 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 B 、 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只与温度有关 C 、 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温度有关 D 、 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二、能量量子化1、量子化:物理量只能以确定的大小一份一份的变化。

2、能量量子化:微观世界中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分立取值。

3、能量子:振动的带点粒子的能量只能是某一能量值ε的整数倍。

(1)量子:h εν=。

●346.62610h J s -=⨯⋅:普朗克常量● ν:电磁波频率(2)物体辐射或吸收电磁波,只能一份一份的进行【例题】以下那些量是“量子化”的( D ) A 、木棒的长度 B 、物体的质量 C 、物体的动量 D 、学生的个数练习:光波波长、频率、光速、量子的综合计算【练习1】某种红色光的波长为76.3510m -⨯,求该光波的量子值。

(193.1310J -⨯)【练习2】氦氖激光器发出波长为633nm 的激光,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为1mW 时,每秒钟发出的光子个数为多少?(9110nm m -=)(153.210⨯)【练习3】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正常人的眼睛接收到波长为530nm 的绿光时,只要每秒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觉察。

则人眼能觉察到绿光时所接收到的最小功率是多大?(182.310J -⨯)三、光的粒子性1、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

鲁科版选修(3-5)第3节《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word教案

鲁科版选修(3-5)第3节《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word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康普顿效应高三物理教案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2)了解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3)知道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4)了解光是一种概率波。

2、过程与方法:(1)了解物理真知形成的历史过程;(2)了解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是实验事实以及实验对于物理研究的重要性;(3)知道某一物质在不同环境下所表现的不同规律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教学难点:实物粒子的波动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一)引入新课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光的一些特性和相应的事实表现,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来认识光的本质和把握其特性呢?(光是一种物质,它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特性,分别举出有关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电效应等实验事实)。

我们不能片面地认识事物,能举出本学科或其他学科或生活中类似的事或物吗?(二)进行新课1、康普顿效应(1)光的散射: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2)康普顿效应1923年康普顿在做X 射线通过物质散射的实验时,发现散射线中除有与入射线波长相同的射线外,还有比入射线波长更长的射线,其波长的改变量与散射角有关,而与入射线波长和散射物质都无关。

(3)康普顿散射的实验装置与规律:按经典电磁理论:如果入射X光是某种波长的电磁波,散射光的波长是不会改变的!散射中出现的现象,称为康普顿散射。

康普顿散射曲线的特点:① 除原波长外出现了移向长波方向的新的散射波长② 新波长随散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波长的偏移为波长的偏移只与散射角有关,而与散射物质种类及入射的X射线的波长无关,= 0.0241Å=2.41×10-3nm(实验值)称为电子的Compton波长只有当入射波长与可比拟时,康普顿效应才显著,因此要用X射线才能观察到康普顿散射,用可见光观察不到康普顿散射。

《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高三物理教案

《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高三物理教案

《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高三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概念。

2.掌握物质波的基本特征及波长与动量的关系。

3.能够运用波粒二象性解释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概念,物质波的基本特征及波长与动量的关系。

2.教学难点: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光子的波粒二象性,提问:光子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那么物质粒子是否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呢?第二部分: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5分钟)1.讲解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概念,强调物质粒子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2.举例说明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如电子的衍射和干涉现象。

3.分析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与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部分:物质波的基本特征及波长与动量的关系(15分钟)1.介绍物质波的基本特征,如波长、频率等。

2.讲解德布罗意波长公式,引导学生推导物质波的波长与动量的关系。

3.分析物质波波长与动量关系的物理意义,强调物质波波长与粒子动能的关系。

第四部分: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在微观粒子运动中的应用(10分钟)1.举例说明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在解释微观粒子运动规律中的应用,如电子显微镜、量子力学等。

2.分析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2.布置作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学生能够运用波粒二象性解释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拓展1.介绍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如薛定谔方程、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等。

2.分析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在生物学、化学等领域的应用,如量子生物学、量子化学等。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课件2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课件2

自主学习
名师解疑
分类例析
课堂对点演练
二、德布罗意假说的实验探索
实验探究思路
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如果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则在一定条件下,也应该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实验验证: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分别利用晶体做了_电__子_ _束__衍__射_的实验,得到了电子的_衍__射__图__样_,证实了电子的波
自主学习
名师解疑
分类例析
课堂对点演练
以观测.
自主学习
名师解疑
分类例析
课堂对点演练
(5)对于光,先有波动性(即ν和λ),其后在量子理论中引入 光子的能量E和动量p来补充它的粒子性.反之,对于实 物粒子,则先有粒子性(即E和p),再引用德布罗意波(即ν 和λ)的概念来补充它的波动性.不过要注意这里所谓波动 和粒子,实际上仍然都是经典物理学的概念,所谓补充仅 是形式上的.综上所述,德布罗意的推想基本上是爱因斯 坦关于波粒二象性理论(光粒子由波伴随着)的一种推广, 使之包括了所有的物质微观粒子.
( ).
A.任何运动的物体(质点)都伴随一种波,这种波叫物质波
B.X射线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波假设是正确的
C.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波假设是正确的
D.宏观物体尽管可以看作物质波,但它们不具有干涉、衍
射等现象
解析 根据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可知,任何一个运动的物
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
动性. 说明:(1)人们陆续证实了质子、中子以及原子、分子的波 动性.对于这些粒子,德布罗意给出的ν =Eh和 λ=hp关系 同样正确. (2)宏观物体的质量比微观粒子大得多,运动时的动量很
大,对应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就很小,根本无法观察到它

2.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教案

2.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教案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2)了解德布罗意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3)了解电子衍射与物质波及量子力学;(4)了解不确定关系的概念和相关计算;【过程与方法】(1)了解物理真知形成的历史过程;(2)了解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是实验事实以及实验对于物理研究的重要性;(3)知道某一物质在不同环境下所表现的不同规律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了解科学真知的得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类的认识不断得到纠正、修正或完善;(2)了解电子衍射实验,体验科学假设对实践的指导意义;(3)体验和理解量子力学是新的物理模型与数学的结合的产物。

【教学重点】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教学难点】对实物粒子的波动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学生阅读-讨论交流-教师讲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回顾1.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2.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具有粒子性.3.光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波动性,在和其它物质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粒子性.光在传播过程中,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由波动性起主导作用,光是一种概率波.新课学习1.德布罗意波(1)德布罗意波: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相伴随.这种波称为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2)物质波的波长、动量关系式:λ=h p .例1 下列关于德布罗意波的认识,正确的解释是( )A .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物质波B .X 光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C .电子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D .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现象,所以宏观物体不具有波动性解析 运动着的物体才具有波动性,A 项错误.宏观物体由于动量太大,德布罗意波长太小,所以看不到它的干涉、衍射现象,但仍有波动性,D 项错;X 光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是光子,它的衍射不能证实物质波的存在,B 项错.只有C 项正确. 答案 C例2 如果一个中子和一个质量为10 g 的子弹都以103 m/s 的速度运动,则它们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分别是多大?(中子的质量为1.67×10-27 kg) 解析 中子的动量为p 1=m 1v子弹的动量为p 2=m 2v据λ=h p知中子和子弹的德布罗意波长分别为 λ1=h p 1,λ2=h p 2联立以上各式解得λ1=h m 1v ,λ2=h m 2v将m 1=1.67×10-27 kg ,v =103 m/s h =6.63×10-34 J·s ,m 2=1.0×10-2 kg代入上面两式可解得λ1=4.0×10-10 m ,λ2=6.63×10-35 m 答案 4.0×10-10 m 6.63×10-35 m2.物质波的实验验证:①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通过实验首次发现了电子的晶体衍射.②1927年,汤姆生观察到,电子通过金属薄层做透射实验后形成了衍射环,并计算出相应的波长.3. 物质波,又一种概率波物质波与光波一样,也是概率波.电子落在“亮环”上的概率大,落在“暗环”上的概率小. 4.不确定关系(1)定义:在经典物理学中,物体的位置和动量是可以同时精确地测定的,在微观物理学中,要同时精确测出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太可能的,这种关系叫不确定关系.(2)表达式:Δx Δp x ≥h 4π.其中用Δx 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用Δp x 表示粒子在x 方向动量的不确定量,h 是普朗克常量.(3)此式表明,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即不可能用“轨道”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例3 一颗质量为10 g 的子弹,具有200 m/s 的速率,若其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其动量的0.01%(这在宏观范围是十分精确的),则该子弹位置的不确定量范围为多大?解析 子弹的动量p =mv =0.01×200 kg·m/s =2 kg·m/s ,动量的不确定范围Δp x =0.01 %×p =2×10-4 kg·m/s ;由不确定关系Δx Δp x ≥h 4π,得子弹位置的不确定范围Δx ≥h 4πΔp x = 6.63×10-344×3.14×2×10-4 m =2.6×10-31 m 答案 见解析学习探究一、对物质波的理解[问题设计]阅读课本,回答:1.如何理解德布罗意波?如何理解实验粒子的波粒二象性?2.我们观察不到宏观物体波动性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见要点提炼.[要点提炼]1.任何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相伴随,这种波称为物质波.物质波波长的计算公式为λ=h p. 2.德布罗意假说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推广,即光子和实物粒子都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即具有波粒二象性.与光子对应的波是电磁波,与实物粒子对应的波是物质波.3.德布罗意波是一种概率波,粒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率受波动规律支配,不要以宏观观点中的波来理解德布罗意波.4.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是因为宏观物体的动量太大,德布罗意波长太小的缘故.(第二课时)二、不确定关系[问题设计]在经典物理学中,物体的位置和动量是可以同时精确测定的,对于微观粒子,它的位置和动量能同时被精确测定吗?能用“轨道”来描述粒子的运动吗?试以光的衍射为例加以说明. 答案 不能.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精确测定.在粒子的衍射现象中,设有粒子通过狭缝后落在屏上,狭缝宽度为d (用坐标表示为Δx ),那么某个粒子通过狭缝时位于缝中的哪一点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范围为Δx ;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经过狭缝后会发生衍射,有些粒子会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跑到了投影位置以外的地方,这就意味着粒子有了与原来运动方向垂直的动量(位于与原运动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又由于粒子落在何处是随机的,所以粒子在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动量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量为Δp x .根据Δx ·Δp x ≥h 4π知,如果Δx 更小,则Δp x 更大,也就是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因而也就不可能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要点提炼]1.微观粒子运动的位置不确定量Δx 和动量的不确定量Δp x 的关系式为Δx Δp x ≥h 4π,其中h 是普朗克常量,这个关系式叫不确定关系.2.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如果要更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即Δx 更小),那么动量的测量一定会更不准确(即Δp x 更大),也就是说,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也不可能用“轨道”来描述粒子的运动.课堂小结实物是粒子还是波⎩⎪⎨⎪⎧ 德布罗意波物质波⎩⎪⎨⎪⎧ 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长λ=hp 物质波也是一种概率波不确定关系——Δx ·Δp x ≥h 4π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物质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物粒子具有粒子性,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表现出波动性B .宏观物体不存在对应波的波长C .电子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表现出波动性D .微观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波动性答案 D2.关于不确定关系Δx Δp x ≥h 4π有以下几种理解,正确的是( ) A .微观粒子的动量不可确定B .微观粒子的位置不可确定C .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可同时确定D .不确定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也适用于宏观物体答案 C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不确定关系Δx Δp x ≥h 4π的理解,不确定关系表示确定位置、动量的精度相互制约,此长彼消,当粒子的位置不确定更小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更大;反之亦然,故不能同时准确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确定关系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对微观世界的影响显著,对宏观世界的影响可忽略,故C 、D 正确.3.一质量为450 g 的足球以10 m/s 的速度在空中飞行;一个初速度为零的电子,通过电压为100 V 的加速电场.试分别计算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答案 1.47×10-34 m 1.2×10-10 m解析 物体的动量p =mv ,其德布罗意波长λ=h p =h mv.足球的德布罗意波长 λ1=h m 1v 1=6.63×10-34450×10-3×10m =1.47×10-34 m 电子经电场加速后,速度增加为v 2,根据动能定理有12m 2v 22=eU ,p 2=m 2v 2=2m 2eU 该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λ2=h p 2=h 2m 2eU= 6.63×10-342×9.1×10-31×1.6×10-19×100m =1.2×10-10 m 4.设子弹的质量为0.01 kg ,枪口直径为0.5 cm ,试求子弹射出枪口时横向速度的不确定量. 答案 1.06×10-30 m/s解析 枪口直径可以当作子弹射出枪口位置的不确定量Δx ,由于Δp x =m Δv x ,由不确定关系式得子弹射出枪口时横向速度的不确定量Δv x ≥h4πm Δx = 6.63×10-344×3.14×0.01×0.5×10-2 m/s ≈1.06×10-30 m/s 。

高三物理教案 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高三物理教案 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高三物理教案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2)知道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3)知道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4)了解不确定关系的概念和相关计算;2、过程与方法(1)了解物理真知形成的历史过程;(2)了解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是实验事实以及实验对于物理研究的重要性;(3)知道某一物质在不同环境下所表现的不同规律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阅读和教师介绍讲解,使学生了解科学真知的得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不断得到纠正与修正;(2)通过相关理论的实验验证,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通过了解电子衍射实验,使学生了解创造条件来进行有关物理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物粒子的波动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学生阅读-讨论交流-教师讲解-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课件:PP演示文稿(科学家介绍,本节知识结构)。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引入新课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光的一些特性和相应的事实表现,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来认识光的本质和把握其特性呢?(光是一种物质,它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特性,分别举出有关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电效应等实验事实)。

我们不能片面地认识事物,能举出本学科或其他学科或生活中类似的事或物吗?(二)进行新课1、光的波粒二象性讲述光的波粒二象性,进行归纳整理。

(1)我们所学的大量事实说明: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分立性和连续性是相对的,是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光子的行为服从统计规律。

(2)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概率遵从波动规律,物理学中把光波叫做概率波。

2、光子的能量与频率以及动量与波长的关系。

提问:作为物质的实物粒子(如电子、原子、分子等)是否也具有波动性呢?3、粒子的波动性提问:谁大胆地将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只是因为他大胆吗?(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考虑到普朗克能量子和爱因斯坦光子理论的成功,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导学案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导学案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的概念。

2、了解德布罗意物质波的假设及其相关公式。

3、认识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实验验证。

4、探讨波粒二象性对现代物理学和科技发展的影响。

二、知识回顾在学习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波动现象,能够产生干涉、衍射等波动特有的现象。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光电效应等实验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即光具有能量和动量,表现为光子。

这一发现让人们对光的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三、新知识讲解1、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不仅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实物粒子同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他认为,一个质量为 m 、速度为 v 的实物粒子,具有与之相联系的波长λ和频率ν ,其关系式为:λ = h / p (其中 p 为粒子的动量,p = mv ;h 为普朗克常量)ν = E / h (其中 E 为粒子的能量)这一假设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实物粒子只具有粒子性的认识,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

2、实验验证(1)电子衍射实验当电子束通过晶体时,会产生类似于 X 射线通过晶体时的衍射图案,充分证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2)中子衍射实验中子也具有波动性,通过中子衍射实验可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

这些实验有力地支持了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的观点。

3、波粒二象性的意义(1)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让我们对微观粒子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再将粒子和波视为完全对立的概念,而是统一在一个更完整的理论框架中。

(2)对量子力学的发展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物理学的重大变革。

(3)对技术应用的影响在现代科技中,如电子显微镜、纳米技术等领域,波粒二象性的概念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四、典型例题例 1:一个电子的速度为 50×10^6 m/s ,计算其德布罗意波长。

教科版选修3《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说课稿

教科版选修3《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说课稿

教科版选修3《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说课稿一、说教科书的地位和作用(150字左右)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依据。

对于选修3《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这门物理课来说,教科书的地位尤为重要。

教科书能够系统全面地介绍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认识自然界微观粒子行为规律的基础。

二、说教材内容梗概(300字左右)《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本章主要介绍了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首先,我们将学习带电粒子的波动性质,包括德布罗意波长和波动速率的计算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学习物质波的实验方法和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事实,如电子衍射和干涉等实验结果。

进一步,我们将了解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经典电子衍射实验的结果。

最后,我们将学习波粒二象性的实际应用,探讨波粒二象性对技术和科学发展的影响。

三、说教学目标(300字左右)•知识目标:了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掌握波动性质的计算方法,熟悉电子衍射和干涉实验的结果,理解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勇气和求知欲。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200字左右)•教学重点:实物粒子的波动性质,电子衍射和干涉实验的结果,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学生对实物粒子既有波动带有粒子的矛盾概念的理解,学生对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和学法(300字左右)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学法。

首先,我将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基础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公式。

同时,我还将借助实验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展示电子衍射和干涉实验的结果,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波粒二象性的实验事实。

此外,我还将采用讨论和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024年第十二章第1讲波粒二象性教案鲁科版选修3-5

2024年第十二章第1讲波粒二象性教案鲁科版选修3-5
4.在作业中,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举例说明波粒二象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激光技术和光纤通信。对于不准确的地方,给出实际的例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应用。
5.在作业中,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探讨波粒二象性对现代物理学和哲学的影响,如对物质世界本质的讨论。对于不准确的地方,给出详细的解释和示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影响。
8.波粒二象性的测量:通过实验装置(如双缝干涉仪、光电效应实验等)来测量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9.波粒二象性的量子态:量子态的叠加和坍缩现象,表明粒子在微观状态下同时具有多种可能性。
10.波粒二象性在技术应用中的体现:如激光技术、光纤通信等,波粒二象性在这些技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1.波粒二象性的哲学意义:波粒二象性引发了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哲学讨论,如物质的本质是波动还是粒子等。
5.波粒二象性对现代物理学和哲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特殊性质,挑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传统认识。它引发了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哲学讨论,如物质的本质是波动还是粒子等。这些讨论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也影响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理解。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请学生总结波粒二象性的基本概念、实验证据和数学描述,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波粒二象性的定义。
1.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重点检查他们对波粒二象性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于错误的理解,及时指出并给出正确的解释。
2.在分析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的作业中,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实验过程,并正确解释它们如何证明波粒二象性。对于不准确的地方,给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
3.在作业中,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解释波函数、概率波和德布罗意波长的概念,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不清楚的地方,给出详细的解释和示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5.3《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参考教案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5.3《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参考教案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不确定关系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2.了解物理模型与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重点难点】
1、重点:不确定关系的概念
2、难点:对不确定关系的定量应用
【授课内容】
(一)引入新课
提问:对光的本性的认识?
学生思考、回答: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是一种概率波。

设疑:既然光是粒子,那么它的运动还遵守牛顿运动定律吗?还能用质点的位置和动量来描述它的运动吗?
点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回答是否定的。

光子的运动具有不确定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
一、德布罗意的假设
思想方法:自然界在许多方面都是明显地对称的,德布罗意采用类比的方法提出物质波的假设.
德布罗意假设: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例:已知 :子弹质量m=10-2 kg ,速度v=700m/s ,求:λ=?
结论:子弹的波动性存在,但显现不出来.只显现出粒子性
二、德布罗意假说的实验探索
1927年戴维孙(C.J.Davisson)和革末(L.H.Germer)用加速后的电子投射到晶体上进行电子衍射实验。

证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343426.63101010700h m mV λ---⨯==≈⨯。

高中物理 第5章 波与粒子 5.3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5.4“基本粒子”与恒星演化教案 鲁科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第5章 波与粒子 5.3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5.4“基本粒子”与恒星演化教案 鲁科版选修35

第3节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第4节“基本粒子”与恒星演化知识与技能1.知道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2.了解物质波的内容.3.了解不确定性关系的内容.4.了解“基本粒子”与恒星演化.过程与方法1.了解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是实验事实以及实验对于物理研究的重要性.2.知道某一物质在不同环境下所表现的不同规律特性.3.感知人类(科学家)探究宇宙奥秘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阅读和教师介绍讲解,使学生了解科学真知的得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不断得到纠正与修正.2.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统一并深知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1.了解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说的内容,知道德布罗意关系式.2.了解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知道不确定性关系和电子云的概念.3.知道宇宙大爆炸理论,知道恒星的演化史,了解恒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名称.4.了解基本粒子的多样性及其分类,了解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实验室发现基本粒子的原理和仪器.●教学地位物质波的概念可结合光的波粒二象性,从对称的角度引起学生对实物粒子是否具有波动性的思考,然后利用德布罗意关系式进行实例计算,使学生认识微观粒子能够表现出波动性,知道通常物体难以表现出波动性的原因,知道物质波也是概率波,从而加深对波粒二象性及概率波的理解,根据微观粒子在其空间不同位置动量是不完全确定的,因而不能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从而自然进入电子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们可以用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分布的方法.对恒星演化和粒子物理的教学,可根据书本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或者组织学生查收相关资料,并以学生主讲的方式与大家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导入建议问题导入(1)衍射是波特有的性质.对于电子这样的实物粒子能发生衍射现象吗?(2)宇宙的起源一直是天文学中困难而又有启发性的问题.宇宙学中大爆炸论的基本观点是宇宙正在膨胀,你想了解宇宙更早期的情况吗?我们必须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步骤1:导入新课,本节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可多提问几个学生⇒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除例1外可再变换命题角度,补充一个例题以拓展学生思路⇓步骤7: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验证学习情况⇒步骤6:完成“探究3”重在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方式同完成探究1相同⇐步骤4:让学生完成【迁移应用】,检查完成情况并点评⇓步骤8:先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教师点评,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知道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会计算物质波的波长,知道电子云,初步了解不确定性关系.2.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3.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4.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发展性,体会人类对世界的探究是不断深入的. 1.德布罗意波长和粒子动量的关系.(重点)2.构成物质的粒子和宇宙演化的过程.(重点)3.理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关系及各种微观粒子模型.(难点)粒子的波动性及物质波的实验验证1.基本知识(1)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叫物质波,也称为德布罗意波.(2)物质波的波长、频率与粒子能量、动量的关系①粒子能量E与相应波的频率ν之间的关系为E=hν.②动量p与相应波长λ之间的关系为p=hλ.(3)物质波的实验验证①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通过实验首次发现了电子的衍射现象.②1927年,汤姆孙用实验证明,电子在穿过金属片后像X射线一样产生衍射现象,也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③1960年,约恩孙直接做了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从屏上摄得了类似杨氏双缝干涉图样的照片.2.思考判断(1)电子不但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2)物质波的波长由粒子的大小决定.(×)(3)物质波的波长和粒子运动的动量有关.(√)3.探究交流运动着的宏观物体具有波动性,为什么我们很难观察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提示】由p=hλ得,λ=hp,宏观物体动量比微观粒子动量大得多,运动着的宏观物体的波长都很短,而波长越长波动性越明显,所以我们很难观察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不确定性关系及电子云1.(1)在微观世界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存在不确定性,不能同时测量.(2)不确定性关系:ΔxΔp≥h4π.式中,Δx为位置的不确定范围,Δp为动量的不确定范围,h为普朗克常量.(3)此式表明,不能同时精确测定一个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4)电子云①定义在原子核周围用点的疏密表示的电子出现的概率分布.②电子的分布某一空间范围内电子出现概率大的地方点密,电子出现概率小的地方点疏.电子云反映了原子核外电子位置的可能性.2.思考判断(1)无论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粒子的位置都是确定的.(×)(2)我们可以根据电子的运动轨迹判断电子的出现位置.(×)(3)微观世界中不可以同时测量粒子的动量和位置.(√)3.探究交流在微观物理学中,我们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某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那么粒子出现的位置是否就是无规律可循的?【提示】粒子出现的位置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统计规律,比如干涉、衍射的亮“基本粒子”与恒星的演化1.基本知识(1)对粒子的认识过程 ①“基本粒子”:电子、质子和中子.曾认为它们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后来又认识到“基本粒子”的复杂内部结构. ②新粒子: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37年发现了μ子,1947年发现k 介子和π介子及以后发现的超子等.(2)粒子的分类:已发现的粒子分为媒介子、轻子和强子三类.(3)影响“粒子”的相互作用力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4)夸克模型①夸克:强子是由夸克构成的.②分类: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异夸克、顶夸克、底夸克;它们所带的电荷是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的2/3或1/3.(5)恒星的演化①恒星的形成:大爆炸后,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形成星云团,进一步凝聚开始发光形成恒星.②恒星的归宿:聚变反应层级递进地在恒星内发生,直到各种热核反应不再发生,恒星的中心密度达到极大,在强大的引力下形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③恒星的演化过程:原恒星→主序星(现在太阳正处于此阶段)→红巨星或超新星→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2.思考判断(1)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2)目前发现的轻子有8种.(×)(3)宇宙将一直会膨胀下去.(×)3.探究交流星云是怎样形成恒星的?恒星形成时是怎样发光的?恒星在哪个阶段停留时间最长?【提示】 星云在外界影响下聚集,某些区域在引力作用下开始向内收缩,密度不断增加,星云团中引力势能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开始发光,形成原恒星.恒星在主序星阶段停留时间最长.德布罗意波的理解1.宏观物体具有波动性吗?2.粒子在空间的位置满足什么规律?3.光子对应的波和实物粒子的波一样吗?1.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 阳都具有波动性,波长λ=h p.由于宏观物体的波长太小,其波动性不易观察到. 2.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粒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率服从波动规律.3.德布罗意假说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推动,实物粒子和光子都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与光子对应的波是电磁波,与实物粒子对应的是物质波.质量为1 000 kg 的小汽车以v =40 m/s 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试估算小汽车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审题指导】 解答此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计算出小汽车的动量.(2)根据德布罗意波的动量与波长关系式计算波长.【解析】 小汽车的动量为p =mv =1 000×40 kg·m/s=4×104 kg·m/s小汽车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为λ=h p =6.63×10-344×104 m =1.7×10-38 m. 【答案】 1.7×10-38 m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其波长为λ=h p .1.(2013·江苏高考)如果一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和一个中子的相等,则它们的________也相等.A .速度B .动能C .动量D .总能量【解析】 根据λ=h p,知电子和中子的动量大小相等,选项C 正确.【答案】 C对不确定性关系的理解1.粒子位置是无法判定的吗?2.粒子的运动有没有特定的轨道?3.动量和位置具有什么样的不确定性关系?1.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如果准确地测量出粒子的动量,那么粒子所处的位置是完全不确定的.2.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会发生衍射.在衍射现象中,某个粒子到达屏上的位置是不确定的,所以粒子在垂直于入射方向上的动量也具有不确定性.3.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h 4π. 4.微观粒子的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在经典物理学中,可以同时用质点的位置和动量精确地描述它的运动.而且如果知道了质点的加速度,还可以预言质点在以后任意时刻的位置和动量,从而描述它的轨迹.但是,在微观物理学中,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如果要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那么动量的测量一定会不准确,也就是说,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单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因而也就不可能用轨迹来描述这一粒子的运动,但是我们可以准确地知道大量粒子运动时的统计规律.一个宏观系统总是包含着大量粒子,因此我们仍然能够对宏观现象进行预言.已知h 4π=5.3×10-35 J·s.试求下列情况中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 (1)一个球的质量m =1.0 kg ,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6m.(2)电子的质量m e =9.0×10-31 kg ,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10 m(即在原子的数量级).【解析】 (1)当m =1.0 kg ,Δx =10-6 m 时,由Δx Δp ≥h 4π,Δp =m Δv 知Δv 1≥h 4πΔxm =5.3×10-3510-6×1.0m/s =5.3×10-29 m/s. (2)当m e =9.0×10-31 kg ,Δx =10-10 m 时Δv 2≥h 4πΔxm = 5.3×10-3510-10×9.0×10-31 m/s =5.89×105 m/s. 【答案】 (1)大于等于5.3×10-29 m/s (2)大于等于5.89×105 m/s2.一颗质量为10 g 的子弹,具有200 m/s 的速率,若其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其动量的0.01%(这在宏观范围是十分精确的了),则该子弹位置的不确定范围为多大?【解析】 子弹的动量为p =mv =0.01×200 kg·m/s=2.0 kg·m/s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Δp =0.01%×p =1.0×10-4×2.0 kg·m/s=2.0×10-4 kg·m/s由不确定关系式Δx Δp ≥h 4π, 得子弹位置的不确定范围Δx ≥h 4πΔp = 6.63×10-344×3.14×2.0×10-4 m =2.6×10-31 m易错案例警示——不理解不确定 性关系的意义导致错误关于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h 4π有以下几种理解,正确的是( ) A .微观粒子的动量不可确定B .微观粒子的位置不可确定C .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可同时确定D .不确定性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也适用于宏观物体【正确解答】 由Δx Δp ≥h4π可知,当粒子的位置不确定性小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大;反之,当粒子的位置不确定性大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小.故不能同时测量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故A 、B 错,C 对.不确定性关系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对微观粒子的影响显著,对宏观物体的影响可忽略,故D 正确.【答案】 CD易错选项 错误原因A 不清楚粒子位置和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误认为微观粒子的动量不可能确定B 不知道当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变小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大;当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变大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小.误认为微观粒子的坐标不可能确定.【备课资源】(教师用书独具)黑洞的产生黑洞的产生过程类似于中子星的产生过程;恒星的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缩,塌陷,发生强力爆炸.当核心中所有的物质都变成中子时收缩过程立即停止,被压缩成一个密实的星体,同时也压缩了内部的空间和时间.但在黑洞情况下,由于恒星核心的质量大到使收缩过程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中子本身在挤压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为粉末,剩下来的是一个密度高到难以想象的物质.由于高质量而产生的力量,使得任何靠近它的物体都会被它吸进去.黑洞开始吞噬恒星的外壳,但黑洞并不能吞噬如此多的物质,黑洞会释放一部分物质,射出两道纯能量——伽马射线.也可以简单地理解:通常恒星的最初只含氢元素,恒星内部的氢原子时刻相互碰撞,发生聚变.由于恒星质量很大,聚变产生的能量与恒星万有引力抗衡,以维持恒星结构的稳定.由于聚变,氢原子内部结构最终发生改变,破裂并组成新的元素——氦元素.接着,氦原子也参与聚变,改变结构,生成锂元素.如此类推,按照元素周期表的顺序,会依次有铍元素、硼元素、碳元素、氮元素等生成.直至铁元素生成,该恒星便会坍塌.这是由于铁元素相当稳定不能参与聚变,而铁元素存在于恒星内部,导致恒星内部不具有足够的能量与质量巨大的恒星的万有引力抗衡,从而引发恒星坍塌,最终形成黑洞.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就再不能逃出.跟白矮星和中子星一样,黑洞可能也是由质量大于太阳质量好几倍以上的恒星演化而来的.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氢),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到最后形成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星体.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一定小于史瓦西半径),质量导致的时空扭曲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黑洞”诞生了.1.关于德布罗意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物体不论其是否运动,都有对应的德布罗意波B .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德布罗意波C .运动着的电场、磁场没有相对应的德布罗意波D .只有运动着的微观粒子才有德布罗意波,对于宏观物体,不论其是否运动,都没有相对应的德布罗意波【解析】 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即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这里物体是指由实物粒子组成的物体,而物质分实物和场.故B 正确.【答案】 B2.关于宇宙和恒星的演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宇宙已经停止演化B .恒星在主序星阶段时停留时间最长、最稳定C .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恒星内发生氦聚变,亮度减弱D .恒星最终都会演化为黑洞【解析】 目前宇宙的演化仍在进行,A 错.恒星在主序星阶段时停留时间最长、最稳定,B 对.恒星内由氢聚变转变为氦聚变时,亮度增加,C 错.根据最终质量的不同恒星最终演化为白矮星或中子星或黑洞,D 错.【答案】 B3.关于不确定性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微观世界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能同时测量B .自然界中的任何物体的动量和位置之间都存在不确定性C .海森堡不确定性关系说明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都不能测量D .ΔE Δt ≥h 4π说明,已知粒子的能量和时间只能测出它们的最小值h 4π【解析】 微观世界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能同时测量,A 正确;如果同时测量某个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位置的测量结果越精确,动量的测量误差就越大;反之,动量的测量结果越精确,位置的测量误差就越大,C 错误;普朗克常量是一个很小的量,对宏观物体来说,这种不确定关系可以忽略不计,B 正确;根据能量和时间的不确定关系,能量不确定范围越小的能极,电子停留的时间越长,并不表明能量和时间有最小值,D 错误.【答案】 AB4.光通过单缝所发生的现象,用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的观点加以解释,正确的是( )A .单缝宽,光是沿直线传播,这是因为单缝宽,位置不确定量Δx 大,动量不确定量ΔP 小,可以忽略B .当能发生衍射现象时,动量不确定量ΔP 就不能忽略C .单缝越窄,中央亮纹越宽,是因为位置不确定量越小,动量不确定量越大的缘故D .以上解释都是不对的【解析】 光在传播过程中的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为Δx Δp ≥h 4π.发生衍射时Δx >0,所以Δp 不能忽略,故B 对.缝越宽Δp 越小,缝越窄Δp 越大,所以A 、C 正确,故选A 、B 、C.【答案】 ABC5.估算运动员跑步时的德布罗意波长.为什么我们观察不到运动员的波动性?【解析】 设运动员的质量m =60 kg ,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约为v =10 m/s ,则其德布罗意波长为:λ=h p =h mv =6.63×10-3460×10m≈1.1×10-36 m. 这个波长极短,因而观察不到运动员的波动性.【答案】 见解析。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示范课教学设计【物理鲁科版高中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新课标)】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示范课教学设计【物理鲁科版高中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新课标)】

2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一、教学目标1.知道德布罗意假说,知道实物具有波粒二象性。

2.了解的德布罗意假说的实验探索。

3.了解不确定性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关系。

难点: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教学图片】X光的衍射图样、【教学图片】戴维孙和革末实验示意图、【教学图片】汤姆孙实验示意图、【教学图片】电子双缝干涉干涉图样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分立性和连续性是相对的,是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光子的行为服从统计规律。

插入图片:【教学图片】X光的衍射图样.png教师设问: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是具有粒子性的,那么这些实物粒子是否也会同时具有波动性呢?新课讲授(一)德布罗意假说教师讲述: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在普朗克能量子、爱因斯坦光子理论的启发下,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

教师讲述:他认为,“整个世纪(指19世纪)以来,在光学上,与波动方面的研究相比,忽视了粒子方面的研究;而在实物粒子的研究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是不是我们把粒子方面的图像想得太多,而忽视了波的现象?”教师讲述:他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即每一个运动的粒子都有一个对应的波。

粒子的能量和动量跟它所对应的波的频率ν和波长λ之间,遵从如下关系,hE h p νλ==教师讲述:这种波被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作物质波,上述关系称为德布罗意关系。

(二)对德布罗意假说的实验探究教师讲述:例如,一个质量为0.01kg ,速度为300m/s 的子弹,它的德布罗意波长只有2.2×10-34m ,比宏观物体的尺度小得多,根本无法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而一个原来静止的电子,在经过100V 电压加速后,德布罗意波长约为0.12nm ,因此有可能观察到电子的波动性。

宏观物体的质量比微观粒子大得多,它们运动时的动量很大,根据λ=ℎp 可知,它们对应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就很短。

5..3《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教案(鲁科版选修3-5)

5..3《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教案(鲁科版选修3-5)

第三节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2)知道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3)知道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4)了解不确定关系的概念和相关计算;【学习重点】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知识要点】1、光的波粒二象性讲述光的波粒二象性,进行归纳整理。

<1)我们所学的大量事实说明: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分立性和连续性是相对的,是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光子的行为服从统计规律。

OeeQiB8tbT<2)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概率遵从波动规律,物理学中把光波叫做概率波。

2、光子的能量与频率以及动量与波长的关系。

=3、粒子的波动性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考虑到普朗克能量子和爱因斯坦光子理论的成功,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

<1)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之为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

<2)物质波波长:=4、物质波的实验验证宏观物体的波长比微观粒子的波长小得多,这在生活中很难找到能发生衍射的障碍物,所以我们并不认为它有波动性,作为微观粒子的电子,其德布罗意波波长为10-10m数量级,找与之相匹配的障碍物也非易事OeeQiB8tbT电子波动性的发现者——戴维森和小汤姆逊电子波动性的发现,使得德布罗意由于提出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这一假设得以证实,并因此而获得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戴维森和小汤姆逊由于发现了电子的波动性也同获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OeeQiB8tbT5、不确定度关系<uncertainty relatoin)经典力学:运动物体有完全确定的位置、动量、能量等。

微观粒子:位置、动量等具有不确定量<概率)。

<1)物理意义:微观粒子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

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越小,动量的不确定量就越大,反之亦然。

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教科版选修3-5教案

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教科版选修3-5教案

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教科版选修3-5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2.掌握电子衍射和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基本概念
2.电子衍射和双缝干涉实验的实验原理和结果分析
教学难点
1.波粒二象性的实验现象的解释方法
2.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内容
1.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电子作为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假说
2.电子衍射实验
–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
3.双缝干涉实验
–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
教学方法
1.讲授法:介绍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推导德布罗意波长公式
2.实验法:带领学生进行电子衍射和双缝干涉实验
3.实验观察法:观察实验结果,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
第一节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简单介绍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概念,德布罗意假说
2.推导德布罗意波长公式,$\\lambda = \\dfrac{h}{p}$
第二节电子衍射实验
1.介绍电子衍射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需要准备电子枪、荧光屏、铜膜)
2.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3.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解释电子衍射的实验现象
第三节双缝干涉实验
1.介绍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需要准备双缝、电子枪、荧光屏)
2.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3.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解释双缝干涉的实验现象
教学评估
1.教师观察学生实验操作是否正确
2.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是否正确
3.学生对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是否理解
参考资料
1.《物理教育与研究》2020年第5期。

鲁科版选修3《波粒二象性的实验与调研》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科版选修3《波粒二象性的实验与调研》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科版选修3《波粒二象性的实验与调研》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电子衍射等实验的目的、作用和内在联系。

2.初步了解量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通过实验考察、调研和探究,发现和认识波粒二象性的本质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光电效应实验2.康普顿散射实验3.电子衍射实验4.波粒二象性的本质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研究三、教学方法1.实验演示法2.课堂讲解法3.研究探究法四、教学计划第一周第一节课:引入与概述1.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波粒二象性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讲解,为后面的实验和探究做好铺垫。

第二节课:光电效应实验1.对光电效应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行讲解。

2.分组进行实验,掌握实验技能,并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3.小组分析结果,或进行小组展示。

第二周第三节课:康普顿散射实验1.对康普顿散射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行讲解。

2.分组进行实验,掌握实验技能,并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3.小组分析结果,或进行小组展示。

第四节课:电子衍射实验1.对电子衍射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行讲解。

2.分组进行实验,掌握实验技能,并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3.小组分析结果,或进行小组展示。

第三周第五节课:探究与研究1.小组讨论,搜集相关资料,对波粒二象性的本质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2.讨论并报告调研成果。

第六节课: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2.总结课程的收获和不足,开展教学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经过这次教学,我发现以下问题和不足:1.实验材料准备不充分,一些实验器材或实验物品缺乏或不全,导致有些实验不能完成或进展不顺利。

2.学生讨论和报告时,有时互动不够积极,表达和思路都比较含糊不清。

3.教学过程中一些新颖、有趣的现象后面的解释过程没有详细及时的讲解清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沉淀。

我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对实验材料的准备要求更加明确,事先与实验室、相关老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争取提前解决实验相关的问题。

高中物理第5章波与粒子3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4“基本粒子”与恒星演化学案鲁科版选修

高中物理第5章波与粒子3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4“基本粒子”与恒星演化学案鲁科版选修

⾼中物理第5章波与粒⼦3实物粒⼦的波粒⼆象性4“基本粒⼦”与恒星演化学案鲁科版选修第3节实物粒⼦的波粒⼆象性第4节“基本粒⼦”与恒星演化[⽬标定位]1.知道实物粒⼦具有波动性以及物质波的波长,知道电⼦云并初步了解不确定性关系.2.初步了解粒⼦物理学的基础知识.3.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4.了解⼈类认识世界的发展性,体会⼈类对世界的探究是不断深⼊的.⼀、德布罗意的假设1.德布罗意波:任何⼀个运动的物体都有⼀种波与它相对应,这种波叫物质波,也称为德布罗意波.2.德布罗意关系:粒⼦能量E与相应的波的频率ν之间的关系为:E=hν.动量p与相应波长λ之间的关系为:p=hλ.上述关系称为德布罗意关系.两式中的h为普朗克常量.通过普朗克常量把粒⼦性和波动性联系起来.⼆、德布罗意假说的实验探索1.实验探究思路⼲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如果实物粒⼦具有波动性,则在⼀定条件下,也应该能发⽣⼲涉和衍射现象.2.实验验证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分别利⽤晶体做了电⼦束衍射的实验,得到了电⼦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的波动性.三、不确定性关系1.微观粒⼦运动的基本特征: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粒⼦的位置和动量.2.不确定性关系:以Δx表⽰粒⼦位置的不确定范围,以Δp表⽰粒⼦动量的不确定范围,那么ΔxΔp≥h4π,式中h是普朗克常量.四、电⼦云⽤点的疏密表⽰的电⼦出现的概率分布,称为电⼦云.五、“基本粒⼦”初步1.发现了原⼦核内部结构后,⼈们认为光⼦、电⼦、质⼦和中⼦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2.影响“基本粒⼦”的相互作⽤:引⼒相互作⽤(引⼒)、电磁相互作⽤(电磁⼒)、强相互作⽤(强⼒)、弱相互作⽤(弱⼒).3.“基本粒⼦”家族:按粒⼦参与相互作⽤的性质来分,可将其分为媒介⼦、轻⼦和强⼦.强⼦是有内部结构的,它由更基本的成分夸克组成.4.“基本粒⼦”的探测:加速器和探测器是研究粒⼦物理的主要⼯具,探测器分两⼤类:⼀类是计数器,⼀类是径迹探测器.六、恒星演化1.恒星的形成:⼤爆炸后,在万有引⼒作⽤下形成星云,进⼀步凝聚使得引⼒势能转变为内能,温度升⾼,直到发光,于是恒星诞⽣了.2.恒星演变:当热核反应产⽣的斥⼒与引⼒作⽤达到平衡时,恒星停⽌收缩进⼊最长、最稳定的主序星阶段.3.恒星归宿:恒星最后的归宿有三种,它们是⽩矮星、中⼦星、⿊洞.七、极⼤与极⼩的奇遇1.宇宙⼤爆炸⾄今,经历了⾄少150亿年;在⼤爆炸初期宇宙发⽣了巨⼤的变化,⼤宇宙的演化与微⼩的基本粒⼦紧密地联系在⼀起了.2.在⼤爆炸之后逐渐形成了夸克、轻⼦和胶⼦等粒⼦,随后经过强⼦时期,轻⼦时期,质⼦和中⼦结合成氢、氦、锂和氘时期.⼀、对物质波的理解1.任何物体,⼩到电⼦、质⼦,⼤到⾏星、太阳都存在波动性,我们之所以观察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是因为宏观物体对应的波长太⼩的缘故. 2.物质波波长的计算公式为λ=h p ,频率公式为ν=E h.3.德布罗意假说是光⼦的波粒⼆象性的⼀种推⼴,包括了所有的物质粒⼦,即光⼦与实物粒⼦都具有粒⼦性,⼜都具有波动性,与光⼦对应的波是电磁波,与实物粒⼦对应的波是物质波.例1下列关于德布罗意波的认识,正确的解释是() A .任何⼀个物体都有⼀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物质波 B .X 光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 C .电⼦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D .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或⼲涉现象,所以宏观物体不具有波动性答案C解析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波动性,A 项错;宏观物体由于动量太⼤,德布罗意波波长太⼩,所以看不到它的⼲涉、衍射现象,但仍具有波动性,D 项错;X 光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是光⼦,它的衍射不能证实物质波的存在,B 项错;只有C 项正确.例2如果⼀个中⼦和⼀个质量为10 g 的⼦弹都以103m/s 的速度运动,则它们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分别是多⼤?(中⼦的质量为1.67×10-27kg ,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s)答案4.0×10-10m6.63×10-35m解析中⼦的动量为p 1=m 1v ⼦弹的动量为p 2=m 2v据λ=h p知中⼦和⼦弹的德布罗意波长分别为λ1=h p 1,λ2=h p 2联⽴以上各式解得λ1=h m 1v ,λ2=hm 2v将m 1=1.67×10-27kg ,v =103m/sh =6.63×10-34 J·s, m 2=1.0×10-2 kg代⼊上⾯两式可解得λ1≈4.0×10-10 m ,λ2=6.63×10-35 m借题发挥(1)⼈们陆续证实了质⼦、中⼦以及原⼦、分⼦的波动性.对于这些粒⼦,德布罗意给出的ν=E h 和λ=h p关系同样正确.(2)宏观物体的质量⽐微观粒⼦⼤得多,运动时的动量很⼤,对应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就很⼩,根本⽆法观察到它的波动性.⼆、对不确定性关系的理解 1.不确定性关系微观粒⼦运动的位置不确定量Δx 和动量的不确定量Δp 的关系式为Δx Δp ≥h4π,其中h 是普朗克常量,这个关系式叫不确定性关系. 2.不确定性关系表明微观粒⼦的位置坐标测得越准确(即Δx 越⼩),则动量就越不准确(即Δp 越⼤);微观粒⼦的动量测得越准确(即Δp 越⼩),则位置坐标就越不准确(即Δx 越⼤).注意不确定性关系不是说微观粒⼦的坐标测不准,也不是说微观粒⼦的动量测不准,更不是说微观粒⼦的坐标和动量都测不准,⽽是说微观粒⼦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 3.不确定性关系是⾃然界的⼀条客观规律对任何物体都成⽴,并不是因为测量技术和主观能⼒⽽使微观粒⼦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对于宏观尺度的物体,其质量m 通常不随速度v 变化(因为⼀般情况下,v 远⼩于c ),即Δp =m Δv ,所以Δx Δv ≥h4πm.由于m 远⼤于h ,因此Δx 和Δv 可以同时达到相当⼩的地步,远远超出最精良仪器的精度,完全可以忽略.可见,不确定现象仅在微观世界⽅可观测到.例3⼀颗质量为10 g 的⼦弹,具有200 m/s 的速率,若其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动量的0.01%(这在宏观范围是⼗分精确的了),则该⼦弹位置的不确定范围为多⼤?答案⼤于或等于2.6×10-31m解析⼦弹的动量为p =mv =0.01×200 kg·m/s=2.0 kg·m/s动量的不确定范围Δp =0.01%×p=1.0×10-4×2.0 kg·m/s=2.0×10-4kg·m/s 由不确定性关系式Δx Δp ≥h4π,得⼦弹位置的不确定范围Δx ≥h4π·Δp=6.63×10-344×3.14×2.0×10-4 m≈2.6×10m. 借题发挥我们知道,原⼦核的数量级为10-15m ,所以,⼦弹位置的不确定范围是微不⾜道的.可见⼦弹的动量和位置都能精确地确定,不确定性关系对宏观物体来说没有实际意义.针对训练1在单缝衍射实验中,若单缝宽度是1.0×10-9m ,那么光⼦经过单缝发⽣衍射,动量不确定量是多少?答案Δp ≥5.3×10-26kg·m/s解析由题意可知光⼦位置的不确定量Δx =1.0×10-9m ,解答本题需利⽤不确定性关系.单缝宽度是光⼦经过狭缝的位置不确定量,即Δx =1.0×10-9 m ,由Δx Δp ≥h4π有:1.0×10-9m·Δp ≥6.63×10-34J·s4π.得Δp ≥5.3×10-26kg·m/s.三、“基本粒⼦”初步认识 1.“基本粒⼦”间的相互作⽤⾃然界中存在四种相互作⽤,如下表所⽰:互作⽤强相互作⽤约⼩于10-15m胶⼦假定为0按照粒⼦与各种相互作⽤的关系,分类如下表所⽰:⽐较项参与的相互作⽤发现的粒⼦备注强⼦强相互作⽤质⼦、中⼦、超⼦、质⼦是最早发现的强⼦强⼦⼜分为介⼦和重⼦两类强⼦有内部结构轻⼦不参与强相互作⽤电⼦、电⼦中微⼦、µ⼦、µ⼦中微⼦、τ⼦、τ⼦中微⼦现代实验还没有发现轻⼦的内部结构每种轻⼦都有对应的反粒⼦媒介⼦传递各种相互作⽤光⼦、中间玻⾊⼦、胶⼦光⼦传递电磁相互作⽤中间玻⾊⼦传递弱相互作⽤胶⼦传递强相互作⽤荷量为+23e,d夸克带电荷量为-13e,e为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A.质⼦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B.质⼦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C.质⼦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D.质⼦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答案B解析针对训练2(多选)已知π+介⼦、π-介⼦都是由⼀个夸克(夸克u或夸克d)和⼀个反夸克(反夸克u或反夸克d)组成的,它们的带电荷量如下表所⽰,表中e为元电荷.π+π-u d u d带电荷量+e -e +23e -13e -23e +13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π+由u和d组成B.π+由d和u组成C.π-由u和d组成D.π-由d和u组成答案AD对物质波的理解1.⼀颗质量为10 g的⼦弹,以200 m/s的速度运动着,则由德布罗意理论计算,要使这颗⼦弹发⽣明显的衍射现象,那么障碍物的尺⼨为()A.3.0×10-10 m B.1.8×10-11 mC.3.0×10-34 m D.⽆法确定答案C解析λ=hp=hmv=6.63×10-3410×10-3×200m≈3.32×10-34 m,故能发⽣明显衍射的障碍物尺⼨应为选项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概率波就是机械波B.物质波是⼀种概率波C.概率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样的,都能发⽣⼲涉和衍射现象D.在光的双缝⼲涉实验中,若有⼀个光⼦,则能确定这个光⼦落在哪个点上答案B解析概率波与机械波是两个概念,本质不同,A、C错误;物质波是⼀种概率波,符合概率波的特点;在光的双缝⼲涉实验中,若有⼀个光⼦,则不能确定这个光⼦落在哪个点上,D 错.故B正确.对不确定性关系的理解3.(多选)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宏观物体的动量和位置可准确测定B.微观粒⼦的动量和位置可准确测定C.微观粒⼦的动量和位置不可同时准确测定D.宏观粒⼦的动量和位置不可同时准确测定答案AC解析宏观物体在经典⼒学中,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精确测定,在量⼦理论建⽴之后,微观粒⼦的动量和位置要同时测出是不可能的.4.(多选)关于不确定性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微观世界中,粒⼦的位置和动量存在⼀定的不确定性,不能同时准确测量B.⾃然界中的任何物体的动量和位置之间都存在不确定性C.海森堡不确定性关系说明粒⼦的位置和动量存在⼀定的不确定性,都不能测量D.不确定性关系ΔxΔp≥h4π,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法是否完备⽆关答案ABD解析微观世界中,粒⼦的位置和动量存在⼀定的不确定性,不能同时准确测量,A正确;如果同时测量某个微观粒⼦的位置和动量,位置的测量结果越精确,动量的测量误差就越⼤;反之,动量的测量结果越精确,位置的测量误差就越⼤,C错误;普朗克常量是⼀个很⼩的量,对宏观物体来说,这种不确定关系可以忽略不计,B正确.基本粒⼦初步5.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设法寻找“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构成的,“反粒⼦”与其对应的正粒⼦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据此,反α粒⼦为()A.42HeB.-42HeC.-4-2HeD.4-2He答案D解析根据题⽬中的描述,结合α粒⼦的特点很容易选出正确选项D.(时间:60分钟)题组⼀对基本粒⼦的初步认识1.(多选)下列所述正确的是()A.超⼦的质量⽐质⼦的质量⼩B.反粒⼦的质量与对应粒⼦的质量相同,⼆者电性相反C.质⼦是最早发现的强⼦,电⼦是最早发现的轻⼦D.⽬前发现的轻⼦有6种,其中τ⼦的质量⽐核⼦的质量还⼤答案BCD2.(多选)下列所述正确的是()A.原⼦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微粒B.原⼦是最⼤的微粒C.原⼦由原⼦核和核外电⼦构成,质⼦和中⼦组成了原⼦核D .质⼦、中⼦本⾝也是复合粒⼦,它们也有着⾃⼰复杂的结构答案CD解析由所学过的内容及本节内容可知,只有C 、D 正确.3.正电⼦、负质⼦等都属于反粒⼦,它们跟普通电⼦、质⼦的质量、电荷量均相等,⽽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构成的物质反物质.1997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国的科研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这是⼈类探索反物质的⼀⼤进步.你推测反氢原⼦的结构是() A .由⼀个带正电荷的质⼦与⼀个带负电荷的电⼦构成 B .由⼀个带负电荷的质⼦与⼀个带正电荷的电⼦构成 C .由⼀个不带电荷的中⼦与⼀个带负电荷的电⼦构成 D .由⼀个带负电荷的质⼦与⼀个带负电荷的电⼦构成答案B解析反氢原⼦的结构是由反粒⼦构成的物质,正电⼦、负质⼦等都属于反粒⼦.题组⼆对物质波的理解4.(多选)下列物理实验中,能说明粒⼦具有波动性的是()A .通过研究⾦属的遏⽌电压与⼊射光频率的关系,证明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程的正确性B .通过测试多种物质对X 射线的散射,发现散射射线中有波长变⼤的成分C .通过电⼦双缝实验,发现电⼦的⼲涉现象D .利⽤晶体做电⼦束衍射实验,证实了电⼦的波动性答案CD解析⼲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由于X 射线本⾝就是⼀种波,⽽不是实物粒⼦,故X 射线散射中有波长变⼤的成分,并不能证实物质波理论的正确性,即A 、B 不能说明粒⼦的波动性,证明粒⼦的波动性只能是C 、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量⼤的物体,其德布罗意波长短B .速度⼤的物体,其德布罗意波长短C .动量⼤的物体,其德布罗意波长短D .动能⼤的物体,其德布罗意波长短答案C解析由物质波的波长λ=h p,得其只与物体的动量有关,动量越⼤其波长越短. 6.(多选)利⽤⾦属晶格(⼤⼩约10-10m)作为障碍物观察电⼦的衍射图样,⽅法是让电⼦通过电场加速后,让电⼦束照射到⾦属晶格上,从⽽得到电⼦的衍射图样.已知电⼦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初速度为0,加速电压为U ,普朗克常量为h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实验说明了电⼦具有波动性B .实验中电⼦束的德布罗意波长λ=h2meUC .加速电压U 越⼤,电⼦的衍射现象越明显D .若⽤相同动能的质⼦替代电⼦,衍射现象将更加明显答案AB解析由电⼦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具有波动性,A 正确;由德布罗意波长公式λ=h p,⽽动量p =2mE k =2meU ,两式联⽴解得λ=h 2meU ,B 正确;从公式λ=h2meU可知,加速电压越⼤,电⼦的波长越⼩,衍射现象就越不明显;⽤相同动能的质⼦替代电⼦,质⼦波长⽐电⼦波长⼩,衍射现象相⽐电⼦更不明显,故C 、D 错误.7.质量为m =50 kg 的⼈,以v =15 m/s 的速度运动,试求⼈的德布罗意波波长.答案8.8×10-37m解析由公式λ=h p ,p =mv 得此⼈的德布罗意波波长λ=h mv =6.63×10-3450×15m≈8.8×10-37m.题组三对不确定性关系的理解8.(多选)根据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h4π,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采取办法提⾼测量Δx 精度时,Δp 的精度下降B .采取办法提⾼测量Δx 精度时,Δp 的精度上升C .Δx 与Δp 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法是否完备有关D .Δx 与Δp 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法是否完备⽆关答案AD解析不确定关系表明,⽆论采⽤什么⽅法试图确定位置坐标和相应动量中的⼀个,必然引起另⼀个较⼤的不确定性,这样的结果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法是否完备⽆关,⽆论怎样改善测量仪器和测量⽅法,都不可能逾越不确定关系所给出的限度.故A 、D 正确. 9.(多选)由不确定性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如果动量的不确定范围越⼩,则与它对应位置坐标的不确定范围就越⼤B .如果位置坐标的不确定范围越⼩,则动量的不确定范围就越⼤C .动量和位置坐标的不确定范围之间的关系不是反⽐例函数D .动量和位置坐标的不确定范围之间有唯⼀的确定关系答案ABC10.(多选)关于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h4π有以下⼏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微观粒⼦的动量不可确定B .微观粒⼦的位置坐标不可确定C .微观粒⼦的动量和位置不可能同时确定D .不确定性关系不仅适⽤于电⼦和光⼦等微观粒⼦,也适⽤于其他宏观粒⼦答案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h4π的理解,不确定性关系表⽰确定位置、动量的精度相互制约,此长彼消,当粒⼦的位置不确定性⼩时,粒⼦动量的不确定性⼤;反之亦然.故不能同时确定粒⼦的位置和动量.不确定性关系是⾃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对微观世界的影响显著,对宏观世界的影响不可忽略,故C 、D 正确. 11.已知h4π=5.3×10-35J·s,试求下列情况中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并根据计算结果,讨论在宏观和微观世界中进⾏测量的不同情况.(1)⼀个球的质量m =1.0 kg ,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6m ; (2)电⼦的质量m e =9.1×10-31kg ,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10m.答案见解析解析(1)球的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Δv ≥h 4πm Δx =5.3×10-351.0×10-6m/s =5.3×10-29m/s 这个速度不确定量在宏观世界中微不⾜道,可认为球的速度是确定的,其运动遵从经典物理学理论.(2)原⼦中电⼦的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Δv ≥h 4πm e Δx = 5.3×10-359.1×10-31×10-10m/s≈5.8×105m/s这个速度不确定量不可忽略,不能认为原⼦中的电⼦具有确定的速度,其运动不能⽤经典物理学理论处理.。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6章第2节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课件21张PPT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6章第2节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课件21张PPT

[针对训练2] (多选)关于不确定性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微观世界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能同时准确测量 B.自然界中的任何物体的动量和位置之间都存在不确定性 C.海森堡不确定性关系说明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都不能测量 D.不确定性关系 ΔxΔp≥4hπ,Δx 与 Δp 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
[探究归纳] 1.任何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存在波动性,我们之所以观察不到
宏观物体的波动性,是因为宏观物体对应的波长太小。 2.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粒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率受波动规律支配,不能以宏观观
点中的波来理解德布罗意波。 3.德布罗意假说是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一种推广,使之包括了所有的物质粒子,即光
[针对训练1] (多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宏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B.抖动细绳一端,绳上的波就是物质波 C.物质波也是一种概率波 D.物质波就是光波
解析 任何物体都具有波动性,故A正确;对宏观物体而言,其波动性难以观测,我 们所看到的绳波是机械波,不是物质波,故B错误;物质波与光波一样,也是一种概 率波,即粒子在各点出现的概率遵循波动规律,但物质波不是光波,故C正确,D错 误。 答案 AC
第2节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态度与责任
1.知道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通过计算了解我
核心素养
2.
知道粒子的能量E与相应波的频率ν之
了解历史上对德
们不能直接观察
间的关系,知道粒子的动量p与相应波
布罗意假说的实
到实物粒子波动
长λ之间的关系。
验探究。
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不确定性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波与粒子第三节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2)知道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3)知道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4)了解不确定关系的概念和相关计算;2、过程与方法(1)了解物理真知形成的历史过程;(2)了解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是实验事实以及实验对于物理研究的重要性;(3)知道某一物质在不同环境下所表现的不同规律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阅读和教师介绍讲解,使学生了解科学真知的得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不断得到纠正与修正;(2)通过相关理论的实验验证,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通过了解电子衍射实验,使学生了解创造条件来进行有关物理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物粒子的波动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学生阅读-讨论交流-教师讲解-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课件:PP 演示文稿(科学家介绍,本节知识结构)。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引入新课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光的一些特性和相应的事实表现,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来认识光的本质和把握其特性呢?(光是一种物质,它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特性,分别举出有关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电效应等实验事实)。

我们不能片面地认识事物,能举出本学科或其他学科或生活中类似的事或物吗?(二)进行新课1、光的波粒二象性讲述光的波粒二象性,进行归纳整理。

(1)我们所学的大量事实说明: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分立性和连续性是相对的,是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光子的行为服从统计规律。

(2)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概率遵从波动规律,物理学中把光波叫做概率波。

2、光子的能量与频率以及动量与波长的关系。

=hv =ελ/h p =λ/h p =cv hv //ελ=提问:作为物质的实物粒子(如电子、原子、分子等)是否也具有波动性呢?3、粒子的波动性提问:谁大胆地将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只是因为他大胆吗?(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考虑到普朗克能量子和爱因斯坦光子理论的成功,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

)(1)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之为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

(2)物质波波长: =p h=λγp E mv h =提问:各物理量的意义?(为德布罗意波长,h 为普朗克常量,p 为粒子动量)λ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为什么德布罗意波观点很难通过实验验证?又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使实物粒子的波动性得到了验证?4、物质波的实验验证提问:粒子波动性难以得到验证的原因?(宏观物体的波长比微观粒子的波长小得多,这在生活中很难找到能发生衍射的障碍物,所以我们并不认为它有波动性,作为微观粒子的电子,其德布罗意波波长为10-10m 数量级,找与之相匹配的障碍物也非易事)例题:某电视显像管中电子的运动速度是4.0×107m/s ;质量为10g 的一颗子弹的运动速度是200m/s 。

分别计算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

(根据公式计算得1.8×10-11m 和3.3×10-34m )p h /=λ电子波动性的发现者——戴维森和小汤姆逊电子波动性的发现,使得德布罗意由于提出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这一假设得以证实,并因此而获得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戴维森和小汤姆逊由于发现了电子的波动性也同获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阅读有关物理学历史资料,了解物理学有关知识的形成建立和发展的真是过程。

(应用物理学家的历史资料,不仅有真实感,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发放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电子衍射实验:1927年,两位美国物理学家使电子束投射到镍的晶体上,得到了电子束的衍射图案,从而证实了德布罗意的假设。

除了电子以外,后来还陆续证实了质子、中子以及原子、分子的波动性。

提问:衍射现象对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有影响否?如何改进?(显微镜的分辨本领)5、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1926年,德国物理学玻恩 (Born , 1882--1972) 提出了概率波,认为个别微观粒子在何处出现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大量粒子在空间何处出现的空间分布却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6、经典波动与德布罗意波(物质波)的区别经典的波动(如机械波、电磁波等)是可以测出的、实际存在于空间的一种波动。

而德布罗意波(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

简单的说,是为了描述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而引入的一种方法。

7、不确定度关系(uncertainty relatoin )经典力学:运动物体有完全确定的位置、动量、能量等。

微观粒子:位置、动量等具有不确定量(概率)。

(1)电子衍射中的不确定度如图所示,一束电子以速度 v 沿 oy 轴射向狭缝。

电子在中央主极大区域出现的几率最大。

在经典力学中,粒子(质点)的运动状态用位置坐标和动量来描述,而且这两个量都可以同时准确地予以测定。

然而,对于具有二象性的微观粒子来说,是否也能用确定的坐标和确定的动量来描述呢?下面我们以电子通过单缝衍射为例来进行讨论。

设有一束电子沿oy 轴射向屏AB 上缝宽为a 的狭缝,于是,在照相底片CD 上,可以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衍射图样。

如果我们仍用坐标x 和动量p 来描述这一电子的运动状态,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个电子通过狭缝的瞬时,它是从缝上哪一点通过的呢?也就是说,电子通过狭缝的瞬时,其坐标x 为多少?显然,这一问题,我们无法准确地回答,因为此时该电子究竟在缝上哪一点通过是无法确定的,即我们不能准确地确定该电子通过狭缝时的坐标。

研究表明:对于第一衍射极小, 式中为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电子的位置和动量分别用x 和pa λθ=1sin λ来表示。

电子通过狭缝的瞬间,其位置在 x 方向上的不确定量为,同一时刻,由于衍射效应,粒a x=∆子的速度方向有了改变,缝越小,动量的分量 p x 变化越大。

分析计算可得:式中h 为普朗克常量。

这就是著名的不确定性关系,简称不确定π4h px ≥∆∆关系。

上式表明:①许多相同粒子在相同条件下实验,粒子在同一时刻并不处在同一位置。

②用单个粒子重复,粒子也不在同一位置出现。

例题解析:例1:一颗质量为10g 的子弹,具有200m·s -1的速率,若其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动量的0. 01%(这在宏观范围是十分精确的了),则该子弹位置的不确定量范围为多大?解:子弹的动量skgm s kgm mv p /0.2/20001.0=⨯==动量的不确定范围 skgm s kgm p p /100.2/2100.1%01.044--⨯=⨯⨯=⨯=∆由不确定关系式 ,得子弹位置的不确定范围π4hp x ≥∆∆m m p h x 31434106.2100.214.341063.64---⨯=⨯⨯⨯⨯=∆∙=∆π我们知道,原子核的数量级为10-15m ,所以,子弹位置的不确定范围是微不足道的。

可见子弹的动量和位置都能精确地确定,不确定关系对宏观物体来说没有实际意义。

例2:一电子具有200 m/s 的速率,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动量的0.01%(这已经足够精确了),则该电子的位置不确定范围有多大?解 : 电子的动量为:skgm s kgm mv p /108.1/200101.92831--⨯=⨯⨯== 动量的不确定范围s kgm s kgm p p/108.1/108.1100.1%01.032284---⨯=⨯⨯⨯=⨯=∆由不确定关系式,得电子位置的不确定范围我们知道原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m ,m m p h x 33234109.2108.114.341063.64---⨯=⨯⨯⨯⨯=∆∙=∆π电子则更小。

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位置的不确定范围比原子的大小还要大几亿倍,可见企图精确地确定电子的位置和动量已是没有实际意义。

8、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的特性对比宏观物体微观粒子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可用牛顿力学描述。

没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需用量子力学描述。

有连续可测的运动轨道,可追踪各个物体的运动轨迹。

有概率分布特性,不可能分辨出各个粒子的轨迹。

体系能量可以为任意的、连续变化的数值。

能量量子化 。

不确定度关系无实际意义遵循不确定度关系9、不确定关系的物理意义和微观本质(1)物理意义:微观粒子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

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越小,动量的不确定量就x ∆x p ∆越大,反之亦然。

(2) 微观本质:是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粒子空间分布遵从统计规律的必然结果。

不确定关系式表明:① 微观粒子的坐标测得愈准确() ,动量就愈不准确() ;微观粒子的动量测得愈0→∆x ∞→∆x p准确() ,坐标就愈不准确() 。

但这里要注意,不确定关系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测0→∆x p ∞→∆x 不准;也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动量测不准;更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都测不准;而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

② 为什么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这是因为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本来就不同时具有确定量。

这本质上是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必然反映。

由以上讨论可知,不确定关系是自然界的一条客观规律,不是测量技术和主观能力的问题。

③ 不确定关系提供了一个判据:当不确定关系施加的限制可以忽略时,则可以用经典理论来研究粒子的运动。

当不确定关系施加的限制不可以忽略时,那只能用量子力学理论来处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