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马说》练习苏教版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 )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1.在文中给”食”注音:2.填空《马说》选自,作者, (朝代)著名的文学家,世称,有文之称,被列为之首。
与共倡古文运动,合称“韩柳”。
二、1.解释加粗字的意思⑴故虽有名马: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⑶骈死于槽枥之间:⑷一食或尽粟一石: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⑹才美不外见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⑻策之不以其道:⑼食之不能尽其材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⑾执策而临之:⑿其真无马邪:⒀其真不知马也(1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3、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意思是才美不外见同,意思是食之不能尽其材同,意思是其真无马邪同,意思是4、解释下列多义词(1)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2)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3)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虽有千里之能执策而临之(6)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7) 能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8)尽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而不能尽其材(9)虽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5、翻译下列句子(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三、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马说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马说》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马说》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一、为以下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说明。
(3分)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A. 等候B. 等同,一样C. 等于D. 品级②策之不以其道:()A. 道理B. 规律C. 方式D. 道德③执策而临之:()A. 面对B. 驾驭C. 抵达D. 光临2. 选出以下句子中加点字与“安求其能千里也”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2分)A. 其真无马邪B. 其真不知马也C. 策之不以其道D. 以其境过清3. 选择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①执策而临之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川③骈死于槽枥之间④策之不以其道⑤楚王闻之⑥心乐之⑦虽有千里之能⑧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⑨马之千里者A. ②⑥⑨B. ①④⑨C. ③⑦⑧D. ②③⑤4. 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说明。
(2分)(1)才美不外见()A. (千里马)的本领和美好的素养就表现不出来。
B. (千里马)的才能外貌就显露不出来。
C. 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流露不出来。
(2)故虽出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A. 因此即便有千里马,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死在马厩里。
B. 因此即便有千里马,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与一般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C. 因此尽管有千里马,也辱没在马夫的手里了,或死在马厩里。
五、这篇文章的主旨是:()(2分)A. 论证人材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 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材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 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 这是一篇谈养马体会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知道如何养好千里马。
六、本文要紧的写作方式是:()(2分)A. 对照B. 借景抒情C. 托物寓意D. 记叙与议论相结合7、写出本文中5个通假字,而且写出文中意:(5分)A._______通_______: 说明为: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通_______: 说明为: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通_______: 说明为: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通_______: 说明为:________________E. _______通_______: 说明为:________________八、依照文中表达的意思用原文填空:(5分)①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缘故是什么?。
苏教版八下语文《马说》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 整理制作《马说》练习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韩 柳2.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世有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2然后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3祗辱..有奴隶人之手( 只是)( 辱没 )4骈.死于槽枥..之间( 两马并驾 )(喂牲口用的食器)5不以.千里称.也 (凭,凭借) (著称)6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吃没)7 食.马者(通“饲”,喂)8 才美..不外见(...才能,美好的素质)( 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的 )(等同,一样)10或.尽粟一石 (有时)11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方法,正确的方法。
)12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通“才”,才能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鸣叫)(通晓)14执策..而临.之(拿着马鞭子 )(面对 )15其真不知.马也(识别,了解) 3.从文中找出三个通假子并释义。
1食马者(“食”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1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4.按要求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018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马说》word阅读练习
《马说》比较阅读班级:姓名:学号:一、【甲】世有伯乐……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
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③正:只。
1. 解释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上诘.之(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安.可诬一世之人2.翻译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二、【甲】世有伯乐……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⑴策.之不以其道()⑵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⑶买其.首五百金()⑷鸣之.不能通其意()2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2分)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4现代汉语。
(4分)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三、【甲】世有伯乐……其真不知马也。
第4课《马说》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二下)3doc初中语文
第4课《马说》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二下)3doc 初中语文1. 讲明以下加点字的意思。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 食或尽栗一石〔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策之不以其道 _〔5〕执策而临之〔6〕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辨析加点词在句子中的① 食之不能尽其材② 食不饱,力不足③ 策之不以其道④ 执策而临之⑤ 虽有千里之能⑥ 安求其能千里也3. 指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讲明。
① 才美不外见 〔 ②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③ 不能尽其材 〔④ 其真无马邪 〔4. 指出以下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 骈死于槽枥之间c. 马之千里者d. 虽有千里之能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a.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b. "天下无马!"呜呼! c.其真无马邪? d.其真不知马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以下咨询题。
〔1〕第一段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朗读时,a、b、c、d句应分不读出什么语气?7. 翻译以下句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马说》练习题苏教版
第4课马说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给下面的字注音相.马()骈.死( ) 槽枥..( )()粟.()外见.( ) 食.马( )二、解释下面画横线实、虚词的含义1.千里马——2.伯乐——3.才美——4.外见——”5.策之不以其道——6.执策而临之——7.食之不能尽其材——8.不以其道——9、只辱于奴隶人之手——10、骈死于槽枥之间——1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策之不以其道四、按要求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8、全文的主旨句是: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20、第三段中点明了全文中心的句子是:五、问答题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2、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4、本文写作有何特点?5、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麽观点?突出强调了什麽问题?6、请在第一段中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时会有怎样的遭遇?7、请从第二段中找出句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马说》心不在马阅读训练 苏教版
心不在马
(《韩非子》)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先则恐逮于臣
B.子之教我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此君之所以后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先则恐逮于臣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下列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 )
A.三易马/而三后
B.此君之/所以后也
C.先/则恐逮于臣
D.马体/安于车
3.翻译句子。
①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请联系你的实际谈谈。
1.D【解析】A项中的“于”分别解释为“向”
“比”;B项中的“之”分别为“用于主谓之间,不翻译“代词,它”;C项中“所以”分别解释是为“……原因“……办法”;D项中的“恐”均为动词,“担心、恐怕”。
2.B【解析】此句断句的位置应在主谓之间,应为“此君/之所以后也”。
3.①这以后便可因此跑得又快又远(或:这以后便可以跑得又快又远)。
②可是您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注意力都集中在我身上。
4.失败的原因:①一心想取胜,注意力不集中;②没有抓住比赛的关键问题即调理马。
启示:略。
苏教版(2016)八年级语文第4课《马说》课时练习
八年级语文第4课《马说》课时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①槽枥.()②骈.死()③祗.辱()④策之不以其道.()⑤才美不外见.()⑥一食.()或尽粟.( )一石.( )⑦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③安.求其能千里也:②虽.有千里之能: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④且.欲与常马:⑤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3、《马说》是一篇,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手法。
作者是(朝代)。
作者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4、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才美不外见.: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之不能尽其材.④其真无马耶.5、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6、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马说》习题苏教版
第4课马说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注音写汉字。
其真无马(yé)_____ (pián)_____死于槽(lì)_____之间才美不外(xiàn)_____2.文学常识填空。
韩愈,字_______,唐代_______,散文尤其著名,有“_______”的美誉,著有《_______》。
被列为“_______”之首,与柳宗元并称“_______”。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材( )(2)策: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3)其: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5.下列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B.执策而临之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骈死于槽枥之间6.文言虚词“其”在本课中有下列几种用法:A.代词,相当于“它”或“它的”;B.副词,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C.副词,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可能”“恐怕”。
辨析下列句中“其”的意思,把序号填入括号中。
(1)其真无马邪( ) (2)其真不知马也( )(3)安求其能千里也( ) (4)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策之不以其道( ) (6)食之不能尽其材(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的四个“不”有力地谴责了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二、阅读理解、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马说》阅读练习苏教版
第一单元四、《马说》【片段阅读】(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2)才美不外见.见:(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4)安求其能千里安.:2.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5.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
(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 【】【】A.一食.或尽栗一石B.食之.不能尽其材食.不饱吾欲辱之.(《晏子使楚》)C.策.之不以其道 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可以.调素琴(《陋室铭》)E.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2.文章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千里马”被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的作用,韩愈用伯乐、千里马比喻什么?你对二者的关系有什么看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 四 马说习题 苏教版
四马说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1)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2)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3)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虽.有名马(即使)(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3)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4)不以千里称.也(称为)(5)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之虽有千里之.能(结构助词,的)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代指千里马)(2)食一食.或尽粟一石(吃)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3)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这里意为驱使)执策.而临之(竹制的马鞭)(4)以不以.千里称也(把)策之不以.其道(按照)(5)能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才能)4.下列句子中通假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
B.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
C.其真无马邪“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它)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可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喂养它,不能竭尽它(日行千里)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6.填空。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马说》练习 苏教版
四马说一、目标导学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
2.体会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3.学习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二、自主预学(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伯乐.()骈.死( ) 槽枥..( ) ( )相.马()粟.()外见.( ) 食.马( ) (2)文学常识积累。
①《马说》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
他与柳宗元共倡古文,并称___________。
②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也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相当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
初一学过的___________就属这一文体。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5)安.求其.能千里也()()(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7)执策而..临之()()3.三读课文,口头翻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同__,_____。
(2)不能尽其材__同__,_____。
(3)其真无马邪__同__,_____。
(4)才美不外见__同__,_____。
2.一词多义(1)策(2)其策之不以其道()其真不知马也()食不饱,力不足()骈死于槽枥之间()(3)食一食或尽粟一石()(4)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5)而(6)以而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翻译下列句子。
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马说》练习 苏教版
第4课《马说》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粗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1)或.尽粟一石 : (2)虽.有千里之能 :(3)才美不外见. : (4)且.欲与常马 :3.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A.食之不能尽其材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执策而临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骈死于槽枥之间5.为下面一句话划分节奏。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对本文写作意图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识别和选拔人才的困难及其严重危害。
B.本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讽喻当时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C.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众多的才智之士不得重用的真正原因,在于没有遇到像伯乐那样知人善任的人。
D.本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呼吁社会能有更多的像伯乐那样的人,使天下人才各得其用。
8.《马说》是一篇,作者(朝代)(姓名)。
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手法。
二、阅读与鉴赏(一)课内阅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9.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0.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什么样的命运?1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二)课外阅读工之侨献琴刘基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八年级语文下4.马说 练习苏教版
第四课马说【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骈.死于槽.枥之间()()②一食.或尽粟.一石.()()()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④才美不外见.()⑤其真无马邪.()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并指出现代的意义。
①是马也()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翻译下列各语句。
①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默写填空。
①世有伯乐,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马之千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5、《马说》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用来比喻的道理是什么?【迁移与拓展】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
7、解释下列加点词(1)不以千里称.也()(2)故虽.有名马()8、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A、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B、①虽有千里之能.②安求其能.千里也C、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D、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9、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文中的“伯乐”比喻;“千里马”比喻;“食马者”比喻。
10、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作者借此表现出。
11、我国古典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其中对谈及人才的诗句更是不胜枚举,请写出这样的名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马说》芮伯献马阅读训练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word《芮伯献马》周厉王使芮(ruì)伯帅①师伐戎②,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③之。
王欲无厌④,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⑤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如此将哓⑥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⑦也。
〞弗听,⑧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⑨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⑩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⑩①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注释】:①帅:通“率〞,统帅。
②戎:中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
③捐:抛弃,舍弃。
④厌:满足。
⑤以:在……时候。
⑥晓:嚷叫。
⑦贾〔gǔ〕祸:招引祸患。
贾:招致。
⑧卒:最终,终于。
⑨谮:诬陷,中伤。
⑩逐:赶走,放逐。
⑩①渎货:贪财货。
渎:通“黩〞,贪污。
1.解释如下加点的词。
(1)王欲无厌( ) (2)今以师归而献马焉( )(3)弗听( ) (4)荣夷公果使有求焉( )句子的意思。
(1)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2)荣夷公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日:“伯也隐。
"3.芮伯献马取宠,却自取其辱,成为天下笑谈。
这个故事给了世人怎样的警示?个怎样的人?答案:1.(1)欲望 (2)率领 (3)不 (4)果然2.(1)大王能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获得的不止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京求。
(2)荣夷公果然派人向芮伯索求好马,没有得到,就在周厉王面前诬陷芮伯说:“芮伯隐瞒了(缴获的东西)。
"3.示例:为一己私利,靠走旁门左道以达到晋升的目的,是要不得的。
4.他是一个善于洞察世事,有先见之明的人。
[译文] 周厉王派芮伯统帅军队讨伐西戎,(芮伯)得到了一匹好马,打算把它献给周厉王。
他的弟弟芮季(劝阻)说:“不如放弃这个主意。
大王的欲望无法满足,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
现在你率领军队归来就献马给他,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获得的不止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
你没有那么多的马给他们,他们就会在大王面前叫嚷(,并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马说
一、目标导学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
2.体会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3.学习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伯乐.()骈.死( ) 槽枥
..( ) ( )
相.马()粟.()外见.( ) 食.马( ) (2)文学常识积累。
①《马说》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
文学家。
他与柳宗元共倡古文,并称___________。
②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也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用以陈述作者
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相当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
初一学过的___________
就属这一文体。
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骈死
..于槽枥.之间()()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5)安.求其.能千里也()()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7)执策而
..临之()()
3.三读课文,口头翻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同__,_____。
(2)不能尽其材__同__,_____。
(3)其真无马邪__同__,_____。
(4)才美不外见__同__,_____。
2.一词多义
执策而临之()其真无马邪?()(1)策(2)其
策之不以其道()其真不知马也()
食不饱,力不足()骈死于槽枥之间()(3)食一食或尽粟一石()(4)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5)而(6)以
而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翻译下列句子。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五)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2.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4.本文的写作手法有何特点?
(六)总结归纳
本文采用的写法,论述的问题,作者将比做“千里马”,将比做“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
之情,对不能知能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与鞭挞。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②骈.死()③槽枥
..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
2.《马说》作者是(朝代)(姓名)。
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手法。
3.按要求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
是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是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
是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②虽.有千里之
能:
③才美不外见.:④且.欲与常
马:
5.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二)课内阅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2.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做“”,而伯乐喻指,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
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的心情。
4.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
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
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五、拓展阅读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①介: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
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六、课后作业
完成导学稿“拓展阅读”。
参考答案
二、自主预学
1.lâ pián cáolì xiàng sù xiàn sì
2.①见课文下注释
②《爱莲说》
三、互动探究
(二)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三)
1. “食”同“饲”,喂养“材”同“才”,才干、才能
“邪”同“耶”,语气词相当于“吗”
“见”同“现”,显现
2.名词,马鞭动词,驾驭
表反问,难道表推测,恐怕
吃同“饲”,喂养
助词,的代词,代“千里马”
表修饰表转折
按照拿或用
(四)见教参
(五)
1.本文要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
2.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与鞭挞。
3.“伯乐”比喻能识别和发现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人才。
4.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六)见《教参》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
1.zhǐ pián cáolì sù sì
2.唐韩愈托物言志
3.(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见教参
5.见教参
(二)课内阅读
1、A
2、食马者千里马圣明的君主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4、B
5、学生能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第一,要给千里马这样的人才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第二,要发挥他们的长处,把他们放在最适合的位置;第三,要善于了解他们的需求;第四,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报酬,让他们乐于发挥自己的才干。
五、拓展阅读
1.(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
每小题1分)
2.(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
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1分)
4.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