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热点新闻:《认识角》说课稿

合集下载

《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

一、感悟理念
解读教材
根据二年级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特点,教材结合 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 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学过本节课知识对以 后学习更深几何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整合目标
突出重难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建立 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 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 与边的长短无关。
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个性得到了张扬。
为自己画的角起名字并标上各部分名称。创设生
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好学、乐学的高昂
情绪中学习。
4、在动手中创造角
老师拿出学具让学生选择,需要哪些材料?角
做好后让同学把角活动活动,和学生一起做个“角” 的变身小游戏,让学生亲身感知角的大小与张口 有关。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 ,角越大 。 角的两边张口越小 ,角越小 。
把静态的角变为动态的角,调动了学生的积极
性,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
的目的,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注重评价 在总结中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
学 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乐
趣,较好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
角、认识角的过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距离,激
起探究欲望。
由找角到折角是一个飞跃,学生必须在感知角
的基础上,动手折出自己心目中的角,这是学生 感知角的再现。
3、在实践中画出角
引导学生归纳角的特征和画角的方法,并编成
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

认识角说课稿6篇

认识角说课稿6篇

认识角说课稿6篇认识角说课稿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大少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与生活实践的思想。

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团体合作,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找到角。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学具:课件、三角板、活动角、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创情引题,初步感知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好吗?课件显示:钟表、数学书、三角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师:你能用三支铅笔摆一个三角形吗?生:能师:把手放在三角形上,如果拿下一支铅笔,会变成什么图形能,闭上眼睛想一想,听老师口令,1、2、3拿下一支铅笔,和你想象的图形一样吗?生:一样。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图形-----角(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自然生成(一)认识生活中的角1、欣赏生活中的角师: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角,老师还带来了几幅图片呢?角。

)2、师:其实角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在我们身边和周围的许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我们分组找一找、说一说、看一看哪个小组找得准,找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寻找身边和周围物体上的角。

)(二)体验角的特征1、指角A、师:同学们眼睛真亮!找到这么多角!这个三角板上也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出三角板上的角?(学生逐一指出三角板上的角。

注: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B、师:老师明白了,他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角还有哪些部分呢?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谁再来指指看?请若干学生上来指一指。

C、师:这几位同学的指法对吗?我们来看看智慧老师的指法。

《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认识角》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教材选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意见》小班内容,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

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

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

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三角形是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就为比较圆形和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

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确定目标的依据:小班上学期虽然还没有进行数的形成教学,但在日常活动中已经渗透许多数的概念教育,因此,通过数形结合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有一定的基础。

3岁幼儿经常会把几何形体理解为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因此,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有利于发展幼儿对应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认知几何形体对图形的知觉属于空间知觉的范畴,从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形状到表达需要完成配对——指认——图形的特征,因此,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角形的特征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

但是,对于还没学过一一对应点数的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为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索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认识角》说课稿范文模板12篇 认识角的评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范文模板12篇 认识角的评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范文模板12篇认识角的评课稿下面是分享的《认识角》说课稿12篇认识角的评课稿,供大家参考。

《认识角》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浙教版《小快乐生活》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通过折角、做角等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

如果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个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角的正确判断。

(五)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等学具:三角板、小棒、纸条等二、说教法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情景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景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探究法。

智障学生的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引导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三、说学法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

让他们在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认识角》说课稿(精选12篇)

《认识角》说课稿(精选12篇)

《认识角》说课稿(精选12篇)《认识角》说课稿(精选12篇)《认识角》说课稿 1一、设计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

数学活动应该是以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或得对数学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

二、设计思路《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

新课标中提出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过程。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针对以上思路,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认知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关于认识角的说课稿(精选10篇)

关于认识角的说课稿(精选10篇)

认识角的说课稿关于认识角的说课稿(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认识角的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角的说课稿 1《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说课内容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前置作业、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下面我先来说第一板块——教材分析:第一个环节——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材是依据儿童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的。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让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

教材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安排学生找角、折角、画角。

在活动中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建立起“角”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第二个环节——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

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

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第三个环节——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能力目标:会用尺子画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和培育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第四个环节——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

2、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它两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认识角》说课稿_获奖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_获奖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_获奖说课稿认识角引言概述:角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本文将从角的定义、角的分类、角的性质、角的应用和角的拓展五个方面详细介绍角的知识。

一、角的定义:1.1 角的基本定义: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而形成的图形。

1.2 角的元素:角的元素包括顶点、两条射线和角度。

1.3 角的度量:角的度量用角度来表示,常用单位是度。

二、角的分类:2.1 零角:两条射线重合时形成的角,角度为0度。

2.2 锐角:角度小于90度的角。

2.3 直角:角度等于90度的角。

2.4 钝角:角度大于90度但小于180度的角。

2.5 平角:角度等于180度的角。

三、角的性质:3.1 角的对立角:两个角互为对立角当且仅当它们的和为180度。

3.2 角的补角:两个角互为补角当且仅当它们的和为90度。

3.3 角的余角:两个角互为余角当且仅当它们的和为90度。

四、角的应用:4.1 角的测量:角的度量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如建筑设计、地图制作等。

4.2 角的相似性:在几何学中,角的相似性是解决形状相似问题的基础。

4.3 角的旋转:角的旋转在计算机图形学、机械设计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五、角的拓展:5.1 多边形内角和:多边形内角和是指多边形内部所有角的和,与多边形的边数有关。

5.2 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研究角度与三角形边长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

5.3 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是指将角分为两个相等角的射线。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角的定义、分类、性质、应用和拓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角作为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阅读,对角的认识有更全面的了解。

《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认识角》说课稿1一、说教材《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上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但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未曾探索,本课将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任意二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材给我们提供2个例子,例题1提供场景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再联系日常生活说说还在哪里看到三角形。

通过找和说唤起学生对三角形初步认识的回忆,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

例题2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在此活动基础上我增加了让学生找出第三边的长度范围,这样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是有一定范围的,更容易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最后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三条线段的长度能否组成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2.在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后,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小问题大钻研的精神。

2、在数学中很注重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四、说教法学法在教法上采用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相识角》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相识三角形》。

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下面我首先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相识了三角形和其他一些简洁的平面图形,并且在上学期学生已经相对集中地相识了角,相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支配了两道例题。

例一首先供应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找到三角形,并说说生活中看到过的三角形,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动手做出一个三角形,从而体会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并抽象出图像,进而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例二则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发觉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

教材还支配“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图、视察、操作刚好巩固所学的学问。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阅历,通过视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相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在相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相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视察实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实力。

(3)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爱好和主动性。

3.教学重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纳试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让学生充分感知并理解驾驭新学问。

认识角教学说课稿(精选5篇)

认识角教学说课稿(精选5篇)

认识角教学说课稿(精选5篇)认识角教学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角教学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角教学说课稿1一、教学理念和目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第一课时,小学阶段对角的认识分两个层次,本课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角,是第一个层次。

仅仅让学生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为以后进一步学角,掌握角的概念、度量、分类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因此,对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点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点,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1.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和记法,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认识角,辨析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

3.在生活情境中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探索角的活动中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认识角和角的各部分名称,读法和记法。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开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学法我采用操作法和观察思考法,即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创设了为学生带来了礼物的教学情境,首先出示红领巾,问学生红领巾上有几个角?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有三个角,教师示范指角。

《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王龙娟一、教学内容《认识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认识角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角,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找出身边的角,并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为抽象几何奠定基础。

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三、学情分析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二年级学生虽然没有形成角的概念,但能够初步辨认现实生活中很多的角,对角有一些朦胧的认识。

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指一指认识实物中的角,对角的形状有感知,再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动手操作具体感知角的顶点和边。

四、课程标准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五、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等活动,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并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角。

2.借助折一折、活动角演示等操作活动,能正确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特点)3.通过教师示范画角,学会用尺子画角的方法。

六、学习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特征,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七、教学过程(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角。

(二)课堂设计1.导入(教师出示美丽校园的情境图)师:你在哪里发现了角?师:角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情境,发现角的身影,感知角就在我们的身边,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同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问题探究(1)认识角(课件出示下图)师:这里有几件生活中的物品,(出示剪刀、钟表、三角尺)角就藏在它们身上。

人教版二年级《认识角》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认识角》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认识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认识角》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认识角。

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对角有了初步的印象。

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角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如三角板、三角形、五角星等。

但是,学生对角的认识还比较抽象,对于生活中的角,并不能很好地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抽象出角的本质特征,理解角的定义,并能从生活中找出角。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角的本质特征,能从生活中找出角。

五、教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等。

2. 学生准备:直尺、剪刀、纸张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出新课题。

教师出示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识别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然后引出课题《认识角》。

2. 学习新课: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角。

(1)观察生活中的角: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钟表、剪刀、三角板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

然后教师总结出角的定义: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形。

(2)操作活动:让学生用纸折出角,用手摸一摸角的顶点和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角的各部分名称:顶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边叫做角的边。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教师示范用直尺画角,然后让学生练习画角。

《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角》。

该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角的定义、分类、度量及角的计算。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角的定义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能识别各种角;2.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角的定义和分类;难点:理解角的概念,能准确识别各种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角模型;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自行车、房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上的角。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角?角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翻到课本第76页,自主学习角的定义。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可以适时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是角?角有哪些特点?”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角的理解。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角,同时注意观察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是否准确。

4. 教师讲解:5. 随堂练习:让学生拿出练习本,完成课本第77页的“做一做”。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角的定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第78页的“练习四”;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角,试着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它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的概念,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加深了对角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角,如钟表、自行车、房屋等,进行展示和交流,提高学生对角的认识。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角》说课稿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角》说课稿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认识角》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和位置》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特征,能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并会用三角板中的角进行拼组。

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发展观察、操作、概括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和《形状》,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理解角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特征,能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究中发现角的特点,认识角的概念。

2. 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利用“生活情境法”,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理解角的概念。

六、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一把直尺。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钟表、自行车、房屋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都有角。

提问:“你们知道角是什么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角》。

2. 探究活动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用三角板上的角进行拼组,看哪个小组能拼出不同的角。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题目中的图形是否为角,并说明理由。

《认识角》说课稿(1)

《认识角》说课稿(1)

《认识角》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

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由于学生已经具备有关角的生活经验,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操作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学目标:根据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如下:认知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说教法学法本课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思考法,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活动1、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原教案的导入和认识角教学上是按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学的,思路在继续“教教材”,不仅教学过程一般化,学生也没有真正进入积极能动的学习状态。

在新教案中的导入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上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包括教师自身的优势、特长)所设计的。

课前谈话就足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用一句“今天我不仅带来了青蛙,还带来了一位数学朋友”直接导入课题后,变“十字路口”情景图为“可爱的大青蛙”,而且就是让学生从青蛙身上找到这位数学朋友,让学生眼前一亮有了新鲜感。

同时还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小青蛙身上的角,既直观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又如在体验角的大小和角两边的关系时,教师发挥了自身特长,用简洁的语言和动作帮助学生有效深刻的体验到角的大小和角两边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特点。

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认识角说课稿1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做如下反思:1、新课程改革倡导借助图形概念形成的教学,使学生经历“感知—观察—比较—归纳—抽象”的概念建构过程。

在教学中,第一个环节我通过让学生摆三角形,拿走一根小棒,从而提出课题认识角,然后就让学生快速的将小棒收起来了。

这时学生脑海中还没有对角有一个笼统的认识。

应该先让学生观察一下这个角的样子,然后还原小棒,再分别拿走另外两小棒观察那两个角的样子,这时学生对角这个图形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再请学生说一说,就给了学生一个“感知—观察—比较—归纳—抽象”的概念建构过程,这样也为学生后面能正确指出用圆折出的角做了很好的铺垫。

使学生头脑中角的概念逐渐清晰。

2、同时新课程改革也倡导帮助学生形成对概念内涵的丰富认识形成比较和分类、概括和抽象的能力,提升准确、简练和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水平。

在课上我对学生使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还很欠缺,学生很多时候意思正确,我就急于给予评价。

应该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说完整的、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品质和态度之外,还对学生清晰掌握概念有很大的帮助。

3、在课堂中要善于制造矛盾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

在本节课中有一些让学生质疑,产生矛盾冲突的地方,我没有及时的抓住,而是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讲解。

如:在同桌同学用活动角造同样大小的角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脑海中差生疑问“我们的角并不一样”如果我通过引导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让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争论,最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重难点应该能被学生更好的介绍,而且学生的主动性更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所以教师在备课或教学中应该形成一种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意识。

并且善于抓住教学中能令学生差生矛盾冲突的点。

让学生去探究、去合作,这样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更强,教学也更高效。

4、教学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安排了很多活动,但是活动过多每次活动,都要组织一次教学,这样就占用了很多的教学时间。

认识角说课稿_2

认识角说课稿_2

认识角说课稿认识角说课稿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初步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学难点:通过角的特征会画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可热闹了。

看,今天在校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角”,你发现它了吗?请你快把书打到38页,看看“角”藏在哪里呢?(汇报)2、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是太强了,那么现在请你也用你的大眼睛好好看看,在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表面上藏着角?你还在哪里发现过角?你能说出来在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个角?3、那你愿意到数学王国里认识“角”这个好朋友吗?(板书)二、初步认识认识1、不管“角”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哪里你都能找到,那么在数学的大家庭中的“角”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想看看吗?2、拿起你的三角形,找到这个点摸摸,说说什么感受?这是角的顶点。

(读)现在请你摸摸这两条边,什么感受,这就是角的边,(读)一个角有几条边?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读)3、请你用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给你同桌介绍一下角的各部分名称。

4、你能指出黑板这个角的各部分名称吗?5、练习。

你能在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吗?三、活动:既然角已经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现在让我们站起来,摆个有角姿势。

四、做一做1、(出示不规则纸)我们玩的高兴可是这张什么也不是的纸先生不高兴了,他也想和角成为朋友,我们能帮他找到角吗?我们可以动手折一折,就能折出角,每折一次要把纸按平,然后再折。

2、请你把折好的角举起来,互相看看你们折出的角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角也是有大有小啊。

(指名贴三个)你能比一比黑板上哪个角大吗?纸先生高兴了,现在把你的纸先生放在桌位里吧。

3、我们还可以用两条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个活动的角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认识角》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

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在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

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4、教学重点: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5、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1、操作法
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观察思考法
学生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体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上课时,我出示一个“圆”和一个“正六边形”,让两名学生上台做滚动实验,看哪一个图形滚得远。

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其中的奥秘,发现到正六边行有角,阻碍了滚动的力量,所以滚的慢,从而引入课题“认识角”。

(二)动手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循序渐进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让学生观察角,感知角,出示主题图,指名学生到台前来指一指,说一说图中的物体哪些地方有角。

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有角,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并让学生感知了生活中的角。

2、让生用纸条动手折出一个角,学生可能折出大小不同的角,这样通过直观的具体实物,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到半抽象,再让学生触摸角的各部分,学生可以感觉到尖尖的顶点和直直的边,然后让生观察结果和屏幕显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让生概括出角组成是由1个顶点和两条直边所组成的。

并教予学生作角的标记方法。

3、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角的组成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给学生出示“判断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这个练习,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加以巩固。

4、在比较角的这个环节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体验,让学生用准备好的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成一个活动角,再随意扯动角的两条边,观察角的变化,并在
小组讨论,得出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的结论。

(三)观察比较,感悟角的大小。

利用课件出示两个能明显区分大小的角,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能辨别出角的大小,但对于两个边长短不一的角,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学生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说法不一,这时我采用课件演示比较的过程,用重叠的方法把两个顶点重合,一条边也重合,再比一比哪个角大。

通过操作和展示,引导生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四)、组织练习,应用拓展。

1、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并把它们标出来。

2、课本第68页上的“比一比”的第(1)题。

3、找一找下图中有几个角?
(五)、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本环节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知道自己一节课来有什么收获,同时布置一些课外作业,以进一步巩固熟练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① 课堂总结: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② 布置作业:
回家后找一找家里面的东西哪些有角。

五、说板书设计(略)
整堂课设计,我始终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观察、操比、演示、比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河南教师资格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