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
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 1978-12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社 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 2.必要性 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 从城市开始?
凤凰卫视:口述历史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2500 40
华西村
百 分 比
2000 30 1500 20 改革开放以来,华 1000
10 西村从一个破旧的贫困 500 小村,发展成为一个经 0 谷物(%) 棉花(%) 油料(%) 肉类(%) 禽蛋(%) 水产品(%) 济总量超三百亿元的社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会主义新农村。
2004年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共有18家公司入选《财富》 杂志排出的全球500强
国企改革任重道远
积极: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国有资 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 康发展。
消极:下岗职工增加,生活困难等
应对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以利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二、国有企业改革
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有一句广为 流传的话:“要吃米,找万里。”邓小平也说过: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万里同志是立了大功 的。1977年6月到1980年,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 记,他率先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万里晚年 用了“惊心动魄”四个字来描述这段经历,他说: “安徽的农村改革是在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政治 风险,挣脱着沉重的精神枷锁的情况下进行的,步 履十分艰难!”
上述案例说明了什么?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备课讲稿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备课讲稿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梳理】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政策,揭开序幕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⑴.时间:1978年12月⑵内容: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

确立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 方面来的方针。

⑶实质:大幅度地提高________________。

⑷意义:揭开了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

2、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新中国经济体制的演变过程: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建立了以为主的国民经济管理体系。

年,十一届三种全会后,开始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二、改革之路(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的稳定关系到整个政治局势的稳定。

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③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生活一直比较贫困。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作用?)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是对原先单一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结构和人民公社制度(政社合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的改革,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什么意义?(二)国有企业改革1.背景2.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材料一: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

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doc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doc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课标解读】1. 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本部分知识为热点知识。

应把握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过程、实质与影响;应补充城市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应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特点、本质与意义。

【考试大纲】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梳理】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1.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文革结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2.内容:(1)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大力发展。

3.意义:(1)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1.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2.概况:①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②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 年,中3456782019-07-28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19课经济体制改革【精选】

19课经济体制改革【精选】

版 历
我国宪法。

(3)1997 年 , 中 共 “ 十 五 大 ” 报 告 指 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到________,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以________为主体、________共同发展的经济格
(2)本质:改革的本质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 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四单元
(3)前提: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4)目标: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内容:在农村,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
形式,同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在城市,主要是把 岳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
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
革?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二、农村改革
1.改变了人民公社吃“__________”的形式,普遍
实行了__________。它是指在__________基础上,把土地
长 期 承 包 给 “ ________” 使 用 , 农 业 集 体 生 产 变 为 岳
________、________。它以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使农
方法 活动方式 思想方法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编者: 李颖秋教 学 过 程【课标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进入新课 】 探究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1:我国改革开端的标志是什么?改革的进程怎样?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由经济到政治再到文化;由农村到城市;由试点到推广;由群众自发到政策推进。

【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改革的目的、内容、原则、实质、必要性。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意义。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心环节、目标、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及成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及意义。

☆★ 过程与方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一目先分析改革的必要性,由学生归纳改革的内容,师生共同总结意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由教师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则重点讲述建立过程与意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经济体制改革,理解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我国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我国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教学重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 教学难点 】改革的必要性;改革从农村开始的原因。

————————————————————【 教学方法 】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和讨论法。

————————————————————【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及投影仪、大屏幕等问题2:十一届三中全会怎样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明确指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同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第十九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十九课 经济体制改革

1993年,全国人大将宪法修改为“ ____________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宪法。 __________
非公有制经济是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________________。 公有制 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 以_________ _____________共同发展的 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结论一
结论二
× ×
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
≠ 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不光有计划经济,也可以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必须是计划经济,从经济结构上讲也 只能是计划经济,搞市场经济就是走资本主义 有市场经济并不等于走资本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
土地公有 制的基础 上 土地承包给个 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农民拥有了 生产的自主 性和积极性 粮食产量提 高,农业得 到发展
3、产业结构调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各种农产品产量大增,农民逐渐富 裕起来,可是又面临了新的问题。
很多农产品供过于求,销售价格过于低廉,富余劳动力增多
对策:乡镇企业
1、背景: 村贫困
到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达到1957年水平,有1.5亿农村 人口的口粮不足。
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 在调查了安徽农村之后,心有余悸 地说道:“我真没料到,解放几十 年了,不少农村还这么穷!我不能 不问自己,这是什么原因?这能算 是社会主义吗?人民公社到底有什 么问题?为什么农民的积极性都没 有啦?当然,人民公社是上了宪法 的,我也不能乱说,但我心里已经 认定,看来从安徽的实际情况出发, 最重要的是怎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否则连肚子也吃不饱,一切无从谈 起。”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入新课】2008年的奥运会向世界人民宣告:中国的综合国力在增强,中国在发展,中国在强大。

而这种发展这种强大是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

什么是经济体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什么?【教学过程】一、含义: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它包括社会经济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制度、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内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的)。

请同学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内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请同学进一步思考,经济体制改革这个概念中体现了我们学习中经常运用的哪一个原理?(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过渡:为什么要改革呢?二、改革的必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表现)高度集中,政企不分;中央统得过死,导致地方缺乏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平均主义盛行(人民公社)。

三、改革方针的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一)决策内容:1、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2、重心转移(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二)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四、改革的过程(一)改革的突破点——农村的经济改革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23张PPT)

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23张PPT)
实行:78——82邓小平肯定——87年98%实行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概念及特征
前提 特征 生产上
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 包产到户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分配上 性质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管理方式的变革
4、历史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 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 众的生产积极性。
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 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 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 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
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 性、积极性,造成了官僚主义,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 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
5、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化:由单一向多部门发展
水产养殖
调整
推动
生产关系
劳动者积极性畜牧养殖生产力
乡镇企业
作用: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 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
A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B改变所有制形式 C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 D改变经营管理方式
1.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2.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3.诽谤,同时造了无数的罪业,这是嫉妒;自己欢喜4.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5.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 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6.我们只要每天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还活着,就该庆幸自己多么的幸运7.赞叹,同时积累了同样的功德利益,这是随喜。怎么做,完全在于自己。8.盲目的上进,就像在死胡同里打转。 你浪费的人生,原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彩。9.其他烦心的事,想开点,看开点,再苦再难的日子,熬着熬着也就挨过来了。10.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11.懦弱的人只会裹 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12.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13.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带着青春的印 记,我们这代人,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老去。晚安!14.努力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无论什么结果都能问心无愧;努力是因为你可以不接受命运的框定,靠自己来场漂亮的反击。15.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 显示,全世界每秒钟有1.8人死亡,一小时就是6,360人,一天就有152,640人死亡。16.当你觉得老天对你不公的时候,别急着红眼,别急着抱怨,因为这样只会削弱你的意志,消磨你的斗志,最后让你变得平庸,一事无成。 17.昨天,再值得留恋,也不会为你的留恋停留;明天,再艰辛,也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怜悯;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谰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心,学会宽容,仁爱,温和。 18.无论你正经历着什么,过得是否开心,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那些你不能释怀的人与事,总有一天会在你念念不忘之中遗忘。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会如期而至。睡一觉,愿美梦治愈你的 难过。晚安!19.凡事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人生,错过太多,我们都在重复,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错过的悲哀,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的而喜悦。错过了漂亮,你还拥有健康;错过了健康,你还拥有智慧;错过了智慧,你还 拥有善良;错过了财富,你还拥有安逸;错过了安逸,你还拥有自由20.人生,总有乌云密布的低沉的时刻,但也会有蓦然抬头,拨云见日的一天。而最重要的是在低潮时要忍耐得住,不要放弃对光明的追求,永远不要以为走

定稿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

定稿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

三、国有企业改革
1、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管理体制上:高度集中的管理

间接管理,宏观调控。
体 所有制改革上:单一公有制
做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法 分配制度上: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2、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2党的“十四大”) 意义:P87
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 政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 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历史转折
知识小结:
中共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召开八七会议,工作重 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1949年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召开七届 二中全会,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 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以阶 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资源配 置方式 行政手段配置
市场配置
3、意义 P89
解析与探究:阅读材料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非公有制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⑷形成格局:21世纪初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确立过程 2、特点: P89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
行政命令;权力高度 集中,企业没有生产 自主权;平均分配

第19课____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____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 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 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 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 议,写下了保证书,决定包产到户。
小岗村部分按手印农民合影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 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 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羊,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之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大背景
①长期以来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 业生产的发展; 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国内社会动 荡,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我国农
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
2.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 自己的。” 1978年安徽凤阳民谣,对 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 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 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④说 明农民已经过上小康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④ D.②③
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哥抽的不是烟, 而是喜悦哦!
农民高兴地种自己分到的田
农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
课堂小结
⑴改革的的背景; 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概念; 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
课堂小练兵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53年开始的对农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D.为了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1978---伟大的历史转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改革农村管理体制: (1)人民公社 1983年乡、镇人民政府 (2)生产大队 村委会 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1.背景:国营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僵化、经营不善 、效益低下等问题。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过程: (1)1978---1984 试点 (2)1984.10---展开 (3)1992---深化 5.内容: (1)管理体制:简政放权、政企分开; (2)所有制:变单一公有制为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3)分配: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历史概念解读
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 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 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1978.12---2018.12) 1.背景: (1)“文革”结束; (2)关于整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奠定了思想基础。 2.内容: (1)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2)决定改革开放 3.意义:
6.
7. 8.如何解决?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目标确立:1992.9 中共十四大 2.市场经济写入宪法:1993.3 3.理论发展:1997.9 中共十五大 4.初步建立:21世纪初 五、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配 置方式 行政手段配置
市场配置
3、意义 P89
解析与探究:阅读材料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材料二 邓小平说过:“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 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 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 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 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材料三 敢为人先的昨天: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 灾,许多人外出讨饭。同年12月,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18户农民秘密聚会,冒着生命危险,签订生死契约, 决定分田单干并包产(包干)到户。一年后,粮食不 仅没减产,反而获得空前大丰收。
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 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 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 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 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 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造成农业生 产缓慢。 思考: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实行什么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对当时的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三、国有企业改革
1、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管理体制上:高度集中的管理

间接管理,宏观调控。
体 所有制改革上:单一公有制
做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法 分配制度上: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2、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2党的“十四大”) 意义:P87
改革首先从什么领域开始的? 经济体制改革 : 农村 城市
二、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必要性: 2、主要内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变革经营方式
(包产到户) (2)发展乡镇企业 ——调整产业结构 3、意义:P86\87
【农村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一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在全社 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 (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 义因素),造成了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
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材料一 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 响生产,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 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 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11
个材章料。二等最沈后阳的有章两盖个完厂政了,企,一不夏个分天是,已铜国经厂家过,去一对了个企。是业电 缆厂,两厂仅相隔一墙统,得电过缆死厂,归忽机视械部价门值管规, 铜厂归冶金部门管。所律以,导分致配了中冶的金平部把均铜主调义到, 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大云锅南饭调。进铜,这样就造成
经济体制改革
必要性: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
概念: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 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的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目的: 解放生产力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的内容: 农村、城市生产关系 实质: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知识小结:
中共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召开八七会议,工作重 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1949年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召开七届 二中全会,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 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以阶 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非公有制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⑷形成格局:21世纪初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确立过程 2、特点: P89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行政命令;权力高度 集中,企业没有生产 自主权;平均分配
下放权力;按劳分 配;市场调节
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 政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 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历史转折
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
“二汽”集团生产的 新型汽车
首都钢铁公司
邯郸钢铁公司夜景
邯郸钢铁公司,为河北省大型国有企业,1997年实 行“股份制”改革,现在无论在资产上,还是在生产规模 和效益上,都有很大的发展 ,是我国国有大型企业改革 成功的范例。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一号高炉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场景
思考:据材料说说,小岗农民为什么会冒死分田?这 一做法后被命为什么制度?为什么能粮食产量大增?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 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 合作社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结合我国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的成功与 失误,你认为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1、内容: 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P86
2、意义: 揭开改革序幕 (1)结束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束缚,重新确立党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 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集体。 (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 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 进行了哪些理论探索?
1、确立过程:
⑴理论创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⑵写进宪法: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⑶理论创新:1997年中共“十五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