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地主私有 到 农民私有
私有制到 公有制 一大二公
解放生产力 开辟农业发 展道路
进一步解 放生产力 挫伤积极性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材料一
材料二
探究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8年 - 1998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情 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凤阳农民生活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敢问路在何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1)原因: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2)标志: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4.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 《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 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
4.A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明我国 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 世纪初,B项错误。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ppt课件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ppt课件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பைடு நூலகம்
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二、科技之变:【任务2 】二战后,在科技领域有什么变化?科技发
2、概况
展有哪些推动的因素?带来什么影响?
空间技术和海洋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技术的迅速发展
各种新材料的出现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和互联网的建立
3、影响
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轻巧识记] 三次科技革命
据《泰晤士报》和法国《解放报》报道,法国男子提尔里在18岁后的整个26年 的成年生活中,只工作了31个月,其余24年竞从未工作过一天!他一直靠一项名为 “特别互助救济金”的福利补贴维持生活,每个星期为99.75欧元(大约1000元人民 币)。除了每月要支付23.88欧元房屋贷款之外,其余所有开销都由政府埋单。此外, 他 可 以 享 受 免 费 医 疗 , 每 年 圣 诞 节 时 还 可 以 得 到 152 欧 元 的 额 外 奖 金 。 提 尔 里 说:“当我付清了所有账单之后,我每个月还有大约170欧元用于休闲活动,这已经 足够了。”(提尔里日前还出版了自传《我,职业求职者提尔里》)
一、经济之变: 自由放任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原因)
【任务1】阅读教材 P116,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实行什么调整措施?结合材料多 角度分析调整的原因?
历史教训:
外部因素:
经济危机暴露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社会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材是第料一二1个次藏战世骸争界所给,大英是国战瘟带的疫来教和的训仇是;恨“的胜现发利实源与需地悲…剧要…”:即。恢使“复我现发们在展卖的掉欧经了洲济我是和们什三的么次全呢科部?黄它金是和一国堆外瓦资砾产,,

经济体制改革ppt

经济体制改革ppt
岳麓版高一历史
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12
二.中国需要怎样的一场改革?—内容
(一)解放农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改革的进程 2.改革的分析 (1)原因:农村 基本国情所决定 (2)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前提、特征) (3)作用: P86课本+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 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国庆35周年的庆典上,人们用这样醒目 的标语,表达着对改革伟大实践的认同
第一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改革基本经历三大步:
第二步--发展乡镇企业 调整产业结构
包产单干,离土不离乡, 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 不离乡”指什么?
背景: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了_________制; 8亿农民基本解决了______问题。 意义:
乡镇企业竹编手工业生产。
广东乡镇企业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中国需要怎样的一场改革?—内容
6
一、中国需要一场改革吗?--背景
1978年的中国 贫穷的中国农村 困窘的中国城市 低效的中国经济 封闭的中国社会
7
视点五:国家领导人的决心
陈云(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12月说: 建国快三十年了,现在还有要饭的,怎么行呢 邓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1980年4月说:
现在说我们穷还不够,是太穷。
4
低效的中国经济 视点三:数字中的生产状况与效益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文字导学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文字导学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基础导学知识梳理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

②强调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和,改变一切不适应的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概念: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负盈亏。

(2)试点:省和四川省。

(3)特征:。

(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到1984年,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3.乡镇企业(1)概念:是指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2)意义①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

②有利于农业的建设和的发展。

问题思考1.人民公社体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1)同:都坚持土地公有制。

(2)异:生产经营上由集体到单个家庭;分配上由平均主义到多劳多得,真正按劳分配;影响上,由抑制积极性到激发积极性;前者超越生产力水平,后者与农村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问题思考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哪两步走的?(1)第一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第二步,发展乡镇企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这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步骤,也是农业生产大发展的重要步骤。

二、国有企业改革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

2.国有企业改革(1)目标:建立。

(2)意义①增强了企业的。

②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集团。

③使大幅度增加。

④有利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体制。

(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面展开)
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1、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 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 1)国企存在弊端 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 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 2)农村改革的推动 过去了。
转折
市场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决策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
1.从群众自发 到中央肯定、 推动。
2.从试点到推 广。 3.从农村到城 市。
4.从经济体制 改革到政治体 制改革。
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 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揭开改革序幕)
意义: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党的工作重心从中共成立以来经历了 哪三次重大转变?
1927年 由城市转向农村 1949年由农村转向城市 1978年由阶级斗争转向 经济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
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 1、含义: 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同时要求多方面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 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 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 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方针)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 (制定方针)
时间: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决策?有什么意义呢?
决策: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岳麓版必修2)

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岳麓版必修2)
回答: 1. 旧的经济管理体制是什么?
人民公社体制 2.经济体制改革从哪方面开始?
农业 3.改革后普遍实行何种生产组织形 式?有何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文革时期的凤阳花鼓:凤阳地多 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 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80年代初凤阳花鼓:说凤阳,道 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 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 食4450万千克。
一次写进宪法。 (3)进一步创新:________年,“十五”大报告
指出:________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 • 2)、成就: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_______建立 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_______为主体, ______________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 3)、意义:解放了________,使中国经济与 ________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_________, 加快了中国________________。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 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
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了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 农村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改革基本经历三 大步:包产单干,离
说6、明存:计在划的经问济题体制下下岗的职企工业增没加有、自部主分权职,工不生能活发困挥难创等造。
性、积极性,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什么当时实行这些票证?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 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渐建立了生产资料公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和“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农村改革的形式又有两种,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

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不仅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教材分三个子目来讲,线索清晰明了。

本课的课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教材只是讲述了改革开放中的一部分内容,对内经济体制改革;而改革开放的另一部分内容,对外开放则放到第21课去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轨道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因此此课教材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占有重要作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对身边的人或事是最感兴趣的。

因此他们对这段历史有浓厚的兴趣。

给学生一个较完整、条理的知识结构应不难,关键是如何讲清这些改革的背景,将这些改革,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会较难。

比如: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中通过展示图片、文字资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达到课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意义;掌握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的内容、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图片、文字材料、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中历史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高中历史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趣味探究演示安徽凤阳改革前后流行的花彭词,以及当地农民打花彭庆丰收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改革前后的变化,感受党的政策的伟大性和英明性。

花鼓词如下:“文革”时期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请分析凤阳历史上出现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改革开放、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强调大幅度提高生产力。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含义:指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各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B 主要特征:包产到户。

C 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A 概念: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B 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1、原因:单一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1)试办时期:1978—1984年;(2)开始的标志: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进一步深化:1992年,中共十大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

3、影响:(1)积极: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下岗职工增加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市场经济第一次写入宪法;(3)发展创新: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经济体制改革 PPT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 PPT课件

• 我国是什么时候停止使用这些票证的呢?你 知道“票证时代”的结束说明了什么吗?现 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目标导航
• ●课标要求
•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 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二、经济体制改革
•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1)内容 • ①生产组织形式的调整:1978年安徽、四川率
先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业生产责 任包产制到组;、不包产久到户,在全国普遍实行以 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 ②基层政权家庭组承包织经的营 调整:1983年,中央决定撤 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_____________, 建立乡、镇政府;人撤民销公社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 员会。
• (2)意义 • ①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
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 • ②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 性的变革。 • 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 革。
•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中心环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强企_业_活_力_________,把企业搞活。 • (2)措施 • ①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_企_分_开_______,简政放权,
• 巧思妙记:本课知识可归纳为“一、二、二”: 一个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二个改革: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二种经济 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理论,提出以______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19课经济体制改革

19课经济体制改革

革开放政策是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展开的。
第四单元 二、非选择题 6.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历史不同的阶段
有不同的内容。下列四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
代末的我国农村变革。请认真读图,结合图中信息回答问 题: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方法
农业
国防
科学技术
思想方法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管理
岳 麓 版 历 史
活动方式
二、1.大锅饭 各农户 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自负营亏 生产责任制 3.生活水平
土地公有制 生产 1984 经 调整
分户自主经营
包产到户
2.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产业结构 农村经济
现代化建设
第四单元 三、1.农村改革 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增强企业活力 3.中共中央关于经 十四大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必要性:原有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建国以来,我国 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 在建国初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弊 端,如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分配中 的平均主义等,从而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 (2)本质:改革的本质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 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岳 麓 版 历 史
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第四单元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确立进程 (1)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 (2)1993 年 , 全 国 人 大 将 《 宪 法 》 第 15 条 修 改 为 “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 我国宪法。 (3)1997 年 , 中 共 “ 十 五 大 ” 报 告 指 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到________,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以________为主体、________共同发展的经济格 局基本形成。

《经济体制改革》PPT课件-PPT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课件-PPT课件
3.影响: 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提高 ②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第 19 课 经济体制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经历了那几个步骤? 结合我国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的成 功与失误,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 什么原则?
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题关键: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答案提示: 小岗生产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直接原因是在安 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 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人民公 社的弊端是什么?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农村改革有哪些内容?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 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 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 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 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 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 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 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遵循规律与经验教训: ①经济政策的制订既要解放思想,又必须实事求是 ②合乎经济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③生产关系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超前或滞后都会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④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不同的历史阶段 有不同的内容。下列四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 70年代末的农村变革,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v
v
v
v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在极左、极右思想泛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 当时,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智慧和成就
重难点 重点 对内改革的具体内容 难点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v v v
不 走 寻 常 路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思路决定出路
十一届三 中全会
农村 经济 体制 改革
敢问路在何方
先农村 后城市 城市 经济 体制 改革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 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 见新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况 1978年 - 1998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情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0
封建土地制度 土地改革 严重阻碍生产 力发展
小农经济阻碍 农业合作化 国民经济发展
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 私有制 公有制
解放生产力 开辟农业发 展道路
进一步解放 生产力
片面追求 人民公社化 一大二公
家庭联产 吸取教训 承包责任制 体制改革
一大二公 土地公有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挫伤积极性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温故知新:
列举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主要历史事件及时间 1、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内容——主体、特点
2、一五计划的时间、特点及成就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时间、目的、实质、影响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的是?八大的内容
5、左倾错误泛滥的时间、表现、标志、影响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探究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探究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贫富差距开始拉大, 随着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 贫富差距开始拉大, 土地
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地主阶 级的长期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个体农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 级的长期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个体农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家底薄 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遇到天灾人祸更是难以维持, 弱,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遇到天灾人祸更是难以维持,因此 他们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 他们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 ——《国史通鉴(第一册) ——《国史通鉴(第一册)》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怎 样的措施? 样的措施?(4分)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的重 大意义。 大意义。(4分)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 决策的内容, 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过程, 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意义。 意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
提出目标:1992年十四大 提出目标:1992年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立法保障:1993年修改宪法 立法保障:1993年修改宪法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创新:1997年十五大 发展创新:1997年十五大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步建立:21世纪初 初步建立:21世纪初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政策调整 所有制 阶段
分配制度
制度创新 产权制度 阶段
国有制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 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合作探究
1.请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国有企业为什么要改革?
答:(1)管理体制上:高度集中,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
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2)所有制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企业缺乏自主权,职工的 主 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致使企业失去活力。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潍 孟坊 君四 中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观 看 视 频
( 一 ) 情 景 导 入 温 故 知 新
(二)解读课标 明确方向
课标解读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 决策的内容,认识其 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 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 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 系。
答:(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没有 (3)因为这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
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答:(1)着眼点是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是否发展生产力
为标准
阅读材料:思考:国有企业改革前有哪些弊端?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有企业从原料购进到产品生产、销售,都根据 国家统一计划进行,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导致政企职责不明。计划经济体制曾经推动国家 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长期实行,国家对企业统得 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从而造成企业缺乏自主 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 大锅饭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 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狗”,“早晚天天喝菜粥,中午白薯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
油” 。当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农村社员出工是:
“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后
逛”,而且“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评分到半夜,吵架闹轰
轰”。
.
农村的改革是怎样突破的? 1978年12月
地点 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 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 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 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 (再)向国家伸手要钱 要粮。如不成,我们干 部作(坐)牢杀头也干 (甘)心,大家社员也 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 到18岁。
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
粮票为1955年~1993年间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伴随粮 食定量供应在流通领域粮食及粮食制品买卖的资格许可证。 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一个缩影,它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国 为什么要经济改革?)
.
阅读下面材料,想一想: 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什么选在农村呢?
•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 C.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死账”被清算 •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D
.
• 3、一个美国史学家说:“由于其众多的人口, 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 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 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
作用;探究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阅读分析相关材料,提高从材料中提炼信
息的能力 •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通过历史资料图片让学生深切感受改革带来的
巨大变化。
.
大政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方针: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全会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 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同时要求多方面 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这是个惊天动地的契约,现作为中国当代的珍贵文物, 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藏品号为GB54563
.
小岗村1979年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 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 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还有钱,小岗农副产品收 入47000元,平均每人400多元。在当时,对这群 “叫花子”来说,这无疑是一座光芒四射的金山
改革措施
增强企业活单力一的公
第一阶段 所有制 有制经济
政策性调 整阶段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 大企业自主权
分配制度 平均主义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 多种分配方式
第二阶段 制度创新 产权制度
阶段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 式的. 现代企业制度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
• 4、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 “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 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 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 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 面貌。”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的现代化建设 义
城市
高度集中的
核心:国企改革
有利于国民经济
市 场
经济 计划经济体 中心环节:增强 的稳定和健康发 经
体制 制对企业管 企业活力


改革 的过死
.


反馈练习
.
• 1、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 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 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材料2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 一墙之隔,但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 冶金部门把铜调到较远的其他地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 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 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 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
阶段 中心项环目节:改革前
——马立诚、凌. 志军著作《交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人民公社制相比有何 优越性? 经营变化:高度集体统一--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分配变化: 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管理变化: 人民公社--乡、镇政府
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
.
产业结构变化:由单一向多部门发展
水产养殖 畜牧养殖 乡镇企业
.
材料1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 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 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 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温故知新
1、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怎样的经济体制? 标志是什么? 2、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你知道有哪些著 名的改革? 3、苏联的改革主要改什么?结果怎样?
.
改革开放前的四大件
.



电视机

冰箱



洗衣机
.
空调





电脑
汽车

住房
.
手机
.
学习目标
• 1、知识能力 • 识记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及
材料一 邓小平说过:“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 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 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农村条件差,生活苦,“交通靠毛驴和行
走,运输靠小车和背篓,通讯靠喇叭和人吼,治安靠柴门和家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中国部分企业
.
小结
经济体制改革
• 揭开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背景
内容
作用


农村 人民公社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 有利于调动农民 建
经济 旧体制阻碍 任制;
生产的积极性; 立
体制 改革
农村生产力 的发展
大力发展乡镇企 业和非农产业
有利于农民提高 生活水平和农业
社 会 主
•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改革开放 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③万里山河归人民, 五亿群众庆新C.①③②
B
• D.②①③
.
• 2、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 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 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 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 账不清,吃一万买一万斤斤不断。”横批:“已 经过去”。这幅对联反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