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建中钢琴作品中民族风格的独特表现手法
王建中论文:浅析王建中的主要钢琴改编曲及风格特点
王建中论文:浅析王建中的主要钢琴改编曲及风格特点摘要:王建中先生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著名的钢琴音乐作曲家。
他的钢琴改编曲要以中国独特的审美观念来诠释音乐作品的风格和内涵,其作品运用了传统的写作手法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对我国的钢琴音乐发展更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传统音乐民族文化王建中先生大部分的钢琴改编曲完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其改编曲的原型基本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民族民间曲调。
他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为创作选材注入新鲜血液。
他追求较高立意,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将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思想相融合,发挥钢琴特色,展现钢琴长处,使音乐更加丰富。
一、王建中的主要改篇歌曲(一)《梅花三弄》作品写于1973年。
主题取自同名古琴曲。
古琴曲《梅花三弄》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
在酝酿这首作品时,融入了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三弄”则是主要主题在多段体结构中重复了三次。
钢琴曲《梅花三弄》在保持古琴曲清高、瑰美格调的基础上,在旋律、曲体、和声、织体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发展,开掘出更为丰满、感人的艺术境界。
同时又不拘泥于原曲充分展示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所蕴涵的审美神韵。
王建中先生充分利用钢琴宽广的音域、丰富的调性色彩,扩大音乐发展手法,使古老的乐曲拓展了单声的旋律线,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二)《百鸟朝凤》《百鸟朝凤》原为民间唢呐曲。
乐曲描绘的是在北方乡村的山间小路上,一队娶亲队伍热热闹闹地抬着新娘、吹着唢呐,走向新郎家的欢乐场面。
1973年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根据此曲创作改编成钢琴曲。
《百鸟朝凤》是一首极具中国地方戏曲特色的乐曲,无论是和声织体、曲式结构上,还是调式调性,都充满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
《百鸟朝凤》作为一首典型中国音乐腔体特色的五声调式乐曲,通过钢琴织体装饰音、不协和音、半音进行等等,借鉴民乐曲《百鸟朝凤》的音调、意境,将其与音域宽广、和声丰富的钢琴音乐表现力紧密结合。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王建中是中国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的钢琴作品《浏阳河》被誉为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一。
这首曲子以湖南的一个小河名称命名,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乡土气息,表现了中国南方乡村的宁静、和谐与美丽。
在这里,我们将对这首曲子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演奏技巧。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浏阳河》的艺术特点。
这首曲子的节奏感非常强烈,每一个音符似乎都带有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王建中运用了丰富的音符组合和变化,使得整个曲子听起来既有力量又富有韵律感。
曲子中还融入了大量的中国民俗乐器的音响元素,如二胡、琵琶等,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和声方面,《浏阳河》运用了大量的和声变化和转调,使得曲子听起来既有层次感又不失和谐。
旋律方面,曲子的主题十分明快且优美,能够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
整体来看,《浏阳河》这首曲子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显示出王建中作为作曲家的深厚功力。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浏阳河》的演奏技巧。
首先是节奏掌握。
在演奏《浏阳河》时,演奏者需要清晰地把握曲子的节奏感,把握好每一个音符的持续时间,要有强有力的击键,同时又要注意音符之间的连贯性,做到既有力量又有韵律。
其次是手型和指法。
《浏阳河》整首曲子难度较大,涉及到尺度的变化和较大的手位跨度,因此演奏者需要对手型和指法做好训练,保持手部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对于曲子中出现的大量琶音、连续音等技巧,演奏者还需要加强练习,使得演奏更加精准流畅。
在演奏《浏阳河》时,演奏者还需要注重音色的处理。
曲子中有很多地方需要通过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演奏者需要根据曲子的内容和情感进行音色的处理,使得曲子听起来更加有张力和感染力。
演奏者还需要注意对曲子内在情感的把握,表现出曲子中所蕴含的宁静、和谐与美丽。
《浏阳河》是一首充满中国特色的钢琴曲,它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表现出了浓厚的中国乡土气息。
演奏这首曲子需要演奏者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对中国音乐的深刻理解,从而能够把曲子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展现出来。
论王建中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
艺苑探究Y IY U A NT A NJ IU生于战乱动荡时期的王建中,是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历史的见证者,为我国钢琴音乐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与才华。
王建中一生创作改编了诸多脍炙人口的钢琴曲目,因其在成长学习过程中积淀了深沉的民族感情以及家国情怀,他的钢琴作品中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特色。
王建中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是我国钢琴作曲史上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将从王建中钢琴作品的士大夫情怀、润腔技法以及节拍变换三方面入手,深刻阐释其作品中的民族特色,为我国现世钢琴作曲发展贡献理论助力。
一、引言王建中出生于1933年的上海,此时的上海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不断激荡融合的前沿阵地。
王建中在少年时期就饱受中西文化碰撞的浸染,现代文化的涌入与兴盛使其投身到钢琴艺术中,而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沉淀,则赋予他钢琴创作中突出的民族特色。
也正因如此,王建中一生创作的23部钢琴音乐作品,不是对传统民族曲目进行钢琴曲改编,就是以传统民族音乐为创作基础,民族风格成为其钢琴作品的最大特色。
王建中钢琴作品中的民族特色,既体现在其作品的文化内涵中,也表现在其作曲的创作技法中,具有极高的分析研究价值。
二、民族特色的文化底蕴——“士大夫”情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融修身养性、齐家治国于一体的“士大夫”文化。
“士大夫”文化发展到民国时期,逐渐演变为一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情怀。
王建中成长于民国时期的书香门第,由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长久熏陶,“士大夫”情怀在其思想中生根发芽。
加之王建中经历了建国、文革、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等诸多重大历史时期,亲历着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逐步走向国泰民安、繁荣富强。
作为传统知识分子、作为文人,王建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其“士大夫”情怀在钢琴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例如,创作于1958年的《云南民歌五首》根据云南同名民歌改编,时值新中国推行平等、团结的民族新政策。
王建中保留了原民歌中鲜明的云南民族音乐曲调,融合了云南多民族的地域音乐风格,反映了云南人民的生活新风貌,于曲中蕴藏着他对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关切。
浅析王建中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的民族特色及演奏要点
MING RI FENG SHANG295社 会 视 野文|周晓毅浅析王建中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的民族特色及演奏要点摘要:王建中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他改编创作了众多的中国钢琴作品,将中国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及地方戏曲与西洋乐器的表现手法成功的融为一体,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和喜爱。
他的众多钢琴作品已成为我国钢琴教学以及钢琴音乐会中最受欢迎的曲目。
代表作有:《绣金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云南民歌五首》、《樱花》、、《翻身道情》、《百鸟朝凤》、《彩云追月》等改编作品。
本文主要分析《百鸟朝凤》的民族特色及演奏特点。
关键词:《百鸟朝凤》;民族特色演奏;钢琴独奏王健中先生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他的钢琴改编曲均以中国独特的音乐性和极浓厚的民族性来诠释音乐作品的内涵和风格,使之具有鲜明的音乐特点和民族特点。
《百鸟朝凤》本是流传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唢呐曲。
这是一首非常具有中国地方戏曲特色的乐曲。
它在曲式结构、和声织体、以及调式调性上,都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特色。
《百鸟朝凤》改编于1973年,是一首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乐曲,通过装饰音、颤音、变化音、震音、双手托卡搭等等,借鉴原唢呐曲的旋律、音调、技法、意境,与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音域宽广的钢琴紧密结合,采用许多高超复杂的钢琴技巧,加入戏剧元素,加以变奏、加花,形象生动的表现出百鸟捧凤、争相和鸣的欢腾场景。
乐曲诙谐逗趣,急缓相间,形神兼具,气口和句法都严格遵循民族音乐的韵律。
活灵活现的再现出唢呐独奏时的滑音、颤音、花舌音等一系列音腔特色的奏法,在尽可能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曲的传统音乐特色外,又赋予了这首曲子新的音乐色彩。
钢琴改编独奏曲《百鸟朝凤》总分为五段,五段自然衔接,既有欢乐的情绪,又有鸟儿啼叫的声音穿插其中:第一段:第1——28小节。
中速,音乐是歌唱性的。
这一段音乐奠定了百鸟朝凤、欢乐祥和的基本音乐性质。
改编成钢琴曲后,第一句旋律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王建中的钢琴音乐作品中“中国化”意境演奏技巧分析
《 云 南 民歌 五 首 > 这部 钢 琴 音 乐作 品 凸显
了 王 建 中 改 编钢 琴 乐 曲 的技 巧 . 利用丰 富 多 变 的 钢 琴音 乐作 品 创 作 手 法 . 向人 民展 现 了 中 国 云南 地 区独 特 的 风 土 人情 本 文 基 于 以 上 背景 . 从 多 个 方面 诠 释 了钢 琴 音 乐作品中“ 中国 化 ” 意 境
首 钢 琴 曲 目包 括 《 大理 姑 娘 》 、 《 猜调》 、 《 龙 灯调 》 、 《 跟哥》 和《 山 歌》 。 他 在 创作 过 程 中
把 握 了 民 歌 中传 统 的风 格 特 征 . 充 分体 现
了 民歌 的原 始 风 貌 . 同 时增 加 了具 有创 新
现 了平静 舒 缓 的节 奏 气 氛 八度 摸 进 作 为 这部《 大理姑娘》 曲 目中 的特 色 , 将 中 音 区 2 0个 小 节 切 分 节 奏 中 的简 单 、 质 朴 的 情 感 完 美展 现。 从 作 品 中 的第 2 1 小 节 起 音 区升 高 了八 度 . 左 手伴 奏 也 采 用 了八 度 摸
意 识 的 审 美 意境 这 五 首 钢 琴 曲 目中囊 括
了 钢 琴 音 乐独 有 的艺 术 风 貌 . 或者 细 腻 柔
按 照 钢 琴 音 乐节 拍 的强 弱 和 韵 律 来 演 奏 .
使 钢 琴 音 乐 作 品 充满 朝 气 和 活 力 例如 : 在《 龙灯 调 》 这 首钢 琴 曲 目 中 , 连 续 很 多小
《 云南 民歌五首》 这 部 钢 琴 音 乐 作 品 中的《 猜调 》 和《 龙灯调 》 两 首 曲 目的 风 格
与其 他 三 首 明 显 不 同 , 《 猜调》 和《 龙 灯调 》
的音 乐风 格 更 加 轻松 明快 . 彰显 出 了 勃勃
王建中钢琴作品民族性风格浅析
民歌和戏 曲是我 国民间音乐文化 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艺术
表现形式。王建中钢琴作 品的一个突出特点 , 就是以一些群众耳 熟能详 的民歌和戏 曲音调来进行钢琴化 改编 ,在钢琴作 品中体
琴教学作品 , 他 被调 到钢琴系从事钢琴作 品的创作 。从此 , 他开
始专 注于钢琴作品的创作 ,经常下 乡去 收集 各地 的山歌 和劳动 号子等音 调 、 节奏素材 , 先 后创作 和改编 了 2 3首 富含 民族 特色 的钢琴作品 , 如: 《 云南民歌五首》 、 《 浏 阳河》 、 《 百 鸟朝凤》 等改编
作品 , 《 变奏曲》 、 ( ( / 】 、 奏鸣曲》 、 《 情景》 等原创作 品。王建 中钢琴作
品在 我 国的钢琴 创作 和钢 琴教育 领域都 占据 着非 常重 要 的地 位, 他被称 为“ 我 国为数不 多的几乎 只写作钢琴 曲而又有 显著成 就的作 曲家之一 ” , ① 他创作的钢琴作 品经 常作 为钢琴教学 、 音乐 会和各类钢琴 比赛 中的选用 曲 目,在有些 国内重 大钢 琴 比赛 中 还作为规定曲 目之一。 王建 中钢琴作 品创作非常 注重 对民族性风格 的把 握 ,其创 作立足于我 国五声性 的创作思想 ,将 大量的 民间音乐 元素移植
现 出民歌 、 戏 曲风格。 在民歌音调的取材方面 , 作者多 以各 民族 、 地 区最具代表性 的 民歌 曲调来进行改编创作 , 赋 予作 品地域特色 。如《 云南 民歌
五首》 以云南 民间广 为流传 的五首 民歌为题材 , 五首 民歌之间风 格迥异 ,从各个侧面反映出云南地区各族 人民的生活情景 ; 《 山 丹丹开花红艳艳》 中的旋律取材于陕北 民歌《 当红军 的哥哥 回来 了》 和《 女孩担水》 , 旋律高亢 、 豪放 , 是典型的陕北信天游 曲调风 格 。在 民间戏曲和说 唱音乐的取材方 面, 作者多 以民间戏曲中提
王建中钢琴创作的民族特色分析
文 艺生活 L I T ER AT URE L I F E
乐 舞 歌 赋
王建 中钢琴创作 的民族特色分析
赵 字
( 中原文化 艺术 学院,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
摘 要: 王建 q - 对我 国钢琴发展有 着十分 突出的贡献, 正是 因为其作品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和十分鲜明的 民族特 色, 他 的作 品被 学界广泛认 同。 王建 中钢 琴作 品不仅从 一定程度上折射 出了中国钢琴作品的大概样貌 , 还在调 式、 音 色、 旋律 、 曲式、 韵味 等方面突 出并体现 了中国的民族特 色, 还 处处流露 着与 民族音乐极 恰 当的融合 。 ’
的民族气 息。 并且通过分析 , 探讨 了钢琴创作 中的民族性特质在
钢 琴 创作 中 的作 用 及 影 响 ,并 且 对 于 提 升 钢琴 创 作 水 平 也 起 了 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
乐素养与鲜 明的特色 。 他运用西方专业作 曲的技术 , 以传统 音乐
为素材进行创造传统音乐来进行创造 ,把西方钢琴 和中国传统 进行融合。 由 于西 方 作 曲的 音 高 部 分 有 不 能游 移 的确 定 性 , 因 此 他将这种特点与中国传统音乐 的带腔性结合起来 ,对 于音 节中 的情感流露 , 在创作 中他使用了独特的技巧 , 用其 独特 的民族韵 味开创 了中国民间乐器和民族 音乐特色 。
王建 中的作品把中国的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 与西方钢琴音 乐等各种形式结合起来 , 具有丰满非常细腻艺术 格调 。 为 了更好 传递这种音乐品质 , 音乐类 院校常常把他 的作 品当做教材使用 , 有 的作为保 留曲目, 在 国内音乐舞 台上演出。 这些饱含 中国风格
王建中钢琴作品《情景》的创作风格与演奏技法
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国民族钢琴音乐的优势,以现代化的手段让世界都听见我们的优秀民族音乐。
其钢琴音乐作品既展示了个人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也将美好的民族音乐传播得更远。
(二)扩展了传统钢琴的表现能力中国传统乐器以五度相生律为主,而钢琴不同,它使用的是十二平均律,不同的律制就使其在演奏技法上与中国传统乐器有所区别。
[3]王建中在钢琴曲创作中经常借鉴传统乐器的演奏技法,想要以钢琴模仿其音色,例如笛子的颤音、琵琶的轮指等都被他拿来模仿,他的这种创新打破了西方钢琴传统的演奏技巧,为钢琴演奏增添了新的音色;他还利用钢琴的强弱转换来模仿传统乐器的气息转换,将传统乐器中的散板节奏用于钢琴演奏,以钢琴的装饰音模拟民族乐器音色,这些创作不仅是他本人创作技能的突破,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钢琴本身所拥有的表现力。
(三)对钢琴艺术在中国的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先生的作品大多是对传统、经久不衰的民族音乐的改编和二次创作,这些传统音乐流传时间各有长短,但几乎都是人人传唱、家喻户晓的作品。
[4]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音乐用钢琴演奏会减少钢琴给人们带来的距离感,增加人们对钢琴音乐的欣赏欲,通过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钢琴演奏结合这种方式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逐渐爱上这些音乐艺术。
(四)对中国钢琴作品进军世界钢琴领域的推动作用王建中先生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不仅推动了钢琴音乐在我国的普及,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推向了更大的舞台,让中国的钢琴作品后来者居上,在世界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也给了更多的人了解中华经典文化的机会。
他创作的作品曾多次作为参赛曲目,在国内外重要钢琴比赛上崭露头角,不论在国内的大型舞台表演还是在国外的电视音乐节目上,他创作的优秀钢琴作品几乎比比皆是。
三、钢琴作品《情景》的创作风格分析(一)创作技法分析钢琴作品《情景》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融入了西方的创作手法,呈现中西合璧的艺术面貌,以创作技法切入研究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创作风格,基于钢琴曲《情景》突出的创作特点,现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浅析王建中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瞩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
王建中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共27首,其中由传统民族音乐改编而来的作品占钢琴作品总数的一多半,此类改编作品就成为了他创作的核心方向。
他创作的钢琴作品题材众多,涉及内容广泛,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实现了浓郁的中国风格与现代化交融。
这些钢琴作品大致可分为钢琴创作曲、钢琴改编曲两大类:(1)钢琴创作曲根据王建中的创作时间排列:1961年创作《变奏曲》、1966年创作《托卡塔》、1966年创作《田歌》、1976年与杨立青共同创作钢琴协奏曲《红旗渠畔》、1981年创作《小奏鸣曲》、1983年创作《钢琴组曲》、1985年创作《诙谐曲》、1991年创作《歌五首》、1994年创作《情景》、2000年创作《小奏鸣曲一、二、三》、2012年为上海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创作《随想曲》。
(2)钢琴改编曲王建中在这一时期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强力影响,创作的钢琴改编作品主要集中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这十年之中。
这些作品大多数都是以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为原型进行改编创作的。
1958年创作第一首具有中国云南少数民族风格的作品《云南民歌五首》,1972年创作以歌剧《血海》为原型的《赤胆忠心》、以同名歌曲创作歌曲《浏阳河》和以聂耳创作歌曲改编的《大路歌》,1973年创作《陕北民歌四首》组曲(包括《军民大生产》《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翻身道情》《绣金匾》)、改编自中国传统民族唢呐曲的《百鸟朝凤》、以古琴曲改编创作《梅花三弄》,1974年创作日本民歌改编的《樱花》和《五木摇篮曲》,1975年依据器乐合奏曲创作《彩云追月》,1976年依据赵开生评弹曲创作《蝶恋花》,2001年根据钢琴与管弦乐同名歌曲改编创作《走进新时代》及2003年依据古筝曲创作未发表的《渔舟唱晚》。
王建中在上海音乐学院刚任职期间是他对钢琴音乐创作的探索时期,这一阶段他创作出他的第一部钢琴改编作品《云南民歌五首》。
在此之前王建中经常外出采风,感受传统地方风情,积累了众多民族民间文化素材,也正是如此,开启了他对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之路。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浏阳河》民族化探索手法分析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浏阳河》民族化探索手法分析作者:于慧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1期钢琴改编曲是钢琴艺术上重要的音乐创作手法之一。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浏阳河》既兼顾到原主题旋律的民族五声特点外,还谨慎地将西方作曲技法有机地与中国元素,特别是湖南地方音乐素材、唱腔相融合,并充分运用钢琴这件“乐器之王”所具备的全部特性,是早期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典范。
一、民族和声运用的民族化探索结合中国民族调式的特点,我国钢琴改编曲中和声风格是根据本身的调式调性,再巧妙的将西方传统和声的手法加以借鉴融合,从而达到和声民族化的效果。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浏阳河》在和声手法的运用上大量而频繁的运用了:平行的空四五度音程、五声调式纵和化和弦、副属和弦、非三度叠置和弦等等。
这些和声配置手法的目的都在于将西洋和声的功能性削弱,从而使和声音响能够很好的适应我国五声民族旋律调式特点及民族审美习惯。
钢琴改编曲《浏阳河》采用了A宫系统的E宫调式曲。
曲中和声的使用非常大胆而富有新意,在其结构内部巧妙的运用重属和弦与偏音。
在和声民族化探索中,王建中做了许多努力。
首先,作曲家并没有消极地规避西洋和声的功能倾向,而是合理的运用非三度叠置和附加音手法来很好的处理;其次,他大胆的利用离调手段,使调性处在一种游离的状态,如此一来,民族调性的特点在此段中被完美的展示出来;再次,四、五、八度和声音程被作曲家恰到运用的十分巧妙,在不改变和声功能的前提下,使得整曲中西洋传统和声的厚重感与民族乐器中的和音特色和谐而完美的融合。
二、复调技法运用的民族化探索复调的运用是让钢琴改编曲突破单一民歌旋律、使内容丰富多彩的重要手法之一。
在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复调运用中大多数作曲家都会使用综合性支聲形态的复调技法,其中旋律性和声声部大多是以装饰音的方式呈现。
王建中的《浏阳河》也广泛地采用了复调的形式,在第33—52小节,高声部采用了六连音的琶音式伴奏,竖琴刮奏的效果被模仿的惟妙惟肖,这段具有多器乐交响性和三声部复调特性的标志性段落,也是整曲最核心的段落。
论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风格和演奏特点
论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风格和演奏特点作者:李婵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百姓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人们在追求物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文化也有了更高的需求。
钢琴被誉为最高雅的演奏艺术,人们对钢琴演奏和学习的热情随着文化的交流不断增长。
我国钢琴弹奏和发源的时间较短,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加深音乐交流,对钢琴作品进行改编是中国特色艺术能够弘扬的有效对策。
王建中是我国钢琴曲改编与创作的领军人物,通过对他的改编作品的研究,有助于挖掘其中蕴含的民族风格和演奏特点,从而促进我国钢琴艺术形式更好的传播。
关键词: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民族风格;演奏特点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118-01众所周知,王建中是我国现代著名钢琴演奏家之一,也是有名的作曲家和创作者,在音乐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它的作品中不仅蕴含着高技术演奏水平,而且能够将中国的民族文化和弹奏完美结合起来,体现音乐中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格,并将中西方文化融合起来,突出地方性特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特征明显,在音乐演奏中突出不同民族的风格,是中国艺术独有的魅力。
本文就对王建中钢琴改编曲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作品中体现的民族特色,并阐述演奏的特点,为我国钢琴音乐的弘扬和风格多样性的继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作技巧以及民族特色1.调试技巧。
由于地区差异和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我国传统的音乐体系与西方的音乐具有非常大的差异,从古代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我国音乐体系基础为“宫、商、角、徵、羽”,这五声又分为五种不同的调式,西方音乐的分类则相对简单,只有大调和小调两种模式。
王建中的钢琴音乐作品主要基于五声调开展创作,然后再结合民族特色做出改编,民族风格尤为突出。
其中他的代表作品《百鸟朝凤》在使用E调的同时适当的添加了D的偏音,极富民族特征。
论王建中钢琴创作的民族特色
论王建中钢琴创作的民族特色
王建中是中国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的钢琴创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主题选材方面。
王建中的钢琴作品多以中国传统音乐主题作为素材,如古典诗词、民间歌曲、器乐曲等等。
例如,他的《汉宫秋月》、《水调歌头》、《三闾暮雪》等作品,都深受听众喜爱。
二、旋律和节奏上的体现。
王建中的钢琴创作以传统中国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为基础,同时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
这些作品旋律独特,节奏丰富多变,富有动感和节奏感。
三、表现情感深刻。
王建中的钢琴创作既有表现自然风光的作品,也有表现人类情感的作品。
他善于用音乐语言表达性感情,如《秋风舞曲》、《古道风云》等作品就是他表达强烈感情的代表作品。
综上所述,王建中的钢琴创作具有极为浓厚的民族特色,在旋律选材、节奏表现和情感表达方面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观赏性。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浏阳河》是中国钢琴家王建中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
该曲是以中国一条名为浏阳河的河流为创作题材,展现了浏阳河的美景和江南水乡的风情。
《浏阳河》整体风格优美、婉约,充满了古色古香的氛围。
曲子的开头以轻柔的旋律和温婉的和声给人以亲切感,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着浏阳河畔的宁静和恬淡。
接下来曲子进入到高潮部分,旋律线条逐渐升高,给人以舒展畅快的感觉。
这段旋律能够在轻快中抒发出澎湃的情感,仿佛流淌着浏阳河的水一样。
而后,曲子再次回到温和而安宁的部分,伴随着柔和而细腻的和声,逐渐淡出。
在演奏技巧方面,有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首先是表达曲子的意境。
在演奏开始之前,需要先理解和把握曲子的整体意境,将这种意境透过音乐表现出来。
可以通过轻柔、温婉的演奏方式,柔和的手腕动作,以及细腻的音色来营造出宁静、恬淡的浏阳河畔景象。
而在高潮部分,可以通过把握旋律的高低音强度变化,以及手指的力度控制来表达出澎湃的情感。
其次是注意节奏和速度的掌握。
《浏阳河》的旋律节奏较为轻快,需要清晰明确地表现出来。
在演奏时要注意准确击打节奏,并保持稳定的速度。
而速度的掌握则要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理解程度来决定,不过应该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和流畅性,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乐曲的失去逻辑性和魅力。
最后是音色的处理。
《浏阳河》需要表达出江南水乡的风情和浏阳河的美景,因此需要用细腻、柔和的音色来刻画出这种意境。
在演奏时,要注意掌握好手指的弹跳与连奏,使得每个音符都清晰可闻,并尽量突出旋律线条。
在练习过程中要反复琢磨每个音符的音色和手指的力度,使得音乐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浏阳河》是一首充满江南水乡风情的钢琴独奏曲,既要表现出宁静恬淡的场景,又要表达出澎湃的情感。
在演奏中,要注意掌握好整体意境的表达、准确的节奏和稳定的速度,以及细腻柔和的音色处理。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才能够将这首曲子完美地演绎出来。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浏阳河》是中国著名钢琴家王建中创作的一首钢琴曲,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在国内外钢琴界享有盛誉。
这首曲子描绘了湖南浏阳河的壮丽景色,是王建中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的抒发,具有浓郁的中国音乐特色和深刻的艺术内涵。
下面本文将对《浏阳河》进行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
音乐结构方面,整个曲子分为前奏、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尾声四个部分。
前奏部分以柔和的音色和温柔的旋律引出整首曲子的主题,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第一主题部分的旋律流畅优美,旋律的高潮部分给人以强烈的感觉。
第二主题部分的旋律更加宽广,给人以开阔的感觉。
整首曲子以悠扬的旋律和丰富的音响效果展现了浏阳河的宏伟壮丽景色。
这首曲子的节奏特点明显,使得曲子具有了浓厚的民族音乐特色。
在曲子的中段部分,速度开始加快,节奏明朗起来,给人以旋转的感觉,让人感受到浏阳河水流的奔腾激荡。
在尾声部分,速度再次加快,节奏更加明快,给人以欣快活泼的感觉。
整首曲子的节奏变化很灵活,既表现出浏阳河的静谧之美,又展现了其奔流不息的动感。
曲子的和声运用非常丰富。
在主题部分,钢琴的上下音绕梁回环,形成多层次的和声效果。
王建中运用了大量的和弦转换和复调手法,使得整首曲子的和声变化丰富多样,既有清新明亮的音乐画面,又有厚重饱满的音响效果,增强了曲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演奏技巧方面,要完美地演绎这首曲子,钢琴演奏者需要具备技巧多样的表现手法。
要准确把握曲子的节奏感和速度变化,使得节奏明快的地方饱满有力,节奏缓慢的地方柔美细腻。
要注意表现曲子的动态变化,通过轻柔的音色和音量的变化传达曲子所描述的景观和情感。
还需注重细节处理,如音符的延长、连结、弹跳等,使得音乐旋律更加优美流畅。
钢琴演奏者还需注意左右手的协调与平衡,使得每个声部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呈现。
王建中的钢琴作品《浏阳河》不仅描绘了浏阳河的壮美景色,更传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通过对这首曲子的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的探讨,希望能对钢琴演奏者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这首曲子,让它的美妙旋律能够更好地传达给观众,引发共鸣。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王建中是中国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浏阳河》是一首广为人知的钢琴曲,受到了许多钢琴演奏者和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这首曲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厚的情感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本文将对王建中的钢琴作品《浏阳河》进行艺术分析,并探讨其演奏技巧。
一、曲谱分析《浏阳河》是王建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是以中国湖南的浏阳河为灵感创作的。
曲子以缓慢、柔和的节奏开始,仿佛是在描绘浏阳河的宁静和清澈。
随着曲子的进行,旋律逐渐加快,音符的跳跃性和延长性增加,表现出江河的奔流和壮阔。
整个曲子以绚丽的音色和流畅的旋律为特点,表现出了王建中对于祖国江河的深情厚意。
从曲谱的编写来看,《浏阳河》在旋律线上与和声上都有复杂的设计,有许多音符交织在一起,这对于演奏者的技术要求较高。
而转调及过渡部分的处理也需要演奏者有较强的音乐感悟力和技巧。
二、演奏技巧探讨1.节奏与速度的掌控在演奏《浏阳河》时,演奏者需注意节奏的变化和速度的控制。
一开始的缓慢节奏需要以平和的情感表现,将江河的宁静和清澈展现出来。
而后续的加速部分需要把握好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将江河的奔流和壮阔展现出来。
这需要演奏者对曲子的整体结构有清晰的认识,且能够根据情感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2.音色的控制3.音符的处理《浏阳河》的曲谱中,有许多音符的交织和延长,要求演奏者有较高的手指灵活性和技巧。
尤其是在高潮部分,音符的跳跃和延长性更大,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够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练习时,演奏者需要注重手指的力度和速度的训练,以增强手指的灵活性和技巧。
4.情感的表达《浏阳河》的演奏要求演奏者能够深情地表达出对江河的热爱和祝福。
在演奏中,演奏者需要用音乐语言来表达对祖国江河的深厚感情,将曲子中所蕴含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演奏者需要在技术的基础上,注重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和表达,使每一个音符都能够传递出对江河的祝福和热爱。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
《浏阳河》是中国作曲家王建中创作的一首钢琴作品,该曲是根据中国传统民歌《浏
阳河》进行改编而成。
本文将对《浏阳河》的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进行探讨。
对于《浏阳河》的艺术分析。
这首曲子以浏阳河的美丽风景为主题,通过音乐将江南
水乡的风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曲子以柔和的主题开始,通过连绵起伏的旋律和和谐的和声,创造出水流的流动感。
曲子中运用了一些传统中国音乐的元素,如借用民歌的曲调、运用
中国传统音阶等,增加了中国特色的元素。
整个曲子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让人
联想到江南水乡的宁静景色。
在演奏技巧方面,演奏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注意掌握好节奏感。
曲子中有许多连
续的音符和充满变化的节奏,演奏者需要练习手指的灵活性,保持准确的节奏感。
要注意
音色的掌握。
曲子中的音乐要求细腻的演奏技巧,在静谧的乐段中要用轻柔的音色演奏,
而在激情澎湃的乐段中要用有力的音色演奏,以突出音乐的表达力。
要注意和声的处理。
曲子中有许多和声变化复杂的地方,演奏者要注意每个和声的延长和协调,使其更好地表
现出音乐的层次感。
还要注意手指的配合和力度的控制,以及节奏的准确性,这些都是演
奏这首曲子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王建中的钢琴作品《浏阳河》以江南水乡的美景为题材,通过音乐描绘了水流的流动
感和江南水乡的宁静景色。
在演奏技巧方面,演奏者需要注意节奏感、音色掌握、和声的
处理等方面的技巧。
希望本文对于《浏阳河》的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有所帮助。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浏阳河》是中国著名钢琴家王建中的作品之一,是一首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钢琴曲。
本文将对《浏阳河》进行艺术分析,并探讨其中的演奏技巧。
《浏阳河》以浏阳河为主题,取材于湖南民歌,展现了湖南风光的壮丽和湖南人民的豪情。
整首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开头是动情的主题,旋律优美动听;中间部分是高潮,充满激情和力量;结尾部分是安宁而抒情的尾声,通过简洁的旋律画出浏阳河的宁静和祥和。
在演奏技巧方面,《浏阳河》的乐谱要求钢琴家具备较高的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演奏者需要掌握良好的手指灵活性,以应对曲中旋律线条上的复杂跳跃和跨度大的音程。
演奏者需要注重和声的处理,特别是琶音和分解和弦的运用,以表现曲中的深情和力量。
演奏者还需注意节奏的掌握,以确保旋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在演奏高潮部分时,要注意充分发挥钢琴的音量和音色的变化,以表现曲中的激情和力量。
演奏者还需在音乐表现方面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表现湖南风光的壮丽时,可以通过强有力的音量和跳跃的音程来表现;在表现湖南人民的豪情时,可以通过较快的速度和饱满的音色来表现。
在表现浏阳河的宁静和祥和时,可以通过柔和的弱音和轻盈的音色来表现。
演奏者还需注重节奏的掌握和音乐的整体统一感。
在演奏时要注重准确把握节拍,并与伴奏和声融为一体,以确保曲子整体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要注重音乐的细节处理,如音符的连贯性、音符的准确度和音乐的层次感等,以表现出曲子的艺术性和美感。
《浏阳河》是中国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它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演奏时,需要钢琴家具备较高的技巧和音乐表现力,并注重节奏、和声和音乐的整体统一感。
通过艺术分析和演奏技巧的探讨,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这首经典钢琴曲。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摘要自从钢琴被引入到中国之后,就因为其独特的音乐魅力而得到了国人的喜爱,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钢琴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度融合,使得其演奏风格与形式也具有更强的“中国风”特色。
与西方钢琴作品相比较而言,中国钢琴作品更具有独特的旋律线条,演奏风格也更为别致。
《彩云追月》原曲是聂耳、任光在1935年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后来王建中先生在1975年将其改变为了钢琴曲。
在对这首作品改编过程中,王建中先生对原作品的曲调进行了保留,并扩大作品结构,在其中添加了华彩、尾声、连接、引子等部分,使整首作品成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推动了音乐表现意境的提升。
该部作品是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典型代表,本文选取《彩云追月》为研究案例,主要目的在于对探究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为我国钢琴演奏行业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独特;《彩云追月》;意境一、中国钢琴作品的特征钢琴来源于西方国家,但经过多年的不断磨合和历练,已经与中国传统音乐完美融合。
中国钢琴作品的特征有如下几个:第一,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与民间音调。
中国钢琴作品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没有华丽的装饰,简单不烦琐,率直真诚,用简单真诚直接的方式,将中国民族风格和民间音调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复调线型风。
中国钢琴音乐在创造上具有丰富多元化的元素和风格,复调风格是其中重要的创造元素,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
第三,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抒情小曲风。
抒情小曲风具有篇幅短,旋律优美,主题鲜明,结构精致的风格和特色,中国很多钢琴作品都具有这样的风格。
二、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一)中国钢琴作品的特点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更高,这推动了我国音乐文化的进步,中国音乐家花费大量时间在钢琴作品中,希望将中国传统作品以钢琴的形式演奏出来,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开始呈现在大众视野中。
将创作手法作为依据,可以将钢琴作品分为两个类别:其一,在传统音乐舞台剧上创造的中国钢琴作品;其二,借助于乐器进行改变,将西洋创作方式与中国传统音乐进行融合,体现中国风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王建中钢琴作品中民族风格的独特表现手法作者:史悦萍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8期【摘要】王建中对于钢琴的研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其钢琴曲的创作中,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王建中所创作的钢琴曲中具有民族风格内容,成为了他所创作的钢琴中的一大特色。
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曲目触及了钢琴学派的形成,也在钢琴曲的编辑创作上赋予了新的启示及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本文通过研究王建中在钢琴作品中其民族风格的表现手法进行深入分析,以为日后钢琴曲中的创作中提供新的认识,促进钢琴曲其艺术价值的提升以及完美得体现。
【关键词】王建中;钢琴曲;名族风格一、研究背景在王建中的钢琴作品中,通过他精心钻研并且使用了多种的手法和创作技法创作出了每个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地的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特点的钢琴乐曲。
在王建中许许多多的作品中,使用了五声调性的这种手法、及其复杂特殊的节奏型的展示运用,更加让其钢琴曲的曲风带有民族异域风情。
民族特色乐曲的出现使得王建中所创作的钢琴曲在演奏时更加赋有表现力,同时,有很多的研究者们认为王建中的钢琴作品以他独特的个性方式,存在在世界钢琴的世界里,独树一帜的洋溢着中国的味道。
二、王建中钢琴曲具有民族特色表现手法的运用(一)引子中散板节奏的运用由于我国“散拍”在钢琴曲中出现的频率加大,所以促使了其具有民族特点的散板在钢琴曲中的运用频率的增加,散板在钢琴曲中的应用,也使得钢琴曲在演奏的过程中能够达到形散神不散的作用。
可谓散板对于钢琴曲的创作及其演奏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当有“A bene placito或rubato”出现时,其所表明的意思就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散板”节拍。
这时候,就需要演奏者自身结合其音乐所想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在深入了解音乐本身的意义的同时,进行对其作曲家在编曲的创作中所要表现的思想内涵的把握,从而进行对音乐节奏的控制。
以王建中所改变的《蝶恋花》为例,在其钢琴曲的开始就有“散板”的要求,其中曲中开端所注明的“Tempo Rubato”(节奏散板)就已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
其八度的低音以及音型的错综复杂使得《蝶恋花》在开端便表现出了沉重悲伤中略带愤怒的情绪,而随后由于其进行12连音旋律的不断重复,又将刚开始激昂悲愤的情绪渐渐地平复,使其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其乐曲所表达的情绪,从而掌握节奏的调解,进行张弛有度的钢琴曲的演奏。
而王建中在《蝶恋花》中间部分的“散板”运用上则同样要把握其第一阶段的紧张情绪和力度,不仅如此,还要对声音进行渐变加强并提高其演奏中的速度。
当《蝶恋花》曲目中最后一次“散板”出现时,则王建中对于情绪的表达更为注重,其在七和弦与八度音共同的作用下,将乐曲中情绪的表达推至高潮,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要时刻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在休止符出做稍事休息的调整,进而再次进入到极度兴奋的状态中。
正是王建中在引子中及其整个乐曲中的“散板”应用,才使得其在手法上的独特运用,充分的表达了曲意的内涵,从而体现了非常能够代表中国歌曲特色的艺术色彩。
(二)演奏作品中特殊节奏型的运用王建中的钢琴创作作品非常的注重民族音乐是否融合融洽在特色手法里,在节奏的运用上注重了曲子中强拍和弱拍里的对比以及强弱主次律动的参差并重。
他的钢琴作品中经常会使用到规整的强弱拍的变化,以改变节拍的功能性来通过律动表现出强拍的存在感和厚重的感觉。
比如在他的钢琴改编作品《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就存在频繁变换拍子。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就不停的变换拍子,改变了强弱音之间的层次,对比拉的很明显。
其使得音乐富有动感,向人们展示了红军到达陕北时老百姓热情接待的情景和表达了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体现了人民积极向上的态度和高涨情绪。
三、演奏作品中五声调式琶音《龙灯调》乐曲充分的表达了钢琴这个大气的乐器的特点,和弦,错落有致的分布,特别是引子里节奏的特点特别像节日里欢快的鼓点声,整首作品的结构分布是由A乐段的引子加a 和b两段不同的旋律,紧接着加入B乐段,B乐段中还隐藏了c旋律,最后再次重现出A加a 和b的旋律。
这样的写作手法让这首作品里想表达的那种节日欢腾,喜气洋洋的形象跃然纸上王建中所创作的《梅花三弄》的乐曲中,也伴有琵音的出现,其是在西方国家的多种典型的钢琴织体中所存在的。
其是在西方的钢琴伴奏的织体形态上所进行的和弦音型的剖析分解以及其琵音的运用,与此同时其采用五声调式的和声效果,从而铸就了音韵与西方具有区别的中国民族化的音律效果的产生。
谱例9就可以很充分的说明解释这个问题,《梅花三弄》这首作品众所周知是一首韵味深长的古琴作品,而作者却能将里面种种的中国元素通过钢琴技巧琶音,泛音等等这些特殊技巧来发挥的淋漓尽致,一点都没有因为改编成西洋乐器作品而缺失了古典韵味的内涵。
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具有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同时也具有高深的钢琴技巧的了解掌握并能运用自如,在中国作品中使用了和声还有琶音等等手法,使其效果与旋律均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风格。
四、王建中钢琴乐曲中其他多声技法的特点(一)旋律旋律在王建中创作的钢琴曲作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王建中通过音区的变化、调性的转换以及运用装饰音进行乐曲的创作,使其不仅保持了民族音乐曲调的完整又有着独特的风格。
1.音区的变化将旋律进行音区的处理,可以使钢琴的音域具有宽广的表现力并可以出现各种不同的音色效果,王建中所创作的钢琴作品中常见的音区变化的手法表现为,如其刚开始的时候主旋律贯穿了整个的高声部里,但一会又会出现在低声部,左手右手之间轮流转换,旋律流通的十分自如,灵动,旋律线流淌的自如明了,使整个曲子既不松散的失去了框架,也能让人感受到曲子里明媚温暖的旋律,可见作者作曲功力之深厚。
如在《梅花三弄》中,其梅花主题的三次出现所出现的音形体系都完全不一样,首次出现旋律线是在高声部,以琶音和弦等形式流淌在高声部,在旋律行走进行见由右手转换至左手的低声部,一下子厚重了起来,而旋律在中低声部时,高声部的旋律线并没有离开,而是以一种相辅相成的形式一直牢牢的出现在曲子里作陪衬。
描绘出了在严寒中梅花的高洁品质。
2.调性的变化在王建中的许多钢琴作品里,通过技巧来表达曲子的思想和情感,是王建中老师最擅长处理也是表现的最出色的地方,中国曲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音色特殊的感觉也是比较难处理的一块,就比如说在《梅花三弄》这首作品中梅花主题的三次出现,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旋律主音都是F宫系统,而第三次出现则转入了E宫系统。
这三次主旋律的出现代表了作者运用自如的将旋律线贯穿了整首曲子的中高低声部,并且在各种五声调式系统里转换不停,使人耳目一新3.装饰音的运用王建中在进行钢琴乐曲的创作时,因其传统音乐受到语言的影响,所以在乐曲的创作中会进行装饰音(滑音、颤音)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加乐曲的灵动性也可以突出其旋律自身的风格特点。
这一技法特别在《百鸟朝凤》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
刚开始就用唢呐这一极具中国器乐色彩的乐器点明了主题的旋律,装饰音和唢呐特有的华彩技巧一下子带出了四五度和八度结合的结合,还有唢呐的和弦结构高亢的音色令人眼前一亮,那百鸟争鸣的场景一下子就跃然纸上。
装饰音一直出现,点出了旋律性,若不结合其装饰音的运用,则尽管是五声音调却也不会彰显出民族本土的特色情怀。
(二)复调在我国的音乐作品里,非常在意旋律的流动性和对比性以及旋律线的贯穿,这这就考验了许多钢琴改编家们的特殊技巧的熟练掌握和运用。
王建中就是其中一个既具有特殊技巧的熟练掌握并且能够对中国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了解的一位编创者。
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几种复调作曲手法的分类来分析和了解一下王建中如何在他的钢琴作品中运用特点。
1.支声式复调由于王建中所创作改编的钢琴曲中大多来源于民族、民间的传统音乐,因而其部分音调中就本身而言就带着支声音乐的特点。
在其王建中的改编后此特点便更加突出毫无违和感。
左右手同向八度大跳进行,加入了大量的装饰音模仿古筝流动灵巧的音色。
并利用民族乐器惯来喜欢加花加华彩的技术特点,恰巧和西方的支声复调重叠,有异曲同工之处,2.对比式复调与模仿式复调在王建中的许多钢琴作品中集中采用对比式复调的写法比较多见,《浏阳河》,一右手是旋律,左手是流动的节奏,这也是一种复调的写作手法,这样有规整的节拍和旋律相结合它们也是这种用旋律和流动的节奏节拍相结合,规整并列的出现在曲子里,同时也是贯穿了整首曲子的复调手法。
模仿式的手法一般运用音程间的跳跃。
这也是复调手法技巧里经常惯用的一些,王建中都运用的比较自如。
3.复对位手法的运用还有一些王建中的一部分现代作品中,还有一些思想丰富的作品,经过一系列的复调对位手法也可以轻松的点出曲子里的主旋律,再通过繁复对位或者更多的一些技巧手法将主旋律编织在立体的曲式结构之中,并且编创在民族特色与西方音乐融合的赋格作品个一些创意曲。
这应该可以称之为创作了,下面就来分析一下王建中先生用现代作曲技法写的《组曲》中的《赋格》等作品。
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目中独特的民族表现手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创作技巧方面,论王建中如何通过创作技巧表现这首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在结语部分论述王建中钢琴改编曲对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和创作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王建中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也是一位对我国钢琴事业具有突出贡献的钢琴教育家。
其运用现代的作曲技艺与手法,所创作出的钢琴乐曲的作品具有明显的风格特点,且具有极高的民族特色,在钢琴乐曲作品的创作界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与认同,他的作品充分的展现了怎么样更好的跟民族特色融合入在一起,旋律,调式,曲式,音色等多个方面被表达出了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研究他的钢琴创作希望能够给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创作的途径里点一盏明灯,也希望能为中国钢琴学派的以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很重要的指引作用①。
注释:①丁菲菲.论王建中钢琴创作的民族特色[J].华中师范大学,2006.参考文献[1]黄河.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2(06).[2]马晓霜.论王建中钢琴音乐创作手法及演奏技巧[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2(08).[3]吴晓娜编著.钢琴音乐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6.[4]黎英海.汉族调式及其和声[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唐平.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特有声韵[M].人民音乐,评论版(京),2007(09).[6]鞠真.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01).[7]丁菲菲.论王建中钢琴创作的民族特色[D].华中师范大学,2006(01).[8]丁菲菲.论王建中钢琴创作的民族特色[D].潍坊学院.潍坊学院学报,2008(01).[9]张巍.霜叶红于二月花——解析王建中的钢琴曲[M].2003.4.[10]彭浩宇.王建中钢琴作品多声技法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