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战冲刺指导)数_列【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三数学应试技巧合理运用数学数列方法

高三数学应试技巧合理运用数学数列方法

高三数学应试技巧合理运用数学数列方法高三数学应试技巧:合理运用数学数列方法在高三数学的学习和考试中,数列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不仅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考试中也经常出现。

掌握合理的数列解题技巧,对于提高数学成绩、增强应试能力具有关键作用。

一、数列的基础知识首先,我们需要清晰地理解数列的基本概念。

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可以用通项公式或者递推公式来表示。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n 1)d\),其中\(a_1\)为首项,\(d\)为公差。

其前\(n\)项和公式为:\(S_n=\frac{n(a_1 + a_n)}{2} = na_1 +\frac{n(n 1)d}{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q^{n 1}\),其中\(a_1\)为首项,\(q\)为公比(\(q ≠ 0\))。

其前\(n\)项和公式为:当\(q ≠ 1\)时,\(S_n =\frac{a_1(1 q^n)}{1 q}\);当\(q= 1\)时,\(S_n = na_1\)。

这些基本公式是解决数列问题的基石,必须牢记于心。

二、数列题型及解题技巧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观察法: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列,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数字规律,直接写出通项公式。

累加法:适用于形如\(a_{n + 1} a_n = f(n)\)的递推关系,通过累加可求得通项公式。

累乘法:对于形如\(\frac{a_{n + 1}}{a_n} = f(n)\)的递推关系,采用累乘的方法。

构造法:通过对递推公式进行变形,构造出一个新的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从而求出通项公式。

例如:已知数列\(\{a_n\}\)满足\(a_{n + 1} = 2a_n +1\),\(a_1 = 1\),求\(a_n\)。

我们可以将式子变形为\(a_{n + 1} + 1 = 2(a_n + 1)\),则数列\(\{a_n + 1\}\)是以\(a_1 + 1 = 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从而可得\(a_n + 1 = 2 \times 2^{n 1} = 2^n\),所以\(a_n = 2^n 1\)。

高三数学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总结六、不等式

高三数学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总结六、不等式

高三数学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总结六、不等式.doc 高三数学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总结 - 不等式前言不等式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涉及到基本的数学概念,还涵盖了多种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高考中,不等式问题通常以选择、填空或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因此,对不等式的全面掌握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1. 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表示不等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常见的有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关系。

2. 不等式的性质可加性:如果 (a > b) 且 (c > d),那么 (a + c > b + d)。

可乘性:如果 (a > b) 且 (c > 0),那么 (ac > bc)。

传递性:如果 (a > b) 且 (b > c),那么 (a > c)。

第二部分:解题方法1. 比较法比较法是解决不等式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比较不同项的大小来确定不等式关系。

2. 作差法作差法是将两个表达式相减,然后判断差值的正负来确定不等式关系。

3. 配方法配方法通过将表达式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来简化不等式的求解。

4. 因式分解法利用因式分解将不等式转化为几个因式的乘积,然后根据乘积为零的条件求解。

5. 综合法综合法是将上述方法结合起来,解决较为复杂的不等式问题。

第三部分:常见题型1. 线性不等式线性不等式是最基本的不等式类型,通常涉及一次项。

2. 二次不等式二次不等式涉及二次项,需要通过配方法或因式分解法求解。

3. 绝对值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需要考虑绝对值内部表达式的正负,然后去掉绝对值求解。

4. 分式不等式分式不等式需要将分式转化为线性或二次不等式,然后求解。

5. 指数与对数不等式指数与对数不等式需要利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来求解。

第四部分:易误点分析1. 忽视不等式的性质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忽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导致错误的结论。

2. 绝对值的处理不当绝对值的处理需要特别注意,错误的去绝对值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高考数学中的数列与数学归纳法题解技巧

高考数学中的数列与数学归纳法题解技巧

高考数学中的数列与数学归纳法题解技巧数列和数学归纳法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考点,掌握相关解题技巧对于提高数学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考数学中的数列和数学归纳法题解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序列。

在高考数学中,常见的数列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等差中项数列。

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是解题的基础。

以等差数列为例,设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第n项为aₙ,则有公式:aₙ = a₁ + (n - 1)d通过这一公式,我们可以求得数列的任意一项的值。

同时,还需了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ₙ = (a₁ + aₙ) × n/2此外,还需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以及等差中项的计算方法等相关性质。

二、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是解决数列相关问题常用的数学推理方法,也是高考数学中常见的一种解题技巧。

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对于解题至关重要。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分为三步:1. 验证基本情况:证明当n取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

2. 假设成立: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前k项满足题设条件。

3. 推理步骤:利用假设成立和题设条件推导出n=k+1时,命题也成立。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命题对于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的结论。

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的综合应用在高考数学中,数列和数学归纳法常常结合使用,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以下是一个综合应用的示例题目:【例】设数列{an}满足an = 2^n - 1,证明aₙ > n,其中n为自然数。

解析:我们通过数学归纳法来解决这道题目。

(1)验证基本情况:当n=1时,a₁ = 2¹ - 1 = 1 > 1,基本条件成立。

(2)假设成立: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aₙ > k。

(3)推理步骤:当n=k+1时,aₙ₊₁ = 2^(k+1) - 1 = 2 × 2^k - 1 = 2 × (2^k - 1) + 1根据假设成立的条件,aₙ > k,我们可以得到aₙ₊₁ > 2k + 1 > k + 1所以,通过数学归纳法可知,数列{an}满足an = 2^n - 1时,aₙ > n,命题成立。

函_数【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

函_数【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

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函 数一.映射f : A →B 的概念。

在理解映射概念时要注意:㈠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㈡B 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但原象不一定唯一。

如:(1)设:f M N →是集合M 到N 的映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中每一个元素在N 中必有象 B 、N 中每一个元素在M 中必有原象 C 、N 中每一个元素在M 中的原象是唯一的 D 、N 是M 中所在元素的象的集合(答:A );(2)点),(b a 在映射f 的作用下的象是),(b a b a +-,则在f 作用下点)1,3(的原象为点________(答:(2,-1));(3)若}4,3,2,1{=A ,},,{c b a B =,,,a b c R ∈,则A 到B 的映射有 个,B 到A 的映射有 个,A 到B 的函数有 个(答:81,64,81);(4)设集合{1,0,1},{1,2,3,4,5M N =-=,映射:f M N →满足条件“对任意的x M ∈,()x f x +是奇数”,这样的映射f 有____个(答:12);(5)设2:x x f →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若B={1,2},则B A 一定是_____(答:∅或{1}).二.函数f : A →B 是特殊的映射。

特殊在定义域A 和值域B 都是非空数集!据此可知函数图像与x 轴的垂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但与y 轴垂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任意个。

如:(1)已知函数()f x ,x F ∈,那么集合{(,)|(),}{(,)|1}x y y f x x F x y x =∈=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有 个(答: 0或1);(2)若函数42212+-=x x y 的定义域、值域都是闭区间]2,2[b ,则b =(答:2)三.同一函数的概念。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而值域可由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唯一确定,因此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相同时,它们一定为同一函数。

三角函数【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与应试技巧总结】

三角函数【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与应试技巧总结】

――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三角函数1、角的概念的推广 :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的图形。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时,称它形成一个零角。

射线的起始位置称为始边,终止位置称为 终边。

2、象限角的概念 :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

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3.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 ( 1) 终边与 终边相同 ( 的终边在 终边所在射线上 ) 2 k ( kZ ) ,注意: 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 . 如与角 1825 的终边相同,且绝对值最小的角的度数是___,合___弧度。

(答:25;5)36( 2) 终边与 终边共线 ( 的终边在 ( 3) 终边与 终边关于 x 轴对称 ( 4) 终边与 终边关于 y 轴对称 ( 5) 终边与 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6) 终边在 x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终边所在直线上 ) k ( kZ ) .2 k ( kZ ) .2 k ( k Z ) . 2k (kZ ) .k , kZ ;终边在 y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k, k Z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可表示为:k , kZ . 如的终边与的226终边关于直线 yx 对称,则=____________。

(答: 2 k, kZ )34、 与的终边关系 :由“两等分各象限、一二三四”确定 . 如若是第二象限角,2则 是第 _____象限角2(答:一、三)5. 弧长公式 :l || R ,扇形面积公式: S1lR1| |R2,弧度 (1rad) 57.3 . 如221已知扇形 AOB 的周长是 6cm ,该扇形的中心角是1 弧度,求该扇形的面积。

6、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设 是任意一个角, P ( x ,(答: 2 cm 2 ) y ) 是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 异 于 原点 ), 它 与 原 点的 距 离 是 rx 2 y 20 , 那 么 s i ny , c o s x ,rry , x 0,cotx 0) , secr 0 ,cscr y 0。

高考数列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列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列必考知识点总结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高考考试中必考的知识点之一。

合理的掌握和应用数列的知识,不仅可以在高考中获得高分,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数列的基本概念、常见性质以及解题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同学们备考高考有所帮助。

1. 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

其中,首项是数列中排在第一位的数字,通常用a1表示;公差是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通常用d表示。

对于等差数列,我们还需要了解公差为常数的特点;对于等比数列,我们需要了解公比为常数的特点。

2. 数列的常见性质首先,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中任意一项的表示式,通常用an表示。

对于等差数列,其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a1+(n-1)d;对于等比数列,其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a1*q^(n-1),其中q为公比。

其次,数列的前n项和是指数列中前n项的和,通常用Sn表示。

对于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n=(a1+an)*n/2;对于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n=a1*(q^n-1)/(q-1)。

此外,数列中如果存在一项与它后面的项之和等于前一项的情况,称这样的数列为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的特点是前两项的和等于第三项,通常表示为Fn=Fn-1+Fn-2。

斐波那契数列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和应用,在高考中经常出现。

3. 数列的解题方法在高考中,求解数列题主要有两种方法:直接法和递推法。

直接法是指通过数列的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公式,直接计算所要求的项或和。

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知数列的公式,并且数据量较小的情况。

递推法是指通过列举出数列的前几项,利用数列的性质找出数列的规律,然后推算出所要求的项或和。

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知数列的规律,但是无法直接用公式求解的情况。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数列题。

例如,根据数列的对称性质,我们可以利用数列的前n 项和与后n项和之间的关系快速求解;根据数列的差分性质,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前项与后项之间的差值,找出数列的规律等等。

数学高考数学中的数列与数学归纳解题方法总结

数学高考数学中的数列与数学归纳解题方法总结

数学高考数学中的数列与数学归纳解题方法总结数学是高考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其中数列与数学归纳是数学题中常见的解题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数学高考中的数列与数学归纳解题方法进行总结与讨论。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是由一系列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通常用数学符号表示为{an}或{a1,a2,a3,...}。

其中,an代表数列中的第n个数。

二、数列的分类数列可以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通项公式数列等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数列,解题的方法也有所差异。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特点是每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保持不变,常用的解题方法是找出公差d,然后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进行计算。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特点是每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常用的解题方法是找出公比q,然后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进行计算。

3. 通项公式数列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数列,它们的通项公式需要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来确定。

解题时需要注意观察数列中数字之间的关系,然后推导出通项公式。

三、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它通过找到数列的规律,然后进行数学归纳来解决问题。

1. 递推关系在用数学归纳法解题时,首先需要找到数列中相邻的两项之间的递推关系。

通过观察数列中数值的变化,可以推测出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式。

2. 归纳假设在数学归纳法中,需要假设前n项成立。

即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

然后通过归纳步骤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3. 归纳证明归纳证明是通过证明当n=k成立的情况下,当n=k+1时也必然成立,从而证明命题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通过以上的步骤,数学归纳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特别是那些涉及到数列的题目。

四、数列与数学归纳解题方法的综合应用在高考中,数列与数学归纳解题方法常常结合运用。

解题时,我们需要先确定数列的类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然后找出数列的递推关系和通项公式。

2020高考数学必胜秘诀(三)数列

2020高考数学必胜秘诀(三)数列

2020高考数学必胜秘诀(三)数列――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三、数列1、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 3,…,n}〕的专门函数,如〔1〕a nI I *— (nN),那么在数列{a n}的最大项n 156为__〔答:1〕;〔2〕数列{a n}的通项为a25为〔答:a n a n 1〕; 〔3〕数列{a n}中,a数列的通项公式也确实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bTl,其中a,b均为正数,那么a n与a m的大小关系n2 n,且{a n}是递增数列,求实数的取值范畴〔答: 3〕;〔4〕一给定函数y f(x)的图象在以下图中,同时对任意a1 (0,1),由关系式务1 f (a n)得到的数列{a n}满足a n 1 a n(n N*),那么该函数的图象是〔〕〔答:A〕定义法N *为通项公式的数列{b n}为等差数列。

a na n 1(n 2)。

如设{a n}是等a n d(d为常数)或aCA2.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1〕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差数列,求证:以b n= —並n〔2〕等差数列的通项:a n a1 (na2050,那么通项a n _________ 〔答:1)d 或a n10丨;数,那么公差的取值范畴是〔答:2n8a m (n m)d。

如(1)等差数列{a n}中,%30,〔2〕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3〕等差数列的前n和:S n3n(a1 a n) S,S nanan 1〔2〕数列T n12n2n1 *—(n 2,n N ),a.2{a.}的前n项和S n2n (n 6, n N )3212n,前n项和S nn(n 1)dd 。

215,那么a1=―,2如〔1〕数列{a n}中,n =_〔答: a1 3,n 10〕;12n 72( n 6,n2n,求数列{| a n |}的前n项和人〔答:〔4〕等差中项:假设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且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a1、d、d称作为差不多元素。

高二最强总结(直线和圆)

高二最强总结(直线和圆)

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直线和圆一.直线的倾斜角: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l ,如果把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l 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那么α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当直线l 与x 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2.倾斜角的范围[)π,0。

如(1)直线023cos =-+y x θ的倾斜角的范围是____(答:5[0][)66,,πππ );(2)过点),0(),1,3(m Q P -的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m 那么],32,3[ππα∈值的范围是______(答:42≥-≤m m 或)二.直线的斜率:1.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这条直线的斜率k ,即k =tan α(α≠90°);倾斜角为90°的直线没有斜率;(2.斜率公式:经过两点111(,)P x y 、222(,)P x y 的直线的斜率为()212121x x x x y y k ≠--=; 3.直线的方向向量(1,)a k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斜率有何关系? 4.应用:证明三点共线: AB BC k k =。

如 (1) 两条直线钭率相等是这两条直线平行的____________条件(答: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2)实数,x y 满足3250x y --= (31≤≤x ),则xy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______(答:2,13-)三.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已知直线过点00(,)x y 斜率为k ,则直线方程为00()y y k x x -=-,它不包括垂直于x 轴的直线。

2.斜截式:已知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和斜率k ,则直线方程为y kx b =+,它不包括垂直于x 轴的直线。

3.两点式:已知直线经过111(,)P x y 、222(,)P x y 两点,则直线方程为121121x x x x y y y y --=--,它不包括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

高考_数_列_方法总结及题型大全

高考_数_列_方法总结及题型大全

高考 数 列 方法总结及题型大全方法技巧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数学的重点考查对象。

数列求和的基本思路是,抓通项,找规律,套方法。

下面介绍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直接(或转化)由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11)1()1(111q q qa a q q a q na S n nn)1(211+==∑=n n k S nk n 4、)12)(1(6112++==∑=n n n k S nk n213)]1(21[+==∑=n n k S nk n例1(07高考山东文18)设{}n a 是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n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37S =,且123334a a a ++,,构成等差数列.(1)求数列{}n a 的等差数列.(2)令31ln 12n n b a n +==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T .解:(1)由已知得1231327:(3)(4)3.2a a a a a a ++=⎧⎪⎨+++=⎪⎩,解得22a =.设数列{}n a 的公比为q ,由22a =,可得1322a a qq ==,.又37S =,可知2227q q ++=,即22520q q -+=,解得12122q q ==,.由题意得12q q >∴=,. 11a ∴=.故数列{}n a 的通项为12n n a -=.(2)由于31ln 12n n b a n +== ,,,,由(1)得3312nn a +=3ln 23ln 2n n b n ∴==, 又13ln 2n n nb b +-={}n b ∴是等差数列.12n nT b b b ∴=+++1()2(3ln 23ln 2)23(1)ln 2.2n n b b n n n +=+=+= 故3(1)ln 22n n n T +=.练习:设Sn =1+2+3+…+n ,n ∈N*,求1)32()(++=n nS n S n f 的最大值.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1(21+=n n S n , )2)(1(21++=n n S n (利用常用公式)∴1)32()(++=n n S n S n f =64342++n n n=n n 64341++=50)8(12+-n n 501≤∴ 当 88-n ,即n =8时,501)(m ax =n f二、错位相减法 设数列{}n a 的等比数列,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n n b a 的前n 项和n S 求解,均可用错位相减法。

数_列【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

数_列【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

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数列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如(1)已知*2()156n n a n N n =∈+,则在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__ (答:125); (2)数列}{n a 的通项为1+=bn ana n ,其中b a ,均为正数,则n a 与1+n a 的大小关系为___(答:n a <1+n a );(3)已知数列{}n a 中,2n a n n λ=+,且{}n a 是递增数列,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答:3λ>-);二.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定义法1(n n a a d d +-=为常数)或11(2)n n n n a a a a n +--=-≥。

如设{}n a 是等差数列,求证:以b n =na a a n+++ 21 *n N ∈为通项公式的数列{}n b 为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的通项:1(1)n a a n d =+-或()n m a a n m d =+-。

如(1)等差数列{}n a 中,1030a =,2050a =,则通项n a = (答:210n +); (2)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833d <≤) 3.等差数列的前n 和:1()2n n n a a S +=,1(1)2n n n S na d -=+。

如 (1)数列 {}n a 中,*11(2,)2n n a a n n N -=+≥∈,32n a =,前n 项和152n S =-,则1a =_,n =_(答:13a =-,10n =);(2)已知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212n S n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T(答:2*2*12(6,)1272(6,)n n n n n N T n n n n N ⎧-≤∈⎪=⎨-+>∈⎪⎩). 4.等差中项: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2a bA +=。

高三数学方法及技巧知识点总结

高三数学方法及技巧知识点总结

高三数学方法及技巧知识点总结数学作为高三学生的重要学科之一,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对高三数学的学习方法及技巧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应对高考。

一、数学基本概念及性质1.1 实数与数集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其中整数和分数属于有理数,不能表示为分数的数属于无理数。

实数集是数轴上的点集,每个点对应一个实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1.2 函数与映射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值域)中的一个元素。

函数的表示方法有解析法、表格法和图象法等。

函数的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1.3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根据未知数的个数和方程的度数可分为线性方程、二次方程等。

解方程的方法有代入法、消元法、换元法等。

不等式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式子,常见的有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

解不等式的方法有移项、合并、化简等。

二、数学运算技巧2.1 算术运算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在进行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此外,要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如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等。

2.2 代数运算代数运算主要包括整式、分式的加减乘除。

在进行代数运算时,要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如整式的除法、分式的乘除法等。

同时,要会运用数学软件或计算器进行复杂的代数运算。

2.3 三角函数运算三角函数是高考数学的重点内容,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等。

要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公式、性质,以及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解三角形等运算。

2.4 数列运算数列是高考数学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要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以及数列的单调性、周期性等性质。

在进行数列运算时,要注意运用数列的性质,简化计算过程。

三、数学解题策略3.1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数学解题的基础,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要遵循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方法,确保解题过程的严密性。

【高考数学】数列典型例题整合

【高考数学】数列典型例题整合

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三、数列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如(1)已知*2()156n n a n N n =∈+,则在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__ (答:125);___ n a <1+n a );3λ>-);(4)(1n a f =+得(答:A )1.设{a 2.(1)210n +);(2833d <≤) 3.(1=_,n =_(答:13a =-,10n =); (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2n S n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T(答:2*2*12(6,)1272(6,)n n n n n N T n n n n N ⎧-≤∈⎪=⎨-+>∈⎪⎩). 4.等差中项: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2a b A +=。

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 、n 、n a 及n S ,其中1a 、d 称作为基本元素。

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

(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2,,,,2a d a d a a d a d --++…(公差为d );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3,,,3a d a d a d a d --++,…(公差为2d )三.等差数列的性质:1.当公差0d ≠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前n 和211(1)(222n n n d d S na d n a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2.若公差0d >,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常数列。

高考数学冲刺复习数列考点解析

高考数学冲刺复习数列考点解析

高考数学冲刺复习数列考点解析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而数学作为其中的关键学科,更是备受关注。

在高考数学中,数列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不仅在选择题、填空题中频繁出现,也是解答题中的常客。

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有必要对数列考点进行深入的解析和复习。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例如:1,3,5,7,9 就是一个等差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用\(a_{1}\)表示;第\(n\)项称为通项,用\(a_{n}\)表示。

在数列中,常见的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这个常数称为公差,用\(d\)表示。

其通项公式为\(a_{n}=a_{1}+(n-1)d\)。

等比数列则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这个常数称为公比,用\(q\)表示。

其通项公式为\(a_{n}=a_{1}q^{n-1}\)。

二、等差数列考点1、通项公式的应用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_{1}\)和公差\(d\),就可以通过通项公式求出任意一项。

例如,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2\),公差为\(3\),则第\(10\)项为\(a_{10}=2 +(10 1)×3 = 29\)。

2、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_{n}=\frac{n(a_{1}+a_{n})}{2}=na_{1}+\frac{n(n-1)d}{2}\)。

在解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公式。

比如,已知首项和末项,就用第一个公式;已知首项和公差,就用第二个公式。

3、性质的运用等差数列有许多重要的性质,比如:若\(m + n = p + q\),则\(a_{m} + a_{n} = a_{p} + a_{q}\)。

这些性质在解题时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等比数列考点1、通项公式的运用与等差数列类似,通过等比数列的首项\(a_{1}\)和公比\(q\),利用通项公式\(a_{n}=a_{1}q^{n-1}\)求出任意一项。

高考必考的数列知识点总结

高考必考的数列知识点总结

高考必考的数列知识点总结数列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高考中必考的知识点之一。

数列作为数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无论是在纯数学研究中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掌握好数列的概念、性质和相关定理,对于高考数学考试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高考必考的数列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概念与符号数列是由一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序列,可以用a1,a2,a3...表示,其中ai表示数列中的第i项。

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有一个明确的位置,数列中的一组数按一定顺序排列,且每一个数与它的位置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为了方便表示,常用的数列符号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差值相等。

常用的等差数列符号为{an},其中a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a + (n-1)d。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花销问题、收益问题等。

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比值相等。

常用的等比数列符号为{bn},其中b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bn =b * q^(n-1)。

等比数列在实际应用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例如利润增长、物体重量等。

四、数列的性质与定理在高考中,还需要掌握一些数列的性质和定理,以便能够解决更复杂的数列问题。

1. 等差数列的性质- 若数列的首项、公差和前n项和已知,则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可以求得。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n/2)(a + l),其中a为首项,l 为尾项。

2. 等比数列的性质- 若数列的首项、公比和前n项和已知,则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可以求得。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1-q^n)/(1-q),其中a为首项,q为公比。

3. 常见数列公式- 平方数列:1, 4, 9, 16, ...- 立方数列:1, 8, 27, 64, ...- 斐波那契数列:1, 1, 2, 3, 5, 8, 13, 21, ...五、应用题与解题技巧高考中的数列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求解。

高考数学必备知识点技巧

高考数学必备知识点技巧

高考数学必备知识点技巧数学是高考考试中最具挑战性的科目之一,也是很多考生头疼的科目。

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除了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点外,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数学的必备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代数代数是高考数学的基础,也是常见的考点之一。

在代数运算中,要注意加减乘除的顺序,理解乘方和开方的运算规律。

此外,在解代数方程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整理换元、配方等方法,将方程转化为更易解的形式。

同时,要注意解方程时的合理性考虑,对于涉及负根或虚根的方程,要注意给出合理的解释。

二、函数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

在解函数题的过程中,要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点。

对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要了解它们的图像特征,能够根据函数图像判断函数的性态,并能解决与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对于常用函数如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等,要熟记其基本性质和公式,这样在解题时才能事半功倍。

三、几何几何是高考数学中难度较大的一部分,也是占据较大分值的题目。

在几何的学习中,要掌握常见的几何定理和性质,能够熟练应用这些知识进行证明和计算。

在解几何题时,要善于利用图形的对称性、相似性和投影等方法,准确分析题意和条件,注意图形的特点,发现其中的规律。

此外,熟悉计算几何的方法,掌握坐标平面上点、直线和曲线的性质和计算公式,能够解决与计算几何相关的问题。

四、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高考数学中的实际应用部分。

在概率运算中,要了解事件的概念和概率的计算方法,掌握排列、组合和概率分布等知识。

同时,要善于将问题转化为概率模型,根据已知条件计算所求的概率。

在统计与回归分析中,要熟悉样本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能够分析数据,计算统计指标,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推理和预测。

五、解题技巧除了掌握各种数学基本知识点外,还需要灵活运用解题技巧,以提高解题效率。

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通过画图和列式等形象化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形象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高考数学倒计时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倒计时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倒计时知识点总结数学是高考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也是许多考生最难攻克的一门学科。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数学,下面对高考数学的关键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一、函数与方程1.1 函数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要理解函数的概念,首先需要了解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区别。

函数是一种关系,其中自变量的每个取值都唯一确定一个因变量的值。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是函数的重要属性,要注意区分。

1.2 方程方程是数学中的基本工具,包括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等。

解方程的关键是通过移项和消元等方法将方程化简为最简形式,再通过求解得到未知数的值。

二、数列与数列极限2.1 数列数列是一串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

根据数列中的数之间的规律,可以将数列分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等。

2.2 数列极限数列极限是数列中数的逐渐趋近某个确定值的过程。

重点掌握数列极限的定义以及判断数列极限的方法,如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夹逼准则等。

三、导数与微分3.1 导数导数是函数的变化率的表示,可以通过函数的图像来理解。

导函数和导数的定义是重要的基础知识点,要能够熟练求导。

3.2 微分微分是研究函数极值和函数图像特点的重要工具,理解微分的概念和性质对于解题至关重要。

四、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4.1 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了解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关系、垂直关系和交点求法等基本内容,并掌握相关解题技巧。

4.2 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是将平面几何和代数结合起来研究的一门数学学科。

要熟悉解析几何中的点、直线和圆等基本概念,掌握直线和平面的方程及其相互关系。

五、概率与统计5.1 概率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是一种统计方法。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如事件的互斥和独立性等。

5.2 统计统计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要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频数、频率和统计图表等。

总之,高考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是考生备考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备战冲刺指导)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数列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如(1)已知*2()156n na n N n =∈+,则在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__ (答:125);(2)数列}{n a 的通项为1+=bn ana n ,其中b a ,均为正数,则n a 与1+n a 的大小关系为___(答:n a <1+n a );(3)已知数列{}n a 中,2n a n n λ=+,且{}n a 是递增数列,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 (答:3λ>-);(4)一给定函数)(x f y =的图象在下列图中,并且对任意)1,0(1∈a ,由关系式)(1n n a f a =+得到的数列}{n a 满足)(*1N n a a n n ∈>+,则该函数的图象是 ()(答:A )A B C D二.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定义法1(n n a a d d +-=为常数)或11(2)n n n n a a a a n +--=-≥。

如设{}n a 是等差数列,求证:以b n =na a a n+++ 21 *n N ∈为通项公式的数列{}n b 为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的通项:1(1)n a a n d =+-或()n m a a n m d =+-。

如(1)等差数列{}n a 中,1030a =,2050a =,则通项n a =(答:210n +);(2)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833d <≤)3.等差数列的前n 和:1()2n n n a a S +=,1(1)2n n n S na d -=+。

如(1)数列 {}n a 中,*11(2,)2n n a a n n N -=+≥∈,32n a =,前n 项和152n S =-,则1a =_,n =_(答:13a =-,10n =);(2)已知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212n S n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T(答:2*2*12(6,)1272(6,)n n n n n N T n n n n N ⎧-≤∈⎪=⎨-+>∈⎪⎩). 4.等差中项: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2a bA +=。

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 、n 、n a 及n S ,其中1a 、d 称作为基本元素。

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

(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2,,,,2a d a d a a d a d --++…(公差为d );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3,,,3a d a d a d a d --++,…(公差为2d ) 三.等差数列的性质:1.当公差0d ≠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前n 和211(1)()222n n n d dS na d n a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2.若公差0d >,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常数列。

3.当m n p q +=+时,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如(1)等差数列{}n a 中,12318,3,1n n n n S a a a S --=++==,则n =____(答:27);(2)在等差数列{}n a 中,10110,0a a <>,且1110||a a >,n S 是其前n 项和,则 A 、1210,S S S 都小于0,1112,S S 都大于0 B 、1219,S S S 都小于0,2021,S S 都大于0 C 、125,S S S 都小于0,67,S S 都大于0 D 、1220,S S S 都小于0,2122,S S 都大于0(答:B )4.若{}n a 、{}n b 是等差数列,则{}n ka 、{}n n ka pb + (k 、p 是非零常数)、*{}(,)p nq a p q N +∈、232,,n n n n n S S S S S -- ,…也成等差数列,而{}n a a 成等比数列;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0n a >,则{lg }n a 是等差数列. 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25,前2n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n 和为 。

(答:225)5.在等差数列{}n a 中,当项数为偶数2n 时,S S nd =偶奇-;项数为奇数21n -时,S S a -=奇偶中,21(21)n S n a -=-⋅中(这里a 中即n a );:(1):奇偶S S k k =+。

如(1)在等差数列中,S 11=22,则6a =______(答:2);(2)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n a 中,奇数项和为80,偶数项和为75,求此数列的中间项与项数(答:5;31).6.若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和分别为n A 、n B ,且()n nAf n B =,则2121(21)(21)(21)n n n n n n a n a A f n b n b B ---===--.如 设{n a }与{n b }是两个等差数列,它们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S 和n T ,若3413-+=n n T S n n ,那么=nn b a___________(答:6287n n --)7.“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

法一:由不等式组⎪⎪⎭⎫ ⎝⎛⎩⎨⎧≥≤⎩⎨⎧≤≥++000011n n n n a a a a 或确定出前多少项为非负(或非正);法二:因等差数列前n 项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故可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但要注意数列的特殊性*n N ∈。

上述两种方法是运用了哪种数学思想?(函数思想),由此你能求一般数列中的最大或最小项吗?如(1)等差数列{}n a 中,125a =,917S S =,问此数列前多少项和最大?并求此最大值。

(答:前13项和最大,最大值为169);(2)若{}n a 是等差数列,首项10,a >200320040a a +>,200320040a a ⋅<,则使前n 项和0n S >成立的最大正整数n 是(答:4006)8.如果两等差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它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差数列,且新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原两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 注意:公共项仅是公共的项,其项数不一定相同,即研究n m a b =. 四.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1.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定义法1(n na q q a +=为常数),其中0,0n q a ≠≠或11n n nn a a a a +-=(2)n ≥。

如(1)一个等比数列{n a }共有21n +项,奇数项之积为100,偶数项之积为120,则1n a +为____(答:56);(2)数列{}n a 中,n S =41n a -+1 (2n ≥)且1a =1,若n n n a a b 21-=+ ,求证: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

2.等比数列的通项:11n n a a q -=或n m n m a a q -=。

如设等比数列{}n a 中,166n a a +=,21128n a a -=,前n 项和n S =126,求n 和公比q .(答:6n =,12q =或2)3.等比数列的前n 和:当1q =时,1n S na =;当1q ≠时,1(1)1n n a q S q-=-11n a a qq -=-。

如 (1)等比数列中,q =2,S 99=77,求9963a a a +++(答:44);(2))(1010∑∑==n nk kn C 的值为__________(答:2046); 特别提醒: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为此在求等比数列前n 项和时,首先要判断公比q 是否为1,再由q 的情况选择求和公式的形式,当不能判断公比q 是否为1时,要对q 分1q =和1q ≠两种情形讨论求解。

4.等比中项:若,,a A b 成等比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

提醒:不是任何两数都有等比中项,只有同号两数才存在等比中项,且有两个。

如已知两个正数,()a b a b ≠的等差中项为A ,等比中项为B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答:A >B )提醒:(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q 、n 、na 及n S ,其中1a 、q 称作为基本元素。

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数成等比,可设为...,22,,,,a a a aq aq q q ...(公比为q );但偶数个数成等比时,不能设为 (3)3,,,aq aq q a q a ,…,因公比不一定为正数,只有公比为正时才可如此设,且公比为2q 。

如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成等比数列,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为12,求此四个数。

(答:15,,9,3,1或0,4,8,16) 5.等比数列的性质:(1)当m n p q +=+时,则有m n p q a a a a =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 .如(1)在等比数列{}n a 中,3847124,512a a a a +==-,公比q 是整数,则10a =___(答:512);(2)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若569a a ⋅=,则3132310log log log a a a +++=(答:10)。

(2) 若{}n a 是等比数列,则{||}n a 、*{}(,)p nq a p q N +∈、{}n ka 成等比数列;若{}{}n n a b 、成等比数列,则{}n n a b 、{}n nab 成等比数列;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公比1q ≠-,则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 ,…也是等比数列。

当1q =-,且n 为偶数时,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 ,…是常数数列0,它不是等比数列. 如(1)已知0a >且1a ≠,设数列{}n x 满足1l o g 1l o g a n a nx x +=+(*)n N ∈,且12100100x x x +++= ,则101102200x x x +++= .(答:100100a );(2)在等比数列}{n a 中,n S 为其前n 项和,若140,1330101030=+=S S S S ,则20S 的值为______(答:40)(3)若10,1a q >>,则{}n a 为递增数列;若10,1a q <>, 则{}n a 为递减数列;若10,01a q ><< ,则{}n a 为递减数列;若10,01a q <<<, 则{}n a 为递增数列;若0q <,则{}n a 为摆动数列;若1q =,则{}n a 为常数列.(4) 当1q ≠时,b aq qaq q a S n n n +=-+--=1111,这里0a b +=,但0,0a b ≠≠,这是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一个特征,据此很容易根据n S ,判断数列{}n a 是否为等比数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