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及教育管理对策
浅谈体校学生现状及学生管理对策
浅谈体校学生现状及学生管理对策体育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而体育特长生更是被视为未来青年体育事业的中流砥柱。
体校作为培养未来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国内广受关注。
然而,当前体校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对于学生管理的不足。
本文将从体校学生现状、学生管理对策两个方面来浅谈一下体校管理问题。
体校学生现状体校作为选拔优秀体育特长生的培训机构,其学生群体具体特点可以概括为:年龄低、学习压力大、训练强度大。
年龄低体校的特长生大多是从小学高年级、初中阶段开始训练的,比一般高中生要年幼得多。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埋下了许多潜在的心理问题。
在与同龄人比较的过程中,体校学生会发现自己和同龄人有着巨大的差距,从而导致他们自身的自卑感、挫折感、焦虑感等负面情绪。
学习压力大体校学生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训练上,同时还要认真对待学校的学习任务。
每日的学习内容不可少,而他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凭,这对这些年龄较小的学生们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训练强度大体育训练是体校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业之一。
在这个阶段,他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训练,必须忍受各种训练的痛苦。
同时,还需要克服一些自我保护心理障碍。
在安全性方面,许多体校有非常强的安全意识,但是在这个阶段身体的负荷过大,导致受伤的情况依然会发生。
更严重的是,有些训练甚至会威胁到学生的安全。
学生管理对策要优化体校学生的管理,调整实施措施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话谈几点对学生管理角度的建议: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体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体育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相应的改善:1.心理辅导。
对于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严格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安排相关的医生专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心态。
2.多元化的兴趣拓展。
体校学生能否在心情的活动中获得乐趣,并夯实其对自身的理解与认识对其将来的成长具有意义深远的影响。
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于体校学生而言,除了训练,学习也是其必不可少的乐趣,只有学习与训练相辅相成,才能出现具有综合实力的优秀体育生。
体育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育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体育教育专业是一门培养专业运动员、体育教练员和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学科,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体育教育专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本文将围绕体育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
一、存在的问题1. 传统教学模式僵化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多以理论教学、技能培训和考试为主,教学内容大多局限于课本知识和固定的运动项目。
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是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缺乏兴趣,以及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2. 技术水平不足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技能培训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学生只是掌握了基本的体育技术,对于更高层次的技术要求还存在差距。
这也导致了未来从业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3. 对综合素质的忽视在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中,更多的注意力往往放在了学生的体能技能培训上,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却忽视了。
这样一来,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面临着人际关系、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挑战。
4. 教育教学资源匮乏由于体育教育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实践训练和场地设施支持,但目前在一些学校中,由于资源匮乏,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5. 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这导致了学生在毕业后与社会实际工作存在较大代沟,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
二、对策为了解决体育教育专业中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我们可以着力更新教学模式。
引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开发在线教育平台,让学生能够更自主地学习和体验体育知识和技能。
2. 加强实践训练针对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实践训练,提供更多的运动场地和器材,配备专业教练,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
3. 多元化评价体系为了避免只重视体育技能的培养而忽视综合素质,学校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体育技能的考核,还应该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力、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体育专业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对健康意识的提高,体育专业的学生也在逐渐增多。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对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发现,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通常具有较高的体育素养和专业技能,但在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上存在差异。
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身体素质,但在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方面有待提高。
针对这些特点,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的分析,探讨适合其特点的教育管理对策,并提出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的建议,旨在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通过本研究,有望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提升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特殊需求,为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提供依据;分析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和完善教育管理提供建议和方向;探讨影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因素,为未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对策提供参考;总结提出建议,从根本上提升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体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行为和学习特点,为高校教师和管理者提供更有效的教育管理对策。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体育教育,高校体育专业的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作为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管理上要有所针对性,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发展这一专业。
本文将从学生特点、教育管理情况以及对策建议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1. 自律性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通常从小就热爱运动,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训练,具有比较强的自律性和毅力。
他们对体育训练和比赛有着强烈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能够坚持不懈地进行长时间的训练,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
2. 志向明确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通常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和定位,他们都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练、运动员或者体育管理者。
在学习和训练上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有着更强的学习和训练动力。
3. 团队意识强体育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长期的体育训练和比赛中,会锻炼出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他们愿意和队友一起努力,相互配合,共同为团队取得好成绩而努力。
4. 时间管理能力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通常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和比赛,因此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一般较强,明确分清主次,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训练和休息时间,不会轻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扰。
二、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管理现状1. 体育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不足目前,很多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体育教育和学科教育之间的融合并不是很充分。
部分高校只重视学生的体育训练和比赛,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科学习和理论知识的培养。
2. 教学资源不足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资源不足也是一大问题。
很多高校的体育专业教育条件较差,体育场馆、器材、师资等都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育管理模式陈旧目前,一些高校的体育专业教育管理模式相对比较陈旧,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变化和需求。
教育管理体制过于官僚化,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需求考虑不够,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高校中,体育专业学生更是承担着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使命。
在这个背景下,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对应的教育管理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1.热爱体育体育专业学生天生就对体育运动充满热爱,他们热衷于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喜欢在运动中挑战自我,追求身体和技能的极限。
2.身体素质好由于长期参与体育锻炼,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好,具有较高的运动能力和体能水平。
3.团队意识强体育运动是一项团队合作的活动,体育专业学生在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自律性强体育专业学生在长期的体育训练中培养了较强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他们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训练和生活。
1.注重体育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专业学生天生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他们喜爱体育,追求自我挑战,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个性化的培养和引导。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体育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和他人进行紧密的合作,此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加强团队协作的培训和教育。
3.建立健全的体育学科体系建立健全的体育学科体系,开设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课程,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4.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到更好的为体育专业学生提供教育服务。
5.注重学生体质的培养在教育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质,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和科学的运动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6.开展实践教学体育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自我技能。
开展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是一批具有健康、积极、动态,热爱体育运动并有一定体育基本素质的学生群体。
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养中,应该注重以下特点:一、注重锻炼和训练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是以运动为主要特点的群体,因此,体育专业学生对锻炼和训练的需求很高。
他们需要定期参加各种训练和比赛,才能保证良好的体育水平和竞技能力。
二、专业基础知识层次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具有优秀的体育基础素质和丰富的体育运动知识。
因此,他们比一般的学生更加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在教育管理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和教育。
三、注重综合能力培养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
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针对以上特点,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体育专业学生需要定期参加各种运动训练和比赛,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场地和设施,保证他们的体育创新和发展。
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注重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培养,通过各种课程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组织和活动,锻炼他们的领导才能和组织协调能力。
四、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的。
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注重提升教师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招聘和培养优秀的教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在教育管理中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潜力,实现优良的成长。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2019年(第9卷)第28期学校体育学DOI:10.16655/ki.2095-2813.2019.28.175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①王岩(烟台大学 山东烟台 264001)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通过着重分析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特点以及其成长规律,并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如何进行思想引领及教育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专业 学生特点 教育管理 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a)-0175-02①作者简介:王岩,(1980,10—),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这从具体层面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本质任务、时代任务和战略任务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就是要求我们从“事”“时”“势”三方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体育专业学生文化基础、思维方式、行为特征、专业特点相比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很大的独特性。
如何准确把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学生立德树人和教育管理工作,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体育人才,是高校体育类专业思政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课题。
鉴于此,本文分析研究了体育类专业学生特点及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
1 体育类专业学生特点分析(1)体育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招考录取方式截然不同,他们凭借出色的体育专项竞技能力,通过单招考试进入大学学习。
由于长期从事严苛的体育训练和激烈的体育竞赛,体育专业学生具有顽强拼搏、吃苦耐劳、活泼好动等特点,集体主义和团队意识比较强,长期训练过程中形成的团队默契和队友感情非常珍贵。
体校学生特点、管理原则及管理对策
体校学生特点、管理原则及管理对策标题一:学生特点的探讨在大学教育中,学生是教师最重要的教育对象之一。
同样,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特点也是导师成功完成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
通过探讨学生的特点,导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和辅助学生成功完成学业,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首先,大学生具有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和独立的思考能力,他们对待学习、生活等方面有着更为成熟的态度。
其次,大学生年龄段相对较年轻,身心上的变化可能更为显著,比如他们经常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波动等。
此外,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多样,个性有所不同,导师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作出不同的指导。
了解学生特点的重要性在于,导师可以因材施教,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师还能针对学生的差异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毕业导师要积极探索学生的特点,因应而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标题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校园是学生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学生除了学习,还需要注意与本校其他学生、员工以及外来访客保持安全距离。
如何确保学生安全成为实现教育管理质量的关键。
安全管理可以包括多方面:人、事、物、环境等等综合措施,保障学生的安全。
在普及安全知识方面,毕业导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应对紧急事件。
另外,导师可以邀请专业人员上课,教授一些急救以及消防知识。
或是主动观察学生的生活状态,提醒他们合理安排日常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寝室及校园周边的巡查,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在保障物资安全方面,毕业导师也可以推广使用家庭保险、个人财产险等相关保险产品,为学生提供保障。
可加强对学生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定期检查和维修等工作,确保学生的基本生活用品安全,提高学生使用各类设备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能够为学生提供安全保障,让学生安心学习,有助于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成效。
体育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育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育教育专业是一个既重要又具有挑战性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专业人士和教育机构找到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体育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
一、存在的问题
1. 课程设置不够多样化
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偏向于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缺乏对其他体育与健康相关领域的深入了解和研究。
这样的单一设置不利于学生们的综合发展和未来的就业前景。
2.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
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很多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体育训练和比赛模式,缺乏对现代教育理念和科技手段的运用。
这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实践机会不足
体育教育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践锻炼,但很多学校和机构在这方面的资源投入不足,导致学生们无法获得足够的实践机会,从而影响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4.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很多学校和机构还停留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对学生个性和潜力的挖掘和培养,这会限制学生们的发展空间和职业选择。
二、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三、总结
体育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找到对策来解决。
只有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机会,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为未来的体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学校、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和努力,共同推动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问题,对策】。
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教育与管理对策研究
C l e n nv rie p r r i n jrSu e t o esa d U ies i S o t T an gMao td ns l ts s i
Z a in h nJa g
( eat et f pr , l stt o h s a E uai , hncu ,30 3J i, hn ) D pr n o sJi i tue f yi l d ct n C agh n 10 3 ,l C ia m o S t in n i P c o in
中图分 类号 : 87 4 G 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2—16 ( 0 2 0 0 2 0 17 3 5 2 1 ) 2— 17— 2
S u y o h u a i n a d M a a e e t Co n e m e s r f Hi h r t d n t e Ed c t n n g m n u t r a u e o g e o
me tt a ,n o aie e u a in a d ma a e n to s a d p o t e a u a e t n e m in v t d c t n n g me tme h d , n r mo e t d h t n . v o h l
Ke o d :ihr pr o ee;pr a i a r tdnseu a o ;m ae e t yw r shge ot cl gss t t i n m j u e t;d ct n a gm n s s l o srn g os i n
张 健
10 3 ) 3 0 3
( 吉林体育学 院 运动系 , 吉林 长春
摘
要: 高等体育 院校是 培养 高素质体育人才 的基 地。作为体育 院校教 育管理 的重要组成 部分——运 动训练专 业学 生 ,
体校学生特点、管理原则及管理对策-教育教学管理论文-教育论文
体校学生特点、管理原则及管理对策-教育教学管理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体校学生特点1. 认识问题的单一性。
由于实行早期专项化训练,学生从小接受直观模拟训练,而对问题往往是重感性,轻理性;重训练,轻文化等。
在接受学校正面教育、启发和导的同时,又受到社会习俗和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接受教育呈现出摇摆性,认识问题比较片面单一。
2. 文体学习的对立性。
体校学生对文化和体育的学习态度,尤其是体现在成绩上,几乎成对立态度。
由于一些学生是国家和省比赛冠军,报上有名、电台有声、电视有影而自信心和优越感强,他们把个人前途、就业希望、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都寄托在提高运动成绩上,而忽视了文化学习。
这种不同一性的对立观点,不仅造成学生认识上的片面单一,目光短浅,而且影响和制约着整体素质和行为的全面提高,也影响着全面教育方针的落实。
3. 身心发展的不稳定。
由于体校学生接受训练早,持续时间长,他们过早的生活,接触社会,个性发展快,心理成熟早,青春期呈现超前性;又由于他们在竞赛、竞争的环境熏陶下,一心一意要成为体育专项冠军,都使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不稳定性。
4. 思想行为的随意性。
体育训练需要选用形态、机能和素质好的人才,而天生好动的人,这种先天条件给后天的育才和成才开创了有力的机遇和条件。
大多数学生经过培养教育,行为表现趋于规范和成熟,但少数学生表现集体观念差、组织纪律差、自我管理差、自控能力差。
这种思想的自由化和行为的随意性,不仅对学生的成长不利,也影响学校的教学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的正常化。
二、体校学生管理原则针对体校学生特点,实施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有机结合,注重研究学生心理的各种成分,特别是同情感、意志、情绪等发生联系的影响,是具有导向性的青少年教育的基础。
为此,我们遵循五个统一的原则:1. 理情统一。
体校学生讲义气、重感情,成功的管理应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理中含情,以理为主,情理交融,做学生的贴心管理者。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身体素质较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经过入学测试和选拔,身体素质较一般学生要好。
这些学生通常具有较高的耐力、灵活性和协调性,具备较强的体育能力和潜力。
2.对体育充满热爱: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通常对体育活动有较高的兴趣和热爱,他们愿意将自己的兴趣转化为职业,并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3.团队合作意识强:体育专业学生通常在体育比赛、训练和课程中需要与他人合作。
他们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并能够与他人共同协作,实现共同目标。
4.压力承受能力强:体育专业学生通常需要参加竞技比赛,并且在考试和测试中达到一定的成绩要求。
他们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压力承受能力,能够在压力下保持良好的状态。
1.全面培养: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和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素质。
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使学生在体育领域发展得更加全面。
2.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针对具有专长的学生,可以提供专项训练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特长;对于技术不足的学生,可以提供针对性的训练和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水平。
3.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组织团队活动、比赛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鼓励学生相互协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体育专业学生面临的竞争和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对体育充满热爱、团队合作意识强和压力承受能力强等特点。
通过全面培养、个性化指导、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等教育管理对策,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和能力,促进他们在体育领域的发展和成长。
体育专业如何进行体育教育和体育管理
体育专业如何进行体育教育和体育管理体育专业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教育和管理体育活动。
本文将探讨体育专业如何进行体育教育和体育管理,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一、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体育教育,学生可以发展身体素质、培养运动技能,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合作精神和公平竞争的意识。
二、体育教育的目标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使他们能够获得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体育教育的方法1. 激发兴趣:体育教育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兴趣。
2. 系统训练: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系统训练。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训练计划,并将训练分为不同的阶段,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3. 个性化指导:体育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指导。
教师应该关注每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四、体育管理的重要性体育管理对于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和优质的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提高体育活动的效益和水平,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五、体育管理的目标体育管理的目标是合理规划体育资源,确保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六、体育管理的方法1. 设立管理机构: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负责体育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体育课程的设计和评估等工作。
2. 资源整合:体育管理需要合理整合各种资源,包括场地设施、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等,以确保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教学。
3. 监督检查:体育管理需要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保障教学质量和活动的安全。
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标准,对体育活动进行评估和监控。
七、体育教育与体育管理的关系体育教育和体育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而体育管理的目标是促进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的质量提高。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摘要:体育专业学生是指在高等院校就读体育类专业的学生群体。
他们具有身体素质较好、运动技能较强、热爱体育运动的特点。
由于教育管理方面的不足,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业、运动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从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教育管理对策,旨在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
一、引言二、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1. 身体素质较好:体育专业学生在面试入学时通常需要通过体能测试,因此他们的身体素质较好,身体比例较协调。
2. 运动技能较强:体育专业学生经过多年的体育训练,运动技能较强,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体育项目。
3. 热爱体育运动: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着较高的热爱,对体育事业有着积极的态度和强烈的使命感。
4. 学业负担较大:相比其他专业学生,体育专业学生需要在学业上面临更大的挑战,不仅需要完成体育教育学、运动训练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
5. 专业理论知识欠缺:尽管体育专业学生在运动技能方面较强,但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加强相关理论学习。
三、教育管理对策1. 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性:高校体育专业应根据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包括入学选拔、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规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2. 加强综合素质培养:体育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运动技能,还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体育文化课程、社团活动等形式,提供综合素质培养的机会。
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体育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运动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注重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和评估。
5. 建立良好的职业发展辅导机制:体育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需要面临职业发展的压力。
学校应建立起良好的职业发展辅导机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四、结论。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随着近年来国家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也逐渐得到了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体育专业并踏入了大学校园。
这些体育专业学生有着独特的性格和特点,而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教育管理,是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1.身体素质优秀作为体育专业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自然是优秀的,比如体能、协调、反应能力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2.独立自主能力强体育专业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进行训练,需要自己完善训练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训练,因此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较强。
3.竞争意识强体育专业学生的训练往往是以比赛为目标的,因此他们的竞争意识很强,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比赛中获胜,并且不断进步。
4.团队精神突出体育专业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需要和队友紧密协作,因此他们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乐意为团队做出贡献。
二、教育管理对策1.发掘、培养个人潜力高校教育应该重视对体育专业学生的个性化课程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和培养自己的潜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实现自我超越。
2.重视比赛经历体育专业学生的训练和比赛经历是很重要的,高校应该开展更多的校际比赛和国际比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其他学校甚至其他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和竞技。
3.注重团队建设体育专业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需要和其他队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学生的相互信任、合作意识和团队凝聚力。
4.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高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评价,既注重学生的体育素质,也关注其个人能力和人格特点。
总之,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科学的教育管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教练和领袖人才。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是指在大学阶段选择了体育专业进行学习的学生群体。
他们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也具备了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一些特点如下: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具备较高的运动能力。
由于他们在择校时已经通过了相应的体育考试,并取得了一定的体育成绩,因此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相对较高。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事业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选择体育专业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希望将来能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工作,为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
由于体育专业的学习涉及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他们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既有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也有实验室中的实践训练。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在体育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各种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因此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教育管理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具体的教育管理对策包括以下几点:加强理论教育和实践培训的结合。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实践技能的培养。
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将理论教育和实践培训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充分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并组织各类学术活动和比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体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开展各种综合素质培训和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加强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选择体育专业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将来能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工作。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是指以体育为专业方向的大学生。
体育专业的学生固然具有一般大学生的特点,同时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本文主要探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及针对这些特点的教育管理对策。
1. 体育专业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质。
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体育专业学生有更高的身体素质和耐力,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好。
2. 能力综合素质高。
体育专业学生经过多年的训练,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运动技能,同时也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感性认识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心理调整能力等素质。
3. 具有独特的教育选择背景。
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经历通常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乐观性,这不仅反映在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上,还反映在他们对于人生选择和职业规划方面的乐观态度上。
4. 专业职业生涯更为明确。
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体育专业学生更为热爱自己的专业,对于未来的发展目标也更加明确,较为专业化。
教育管理对策1. 提高教育水平。
加强体育专业的教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育师资队伍,为体育专业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 发挥高素质的教师优势。
加强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体育专业学生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指导,同时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督促学生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专业特点,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挖掘多元特点,辅助职业规划。
在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同时,提供丰富的选择和多元的支持,帮助学生在职业规划和专业选择上作出更为明确的决策。
4. 加强心理健康辅导。
对于体育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出现的心理障碍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关注。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管理好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达到更好地维护个人及群体整体利益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在教育管理实践中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通过多种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挖掘体育专业学生的优势和特点,最终实现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校体育类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措施
高校体育类专业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措施发布时间:2022-01-06T06:34:08.119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2期作者:陈慧慧[导读]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非常迅速,高等学校教育也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其中体育类专业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体育专业类的大学生在高校学生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类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性格上等多方面都有着全然不同的特点。
陈慧慧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1617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非常迅速,高等学校教育也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其中体育类专业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体育专业类的大学生在高校学生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类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性格上等多方面都有着全然不同的特点。
如何针对体育类专业学生搞好高校体育专业的管理教育工作,是高校教师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体育类专业;学生特点;教育管理体育类专业学生作为我国高校学生群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教育工作已经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目前高校体育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已经不再适合新形势下的高校体育类专业学生的教育工作。
高校教师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来进行教育方式的改革,以新的教育形式来教育体育类专业学生,教师要根据体育专业类大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模式,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让体育专业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一、体育类专业学生的特点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有着他们于专业相关的特点,而体育类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性,普遍都具有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会产生好奇心理,什么都想去一探究竟,有时就会出现自我约束力较差的现象。
体育类专业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往往都比其他专业学生要强烈,因为大多数体育比赛项目都是集体比赛,在长期的比赛和日常训练中,让运动员之间产生了旁人难以比拟的默契和战友情,这使得体育类专业学生大都比较重感情,讲义气,但是这种性格往往也会冲动。
浅谈高校体育类专业学生特点与管理对策
浅谈高校体育类专业学生特点与管理对策摘要:高校体育类学生大多数活泼好动,勇于探索新鲜事物,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
根据高校体育类学生特点,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要求高校辅导员从影响学生特点的各方面因素入手,合理制定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对提高高校体育类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体育类专业;学生特点;管理;对策在教育体制改革整体推进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逐渐由既往的“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国内各地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为高校发展创造机遇,同时也使其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面对新的挑战和困难。
和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较,体育类学生思想、性格及行为特点更加特殊,高校应明确体育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教育教学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管理工作实效,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一、高校体育类学生的特点(一)集体荣誉感较强。
因长期参与体育训练和竞技比赛,体育类学生性格更加活泼好动,集体主义精神、荣誉感较强烈。
大部分体育项目是集体性项目,经历长期系统的训练比赛,学生之间会产生一定默契与战友情谊,为了能在比赛中取胜,他们主观上十分重视维护这种感情。
(二)心理素质较好。
体育训练让学生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以至于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体育类学生比非体育类学生显得更加坚强,同时他们热爱体育运动,而体育运动拥有发泄情绪,释放压力的作用,因此,体育类学生中很少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性格坚韧,敢于奋斗。
体育类学生在长期训练过程中逐渐养成了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品质,敢于迎难而上。
大多数体育类学生毕业后将这种优良品质带到工作单位中,即便是在艰苦环境中也能生存发展,甚至实现自主创业。
(四)身体素质好,学习主动性差。
体育类学生运动强度普遍较大,体能损耗高于常人,容易陷入疲劳状态。
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较,体育类学生静下心学习的时间较少,在文化课学习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学习方法、思路等不够合理,导致其文化课成绩不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及教育管理对策张健(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摘要: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管理有不同其它专业之处,作为体育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思维方法,从分析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文化背景、年龄结构、生源环境不同其它专业的基础上,本着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根本原则,立足科学管理,特色育人为主线,共同探索出升华学生管理理念、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创新学生管理方法三种教育管理新思路,为提升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德育水平提供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教育管理;体育院校;辅导员;运动训练;对策1 前言多年以来,体育院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一直是值得思考和反思的课题,尤其是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可谓是辅导员工作中的瓶颈,是影响体育院校在社会职业认可度的重要教育群体,是关系体育院校生源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是关乎体育大学生就业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体育院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参照指标。
然而,面对当今社会新形势和新问题,面对高等教育不断深入改革的大背景,如何引导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自觉、自律、善思、善行?如何实现“育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工作原则?如何更好地服务学院发展?如何与国家实施素质教育保持一致?如何根据专业的特殊性培养创新人才?就成为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当务之急,自然也成为体育院校德育工作者思索和研究的课题,而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有效地推进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特殊性2.1 专业特点的特殊性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有着与广大普通高校专业大学生截然不同的性质:他们体育专业性极强、在校学习文化层次差异较大、学习氛围不乐观、尤其是多年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自我约束力不强,自律意识尚未建立等特点,同时,运动训练学生较强的特殊专业性,即“体育技能”的功能十分突出,凭借出色的专业成绩,进入大学学习的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由于长期从事专业训练,使学生偏重于技能的提升。
其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由于专业的特点使学生活泼好动,自我调控能力较弱,视野开阔,感情底蕴浓厚,思维活跃等优点,如:网络知识等新生事物的运用,有时候学生比老师学得更快,懂得更多。
同时,由于学生都是比较活泼好动的学生。
所以,他们对于各种制度和辅导员的管理会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表现出的行为及其代表性,为日常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带来的难度相比普通高校而言不言而喻。
2.2 文化背景的特殊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文化层次可谓参差不齐,文化基础差异较大:有高中的、初中的、还有专业队的、省市体校等,因而在班级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必然产生极大的差异。
部分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弱,学习盲目,缺乏计划,无法更好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他们没有习惯,也没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自已的选修课程,导致学习兴趣极低,再加上基础薄弱,表现极为明显的是理论课程:如:英语,哲学类,解剖、生理、心理等科目,大部分学生没有文化基础,学习的难度和兴趣可想而知,最终导致上课睡觉现象较普遍、说话的场景几乎成为普遍的现实,所以,学生的学习远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经世治学之道,学习的效果和教学的实效性是值得思考的,所以,纵观运动训练专业整体学风情况,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自我学习行为的控制力需要急待提高。
2.3 年龄结构的特殊性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接受的教育层次不同、年龄结构悬殊之大、性格各异,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际方式等方面都与其它院校有质的不同,年龄结构的差异导致他们更本无法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学习,所以,辅导员的教育管理更不能是千遍一律的。
由于年龄差异导致学生在生活中时常感到迷茫、压抑、苦恼、空虚,学习压力较大、经济压力较大、就业压力较大等压力使他们的思想、情绪容易出现变化,消极心态与心理不适应等。
尤其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现实,他们有开拓进取追求人生价值的积极一面,同时,价值多元化,缺乏责任感、使命感、自私自利的趋势力影响而导致教育执行力难度加大,年龄差异已成为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增加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
2.4 生源环境的特殊性由于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来自不同的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
步入大学,他们带入过去的生活环境的习惯很多,尤其是从专业队和省市体校、中专考入本科的学生,他们步入新的环境速度慢、质量差,适应大学的教育管理心理思维转变极慢,同时,他们的经历要比同龄人及其他学生具有广、深、杂等特点,要想找到深入他们头脑和内心的教育管理方式的切入点很难。
同时,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家庭条件大部分都很宽裕,从小较溺爱,从小家人对其成长某些规范行为的忽视,导致进入大学的现实教育管理和学生想象差异极大,从而使学生的心理有时出现茫然,逆反心理,逃避心理等,大部分学生时常借助网络虚拟的社会以此代替学生认为无聊的、郁闷的学习生活现实,所以,辅导员如何借助网络?如何从学生心底出发去寻找教育管理的突破口,自然成为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辅导员值得研究的课题。
谈到运动训练,一些“特殊群体”,如:文化底子特别差的学生、双困生、单亲家庭学生、严重违纪学生、性格及其怪异学生等。
也是教育管理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主体,他们的引导,他们的成长,是辅导员教育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3.1升华学生管理理念3.1.1 民主的理念体育院校学生管理要以参与、公开、创新的管理理念为原则,满足学生平等参与,维护自身权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等规范性文件要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学生管理实施的流程要严格按照民主化管理方式进行,做到流程公开、决策公开、信息反馈公开。
为保证建立一个符合大多数学生利益和诉求的程序化管理模式,要建立一个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以保证学生的民主权利。
3.1.2 法制的理念法制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在要求人们履行法定义务的同时,尊重和保护人们的法定权利。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全面准确地认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宪法权、行政权、民事权等法律关系。
针对学生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越来越强的特点,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包括合法的“请求权”、正当的“选择权”、合理的“知情权”等,以使学生更加自觉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1.3 服务的理念克服和转变学生管理部门“行政化”、“机关化”倾向,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学生管理的服务理念主要强调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理念,让每个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同时要求管理者的服务细致到位,注意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体验学生的感受,创造一个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帮助学生制定目标、规划人生,还要对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不同情况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方法,帮助、引领、促进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3.1.4 创新的理念学生管理工作要有生机和活力,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学生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本,面向每个学生,着力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需要结构和需要层次,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通过管理过程,发掘、培养、强化、激发受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创造热情,突出主体、开发潜能、打破同一标准,提倡阶梯式育人原则,使一部分优秀学生先走上去,再把另一部分人扶上来。
同时还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优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正面引导、反面惩戒来驱动学生进步。
学生管理工作要逐步从管理型向教育型、服务型转变,要转变观念转换工作职能,在管理中体现层次性、互动性、整合性,实现高效、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激发管理者的工作兴趣和热情,在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中,产生工作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提升管理群体的整体战斗力。
3.2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3.2.1 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举办研讨班、开展工作交流、基层挂职锻炼等措施,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理论学习、扩展积累教育学、心理学、人文社科等方面知识,加强信息交流,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不断验证自己工作成绩和不足,提高学生工作水平,不断保持创新能力和工作热情,使之成为一支政治坚定、德才兼备、懂教育、善管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管理队伍。
同时要切实解决好辅导员队伍的福利待遇问题:首先应建立起辅导员与其他行政管理队伍同等机遇的职级管理和升迁体系,使辅导员在本系统内能有升迁、涨工资、享受各项福利待遇的机会,有在岗培训的机会,以提高辅导员学历层次和管理水平,提高在高校组织结构中的重要性和高校师资队伍中的地位,以此稳定辅导员队伍,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3.2.2 集全校之力,齐抓共管高等体育院校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做到齐抓共管,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政工部门的职能作用和专职辅导员的核心骨干作用,而且要做到全体教职工都来关心和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体系和格局。
一所学院不管是学风建设还是德育工作,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层次(教育机构及专题讲座和实践活动)、学校的领导、党政师资队伍、辅导员及任课教师和广大学生党员干部、家庭、个人等因素,这都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如果在这个复合主体中只有辅导员孤军作战,这样势必出现孤掌难鸣的现象,辅导员工作也就形不成整体效应和持久效应。
3.2.3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辅导员应把学习成绩相对优秀、有良好品质、能热心为同学服务、有奉献精神、有一定组织能力学生推荐选举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在搞好选举换届的同时,应经常组织学生干部开展思想学习和经验交流,以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效果,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党、团组织要加强对学生会的领导,支持学生干部开展工作,加强学生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勇于承担责任。
管理学生工作辅导员要多给学生干部指导与帮助,恰当地给与批评和奖励。
同时必须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量化考核制度,使之率先垂范,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考核内容包括:组织纪律、会议出席、工作成绩、学习成绩等。
考核成绩作为各项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考核成绩较好的适当提职或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学期考核不合格、违反校规校纪、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干部,适时进行调整,使学生干部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