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 第一单元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作业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5: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练习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基础达标]1.下图中的人物是德国战略家施里芬。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德国制订的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答案』』 B解析根据“施里芬计划”,战争爆发后,德军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
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
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强调速战速决。
2.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
从下面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答案』』 A解析从德国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德国处于欧洲中部,两面都是协约国集团成员,故德国的最佳战略是速战速决,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事当局遵循克劳塞维茨的理论,用最残酷的手段进行战争,认为“唯有用恐怖的方法,才能恫吓像法国人那样堕落的民族”。
最早使用毒气战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B.索姆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D.日德兰海战『『答案』』 C解析1916年,为了攻克凡尔登,德军使用了毒气弹,这是毒气战最早应用于实战。
4.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是因为这两场战役()A.战役规模巨大B.双方投入兵力很多C.持续时间特别长D.伤亡数字特别巨大『『答案』』 D解析从“绞肉机”“地狱”判断可知,战役伤亡数字特别巨大。
5.德军以机枪、火炮构成壕沟战强大的防御火力,使英军耗损大量步兵,大部分的士兵在到达战壕前线之前就已伤亡倒下,英军的坦克虽对德国步兵产生了心理震撼,但由于技术与装备的不够完善,收效不大。
上述材料描述的战役发生在图中的()『『答案』』 A解析坦克的使用是在索姆河战役中,故A正确;B是马恩河战役,故错误;C是凡尔登战役,故错误;D是敦刻尔克大撤退,故错误。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一单元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
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
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这场战役发生在A.拿破仑战争中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C.科索沃战争中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2、如果191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则为389.7,达32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德、奥匈同盟国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
以上情况说明参战前美国()①放弃中立主义政策②奉行国家利益优先战略③已倾向协约国④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A.②③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③④3、阅读下列《一战中,戴防毒面具的英国士兵》照片,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这一事件最早发生在凡尔登战役中 B.说明先进武器对一战的结局有着决定作用C.表明一战对人类的危害非常巨大 D.英国科学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4、毛元佑著《世纪初的列强混战》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敌军在火炮的数量上占强大优势,发射了数百万发炮弹,敌机机群完全控制了天空,当代不可战胜的战斗武器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大的震动,军队对长官的信任和对胜利的信心发生了动摇。
”这描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A.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B.标志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C.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D.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5、1917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要求所有21岁到30岁之间的男子,在可能条件下登记报名到美国军队服役。
美国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 遏制俄国的激进变革B. 解决国内的失业问题C. 稳定国内的社会秩序D. 适应对德战争的需要6、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德军在西线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著名战役是( )A. 马恩河战役B. 索姆河战役C. 凡尔登战役D. 日德兰海战7、杰弗里·帕克在《剑桥战争史》中记载:“1916年……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的崩溃。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三作业:第1单元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基础巩固1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很快形成了三条战线。
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英国的军队主要是在东线和南线作战B.西线和南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线C.德国最不希望在东西两线上同时作战2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摄影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
右图中的照片记录了1914年8月德国士兵的队列沿着月亮公园的围墙穿过布鲁塞尔的场景。
这时的德国军队( )A.已被迫放弃“施里芬计划”B.在东线已经基本击溃俄军C.即将对法国发动大规模进攻31956年,法国凡尔登为纪念发生在这里的某一战役40周年举行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右图)。
他们纪念的这次战役( )①由德军首先发起 ②在大战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 ④德军虽然占领了凡尔登,但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没有达到A.①②B.③④D.②④;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占领凡尔登的图谋没有得逞。
因此,③④的表述不正确。
4“坦克所发挥的威力,连我自己也没料到。
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只见德军四散而逃。
我围着村庄转了一圈……德国人全都吓懵了,全都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
”对上述战役说法正确的是( )A.驾驶坦克的是法国人B.德国在这次战役中以失败告终C.这次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坦克首次在战争中使用,因此该战役是索姆河战役。
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A项错误;这场战役未能决出胜负,B项错误;C项指的是凡尔登战役,故排除。
5阅读下列材料: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兵力和伤亡情况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双方伤亡总人数马恩河战役152万人35万人凡尔登战役112个师70多万人索姆河战役超过150个师130多万人请完成: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
,消耗巨大,伤亡惨重。
战争异常残酷,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武器或科技产品诞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是( )2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这次战役( )①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②挽救了巴黎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④宣告了西线战事的结束B.②③④C.①②D.③④,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是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后,西线战事并没有结束,双方转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与练习:第一单元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课标要求]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三条战线(1)西线:位于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军队同德军作战。
(2)东线:位于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同德、奥匈军队作战。
(3)南线:位于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同奥匈军队作战。
2.“施里芬计划”(1)目的:战胜法国及其盟国。
(2)特点:集中兵力在西线,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
(3)实施①西线:法德双方发动马恩河战役,不久,德军被迫撤退。
②东线:俄军攻入东普鲁士等地,并且还深入到奥地利境内,德国被迫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4)结果: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东西两线均形成对峙局面,转入阵地战。
[知识点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三条战线的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帝国主义国家相互厮杀,形成了东线、西线、南线三条战线。
其中,东线、西线是主战线。
在东西线中,英、法、比军队与德军作战的西线更为关键。
二、“凡尔登绞肉机”1.背景(1)1915年,德、奥匈把进攻重点放在东线,想一举击溃俄国,结束东线战斗,但德国的计划最后落空。
(2)1916年,战争重心重新回到西线,发动了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海上战场发生日德兰海战。
2.战况(1)1916年2月,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为攻克凡尔登,德军出动了飞机和飞艇,使用了毒气弹。
(2)法军在总司令霞飞元帅指挥下顽强抵抗,逐渐摆脱了被动局面,并开始反攻,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3.结果(1)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
(2)战争前后持续10个月,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4.地位: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
[误区警示]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但不是规模最大的;规模最大的战役是索姆河战役。
三、“索姆河地狱”1.原因: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1916年6月下旬,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了索姆河战役。
2.概况(1)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150个师,英国首次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习题:1.2《旷日持久的战争》 Word版含答案.pptx
学无止 境
1.2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一战中,起决定作用的战线是( ) A.东线 B.西线 C.南线 D.北线 【解析】 一战中形成三条战线,起决定作用的是西线。 【答案】 B 2.下图所示武器首次使用于(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解析】 1915 年,英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坦克。1916 年 1 月 15 日,英国制造 的坦克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用于战场。 【答案】 C 3.下列关于 1914~1916 年一战战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互有攻守,难分高下 B. 战况惨烈,消耗巨大 C.双方皆感精疲力竭、力不从心 D.向着有利于同盟国的方面转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后,战争的形 势开始有利于协约国一方,故 D 项表述错误。 【答案】 D 4.使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马恩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解析】 德国制订的“施里芬计划”的战略意图是速战速决。马恩河战役宣告此战 略破产,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答案】 C
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测试试题(含解析)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假设萨拉热窝事件没有爆发并且这样的危机在1916年前没有发生,那么到那时,俄国利用法国资金修建的铁路系统将大大改善,俄国军队可以在两星期内迅速集结到德国前线,这就使得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时,德国出于两线作战的困难,可能就不会轻易给奥匈帝国一张空头支票。
由此可见该学者主旨是A.德国应更改施里芬计划B.一战是可以避免的C.德奥结盟是一个错误D.德国应选择和平崛起2.出于保密需要或者是为了彰显某种意图,战争中军事行动往往都有一个代号。
下列两次世界大战中有关行动描述正确的是A.施里芬计划:初期在西线集中德军主要兵力,在6周内打败法国B.黄色方案:主攻方向放在德法边境的阿登山区,以达到奇袭效果C.海狮计划:最终被迫不定期推迟,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D.霸王行动:执行德黑兰会议决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两栖登陆3.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某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
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
”这旨在说明A.索姆河战役的巨大消耗B.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C.战争成为新技术催化剂D.贝当为投降德国辩解4.“马恩河之战后,双方开始向沿海地带机动,但无任何战略意义,只是把战线延长到海边。
双方统帅部分别于11月15日和17日下令转入防御,建立筑垒阵地,从此西线机动战完全结束,转入阵地战。
”该战场形势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用来说明A.一战演变为持久战的原因B.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目的C.阵地战是最主要作战形式D.同盟国不再推行任何机动战5.一战期间作为主要战线的西线战场发生了多次重大的战役。
结合地图标数,理解正确的是A.①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B.②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C.③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D.④兴登堡防线突破后同盟国彻底瓦解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北部硝烟弥漫。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5: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练习
训练2 旷日持久的战争[基础达标』1.《圣诞快乐》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英三国士兵在圣诞之夜宣布停战的故事,回顾战争,在欧洲战场上,其重心转移的顺序是()A.南线→东线→西线B.东线→西线→东线C.西线→东线→西线D.东线→南线→东线2.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
从下面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3.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索姆河战役由英法联军首先发起B.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C.索姆河战役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D.索姆河战役以德军的全面失败而告终4.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是因为这两场战役()A.战役规模巨大B.双方投入兵力很多C.持续时间特别长D.伤亡数字特别巨大5.1916年是一战关键性的一年,这一年战争的基本态势是()A.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B.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C.战役主要集中在西线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能力提升』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征兵海报,防务大臣霍拉肖·赫伯特·基奇纳勋爵动员青年人参军:“同胞们,国家需要你。
加入祖国的军队吧!”材料二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兵力投入和伤亡人数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双方伤亡总人数马恩河战役152万人35万人凡尔登战役112个师70多万人索姆河战役150多个师130多万人材料三当时德国可以征发的男子大约在1 500万人左右,年龄阶段在18岁到55岁之间。
当然这部分男子不可能完全调用。
后来在征兵环境极度恶化的情况下,德国的征兵年龄甚至放宽到17岁到65岁之间。
到了灭亡前一刻,就连12、13岁的小男孩和70岁的老人都被强征去组成国民卫队。
(完整版)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有答案)
第二课旷日持久的战争设计:李宗强班级姓名【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感受现代战争的残酷性。
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难点:战争为何转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学法指导】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双方在东西两线的交战情况。
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二是西线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三大战场西线:对。
东线:对。
南线:对。
1914年东西两线作战1、德军在西线实施“”。
双方在地区展开大战。
宣告了德军“”战略的破产。
此后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2、东线:德军大败俄军,进入俄国境内;俄军打败奥军,双方开始形成对峙局面。
东西两线的战事转入了持久的。
1915年东线中心德、奥东线一举击溃的计划落空。
1916年西线鏖战德国打败的计划再次受挫最大规模的战役,未决胜负,但双方均力不从心最大规模的海战,掌握制海权○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演变为一场持久战?○这次大战有哪几场重大战役?○这次大战为什么这么残酷?【疑难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何转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这一转变为什么对协约国有利?当时由于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大量装备军队,使得防御一方的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还完全依靠士兵的血肉之躯,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加之当时的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所以大战就转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
大战变成了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一方。
因为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方面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的殖民地,但其兵源分散,装备较差,利于长期作战。
同盟国军队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争准备充分,但其人口、资源都无法和协约国相比,利于速决战。
战争转入相持,显然对其不利。
【视野延伸】坦克1916年9月15日早晨,在法国的索姆河畔,大雾弥漫,英国军队将一种钢铁“怪物”投入战场,只见它大摇大摆的向德军铁丝网和战壕密布的阵地冲去,德军慌忙集中大量机枪向它射击,可是枪弹都从钢铁装甲上纷纷滑落,德国并吓得屁滚尿流,纷纷逃窜,英俊乘势占领了德军的阵地。
课时作业12: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1.下列关于凡尔登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惨重的战争②法国为驱赶德军出境而发动的战争③德国一举歼灭法军主力的目的未能达到④此战役没有使其中任何一方取得绝对优势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2.1916年是“一战”关键性的一年。
德国发动了凡尔登战役,试图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英法联军发动了()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C.日德兰海战 D.阿拉曼战役3.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曾向首相建议:“为打破战场上的胶着状态,必须研制一种周身包围铠甲、不怕敌弹攻击、能突破荒野地带的新兵器!”这种“新兵器”首次应用于()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C.阿拉曼战役 D.不列颠之战4.下列关于凡尔登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惨重的战争②法国为驱赶德军出境而发动的战争③德国一举歼灭法军主力的目的未能达到④此战役没有使其中任何一方取得绝对优势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5.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
符合以上论述的典型战例为()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6.在一战的诸多各色战役中,下列哪一战役和另外三个战役的发动方不同的是()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上的重要战役有()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色当会战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8.德国在战前制订“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但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
下列因素中德国没有估计到的是( )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强抵抗②俄军短时间内投入战斗③英军很快参战④日本参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9.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推进到了第二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的完整。
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
”这说明( )A.英国将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战B.英国的目的是以武力征服德国来遵守条约C.英国为了维护国际公理而战D.英国以保护比利时为借口,参加对德国的战争解析:选D 由材料信息可知,英国是以保护比利时为借口,参加了对德国的战争。
2.右图中的人物是德国卓越的天才战略家施里芬。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德国制订了“施里芬计划”,该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解析:选B 根据“施里芬计划”,战争爆发后,德国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最后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
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速战速决。
3.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尚未结束时,德国参谋长毛奇说道:“我们一定会在东方和西方的战斗中窒息而死。
”这是因为( )A.英法联军打击德军B.俄军在东线战场击败奥军C.日本出兵中国并占领青岛D.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解析:选D 1914年9月,英法联军在马恩河战役中打败了德军,粉碎了德国速决战的计划,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故本题应选D项;A、B两项分别发生于西线和东线,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在东方和西方的战斗中窒息而死”,故排除;C项发生在远东战场,与题目中的信息“在东方和西方的战斗中”不符,故排除。
4.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推进到了第二阶段。
下列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B.1916年战争的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C.1916年协约国已基本取得胜利D.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然掌握制海权解析:选C 经过两年的作战,1916年,战争的双方已进入胶着状态,都深深地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感到力不从心,但双方都没能把对方置于死地,战争未见分晓。
故C项符合题意。
5.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
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例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解析:选C 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坦克,使德军一时惊慌失措,符合题干中“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这一信息。
6.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首次使用飞机、飞艇和毒气弹等新式武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将坦克投入作战。
这表明科技成果用于军事( ) A.分别使德国和英国掌握战争主动权B.大大增加了战争的惨烈程度C.促进人们加快研制新式武器的步伐D.引起了世界人民普遍的愤怒和谴责解析:选B 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大大增加了战争的惨烈程度,故B项正确。
7.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索姆河战役由英法联军首先发起B.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C.索姆河战役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D.索姆河战役以德军的全面失败而告终解析:选D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索姆河战役中交战双方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仍未能决出胜负,故选D项。
A、B、C三项符合所学,故排除。
8.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战局的主要特点是( )A.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B.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C.战役主要集中于东线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解析:选B A项表述不全面,当时双方已进入相持的阵地战,互有攻守;D项错误,应是英国掌握制海权;C项只是反映战事的重心特点,不能反映战争的基本走向;只有B项符合题目要求,因为凡尔登战役可以说是一战的转折点,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
9.1916年5月底,英德海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战(如图)。
这次战役( )①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②德军在交战中的损失远大于英国③没有使德国获得制海权④使德国被迫转入潜水艇战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B 结合所学可知,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德军在交战中的损失小于英国,但德国没有获得制海权,德国被迫转入潜水艇战,故排除②,故选B项。
10.《圣诞快乐》讲述的是一战期间法、德、英三国士兵在圣诞之夜宣布停战的故事,回顾战争,在欧洲战场上,其重心转移的顺序是( ) A.南线→东线→西线B.东线→西线→东线C.西线→东线→西线D.东线→南线→东线解析:选C 1914年战争的重心在西线,爆发了著名的马恩河战役,1915年转移到东线,到1916年战场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故选C。
11.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
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帝国主义矛盾加深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D.萨拉热窝事件爆发解析:选B 日记写于1916年,故“两年以来”指1914年。
A、C两项与此无关。
B、D两项都发生于1914年,但D项只是发生在一个城市的事件,不足以使欧洲“奔向奴役和毁灭”,故排除。
故本题选B项。
12.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
”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解析:选C “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表明中国劳工的参战为法国战胜德国做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法国人民的尊重,从而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7分,第14题25分,共52分)13.(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战线的西线材料二: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兵力和伤亡情况(1)(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
(15分)答案:(1)从左到右依次是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
(2)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兵力,消耗巨大,伤亡惨重。
战争异常残酷,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14.(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
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这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
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
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
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19分)(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的看法由“为国家而战”到“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再到“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可知,持久的战争对于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破坏。
第(2)问,首先认识到的就是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但具体到每一个国家的时候,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对于塞尔维亚人民而言,战争就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但它改变不了整个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
答案:(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为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
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