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扬雄集》看《汉语大词典》的修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扬雄集》看《汉语大词典》的修订
汉语史专书词汇研究有利于辞书的编纂与修订。《扬雄集》词汇研究在增补词条、修正释义、补充义项、提前书证、补充书证等方面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
标签:《扬雄集》《汉语大词典》词汇研究辞书修订
汉语史专书词汇研究与辞书编纂联系紧密。以《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为例,它是汉语史专书词汇研究的重要参考,汉语史专书词汇研究有利于完善《大词典》。《大词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①,是当前权威的语文工具书之一。尽管《大词典》在收词、释义、例证等方面都力求完备,但由于各种原因,难免存在疏漏。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扬雄集》词汇研究对《大词典》修订的作用。
一、增补词条
1.明神
《扬雄集·太史令箴》:“夏氏黩德,而明神不蠲。”②
《大词典》收“神明”,未收“明神”。“明神”即神明,指天地间一切神灵。“明”有神灵义,例如《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今吾执政毋乃有所辟,而滑夫二川之神,使至于争明,以防王宫室。”颜师古注:“明谓神灵。”“明神”是同义复词③。文献中习见,例如《诗·大雅·云汉》:“敬恭明神,宜无悔怒。”《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国之将兴,明神降之。”《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十一引汉班固《东巡颂》:“是以明神屡应,休征乃降。”《晋书·后妃传·左贵嫔》载左芬《元杨皇后诔》:“惟存揆亡,明神所嘉。”唐杨炯《和刘长史答十九兄》:“精诚动天地,忠义感明神。”宋范仲淹《与省主叶内翰书》:“此金石其诚,对明神而无愧。”例多,不赘举。
2.清坛
《扬雄集·甘泉赋》:“傧暗蔼兮降清坛,瑞穰穰兮委如山。”
“清坛”指清净的祭坛,《大词典》未收,文献中多见。例如晋葛洪《神仙传·葛玄》:“清坛肃侣,依太真之仪。”唐裴铏《道生旨》:“存归太上之清坛,靖想虚皇之宝座。”宋王安石《九宫贵神祝文》:“伏以卜用灵辰,躬修禋享,清坛所兆,洁告有常。”明卢柟《水亭赋》:“奠珍璧于清坛,荐馨香以摅诚。”
3.乃祖
《扬雄集·逐贫赋》:“昔我乃祖,宗其明德。”
“乃祖”指祖先。原为词组,如《尚书·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乃祖”指你的祖父。汉代已凝固成词,“乃”的语素义消失,词义也发生了变化,泛指祖先。中古文献常见,例如《后汉书·袁绍传》载绍上书曰:“臣备公族子弟,生长京辇,颇闻俎豆,不习干戈,加自乃祖先臣以来,世作辅弼,咸以文德尽忠,得免罪戾。”《宋书·鲜卑吐谷浑传》:“浑曰:‘我乃祖以来,树德辽右。’”《文苑英华》卷九百十七引唐杨炎《四镇节度副使右金吾大将军杨公神道碑》:“昔我乃祖,世族关西。”
4.云彻席卷
《扬雄集·上书谏哀帝勿许匈奴朝》:“近不过旬月之役,远不离二时之劳,固已犂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云彻席卷,后无余菑。”
《大词典》未收。“云彻席卷”谓如云消一般,如卷席一般。形容气势迅猛。古籍中不乏用例。例如《淮南子·兵略》:“天下为之麋沸蚁动,云彻席卷,方数千里。”《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载诏曰:“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晋书·桓温传》载桓温上疏:“若凭宗庙之灵,则云彻席卷,呼吸荡清。”《宋书·氐胡传》:“率偏旅数百,定命先驱,推锋直指,势逾风电,云彻席卷,致届南城,逐北追奔,全胜万里。”梁江淹《萧相国让进爵为王表》:“戈船发于江湖,戎车出于石城,然后云彻席卷,虔刘巨祸。”《歴代名臣奏议·治道》载宋赵鼎臣对策:“蹈临洮之城,辚青唐之壤,云彻席卷,天威四震。”《大词典》收“云彻雾卷”,不收“云彻席卷”。据我们考察,古文献中“云彻席卷”远比“云彻雾卷”习用。
二、修正释义
1.砀骇
《扬雄集·甘泉赋》:“回猋肆其砀骇兮,翍桂椒郁栘杨。”
《大词典》释为“突然跃起”,欠妥。《汉书·扬雄传上》颜师古注:“砀,过也;骇,动也……言回风放起,过动众树。”《文选·扬雄》李善注:“砀,过也。《广雅》曰:‘骇,起也。’”《文选·马融》:“震郁怫以凭怒兮,耾砀骇以奋肆。”李善注引《埤苍》曰:“砀,突也。”这里的“突”是动词,冲撞的意思。《大词典》误把“突”理解为副词,误把“砀骇”理解成偏正式。我们认为,“砀”是振荡,“骇”是惊动,“砀骇”是联合式,意为振荡、动荡。在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承蒙王卯根先生见告:“砀骇”很可能是联绵词,古人往往将联绵词二字分释。
“砀骇”后世间有用例。如明卢柟《秋赋》:“熛厉叱嗃,回戏突啸,耾勃砀骇,踾踧攒号,倐拂改节,和喁稍嘈。”明桑悦《南都赋》:“雄风衎衎以砀骇兮,举茀烈而薰帏。”亦作“砀駴”。例如明魏学洢《定志赋》:“仓海忽其砀駴兮,庆卿因之痛哭。”《大词典》“砀骇”条仅列两个汉代书证,“砀駴”未收。
2.緁猎
《扬雄集·羽猎赋》:“徽车轻武,鸿絧緁猎。”
“緁猎”,相次貌。颜师古注:“緁猎,相差次也。”后世偶用。如元邵宪祖《明堂赋》:“天梁偃蹇而虹举,芝栭緁猎而云堆。”明顾起元《帝京赋》:“高牙画戟,緁猎鳞次。”清吴兆骞《长白山赋》:“根欐佹以鳞罗,叶緁猎而羽翳。”清乾隆《叠前岁赵北口阅水围韵》:“偨池明节度,緁猎式威仪。”考察上引各例,“緁猎”都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大词典》孤证,仅引《汉书·扬雄传上》:“徽车轻武,鸿絧緁猎。”释作“次序;先后顺序”,不确。
3.郅偈
《扬雄集·甘泉赋》:“腾清霄而轶浮景兮,夫何旟旐郅偈之旖柅也!”
“郅偈”,矗立貌。后世沿用。如唐独孤授《灵旗赋》:“旗九仞髙悬,拂堪舆之壁垒。垂彩扬光,焕其有章。牡荆郅偈而乍动,登龙蚴蟉而欲翔。”明杨廷宣《连云栈赋》:“杞强梁而丽霄兮,樗拥肿而鸱夷。杨郅偈而肤敏兮,柽垂身而委随。”清汪由敦《社稷坛祈雨报谢乐章·送神奏贻丰之章》:“抚怀心兮神聿归,华盖郅偈兮骖虬騑。”
《大词典》释作“旗竿矗立貌”,仅引《汉书·扬雄传上》:“腾清霄而轶浮景兮,夫何旟旐郅偈之旖旎也?”《汉书》颜师古注:“郅偈,竿杆之状也。”考察以上诸例语境,“郅偈”不限于旗竿,亦可用于树木、伞盖等杆状物,故《大词典》释义偏窄。“郅偈”亦可代指旗帜。例如唐阙名《太史奉灵旗指蔡赋》:“小蝥弧之先登,令斯行也。奉郅偈以东向,神乎尊之。”这里的“郅偈”指灵旗。
三、补充义项
1.刍荛(蒭荛)
《扬雄集·羽猎赋》:“放雉菟,收罝罘,麋鹿刍荛与百姓共之。”
《扬雄集·长杨赋》:“岂徒欲淫览浮观,驰骋稉稻之地,周流梨栗之林,蹂践刍荛,夸诩众庶,盛狖玃之收,多麋鹿之获哉!”
《扬雄集·上林苑令箴》:“鱼鳖以时,蒭荛咸殖。国以殷富,民以家给。”
“刍荛”“蒭荛”为一词。蒭,同“刍”。《大词典》不收“蒭荛”,收“刍荛”,列“割草采薪”“割草采薪之人”“指草野之人”“浅陋的见解”四个义项。详审上引《扬雄集》诸例文意,与《大词典》所列义项皆不相符。以上三例中的“刍(蒭)荛”,都是名词,指物不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