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市第二十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8杨修之死导学案1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新人教版精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新人教版精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新人教版精18、杨修之死【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梳理情节。

2、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4、懂得做人要谦逊自持,完善健全人格【重点难点】1、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运用视频介绍预习案★【知识链接】——题目解读: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界,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有机可乘。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预习自学】(1)注音写字庖官()鸡肋()麾军()佯惊()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因疑修zèn害曹丕()延弃弓chāo刀()(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①适庖官进鸡汤()②数犯曹操之忌()③人皆不晓其意()④丕如其意()⑤植然其言()⑥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4)叙述顺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惑】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及相关画面)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生:(齐声答)滚滚长江东逝水。

师:是的。

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它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三国中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那鲜活的面容,又浮现在我们眼前。

有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有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我们要来走进三国中的另一位人物──杨修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一读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

朗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场合,要读出感情来。

(二)想一想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曹操态度怎样?事件心理私解“鸡肋”怒杀杨修破译“活”意虽称美,心甚忌之分食酥饼虽喜笑,心甚恶之揭梦中杀人愈恶之密告曹丕愈恶之教植斩吏大怒为植作答教有杀修之心(三)辩一辩杨修为什么会死呢?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杨修之死学习目标1.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2.概括典型事件,分析人物性格,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件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探讨杨修的死因及做人的启示。

4.培养、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第一课时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庖.官()夏侯惇.()鸡肋.()主簿.()恃.才放旷()分食讫.()佯.装()心恶.之()大簏.()伺.察()谮.害()麾.军()阜.()绰.刀()2.解释下列重点词义。

主簿:班师:恃才放旷:谮害:佯装:绰刀:适庖官进鸡汤:数犯曹操之忌:人皆不晓其意:丕如其言:植然其言: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3.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弊。

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他广泛搜集材料,以史实为根据,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巨著中,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主张——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4.背景链接。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整体感知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2.课文围绕杨修数犯曹操之忌写了哪几件事?试着概括复述。

3.找出后六件发生在曹杨之间的矛盾故事中,曹操心理反应的词语。

4.再读课文,划分文章的层次。

5.课文中哪些情节是顺叙?哪些是插叙?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三、拓展延伸默读课文,理清七个材料的前后顺序,分析插叙与倒叙的区别。

杨修之死导学案

杨修之死导学案

《杨修之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二、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②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五、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六、教法学法创境激情:创设民主和谐互动的氛围,师生情感沟通交流。

质疑释疑:激发学生质疑,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七、课时安排:2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掌握字词,自读课文把握文意理清情节2课时,课上学习:探究课文发现问题体味反思八、教学设想:1、加强预习,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题进行自学,然后展开课文知识、口头表述及辩论比赛,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加强复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定好竞赛程序、形式和评分标准,以便检查学生回答问题的优劣,并分出胜负方,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师:(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歌曲):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三百年来被誉为“第一才子书”“第一部奇书”,他是我国一部断代体历史小说。

它与“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回肠荡气的《红楼梦》不同,这里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周公谨赤壁鏊兵”恢弘壮观的场面。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中的片段《杨修之死》(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师:我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背景:西山一战,蜀国老将黄忠手斩夏侯渊,曹操一怒之下出兵为夏侯渊报仇,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屡屡受挫,但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关,以待时机,终因蜀兵防守积极,难以进取。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8、杨修之死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8、杨修之死  导学案

18、杨修之死罗贯中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积累词语,了解《三国演义》,了解杨修有关史实。

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

过程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分析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领会作者创作意图。

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的性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做人要谦逊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思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以插叙的方式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曹操、杨修的矛盾冲突。

教读本文,应在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征,分析探究杨修的死因,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在个性阅读的基础上得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主题曲、DVD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能复述文章中的六个小故事。

2、搜集有关曹操的事例,了解历史中曹操的真实面目。

一、导入新课:(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

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

(师板书课题)或通过对课题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疏理小说情节。

1.检查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庖官主簿谮绰刀恃才放旷2.朗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场合,要读出感情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18《杨修之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18《杨修之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5.2 杨修之死导学目标1、反复阅读课文,把握文意。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典型事件;多角度地分析人物的性格;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件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探究杨修死因;辩证看待历史人物。

4、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辩证看待历史人物。

课型现代文略读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任务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备习备习内容:1.朗读课文。

2.辨明字音并抄写3遍:课后练中“读一读,写一写”3.词义理解:谮.害、佯.惊问、径.来告操操.方麾军。

4.形近字比较:肋胁;簿薄5.查阅相关资料掌握《三国演义》的主要知识。

6、补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备习检测内容:1.给加点的字注音。

庖.官()、夏侯惇.()、恃.()才放旷.()、讫.()、簏()、谮.害()、绰.刀()、麾.()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肋()簿()胁()薄()3.解词:谮.害:佯.惊问:径.来告操:操方麾.军:4.作者常识填空。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小说。

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他名本,字贯中,号,是中国章回小说的。

5.背景介绍:事情发生在魏、蜀汉中之战的最后阶段。

蜀兵据险固守,魏不得进,魏军主帅曹操深感进退两难。

魏行军主簿杨修恰恰在此关头从军中以“鸡肋”为夜间口令这件事上,推知曹操已有退兵之意,未经请示,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又向夏侯说明“鸡肋”一语的含意,夏侯服膺杨修的“先知”,也赶紧收拾行装。

顷刻间,军心大乱。

据此,曹操以“造言乱军”的罪名诛杀杨修可谓堂堂正正,无可指责──此人实在是罪有应得。

问题:平翘舌、声调易错字:庖官、惇、谮害、讫习惯性误读的字:对策:辨析,强调。

问题:学生对形近字:“肋与胁”“薄与簿”易混淆。

九年级语文上册18《杨修之死》导学案1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18《杨修之死》导学案1新人教版

杨修之死
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重点)
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

作为欣
绰:抓取。

适庖官进鸡汤:适,
人皆不晓其意:意,意图。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他经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向往一种以封建纲常为支柱的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作品除《三国《三国演义》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明清长篇历史小说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曹倾向,
,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一)整体感知
1
【点拨明确】①鸡肋事件;②改建园门;③分食酥饼。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导学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杨修之死》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杨修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第二章:课前准备与预习2.1 课前准备1. 让学生阅读课文《杨修之死》,熟悉课文内容。

2. 准备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 设计好课堂问题和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2 预习任务1. 让学生预习课文,注意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让学生思考杨修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3. 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和文学风格。

第三章:课堂导入与新课讲解3.1 课堂导入1. 通过引入杨修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杨修之死的意义和影响。

3.2 新课讲解1.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每个部分的意义和作用。

2. 分析杨修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第四章:课堂讨论与互动4.1 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杨修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理解。

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4.2 互动环节1. 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些相关的任务和活动。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5.1 课后作业1. 让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杨修之死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2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作者其他作品的研究和理解。

2.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关于杨修的故事或小说。

第六章:教学评估与反馈6.1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参与度,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年级语文上册 18《杨修之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18《杨修之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8、《杨修之死》一、默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中故事,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庖.官鸡肋.麾.军佯.惊数.犯曹操之忌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①适.庖官进鸡汤②数.犯曹操之忌③人皆不晓.其意④丕如其意.⑤植然.其言⑥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四、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注意与本文相关的情节。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_____体小说,《杨修之死》选自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作者_______,_________(年代)小说家。

《三国演义》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著。

五、课文中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体现了修的什么性格?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有什么心理变化?体现了操的什么性格?六、我的预习收获和疑惑收获:疑惑:18、《杨修之死》预习检测(共20分)1.《杨修之死》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名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小说家。

(5分)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分析曹操的性格。

(4分)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

众官告免。

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来日进兵。

……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

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

4.关于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下面几种分析,你同意哪一种?还有不同观点吗?试作说明。

(5分)(1)杨修卖弄聪明,违反了军纪,所以被杀。

内蒙古乌海市第二十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8杨修之死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内蒙古乌海市第二十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8杨修之死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8杨修之死课题18杨修之死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 概括事件特点。

2、探究杨修的死因,分析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感受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

重点难点重点: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具准备PPT课件流程学习内容补充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2.课文的背景:西山一战,蜀国老将黄忠手斩夏侯渊,曹操一怒之下出兵为夏侯渊报仇,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屡屡受挫,但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关,以待时机,终因蜀兵防守积极,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3.基础积累(1)读准字音鸡肋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三忌叱退心恶之佯惊曹丕麾军高阜拈弓竟取匙与众食qì()导学过程整体感知操因疑修zèn()害曹丕。

延弃弓chāo()刀(2)掌握词义适庖官进鸡汤()数犯曹操之忌()()人皆不晓其意()丕如其言()植然其言()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问题1.文中点明曹操与杨修矛盾由来已久的是哪句话?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关于杨修的死因,如果深入探究,你觉得根本原因有哪些呢?合作探究小结杨修之死主要有以下原因: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杨修:曹操:深入探究1.杨修才华横溢,因其才受曹操赏识,也因其才被曹操杀害。

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该明白些什么?2.杨修这个素负才名的文士,当他自以为能读懂曹操的心思时,等待他的却是死亡。

学完课文,假如让你为杨修墓碑题一两句话,你会写些什么?拓展延伸积累曹操的诗文摘抄:《龟虽寿》《观沧海》反思收获品德与安全教育。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导学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分析杨修的人物形象,了解他的才华和命运。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阅读技巧,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阅读积极性。

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时期的人物,培养人文关怀。

通过对杨修命运的思考,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才华和机遇。

第二章:课文内容概述2.1 课文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课文《杨修之死》的历史背景,包括作者、时代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杨修的生活年代和所处的政治环境。

2.2 课文情节梳理: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包括杨修的才华展现、曹操的猜忌和杨修的遭遇。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2.3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杨修的人物形象,包括他的聪明才智、傲慢自信和命运的坎坷。

引导学生思考杨修的性格特点和与他相关的人物关系。

第三章:课文重点词汇和句子解析3.1 重点词汇解释:列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包括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汇的含义。

3.2 重点句子解析: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的效果。

第四章:课堂活动与互动4.1 自主学习活动:安排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学生通过阅读,完成相关练习题目,巩固学习内容。

4.2 合作探讨活动:分组进行合作探讨,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5.1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包括阅读理解、词汇填空和作文等。

作业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5.2 拓展阅读推荐: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文学作品或相关的历史资料。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18 杨修之死(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18 杨修之死(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18 杨修之死(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了解插叙及其作用。

☆自主学习,思考问题1、罗贯中,名___ ,号_______,元末明初小说家。

他广泛搜集相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和裴松之的注释,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历史巨著《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_______的倾向。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佯.惊问( )曹丕.()大簏.()伺.察()谮.害()邺.城()叱.退 ( )麾.军()高阜.()拈.弓搭箭()弃弓绰.刀()鸡肋. ( )数.犯( ) 主簿.( ) 分食讫.( )3、解释加线的词。

(1)适疱官进鸡汤________ (2)数犯曹操之忌_________(3)人皆不晓其意________ (4)丕如其意________(5)植然其言________ (6)谮害________(7)庖官________ (8)班师________(9)恃才放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食讫________ (11)伺察之________(12)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________ _________4、重点句翻译①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皆不晓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

内蒙古乌海市第二十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8杨修之死导

内蒙古乌海市第二十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8杨修之死导

1八、杨修之死学习目标一、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二、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点。

3、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辩证的熟悉曹操。

一、预习导学【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猛烈的时候。

那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愿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界,以待机会。

但终因蜀兵踊跃防守,难以有机可乘。

“杨修之死”的故事确实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发生的。

【知识链接】2——走近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

但时局骚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漠。

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他是继施耐庵以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知识链接】3——相关资料: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那时社会进展的趋势。

因此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领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很多成份是作者虚构的,由于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动身,拥刘反曹,因此,书中要紧强调他的坏处,在许多读者中造成了对那个历史人物的错觉。

阅读《三国演义》,不该当依照作者的爱憎偏向和是非标准来评判曹操。

文学史上常有如此的现象,作家创作用意和艺术典型的客观意义并非完全相同。

一、说明以下加点字并注音①杨修以鸡肋之意对.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③杨修为人恃.才放旷...④与众分食讫.()⑤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⑥操疑修谮.()害曹丕⑦操方麾.()军回战马超⑧延弃弓绰.()刀二、说明以下加点的词语①适.庖官进鸡汤②数犯曹操之忌.③人皆不晓.其意④丕如.其言⑤植然.其言⑥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3、翻译以下句子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

课文题目:《杨修之死》学生姓名:检查情况:★★★【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3、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辩证的认识曹操。

★★★【重点难点】1、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2、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

▲▲▲积累∙欣赏《短歌行》东汉末年·曹操·乐府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翻译】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学习路径】☆☆导入课文:嘴巴伸得长,绝对没有好下场。

今天我们通过一篇文章认识这个道理。

▲▲▲基础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庖(páo)官分食讫(qì)佯(yáng)惊问谮(zèn)害麾(huī)军绰(chāo )刀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8 杨修之死 导学案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8 杨修之死 导学案1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3、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辩证的认识曹操。

【学习重点】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学习难点】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界,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有机可乘。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2.走近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

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3.相关资料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不少成分是作者虚构的,由于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因此,书中主要强调他的坏处,在许多读者中造成了对这个历史人物的错觉。

阅读《三国演义》,不应当按照作者的爱憎倾向和是非标准来评价曹操。

文学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作家创作意图和艺术典型的客观意义并非完全相同。

【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庖.()官分食讫.()佯.()惊问谮.()害麾.()军绰.()刀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

原来杨修为人(),数犯曹操之忌。

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

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2)、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3)、人皆不晓其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杨修之死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3、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辩证的认识曹操。

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界,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有机可乘。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知识链接】2——走近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

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知识链接】3——相关资料: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不少成分是作者虚构的,由于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因此,书中主要强调他的坏处,在许多读者中造成了对这个历史人物的错觉。

阅读《三国演义》,不应当按照作者的爱憎倾向和是非标准来评价曹操。

文学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作家创作意图和艺术典型的客观意义并非完全相同。

1、解释下列加点字并注音
①杨修以鸡肋之意对.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③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④与众分食讫.()
⑤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⑥操疑修谮.()害曹丕
⑦操方麾.()军回战马超⑧延弃弓绰.()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适.庖官进鸡汤②数犯曹操之忌.③人皆不晓.其意④丕如.其
言⑤植然.其言⑥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⑤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⑥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⑦人皆不晓其义。

4、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元末明初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

原来杨修为人(),数犯曹操之忌。

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

二、探究展示
1.请你用简练概括的语言总结一下本文一共写了哪几件事?七件事情的行文能否变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杨修和曹操两个主要人物性格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课文中反映的作者认识来看,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中写曹丕要请吴质入府密谈时,非常谨慎“乃用大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

”而杨修得知这个秘密后“迳来告操”请你指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下面几种分析,你同意哪一种?还有不同观点吗?试作说明。

(1)杨修卖弄聪明,违反了军纪,所以被杀。

(2)曹操忌妒杨修的聪明才智,所以杀了他。

(3)杨修多次揭穿曹操的心事,令他恼怒,所以被杀。

(4)杨修插手曹家兄弟的继位之争,又欺骗过曹操,所以被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杨修建议工匠门改造好园门后,曹操原本大喜,后知是杨修之意后,为何”心甚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探两个儿子的才干,曹操出了怎样的”一题”?由此可见曹操有着怎样的个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曹操何时有了”杀修之心”?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雄”之称。

从本文中你能看出他的“奸”吗?历史上的曹操也是这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练习反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諕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
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操遂不疑玄德。

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1、文中的”玄德”指的是 ,“关、张”分别指的是和两人,文中曹操所说话中隐含一则成语,即
2、刘玄德志在天下,为何却甘愿在下处后园种菜?
3、曹操特意请玄德喝酒,是不是为了笼络玄德?由此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个性?
4、其实曹操对天下英雄心中已有评定,为何却一定要玄德来品评?玄德所说的英雄是否果真是他心目中的英雄?
5、当曹操指出“近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有何反应?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6、本段可谓是曹操与玄德的一次没有兵刃的交火,在这次交锋中孰胜孰负,说说你的看法:
7、文段中曹操把天下英雄比做是“龙”,我们炎黄子孙也被称为龙的传人,写出三个有“龙”字的成语:
8、读了本文后,你认为玄德和杨修二人在性格上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