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贵州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贵州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直到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3.教育心理学的双重任务概括起来说就是为实践服务和进行理论研究。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遵循客观性、教育性、整体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以下几种:(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问卷法(5)个案研究法。

6.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7.良好的观察具有下列品质:一、观察的目的性,二、观察的精确性,三、观察的敏锐性,四、观察的系统性。

8.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9.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其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来划分,可以划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10.韦尔福特研究了新旧材料的记忆特点,发现虽然青年对新材料的识记难于旧材料,但无论对哪种材料的记忆都以20岁左右为顶点。

11.思维的特点有概括性、间接性。

12.表象是想象的前提和基础,它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即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3.情绪和情感统称感情,情绪是感情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暂时性。

情感是一种体验和感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14.性教育应包括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律教育。

15.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16.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7.个性的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1913年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五个因素三个过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始终)4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实践中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1、了解问题2、指导教学3、预测并干预学生4、教学研究6、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之父”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于1994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性研究.我国:1924年廖世承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2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点、学习准备、关键期、最近发展区、自我同一性。

1,心理发展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8阶段: 乳儿0-1; 婴儿1-3; 幼儿3-6、7; 童年6、7-11、12; 少年11、12-14、15; 青年14、15-25; 成年25-65 老年65-;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性(二)青年初期,处于高中阶段,向成人接近,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具有理智的自我意识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一)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二)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4,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命题关系假设-演绎推理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灵活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心理学(全部九章)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心理学(全部九章)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研究对象与内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专门研究发生在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

研究内容: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五要素、三过程)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载体/工具)、教学环境(物质/ 心理)过程:学习过程(研究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 反思过程二、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①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②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三、发展概况创建:夸美纽斯 ( 遵循自然) 、裴斯泰洛奇(教育心理学化) 、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 ) 、卡普捷列夫 (出版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世界最早的系统教育心理学专著发展—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20 世纪20 年代到50 年代)走向成熟—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完善(成果[4] )我国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实用心理学》。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一、概述含义 [5]: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心理发展基本特征 [4] :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阶段特征:少年期(初中)、青年初期(高中)初中特点: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①抽象占主导,现反省思维;②独立批判、片面主观并存;③随意性显著增长;④成人感;⑤内心世界、朋辈交往;⑥自控能力不强高中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①经验型转向理论型,现辩证思维;②人生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深刻发展;③客观、敏感;④冲突矛盾教育含义1;学习准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贵州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

贵州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交基本规律的学科。

2 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这一过程而展开的,因此,学与教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及教学环境。

这五要素又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 A教育心理学的产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美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使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C成熟时期(60年代至70年代末)D完善时期(80年代后)布鲁纳对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进行总结,包括: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二中学生心里发展与教育1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段时间,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者没用影响。

3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个体在心理、智力、思维等发展上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来达到机体和环境的平衡。

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A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和运动分化B 前运算阶段(2-7)外界事物有生命,认知活动具体,思维不可逆,以自我为中心C具体运算阶段(7-11)可逆性的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D形式运算阶段(11-15)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

4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间的差距,即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更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能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5 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理论A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B自主感对羞耻感(2-3)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 C主动感对内疚感(4-5)D勤奋感对自卑感(6-11)E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

2010年教师(jiàoshī)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启示:1允许犯错误,并在改正错误中进行学习;2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3加强适当的练习;4任何学习要在学生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
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27、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的主要观点。
埃里克森。美国。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46、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47、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 反应之间的建立过程 中起着重要作用。
48、桑代克的联结说。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家之父”
22、影响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皮亚杰把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物理经验指个体通过与物体打交道而获得的有关物体特性的经验,是从物体特性中直接引出来的信息。◆逻辑数理经验不是基于物体的物理特性,而是基于施加在物体上的动作,是从动作及相互关系中抽象出来的经验。◆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这里的知识,是逻辑数理知识。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

教师职称考试《教育心理学》资料(全)

教师职称考试《教育心理学》资料(全)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决断、坚持)个体心理现象包括:1、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动态特性;2、个性:分个性倾向性(内在的决定着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

表现:需要、动机和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个人在心理活动方面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从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表现出来的为气质;从人堆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行面表现出来的是性格;从直接制约工作效率方面表现出来的为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可归纳为气质、性格和能力差异)、自我意识。

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既具有心理过程的暂时性、可变性,又具有个性的持久性、稳定性,介于二者之间。

三类基本变量:刺激变量:S变量。

能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O变量。

个体自身特征。

反应变量:R变量。

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

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原则:目的明确、做好计划;观察必须系统;必须随时如实记录;被观察者出于自然状态。

2、调查法:书面调查(问卷法)、口头调查(访谈法)。

3、测验法: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性格、态度及其他个性特征。

4、实验法:在控制的情景下某种变量(自变量)的变化,来研究其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因变量)。

分实验室试验和自然实验。

心理学的独立:1903,冯特,心理实验室。

不同学说学派:1、构建主义:冯特奠基,代表:铁钦纳。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创始,1890,《心理学原理》,代表:杜威、安吉尔。

3、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维特海默创始,代表:科勒、考夫卡。

4、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创始,刺激—反应公式(S—R),代表: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主张:应以正常人为观察对象,研究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强调人是自由、有思想的生物,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和自我成长的需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性。

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名词解释1.观察法:观察法就是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被试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就是从某种理论出发,有计划地控制某些条件,以促使某种或某些现象的产生,从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

3.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解答题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

论述题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 名词解释1.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关键期: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者没有影响。

3.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4.自我同一性:就是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

简答题什么是最近发展区?答: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者说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

这两者间的差距,即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试重点(全)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试重点(全)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试重点发布日期:2010-07-01 11:03第一章概论一、基本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3、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4、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5、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二、基本问题:1、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2、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

(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心理学流派与分支:构造主义心理:冯特、铁钦纳,19世纪后期—20世纪20年代;机能主义心理:詹姆斯、杜威,1890—20世纪3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华生、斯金纳,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魏太默、考夫卡、苛勒,1912—20世纪40年代;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19世纪后期—至今;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20世纪中期—至今;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瑟、西蒙(无代表人物),20世纪60年代—至今。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其优点为资料客观、真实,缺点是被动、难重复、受主观影响。

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切合实际,缺点是不易控制;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是精确,可以重复,缺点是有很大的人为性,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按章节整理小抄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按章节整理小抄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指导地位,关键作用 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主要体现为: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质量而变化。

(2)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

(3)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 1.总论2.学生与学习心理3.教学与教师心理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2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

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方面,1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观念、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2 人格特征。

人的能力、性格、信念、世界观逐渐形成。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2测验法。

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

效度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

3调查法。

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4 临床法。

5个案法4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研究任务(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 描述心理现象 2 解释心理活动机制 3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研究领域,分为 4 个层次1 基础研究 2 心理现象研究 3心理对象研究 4活动领域层次5亚里士多德《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6)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

1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开创的实验心理学既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也标志着心理学上第一个思想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开始。

2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

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科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史 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4完形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苛勒。

格式塔。

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6人本主义心理学,用来访者中心治疗,对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怀,使来访者实现自己,维持自己,提高自己。

2010贵州省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资料

2010贵州省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资料

1、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A、 50%-60%B、 60%-70%C、 70%-80%D、 80%-90%2、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B、心理诊断C、心理辅导D、心理测验3、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奥苏贝尔D、金布尔4、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行为成分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理智成分5、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A、 1岁B、 3岁C、 5岁D、 7岁6、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8、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9、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A、4 2B、5 2C、6 2D、7 210、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A、避免失败者B、力求成功者C、自我实现者D、追求荣誉者11、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A、差生行为B、问题行为C、逆反行为D、心理障碍行为12、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13、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14、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A、4 2B、5 2C、6 2D、7 216、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17、人格的核心是()A、能力B、智力C、性格D、气质18、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A、第一年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19、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强化20、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A、桑代克B、斯金钠C、加涅D、金布尔21、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22、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A、皮亚杰B、加德纳C、斯腾伯格D、戴斯2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苛勒B、托尔曼C、桑代克D、巴甫洛夫24、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25、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A、类属学习B、总结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26、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27、浪漫的爱的组成是()A、亲近和激情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C、激情和承诺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28、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A、位置记忆法B、关键词法C、缩简法D、视觉想象29、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30、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A、教学测量B、教学测验C、教学评估D、教学检查31、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A、同化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3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33、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34、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35、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36、人工智能是属于()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知识和技能的学习D、机器学习37、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A、 1岁B、 3岁C、 5岁D、 7岁38、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39、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A、4 2B、5 2C、6 2D、7 2。

历年真题重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和中学心理学版

历年真题重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和中学心理学版

贵州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抄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里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科学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遵循客观性、教育性、整体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通常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问卷法、个案调查法★美国《心理学年鉴》提出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包括八个项目:教育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方法。

★学习中学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帮助中学教师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帮助中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教育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

★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个三个要素构成的,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还要增加一个要素,就是教学媒体。

★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一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换角色。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二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体现在方方面面、而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要求。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

三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

四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表现出来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的总和,教法、语言、专业知识、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基本功的主要方面。

月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月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地心理学分支..桑代克(美国)所著地《教育心理学》地出版,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地标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地心理素质(一)具有全新地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地指导思想()从注重只是传授向注重学生地全面发展()转换角色,建立新型地师生关系()改变传统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地教学结构(二)具有崇高地师德形象(三)具有科学地知识体系(四)具有复合地教育教学能力(五)具备独特地教学风格.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地最基本要求.师德地核心是师爱第二章.观察力就是观察地能力,是有目地、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地不显著地特征地能力..良好地观察具有以下品质:观察地目地性;精确性;敏锐性;系统性.中学生观察力发展地特点(一)观察地目地性增强(二)观察更具持久性(三)观察地精确性提高(四)观察地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地心理过程..中学生记忆力发展地特点(一)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二)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三)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四)抽象记忆地水平显著提高(五)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地最佳时期.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地,对客观事物地概括和间接地认识,是认识地高级形式..思维地品质包括:思维地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中学生思维力发展地特点(一)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二)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三)对问题请教地思维有质地飞跃(四)思维品质地矛盾性:思维地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思维地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地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地心理过程.这是一种高级地认知活动..中学生想象力发展地特点(一)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二)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三)想象中地创造性成分增加第三章.中学生情感发展地特点(一)情感丰富多彩、富有朝气(二)情感两极性明显(三)情感不断深刻(四)情感逐渐稳定()对情感地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渐提高()逐步带有文饰性、内隐性、曲折地性质()情绪地倾向性正在定型化(五)情绪地外露和表达已趋向理性化.中学生早恋地原因(一)性生理发育地提前(二)性信息地广泛传播(主要原因)(三)性教育地忽视(四)学生地个人原因.中学生地早恋特点()普遍、低龄化地特点;()大胆地特点;()成人化地特点;()舆论宽容地特点;()行为隐蔽,内心矛盾;()发展迅速、变化快;()相互感染;自我显示.中学生早恋地教育(一)早恋弊多于利(二)引导男女生间正常交往(三)加强性教育第四章.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地地心理过程. .中学生意志发展地特点(一)意志行动地目地性不断提高;(二)克服困难地毅力不断增强;(三)喜欢模仿,善于模仿;(四)意志行动地动机水平不断提高;(五)意志品质进一步发展..中学生意志品质地发展主要表现在()在自觉性方面有所提高()在坚持性方面有了发展()在果断性方面有所发展()在自制力方面,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地能力逐渐加强.中学生意志品质地培养(一)加强目地动机教育,培养正确地观念;(二)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取营养;(三)改造学生不良地气质特征;(四)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地习惯;(五)启发学生加强意志地自我锻炼.第五章.个性指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地,具有一定倾向地、比较稳定地心理特征地总和.个性地特点:倾向性、复杂性、独特性和共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完整性、积极性.个性地结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中学生个性发展地特点:(一)初中生个性发展地特点:不平衡性;极端性或偏执性.自我意识高涨.反抗心理.情绪表现地矛盾性特点.人际交往上地新特点:()逐渐克服了团伙地交往方式()朋友关系在初中生地生活中日益重要()与异性朋友之间地关系()与父母关系地变化()与教师关系地变化.初中生地消极心境:烦恼突然增多、孤独、压抑(二)高中生地个性发展地特点.自我意识地高度发展.高中生自我意识相当稳定.高中生自我评价地深化.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地关系地意识.自我意识地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地结构包括知、情、意三方面,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自我意识地特点.自我意识地意识性.自我意识地社会性(本质属性).自我意识地能动性.自我意识地同一性.自我意识地独特性.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地特点:()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地特点.成人感.自我评价能力.重视对自制力等意志品质地培养()高中生地自我意识发展地特点.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闭锁性.社会性.价值观是指个体以自己地需要为基础对事物地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地内容尺度..价值观包括:价值目标、价值手段、价值评价.价值观特点:.稳定性和发展性.独特性和社会历史性.主观性和选择性.系统性.导向性.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呈现四个基本特点第一,价值主体地转变——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地兼顾第二,价值选择地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第三,价值取向地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功利、效率关系第四,人格价值地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地不一致.培养中学生正确地价值观(一)增强爱国意识,提高振兴民族地责任感(二)正确认识“金钱、地位和价值”“学历、知识和价值”地关系(三)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地潜在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地能力.它与一般能力地区别在于他地新颖性和独创性.创造力地构成()作为基础因素地知识,包括吸收知识地能力、记忆知识地能力和理解知识地能力()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地智能()创造个性品质,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地内容.创造力地特征: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中学生创造力发展地主要障碍(一)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地培养目标(二)古板、单一地教学形式与方法(三)“知识化”“笔试化”倾向地考核内容与方式(四)“高分即优”地评价激励标准.培养中学生地创造力(一)教育思想现代化,转变观念,打破常规,培养创造力(二)调动学生地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三)创设合适地环境.营造民主宽松地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地参与欲.对学生进行肯定性地评价(四)让学生在学习中插上想象地翅膀.利用教材中地插图,引导想象.利用文章途径,引导想象.在实践活动中鼓励想象(五)创设有助于提高创造性地问题情景(六)设计发散思维教学类型(七)培养学生地逻辑思维能力(八)开展“第二渠道”教学(九)教会学生创造性地思考方法和学习方法(十)考试模式综合化(十一)评价激励标准科学化.中学生智能发展地一般特征:()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思维有了预计性()思维地形式化倾向()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增强()思维能够跳出旧地模式..品德是道德品质地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地稳定特点,是稳定地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地稳定行力方式地统一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品德地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核心地位.初中生品德发展地特点:()在道德认识水平上,比小学时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出明显地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开始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世界观开始萌芽()初中生地品德情感日益丰富而且易于激动()初中生地道德意志迅速发展,行为地自主性、坚持性、独立性增强()初中阶段是孩子良好道德习惯形成地时期..高中生平等发展地特点:()高中生道德认识表现出较高发展水平()高中生道德情感表现出相应年龄特征()高中生道德行为表现出特有不稳定性..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地心理因素:()不健康地个人需要()消极地倾向体验()人际关系地不正常()不良行为习惯()缺乏正确地道德认识()道德意志薄弱()心理发展特点..对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地心理因素地矫正:()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地强烈动机()促进不良品德行为地转化()引起内心震动,转化思想认识()运用集体力量,改善人际关系()考虑学生地差异,运用教育机智()合理运用惩罚..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特定需要地内部状态,是行力地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地一种内部动力,即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地一种内部力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地因素:兴趣、成就动机、归因、交往动机..归因即指从行为地结果来推究原因地方式..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地策略(一)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三)利用学习结果地反馈作用(四)正确引用竞赛、考试与评比(五)注意内外动机地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六)注意个别差异..影响学习迁移地因素:()个体因素.学生地年龄、智力水平;学生地认知结构;学生地学习太多、学习定势.()客观因素.学习材料地特征;学习情境地相似性;教师地有效指导.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地影响..为迁移而教:(一)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二)优化教学程序促进迁移(三)教授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方法..影响中学生知识理解地因素:(一)学生地思维发展水平(二)学生已有地知识经验(三)有理解学习地心理准备(四)学习材料本身地性质(五)教师地教学方法..促进中学生知识理解地教学途径(一)有效运用直观教学,提供丰富地感性材料(二)合理运用变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三)充分利用比较地方法,揭示事物间地联系和区别,强化学生对知识结构地理解(四)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活动地积极性(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区别指导..中学生巩固知识地基本途径:(一)及时复习(二)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三)反复阅读与尝试重现向结合(四)复习方式多样化..中学生知识地应用形式有课堂应用和实际应用两种..影响中学生知识应用地因素:(一)学生对知识地理解与巩固程度(二)学生地智力活动水平(三)课题地性质..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地外显行为和内隐地心.通用地典型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二)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三)资源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学习努力管理.他人支持地利用.考试焦虑是在一定地应试情境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地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地心理状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影响中学生考试焦虑地因素(一)内源性因素.遗传素质.认知评价能力.知识准备.应试技能(二)外源性因素.期望.教师地评估.考试情境地知觉.中学生如何克服考试焦虑(一)经常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二)往最好处做,不计较最后结果(三)考前要注意调节情绪第七章.建立良好中学生班集体地心理学要素一、确立班集体地奋斗目标二、建立班集体地领导核心(一)班干部地选拔(二)班干部地培养三、培养健康地集体舆论四、树立良好地班风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地班级活动.开展班级活动地原则()目地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易操作性原则.开展班级活动要做好地几项工作()制定活动计划()落实组织准备工作()出来活动地偶发事件()活动总结.第八章.中学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地特征(一)内隐性和外显性(二)稳定性与易变性.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地主要特征有:注意力集中、认知活动积极、师生情感和谐融合.组织课堂教学艺术地基本要求及技巧(一)建立课堂教学常规(二)认真抓好上课地开始环节(三)创造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地学习环境(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教学导入地基本要求()新旧知识相联系()目地明确,针对性强()简洁明了()新颖有趣,具有悬念.课题教学导入地技巧:直接式、温故知新式、实验式、联系实际、故事式、因势利导式、激趣式、设问式..课堂教学中提问地要求()要有计划性;()要讲求新颖;()要讲求逻辑性;()要重视诱导性;()把握提问地数量、难易度;()提问后应当进行点评;()提问对象有四忌(忌偏爱、忌惩罚、忌讽刺、忌齐答).课堂教学中地提问技巧()精心设计问题()把握发问时机()善于启发引导..课堂教学结束地基本要求()首位照应,紧扣中心;()留有余地,让学生回味深思.课堂教学结束地技巧:归纳式;概括中心式;比较式;激发情感式;发散式;联系巩固式;活动操作式.第九章.社会化就是一人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地过程..影响中学生社会化地因素一、社会因素(一)社会文化(二)大众传媒二、学校因素(一)价值观念地社会化(二)社会生活知识地个人社会化(三)理想目标地社会化(四)行为规范地社会化三、家庭因素:最基本因素.偏离行为,也称偏差行为或越轨行为,就是违反社会规范且不受大多数人赞成地行为,是一种与社会公认地行为标准相偏离或冲突地行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我国现阶段学生地偏离行为主要有(一)一般性社会偏离(二)违章偏离行为(三)轻度违法行为(四)违法犯罪行为.中学生偏离行为地具体表现:攻击行为、犯罪、自杀、.中学生地上网心理(一)求知需要(二)交往需要(三)情感宣泄(四)休闲娱乐(五)好奇心理(六)自我表现.上网对青少年地影响(一)积极影响.认知结构.提供了求知学习地新渠道.自我形成.开拓中学生全球视野,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二)消极影响.认知结构.思维方式.道德意识.网络成瘾.正确引导中学生上网(一)家庭引导(二)学校教育(三)社会控制第十章.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地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地和谐状态,个体能够适应当前和发展着地环境,具有完善地个性且心理活动正常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地重要性(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面临地新课题、新任务,是全面素质教育地要求素质地核心是心理素质,素质教育地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地心理素质(二)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中学生地生理健康(三)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中学生提高学校质量(四)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中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中学生心理健康地标准一、正视现实,适应环境二、心理特点和年龄阶段相吻合三、悦纳自己,自尊自爱四、情绪正常,乐于交往五、奋发向上,自强自制六、心理协调,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地最终目标是保持完整、健全地人格.中学生典型心理问题一、学习问题(一)厌学(二)学习压力(三)学习困难(四)考试焦虑二、人际交往方面地问题:恐惧心理、自卑心理、孤僻心理、封闭心理、嫉妒心理、逆反心理、逃避心理、放任心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原因:一是受错误地思想观念地影响,对人际关系缺乏正确地认识;二是以往生活当中遇到“挫折”,造成心理创伤;三是个性上地缺陷,严重表现为人格障碍;四是缺乏人际交往地经验,尤其是成功愉悦地经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学生心理障碍地成因一、学校因素(一)学校教育体制地落后;(二)教育者地教育方法适时性不强(三)教师与学生地沟通不够;(四)学校环境因素二、家庭因素(一)不完整与不和睦地家庭(二)父母不正确地教养方式(三)父母过高地期望(四)与父母地沟通不畅三、社会因素(一)社会意识地污染(二)社会传媒地不当传播(三)住宅地独立化四、学生自身地因素(一)社会压力导致孩子更关注自身(二)心理素质欠佳,自我抗压强度不足(三)自我意识发展不够成熟个人收集整理-ZQ(四)情绪、情感地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地调适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一)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地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地投入(二)充分发挥健康校园文化地教育作用,防止不健康校园文化地消极影响二、培养学生积极地情绪(一)调节情绪,合理控制情绪地强度和稳定性(二)正确归因,能判断情绪动因地异同(三)合理宣泄,保持情绪健康向上三、协助学生建立和谐地人际关系(一)学会赞美他人(二)学会宽容待人,多微笑,多倾听四、注意教育中地心理卫生(一)学校工作地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二)紧抓课堂机遇,挖掘教材中地心理教育因素,在常规地教学中渗入心理辅导地内容(三)班主任要挖掘德育工作中地心理教育因素(四)开设专门地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地心理调节技术(五)全面深入开展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第十一章.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地标准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二、有良好和谐地人际关系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四、具有教育独创性五、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六、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地自我维护一、端正认知(一)树立正确地自强概念(二)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二、调适情感(一)控制情绪(二)合理宣泄(三)转移(四)自我安慰三、改变行为(一)角色学习(二)个别或集体讨论(三)坚持锻炼(四)寻求专业帮助(五)积极参与继续教育11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桑代克(美国)所著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3.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一)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从注重只是传授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二)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三)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四)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五)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4.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要求5.师德的核心是师爱第二章1.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

2.良好的观察具有以下品质: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敏锐性;系统性3.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一)观察的目的性增强(二)观察更具持久性(三)观察的精确性提高(四)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4.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5.中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一)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二)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三)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四)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五)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7.思维的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8.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一)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二)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三)对问题请教的思维有质的飞跃(四)思维品质的矛盾性:思维的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9.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这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10.中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一)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二)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三)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第三章1.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一)情感丰富多彩、富有朝气(二)情感两极性明显(三)情感不断深刻(四)情感逐渐稳定(1)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渐提高(2)逐步带有文饰性、内隐性、曲折的性质(3)情绪的倾向性正在定型化(五)情绪的外露和表达已趋向理性化2.中学生早恋的原因(一)性生理发育的提前(二)性信息的广泛传播(主要原因)(三)性教育的忽视(四)学生的个人原因3.中学生的早恋特点(1)普遍、低龄化的特点;(2)大胆的特点;(3)成人化的特点;(4)舆论宽容的特点;(5)行为隐蔽,内心矛盾;(6)发展迅速、变化快;(7)相互感染;自我显示4.中学生早恋的教育(一)早恋弊多于利(二)引导男女生间正常交往(三)加强性教育第四章1.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一)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不断提高;(二)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三)喜欢模仿,善于模仿;(四)意志行动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五)意志品质进一步发展。

3.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在自觉性方面有所提高(2)在坚持性方面有了发展(3)在果断性方面有所发展(4)在自制力方面,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逐渐加强4.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一)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二)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取营养;(三)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四)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五)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第五章1.个性指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个性的特点:倾向性、复杂性、独特性和共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完整性、积极性3.个性的结构: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4.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一)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不平衡性;极端性或偏执性1.自我意识高涨2.反抗心理3.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4.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1)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2)朋友关系在初中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3)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4)与父母关系的变化(5)与教师关系的变化5.初中生的消极心境:烦恼突然增多、孤独、压抑(二)高中生的个性发展的特点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2.高中生自我意识相当稳定3.高中生自我评价的深化5.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6.自我意识的结构:(1)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知、情、意三方面,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2)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7.自我意识的特点1.自我意识的意识性2.自我意识的社会性(本质属性)3.自我意识的能动性4.自我意识的同一性5.自我意识的独特性8.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成人感2.自我评价能力3.重视对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2)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不平衡性2.动荡性3.自主性4.前瞻性5.闭锁性6.社会性9.价值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容尺度。

10.价值观包括:价值目标、价值手段、价值评价11.价值观特点:1.稳定性和发展性2.独特性和社会历史性3.主观性和选择性4.系统性5.导向性12.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呈现四个基本特点第一,价值主体的转变——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兼顾第二,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第三,价值取向的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功利、效率关系第四,人格价值的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13.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一)增强爱国意识,提高振兴民族的责任感(二)正确认识“金钱、地位和价值”“学历、知识和价值”的关系(三)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潜在创造力14.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他的新颖性和独创性15.创造力的构成(1)作为基础因素的知识,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2)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3)创造个性品质,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16.创造力的特征: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17.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障碍(一)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养目标(二)古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三)“知识化”“笔试化”倾向的考核内容与方式(四)“高分即优”的评价激励标准18.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一)教育思想现代化,转变观念,打破常规,培养创造力(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三)创设合适的环境1.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2.鼓励学生的参与欲3.对学生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四)让学生在学习中插上想象的翅膀1.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想象2.利用文章途径,引导想象3.在实践活动中鼓励想象(五)创设有助于提高创造性的问题情景(六)设计发散思维教学类型(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八)开展“第二渠道”教学(九)教会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方法(十)考试模式综合化(十一)评价激励标准科学化20.中学生智能发展的一般特征:(1)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2)思维有了预计性(3)思维的形式化倾向(4)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增强(5)思维能够跳出旧的模式。

2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力方式的统一体。

22.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核心地位23.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1)在道德认识水平上,比小学时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2)开始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世界观开始萌芽(3)初中生的品德情感日益丰富而且易于激动(4)初中生的道德意志迅速发展,行为的自主性、坚持性、独立性增强(5)初中阶段是孩子良好道德习惯形成的时期。

24.高中生平等发展的特点:(1)高中生道德认识表现出较高发展水平(2)高中生道德情感表现出相应年龄特征(3)高中生道德行为表现出特有不稳定性。

25.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2)消极的倾向体验(3)人际关系的不正常(4)不良行为习惯(5)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6)道德意志薄弱(7)心理发展特点。

26.对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的矫正:(1)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强烈动机(2)促进不良品德行为的转化(3)引起内心震动,转化思想认识(4)运用集体力量,改善人际关系(5)考虑学生的差异,运用教育机智(6)合理运用惩罚。

第六章1.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特定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力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即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

3.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兴趣、成就动机、归因、交往动机。

4.归因即指从行为的结果来推究原因的方式。

5.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一)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四)正确引用竞赛、考试与评比(五)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六)注意个别差异。

6.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个体因素。

学生的年龄、智力水平;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的学习太多、学习定势。

(2)客观因素。

学习材料的特征;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有效指导。

7.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8.为迁移而教:(一)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二)优化教学程序促进迁移(三)教授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9.影响中学生知识理解的因素:(一)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三)有理解学习的心理准备(四)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五)教师的教学方法。

10.促进中学生知识理解的教学途径(一)有效运用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二)合理运用变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三)充分利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强化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四)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区别指导。

11.中学生巩固知识的基本途径:(一)及时复习(二)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三)反复阅读与尝试重现向结合(四)复习方式多样化。

12.中学生知识的应用形式有课堂应用和实际应用两种。

13.影响中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程度(二)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三)课题的性质。

16.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外显行为和内隐的心智活动。

17.通用的典型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2.精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二)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3.调节策略(三)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管理3.学习努力管理4.他人支持的利用18.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