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说课稿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说课稿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主要围绕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编排,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选取的是教材中的“分数的加减法”,这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分数的加减法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学生需要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律,突破这一难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4.练习法:通过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基本概念: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总结本学期我们根据《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办法》和课题实施方案,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自2015年3月开始进行了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
半年来,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和努力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下面就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开展的主要工作1、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并制定了2015年(上)半年研究计划,向课题组成员布置了各自的研究任务,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和意义,并让每位课题组的教师撰写一篇理论研究心得体会。
2、课题负责人带领课题组部分成员于3月份和5月份深入___进行实际调查研究。
每到一所学校进行师生访谈、问卷、听课、评课、讨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3、本学期共召开了3次会议,组织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的先进经验,并邀请___教学课堂教学“能手”一起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4、通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初步得出“好课”的教学策略必须具备“四个要”,即认真备课、用心做课、及时反思、查漏补缺。
备课体现新理念,做课重视师生互动;课外收集信息,课内人人参与。
5、采用了集体研究和分散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做好课题研究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记录,保证了研究实验的规范性。
二、课堂问诊,促进反思性研究课题组开展了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1、何为“名师”?“优课”的特点是什么?2、是否在课堂中有效的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3、是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4、是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5、是否合理运用教学评价?三、研究成果通过调查和研究,课题组初步得出“好课”的教学策略必须具备“四个要”。
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包括:1、部分教师对新课标解读不深,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切实际,教学重点不突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推进,对基础科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小学教育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而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探究小学数学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小学数学教育的改进提供指导和借鉴。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两种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调查问卷设计:为了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次研究设计了一份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包括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情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2.问卷调查:通过对小学数学老师的调查问卷,收集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数据。
3.实验研究:在一所小学中,选择两个相似的数学班级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进行传统教学方法,另一个班级采用现代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和教学时间相同,进行教学效果比较。
研究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普遍会出现疲倦、听不懂、记不住等现象。
有效性不够高,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2.现代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交互式教学等等,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
小学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学习得更加清晰、深入,效果更好。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与建议通过以上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应充分重视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使用。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老师应掌握相关方法和技巧。
3.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情况,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有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
【关键字】有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上传: 喻安逸更新时间:XX-1-6 20:30:20《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内容摘要: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然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随意练习、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本组研究成员的教学业务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课题的提出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
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
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活动”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
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
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与实践课题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小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内容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模式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评价研究。
2006年5月,确立课题方案后,对实验教师集中进行生活培训,储备必要的理论资料,2006年9月到今进行实践研究,研究内容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等研究,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现实”指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解题策略,以及有关的数学知识结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识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有着主要的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精确切入;(二)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巧妙设计;(三)提升学生的数学现实,画龙点睛.本阶段着重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等和小学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进行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实验班学生素质有了提高,但关于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教学的评价研究方面,本阶段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在今后阶段,组织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同时,着重对这两方面进行研究。
一、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强化练习的趣味性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失去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魁力,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
(1)以趣引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通过趣味性练习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生疑,就会要求释疑。
就会产生求知欲。
(2)以趣诱奇。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情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总结出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意义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验方法3.1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学生表现评估等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3.2 参与人员实验对象为某市小学的数学教师和学生,共计10名教师和100名学生参与实验。
4. 实验结果4.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互动方式;然而,在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和调整教学方向方面仍有待提高。
4.2 学生表现评估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同时,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解题能力也有所提升。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解题能力; 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参与; 3. 教师在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时应及时反馈,调整教学方向,以提高教学效果。
6. 下一步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
希望这份范文能够符合您的要求。
若需进一步了解或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出。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小结李秦芳练习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和成绩。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是老师完全归于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所造成。
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
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
因此,课堂练习设计提高计算的关键,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及其至关重要。
第一、对计算不重视,抱有侥幸心理。
很多学生对题目只求“会",不实际求“解",甚至认为计算是浪费时间。
考试中题目一看就会,但就是算不出正确答案,存在我一定能算对的侥幸心理。
第二、“涵养高”动口不动手。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进行计算训练,有的同学就是眼睛盯住算式,口中念念有词,只动口不动手,这样的计算结果往往不正确。
第三、存在惰性。
部分同学计算太简单烦琐,不屑一顾,自己未经训练,正确率可想而之。
四、怕麻烦持轻视的态度,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总认为自己会算,而掉以轻心,或者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
下面谈谈个人浅显看法:一、要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多练习计算习惯。
考试80%的题目需要我们计算得出正确答案的,所以一个人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考试成绩的好坏,而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计算,要追求计算的准确率。
其次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得数。
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并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同时还须要求学生适当地降低“涵养”,多动手,养成演算的好习惯,克服怕麻烦的不好习惯。
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摒弃原有陋习至关重要。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小结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小结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成为了教师们的重要任务。
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危害着民族的未来。
因此,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以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下是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五点小结。
一、达到预期目标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指导教学并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可以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自觉地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和数学教学研究能力。
最终,我们可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效性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有效性教学策略:1.活动教学的策略: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从“听数学”变成“做数学”,并且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2.创设生活化的研究情境的策略: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数学问题;贴近学生实际,探索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以上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效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策略。
为了实现有效提问,教师需要备好教材,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并将其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
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
为了研究有效提问的方法,可以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建立实验的基础,并查找已有的文献和资料进行验证和实践。
同时,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学实验、反思和总结,去芜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实现有效教学设计。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
同时,创设良好的数学研究情境,激发学生产生研究的兴趣,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研究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总结_数学论文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总结_数学论文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和交流,欢迎来到数学网,以下是正文内容:一晃又是一学期。
有效教学的号角依然吹得震耳欲聋,伴着这声音,我小心翼翼地寻着有效教学的方向慢慢行进。
下面,针对本学期我的课堂教学,作一简单小结: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认识课题研究的内涵1、从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现状来看,存在着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脱节、课程改革与抓教学质量“两张皮”的现象。
这已成为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师压力过大、教育教学效益不高,课程改革难以深化的瓶颈。
究其原因,固然是多层面和复杂的,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在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由于缺乏在具体教学技术层面的帮助指导,致使新课程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学效益和质量难以提升。
为此,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效果是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问题。
2、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需要。
新课程实施需要教师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创新设计者”。
因此,创造性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缺乏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指导。
因而,多数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学科本位”的教“课本知识”的设计层面,缺乏对学习主体经验和需要,学习者建构过程。
课程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习群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因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三维教学目标难以整合,教学质量和效率难以提高,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主动性未能有效激发。
为此,本课题研究也是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效率的需要。
3、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科学。
所谓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第四册第十单元《认识时间》一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数学知识。
教材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感受时间的重要性,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对数学知识的积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但在时间概念的理解和时间的计算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好问、好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环节,使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时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时间。
2.教学难点:理解时间的推算,掌握不同时间之间的换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和“分组合作法”等方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子白板、投影仪、教学课件、钟表模型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如“小明的一天”,让学生观察小明在不同时间所做的事情,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时间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钟表,发现时间的规律,如“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小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小结充实的工作生活一不留神就过去了,这段经历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小结吧。
那么问题来了,小结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小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小结1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学生变得爱问、爱交流,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闪现。
但事实上,有些教师只注重形式和表面,忽视实效和本质,在小学教学的课堂上,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的现象俯拾即是。
鉴于此,我提出了本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稳定扎实,成效初见。
现总结如下:一、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我选定一(3)班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教学设计、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经验的交流,发现问题,调整计划,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努力将课题的思想、课程的理念融入课堂。
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我经常学习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培训等,这些为课题的实践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题研究成效(一)教学方式变了。
现在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
变成了教师引导点拨,运用“讨论”、“探究”、“发现”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到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再也不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组织、引导、激励、点拨学生学习的亲密朋友,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有效引导,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
课堂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同观点,争论研究,表演操作。
最新+《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一、实验项目与活动概述我校先后进行了“小学全程动态式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等课题实验,对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
但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仍有不少教师观念保守、方法落伍,致使教学效益不高,质量平平。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验》,是我们小学于XXXX年4月向诸暨教研室申报立项,该项研究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南,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和数学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活动。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并提高多种能力和培养一定数学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
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
我校研究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活动,使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等方法,主动学习,高效学习,从而在数学课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有更好的收获与发展,即通过构建理想的数学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和谐的发展。
为做好本项研究与实验,我校组成了由一把手唐善民亲自挂帅的课题组,制定了细致科学的实验方案、具体完善的实施计划、建立了系统有效的保障机制。
历时三年多,先后召开行政工作会议5次,举行讲座9场次,组织教学活动20多次,有70多名教师执教研讨课121节,教师撰写论文(案例)60篇以上,制作课件32个,外出参训34人次,编辑内部教研教改刊物4期,还举行“课堂教学开放周”、“有效教学研讨月”活动5次,召开家长座谈会 2次,校领导听评课共100多节次。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一)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步骤1.论证准备阶段:XXXX年2月至4月,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系“面对一年级学生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子课题,课题按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在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读教材编排意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现在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了解到人的认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不仅需要学习者感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而且需要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心理过程。
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所以,研究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
这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案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案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涉及分数的加减法。
这一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但是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特别是在处理复杂分数运算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复杂分数运算的解题策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自主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结合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
2.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实例和练习。
3.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甲有3/4斤苹果,乙有1/2斤苹果,甲乙两人一共有多少斤苹果?”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例,呈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如分母相同直接相加减,分母不同需要通分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练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烹饪等。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背景(1)创新教育的需要。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这是我国教育思想观点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对此,人们已有高度的共识。
不过要彻底全面实现这个转变和飞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这个切都对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
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个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时代的需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
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所以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
这就决定了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要发挥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学校教育必须适合这种变革和挑战,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思考,培养终身学习水平,才能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人才。
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深刻指出:“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是核心技术”、“数学:关键技术的关键”。
面对数学的急剧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不过,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
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
所以,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合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水平做出积极的反映。
(4)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实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点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语言学设计学术研究》实验总结报告《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一、实验项目与活动概述我校先后进行了“小学全程动态式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等课题实验,对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
但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依旧有不少教师观念保守、方法落伍,致使教学成本控制不高,质量平平。
《小学计算机科学有效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验》,是我们小学于201*年4月向诸暨教研室申请立项,该项韦伊杰研究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不断加强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终身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逼不得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南,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专业课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和数学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
数理逻辑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并提高能力和培养一定数学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
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的产品设计有效设计。
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活动,使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等方法,主动学习,高效学习,从而在计算机科学课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经济发展有更好的结出与发展,课外即通过创建理想的数学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和谐的发展。
为做好此项研究与实验,我校组成了由一把手唐善民亲自挂帅的课题组,制定了细致科学的实验方案、具体完善的实施开发计划、建立了系统有效的制订保障机制。
历时三年多,先后召开行政工作听证会5次,举行讲座9场次,组织教学活动20多次,有70多名教师执教研讨数学课121节,教师撰写论文(案例)60篇以上,制作课件32个,外出参训34人次,编辑内部教研教改刊物4期,还举行“课堂教学开放周”、“有效教学研讨月”活动5次,召开家长座谈会2次,校领导听评课共100多节次。
小学数学有效教案总结设计总结实践及反思
小学数学有效教课方案的实践与反省小学数学教课方案是面向教课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使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套系统过程。
它是讲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课理念和指导教课行为的方案,是提升讲堂教课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小学数学教课方案是一门科学,一定按照必定的教育、教课规律,依照课程内容、学生特色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学习互动活动;它也是一门艺术,一定融人设计者的丰富经验,剖析教课中的问题和生成的可能,设计出有效解决数学教课的方法和策略。
一、增强基础学情剖析找准教课方案的落脚点学情剖析是教课方案的重要构成部分,与教课方案的其余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教课目的设定的基础,是教课内容分析的依照,是教课策略选择和教课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学情剖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课理念的详细落实。
1,学生的知识贮备。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一般会遇到旧知的影响,在旧知的基础上 ,认识新知,重构知识网络。
数学教师在教课方案前 ,要增强对学生知识背景进行有效剖析,包含对学生已具备的有益于新知识获取的旧知识的剖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取的旧知第1 页的剖析。
所以,数学教师要联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贮备,来设计富裕情味和针对性的数学教课活动。
学生的思想能力。
埃德.拉宾诺威克兹在《思想.学习.教课》一书中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小孩。
既然我们教小孩,那我们就要认识小孩如何思想,小孩如何学习。
”很多半学教师在进行教课方案时,常常关注的是“如何教” ,而忽略学生“如何学”。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着重启示和发展学生思想,使学生数学思想能力获取形成和发展。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课方案时,要充足关注、剖析学生已拥有的思想能力和思想方式,使教课方案与学生的思想方式有效对接。
此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剖析也是不可以忽略的内容。
学生的数学修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应的研究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应的研究小结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寻求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我于2012年12月开展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研究活动。
在活动中,我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法和途径,不断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得以改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现将阶段研究总结如下:一、开展的工作:1、调查学生学习习惯及心理素质,并对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2、学习培训---丰富“有效”源泉课题研究与否,与课题研究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为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业务素养使教师认识到有效教学的意义,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先后组织老师学习了有效教学理论和策略,学习了新课程标准。
学习的方式有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
集中学习由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分散学习主要由个人自学,学科段研讨。
通过学习,转变教师观念,提升了教师素养,丰富了教师知识储备,加强了课题与课堂教学的认识,为课题开展开辟了方向,也为教师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提升教育理念的同时也抓现代数字信息教学技能的使用,真正做到两手抓。
3、学校、家长开展“手拉手”教育活动农学小学数学学习,不仅和学校教育有关,还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家庭条件及教育引导有关。
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与家庭结对等形式来促进我们的教育研究。
收益较好,57%的学生学习习惯已经养成,家长对农村教育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4、探索磨炼----营造“有效”课堂学习和培训,是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如何落实在行为转化上是本课题的重难点。
我以一线课堂为主阵地,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促进行为的转变。
一年以来,我以课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途径,有的放矢,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1、围绕主题,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备好课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因此十分重视有效备课这一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一、实验项目与活动概述我校先后进行了“小学全程动态式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等课题实验,对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
但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仍有不少教师观念保守、方法落伍,致使教学效益不高,质量平平。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验》,是我们小学于2007年4月向诸暨教研室申报立项,该项研究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南,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和数学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活动。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并提高多种能力和培养一定数学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
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
我校研究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活动,使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等方法,主动学习,高效学习,从而在数学课堂的“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有更好的收获与发展,即通过构建理想的数学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和谐的发展。
为做好本项研究与实验,我校组成了由一把手唐善民亲自挂帅的课题组,制定了细致科学的实验方案、具体完善的实施计划、建立了系统有效的保障机制。
历时三年多,先后召开行政工作会议5次,举行讲座9场次,组织教学活动20多次,有70多名教师执教研讨课121节,教师撰写论文(案例)60篇以上,制作课件32个,外出参训34人次,编辑内部教研教改刊物4期,还举行“课堂教学开放周”、“有效教学研讨月”活动5次,召开家长座谈会2次,校领导听评课共100多节次。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一)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步骤1.论证准备阶段:2007年2月至4月,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
2.实施调整阶段:2007年5月至2009年6月,制定实施计划,按计划开展实验和研究。
3.总结整理阶段:2009 年7月至2009年12月,收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三、已进行的主体工作我校扎扎实实地组织开展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至今为止,完成了以下工作:(一)对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分析探究性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常用教学方式,自然成为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宠儿”。
自己教学、组内研讨、外出学习,常常会亲历许多不同探究场景,我们对探究教学中许多低效乃至无效现象思考良多:1.探究中过多帮、扶,缺乏应有的自主性。
2.探究中问题的设置缺乏探究性。
3.探究中组织的方法缺乏科学性。
4.过于依赖“预设”,缺乏“生成”艺术。
5.探究内容选择不当。
6.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对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界定的再思考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数学的学习更多是借助于思维,而不是直观操作,数学的结果的验证也更多要求严谨,而不仅仅限于观察操作.那么对数学教学中的探究设计,就应该有着鲜明的学科特点,那就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探究可以更广泛地指向任何一个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能成为学生思维的激发点,能让学生经历探讨与研究的过程之后,获得思维能力上的新增长。
因此,数学课堂的探究教学有着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广阔的实践空间,值得我们关注。
(三)认真实践,积极改进,提高探究教学设计有有效性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正是提醒我们,实施新课程,不能单靠有热情,更需要有理性。
选择探究教学的设计进行研究,正是为了在对教学环境中探究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与合理规划,包括如何选择适宜的探究材料、对探究时间怎样进行精心地预估与分配、根据学生学习的特征、学习的准备条件及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来设计有利于个体学习的探究教学方案等。
在实践中对探究教学的设计加以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实践中验证和更新自己的理念,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认真改进,相信可以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数学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实验取得的成效(一)三年多来,我校组织各年级18个班级进行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课题实验。
通过研究探索,我们有了以下主要收获:1.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很大程度上改变探究教学中的低效现象,并以此推动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年里,李静、苏燕、李虹、高爱娥等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实验中成长起来,26人次被评为市骨干教师、县学科带头人。
2.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也培养了一批数学教学业务骨干。
近两年,赵华、刘洁、黄斌、郭柳等老师在国家、省专业杂志上发表数学论文7篇,朱跃琼、李明玲等11人获得市、县课堂教学竞赛奖。
3.通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积累第一手研究素材和成果,为我校的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可供选择和参考的教学案例,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经验。
2007年,我校被评为荆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今年又被评为荆州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
4、我校把数学有效教学经验向全县10多所乡镇学校进行推广,带动了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我校连续两年获得全县小学教学质量评估第一名,去年数学单科成绩名列全县第一,网市、白螺等我校对口援教学校也取得了教育教学的优异成绩。
(二)通过实验,我校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主要在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的“五点”和“五重”。
11.从“兴趣点”出发。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以往的教学,数学课上就是公式,定理,数字。
在学生眼中枯燥无味,有的学生一旦碰到数学问题就非常头痛,毫无兴趣。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已成为数学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例如我校的高爱娥老师,在设计《数学广角》这一课的教学时,她考虑到学生爱看动画片,就从学生们感兴趣的方面引入新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2.从“重难点”入手。
教材的重点难点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也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学生如果经常遇到困难,就很难引起他们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在重难点处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
如李静老师的《可能性》一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实际,让学生在猜一猜、抛一抛、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充满童趣的情境中玩数学、学数学,学生通过活动,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13.从“障碍点”突破。
数学的特点是抽象,学习过程中难免有拦路虎,解决不好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谓障碍点就是产生思维定势或认知错觉,认知方面走入死角,阻碍了对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要在学生思维的障碍点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走出认知的死角。
如我校王君辉老师在设计《平均数》时,她在导入新课时,从计算不同人数的平均身高入手,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14.从“衔接点”拓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因而教学不是从外部填入新知识,而是把学习者已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是知识的处理和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知识,这是最高教学技能所在。
”因此要善于在联系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衔接点,以旧引新,设问激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识。
如我校费梅梅老师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她抓住了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在联系,利用旧知识对新知识的迁移。
15.从“深化点”创新。
首先是纵向提问,向学生渗透用运动的观点探索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把问题由特殊向一般转化(或由一般向特殊转化),启发学生探索,猜想,尝试与创设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及思想方法的发生和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索过程。
其次是横向提问,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或变式探索,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全面而清楚的了解。
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深化,创新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
还包括,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五重视”。
21.重视教学材料的设计。
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深入思考的产物,有着科学周密而蕴涵深意的经典编排。
但教材并不是圣经,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有所调整。
我校胡亚琼老师在设计《9的乘法口诀》时,没有按照教材编排,用依次加九的方法推导出乘法口诀,而是大胆地将“想想做做” 中的题目作为例题,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得出结论:1个9是10减1,得9;2个9是20减2,得18;3个9是30减3,得27……,如此安排,一下子就将9的乘法口诀的独特之处揭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2.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我校张轶闽老师第一次教学《认识时分》一课时,为了揭示一时和60分的关系,让学生拨钟面,将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然后拨一拨,将分针转一圈,看看时针走了多少。
接着讨论交流,再用课件演示一遍,揭示出结论。
结果发现学生掌握情况不太好,能理解的只有少数,立即调整设计思路,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将课件演示三遍,分三次让学生观察,观察分针从数几走到了数几,走了多少小格?观察时针从数几走到了数几,走了多少大格?观察时针和分针是否同时走,同时停?并思考:“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中间可以加一个什么符号?这样将学习的要求细化,学生有重点,按要求进行观察,每一个步骤学生都学得扎扎实实。
23.重视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创设适宜的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难点化解,使学生各种感官并用,有效的帮助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探索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年级数学课题组“学中玩,玩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三步运行程序:创设情景,激发活动——乐于探索,激活主体——寓教于玩,激励发展。
四年级数学课题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学生课堂全动活动的氛围,让学生活动在课堂始末。
六年级数学教师陈爱喜,在教学实践中提出多角度挖掘学生活动要素的方法,其课题研究论文见诸报端。
24.重视练习设计。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每节课要留有充足时间给学生答疑或进行小练习、小测验,实施“课堂达标”考查;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以便分析学习动态,有的放矢地辅导。
二年级黄斌老师认为: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保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状态,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还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注意使练习有趣味性。
25.重视时间与效益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