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才子袁枚
赏析清代诗人袁枚
赏析清代诗人袁枚袁枚是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等。
他任职期间,在官场中有名望政绩。
由于三十三岁的时候父亲亡故,于是辞官养母,在江宁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自此,他在随园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当时人叫他随园先生,这是他最著名的。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有所成就。
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袁枚晚年游历南方诸名山,与诗友交往。
生平喜称人善、奖掖士类,提倡妇女文学,广收女弟子,为当时诗坛所宗。
袁枚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诗人,他宣扬性情至上,肯定情欲合理,认为如果没有个性的话,就没有真性情,而光有这两种也不行,还要有诗才,具备了这三点才是真的性灵。
即“性灵”,包括性情、个性与诗才。
袁枚不是特别正统的一类诗人,不像李白,杜甫拥有豪情和无限感慨,写一些或豪迈或郁闷不得志的气势庞大的诗歌,他的诗歌多是通俗的,接近我们日常最基本会明白的,不能说他是个多有才气的诗人,但至少在群众中能读懂他的人多些吧。
诗歌,可以分为精神意识层面和通俗层面吧,对于那些经历过大是大非的诗人,看人生就有着自己很大气的想法,可是只有少数人理解得到和真的经历过吧。
袁枚的诗歌,算是通俗中彰显才气,虽然没有很正统,但是拥有自己的特色,也算是给当时诗坛注入一股新鲜的空气。
袁枚作诗以才运笔,抒发性灵,极有特色,他的笔触相当广泛。
有主要表达人生情怀的,诗中明确表达其对于钱财的喜爱,认为钱是人生快乐的保证。
相信他的这种想法,在当时肯定遭到过很多正统诗人的反对,批评他太过于庸俗,但是谁又能说自己不喜欢钱呢,由此就看出,袁枚真的是一个很勇于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人,不被世俗眼观挫败。
往往生活哪有那多年的轰轰烈烈大事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生活在一个低俗的世界,偶尔感觉好荒诞、狗血,可这就是生活,我们真实存在的地方。
可见袁枚在当时深受好多贫民百姓读者喜爱,是有原因的,他身上有通俗的事故情,是大众能够懂得的;其次,他对生活琐事充满浓厚的兴趣,好多诗歌就或表达自己的闲散之情。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袁枚,清代诗人(1716—1797)。
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乾隆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侨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号随园。
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多数诗篇抒发闲情逸致,对儒家“诗教”表示不满,部分作品对汉儒和程朱理学进行抨击,并宣称“六经尽糟粕”(《偶然作》)。
有些讽刺之作,尤能反映其锋芒毕露的个性。
诗多以新颖灵巧见长,又能文,所作书信颇具特色,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人物生平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
乾隆四年(1739),24岁的袁枚参加朝廷科考,得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相助,得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1743年-1745年)、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乾隆十四年(1749),父亲去世,袁枚辞官养母,在江宁(今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乾隆三十八年(1773)诏求遗书,将所藏书传抄罕见者皆献于清廷,并作有《散书记》以纪。
藏书印有“道素之门”、“百石山房”、“华里神仙”、“钱塘苏小是乡亲”、“此间乐”、“子才一阅”、“随园珍藏图书”、“小仓山房藏书之印”等。
乾隆五十三年(1788),73岁的袁枚,受沭阳知名人士吕峄亭的邀请,又到沭阳作客,沭阳各界,一部分人曾趋前30里迎接。
袁枚面对如此拥戴他的民众,写下了情意真挚的《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在这篇短文中深有感受地说:“视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则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官爱民,民爱官,此真不失为一方父母官的范例。
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年1月3日),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
主要作品袁枚撰随园三十六种三十五卷文集:《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随园食单》、散文、尺牍等30余种;笔记小说:《子不语》(又名《新齐谐》)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散文:《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黄生借书说》、《所好轩记》等;骈文:《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手札:《致尤荫手札》;书法灵动清雅,不事雕琢,自然闲适,正合于袁枚“性灵”之主张。
清代文人袁枚
清代文人袁枚清代文人---袁枚徐秋甄一、簡介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詩人,散文家。
字子才,號簡齋,別號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年間進士,入翰林。
曾任溧水、江浦、沐陽等縣縣令。
任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令時,推行法制,不避權貴,頗有政績。
年三十八即休官養親,不復為官,於江寧小倉山築「隨園」,收集書籍,創作詩文,悠閒地度過了五十年。
晚年遊歷南方諸名山,與詩友交往,才華出眾,詩文冠江南。
他與紀曉嵐,清乾隆四庫全書的總編纂,有「南袁北紀」之稱。
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提倡婦女文學,女弟子甚眾。
以詩名聞當世,創作講求性情個性,提倡「性靈說」,反對清初以來擬古和形式主義的流弊,使詩壇風氣為之一新,與蔣士銓、趙翼並稱「江右三大家」。
文章主「駢散合一」,兼取六朝駢儷,較桐城派通達。
二、著作:《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子不語》《黃生借書說》、《書魯亮儕》《隨圓食單》等。
三、灑脫放達的人生袁枚在江南富地當過幾年縣令小官,後來再升不上去了,自問根本原因在於自己不甘「為大官作奴」,便急流勇退,辭官歸隱。
中年退隱,久居金陵,交遊廣泛,活躍文壇,足跡遍及中國的名山大川。
袁枚幼年時家境並不寬裕,幸而天生聰穎,十二歲為秀才,二十三歲中舉,二十四歲中進士,生活在「康乾盛世」,兼之少年得志,因而個性比較張揚,加以袁枚精通理財,故家財可供其俯仰免求於人,而更能完全依照自我的人生理念過活,從他耗費二十年打造隨園,縱情山水三十年,妻妾成群,遍食天下美食, 可窺知一二。
其主要的經濟收入據說是替人寫寫墓誌銘,平時更多的是寄情於山水以及性情文章之中。
說袁枚是一個絕對的享樂主義者,更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美食主義者並不為過。
袁枚愛美食,是當時的美食達人,不僅愛吃而且會吃還吃出一門學問,能把到嘴的美味佳肴,說出道理,且講得頭頭是道,而提起筆來寫吃,寫得令人讀起來津津有味、口舌生香,那才是作為一個美食家的最高境界。
《隨園食單》就是這樣一位懂吃、會吃、又能寫吃的高手的經驗結晶,以文人的詩雅口吻寫下色、香、味,令中國的飲食文化頗添文采。
【名家诗词】清·袁枚的诗
【名家诗词】清·袁枚的诗【诗人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曾外放江南地区任县令,先后于江苏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于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
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合称“性灵派三大家”。
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
【五言律诗】春寒重裘逢二月,神手步芳林。
残雪有余色,百花无竞心。
踏青苔影薄,禁火客愁深。
倾耳碧溪畔,黄鹂迟好音。
十一月十三日冷水步夜起玩月霜月两澄鲜,孤篷夜悄然。
自携双鬓雪,独对一江烟。
僵树立如铁,寒星摇满天。
横斜几枝桨,也学榜人眠。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秋夜论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七言律诗】伤心伤心六十三除夕,都在慈亲膝下过。
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如何?素琴将鼓光阴速,椒酒虚供涕泪多。
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赤壁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春晴今岁天公大有情,一冬无雪又春晴。
红梅但觉飞香久,绿草何曾借雨生。
双燕翅如迎晓日,百花心更望清明。
风光如此须行乐,莫管头颅白几茎。
箴作诗者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澶渊路出澶河水最清,当年照影见亲征。
满朝白面三迁议,一角黄旗万岁声。
金币无多民已困,燕云不取祸终生。
行人立马秋风里,懊恼孱王早罢兵。
景泰陵雨帝当年一曲阑,西山藁葬草漫漫。
袁枚简介
袁枚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诗文,24岁中进士。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倡导“性灵说”。
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
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
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
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
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
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
清代词人袁枚的生平及其作品解析
清代词人袁枚的生平及其作品解析1. 背景介绍袁枚(1716年-1797年),字伯温,江苏金坛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藏书家。
他是乾隆朝的重要文化推动者之一,被誉为“文物之祖”,对中国古代诗词、小说等文学形式有着重要贡献。
2. 生平介绍袁枚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饱读经史子集。
他在乡村读书时期就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在中进士后开始涉足官场,并担任过多个官职。
然而,袁枚并未因此局限于政治生涯,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中。
3. 文学成就3.1 词作袁枚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以娴熟的辞章、优美多变的曲调和真挚感人的情感表达闻名。
他的词作风格流畅舒展,兼收并蓄了宋元明三代文人之长,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如婉约细腻、意象丰富等。
3.2 小说创作除了词作外,袁枚还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随园诗话》和《 Poetry 阳台上的灯》。
这些小说凭借其写实主义的风格以及真实生动的描写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同时,袁枚在小说中也展现了对社会问题和人性思考方面的深入洞察。
4. 袁枚对文学发展的影响袁枚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文化传承者。
他对于古代文学形式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并通过自身创作和研究推动了诗词、小说等文学形式在清代乃至后世的发展。
袁枚还致力于文物鉴赏和收藏工作,使得许多珍贵书籍得以流传至今。
5. 总结袁枚是清代著名词人、小说家和藏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通过自己才华横溢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为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生平和作品不仅代表了清代文化的一部分,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就是对清代词人袁枚的生平及其作品解析的概述。
袁枚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才华与成就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珍藏。
袁枚的资料
袁枚的资料袁枚(1730年-1804年),字韵洁,号文章,又号月斋主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散文家和理学家。
袁枚生于江苏镇江,其家族是在明朝末年由河北移居江南的移民。
袁枚自小聪慧好学,具有卓越的才华和文学天赋,被誉为清代文坛的一颗璀璨明珠。
袁枚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擅长诗词创作。
他的诗词多以咏物写景、离骚抒怀为主题,充满了对自然美、人文景观以及人生哲理的独到体验和领悟。
袁枚的诗词深受宋代文学的影响,他特别欣赏和研究杜甫和苏轼的作品,并从中汲取灵感,独创了一种清丽秀逸的风格。
袁枚的散文亦是文学史上的佳品。
他的散文作品充满了精神上的寂寞和独立,体现了他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袁枚的散文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其作品往往充满着诗意和意境,给人以清新和明快的感觉。
他的散文作品受到了后世许多文人的推崇和模仿,对于后世散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袁枚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理学家。
他学习程朱理学,并通过他的著作《随园诗话》向后世传播了程朱理学的思想。
袁枚的理学思想以“实务化”为主要特点,注重实践,强调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理学原理解决问题。
袁枚的理学思想深受清代社会的影响,也对后世的理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文学和理学之外,袁枚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
他精通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兼修文史、经世之学,广泛涉猎各种学问。
袁枚的广博知识和卓越才华使他在当时的文化和学术界崭露头角,成为了知名的文化名人。
袁枚一生著述颇丰,共留下了许多著作和文集。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包括《随园诗话》、《随园诗话续录》、《月斋诗话》等。
《随园诗话》是袁枚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诗词为主题的文学评论集,被后世赞誉为理论研究诗词创作的重要著作之一。
袁枚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得到了当时的文人墨客的高度评价和广泛传颂。
他的作品对于清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文人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艺术指导。
袁枚与《随园食单》名词解释
袁枚与《随园食单》名词解释【实用版】目录1.袁枚简介2.《随园食单》简介3.袁枚与《随园食单》的关系4.《随园食单》的影响和价值正文1.袁枚简介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卒于嘉庆二年(1716),享年八十二岁。
乾隆四年中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后历任潥水、沐阳、江宁等县知县。
年甫四十,辞官居于南京小仓山,购隋氏废园,改名随园”,吟咏其中,故世亦称随园先生。
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
擅写诗文,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
倡性灵说”,不走仿古之路,主张抒发真情、彰显个性。
著有《随园诗话》《随园食单》《小仓山房诗文集》等传世佳作。
2.《随园食单》简介《随园食单》,古代汉族烹饪著作。
共一卷。
身为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颇丰。
作为一位美食家,《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汉民族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中国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 326 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汉族饮食名著。
3.袁枚与《随园食单》的关系袁枚作为《随园食单》的作者,以自己的美食实践为基础,详细记录了江浙地区汉民族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
他将自己对美食的热爱和独到的见解融入书中,让读者能够了解到当时南北菜肴饭点的丰富多样和独特风味。
4.《随园食单》的影响和价值《随园食单》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汉族饮食名著,它不仅详细记录了当时南北菜肴饭点的流行趋势,还反映了江浙地区汉民族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
此书对后世的饮食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宝贵遗产。
诗人、美食家袁枚简介
袁枚简介袁枚(一七一六年三月二十五日~一七九八年一月三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
乾隆四年(一七三九年),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年),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共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
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嘉庆二年(一七九八年),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文笔与大学士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主要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随园诗话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早年经历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一七一六年三月二十五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
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年),袁枚7岁,受业于史玉瓒先生,开始了私塾教育。
由于天资聪颖,刻苦好学,12岁时被时任浙江督学王兰生(王交河)录取进入县学,与史玉瓒先生同进秀才。
15岁时受到时任浙江督学李清植(李安溪)赏识,18岁时得浙江总督程元章赏识,被送入杭州凤凰山敷文书院,学业日有长进,19岁时,时任浙江督学帅念祖(帅兰皋)发现他才学过人,在廪生指标已满的情况下,破例将他补为廪生。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20岁的袁枚参加科试,成绩名列前茅,获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坎坷仕宦20岁以前,袁枚一直在杭州读书求学。
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21岁的他决定去省视远在广西做幕僚的叔父袁鸿,于是便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远行。
高中素材袁枚简介及其主要作品
袁枚简介及其主要作品袁枚是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清代诗人袁枚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袁枚简介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袁枚代表作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主要作品:文集:《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随园食单》、散文、尺牍等30余种;笔记小说:《子不语》(又名《新齐谐》)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散文:《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黄生借书说》、《所好轩记》等;骈文:《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手札:《致尤荫手札》;书法灵动清雅,不事雕琢,自然闲适,正合于袁枚“性灵”之主张。
虽法度稍欠,然才情横溢,亦为佳构。
袁枚世人评价通天老狐,醉辄露尾。
(洪亮吉在《北江诗话》的评价)袁既以淫女狡童之性灵为宗,专法香山、诚斋之病,误以鄙俚浅滑为自然,尖酸佻巧为聪明,谐谑游戏为风趣,粗恶颓放为豪雄,轻薄卑靡为天真,淫秽浪荡为艳情,倡魔道妖言,以溃诗教之防。
(朱庭珍评述)著名的清诗研究专家严迪昌先生在《清诗史》中提出“袁枚现象”一词,认为袁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诗人,在整个清代所有大家、名家诗人中找不出第二个。
清代诗人袁枚的文学观与作品评析
清代诗人袁枚的文学观与作品评析一、袁枚的生平简介袁枚(1716年-1797年),字子晋,号蜗居主人,江苏苏州人。
清代文学家、实学家、官员。
二、袁枚的文学观1.融古今之精华:袁枚擅长吸收古代文学经典的精华,并与当时流行的文风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2.蜗居写作:袁枚提倡“蜗居写作”,即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感知,并将这些琐碎、细微之事转化为文字。
3.短小精悍:袁枚追求作品简洁而含蓄,注重言语和意境的质朴与深远。
三、袁枚的主要作品1.《随园诗话》:该书是袁枚创作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是一部关于诗歌创作心得和审美理念的论述。
2.《心田杂记》:记录了袁枚在湖州时期的所见所闻,内容广泛且独特,对社会现象和人物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3.《高阳台杂咏》:袁枚以清新活泼的笔触,寄托了自己对自然景色、人物人情的感怀。
四、袁枚的作品评析1.文学风格独特:袁枚追求简洁而含蓄的文学表达方式,避免冗长和空洞,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个人风采。
2.内容深入浅出:袁枚以平实与真挚的语言展现琐碎、细微之事中所蕴含的思考与感悟,以及对自然和人性的独到见解。
3.视角广阔:袁枚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并通过作品传递出他对社会变革和道德伦理问题的思考。
五、袁枚的文学地位和影响1.文学地位:袁枚在文坛上享有很高声誉,他的作品为清代文坛注入了新鲜空气,并影响了后来诗人和散文家。
2.影响力:袁枚的文学观点引起了时代内外诸多作家的关注与研究,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清代诗人袁枚的文学观与作品评析的内容。
袁枚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见解,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清代诗人袁枚的文学才华与思想观念
清代诗人袁枚的文学才华与思想观念一、袁枚简介袁枚(1716年-1797年),字仲维,号蜗居主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
他是清代乾隆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
袁枚早年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下,对于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通过自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才华与修养。
二、袁枚的文学才华袁枚以其散文为代表作,深受当时文坛的推崇。
他以素雅婉约的风格,刻画了大量生动形象的人物和景物描写,在描述世态炎凉、社会现象等方面有着独到见解。
他尤其擅长通过文字描绘出京城街巷、官场政治等细节,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阐发,使他的作品更具深度和魅力。
此外,袁枚还善于运用诗歌表达自己对于生活和情感的体验。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能抒发内心的愉悦和感伤,也能抒发对社会风气的批评和反思。
他以清新典雅的格律,表现了大自然美景、人情世故等多个方面,并融入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三、袁枚的思想观念袁枚对于社会政治、人性道德等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他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堕落,批判了官场腐败和民俗陋习,主张追求真理与诚信。
同时,他也鼓励个人在困境中保持勇气和乐观,在艰难时刻寻找自我拯救的力量。
他豁达上进、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影响了当时社会众多知识分子。
此外,袁枚还非常重视科学知识和实践。
他提倡学贯天文、地理、兵法等各种知识,并通过自己在农田经营上的实践经验来推崇农业发展与改革。
这种注重实证和实践的思想观念,也对后来的科学研究和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袁枚的影响与价值袁枚作为一位清代文学巨匠,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观念对于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通过自己富有感染力和魅力的文字,抒发了普通百姓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的痛感,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强的解决途径。
他提倡个体价值、追求真理与诚信,在当时社会上培养出许多积极向上、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袁枚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他所留下来的丰富文学作品以及深邃思想观念,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袁枚简介
袁枚简介篇一:袁枚介绍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
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24岁参加朝廷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他:“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
”他亦作一幅对联:“不作高官,非无福命祇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
”自此,他在随园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他在给友人程晋芳的信中说:“我辈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诞,当不受文人之厄。
”袁枚晚年游历南方诸名山,与诗友交往。
生平喜称人善、奖掖士类,提倡妇女文学,广收女弟子,为当时诗坛所宗。
袁枚与赵翼、张问陶(船山)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
为"清代骈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笔又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袁枚收录了许多鬼怪故事,以简洁明了的笔法,写成笔记小说《子不语》,与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齐名。
袁枚也是一位美食家,写有著名的《随园食单》,是清朝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
该书出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
江苏古籍出版社已出版《袁枚全集》共八卷。
清代好色文人袁枚男女通吃放荡不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清代好色文人袁枚男女通吃放荡不羁
导语:清代最骚的知识分子是谁?不用检索脑壳里上千人的名单,答案已然跃出:当然是袁枚。
就是他!男女通杀,变态无双。
行为不检点,思想不纯洁。
清代最骚的知识分子是谁?不用检索脑壳里上千人的名单,答案已然跃出:当然是袁枚。
就是他!男女通杀,变态无双。
行为不检点,思想不纯洁。
袁枚(字子才,1716-1797),清中叶文学家、思想家,钱塘人。
他主要以诗名世,曾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他早慧,20来岁就成为最年轻的博学鸿词科候选人,但仕途并不太佳,38岁时退隐,归居在江宁的自购豪宅随园。
此后他以“好色、好吃、好诗”的名士派头行走江湖,亦正亦邪,亦方亦圆,也交权贵,也纳后学,一口气活到81岁,最终葬于小仓山。
先讲他的好色。
袁枚的好色是男女通吃:于女色则小妾成群,两个陶姬、方聪娘、陆姬、金姬……还有不计其数的女弟子。
70多岁的时候,他很可能还搞了一个仰慕他的小姑娘——她的曾祖父当年还与袁枚同赴过科举;于男色也绯闻不断,吊膀子的计有李郎、庆郎、桂郎、曹郎、吴郎、陆郎……袁在毕沅的“兔子园”中流连忘返,又和郑板桥兴高采烈地讨论,即使美男子犯了错误,也不要打坏他的屁股。
对这个“好色一代男”,赵翼曾戏为控词,说他“园伦宛委,占来好水好山;乡觅温柔,不论是男是女”,并下了判决:来世重则化蜂蝶以偿夙债,轻也要复猿猴本身逐回巢穴。
这还算客气的,同时的绍兴史学家、掐架大师章学诚,先后至少写过5篇文章痛骂袁枚,说“这样的人渣应该被凌迟”,弄得后者狼狈不堪犹如洗了狗血温泉。
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著名诗人袁枚生平简介
清朝著名诗人袁枚生平简介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朝著名诗人袁枚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袁枚生平简介袁枚,字子才,号简斋,生于1716年,逝于1797年,享年81岁,是清朝乾嘉时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生平以自由洒脱,狂放不羁著称,留下许多风流韵事,代表作品有《随园诗话》及《补遗》,《小仓山房集》、《子不语》、《续子不语》、《随园食单》等。
袁枚自幼熟读读书,擅长写诗作词,在乾隆四年也即1739年,年仅24岁的袁枚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学士。
乾隆七年即1742年,袁枚被外调做官,先后做过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的知县,袁枚执政清明,不畏权贵,颇有政绩,在乾隆十四年时,袁枚父亲去世,遂辞官回乡养母,同时在江宁也即今南京购房安居,所买随园经袁枚的翻修改造,成为了当时著名的私人园林,而袁枚也被世称为随园先生。
袁枚在67岁时服完母丧后,开始远途游山玩水,先后游览过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广东罗浮山、丹霞山、武夷山等地,袁枚在游历期间写下众多散文游记,直到去世的当年,81岁高龄的袁枚还在出游吴江,要知道古时候,交通不便,沟通不畅,袁枚以老年之态还能畅游全国山水,精神可嘉,勇气可嘉。
袁枚做为文学史上“性灵说”的代表人物,一生追求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人生信条,是当时清朝文坛里的一个特立独行的异类,袁枚还遭到过同行的贬斥,即使中央朝廷也对袁枚肆意妄为的行径看不下去,但是袁枚有人讨厌,就有人喜欢,做为一个真性情的诗人,袁枚在当时还是有很多追随者的。
袁枚是什么居士袁枚汉族人,号简斋,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出生于如今的浙江杭州。
很多人都不知道袁枚是什么居士,古代特别是诗人大家都很关注这个。
作为著名诗人袁枚他也有自己的独特的称号,他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随园主人。
随园居士袁枚的简介
随园居士袁枚的简介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时称随园先生。
为“清代骈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笔又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随园居士袁枚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随园居士袁枚的简介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24岁参加朝廷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他:“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
”他亦作一幅对联:“不作高官,非无福命祇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
”自此,他在随园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他在给友人程晋芳的信中说:“我辈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诞,当不受文人之厄。
”袁枚晚年游历南方诸名山,与诗友交往。
生平喜称人善、奖掖士类,提倡妇女文学,广收女弟子,为当时诗坛所宗。
袁枚与赵翼、张问陶(船山)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
随园居士袁枚的文学生涯袁枚与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诗坛性灵派三大家。
他活跃诗坛40余年,有诗4000余首,基本上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性灵说,有独特风格和一定成就。
袁诗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抒写性灵,表现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实感受、情趣和识见,往往不受束缚,时有唐突传统。
在艺术上不拟古,不拘一格,以熟练的技巧和流畅的语言,表现思想感受和捕捉到的艺术形象。
追求真率自然、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
其中较突出的佳作主要有两类:即景抒情的旅游诗和叹古讽今的咏史诗。
袁枚亦工文章,散文如《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等,骈文如《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传为名篇。
真才子袁枚名人故事(精编版)
真才子袁枚名人故事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在清代乾隆时期的诗坛上被赞誉为“奇才”“真才子”,并被公认为诗坛领袖。
袁枚幼年时家境贫困,但他天资聪颖,又嗜书如命,勤奋好学,因此进步很快。
少年袁枚买不起书读,就借书看,或者到书店去站着看书。
他往往是一手翻书,一手执笔,不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地摘录,摘录好后,他就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这样积累一多,写诗、作文、议论就可以顺手拈来,左右逢源了。
9岁以前,袁枚除了读“四书”、“五经”外,对唐诗宋词还一无所知,弄不清什么叫诗。
9岁那年,他偶然从别人家里借了几本《古诗选》,这本书引发了他对诗歌的极大兴趣,他吟咏、抄写、背诵,很快就熟悉了历代诗歌的发展与特点,天天摹仿着写诗,居然写得清新流畅。
一天,袁枚随着大人们游览杭州吴山,拾级而上,站在山顶鸟瞰。
杭州城里千家万户尽在脚下,山腰云雾缭绕,云蒸霞蔚。
大人们有的捋髭,有的赞叹,有的感喟“眼前有景道不得”,有的只能连声赞美“好景好景!”这美景触发了袁枚心中的灵感,他当即吟了一首五言诗,其中两句说道:“眼前两三级,足下万千家。
”大人们都非常惊异于袁枚的诗才,说这首诗想象力丰富、亲切自然。
晚年,已是老态龙钟的袁枚重游吴山,回忆9岁时写的这首诗,仍很感慨地说道:“童语终是真语啊!”袁枚12岁那年考中秀才,在家乡一带被誉为“神童”,但他出身贫微,影响了他的进一步深造和发展。
父亲为了儿子的前途,托人带袁枚到广西桂林袁鸿处继续深造。
有一天,广西巡抚金?共看见袁枚相貌不凡,想试试他的才学,让他以“铜鼓”为题写一篇赋,“铜鼓”是广西边境的一个地名,当时正值越南大肆入侵,才华横溢的袁枚略加思索,挥笔立就。
金?一看满纸金玉,文采飞扬,极为赞赏,力荐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
这次考试,生员一共193人,只录取15名。
袁枚虽然名落孙山,但是由于他年纪最小,所以顿时名满京城。
3年后,他考取了进士。
袁枚曾任过几年县令,中年以后辞官,专心从事诗文创作。
【诗人大全】清代诗人袁枚:一生只写了一首词的清代大文豪
【诗人大全】清代诗人袁枚:一生只写了一首词的清代大文豪在中国古代,吟诗作词是文学家的一大爱好和雅趣,殊不知,历史上却有一位只对诗歌有着极其兴趣的文人,一生写作无数,但却不爱好写词,留下了其人生中唯一的一首词。
这个人就是清代著名的大文学家袁枚。
袁枚一生勤于读书写作,且有所造诣,受到当时人们的肯定。
袁枚的文章个人风格很浓厚,所以与纪晓岚并称为“南袁北纪”。
袁枚的一生全部献给了文学创作,他最知名的作品集就是《大苍山房集》,一共80卷,此外除了24卷的《子不语》,16卷的《随园诗话》和10卷的《二卷》等。
其中,袁枚共创作诗词4000多首,但仅有一首就是词,其余全部就是诗。
这在文坛中,不得不说道就是一个奇闻。
袁枚不写词的原因,是因为他主张“性灵说”。
袁枚认为人应该是无拘无束的,不应该受到各种限制,写作这件事亦如此。
而诗词这种文学体裁,袁枚认为束缚了人的思想,尤其是词,需要严格按照规则来写,所以袁枚从不写词。
袁枚唯一的一首词就是在他33岁那年所并作,来源于一个动人的故事。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袁枚就是南京江宁县的一名县令,他购得当地知名的“随园”,想要长期居住于此,靠近官场。
一日,袁枚的朋友李宗典寄来一封书信,信中写道,李宗典的府上有一位相貌出众的女子,姓王,假如袁枚喜爱这名女子,李宗典可将她大方相赠,促成袁枚与这名女子的好事。
袁枚看完信,有一些动心。
没过几天,袁枚阻攻不好行装,走进了李宗典所在的扬州。
在扬州的一处观音庵里,袁枚看见了姓王的女子。
这名女子例如李宗典所说,紫带十分美貌,面色红润,话语存有礼,并且当袁枚窥探她时,她没遮住一丝害羞。
唯一让袁枚感觉有点不满意的是,姓王的女子皮肤不够白皙,所以袁枚陷入了犹豫之中,迟迟没有决定是否要娶这名女子。
后来袁枚坐船,来到了苏州,想在苏州的这段时间里,思考一下这件事。
最后,袁枚斯蒂勒了主意,还是必须嫁给这名姓王的女子。
可是当他命人至扬州回去恳请这名女子时,下人回去后,知会袁枚姓王的女子已经娶了一名江东的小吏。
袁枚古诗《独秀峰》翻译赏析
袁枚古诗《独秀峰》翻译赏析袁枚是个重视生活情趣的人,他爱金陵灵秀之气,在他任江宁县令时,在江宁小仓山下以三百金购得随园。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袁枚古诗《独秀峰》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独秀峰(清)袁枚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作者:袁枚是清代的大诗人和诗歌评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他是浙江杭州人,也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注释:①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
②龙去脉: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
③南斗:星宿名,在南天。
④伤:妨碍。
诗句大意:全然找不到来龙去脉,只见一座高峰突然出现,高可入云,直插南斗星。
桂林山水本来就十有八九奇绝卓异,而独秀峰更是首屈一指。
几百级阶梯拾级而上才到达它的峰巅,尽览全城风光,但见轻雾迷漫,碧波荡漾。
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人生孤立无援又有何妨碍!赏析一:这首诗作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子才当时重游桂林。
独秀峰,亦名独秀山、紫金山,独立于广西桂林市内靖江王城之中,孤峰挺秀,气势超群,无他峰相属,素有“南天一柱”之誉,故名。
全诗由登山而兴慨,睹奇峰而抒怀,自实入虚,即景由情,勾勒奇景,形神毕现,生发喟叹,寄意遥深。
生动地勾勒出独秀峰的奇特,确为“性灵”佳作。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诗篇起笔就引人注目,凸现出独秀峰的奇特。
桂林诸山多奇峰突起,不见来龙去脉;而独秀峰又是一峰高耸南天,孤峰挺秀,拔地而起,气势雄峻,堪称“南天一柱”。
这里用一个动词“插”字,以动写静,化静为动,赋予静态的山以动态和勃勃生机,从而生动地描画出了独秀峰那刺穿青天的孤高与挺拔之势。
接下去的两句是说,桂林山水十之八九是奇特的,独秀峰更是高居第一;补足上文,使独秀峰的孤高的形态更显得神完气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聪慧,禀赋过人,二三十岁就名满天下,步入仕途,官拜七品县令。
赴任之前,作为人之常情,袁枚去向他的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顺便看看老师还有何教诲。
尹文端见学生登门,自然十分高兴,就问他:你此去赶任,都准备了些什么?袁枚见老师垂询,就老老实实地回答:学生也没有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
尹文端一听就有些不高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还是要讲究勤政务实呀!袁枚说,老师您有所不知,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呀!尹文端听罢此言,很是受用,觉得他没有白培养了袁枚。
尽管是假的,我听起来舒服啊
袁枚不愧为才子,对世事洞明如镜,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一顶高帽子送给了尹文端,而自以为很高明的尹文端,戴上了这顶高帽子,又怎么能不喜形于色呢。
类似的例子,在三国演义中还有一节,关羽关云长听说马超马孟起武艺过人,有些不服,写信给刘备要入川与马超一决高低。
刘备一见书信,有些手足无措,赶紧跑去向诸葛亮问计,诸葛亮给关羽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亮闻将军欲与孟起分别高下,以亮度之,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行,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
”诸葛亮是多么聪明的人,一顶光彩照人的高帽子给关羽一戴,关羽便马上眉开眼笑,说还是诸葛亮知道我的心呀,并将书信遍传众人,也就罢了与马超比武之心。
世间事,有时就是如此的有趣,无论是学富五车的文人,或是技压群雄的武士,你如果与他们比文论武,未必是敌手,但只要你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轻巧巧送他一顶虚无
缥缈的高帽子,立刻就能以柔克刚,化险为夷。
高帽子真是一把无影无形无坚不摧的无刃钢刀呀!
那些头上高帽子鲜亮的人,未戴之前,肯定也作过预防。
但事到临头,当高帽子飘然而至时,他们却总是喜欢它的美妙绝伦,虽也想抵抗,但大多是虚晃一枪,到头来还是美美地戴一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