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DOC范文整理】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反思与对策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反思与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
其中,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也成为重要话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反思及其对策,以期能为推动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反思1、一定的负面影响。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当地社区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校舍规模缩小,社区社会空间压缩,社区关系受到了一定影响,引起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不满。
2、重点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
目前地方的重点学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学校因资源无法达到资格要求,无法获得更多教育资源,参与国家教育资源保障政策,使得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
3、管理上的挑战。
布局调整不仅需要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还需要改善学校管理模式,由于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与新布局调整模式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学校管理者面临一定的挑战。
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1、提高基础教育公平性。
为了增加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性,政府应针对特定地区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投入,加大投入力度,以保障各地区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
2、完善学校管理模式。
要完善学校管理模式,教育部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学校管理模式,加强对学校管理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教育的正常运行。
3、建立社会支持体系。
要促进布局调整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建立社会支持体系,把社会各方面支持起来,使得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得到更多支持,影响得更大。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改善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政府应在反思现有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多措并举的对策,完善教育投入、强化管理模式和建立社会支持等,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和改善教育质量。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前言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教师缺乏、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质量不高等。
为此,国家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
布局调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问题分析学校布局不合理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学校布局不合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育资源和投入都被集中在了城市和县城,导致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合理,一些学生需要长时间的路程才能到达学校。
学校缺乏教师和教育资源农村中小学在教师资源和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许多优秀的教师都喜欢到城市和县城工作,而农村地区则难以留住这些人才。
此外,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无法提供高水平的教学设备、教材和学习材料等。
学校设施简陋许多农村中小学的设施都比较简陋,缺少先进的学校设备、实验室以及图书室等,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对策与建议建设特色学校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开展特色教育来解决。
成立特色学校,将资源集中到少数特色学校,其余学校仍然保留,但教材、学习资料和教学内容等可以在特色学校统一设定,统一采购和统一分配,这样可以在保证其他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实现资源的集约和优化。
加强师资培训培养农村中小学的优秀教师,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关键。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引进优秀人才。
培训可以针对教师岗位特点,实现精准培养。
引进优秀人才可以通过奖励政策、鼓励就业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中小学工作。
加强教育资源投入针对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和吸引力。
在投入方面可以考虑政府财政投入,社会捐款和招募志愿者等方式,为学校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
加强设施建设在设施建设方面,可以通过政府建设、企业捐赠、社会组织捐赠等方式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企业和社会捐赠可以通过宣传效果的扩大,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标签:布局调整;问题;对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仍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是中心校改造工程量巨大。
多数中心校主体教学大楼使用了一二十年,教室、桌椅、实验仪器等相关配套设施损毁严重,无法容纳整个乡镇学生的学习需要。
食宿配套设施更是严重滞后,多数学校没有学生公寓和学生灶;个别学校的学生公寓和学生灶根本无法容纳几百上千人的食宿需要。
二是新建校舍弃置,建校债务得不到落实。
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全国各地加强了中小学安全教育,多数乡村学校重新修建了校舍,有的刚刚投入使用,有的尚在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之中。
三是教师培训任务艰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西部农村已经实施了五六年,多数教师掌握了新课程理念,改变了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能力,能够驾驭新课程课堂教学。
但实际效果与现代教育理念存在着差距,加之应试教育观念在全社会仍然根深蒂固,评价机制很不健全。
四是亲情教育缺失。
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亲情是维系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传统道德观念、社会公德、文明礼貌等意识的培养更有赖于家庭教育。
把孩子从小集中在中心校,部分孩子将长期得不到亲情的呵护,亲情教育的缺失将会影响和制约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五是如何取得当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校舍等教育资源的整合不只是政府和学校的事,必然牵一发动全身,孩子牵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面对校舍改建和教育资源整合后必将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才能确保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拓宽渠道,争取政府与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利用新闻媒体做好舆论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认识学校合并与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并支持学校的工作,从行动上配合学校与教师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教育。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顾名思义,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采取的特殊措施。
但是,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在执行的过程中,片面追求调整的速度,忽略边远山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对规模小、效益低的学校“一刀切”的错误做法,给教育正常发展带来无尽的后患。
据笔者观察和了解发现,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些边远山区的初小、教学点条件艰苦,学生人数少,规模小,学生人数一般在一、二十人之间,大多数学校只有一位教师,既是校长,又是所有年级及科目的任课教师,教师留不住,质量难保证。
撤并后由于距离附近学校路途较远,直接导致学生辍学,旧文盲未扫除,新文盲又出现。
第二、很多地方在规划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时,以农村儿童减少,提高教育质量和产生规模效益为理由,强制减少学校数量,忽略了保障服务半径问题,这是严重的失误。
第三、学校布局调整忽略了低龄儿童的特殊性,不符合教育规律。
在大规模撤并学校的同时,对于学生上学远的问题,政府没有将校车系统建立起来,只是采取了建寄宿制学校的办法,且寄宿制人员编制、卫生、安全等保障没有及时跟进,致使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喜欢住校。
同时,低龄学生过早脱离家庭教育,造成亲情缺失,非常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第四、初小、教学点一般都是位置偏远一点,教学设施与周边相比要落后,师资也是一样,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教师素质有限,再加上没有高年级,有条件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或是完小就读,因此生源逐年减少。
第五、一部分学校合并后,对于撤并学校的后期管理跟不上,校舍闲置,校园荒芜,天长日久,屋塌院荒,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应注意一下原则和方法: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本地区的教育教学现状做全面的调查,深入地分析研究,根据实际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2010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对条件尚不成熟的农村地区,要暂缓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自然环境不利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原则上暂不撤并,撤并学校必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分析与建议
化农村 教 育资 源配置 ,对 农村 教育 资源 进行 整合 的行 动 。 具 体说来 ,就是撤 并农村 原有 的中小学 ,使 学生集 中到小
部 分 城 镇 学 校 ,即 所 谓 的 “ 撤点 并校” 。但 实 质 上 ,农 村 中 小 学 布 局 调 整 政 策 不 是 一 项 单 行 、明 确 、具 体 的公 共 政 策 , 而 是涉及农 村学校 布局调整 的一系列 措施 和相关政 策的概
习俗 的传 承可能会受 到极大 冲击 ,所 以调整 的过程要 适 当 考虑这些 因素 。
( 二 )农 村 中小 学 布 局 调 整 政 策 的 价 值 取 向分 析
整 的意见》 ( 下称2 0 1 2《 意见》 )中,要求在 完成农村义务
教 育学校 布局专项 规划备 案之前 , “ 暂停 ”农村义 务教育 学 校撤并 。本文对农 村 中小 学布局政 策进行 理性分 析 ,以
0 o 0 0 0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分析与建议
张 晓 阳
[ 摘
要 ] 自2 0 0 1 年 ̄
&2 0 1 2 年暂 时中止的我 国农村 中小学布局调 整政 策 ,对于我 国农村义务教
育造成 了深远 影响。文章在分析理解 这项公共教 育政策的基础上 ,厘 清其价值取 向与相 关动 因,提 出
便 提 出相 关 建 议 。
首先 . “ 以人 为本” 的价 值取 向是 农村 中小学 布局调
整 所 应 遵 循 的 基 本 原 则 和 首 要 价 值 取 向 。2 0 0 6 年 《 关 于 实
一
、
农村 中小 学布 局 调整 的政 策分 析
事求 是地做好 农村 中小 学布局调 整工作 的通 知》 中明确指 出, “ 要坚持 以人 为本 ,以学生 为本 ,以方 便和满 足学生 和家长的需求 为出发点 ,合理规划 ,统筹安 排学校 的布局 和建设 ” 。 以学生为本 ,就是 以学生的生命 、健康 、安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及对策探讨---胡泰山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及对策探讨古浪二中胡泰山杨向东一背景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我国党和政府长期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且也是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与综合国力的基础与前提。
为此,党和政府先后采取了多项政策与配套措施推进农村中小学学校建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
其中,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就是一项旨在优化农村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以进一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政策。
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就在各地逐步开展。
其直接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生源持续减少,县级财力有限,大量村办小学重复建设,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起初,学校布局调整是地方教育部门迫于财政压力,被动适应生源变化的一种措施。
在2001 年5 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我国才正式开始较大规模的,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据统计2004 年全年,全国农村共撤销小学3.17 万所。
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加大了布局调整的力度,这一举措对于减轻部分地区农民负担节约教育经费、优化教育资源等,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与之相随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给农村,农民,学生以及农村中小学都带来影响,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问题更为突出。
二部分地区不合理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引发的严重问题近年来,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失当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其消极影响已日益凸现:上学的困难与教育费用的上扬使得一些农村学生,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学生遭遇求学危机,其家长也陷入欲罢不忍、欲上不能的困境。
最近的一些相关研究表明,不合理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其引发的问题是导致当前部分贫困农村、山区儿童辍学流失量增加,农村辍学率反弹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面临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深入分析布局调整的背景、现状及其影响,本文期望能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进行概述,包括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等。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查,归纳出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学校数量减少、学生上学距离增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接着,本文将从政策、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及其原因,本文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推动我国农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与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数量减少,教育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集中和优化,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部分学校过于追求规模化、集中化,导致学校间的距离过远,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增加了学生的交通安全隐患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同时,学校规模扩大后,管理难度加大,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一些地区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几所学校,而一些薄弱学校则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种不均衡的布局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也加剧了教育公平问题的凸显。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还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随着学校数量的减少,部分教师面临失业的风险,而新招聘的教师往往难以适应农村教育环境,导致师资力量短缺,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还面临着社会认同度不高的问题。
一些家长和学生对于学校布局调整持怀疑态度,担心调整后会影响孩子的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调整 、 优 化教 育 资 源配 置 作 为提 高 办 学水 平 、 效 益 和
教育 竞 争力 , 促进 教育跨 越式 发展 的重点 , 科 学谋划 。 狠抓 落 实 . 取 得 了较好 的成效 但 同时也 发 现部分 地 方 没有 充分 考虑 农村 中小 学布局 调 整工 作 的渐进 性 、
到 县城 学校 . 用 于扩 大县城 学校 的办 学 规模及 增 加教
学 仪 器设 备 等 : 另一 方 面 . 优 质师 资 不 断 向县 城 和 乡 镇 学校 流 动 .导 致 乡镇 以下 学 校师 资 队伍建 设滞 后 . 年 龄 结 构老 化 . 师 资不 足 . 而 县 城和 部 分 乡镇 学 校学 生急 剧增 加 , 校 舍 紧张 , 大班 现象 突出 。 ( 三) 部 分 寄宿 制 学校 生活设 施 不足 、 条 件 简陋 、
不 到标 准要 求 生均 食 堂 面积不 足 O _ 3平 方 米 三 是
( 一) 正 确认 识 和 科 学理 解 中央农 村 中小 学布 局 调整 政策 农村 中小 学布局 调整 应 以促进 当地 农村 义 务教 育 的健康 发展 . 保 障农 民子女 尽 可能 接受 到 高质 量 的基础 教育 为根 本 出发 点 . 科学 合 理地 撤并 各项
( 一 部 分 地 方 片 面理 解农 村 中小 学布 局调 整 政
策 农 村 中小学 布局调 整政 策 的根本 目的是 促进 农村
义务 教育 的持续 和健 康发 展 . 是 在保 障 每个 农村 儿 童
能够 享受平 等教 育机 会 的前提 下 , 对农 村教 育 资源 的
合理 、 有效 和切 实可行 的优 化 与整合 。 然而, 部 分地方 片面 地将 调整 简单 地理解 为撤 并 和减缩 . 将 中小学 布 局 调 整 的 目标 错误 地 等 同于在 短 期 内撤 并 一 大批 农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困难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困难及对策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党和政府长期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力执行,农村学龄人口逐年减少。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规范教育管理,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开始了新一轮学校布局的大调整,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与此同时,布局调整的进程也受到一些现实困难的阻碍。
一、农村中小学调整的背景及动因学校布局的调整过程就是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以提高办学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
学校布局调整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一个动态过程。
每一次大规模的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一)学龄人口不断减少是农村中小学调整的客观原因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到90年代中后期,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
由于农村中小学生源减少,一些地方的村小生源不足,出现了大量的“微型”学校,生源减少客观上要求学校布局调整,在审计署部署的全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审计调查过程中,以某县级市为例,现有初中和小学在校生人数分别为2.98万人、5.81万人,比2001年的3.55万人和5.91万人下降了16.06%、1.69%。
(二)地方上经费不足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客观要求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主要来源于乡镇,即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财政拨款。
由于上级政府投入很少,县乡财力薄弱,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实际上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经费渠道。
2001年,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山由“以民为主”到“以政府为主”的转变。
但由于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教育集资和教育费附加,而国家的投入机制并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资金投入出现“空档”,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普遍减少,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证,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危房改造面临困境。
普通教育论文: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进程、问题及对策
普通教育论文: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进程、问题及对策普通教育论文: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进程、问题及对策内容提要:2001年以来,中国对县镇以下的中小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撤并,究其原因,主要有:人口出生率下降,学龄儿童数减少;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入学需求增加,农村教育发展步子减缓;教育投入长期偏低,农村办学经费严重匮乏;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城乡教育差距拉大。
这一轮布局调整历时10多年,对于改进教育质量、优化教师配置、提高教育效益等具有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专项治理政策,要求各地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车监管,划拨专项经费改善和增加学生营养,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各地还应积极应对、妥善处理。
关键词:中国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教育经费作者简介:杨天平(1956-),男,江苏盐城人,浙江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学博士、教育管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
浙江金华 3210042001年以来,中国县镇以下的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撤销、合并、改建、迁建、新建、扩建与重建。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主要原因1.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下降,学龄儿童数减少新中国发展史上有三次生育高峰: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是1963至1976年之间,第三次是1985至1990年之间。
1972年国家开始提倡计划生育,但未认真实施。
改革开放以后,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1982年9月和12月,中国共产党第12次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
但是,由于原有人口基数大,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婚育期,农村重男轻女、农民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特别在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二胎、高胎次生育仍相当普遍,加之育龄人口的大幅度迁徙流动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性漏洞,使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不降反升。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发表时间:2020-08-12T15:52:06.730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7期作者:付登捷[导读] 近几年来,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摘要:近几年来,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大部分地区的教育发展与城市地区还有巨大的差别,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工作,因此,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加快农村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相关对策进行研究分析。
希望可以加快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改革,让孩子们在环境优美、科技发达的校园里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农村教育中小学布局调整调整对策引言:在新社会发展中,农村的教育改革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不断关注的重点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教育的问题已然成为了教育问题中的最大阻碍。
因为农村地区发展的滞留情况,多数中小学学生家长都会选择外出务工,也因为城镇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长都想要把孩子送进大城市上学。
种种问题的出现都导致农村教育问题出现很大的缺失。
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足,农村地区学生少教师不愿任教等情况,都在提醒着我们要重视调整农村中小学的布局情况。
不断的研发新的政策和解决办法,让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发展能够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现状,能够让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不缺失,不掉队,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中国新一代有志青年。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学校分布广,范围大,涉及人数多等特点,不断的提出新的改革政策,进行新的调整。
经过国家的政策改革和相关的调整之后,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布局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经改革,在农村多个地区已经完成了新农村建设,为学生们带来了新的学校,学校面积更大,环境更优美,学生们可以不用再每天跑很远去上学。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2000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的不合理性导致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均衡分配,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教育的质量。
为此,本文将探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提高农村地区教育的质量。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农村中小学学校数量过多,规模过小。
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许多农村地区学校的规模很小,学生数量少,但却存在大量的教师资源。
这些学校往往形同虚设,既耗费了教育资源,又浪费了财政资金。
2. 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不合理。
由于历史、地理、人口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农村地区学校的布局不合理,导致相邻的两个小学或初中之间距离过远,交通不便,学生交通费用高等问题。
3. 教学条件落后。
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教学条件都很差,师资力量不足,甚至部分学校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没有,这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农村学校师生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环境、福利待遇落后于城市地区,许多教育人才不愿意去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而不少农村学生则选择到城市就读,这导致农村地区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持续流失。
二、对策与建议为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建设更加公平、合理、高效的农村教育体系,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减少农村中小学学校数量,加大规模。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应采取“规模化办学”的方式,减少小规模学校的数量,加大学校的规模,整合教育资源,落实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政策。
2. 合理规划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
应根据当地的人口、交通、经济等因素,合理规划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
在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交通条件、师生分布情况,避免出现近在咫尺却交通不便的情况。
浅谈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张则强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上半月》2009年第02期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于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大有裨益,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校布局调整后带来的诸多问题。
一、学校布局调整导致新的“上学难”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意味着学校服务半径增大,学生上学路途更加遥远。
一般情况学生上学路途以25至3公里为宜,而合并校后,许多农村地区学校服务半径达10公里甚至更大。
对于七八岁的小学生来说,要步行一、二十里路去上学是难以想象的。
尤期是农村山区路况复杂或雨雪天气情况下,许多家长出于安全考虑,不愿送子女上学。
小学生也因为起五更爬半夜,身心疲惫不愿上学,这些因素导致新的失学、辍学现象。
据统计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失学辍学率明显高于合校前。
二、学校布局调整导致新的“上学贵”尽管国家出台了农村义务教育优惠政策,免除学杂费。
教科书费困难生补助,但学校布局调整后,学生上学要以乘车,要以住宿。
乘车、住宿这无疑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使本已不富裕的农民更加雪上加霜。
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在每月家长至少要多支出150元面前,显得杯水车薪,微不足道。
三、学校布局调整后使乡镇学校经济“不堪重负”尽管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学校布局调整多数学校需异地新建或扩建,被废除校舍变现不值钱,而新建、扩建校舍原材料价格上涨,建筑成本增加。
新建或扩建资金来源是国家拿一部分,不足部分均由乡镇和学校自筹。
加之布局调整后,学校运营成本增加,如取暖费上级拨付不足,向学生收取国家政策不允许,校车维修费居高不下,食堂营业费增加等使乡镇学校经济不堪重负,负债运营。
新增义务教育经费被严重挤占,教育教学投入严重不足。
四、学校布局调整后,使教师心理失衡学校布局调整后,不可能满足全体教师的不同利益需求。
一是被撤并学校的教师调到新的学校,其角色发生变化,可能从主科教师变为副科教师,从骨干教师变为一般教师,从科任教师变为生活教师等等。
关于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的几点思考【摘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
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现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实意义、推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实施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经相关课题组的调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农村学校规模效益,促进了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
一、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的基本形态农村中小学的合理布局究竟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应当承认,当前农村中小学出现的“空壳”现象,是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时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导致学校“空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龄人口下降和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也有学校自身的原因。
很多农村家长对家门口的学校不满意,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选择将其送到县城学校、城市学校就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学校的“空壳”现象。
从义务教育的基本属性出发,“就近入学”的原则应当坚持,在此基础上给老百姓提供选择的机会。
当前,部分农村学生主动放弃“就近入学”,选择到虽然远一些但条件更好一些的学校就读的现象已经出现。
尽管如此,从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基本要求出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的权利仍然应当得到尊重。
在农村中小学布局时,各地要坚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立足县、乡、村的不同特点,基于学校的服务半径、服务人群和学生上学单程时限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充分顾及广大农村学生“就近入学”和“接受高质量教育”的双重需求,着力构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学校合理并存的发展格局。
二、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1、学校布局不尽合理,学生上学路程远、费用大,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
笔者调查发现,学生和家长反映当前中小学布局调整中最强烈的问题就是上学路程远、费用大。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对策摘要:当前,农村中小学调整中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实现农村中小学调整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策新一轮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以及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不重视这些问题,布局调整将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1.上学路途变远,且存在安全隐患。
布局调整后,学校覆盖的教育区域增加,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了,使得许多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途遥远。
在一些偏远山区,山坡陡峭、河道纵横,遇上刮风下雨则更是山路泥泞难走,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爆发,学生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许多中小学生为了上学不迟到,天还没亮就起床,摸黑赶路上学,晚上再摸黑回家。
在没有建食堂的非寄宿制学校,有些学生由于离家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他们只能到附近简陋的饮食摊或小卖部吃点东西,营养、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
2.学生受教育的成本增加。
布局调整使私人教育成本超出了农户对孩子上学所愿意和能够承受的教育投资,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的贫困农民家庭的成本更大。
许多家长考虑到孩子上学路途的艰辛和安全,不得不让孩子在学校寄宿,孩子在校寄宿直接导致农民承担的教育经费成倍地增加。
学生到离家很远的学校住读,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以及购置被褥、餐具的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3.撤并学校遗留资产浪费严重。
撤并学校的资产主要有校舍、设备、仪器、图书等。
调整后,被调整的学校机构不复存在,学校剩余资产也就无人管理。
校舍逐渐破损,教学设施严重流失,学校资产被私分、乱用,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不到位,还出现了调整时以各种名义把学校资金花光、用光的现象。
4.学校班额过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教育规模扩大了,教师、学生人数也增加了,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不少学校并没有因为人数陡增而新建教室,只能在各班安插更多的学生,导致班额过大,尤其是一些中心学校班级规模就更大。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口减少与学校过剩:由于农村地区人口流出和少子化趋势,部分地区的中小学面临生源减少和学校过剩的问题。
2. 分散的学校布局:农村地区的学校分布比较分散,有些地方存在学校各自为营、资源分散、教学质量不均衡的情况。
3.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备、教育经费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变动、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教育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对策:
1. 综合评估与优化布局:对农村中小学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局优化,合并农村学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在布局调整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出行距离和安全等问题。
2. 加强师资支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采取措施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3. 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发展的资金来源,确保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的配置。
4. 综合利用教育资源:通过合作办学、设立联盟校、资源共享等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5. 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通过建立健全农村教育政策,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增强人民群众对农村教育的获得感。
综上所述,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布局优化、师资支持、教育投入、综合利用资源和政策支持等多种手段,推动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参考四)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实施方案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县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县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原则在以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基础上,根据新情况、新条件和新要求,进一步解决农村中小学规模过小,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要坚持有利于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有利于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有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规模效益的指导思想,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科学论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
二、总体目标(一)通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快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薄弱学校的建设力度,使农村中小学基本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办学效益,逐步实现全县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改造建设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新办一批寄宿制学校,满足农村初中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寄宿需要。
(三)扩大初中办学规模,使农村初中办学规模达到每校900人以上。
(四)增加投入,整合校舍维修改造等各类资金用于保留和新建学校建设,保留和新建学校生均校舍和占地面积等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教育厅新颁布的标准要求。
三、实施步骤20__年初,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根据本地实际制订出本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和实施步骤,确定撤并学校及保留的教学点(教学点原则上保留1-3年级)。
(一)小学布局调整1、20__年,对在校生不足100人的小学或教学点进行撤并。
2、20__年,对在校生不足150人、服务半径不足2公里,覆盖人口不足5000人的小学进行撤并,确定为教学点的只能保留1-3年级,原则上教学点必须达到100人以上。
3、20__年,对在校生不足200人的学校视情况进行撤并设点。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问题及建议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问题及建议
周雷
【期刊名称】《中国内部审计》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2001年5月,国家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十年来,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计划生育的全面落实以及农村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学龄人口分布和就学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推进农村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农村基础教育优化发展,全国各地虽然相继进行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不足,应当引起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2页(P87-88)
【作者】周雷
【作者单位】审计署驻长春特派员办事处,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关于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建议 [J], 张德轩
2.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分析与建议 [J], 张晓阳
3.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建议 [J], 王晓征
4.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J], 陈柯吉;
5.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贵州省M县和S县的布局调整规划为例 [J], 粟远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一、xx镇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原因分析一是布局散,规模小。
我镇下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4.6万人,现有中小学21所,还是六、七十年代的格局:点多、线长、面广。
2所中学学生数只有1405人,班平学生不足47人;16所完小和3个教学点学生数只有2681人,班平学生不足24人。
全镇400人以上的小学仅1所,100人以上的小学也只有10所,6所完小不足100人,3个教学点都不足50人。
据统计,农村村级小学学龄儿童数量还在逐年减少。
二是教师队伍结构畸形。
首先是年龄老化。
我镇在职教职工241人中,30岁以下的1人,占教师总数的0.41%;31—45岁的118人,占教师总数的48.96%;46—50岁的31人,占教师总数的12.86%;51—60岁的教师91人,占教师总数的37.76%。
“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是我镇教师队伍的真实写照。
其次是观念落伍。
年龄偏大,“老弱病残”多,理论学习、自我提高意识不强,导致教育理念严重滞后,知识结构日益老化。
然后是学科结构不合理。
除了语文、数学学科外,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学科因为专业教师奇缺,基本无法正常开课。
三是办学条件差。
全镇中小学校舍大部份是八、九十年代大搞“普九”达标而新建、改建、扩建的产物,校舍质量差,维修困难,维修成本高、周期短,每年需投入维修资金几十万元。
中小学配套“八室”基本是有名无实,图书和音、体、美器材根本无法满足正常开课需求。
二、xx镇联村共建学校主要做法1、注重“三个结合”,做到“三个坚持”。
我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注重“三个结合”:把调整学校布局与方便学生上学、扩大学校规模结合起来,把调整学校布局与学校危房改造、迁村腾地、推进新社区建设结合起来,把调整学校布局与减轻农民负担、产权制度、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愿望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精心安排。
做到“三个坚持”:坚持“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先建后撤、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加大“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及幼儿园向社区集中”的力度,坚持“政主导、确保力度到点,群众主体、确保支持到愿,整体联动、确保形成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市人大七届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建设城乡群众更满意的优质教育体系。
”为积极创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市,我镇从XX年秋季起,着手将现有的21所中小学,调整为“134”格局。
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与困难,我镇正在积极探索寻求解决的方法。
这里我简要地以沼山镇学校布局调整进展情况,和遇到的一些难题以及思考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市区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
一、XX镇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原因分析
一是布局散,规模小。
我镇下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4.6万人,现有中小学21所,还是六、七十年代的格局:点多、线长、面广。
2所中学学生数只有1405人,班平学生不足47人;16所完小和3个教学点学生数只有2681人,班平学生不足24人。
全镇400人以上的小学仅1所,100人以上的小学也只有10所,6所完小不足100人,3个教学点都不足50人。
据统计,农村村级小学学龄儿童数量还在逐年减少。
二是教师队伍结构畸形。
首先是年龄老化。
我镇在职教职工241人中,30岁以下的1人,占教师总数的0.41%;31—45岁的118人,占教师总数的48.96%;46—50岁的31人,
占教师总数的12.86%;51—60岁的教师91人,占教师总数的37.76%。
“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是我镇教师队伍的真实写照。
其次是观念落伍。
年龄偏大,“老弱病残”多,理论学习、自我提高意识不强,导致教育理念严重滞后,知识结构日益老化。
然后是学科结构不合理。
除了语文、数学学科外,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学科因为专业教师奇缺,基本无法正常开课。
三是办学条件差。
全镇中小学校舍大部份是八、九十年代大搞“普九”达标而新建、改建、扩建的产物,校舍质量差,维修困难,维修成本高、周期短,每年需投入维修资金几十万元。
中小学配套“八室”基本是有名无实,图书和音、体、美器材根本无法满足正常开课需求。
二、XX镇联村共建学校主要做法
注重“三个结合”,做到“三个坚持”。
我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注重“三个结合”:把调整学校布局与方便学生上学、扩大学校规模结合起来,把调整学校布局与学校危房改造、迁村腾地、推进新社区建设结合起来,把调整学校布局与减轻农民负担、产权制度改革、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愿望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精心安排。
做到“三个坚持”:坚持“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先建后撤、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加大“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及幼儿园向社区集中”的力度,坚持“党政主导、确保力度到点,群众
主体、确保支持到愿,整体联动、确保形成合力”。
做好“四个争取”,确保资金投入。
我镇整体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资金投入是关键。
我们本着“先行先试,多方筹措”的原则,采用“四个争取”筹措资金:一是争取省、市项目资金作支撑,二是争取区、镇自筹资金作配套,三是争取社会贤达捐资作补给,四是争取处置闲置校产搞添置。
进行“四个明确”,签订联建协议。
为解决联建学校资产投入,工作监管等问题,我们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由镇政府、中心学校作为甲方,与撤销村小学的乙方,联建小学的丙方签订了一份《联村共建学校协议书》,进行四个明确:一是明确联建原则,联村共建,投入共担,资源共享。
二是明确组织机构,联村共建学校在甲方协调下,由镇、村共同管理,实行监事会制,乙、丙方法人代表为监事会成员,监事会会长由各村法人代表定期轮流担任;联建学校校长由联建学校教师民主推荐,甲方考核、聘任,报区教育局批准、备案。
三是明确各自职责,监事会负责学校周边环境的协调与治理,负责筹措联建学校基本建设维修和设备添置费用,负责开展控流保学、扶贫助学等活动;联建学校行政管理、日常事务由校长全面负责。
四是明确资产管理,联村共建学校资产实行国家投入和集体投入两类入股形式计算产权;被撤并学校的教学仪器、图书、文体器材、课桌凳等应“物随生走”,以乙方集体资产的股份计入丙方的村
级集体资产股。
实施“一专两分”,解决后顾之忧。
撤销村小,群众最大顾虑是孩子学习生活环境及校产投入、处置。
通过宣传,我镇将上述问题,通过村委会与群众代表签订意向书形式,给群众一个定心凡。
一是在学生入学上,村委会指定专职人员做好本村学生进入联村共建学校就读的学习、生活、交通等有关事宜的协调接洽工作。
同时,根据实情允许有的村保留一个教学点,解决低年级孩子上学难题。
二是在校产投入上,在国家投入不足情况下,同意采取“一事一议”制度,按村级人口比例分摊筹措联建学校基本建设维修和设备添置费用。
三是在校产处置上,根据国家有关文件“产权归教”的规定,由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资产进行变卖、置换、租赁,所得资产按3:7的比例分算,用于村级“普九”债务的偿还和联村共建学校的村级股份建设投入。
三、农村学校调整后可能产生的问题
一是上学难。
沼山依山面湖,地理条件差,如果学校布局调整后,会出现一些农村孩子上学路程远。
由于目前校车工程还未实施,乡镇公共交通工具不方便,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势必造成学生上学难。
二是费用多。
撤并后一部分学生要住宿,必须交住宿费、伙食费,走读还要交乘车费,无疑加重了群众负担。
三是安全无保证。
乡村道路普遍比较窄,安全难保证,
易引发一系列问题。
四、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几点建议
建立联建学校总法人制度。
实行联建学村和教学点教师“联建学校管、统一使用”的政策。
成立教育服务公司。
将校车驾驶员、学校保安员、食堂炊事员,兼职校医等教育服务人员纳入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以法律形式设立专项补偿性基金,形成刚性的专项补偿制度。
专项补助基金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因学校合并需要寄宿的所有学生给予寄宿和生活补贴;二是对家庭确实困难不能寄宿的学生给以交通补贴,并对送学生上学的家长以适当的误工补助;三是对“陪读”的家长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建立招募和挽留农村教师的激励专项基金,用于教师经济待遇的提高。
一是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尤其是边远地区“小型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其幅度应达到足以挽留和吸引教师的程度;二是对在边远地区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教师给予带薪休假的奖励;三是设立教师进修奖学金,鼓励学成后继续回农村学校服务的教师;四是给予为农村基础教育做出特殊贡献的教师以重奖,优先晋级,并享受政府津贴。
选派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生活经验足的老师改任寄宿生生活指导老师。
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让
寄宿生的课余生活生动有趣。
由学校出资组织学生每周开展“电话报平安”活动,加强家校联系。
由政府投入购置校车。
设置校车停靠站点和安全警示标志,给予校车在道路行驶有许多“特权”。
同时,新购校车将统一办理第三者险、交强险和承运人责任险,最大限度保障乘车学生交通安全。
建立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