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漫谈中国和西方小说的扯淡精神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中西幻想文学是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其发展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根源。
中西方的宗教信仰差异是影响幻想文学发展的重要文化根源之一。
在西方,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而基督教中的《圣经》对于西方幻想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圣经》中的创世纪故事、天使和魔鬼的存在等元素都被西方幻想文学所吸收和发展。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儒教、道教和佛教,它们对于中国幻想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较少涉及超自然力量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中西方的历史传统差异也是影响幻想文学发展的文化根源之一。
西方有着古希腊、古罗马等悠久的历史传统,其中涌现出许多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这些元素也被西方幻想文学所借鉴和发展。
而中国古代的历史传统注重实用主义和道德伦理,缺乏对于超自然与魔幻的关注,这也导致了中国古代幻想文学的较少发展。
中西方的哲学思想差异也对幻想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方哲学注重个体的自由与意义,强调人类的精神探索与实现。
而中国古代哲学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人类的道德修养与社会伦理。
这种哲学思想的差异也反映在幻想文学的价值观和主题上。
西方幻想文学更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身份认同以及人的自我挣扎等主题的探讨,而中国幻想文学则更侧重于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强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民族特性也对幻想文学发展产生了影响。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独立精神,这在西方幻想文学中体现为英雄主义和个人奋斗的价值观。
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这在中国幻想文学中体现为家族责任和集体荣誉的价值观。
中西幻想文学发展的差异源自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根源,包括宗教信仰、历史传统、哲学思想和民族特性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中西方幻想文学呈现出不同的主题、风格和价值取向,丰富了世界幻想文学的多样性。
中西方神话的差异解读中西方神话的差异解读
中西方神话的差异解读摘要随着网络信息的发达和交通工具的便捷,全球文化正飞速发展并不断交流碰撞。
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出现了一些西方的文化习惯,于是很多人对于西方文化出现了两个方面的极端。
一是“全盘否定”,认为本国文化一切都好,西方文化全是糟粕,不肯接收;二是“完全西方化”,即认为西方文化是先进的,而中国传统文化是迂腐落后的,于是完全摒弃传统文化,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本文旨在通过在神话背景下的中外文化对比分析,使得读者对于中西方文化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从而让否定外来文化的人能够逐步接受,让全盘接受的人能够有选择的接受传统文化。
【关键词】神话;中外文化;差异解读Interpret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Chinese and Western myths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the convenience of transportation, global culture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communicating and colliding constantly.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western cultural habits around us, so many people have two extremes about western culture. One is "total negation", believing that everything in our culture is good, and all western culture is dross and unwilling to accept; the other is "complete Westernization", which means that western culture is advanced, whil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pedantic and backward, so we completely abando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ccept western cul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readers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myth, so that people who deny foreign culture can gradually accept, so that people who fully accept can selectively accept traditional culture.[Key words] myth;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 interpretation of differences目录一、中西方神话的核心内容 (5)(一)神的诞生 (5)1.创世说 (5)2.飞升说 (5)(二)神的陨落 (6)(三)神的谱系 (7)二、中西方神话主体折射的神性和人性 (8)(一)中国神话的精神内核 (8)(二)北欧神话的精神内核 (9)三、中西方神话中的正邪角逐 (9)(一)黄帝战蚩尤 (9)(二)诡计之神——洛基 (10)四、结语 (11)引言神话是早期的原始人类想像并创造出来的一系列故事。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
中西幻想文学的差异来源于两个不同的文化根源。
中西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中西幻想文学的发展也有所区别。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以道教、佛教、儒家等思想体系为主导,这些思想往往会渗透到文学作品中。
在中国的幻想文学中,常常可以看到玄学、神话传说等元素。
这些元素体现了中国人对神秘、超自然的追求和向往。
例如《封神演义》中的神仙、妖魔等元素,都是典型的中国式幻想文学的代表作品。
二、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的兴起,提倡科学、理性、个性等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在西方幻想文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方的幻想文学往往以魔法、异界、科幻等为主要元素。
例如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魔法、巫师、神秘等元素扑面而来,充满了想象力和奇思妙想。
总的来说,中西幻想文学的文化根源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两种幻想文学风格上的差异。
中西文化之间存在许多互补、相似之处,通过跨文化交流,中西幻想文学可以互补发展,创造更多的文学经典。
中西小说比较浅析
中西小说比较浅析作者:陈婕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8期文学按体裁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部分。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的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因此小说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中西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而小说是比较能够直观体会这种差异的文学载体之一,因此文章将对中西小说差异进行一些简单的研究和探讨。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为叙事文体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小说是各民族文学中发展与成熟得最晚的。
直到二十世纪初王国维等介入小说研究才使其登上大雅之堂。
正是由于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小说受到西方文学理念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文章主要选择二十世纪以前的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进行比较。
文章将从中西小说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结构特点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中西小说的起源(一)中国小说起源于史传叙事中国古代小说的结构模式、叙事技巧、创作方法都与编年体或纪传体的历史著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在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
这些古代的神话,最初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经过群众长期的艺术加工,日益丰富和系统化,成为小说的起源。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没有专门的集子加以记载和保存,古籍诸如《山海经》、《淮南子》之类,虽然保留了一些古代神话,但大部分是原始面貌的残留,即使后人努力整合,能够复原的也只是神话内容,其文体形态却无法考知。
并且由于孔子与老子创建的儒道两家学说弘扬理性精神,孔子说“不语怪力乱神”,使得神本思想黯然失色,新兴的人文思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化进程,使神话在很早的时候就为历史所淹没。
所以说,史传是中国小说的起源是比较科学的。
(二)西方小说起源于神话古希腊神话经过诗史、传奇,进而演变成小说。
马克思曾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中西幻想文学差异的文化根源之一是宗教信仰的差异。
西方幻想文学常常渗透着基督教的传统价值观。
在西方文化中,众神、恶魔、天使等超自然的存在是西方幻想文学中经常出现的题材。
这些虚构的神话人物和超自然的存在能够激起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探索欲望,体现了人类对智慧、谋略、善恶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
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幻想文学则更多地集中在神话传说、仙侠小说等方面。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多样,儒教、道教和佛教对于幻想文学的影响较大,因此中国的幻想题材更多地与修仙、神仙、魔法等相关。
中西幻想文学宗教信仰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其创作内容和思维方式。
中西幻想文学差异的文化根源之二是历史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幻想文学在题材选择和叙事方式上的差异。
西方幻想文学较多地借鉴了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古代文化,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改编和创新来呈现出完整的幻想世界。
著名的作品如J.R.R.托尔金的《魔戒》系列就是以古代北欧神话为蓝本,展示出了史诗般的叙事风格和广阔的幻想世界观。
相比之下,中国的历史文化积淀较为深厚,中华幻想文学更多地借鉴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例如《封神演义》、《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以人物的命运、道德观念和仁义道德为核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性和善恶观念的追求。
中西幻想文学差异的文化根源之三是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幻想文学在价值观念上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幻想文学强调个体英雄主义、个人自由和自我拯救的观念,这种“英雄救世主”和“格里高利式”的价值观在西方文化中较为常见。
例如美国的超级英雄故事,如蜘蛛侠、钢铁侠等都是以一个个英雄为中心,通过拯救世界来体现个体的价值和作用。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幻想文学倾向于家族、集体和宏观的价值观念。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崇尚集体主义思维,强调忠诚、荣誉和传统美德,这种共同体意识在中国幻想文学中较为突出。
中西幻想文学之间的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根源。
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使中西幻想文学在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和思维方式上有所区别。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中西幻想文学在发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其中涉及到文化的根源。
中西文化存在着天然的差异,虽然都是源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但是却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中西幻想文学的发展也受到了这些差异的影响。
首先,中西幻想文学的根源在于古代神话传统的不同。
西方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神话故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传承。
这些神话故事里充满了英雄壮举、神仙魔法以及离奇的故事情节,由此激发了西方幻想文学的萌芽。
而中国的古代神话则不同,中国古代神话虽然也存在诸如蟠桃会、嫦娥奔月等离奇故事,但却远不及西方的神话文化流行和广为深入。
因此,中国古代文化的幻想文学发展相对较晚。
其次,中西幻想文学的根源在于人们世界观的不同。
西方文化中的幻想文学通常包含一些独特的思想,例如自由、理性、权利、尊严等等。
西方的幻想文学通常是关注欲望和力量的斗争。
而中国古代文化的幻想文学则注重道德修养、人际情感和文化传承。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人文思想源泉不同,因此,西方的幻想故事通常是一个个以英雄视角来讲述的战斗故事,而中国的幻想故事是强调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的故事。
再次,中西幻想文学的根源在于文学传统的不同。
西方幻想文学的发展源泉已经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而中国古代幻想文学则是始于唐朝的《梦幻诗话》,或许还得追溯到汉代神话传说、道教文化等。
在西方,幻想文学广泛应用于小说、电影和游戏等领域,是欧美文化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思潮的代表作。
而在中国,幻想文学是一项新兴的文学类型,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还较少应用于其他领域。
综上所述,中西幻想文学的差异根据在于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和文学传统等方面的差异。
无论中西方文化的幻想文学如何发展,我们都应该珍惜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不同文化间的传统交流,共同推动各国文化创新和发展。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中西方文学发展的差异源于其不同的文化根源,这种不同的文化根源也深刻影响了幻想文学的发展。
中西幻想文学的发展差异主要体现在传统观念、艺术风格、文学主题等方面。
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化根源入手,浅析中西幻想文学的发展差异。
中西幻想文学在宗教观念方面的区别是显著的。
西方幻想文学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基督教的神秘和神奇元素贯穿于西方文学的方方面面,因此西方幻想文学常常表现出对神秘和超自然力量的追求。
而在中国,儒家、道家、佛家等多元宗教文化使得中国幻想文学更加注重人性、命运和道德,这种宗教观念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中西幻想文学的发展方向和主题内容。
西方幻想文学主题常常表现为对神秘和超自然力量的追求。
例如J.R.R.托尔金的《魔戒》系列,作品中充满了魔法、精灵、巫师、戒指等神秘元素,展现了对神秘力量的追求和探索。
而中国古代幻想文学则更多地注重人性、命运和道德。
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作品中注重塑造人物的个性和情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人性、命运和道德的思考。
由此可见,中西文化根源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中西幻想文学主题的差异。
中西幻想文学的主题差异还表现在情感倾向和价值观念上。
西方幻想文学更注重英雄主义和战斗精神,作品中经常出现英雄救美的情节,寓意着对勇气和责任的追求;而中国幻想文学更注重人性情感的刻画,作品中普遍展现了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追求和表达。
中西幻想文学的主题差异是由中西文化根源的不同直接引起的,也是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重要表现。
三、中西幻想文学的艺术风格差异中西幻想文学的艺术风格差异是中西文化根源不同的直接反映。
中西方在宗教观念、价值观念和历史传统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反映在了中西幻想文学的艺术风格上。
西方幻想文学的艺术风格常常表现为奇幻、神秘和浪漫,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冲击力。
例如爱德华·沃德的《绿野仙踪》和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等作品以其奇异的想象和迷人的画面感受深受读者喜爱。
中西方神话差异
中西神话的差异在科学技术发达、人类开始吧自身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其他星球的今天,西方在一般中国人的心目中,仍然是一个难解的迷,如同中国给一般西方人留下的印象那样。
中、西沟通的主要障碍无疑是由各自文化传统的差异造成的。
在谈到传统的时候,多数人(包括多数西方人)总是首先想到本民族那般史诗感的经历,然而各民族之间,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包括传说时代的神话传说。
“神话”一词,英文为“myth”,它源于希腊“mythos“一词。
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神话一词的意思是故事、叙述或情节。
到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统治时代,神话被视为“虚假、谎言、异端邪说的同义语。
”启蒙运动之后,此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尼采和海德格尔那里,神话和诗具有比逻辑理念更接近真理的特性。
弗雷泽则指出:“神话是文化的有机成分,它以象征的叙述故事的形式表达着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在原始时期,神话如同一种精神力量支撑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们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克服困苦的生活提供了精神保障。
同时也促进了人们积极思考,不断进步,不断用自身的意志力战胜困难。
神话作为一种原始信仰被通过口述或在文字产生之后得以被记载和流传。
中西方神话在流传中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对后世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人类文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和西方许多文学创作及民族习俗都保留着神话的痕迹。
中国与西方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神话流传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与西方同时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然而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却比西方文明发展的要快一些。
神话最早在我国通过文字得以记载,中国早期记载神话的典籍,诸如《淮南子》、《山海经》、《列子》都零星记载了我国早期产生的神话。
而西方的神话流传却是通过诗歌和戏剧创作得以发展,从而使得西方神话变得更加生动丰富。
诸多神话中所出现的英雄人物都塑造得十分鲜活。
在西方神话中最完整,内容最丰富多彩的莫过于希腊神话,许多文学著作和史诗从神话故事中取材,使神话得以报春和发展。
浅谈中西方小说文化之差异
注意:本文由合肥财经学院机电一体化1101班童永鹏原创和分享,不作为其他人的“中西方文化课”期末考试之用,如有发现,必将追究责任。
浅谈中西小说文化之差异“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林语堂的这句诗恰好体现了他的文化情怀和态度。
林语堂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海外经历,使他能站在世界一体化的高度,不偏不倚地看待不同的文化。
他认为,人性是相通的,文化也是一体的,不管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他们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是可以互相弥补互相吸收的。
在全球不断一体化的今天,林语堂看待中西文化客观、全面、人性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题记作为素质教育的受益者,我有幸阅读了《红与黑》、《汤姆索亚历险记》、《羊脂球》、《儒林外史》、《围城》、《钱钟书传》等大量的中外著作,不能说是完全吸收了全部的思想,只能说是粗略地了解大家所想诉说的大体含义。
如果非要给小说做个比喻的话,我更愿意把小说比作是陈年老窖,越久越醇,越品越有味儿。
虽然我不是像李白那样嗜酒如命,但是我愿意去慢慢品味那独特的香浓,虽然,有些烈、有些辣,甚至难以下咽,但是,酒过肚肠,那一丝丝的香滑顺着口飘溢心脾,荡气回肠。
小说不也如此吗?一部著作的诞生倾注了作者的全部的心血和期盼,如女孩红那样装满了对孩子的期盼,这一点,中西方的小说都是一样的,司汤达的《红与黑》酝酿和创作了多年终成就了这部批判现实主义著作,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也是这样,终使之成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也使吴敬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下面,就针对我最喜爱的两部中西方小说来粗略地谈谈我对中西方小说差异的理解。
先从中国的《儒林外史》开始谈起吧。
我先谈谈喜欢《儒林外史》的理由吧。
有的人会说,中国古代的著作多得是,为什么偏偏选择《儒林外史》来说呢。
我想说的是,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课本外的古代小说著作,作者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深深地吸引了我,似乎把我带到了康乾时期,我会为了高要县知县汤奉讲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傅活活枷死而气愤,会为了范进中举后不省人事而黯然神伤,会为了科举制度下培养的一批批庸才而叹息,更会为了生活在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墨客和能人志士而感到悲哀和怜悯。
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思潮的碰撞与对话
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思潮的碰撞与对话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读者。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崛起,更是因为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思潮的碰撞与对话。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中国现代文学正是在这种趋势下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思潮的碰撞,首先体现在文学题材的选择上。
传统的中国文学主要以历史、宗教和传统文化为题材,而现代文学则更加注重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的反映。
西方文学的影响使得中国现代文学的题材更加多样化,涉及到了更广泛的领域,包括政治、社会问题、人性等。
这种题材的多样化使得中国现代文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加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思潮的对话,不仅仅体现在题材上,还体现在文学风格和技巧上。
中国传统文学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而西方文学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表达和情感的表现。
中国现代文学在接触到西方文学后,吸取了其优点,并加以融合和创新。
在文学风格上,中国现代文学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诗词和散文的形式,而是更加注重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塑造。
在技巧上,中国现代文学也借鉴了西方文学的写作技巧,例如采用多角度叙述、时空穿梭等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思潮的碰撞与对话,还体现在文学思想和观念上。
中国传统文学注重的是道德伦理和人生哲理,而西方文学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的追求。
中国现代文学在接触到西方思潮后,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开始关注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探讨社会的不公和压迫;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也开始反思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对传统文化的忽视。
这种思想的碰撞和对话使得中国现代文学更加富有思想性和深度。
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思潮的碰撞与对话,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交流和融合,更是一种文化自信和自我认知的体现。
中国现代文学在与西方思潮的对话中,既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和特色,又吸收了西方文学的优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风貌。
中外爱情小说不同的原因
中外爱情小说不同的原因爱情小说的不同,主要是爱情观的不同,而造成爱情观不同的正是不同的社会环境.首先来说中国,开始有爱情时,人的意识是模糊的。
直到夏开始的封建社会,这不仅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同时意味着封建的枷锁开始套住了人的颈项,春秋战国以后媒约婚姻已经正式确立了,《诗经·齐风》“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随着制度的发展,禁忌也随之变多。
如果说之前还有些“上古遗风”的话,秦朝的中央集权,除了对君对臣的统治,还牵扯到对女子的控制,这种强制和压迫的避开爱情,使得朦胧更加深一层。
到了隋唐,特别是出现了“贞观之制”“开元之制”以后,社会物质文化奢靡之风开始蔓延,最具典型的是帝王的“爱情”。
唐玄宗多年贪求美色,造成了国家的悲哀,也造成了自己与杨玉环的个人爱情悲剧。
不过试想,一个帝王后宫三千,谈何爱情??中国历史的反反复复、离离合合。
到了宋代理学观念的深化人心,男女爱情的禁忌是越发的多了,女子的裹脚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兴起,男女授受不亲。
程朱理学的诸如“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种种贞操观念,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性”。
他在人心理、尊严和自由上都造成某种程度的扭曲。
可以说在封建社会,这也算是禁欲的一个标准了.爱情在中国人的眼里,常常逃不脱忧虑、悲伤和惆怅。
长期以来对中国女性的禁闭使得中国的爱情诗歌总带有哀怨的悲伤情调。
唐代之后,更多的爱情诗所表达的都是渴望与失望、留恋与离别后的思念。
宋朝的女词人李清照前期多以闺情和景物描写为主,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道出了内心的孤寂和空虚。
爱情小说最通俗的一种模式即是:在某个集会,或是家中来了某位年龄相仿的客人,由于本来就很少出门见人,所以很容易就产生爱慕。
而后是自然的烦恼和伤感。
在社会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下,以至于她只能尽最大力量掩饰这种模糊而强烈的愿望,然后私交,接着总会有点什么插曲,要么是战争使得两人身处异地,要么是其中谁被父母强硬的包办了婚姻,要么公子赶考期间发生变故,致使双方等待、翘盼、焦虑。
中国和欧洲的文学作品有何不同?
中国和欧洲的文学作品有何不同?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感情和语言的结晶,是一种文化表达和传承方式。
对于世界各地的读者来说,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是了解当地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中国和欧洲作为两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文学作品有着一些显著的不同之处。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和欧洲文学作品方面的不同点。
一、文学作品题材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学作品和欧洲文学作品在题材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文学作品着重于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对现实的描摹以及对未来的设想来反映人类在面对生存和发展问题时的思考和探索。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作品大多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而欧洲文学作品则更强调个体感受和思想体验,注重对人性、人生、文化、哲学等方面的探讨,他们主要通过讽刺、讥讽、幽默和推理等手法来表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代表作品如《战争与和平》、《鲁滨逊漂流记》、《巴黎圣母院》等,这些作品都更多的表现出欧洲文学作品的厚重感和哲学性。
二、文学作品语言风格从微观上看,中国文学作品和欧洲文学作品在语言风格上也存在不少的差异。
相比之下,中国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多地注重意境的营造以及文化内涵的表现,其在字句、修辞的使用以及对文化符号的引用上表现得更为灵动丰富。
诸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斜阳照墨池,深藏造化功;近苑侵篱翠,落叶成阴红”,这些语言上的美妙构造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感受到美感与魅力。
而欧洲文学作品则更强调语言的严密性与表现力,文学作品中大量运用了表格、押韵、修辞等技巧来强化其表达意义及美感,更多地使用省略、比喻、借用、反语等手法。
句如《唐吉诃德》中的:“他身体消瘦,面色苍白,不食人间烟火,真有点忧郁症的感觉”。
三、文学作品价值观中国和欧洲的文学作品在表达价值观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舞台的历程中不难发现,其价值观的独特性和深刻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文明以尊重人性、尊重知识、尊重劳动为核心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被深深地贯穿和体现在到了中国文学作品之中。
中国小说与西方影响的交融
中国小说与西方影响的交融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文学传统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诗歌和史书。
然而,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影响也逐渐渗入其中,对中国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小说与西方影响的交融,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种交融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西方文学的引入对中国小说的形式和结构产生了影响。
自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开始传入中国,许多中国作家开始尝试采用西方的写作技巧和手法。
例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就是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采用了内心独白的形式,强调了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西方影响使中国小说的叙事方式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更注重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其次,西方文学的思想和主题也对中国小说的内容产生了影响。
西方文学强调个人主义、自由意志和人性的复杂性,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命运观念和道德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作家在接触到西方文学后,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矛盾。
例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就深入描绘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残酷与人性的扭曲,反映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困境和冲突。
此外,西方文学的艺术表达方式也对中国小说的风格和语言产生了影响。
西方文学注重形式美和语言的表达,追求文字的精细和艺术性。
中国作家在接触到西方文学后,开始注重小说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性的追求。
例如,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和矛盾。
这种西方影响使中国小说的语言更加优美,艺术性更强,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最后,西方文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也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西方文学以其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而闻名,这对中国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中国作家开始尝试更加复杂和多元的故事情节,塑造更加鲜活和立体的人物形象。
例如,余华的小说《活着》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人性的抉择。
《中西小说比较》课件
中西小说比较是一门有趣而且重要的研究领域。本PPT课件将带你深入探索 中西小说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在文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
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
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此处开始我们将着眼于中 西小说的比较研究,探索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
西方小说的风格特点
西方小说背景与风格特点是其中之一值得探究的方面。让我们一起来概述西 方小说的背景和独特之处。
中西小说的叙事结构
中西小说在叙事结构上也有着显著的异同之处。通过研究叙事结构,我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中西造也是一处异同之处。让我们比较西方英雄和中国忠臣的形象塑造,挖掘背后的文化 差异。
中国小说的分类及特点
中国小说具有丰富的传统分类和独特之处。通过研究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小说之间的差异和共 同点。
中西小说的相似之处
中西小说虽然有许多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相似之处。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 相似之处,并了解它们在文学研究中的意义。
中西小说的异同
中西小说之间存在众多的差异,从叙事结构到人物塑造都各具特色。让我们一起比较中西小说的异同,深入了 解它们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从文学中透析中西民族生命意识的差异性
从文学中透析中西民族生命意识的差异性中西民族在生命意识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文学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
在中西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民族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不同,尤其是在对待生命的方面。
首先,在中西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文学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而中国文学则更加注重集体和社会责任。
在西方文学中,个人主义是十分明显的,尤其在现代文学中,作家通常关注个体的意识流和情感反应。
这一点在温斯洛普·奥尔登的《一个死亡的家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部小说探讨了一个家庭成员的死亡对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
小说强调了每个人的生命独立于其他人的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相比之下,中国文学侧重于集体和家庭的重要性,对于自由和个人主义没有那么强调。
例如,在鲁迅的小说《药》中,作者探讨了一个女孩子为了民族大义献身的故事。
这种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在西方文学中是不常见的。
其次,中西文学中的死亡观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在西方文学中,死亡常常被视作人类不可避免的命运,它代表着生命的终结和无限的悲哀。
例如,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探讨了一个老人与独自一人的船只搏斗的故事,这个老人已经接近死亡,但仍然坚持前行。
小说传达了一个“死亡不可避免”的主题,它强调了人类生命的脆弱和无法逃避的命运。
相反,中国文学中的死亡观则更加强调生命的长久和永恒。
例如,在梁实秋的小说《长恨歌》中,生命被视作“天道之所连而无穷”的东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种观念在西方文学中很少有体现。
此外,在中西文学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学中,人类常常被视作自然的竞争者和对手。
例如,在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中,人类掠夺自然资源,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小说强调了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本质差异和对自然造成的伤害。
而在中国文学中,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则更加和谐。
例如,在唐诗的作品中,自然被赞美为美丽和神秘的事物,这种美感在西方文学中并不是那么重要。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的差异可以追溯到两种不同的文化根源。
中西文化在幻想文学中的不同表现,主要是由于它们对于幻想的不同定义、传统与背景的差异引起的。
中西文化对于幻想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理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幻想被视为神话传说的一部分,而神话传说又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
在中国的神话中,人与神、人与动物之间经常发生交流和互动,人们相信这些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是真实存在的。
中国幻想文学中的元素往往与现实世界联系紧密,描述了人与神、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相反,西方文化中的幻想通常被视为逃离现实的一种娱乐形式,与现实世界相对立。
在西方幻想文学中,人们更倾向于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虚构世界,以逃避现实生活的繁琐和困厄。
传统与背景也是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各种神话传说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并在幻想文学中继续发酵和延伸。
中国的幻想文学作品多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如《红楼梦》中的仙鹤、《西游记》中的神仙等。
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影响,中国幻想文学在题材和风格上更注重于塑造传统文化的形象和传递价值观念。
相反,西方文化中的幻想文学在中世纪的骑士传说和宗教研究的背景下得到了发展。
中世纪的骑士传说以勇士、龙、魔法等元素为特点,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如亚瑟王、圣杯等。
在宗教研究的背景下,西方幻想文学中的故事往往涉及到神秘的宗教仪式、天使和魔鬼等神圣的存在。
这些背景赋予了西方幻想文学以宏大的叙事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强调个人的奋斗和信仰的力量。
与此西方文化在科学、技术和工业方面的快速发展也为幻想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从工业革命到现代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西方社会的变化使得科幻、未来主义等科技幻想成为西方幻想文学的重要主题。
而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幻想文学中的科技元素较少,更多的体现为仙魔、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延伸。
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主要包括幻想定义的差异、传统的差异与社会背景的差异。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中西幻想文学是指具有奇幻、幻想、神话、魔幻等元素的文学作品,它能够给读者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情感共鸣。
在中西幻想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西方在文化根源上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
下面就来浅析一下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
中西方在神话传统上的差异造成了幻想文学发展的差异。
西方有着丰富的神话传统,比如希腊罗马神话、北欧神话等,这些神话为西方幻想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而中国古代的神话传统虽然也很庞大,但在一定程度上被历史变迁所抹杀,所以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出现了较为真实的神话人物和故事。
在中国幻想文学的发展中,很难直接引用传统神话素材,而需要进行创新和重新演绎。
这就是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文化根源。
中西方在哲学思想上的差异也影响了幻想文学的发展。
西方有着理性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传统,这也为西方幻想文学注入了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方式。
而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更注重阴阳家、道家、儒家等思想,这些思想更加注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观念,因此中国古代的幻想文学作品更注重人与自然的融合和情感的表达。
这种哲学思想上的差异也为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带来了差异。
中西方在历史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也对幻想文学发展造成了影响。
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些传统为西方幻想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而中国古代虽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但在历史上的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国古代的幻想文学作品中更多的是对于历史的怀旧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这种历史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也为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带来了差异。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
浅析中西幻想文学发展差异的文化根源中西幻想文学的发展差异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
中西方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哲学观念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了幻想文学的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诸多方面。
以下从文化角度对这些差异进行浅析。
中西方的宗教信仰对幻想文学的发展差异产生了较大影响。
西方幻想文学常常受到基督宗教的影响,它们借用了圣经中的元素,并探索了信仰、救赎、天堂与地狱、天使与魔鬼等主题。
例如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等作品,都涉及到宗教元素。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修身养性。
中国的幻想文学更注重仙魔之间的斗争,传达人与自然、人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中西方的哲学观念也对幻想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西方哲学强调理性、科学和启蒙,这也影响了幻想文学的发展。
乔治·奥威尔的《1984》、奥尔德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等作品涉及到哲学思考、社会问题等。
而中国传统哲学则注重道家、儒家的思想,强调人的修养、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中国的幻想文学更偏向于修身、探寻人生的意义,如《聊斋志异》、《红楼梦》等。
中西方的历史背景对幻想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为西方幻想文学提供了大量的现代科技元素,并引发了对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关系的思考。
如《福尔摩斯探案集》、《科学怪人》等作品,都融入了现代科技的元素。
中国的历史背景相对稳定,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幻想文学中占比较大。
如《神雕侠侣》、《藏地密码》等作品,都以历史事件、传统文化为背景。
【讲义】漫谈中国和西方小说的扯淡精神
漫谈中国和西方小说的扯淡精神主讲人:《燕园梦》作者悠哉(杨秋荣)讲座主要内容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在“扯淡”方面异曲而同工,异同究竟何在?(以古代中国和西方第一流的小说为例)李卓吾(叶昼)批评《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的两段总批:“种种想头,出人意表,大作手也。
”“一味扯淡,又成一回矣。
说家荒唐,大率如此。
然此亦具见才思,拘儒俗笔,正不能如此。
”“一味扯淡”,就是中国小说精神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三》《水》《西》《金》《红》《聊》,内容都包含“扯淡”精神。
作家仿佛孩子般隐藏在奇妙的文字里,恣意地嬉耍。
最具“近代写实精神”的是《儒林外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刻划伪妄之处尚多,掊击习俗者亦屡见”。
中国小说精神,就是“扯淡”精神鲁迅以西方的眼光批评《三国演义》“状孔明之智而近妖”,是很错误的。
实际上,这正是它的“扯淡”精神。
张飞:“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的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42回)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闻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
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
(104回)以及关公刮骨疗毒,等等。
中国小说精神,就是“扯淡”精神《水浒传》: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西游记》:神魔小说的代表作。
《金瓶梅》:轮回报应观念。
《红楼梦》:还泪说、含玉而诞、风月宝鉴、梦游太虚幻境等。
李渔《肉蒲团》:未央生所做,也是匪夷所思的想象。
《西游记》第33回行不上三五里路,师父与沙僧下了山凹之中,行者却望不见,心中埋怨道:“师父偌大年纪,再不晓得事体。
这等远路,就是空身子也还嫌手重,恨不得螟了,却又教我驮着这个妖怪!莫说他是妖怪,就是好人,这们年纪,也死得着了,掼杀他罢,驮他怎的?”这大圣正算计要掼,原来那怪就知道了。
《西游记》第33回且会遣山,就使一个移山倒海的法术,就在行者背上捻诀,念动真言,把一座须弥山遣在空中,劈头来压行者。
论美国小说与中国小说
论美国小说与中国小说论美国小说与中国小说接触的英语名著越来越多,外国文学的感觉亦越来越深刻了似的。
只是想着,看美国小说和看中国小说的感觉似乎是完全不同的。
从我爱上中国文学的某一时刻起,便深深折服于古人的诗词歌赋,为“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一类的韵调而常常神情恍惚;后来,接触中国的小说作品了,从最爱红楼梦的几代人兴衰到最近京华烟云的朝代更迭,更是为着那一部部有血有肉的作品,为作品中的每一种角色而痴狂……而今,终日同外国名著亲密接触,从上学期的欧亨利短篇小说到这学期的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众多英文作品中,我尤爱美国作品。
欧亨利的小说短小精辟,结尾出人意料,所有评论如是说。
其实,我感受最深的,是欧亨利总能把一件事或几件事集中在一个舞台背景下。
是,我觉得这就是中国作品和美国作品最大的不同,中国小说善写历史长河般的故事,并且总能不乱章法地将各种家族关系放在同一条线上。
尽管林语堂写京华烟云的原著是英文版,但终究是中国作品,不会有什么风格上的巨变;而美国小说便不同,譬如Richard Matheson的Button,Button,近两天的时间让一个家庭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让一个普通的妇女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成了寡妇;再如Tobias Wolff的Say Yes,两个人的争端只限于一个晚上,只是在一所房子里,却能将夫妻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了解甚至是种族歧视放在同一篇小说;当然,最让人佩服的应该是这部七万多字的灵泉巨著,The Catcher in the Rye,只短短两天两夜的时间便涵盖了美国人那个时代的性格特征,生活方式,和一个少年天真无邪的世界,把读者带进了主人翁的小岛上,这样的作品,成为经典应该不是奇事吧?诸多作品,不胜枚举,这便是美国作品的特征,也许,也和它短小精辟的历史有关系吧。
而我说到中国作品与美国作品的区别,并非想说谁优谁劣。
只是觉得,同样是文学的一种尝试罢了,各有其独到的背景和手法,都应该有所涉猎,有所学习,而不是拘泥于同一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中国和西方小说的扯淡精神主讲人:《燕园梦》作者悠哉(杨秋荣)讲座主要内容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在“扯淡”方面异曲而同工,异同究竟何在?(以古代中国和西方第一流的小说为例)李卓吾(叶昼)批评《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的两段总批:“种种想头,出人意表,大作手也。
”“一味扯淡,又成一回矣。
说家荒唐,大率如此。
然此亦具见才思,拘儒俗笔,正不能如此。
”“一味扯淡”,就是中国小说精神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三》《水》《西》《金》《红》《聊》,内容都包含“扯淡”精神。
作家仿佛孩子般隐藏在奇妙的文字里,恣意地嬉耍。
最具“近代写实精神”的是《儒林外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刻划伪妄之处尚多,掊击习俗者亦屡见”。
中国小说精神,就是“扯淡”精神鲁迅以西方的眼光批评《三国演义》“状孔明之智而近妖”,是很错误的。
实际上,这正是它的“扯淡”精神。
张飞:“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的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42回)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闻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
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
(104回)以及关公刮骨疗毒,等等。
中国小说精神,就是“扯淡”精神《水浒传》: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西游记》:神魔小说的代表作。
《金瓶梅》:轮回报应观念。
《红楼梦》:还泪说、含玉而诞、风月宝鉴、梦游太虚幻境等。
李渔《肉蒲团》:未央生所做,也是匪夷所思的想象。
《西游记》第33回行不上三五里路,师父与沙僧下了山凹之中,行者却望不见,心中埋怨道:“师父偌大年纪,再不晓得事体。
这等远路,就是空身子也还嫌手重,恨不得螟了,却又教我驮着这个妖怪!莫说他是妖怪,就是好人,这们年纪,也死得着了,掼杀他罢,驮他怎的?”这大圣正算计要掼,原来那怪就知道了。
《西游记》第33回且会遣山,就使一个移山倒海的法术,就在行者背上捻诀,念动真言,把一座须弥山遣在空中,劈头来压行者。
这大圣慌的把头偏一偏,压在左肩背上,笑道:“我的儿,你使什么重身法来压老孙哩?这个倒也不怕,只是正担好挑,偏担儿难挨。
”那魔道:“一座山压他不住!”却又念咒语,把一座峨眉山遣在空中来压。
行者又把头偏一偏,压在右肩背上。
《西游记》第33回行者又把头偏一偏,压在右肩背上。
看他挑着两座大山,飞星来赶师父!那魔头看见,就吓得浑身是汗,遍体生津道:“他却会担山!”又整性情,把真言念动,将一座泰山遣在空中,劈头压住行者。
那大圣力软筋麻,遭逢他这泰山下顶之法,只压得三尸神咋,七窍喷红。
刘大杰与《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下册“《儒林外史》没有浪漫,没有神怪,没有侠义,没有恋爱,只是社会黑暗的暴露,知识阶级的刻画,因此这本书并不为一般青年们所爱好。
他们喜欢的是《水浒》、《西游》、《金瓶梅》、《红楼梦》……我们可以说,《儒林外史》是一本不愉快的书,是一本中年人的书。
”(第515-516页)因此,在“五大名著”里,其知名度局限于知识分子,广大民众很隔膜。
小说提供历史之外的“另类知识”台湾小说家张大春(辅仁大学文学院教授)称,小说提供历史之外的“另类知识”。
所谓“另类”趣味(中国小说的趣味),也来自这种“扯淡”精神。
“另类知识”即“扯淡”精神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才,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致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
相如自着犊鼻褌(kūn)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
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司马迁《史记》,第117卷)“另类知识”即“扯淡”精神司马相如初与文君还成都,居贫忧懑,以所着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
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
相如亲着犊鼻褌(kūn)涤器,于以耻王孙。
王孙果以为病,乃厚给文君。
文君为富人。
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
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恍文君之才而越礼焉。
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
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
(刘歆《西京杂记》添细节,改地点,调侃病死)“另类知识”即“扯淡”精神类似故事很多,不胜枚举:一、“中国第一位小说家”庄子;二、玄怪小说家陶渊明《桃花源记》;三、唐传奇中,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等;四、蒲松龄《画皮》、《婴宁》、《黄英》,等等。
它们洋溢着活泼泼的“扯淡”精神——所谓“中国味”包含于其中。
“另类知识”即“扯淡”精神金国权臣完颜宗弼(金兀术)于1149年病死。
钱彩《说岳全传》偏偏写他兵败,被岳飞的结义兄弟牛皋擒获:“气死兀术,笑死牛皋。
”岳飞被秦桧害死,属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路线斗争(“战”与“和”之争),该小说偏偏用“前世冤孽”(大鹏金翅明王啄死女土蝠)来解释。
“另类知识”即“扯淡”精神循规蹈矩的好学生,也许能当学者,但是当不了小说家——小说是调皮捣蛋的玩意儿。
同样,循规蹈矩的好教师,也许能教出好分数,但是教不出富于想象力的人才。
中国人太多太多,但是优异人才太少太少。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学语文教学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应当用“另类”的眼光看待小说长期以来我们衡量小说的一句话叫“(某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把文学的真实性置于很高的地位,而且置于“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框架内,这其实也有很大局限性。
“拘儒”般的眼光,误导了教师们和学生们对小说精神的深度把握。
《桃花源记》是玄怪小说的代表作由于《古文观止》等选本的流毒,至今教材编写者将陶渊明《桃花源记》当作“古文”(古代散文)。
作为一种文体,“古文”概念过时了,很不科学。
古人发明它,是对应于押韵的“骈文”来使用。
由于中国古代没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概念(以虚构为核心),所以将《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小说错误地归入“古文”。
玄怪小说家陶渊明的惊人想象力玄怪小说《桃花源记》是入选中学课本的传统教材。
我认为,其中对理想国的描绘,并没超出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描写。
最大的新意在于武陵人发现它的过程,和试图挽救这片梦中乐园,而终究归于失败。
玄怪小说《桃花源记》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玄怪小说家陶渊明的惊人想象力陶渊明想告诉我们什么?很多很多。
远远多于《教参》提供的现成答案。
那么,我们语文老师是否意味到了这点呢?是否有意识地利用它来训练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呢?怎样教出小说的“小说味”,区别于议论文、记叙文、抒情散文等,这是一个问题。
教材编写者不把它当小说,而当成一篇古代散文,这是受《古文观止》流毒的侵害,应当受批评。
悠哉对《桃花源记》的另类看法(1)陶渊明嘲弄了人的理性。
他受到《庄子·天地》的影响: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通“旋”)归,遗其玄珠。
使知(寓才智出众)索之而不得,使离朱(寓善于明察)索之而不得,使喫诟(寓善于闻声辩言)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寓无智、无视、无闻),象罔得之。
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悠哉对《桃花源记》的另类看法(2)赞扬了淳朴自然的心性。
武陵太守、隐士刘子骥都无缘觅见,偏偏让一个渔夫撞见,因为他们有“机心”,而后者无“机心”。
不过,一旦武陵人也萌生机心,理想国的大门便对他关闭。
“玄怪小说”(鲁迅称“志怪小说”)怪就怪在这儿。
《庄子·天地》的“机心”寓言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
数如溢汤,其名为槔。
”《庄子·天地》的“机心”寓言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性不定;神性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
”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玄怪小说家陶渊明既赞美劳动,也赞美劳动者陶渊明隐居后,与劳动人民接触甚多,灾年受接济。
他们的美好品质感染了他。
《饮酒二十首·十五》故人赏我趣,携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无杂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真味。
《饮酒二十首·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簷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从鲁迅以后,中国小说精神失落了从鲁迅以后,中国人认同西方的小说精神,中国小说精神从此失落。
鲁迅等“第一代”现代小说家,必须是留学生(留日或留欧)。
为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才适宜当西方作家的“笨学徒”:先搞翻译,再搞创作。
施蛰存说:“当作家,必须先学好外语。
”鲁迅、施蛰存等作家“扯淡”鲁迅《铸剑》讲眉间尺替父亲复仇(题目取得有问题)施蛰存《将军底头》,讲花将军被吐蕃人砍去头,头颅仍然骑在马上,到溪水边遇到一个少女。
此外的作家都属于“写实型”的。
一种无拘无束的幻想的激情,可以说丧失了。
中国文学为什么由先进变成落后?中国为求西方强势文明接纳,融进世界大家庭,付出了必要的、沉痛的代价。
五四新文学“另立传统”,引进西方文学。
用西方文学标准来衡量传统文学:“七擒孟获”、“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三调芭蕉扇”、“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属于情节拖沓累赘、“不合格”的。
中国文学为什么由先进变成落后?如此一来,中国小说的固有神韵西方人领略不到,采用西方小说规则创作的作品(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张爱玲、钱钟书等),他们不缺乏这号货色;评论家读不读它们,是无关紧要的。
京剧《三岔口》、颐和园和苏州园林,西方人一看就知道这些东西很好,“中国味”;对中国现代小说却没兴趣。
鲁迅以文学翻译起步的1909年《域外小说集》;1922年《现代小说译丛1》;1923年《现代日本小说集》。
很显然,鲁迅希望通过翻译学习写作技巧,为自己创作短篇小说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