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风险管理》第一章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三
中级银行从业-风险管理教材要点

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教训:一是与实体经济脱节的金融创新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二是资产价格泡沫破裂使银行资产负债表短时间内严重受损;三是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助推了危机的形成和扩大;四是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金融危机向全球扩散创造了条件。
各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一是金融监管标准过于宽松;二是金融监管制度建设未及时跟进金融创新的步伐;三是监管标准不一致导致监管套利。
1.1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1.1.1风险、收益与损失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灾难性损失。
预期损失指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可以预见到的损失,通常为一定历史时期内损失的平均值(有时也采用中间值);非预期损失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置信区间和持有期内)计算出的对预期损失的偏离,是商业银行难以预见的较大损失;灾难性损失指超出非预期损失之外的可能威胁到商业银行安全性和流动性的重大损失。
应对和吸收预期损失一提取损失准备金和冲减利润;非预期损失一资本金;灾难性损失一购买商业保险、限制业务。
1.1.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风险分散(非系统风险)、风险对冲(管理市场风险一自我对冲与市场对冲)、风险转移(保险转移、非保险转移)、风险规避(消极)、风险补偿(价格补偿)1.1.2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八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别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
信用风险观察数据少不易获取,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市场风险数据充分易于计量,适于采用量化技术加以控制,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特征;操作风险具有普遍性和非营利性,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盈利;流动性风险最具破坏力,其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声誉风险是多维风险;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与法律风险密切相关的还有违规风险和监管风险八大类风险之外,巴又提出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集中度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等1.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1.2.1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承担和管理风险既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其业务发展的原动力;二是风险管理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三是风险管理能够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金融资产和业务组合;四是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五是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从业风险管理笔记课件知识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目录第一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础1.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1.1.1风险与风险管理1.1.2商业银行风险的基本种类1.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1.1.4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1.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1.2.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1.2.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1.2.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1.2.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信用风险控制2.1信用风险识别2.1.1信用风险识别和概述2.1.2单一客户信用风险识别2.1.3集团客户风险识别2.1.4 个人客户风险识别2.1.5组和风险识别2.2信用风险评估与计量2.2.1客户信用评级2.2.2债项评级2.2.3压力测试2.2.4信用风险基本模型2.3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2.3.1风险监测对象2.3.2风险监测的主要指标2.3.3风险预警2.3.4风险报告2.4信用风险控制2.4.1控制方法2.4.2限额管理2.4.3信用风险组合管理第三章市场风险管理3.1市场风险识别3.1.1资产分类3.1.2市场风险分类3.2市场风险计量3.2.1基本概念3.2.2VaR(value at risk)方法3.2.3其他计量方法3.3市场风险监测与控制3.3.1市场风险监测与控制框架——岗位设置及职责约束3.3.2市场风险监测3.3.3市场风险控制第4章操作风险管理4.1操作风险识别4.1.1人员因素4.1.2内部流程4.1.3系统缺陷4.1.4外部事件4.2 操作风险评估和计量4.2.1风险评估要素4.2.2风险评估方法4.2.3风险资本计量4.3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4.3.1风险监测4.3.2风险报告程序4.3.3风险报告内容4.4操作风险控制4.4.1风险控制环境4.4.2产品线控制4.4.3风险转移途径第5章其他主要风险的管理5.1流动性风险管理5.1.1流动性与流动性风险5.1.2流动性的度量和计算5.1.3流动性风险的原因和预警5.1.4传统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5.1.5现代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5.2国家风险管理5.2.1国家风险评级5.2.2国家风险评估5.2.3国家风险管理办法5.3声誉风险管理5.3.1声誉风险管理的作用和主要特征5.3.2声誉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5.4法律/合规风险管理5.4.1作用和主要内容5.4.2基本做法5.5战略风险管理5.5.1作用5.5.2战略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第六章银行监管和市场约束6.1银行监管(bank regulation)6.1.1银行监管的内容6.1.2银行监管方法6.1.3银行监管规则6.2市场约束6.2.1市场约束和信息披露6.2.2外部审计第一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础1.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1.1.1风险与风险管理1.风险、损失与收益(1)风险的含义、特征●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未来结果的损益性●风险事故发生及风险因素变化的可能性●风险发生具有一定的扩散型(2)风险与损失(3)风险与收益2.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2)风险管理能够成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的改变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从业务指导上升到战略管理,从片面追求收益上升到全面管理,从定性为主上升到定量分析为主(3)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政策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上也银行的业务组合(4)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5)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需求●两大因素决定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资本金规模和风险管理水平(1)资产风险管理阶段(2)负债风险管理阶段(3)资产负债管理阶段(4)全面风险管理阶段●新巴塞尔协议中的三大约束:最低资本金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约束等三个方面●全新的风险管理模式、管理体系、管理范围、管理过程、管理方法1.1.2商业银行风险的基本种类1.信用风险——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金融工具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工具的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工具持有人带来损失的风险●属于非系统风险●包括违约风险、交易对手风险、信用迁移风险、信用时间风险、可归因于信用风险结算风险2.市场风险——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银行表内、外头寸遭受损失的风险●狭义的指股票市场风险●属于系统风险3.操作风险●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等7种表现形式●操作风险具有非营利性,可转化性(可转化成市场和信用风险),故不好区别4.流动性风险——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可能性●分为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相对而言,风险产生的因素很多5.国家风险——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简单说,就是赚了钱,汇不回来●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发生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中的所有主体都可能遭受6.声誉风险7.法律/合规风险●特殊的操作风险8.战略风险1.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1.风险分散2.风险对冲●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3.风险转移●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只能转移非系统风险4.风险规避5.风险补偿——就是对于高风险的客户,提高金融产品价格1.资本的作用(1)为银行提供融资(2)吸收和消化风险(3)限制银行过度扩张和风险承担(4)维持市场信心(5)为商业银行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提供最根本的驱动力2.会计资本——账面资本,即所有者权益3.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率(1)监管资本指监管部门规定的商业银行应持有的同其所承担的业务总体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2)巴塞尔协议●监管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公开储备,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贷款储备以及混合性债务工具●信用风险——标准法、内部评级初级法和内部评级高级法、市场风险——标准法、高级计量法、操作风险——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整体资本充足率为8%,核心资本充足率4%4.经济资本——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为了应对未来一定期限内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持有的资本金●会计资本应该大于经济资本●监管资本呈现逐渐向经济资本靠拢的趋势1.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1.2.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1.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核心是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管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1)董事会成员应称职、应核准战略目标和价值准则并监督实施、应界定自身和高级管理层的权利及责任,并在全行实行问责制、应保持对高管层的监督、董事会和高管层应有效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及外部审计部门及内控部门的总用、应保持薪酬政策与银行文化及长期目标相一致、商业银行应保持公司治理的透明度、了解银行运营架构等八大原则(2)我国做法●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视会、高级管理层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明确上述人员的权利义务●监理健全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机制●监理完善的信息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监理合理的薪酬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1)目标●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确保业务纪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2)实现目标的5要素●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3)原则●内部控制要全面,要全员参与●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内部控制应当有高度权威性●内控部门应独立并有权直接向董事会、监视会和高级管理层汇报3.商业银行风险文化(1)定义:在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通过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员工风险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企业文化(2)先进的文化理念●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创造资本增值和股东回报的重要手段●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主动地风险管理过程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风险管理应支持商业银行的整体战略●应充分了解所有风险,并建立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对于不了解或无把握控制风险的业务,应采取审慎态度对待(3)风险文化的培植●是“终身制”的事业●向员工广泛宣传●通过制度,将文化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日常行为中4.商业银行管理战略(1)定义:在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内部管理状况以及同业比较后,提出的一整套包括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措施的战略(2)基本内容:包括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两方面(3)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风险管理是银行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战略目标中包括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过程本事是实现风险管理目标以及整个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1.2.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1.董事会:最高风险管理/决策机构2.监视会:我国特有,负责内部监督3.高管层:负责实际执行风险管理政策4.风险管理部门(1)两个原则:高度独立性、不具有风险管理策略执行权(2)两种类型:集中型和分散型(3)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监控各类金融产品和所有业务部门的风险限额●核准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模型,并协助财务控制人员进行价格评估●全面掌握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状况,保持信息准确性●风险管理需要以下四个技能:风险监控和分析能力、数量分析能力、价格核准能力、模型创建能力、系统开发/集成能力5.其他风险控制部门(1)财务控制部门(2)内部审计部门(3)法律/合规部门(4)外部风险监督部门1.2.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1.风险识别(1)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2)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3)情景分析法(4)分解分析法(5)失误树分析方法2.风险计量3.风险监测●监控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报告风险的评估结果及采取的措施和质量4.风险控制(1)风险控制的目标●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符合经营目标的要求●成本/收益平衡●通过对风险诱因的分析,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完善风险管理程序●所有风险管理措施所产生的副作用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和处置(2)风险控制架构●基层业务部门配备风险管理专业人员●每个业务领域配备风险管理委员会●最高管理层或风险总监直接领导银行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1.2.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1.数据收集(风险信息的收集)(1)风险信息的种类: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2)风险信息的特性及系统结构方面的问题●精确性●及时性●系统结构方面的问题:尽量保持最少数量的数据源、注意区分交易系统中真伪信息●其他:磨刀不误砍柴工2.数据处理(1)处理输入数据/信息,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中间计量数据(采用三维存储方式——时间、情景、金融工具)●组合结果数据(2)信息储存操作3.信息传递(1)一般采用B/S结构(2)发布风险分析报告(预览——内部看,发布——一起看)4.信息系统安全管理(1)设置权限(2)定期更换用户密码(3)登陆信息记录(4)防止外部侵入(5)定期备份(6)设置灾难恢复和应急程序(7)建立错误承受程序,以便在发生技术困难的时候,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完整性第二章信用风险控制2.1信用风险识别2.1.1信用风险识别和概述1.信用风险识别的定义2.内容●信用风险因素的分析●信用风险的性质、可能性及后果的判断●信用风险识别的步骤、方法及其效果3.步骤●收集信息●分析信息4.识别办法●早期多采用专家分析法●目前多采用信用风险分析方法2.1.2单一客户信用风险识别1.单一客户的识别和分类(1)单一客户包括企业单一客户和机构类客户(2)单一客户的识别(就和上报贷款资料一样的标准)2.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分析(1)财务报表分析(2)财务比率分析●资产回报率(ROA)=[税后损益+利息费用*(1-税率)]/平均资产总额●利息偿付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所得税) =(净利润+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息税(3)现金流量分析●净营运活动现金流=净损益+折旧+/-非现金的收入、费用项目(摊销、递延税项等)+/-营运资金的变化额●企业处于开发期和成长期的时候,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数可以接受●经营租赁的收入计入经营活动现金流,融资租赁的支出计入融资活动现金流3.非财务因素分析(1)客户管理层(2)行业分析(3)生产与经营风险分析●总体经营风险●产品风险●供应风险●生产风险●销售风险(4)宏观经济及自然环境因素分析4.担保分析(1)担保方式: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抵押物的所有权:在合同中不得规定在债务履行届满,债务人没有清偿债务时,抵押物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机构类客户的风险有其特殊性,包括政策风险、投资风险、财务风险、担保风险、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财务不规范、信用观念淡薄2.1.3集团客户风险识别1.集团客户识别与分类(1)识别●被直接控制●共同被第三方控制●主要投资人(控制10%及以上)、高管层或与其关系密切家庭成员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对关联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重大影响●自然人的股权比例应该与其亲属的合并计量●控制的含义:50%及以上的权益资本、50%及以上的表决权、有权任免多数董事●重大影响的含义:20%及以上的表决权股份、董事会有代表、互相交换管理人员、依赖对方的技术资料(2)分类●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多元化●紧密型和松散型2.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1)内部关联交易频繁(2)连环担保十分普遍(3)财务报表真实性差(4)风险监控难度较大(5)系统性风险较高3.关联交易(1)关联方的定义●共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不列入关联●金融控股公司中的商业银行不纳入集团客户管理范畴(2)关联关系的类型——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多元化(3)集团客户内隐蔽关联方的特征p58页(4)特别关注●多渠道收集信息●确保信息资料的真实性●集团客户的识别频率与额度授信周期应一致●年度识别后,应该随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调整●每年重新识别2.1.4 个人客户风险识别1.个人客户的识别与分类(1)个人客户的识别(2)个人客户的分类中国没有采用模型分析的原因●客户群缺乏信用记录●银行收集的客户信用资料不齐全●发展中国家,客户分类变量很不稳定(3)步骤●收集资料●从外部评估资料取得信用记录●分析处理2.个人客户的风险分析(1)流程:贷款的营销和受理、贷前调查、贷款审核、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及档案管理(2)分析:●申请人的基本条件●申请人应提交的资料●借款人资信情况调查●借款人的资产负债情况(我觉得跟上面的相同)●贷款用途及还款来源●担保方式3.产品分类及风险分析(1)个人住宅抵押贷款●经销商风险●“假按揭”风险(这个是重点,我以为)●房产价格下跌,抵押价值不足●借款人财务情况变化的风险(2)个人零售贷款(3)循环零售贷款●贷款是循环的,无抵押,未承诺的●针对个人●子组合内对个人最大贷款小于或等于10万欧元●保留子组合的损失率数据,以便分析●银行必须保证对合格的循环零售贷款采用的风险权重函数仅用于相对于平均损失率而言随时率波动性低的零售贷款组合,特别是那些违约率低的贷款组合●循环贷款的处理方式与子组合的风险特征保持一致2.1.5组和风险识别1.宏观经济因素2.行业风险和区域风险3.风险分散与违约相关性:有两个公式,详见P672.2信用风险评估与计量2.2.1客户信用评级1.违约风险与违约概率(1)巴塞尔有规定(2)我国没有准确规定(3)违约概率和违约频率●违约概率:借款人一年内累计违约概率与3个基点中的较高者,0.03%的下限●违约频率EDF(Expect default frequency):属于事后统计,概率属于事前预测2.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体系(1)专家判断法(expert system)●借款人因素:reputation,leverage,volatility of earnings,collateral●与市场有关的因素:business cycle,macro-economy policy,level ofinterest rates●5c体系:character,capital,capacity,collateral,condition●5ps体系:personal factor,purpose factor,payment factor,portectionfactor,perspective●camel体系:capital adequacy,asset quality,management,earnings,liquidity(2)信用评分法●线性概率模型(linear probability model)●logit模型●线性辨别模型(linear discriminant model)两个公式:初期的公式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Z低于1.81,企业很容易破产●相关词汇:liquidity,profitability,leverage,solvency,activity●存在一定问题,仅考虑违约和非违约两个极端;没有考虑中间情况,建立在历史数据基础上,与现实情况有差距;没有考虑一些难以量化的重要因素;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建立符合要求的数据库2.2.2债项评级1.信贷资产风险分析(1)五级分类(2)银行需要做到如下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信贷组织管理体制●审贷分离●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保障管理层能够及时得到有关贷款的重要信息●敦促借款人提供真实准确地财务信息●及时根据情况变化调节分类2.违约损失率、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1)违约损失率(Loss Rate Given Default,LGD)指发生违约时债务面值中不能收回部分所占的比例(2)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预期损失(EL)=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敞口风险(EAD)(3)预期与非预期区别●预期损失是一个常数,非预期损失是对均值和预期损失的偏离●预期损失可用计提准备金的方式补偿,非预期损失要用经济资本金补偿3.内部评级法下的债项评级——核心是LGD(1)项目因素(2)公司因素(3)行业因素(4)宏观经济周期因素(5)优先清偿率(seniority)?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企业资本结构因素4.巴塞尔协议对违约损失率估计上的一些规定对于抵押品未认定的优先级公司债,违约损失率50%,抵押品未获认定的次级公司债,LGD75%,全额抵押,则在原违约敞口的违约风险损失率基础上乘以0.15 2.2.3压力测试金融机构运用不同方法来衡量由一些例外但又可能发生的事件所导致的潜在损失2.2.4信用风险基本模型1.Credit Metrics模型(1)信用风险取决于债务人的信用状况、而债务人的信用状况用信用等级来表示(2)信用工具(贷款、私募债券)的市场价值取决于信用等级(3)从资产组合来看,而不是单一资产的角度(4)采用边际风险贡献率( marginal risk contribution to the portfolio)2.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1)违约率取决于●宏观变量的历史数据●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冲击和改革●仅影响单个宏观变量的冲击和改革(2)适合投机级借款人,因为该借款人对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更敏感(3)信用等级迁移矩阵(Transition matrix)3.Credit monitor模型(1)将企业与银行的信贷关系视为期权买卖关系,如果偿还债务的成本大于投资,就会选择违约(2)和Credit Metrics是现在银行最流行的模型4.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1)假设金融市场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是风险中立者(2)违约率=1-(1+国债收益率)/(1+债券收益率)5.死亡率模型(1)边际死亡率(MMR1)=等级为B的债券在发行第一年违约的总价值/处于发行第一年的等级为B的债券总价值(2)存活率(Survival rates)=1-MMR(3)累计死亡率(CMR)=1-SR1*SR2*….SRN6.Credit risk+模型(1)在一个贷款组合里面,发生N笔贷款违约的概率Prob(n笔贷款违约)=e-m х m n/n!其中,e=2.71828,m为贷款组合平均违约率*100,n为实际未月的贷款数量(2)存在的问题是,模型假设每一组的平均违约率都是固定不变的,实际变化很大7.Credit Monitor,风险中性定价模型和Credit Risk+模型的区别(1)理论基础不同(2)Credit Monitor、风险中性定价模型主要针对单一企业,Credit Risk+则是针对组合(3)Credit Monitor属于动态分析,另外两个属于静态分析(4)风险中性定价模型和Credit Risk+采用历史数据进行分析,Credit Monitor采用股票市场价格(5)Credit monitor适用于上市公司风险分析,风险中性定价模型主要适用于度量发行的债券人的风险,Credit Risk+适用于贷款组合8.信用风险模型面临的问题(1)相关性的处理(目前比较成熟的估计违约相关系数的方法●宏观经济●行业因素●信用主体之间的关系●目前对于相关性的处理流行采用模拟法,即假设信用组合中债务人自查价值服从正态分布,组合价值符合正态分布(2)信用损失计量方法的选择●两种方法Default Model和Mark-to-Market Model●违约法下,损失为Book Value和可回收现值的差额,Credit Monitor采用的就是违约法,JP摩根采用的是Credit Metrics,是盯市法(3)贷款估值方法●盯市法采用(Discounted Contractual Cash Flow Approach和Risk-NeutralValuation Approach)●Credit metrics采用合同现金流贴现法,即对贷款合同中规定的未来现金流按照该贷款的信用等级相适应的贴现利率予以贴现,但有问题,比如优先贷款和次级贷款(senior and subordinated loan)的贴现率相同●Credit Monitor采用的是风险中性评估法,将贷款看作是在有限责任公司制度下基于借款人资产价值的一种或有要求权(contingent claim),简单讲,就是债务人资产高于其负债时,违约不会发生(4)模型的参数估计(5)模型有效性的检验2.3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2.3.1风险监测对象1.客户风险监测(1)客户内生变量●基本面指标包括品质类指标、实力类指标、环境类指标●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2)外生变量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主要股东、上下游客户、市场竞争者等“风险域”企业持续交互影响的2.组合风险监测组合(portfolio)组合风险监测的方法包括,传统的银行资产组合限额管理方法和模型法●组合检测法主要是对信贷资产组合授信集中度和结构进行分析检测●模型法包括两种方法,估计各敞口之间的相关性和把暴露在该风险类别下的投资组合看成一个整体,直接估计该组合资产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2.3.2风险监测的主要指标(1)不良资产率(不良贷款率)(2)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风险敞口预期损失EL=Expected loss(3)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4)贷款风险迁徙●正常贷款迁徙率。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第一章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四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第一章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四中华会计网校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充分备考,整理了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梦想成真!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1.2.8 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因不适当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或不利影响的风险。
美国货币监理署(0CC)认为,战略风险是指经营决策错误,或决策执行不当,或对行业变化束手无策,而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或资本形成现实和长远的不利影响。
战略风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缺乏整体兼容性;二是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存在缺陷;三是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匾乏;四是整个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难以保证。
同声誉风险相似,战略风险也与其他主要风险密切联系且相互作用,因此同样是一种多维风险。
如果缺乏结构化和系统化的风险识别和分析方法,深入理解并有效控制战略风险是相当困难的。
巴塞尔资本协议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又提出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集中度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等其他风险类别。
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中,这些风险通常交错产生且相互作用。
例如,商业银行发放外币贷款时,不但面临借款人违约的信用风险,同时面临汇率波动所造成的市场风险,而且汇率风险增大可能导致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增加。
商业银行应当在有效管理单一风险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对跨风险种类的风险管理,以真正实现全面风险管理。
经典例题:【例1·单选题】某商业银行董事会明确定位银行为一家积极进取、以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经营目标的银行。
2002~2007年间,其信贷资产主要投向房地产行业,其资金交易业务主要集中于高收益的次级债券。
2008年起因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该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是其()长期集聚、恶化的综合作用结果。
A.声誉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B.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战略风险C.市场风险、战略风险和操作风险D.信用风险、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中,“其资金交易业务主要集中于高收益的次级债券”属于信用风险:“2008年起因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属于市场风险:“其信贷资产主要投向房地产行业”属于战略风险。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资料精讲-58页精选文档

1.1 风险与风险管理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学习目的1.1.1掌握风险的含义,风险与收益、损失的关系。
1.1.2 理解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意义。
1.1.3掌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阶段以及每一阶段风险管理的特征。
1.1.1风险与收益风险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1)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称变化);(2)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3)风险是未来结果(如投资的收益率)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
1.1.2 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2)风险管理能够成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的改变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从业务指导上升到战略管理,从片面追求收益上升到全面管理,从定性为主上升到定量分析为主(3)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政策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上也银行的业务组合(4)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5)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需求●两大因素决定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资本金规模和风险管理水平1.1.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1)资产风险管理阶段(2)负债风险管理阶段(3)资产负债管理阶段(4)全面风险管理阶段●新巴塞尔协议中的三大约束:最低资本金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约束等三个方面●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1.2 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学习目的1.2.1掌握信用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分类。
1.2.2掌握市场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分类。
‘1.2.3掌握操作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分类。
1.2.4掌握流动性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分类。
1.2.5 了解国家风险的内涵。
1.2.6了解声誉风险的内涵。
1.2.7 了解流法律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分类。
1.2.8 了解流战略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分类。
1.2.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金融工具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工具的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工具持有人带来损失的风险。
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复习题集(第5022篇)

2019年国家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市场风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市场风险中的利率风险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B、市场风险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特征C、市场风险与其他风险相比,容易计量D、银行表内外都存在市场风险>>>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1节>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答案】:B【解析】:市场风险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特征,所以B项错误。
2.下列关于商业银行市场风险限额管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业务的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承受能力设定限额B、制订并实施合理的超限额监控和处理程序是限额管理的一部分C、市场风险限额管理应完全独立于流动性风险等其他风险类别的限额管理D、管理层应当根据一定时期内的超限额发生情况,决定是否对限额管理体系进行调整>>>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3节>市场风险限额管理【答案】:C【解析】:任何风险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哪种风险可以独立存在,市场风险管理也应综合考虑流动性风险等,不是完全独立的。
3.沃尔夫斯堡集团是由 ( )家全球性银行组织成协会,旨在制定金融服务行业标准并为客户身份识别、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活动政策开发相关产品。
A、8B、9C、10D、11>>>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6章>第8节>反洗钱监管体系【答案】:D【解析】:沃尔夫斯堡集团是由11 家全球性银行组织成协会,旨在制定金融服务行业标准并为客户身份识别、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活动政策开发相关产品。
4.目前普遍认为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最佳操作实践不包括( )。
A、减少营业网点B、强化声誉风险管理培训C、确保及时处理投诉和批评D、制定危机管理规划>>>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9章>第1节>声誉风险控制与缓释【答案】:A【解析】:商业银行要采取恰当的声誉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控制或缓释,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是有资质的管理人员、高效的风险管理流程以及先进的信息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商业银行从业风险管理笔记课件知识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目录第一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础1.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1.1.1风险与风险管理1.1.2商业银行风险的基本种类1.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1.1.4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1.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1.2.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1.2.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1.2.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1.2.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信用风险控制2.1信用风险识别2.1.1信用风险识别和概述2.1.2单一客户信用风险识别2.1.3集团客户风险识别2.1.4 个人客户风险识别2.1.5组和风险识别2.2信用风险评估与计量2.2.1客户信用评级2.2.2债项评级2.2.3压力测试2.2.4信用风险基本模型2.3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2.3.1风险监测对象2.3.2风险监测的主要指标2.3.3风险预警2.3.4风险报告2.4信用风险控制2.4.1控制方法2.4.2限额管理2.4.3信用风险组合管理第三章市场风险管理3.1市场风险识别3.1.1资产分类3.1.2市场风险分类3.2市场风险计量3.2.1基本概念3.2.2VaR(value at risk)方法3.2.3其他计量方法3.3市场风险监测与控制3.3.1市场风险监测与控制框架——岗位设置及职责约束3.3.2市场风险监测3.3.3市场风险控制第4章操作风险管理4.1操作风险识别4.1.1人员因素4.1.2内部流程4.1.3系统缺陷4.1.4外部事件4.2 操作风险评估和计量4.2.1风险评估要素4.2.2风险评估方法4.2.3风险资本计量4.3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4.3.1风险监测4.3.2风险报告程序4.3.3风险报告内容4.4操作风险控制4.4.1风险控制环境4.4.2产品线控制4.4.3风险转移途径第5章其他主要风险的管理5.1流动性风险管理5.1.1流动性与流动性风险5.1.2流动性的度量和计算5.1.3流动性风险的原因和预警5.1.4传统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5.1.5现代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5.2国家风险管理5.2.1国家风险评级5.2.2国家风险评估5.2.3国家风险管理办法5.3声誉风险管理5.3.1声誉风险管理的作用和主要特征5.3.2声誉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5.4法律/合规风险管理5.4.1作用和主要内容5.4.2基本做法5.5战略风险管理5.5.1作用5.5.2战略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第六章银行监管和市场约束6.1银行监管(bank regulation)6.1.1银行监管的内容6.1.2银行监管方法6.1.3银行监管规则6.2市场约束6.2.1市场约束和信息披露6.2.2外部审计第一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础1.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1.1.1风险与风险管理1.风险、损失与收益(1)风险的含义、特征●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未来结果的损益性●风险事故发生及风险因素变化的可能性●风险发生具有一定的扩散型(2)风险与损失(3)风险与收益2.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2)风险管理能够成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的改变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从业务指导上升到战略管理,从片面追求收益上升到全面管理,从定性为主上升到定量分析为主(3)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政策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上也银行的业务组合(4)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5)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需求●两大因素决定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资本金规模和风险管理水平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1)资产风险管理阶段(2)负债风险管理阶段(3)资产负债管理阶段(4)全面风险管理阶段●新巴塞尔协议中的三大约束:最低资本金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约束等三个方面●全新的风险管理模式、管理体系、管理范围、管理过程、管理方法1.1.2商业银行风险的基本种类1.信用风险——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金融工具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工具的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工具持有人带来损失的风险●属于非系统风险●包括违约风险、交易对手风险、信用迁移风险、信用时间风险、可归因于信用风险结算风险2.市场风险——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银行表内、外头寸遭受损失的风险●狭义的指股票市场风险●属于系统风险3.操作风险●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等7种表现形式●操作风险具有非营利性,可转化性(可转化成市场和信用风险),故不好区别4.流动性风险——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可能性●分为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相对而言,风险产生的因素很多5.国家风险——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简单说,就是赚了钱,汇不回来●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发生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中的所有主体都可能遭受6.声誉风险7.法律/合规风险●特殊的操作风险8.战略风险1.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1.风险分散2.风险对冲●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3.风险转移●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只能转移非系统风险4.风险规避5.风险补偿——就是对于高风险的客户,提高金融产品价格1.1.4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1.资本的作用(1)为银行提供融资(2)吸收和消化风险(3)限制银行过度扩张和风险承担(4)维持市场信心(5)为商业银行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提供最根本的驱动力2.会计资本——账面资本,即所有者权益3.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率(1)监管资本指监管部门规定的商业银行应持有的同其所承担的业务总体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2)巴塞尔协议●监管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公开储备,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贷款储备以及混合性债务工具●信用风险——标准法、内部评级初级法和内部评级高级法、市场风险——标准法、高级计量法、操作风险——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整体资本充足率为8%,核心资本充足率4%4.经济资本——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为了应对未来一定期限内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持有的资本金●会计资本应该大于经济资本●监管资本呈现逐渐向经济资本靠拢的趋势1.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1.2.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1.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核心是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管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1)董事会成员应称职、应核准战略目标和价值准则并监督实施、应界定自身和高级管理层的权利及责任,并在全行实行问责制、应保持对高管层的监督、董事会和高管层应有效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及外部审计部门及内控部门的总用、应保持薪酬政策与银行文化及长期目标相一致、商业银行应保持公司治理的透明度、了解银行运营架构等八大原则(2)我国做法●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视会、高级管理层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明确上述人员的权利义务●监理健全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机制●监理完善的信息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监理合理的薪酬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1)目标●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确保业务纪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2)实现目标的5要素●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3)原则●内部控制要全面,要全员参与●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内部控制应当有高度权威性●内控部门应独立并有权直接向董事会、监视会和高级管理层汇报3.商业银行风险文化(1)定义:在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通过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员工风险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企业文化(2)先进的文化理念●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创造资本增值和股东回报的重要手段●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主动地风险管理过程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风险管理应支持商业银行的整体战略●应充分了解所有风险,并建立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对于不了解或无把握控制风险的业务,应采取审慎态度对待(3)风险文化的培植●是“终身制”的事业●向员工广泛宣传●通过制度,将文化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日常行为中4.商业银行管理战略(1)定义:在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内部管理状况以及同业比较后,提出的一整套包括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措施的战略(2)基本内容:包括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两方面(3)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风险管理是银行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战略目标中包括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过程本事是实现风险管理目标以及整个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1.2.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1.董事会:最高风险管理/决策机构2.监视会:我国特有,负责内部监督3.高管层:负责实际执行风险管理政策4.风险管理部门(1)两个原则:高度独立性、不具有风险管理策略执行权(2)两种类型:集中型和分散型(3)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监控各类金融产品和所有业务部门的风险限额●核准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模型,并协助财务控制人员进行价格评估●全面掌握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状况,保持信息准确性●风险管理需要以下四个技能:风险监控和分析能力、数量分析能力、价格核准能力、模型创建能力、系统开发/集成能力5.其他风险控制部门(1)财务控制部门(2)内部审计部门(3)法律/合规部门(4)外部风险监督部门1.2.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1.风险识别(1)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2)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3)情景分析法(4)分解分析法(5)失误树分析方法2.风险计量3.风险监测●监控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报告风险的评估结果及采取的措施和质量4.风险控制(1)风险控制的目标●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符合经营目标的要求●成本/收益平衡●通过对风险诱因的分析,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完善风险管理程序●所有风险管理措施所产生的副作用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和处置(2)风险控制架构●基层业务部门配备风险管理专业人员●每个业务领域配备风险管理委员会●最高管理层或风险总监直接领导银行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1.2.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1.数据收集(风险信息的收集)(1)风险信息的种类: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2)风险信息的特性及系统结构方面的问题●精确性●及时性●系统结构方面的问题:尽量保持最少数量的数据源、注意区分交易系统中真伪信息●其他:磨刀不误砍柴工2.数据处理(1)处理输入数据/信息,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中间计量数据(采用三维存储方式——时间、情景、金融工具)●组合结果数据(2)信息储存操作3.信息传递(1)一般采用B/S结构(2)发布风险分析报告(预览——内部看,发布——一起看)4.信息系统安全管理(1)设置权限(2)定期更换用户密码(3)登陆信息记录(4)防止外部侵入(5)定期备份(6)设置灾难恢复和应急程序(7)建立错误承受程序,以便在发生技术困难的时候,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完整性第二章信用风险控制2.1信用风险识别2.1.1信用风险识别和概述1.信用风险识别的定义2.内容●信用风险因素的分析●信用风险的性质、可能性及后果的判断●信用风险识别的步骤、方法及其效果3.步骤●收集信息●分析信息4.识别办法●早期多采用专家分析法●目前多采用信用风险分析方法2.1.2单一客户信用风险识别1.单一客户的识别和分类(1)单一客户包括企业单一客户和机构类客户(2)单一客户的识别(就和上报贷款资料一样的标准)2.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分析(1)财务报表分析(2)财务比率分析●资产回报率(ROA)=[税后损益+利息费用*(1-税率)]/平均资产总额●利息偿付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所得税)=(净利润+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息税(3)现金流量分析●净营运活动现金流=净损益+折旧+/-非现金的收入、费用项目(摊销、递延税项等)+/-营运资金的变化额●企业处于开发期和成长期的时候,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数可以接受●经营租赁的收入计入经营活动现金流,融资租赁的支出计入融资活动现金流3.非财务因素分析(1)客户管理层(2)行业分析(3)生产与经营风险分析●总体经营风险●产品风险●供应风险●生产风险●销售风险(4)宏观经济及自然环境因素分析4.担保分析(1)担保方式: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抵押物的所有权:在合同中不得规定在债务履行届满,债务人没有清偿债务时,抵押物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机构类客户的风险有其特殊性,包括政策风险、投资风险、财务风险、担保风险、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财务不规范、信用观念淡薄2.1.3集团客户风险识别1.集团客户识别与分类(1)识别●被直接控制●共同被第三方控制●主要投资人(控制10%及以上)、高管层或与其关系密切家庭成员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对关联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重大影响●自然人的股权比例应该与其亲属的合并计量●控制的含义:50%及以上的权益资本、50%及以上的表决权、有权任免多数董事●重大影响的含义:20%及以上的表决权股份、董事会有代表、互相交换管理人员、依赖对方的技术资料(2)分类●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多元化●紧密型和松散型2.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1)内部关联交易频繁(2)连环担保十分普遍(3)财务报表真实性差(4)风险监控难度较大(5)系统性风险较高3.关联交易(1)关联方的定义●共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不列入关联●金融控股公司中的商业银行不纳入集团客户管理范畴(2)关联关系的类型——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多元化(3)集团客户内隐蔽关联方的特征p58页(4)特别关注●多渠道收集信息●确保信息资料的真实性●集团客户的识别频率与额度授信周期应一致●年度识别后,应该随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调整●每年重新识别2.1.4 个人客户风险识别1.个人客户的识别与分类(1)个人客户的识别(2)个人客户的分类中国没有采用模型分析的原因●客户群缺乏信用记录●银行收集的客户信用资料不齐全●发展中国家,客户分类变量很不稳定(3)步骤●收集资料●从外部评估资料取得信用记录●分析处理2.个人客户的风险分析(1)流程:贷款的营销和受理、贷前调查、贷款审核、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及档案管理(2)分析:●申请人的基本条件●申请人应提交的资料●借款人资信情况调查●借款人的资产负债情况(我觉得跟上面的相同)●贷款用途及还款来源●担保方式3.产品分类及风险分析(1)个人住宅抵押贷款●经销商风险●“假按揭”风险(这个是重点,我以为)●房产价格下跌,抵押价值不足●借款人财务情况变化的风险(2)个人零售贷款(3)循环零售贷款●贷款是循环的,无抵押,未承诺的●针对个人●子组合内对个人最大贷款小于或等于10万欧元●保留子组合的损失率数据,以便分析●银行必须保证对合格的循环零售贷款采用的风险权重函数仅用于相对于平均损失率而言随时率波动性低的零售贷款组合,特别是那些违约率低的贷款组合●循环贷款的处理方式与子组合的风险特征保持一致2.1.5组和风险识别1.宏观经济因素2.行业风险和区域风险3.风险分散与违约相关性:有两个公式,详见P672.2信用风险评估与计量2.2.1客户信用评级1.违约风险与违约概率(1)巴塞尔有规定(2)我国没有准确规定(3)违约概率和违约频率●违约概率:借款人一年内累计违约概率与3个基点中的较高者,0.03%的下限●违约频率EDF(Expect default frequency):属于事后统计,概率属于事前预测2.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体系(1)专家判断法(expert system)●借款人因素:reputation,leverage,volatility of earnings,collateral●与市场有关的因素:business cycle,macro-economy policy,level of interestrates●5c体系:character,capital,capacity,collateral,condition●5ps体系:personal factor,purpose factor,payment factor,portectionfactor,perspective●camel体系:capital adequacy,asset quality,management,earnings,liquidity(2)信用评分法●线性概率模型(linear probability model)●logit模型●线性辨别模型(linear discriminant model)两个公式:初期的公式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Z低于1.81,企业很容易破产●相关词汇:liquidity,profitability,leverage,solvency,activity●存在一定问题,仅考虑违约和非违约两个极端;没有考虑中间情况,建立在历史数据基础上,与现实情况有差距;没有考虑一些难以量化的重要因素;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建立符合要求的数据库2.2.2债项评级1.信贷资产风险分析(1)五级分类(2)银行需要做到如下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信贷组织管理体制●审贷分离●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保障管理层能够及时得到有关贷款的重要信息●敦促借款人提供真实准确地财务信息●及时根据情况变化调节分类2.违约损失率、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1)违约损失率(Loss Rate Given Default,LGD)指发生违约时债务面值中不能收回部分所占的比例(2)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预期损失(EL)=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敞口风险(EAD)(3)预期与非预期区别●预期损失是一个常数,非预期损失是对均值和预期损失的偏离●预期损失可用计提准备金的方式补偿,非预期损失要用经济资本金补偿3.内部评级法下的债项评级——核心是LGD(1)项目因素(2)公司因素(3)行业因素(4)宏观经济周期因素(5)优先清偿率(seniority)?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企业资本结构因素4.巴塞尔协议对违约损失率估计上的一些规定对于抵押品未认定的优先级公司债,违约损失率50%,抵押品未获认定的次级公司债,LGD75%,全额抵押,则在原违约敞口的违约风险损失率基础上乘以0.152.2.3压力测试金融机构运用不同方法来衡量由一些例外但又可能发生的事件所导致的潜在损失2.2.4信用风险基本模型1.Credit Metrics模型(1)信用风险取决于债务人的信用状况、而债务人的信用状况用信用等级来表示(2)信用工具(贷款、私募债券)的市场价值取决于信用等级(3)从资产组合来看,而不是单一资产的角度(4)采用边际风险贡献率( marginal risk contribution to the portfolio)2.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1)违约率取决于●宏观变量的历史数据●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冲击和改革●仅影响单个宏观变量的冲击和改革(2)适合投机级借款人,因为该借款人对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更敏感(3)信用等级迁移矩阵(Transition matrix)3.Credit monitor模型(1)将企业与银行的信贷关系视为期权买卖关系,如果偿还债务的成本大于投资,就会选择违约(2)和Credit Metrics是现在银行最流行的模型4.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1)假设金融市场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是风险中立者(2)违约率=1-(1+国债收益率)/(1+债券收益率)5.死亡率模型(1)边际死亡率(MMR1)=等级为B的债券在发行第一年违约的总价值/处于发行第一年的等级为B的债券总价值(2)存活率(Survival rates)=1-MMR(3)累计死亡率(CMR)=1-SR1*SR2*….SRN6.Credit risk+模型(1)在一个贷款组合里面,发生N笔贷款违约的概率Prob(n笔贷款违约)=e-m х m n/n!其中,e=2.71828,m为贷款组合平均违约率*100,n为实际未月的贷款数量(2)存在的问题是,模型假设每一组的平均违约率都是固定不变的,实际变化很大7.Credit Monitor,风险中性定价模型和Credit Risk+模型的区别(1)理论基础不同(2)Credit Monitor、风险中性定价模型主要针对单一企业,Credit Risk+则是针对组合(3)Credit Monitor属于动态分析,另外两个属于静态分析(4)风险中性定价模型和Credit Risk+采用历史数据进行分析,Credit Monitor采用股票市场价格(5)Credit monitor适用于上市公司风险分析,风险中性定价模型主要适用于度量发行的债券人的风险,Credit Risk+适用于贷款组合8.信用风险模型面临的问题(1)相关性的处理(目前比较成熟的估计违约相关系数的方法●宏观经济●行业因素●信用主体之间的关系●目前对于相关性的处理流行采用模拟法,即假设信用组合中债务人自查价值服从正态分布,组合价值符合正态分布(2)信用损失计量方法的选择●两种方法Default Model和Mark-to-Market Model●违约法下,损失为Book Value和可回收现值的差额,Credit Monitor采用的就是违约法,JP摩根采用的是Credit Metrics,是盯市法(3)贷款估值方法●盯市法采用(Discounted Contractual Cash Flow Approach和Risk-NeutralValuation Approach)●Credit metrics采用合同现金流贴现法,即对贷款合同中规定的未来现金流按照该贷款的信用等级相适应的贴现利率予以贴现,但有问题,比如优先贷款和次级贷款(senior and subordinated loan)的贴现率相同●Credit Monitor采用的是风险中性评估法,将贷款看作是在有限责任公司制度下基于借款人资产价值的一种或有要求权(contingent claim),简单讲,就是债务人资产高于其负债时,违约不会发生(4)模型的参数估计(5)模型有效性的检验2.3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2.3.1风险监测对象1.客户风险监测(1)客户内生变量●基本面指标包括品质类指标、实力类指标、环境类指标●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2)外生变量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主要股东、上下游客户、市场竞争者等“风险域”企业持续交互影响的2.组合风险监测组合(portfolio)组合风险监测的方法包括,传统的银行资产组合限额管理方法和模型法●组合检测法主要是对信贷资产组合授信集中度和结构进行分析检测●模型法包括两种方法,估计各敞口之间的相关性和把暴露在该风险类别下的投资组合看成一个整体,直接估计该组合资产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2.3.2风险监测的主要指标(1)不良资产率(不良贷款率)(2)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风险敞口预期损失EL=Expected loss(3)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4)贷款风险迁徙●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迁徙率(5)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不良贷款(6)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2.3.3风险预警Early-warning1.风险预警的程序和主要方法。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第一章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一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第一章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一中华会计网校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充分备考,整理了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梦想成真!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学习目的■ 掌握商业银行面临的八大类主要风险。
■ 掌握每种风险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机构,为了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有必要对其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正确分类。
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及诱发风险的原因,巴塞尔委员会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别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战略风险八个主要类别。
1.2.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传统上,信用风险是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债务而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风险,因此又被称为违约风险。
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对信用风险的深入认识,当债务人或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不足即信用质量下降时,市场上相关资产的价格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导致信用风险损失。
例如,投资组合不仅会因为交易对手(包括借款人、债券发行者和其他合约的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造成损失,而且,交易对手信用评级的下降也可能会给投资组合带来损失,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贷款是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
但事实上,信用风险既存在于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又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及衍生产品交易等表外业务中。
信用风险对基础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影响不同,对基础金融产品(如债券、贷款)而言,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多是其债务的全部账面价值;而对衍生产品而言,对手违约造成的损失虽然会小于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但由于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通常十分巨大,因此潜在的风险损失不容忽视。
作为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结算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发生违约的风险。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考点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考点2017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必备考点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接下来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2017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必备考点,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店铺!风险与收益第 1 章风险管理基础风险管理水平是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领先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1.1 风险与风险管理1.1.1风险与收益1.风险的三种定义(1)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抽象、概括;(2)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损失的概率分布;符合金融监管当局对风险管理的思考模式;(3)风险是未来结果(如投资的收益率)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符合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念,马科威茨资产组合理论:风险既是损失的来源,同时也是盈利的基础。
2.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匹配性3.风险和损失的区别:事前和事后风险:事前概念,损失发生前的状态损失:事后概念4.损失类型预期损失——提取准备金和冲减利润非预期损失——资本金(第四节)灾难性损失——保险手段1.1.2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善控制和管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三性要求,即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技能;风险的分散(行业、区域、期限、客户的分散)、对冲(如利率和货币互换)和转移(如资产证券化)。
2.作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
从业务指导上升到战略管理,从片面追求利润转向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最大化;从定性分析为主转向定量分析为主;从分散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集中管理。
3.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组合。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

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第一节风险与风险管理一、风险、收益与损失*风险的概念:风险是指未来结果出现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
1.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
*一方面,有助于商业银行对损失可能性和盈利可能性的平衡管理,防止过度强调风险损失而制约机构的盈利和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主动承担风险,利用经济资本配置、经风险调整的业绩评估等现代风险管理方法,遵循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地促进商业银行优势业务的发展,进行科学的业绩评估,并以此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
2.损失的概念与分类*损失和风险的区别:损失是一个事后概念,反映的是风险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实际结果;而风险却是一个明确的事前概念,反映的是损失发生前的事物发展状态,在风险的定量分析中可以采用概率和统计方法计算出损失规模和发生的可能性。
损失分类分类内涵预期损失指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可以预见到的损失,通常为一定历史时期内损失的平均值(有时也采用中间值)非预期损失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的置信区间和持有期内)计算出的对预期损失的偏离,是商业银行难以预见的较大损失灾难性损失超出非预期损失的可能,威胁到商业银行安全性和流动性的重大损失二、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1.商业银行的本质*商业银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
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2.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和承担客户不愿意承担的风险,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参与者用来转嫁风险的主要平台。
(2)风险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如果没有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战略实施只能停留在业务指导层次,难以从宏观战略层次和微观技术上分析、判断风险与收益的合理性,难以适应商业银行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银行从业 风险管理

内部资料1.1 风险与风险管理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学习目的1.1.1掌握风险的含义,风险与收益、损失的关系。
1.1.2 理解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意义。
1.1.3掌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阶段以及每一阶段风险管理的特征。
.1.1.1风险与收益风险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1)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称变化);(2)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3)风险是未来结果(如投资的收益率)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
1.1.2 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2)风险管理能够成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的改变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从业务指导上升到战略管理,从片面追求收益上升到全面管理,从定性为主上升到定量分析为主(3)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政策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上也银行的业务组合(4)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5)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需求●两大因素决定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资本金规模和风险管理水平1.1.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1)资产风险管理阶段(2)负债风险管理阶段(3)资产负债管理阶段(4)全面风险管理阶段●新巴塞尔协议中的三大约束:最低资本金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约束等三个方面●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1.2 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学习目的1.2.1掌握信用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分类。
1.2.2掌握市场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分类。
‘1.2.3掌握操作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分类。
1.2.4掌握流动性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分类。
1.2.5 了解国家风险的内涵。
1.2.6了解声誉风险的内涵。
1.2.7 了解流法律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分类。
1.2.8 了解流战略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分类。
1.2.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金融工具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工具的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工具持有人带来损失的风险。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第一章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三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第一章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三中华会计网校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充分备考,整理了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梦想成真!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1.2.6声誉风险声誉是商业银行所有的利益持有者基于持久努力、长期信任建立起来的无形资产。
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商业银行通常将声誉风险看作是对其经济价值最大的威胁,因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性质要求其能够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
这种信心一旦失去,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都将不复存在。
商业银行所遭遇的风险和不确认因素,不论是负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必须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去管理,因为几乎所有的风险都可能将影响商业银行的声誉,因此声誉风险也被视作一种多维风险。
管理声誉风险的最出色办法就是: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提升公司环境治理和内部掌控,并预先搞好应付声誉危机的准备工作;保证其他主要风险被恰当辨识和优先排序,进而获得有效率管理。
1.2.7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日常经营和业务活动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规定,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根据巴塞尔协议ii,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它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或者惩罚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
从狭义上谈,法律风险主要高度关注商业银行所签订的各类合约、允诺等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以执行力。
从广义上谈,与法律风险密切相关的除了违规风险和监管风险。
(1)违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违反监管规定和原则,而招致法律诉讼或遭到监管机构处罚,进而产生不利于商业银行实现商业目的的风险。
(2)监管风险就是指由于法律或监管规定的变化,可能将影响商业银行正常运营,或弱化其竞争能力、生存能力的风险。
比如,监管机构建议我国商业银行2021年起至继续执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实施)》,在明显发生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的同时,短期内也可能将引致其盈利能力遭遇代莱挑战和困难。
《2019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精华资料: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别》

2011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精华资料: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别巴塞尔委员会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及诱发风险的原因,把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分为以下八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战略风险。
一、信用风险1.定义: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1)传统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手无力履行合同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然而,由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也可能发生在实际违约之前,当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即信用质量发生变化时,也会存在潜在的损失。
对大多数商业银来说,贷款是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
信用风险既存在于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也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中,还存在于衍生产品交易中。
(2)信用风险对基础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影响不同。
账面价值、名义价值(3)信用风险包括违约风险、结算风险等主要形式。
违约风险既可以针对个人,也可以针对企业。
结算风险是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涉及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货币进行结算交易。
1974年德国赫斯塔特银行的破产促成了巴塞尔委员会的诞生。
2.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与市场风险相反,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取。
二、市场风险1.定义:市场风险是指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波动给商业银行表内头寸、表外头寸遭受损失的风险。
(1)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股票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其中利率风险尤为重要。
(2)市场风险具有数据优势和易于计量的特点,并且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种类丰富。
2.由于市场风险来源于所属的经济体系,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特征,难以通过分散化投资完全消除。
投资于多国金融市场。
三、操作风险1.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1)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2)操作风险可分为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3)操作风险具有普遍性,与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类业务和信用分险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不同,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第一章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三
中华会计网校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充分备考,整理了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梦想成真!
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
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
1.2.6 声誉风险
声誉是商业银行所有的利益持有者基于持久努力、长期信任建立起来的无形资产。
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商业银行通常将声誉风险看作是对其经济价值最大的威胁,因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性质要求其能够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
这种信心一旦失去,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都将不复存在。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必须通过系统化的方法来管理,因为几乎所有的风险都可能影响商业银行的声誉,因此声誉风险也被视为一种多维风险。
管理声誉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改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并预先做好应对声誉危机的准备;确保其他主要风险被正确识别和优先排序,进而得到有效管理。
1.2.7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日常经营和业务活动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规定,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根据巴塞尔协议II,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它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或者惩罚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
从狭义上讲,法律风险主要关注商业银行所签署的各类合同、承诺等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力。
从广义上讲,与法律风险密切相关的还有违规风险和监管风险。
(1)违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违反监管规定和原则,而招致法律诉讼或遭到监管机构处罚,进而产生不利于商业银行实现商业目的的风险。
(2)监管风险是指由于法律或监管规定的变化,可能影响商业银行正常运营,或削弱其竞争能力、生存能力的风险。
例如,监管机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2013年起执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在显著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的同时,短期内也可能导致其盈利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和困难。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通常将法律风险管理归属于操作风险管理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