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09文化产业形势分析2

2009文化产业形势分析2

今天我们在讨论中国文化产业胡惠林:第四点,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在这样的过程中,突出强调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微观层面上我们比较强调的是转企改制。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供了极好的机遇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建立新的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和理念?也就是说,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原有的转企改制,向转制改制过渡?这就提出了一个制度创新的问题。

刚才张研究员在这里探讨了具体的思考,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新认识、理解中国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走势。

我的基本认识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面临着新的资源整合、重组的同时,也面临着大分化。

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不同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和发展前景中可能会呈现出非常不一样的格局,有的确实在历史上有,特别是借助于技术创新的文化产业。

而有些传统的文化产业,也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要重新获得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危机给中国的文化产业整体性发展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或者说难得的战略机遇。

但是这个战略机遇对于不同的行业来说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树立起新的发展理念,新的改革理念。

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谢谢大家。

2009-04-13 10:41:17谢寿光:感谢胡惠林教授对09年文化产业蓝皮书的主要特点做的分析和概括。

胡教授的发言是有很深的含义的,我们期待着媒体可以对此做更深入的探讨。

下面,我们请蓝皮书的另外一位主编,文化产业中心的研究员章建刚同志发言。

2009-04-13 10:45:22章建刚:感谢在座的媒体对我们的文化蓝皮书、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多年的支持。

刚才两位主编已经讲到了课题的基本情况,我只想简短补充一点,或者讲一个感受。

我觉得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得很快。

总报告今年出版得比较晚,尽管时间晚了,但是还有新的内容没来得及放在总报告中充分讨论。

刚才晓明提到一点,就是今年4月1日的时候,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深化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引导非公有的新闻出版工作室进入一些可以进入的领域”。

报业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探讨

报业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探讨

报业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探讨作者:傅绍万来源:《传媒》 2012年第9期文/傅绍万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是个再老不过的话题。

因为报业本身就是文化产业,而且是一个很大的文化产业。

国外的报纸也好,国内的报纸也罢,从创办之日起,就从事产业经营。

像1939年1月1日创刊的《大众日报》,创刊号上就有商业广告。

但是,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又是一个新课题。

一方面,面对新形势,需要抢抓机遇继而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许多报人已经丧失信心,准备放弃报业,另起炉灶。

回头想一想,关于“报纸产业化发展”这个题目,圈子外的人说得多,圈子内的人说得少;圈子内的人又是人云亦云者多,独立思考者少。

结果是越说越玄,越说越让人不明白,越说越让人灰心丧气。

我是办报出身,这几年作为董事长,也要抓产业,慢慢地悟出些道理,感到报纸产业化发展没有那么神秘,也对报业信心十足。

先来介绍下大众报业集团,它以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为核心,旗下拥有《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经济导报》《城市信报》《鲁中晨报》《半岛都市报》《山东法制报》现代交通报》等报纸和《青年记者》《城色》《今参考》等刊物及大众网、半岛网、山东财经网等网站,形成了以母报《大众日报》为龙头,系列子报刊网繁衍发展的母子报刊网体系。

2005年初,我和新一届的报社班子上任。

7年多的时间内,大众报业集团实现了跨越发展:2004年,集团年利润只有3750万元,债务负担很重;2011年,年利润达到2004年的10.8倍。

2009年,大众报业集团在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全国47家报业集团综合实力排名中,进入8强;2010年,又前进了2个位次,进入6强;2011年,通过继续发展,进入5强。

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对于发展报纸产业,我们的体会是——抓住本质,顺应规律,做好主业、资源、资本三篇关键文章。

报业是个大产业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最根本的还是要发展报业。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产业分析报告,2011年全国出版报纸1928种,实现营业收入818.9亿元,利润总额98.6亿元;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入664.4亿元,利润总额94.2亿元。

印刷行业PEST分析

印刷行业PEST分析

对印刷行业的PEST分析我国作为活字印刷的创始国,印刷行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这三十几年,经济的发展在印刷行业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印刷行业企业在自身体制发生变化的同时,外部环境同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印刷行业单位通过对自身内外环境的分析,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并组织实施是十分必要,十分及时的。

PEST(Political、Economic、Social、Technological)分析模型是环境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为我们印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路。

它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若干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列示,帮助行业或组织分析和总结相对关键和重要的影响因素,以确立最终的战略目标。

政治(Politics)因素(1)以国家为主的科学研究推动印刷行业的变化1974年国家启动的“7481程”,进行出版提速研究。

1982年在国家经委领导下成立的全国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制订了规划,组织了科研和生产力量,提出了“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印印刷、装订联动”的16字方针,掀开了中国印刷技术改造新的篇章。1985年至1987年,王选科研组汉字照排技术在经济日报社研制成功。

中国印刷从此告别“铅与火”,进入“光与电”的时代。

(2)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出台,深深影响了印刷行业的产业结构,给印刷行业带来机遇。

1994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书报刊音像出版单位成立集团问题的通知》,对组建报业集团做出相关规定。同年6月,杭州会议召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邀请中央和省级10家报社负责人探讨怎样在我国组建报业集团,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拟定了成立报业集团必须具备的条件。1996年,经中宣部批准,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些规定给报业集团的成立设立了一定高度的“门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中国报业发展的一针兴奋剂。新闻出版总署制订了“十五”发展规划,提出:图书印刷将从326.21亿印张增加到442亿印张,期刊从100.04亿印张增加到110亿印张,报纸由763亿印张增加到1077亿印张,总共要增长389.39亿印张的印刷量。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2009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2009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基 本不 溶解 ;0 s 右 时 , 脂 薄膜 从 玻 璃 片 基 上 1, 脂所 表 现 出的抗碱 性远 大 树 于单一 组 分作 用 的 结果 。混 酚 树脂 的抗 碱 性 可 以
满 足版 材对 显影 性 能 的要 求 。
参考 文献 :
[ ] 王 雪 飞 , 尚 先 . 专 利 看 爱 克 发 公 司 热 敏 C P版 材 研 究 概 1 余 从 T
剂 和红 外染 料 同树 脂 三 者 之 间交 联 反 应 的 程 度 大 于阻溶/ 促溶 剂 或红外 染 料单 一组 分 同树脂 两者 之
间反应 的程 度 。
[ ] 高 虎 , 光 林 . 敏 C P版 材 的 成 像 机 理 [ ] 印 刷 世 界 , 4 骆 热 T J.
2 0 ( ) 2 -3 0 5 1 : 12 .
新 闻出 版总 署 发布 2 0 闻 出版 产 业 分析 报 告 0 9新
新 闻 出版 总 署 发 布 20 0 9年 新 闻 出 版 产 业 分 析 报 告 , 告 显 示 , 国 新 闻 出版 业 20 报 全 0 9年 实现 总 产 出 168 9亿 06.
元 , 加 值 39 . 增 0 9 7亿 元 , 占同 期 国 内生 产 总 值 ( D ) 0 9 。 各 类 出版 物 的 出版 、 刷 、 行 及 相 关 活 动 的 行 业 增 G P 的 .% 印 发
况 [ ] 信 息 记 录材 料 , 0 2 3 1 :2 . J. 2 0 , ( ) 4 44
小 块 脱 落 ; 着 溶 解 时 间 的延 长 , 脂 薄 膜 全 部 随 树
脱落。 通 过 阻溶/ 促溶 剂和 红外 染料 两者 共 同作用 对 树脂碱 溶性 的影 响 发现 , 两者 共 同作用 对树 脂抗 碱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版业改革回顾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版业改革回顾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版业改革回顾作者:刁其武发布时间:2009/06/29 来源:国史网字体:(大中小) 关闭窗口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版业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性进程,回顾这一时期中国出版业改革的发展历程,系统地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分析亟待改进和完善的方面,探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与努力的方向,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业的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3年开始到1998年,出版业改革的主线是由“规模数量为主要特征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

1987年中共十三大以后,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于1988年5月6日出台了两个文件:《关于当前出版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当前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

历史地看,这两个文件在出版社内部管理、出版市场、物资供应、图书价格等方面的取得了很大进展。

按照市场规律组织图书生产的要素基本具备,出版市场竞争的时代到来了。

然而,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不容忽视的现象。

首先,由于新老出版社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一部分新社、小社没有或较少受传统观念影响,经营灵活,但其缺少出版管理经验,管理混乱,法制观念不健全。

其次,从统计数字看,图书品种连年高增长,1992年图书品种较1985年增长1倍多,从4.6万种增长到9.67万种,而同比图书总印数从61亿册只增长到63亿册,总印张每年则递减3.7%。

由此可以看出许多问题:广种薄收,造成总量激增;选题重复,平均印数下降;缺乏市场规范,加上“二渠道”推波助澜,图书出版业散乱现象比较严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针对图书出版界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治散、治滥”。

1993年10月28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联合召开“繁荣出版事业、禁止‘买卖书号’座谈会”,宣布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禁止“买卖书号”的通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查处买卖书号问题。

如何解读和应对_报纸消亡论_对话_报纸消亡论_提出者菲利普_迈耶教授

如何解读和应对_报纸消亡论_对话_报纸消亡论_提出者菲利普_迈耶教授

将在2043年第一季度消失”的说 期、震荡期、成熟期和衰落期五个 面向受过良好教育的特定读者对
法,将他的数据分析和推理绝对 阶段中,欧洲的报纸,特别是北欧 象的小众出版物。
化了。
报纸目前已经走过成熟期,进入
第三,“报纸消亡论”的提出
第三,探讨“报纸消亡论”必 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衰落期;罗伯 有其积极意义。“报纸消亡论”的
后,“争论是大量而复杂的。由谷
新闻业》一书中,运用美国“全国
同时,“报纸消亡论”也引起 歌的搜索结果判断,该书的书名
民意研究中心”的综合社会调查 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 图— ——1972- 2002年读者对报纸 的信心分布图和1972- 2002年日 报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通过对
了极大争议。纽约时报执行总编 比尔·凯勒(Bill Keller)在《在数 字混乱时代,报纸还没有消亡》一 文中,对此表示了异议;⑤瑞典增 长最快的报业集团———M et ro 报
报所采用。
实质的“报网互动”,则很容易规 21st Century".
默多克建议报业抓住互联网 避竞争的风险。
⑧ Meyer, Philip."The Elite
长足发展的机遇,为读者提供新
综合迈耶教授的观点,他开 Newspaper of the Future."
的服务。他说:“报业的机遇就在 出的报纸应对消亡的药方是:收 American Journalism Review
已经多到泛滥,读者们已经接受 了错误的信息。”⑧在发给笔者的 电子邮件中他也直言,自己的观 点在很大程度上被曲解了:
第一,他认为,广为传播的
前者的分析,他预测道:到2015 业集团的前首席执行官派里·汤 “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 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趋势线将 恩 伯 格 (Pelle Tornberg ) 认 为 : 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

我国版权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版权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2年第9期总第219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国际经贸】我国版权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刘婷(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目前我国版权贸易种类主要集中于图书版权贸易且一直处于逆差,地区分布不平衡,出版物实物出口增长明显,数字出版物出口势头强劲。

同时还存在版权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执法力度较弱,版权输出数量少,质量低,贸易形式单一,缺乏专业的版权代理机构及版权优秀贸易人才等问题,提出应健全版权立法、司法和执法体系,加大对版权贸易的政策支持及执法力度,充分利用图书博览会等宣传与贸易平台,积极发展图书版权代理机构,培养高素质的版权贸易人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版权贸易;数字出版物;版权代理[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9-0025-03基金项目:2011年北方民族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中英版权贸易对比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ZQY003。

一、版权贸易概述版权贸易是由著作权人将其对作品拥有的部分或全部经济权利(客体)通过许可、转让等方式授权给使用者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无形财产贸易。

简而言之,凡是通过作品的版权许可或转让行为获利的贸易行为就是版权贸易。

与实物贸易通过货物买卖行为获利的交易相比,版权贸易是将实物所有权变为无形财产权中的版权。

版权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讲,版权许可或转让行为过程中的当事人无论是否在同一地域或为同一国籍,都可以称作版权贸易。

我们通常所称多是狭义的版权贸易概念,主要指不同国家之间的版权所有者与经营者、使用者之间的版权贸易。

二、我国版权贸易的现状(一)版权贸易种类集中于图书版权贸易且一直处于逆差2010年我国共引进出版物版权16602种,其中图书13724种,录音制品439种,录像制品356种,电子出版物49种,软件304种,电影284种,电视节目1446种。

出版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2009年度中级)

出版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2009年度中级)

出版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2009年度中级)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 出版活动主要通过其()影响社会发展A. 经济功能B. 文化功能C. 技术功能D. 娱乐功能2. 我国出版事业必须坚持()的方向。

A. 让读者的任何需求都能得到满足B.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C. 让各种作品都能自由出版D. 强化出版物的特殊性,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3. 出版物的基本属性是()。

A. 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B. 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既可能一致,也可能背离C.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同甚至对抗D. 仅生产数量上的变化便会导致利润率的巨大变化4. 我国对出版物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制度。

A. 登记B. 许可C. 备案D. 认证5. 编辑工作的特点不包括()。

A. 思想性B. 创造性C. 选择性D. 通用性6. 编辑工作是一种语言文字工作,但不要求编辑人员()。

A. 掌握语言文字规范B. 有语言文字加工能力C. 有写作能力D. 是语言文字研究专家7. 下列关于编辑工作基本功能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组织文化生产B. 创作文化作品C. 引导文化传播D. 优化文化创造8. 编辑的读者工作要求编辑()。

A. 方便读者就近购买出版物B.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损害读者的利益C. 为读者提供普及性的读物D. 为读者提供低价的读物9. 迄今所知较成熟的最古汉字,是清光绪年间在河南安阳发现的()。

A. 小篆B. 甲骨文C. 籀文D. 金文10. 中国最早的儒家经典官刻本是()。

A. 元代岳浚刻印的《九经》B. 五代监本《九经》C. 宋代的《大藏经》D. 唐咸通九年刻《金刚经》11. 中国晚清时期译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机构是()。

A.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B. 京师同文馆C. 福州船政学堂D. 上海南洋公学12.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如要报考出版专业中级职业资格,必须()。

辩论赛 电子书与书本反驳

辩论赛 电子书与书本反驳

电子书将成为主流(纸媒)记者不用去现场,现在跑现场的大都是互联网媒体。

――我去,是什么现场?哪个新闻现场跑的都是互联网媒体?我怎么没看到,天津港爆炸事故的现场,长江沉船事故的现场,两会报道的现场,还是偷拍明星离婚后表情的现场?说“现在跑现场的大都是互联网媒体”,好,那2015年有几条牛逼的新闻是网络媒体原创生产的?身在互联网,整天接触互联网人士,活在互联网信息的轰炸中,就以为互联网代表一切了。

其实并非如此,上网人数虽然多,但相比不上网的人,上网者并不占多数。

多数人不上网,上网的人多数不说话,很多人也不相信“网上消息”。

互联网在技术远没有形成信息覆盖,在新闻生产上更是处于外围角色。

在坐的同龄人都经历过听音乐方式变化,从前是,只能听现场演唱,到唱片,磁带,cd,最后是数码MP3,到现在大多数电子产品都有听歌的功能,但是大家都听数码音乐么?没有因为喜欢音乐不一样的情调,而听唱片和cd的么?是!人数较少,但是没有么?替代了么?大有人在吧,我相信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样的人,数码音乐那么多现场的无损录制,有真正的现场氛围么?没有!!读书,在于一个安静的时间,一盏灯或暖暖的阳光,咖啡,一页一页触摸这富有质感的纸张,感受因为阅读而慢慢变薄的成就感,那一分感觉!替代的了么?只要有人喜欢这种感觉,那么纸质书就是无可替代!有些中老年用户还喜欢纸媒,但是太小众了。

――我去,且不说喜欢纸媒的远不只是中老年,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他竟然说一个老龄化社会中的中老年用户是“小众”。

不讲理的人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爱用比喻,在运用比喻中混淆概念和回避论证责任。

只看到王总在一个个比喻和类比中游走,一会儿将新旧媒体关系比成“钢笔与电脑”,一会类比京剧,一会比成“赶马车和开飞机的”,一会比成“水与油”,却看不到拿出什么硬论据,看不到明晰的逻辑链条。

反正什么比喻有利于自己就用那个比喻,管它是不是符合概念的同一性和逻辑的一致性。

比喻是一种修辞,并不具备论证功能,严肃问题的讨论是慎用比喻的,换一个比喻就可以将一个比喻推翻。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邵培仁教授学术团队重要著作简介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邵培仁教授学术团队重要著作简介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邵培仁教授学术团队重要著作简介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邵培仁教授学术团队重要著作简介邵培仁主编的《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和《传媒与设计研究丛书》介绍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邵培仁教授主编的《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和《传媒与设计研究丛书》已分别于2008年、2014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此两书系是由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共同推出,旨在展示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成果,探索媒介研究的前沿阵地。

1.《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邵培仁等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媒介崇拜论:现代人与传媒的异态关系》(樊葵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媒介人种论:媒介、现代性与民族复兴》(海阔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媒介身份论:中国媒体的身份危机和重建》(邱戈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5.《媒介转型论: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看中景观》(方玲玲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6.《居间政治:中国媒体反腐的社会学考察》(李东晓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7.《媒介与性别:女性魅力、男子气概及媒介性别表达》(徐艳蕊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18.《网络舆论波研究》(廖卫民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19.《媒介偏见论》(陈静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0.《国家软实力的模式建构:从传播视角进行的战略思考》(王思齐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1.《听见看见:影视媒体的无障碍传播研究》(李东晓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2.《非战争军事行动传播》(金苗著,解放军出版社)。

23.《媒介趣味理论与媒介转型发展研究》(李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4.《媒介框架论:中国形象在美国报纸中的呈现》(邵静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5.《领导者公共形象与大众媒介互动关系研究》(郑春晔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从世纪金榜看民营书业如何决胜教辅市场

从世纪金榜看民营书业如何决胜教辅市场

从世纪金榜看民营书业如何决胜教辅市场作者:邓榕刘琼刘艳华来源:《编辑之友》2011年第01期中国民营书业是相对于国有书业而言的概念,由民营图书发行业和民营文化公司两部分组成。

民营书业自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以来,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我国书业的新兴力量和组成部分,为我国出版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2010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在全国35.7万家新闻出版单位中,72%的企业法人单位为民营企业。

其中,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外批发网点5800处,集体和个体零售网点104269处。

非公有企业(排除国有全资、国有控股和集体企业)占有的资产总额、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出版物发行企业中已分别占到69%、76.2%、69.3%和80.5%。

另有数据表明,全国教辅图书市场约50%的图书和约85%的畅销品种,都是由民营教辅书商策划推出的。

特别是世纪金榜、志鸿教育、金星教育、荣德基、万向思维、山东星火、江苏可一、陕西飞扬等一批知名的民营公司,它们所出版的教辅占整个教辅市场的60%左右。

然而,市场竞争的深入,给教辅书业带来了行业性的洗牌与重组,教辅书业进入微利时代,越来越多的民营书业将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压力。

如何制订和执行科学的竞争策略,已成为民营书业的一道现实难题。

山东世纪金榜在这方面的成功运作,或许能给业界带来不少启示。

一成功之道1内容为王“内容为王,质量第一”,是2l世纪文化产品生产商必守的原则。

教辅图书以在校学生为主要读者群体,该群体正值思维高速发展的年龄阶段,容易接受新知识,也最具创新意识。

教辅图书是否尊重这一群体的鉴别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图书的销售量。

世纪金榜的主要做法是:第一,注重图书的原创性、贴近性。

世纪金榜公司经常组织一批策划、编辑骨干力量去一些重点和普通高中调研。

为突出个性,公司实施了阶段创新工程,分阶段、分学科搜集最新背景材料、最新模拟试题,并适时加入稿件之中,图书制作中新颖材料使用率达到100%,内容更新率达到80%以上,确保教辅图书与教学“接轨”、与课堂“同步”。

探究编辑出版创新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关系

探究编辑出版创新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关系

探究编辑出版创新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关系【摘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版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传统编辑出版流程到分销体系以及阅读方式的改变,都离不开新技术给出版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在这种大环境下,信息通信技术为编辑出版创新带来了活力,网络和数字出版的出现预示着出版产业将日趋复杂化,因此,出版业要与时俱进、要有创新。

【关键词】编辑出版创新信息通信技术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版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传统编辑出版流程到分销体系以及阅读方式的改变,都离不开新技术给出版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在这种大环境下,信息通信技术为编辑出版创新带来了活力,网络和数字出版的出现预示着出版产业将日趋复杂化,因此,出版业要与时俱进、要有创新。

1 信息通信技术与出版产业的关系2011年不仅是“十二五”与“十一五”的交接点,而且是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点和转折点。

国家于2010年10月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出版产业处于我国文化创业产业支柱的细分领域。

在这一背景下,“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主线。

正如《2010~2011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中总结的那样,2010年我国出版业有七大转变:(1)由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向注重扩大规模与注重传播文化相结合转变;(2)由事业与产业混合发展向事业与产业联动发展转变;(3)由u分散式发展向集团化、集群化发展转变;(4)由产品运作向产品运作与资本运作相结合转变;(5)由传统出版向传统出版的升级与数字出版转变;(6)由国有出版单位垄断向国有、民营相互合作竞争发展转变;(7)由单纯依靠国内市场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变。

这些转变,标志着我国出版业格局未来将发生显著变化。

新闻出版总署的一组数据显示,在2009年中国出版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增长20%,其中图书销售增长20%,而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超799.4亿元,同比增长42%,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出版业的增长水平。

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多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多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多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图书出版社经营的基本目标包括( )等。

A.多出好书B.提高社会效益C.增加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数量D.增强经济实力E.改善办公条件正确答案:A,B,D解析:多出优质图书,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增强经济实力,是出版社经营的基本目标。

按照这个基本目标,每个出版社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需要,制订阶段性的经营目标体系:①社会效益;②出书定位;③合理的出书规模和结构;④市场占有率与品牌地位;⑤赢利能力;⑥发展速度;⑦人力资源开发。

2.我国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其特征有( )等。

A.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智力成果B.具有独创性C.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D.已经公开发表E.由自然人独立创作正确答案:A,B,C解析:作为著作权法保护对象的作品,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这一概念包含三层意思:①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仅限于文学、艺术和科学范围内的智力创作成果;②作品必须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能够感知,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③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即作品对于思想观念的表述是原创性的,它是作者独立创作的,而非抄袭的。

3.下列情况中,属于著作权法所称“合理使用”的有( )。

A.为说明某一问题而在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B.为报道时事新闻在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已发表作品C.将已发表作品改成盲文出版D.将已发表的少数民族语言作品翻译成汉语作品出版E.免费表演已发表作品正确答案:A,B,C,E解析:D项,根据《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将中国作者已发表的汉语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属于合理使用的情形,而不是将已发表的少数民族语言作品翻译成汉语作品出版。

4.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 )等新业态,努力占领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制高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探究

中国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探究

– 158 – 2011年第10卷第10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探究一、前言文化的发展,通常意义上采用的是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的“以文补文”和“以文养文”的发展方式。

但是自从20世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合著的《启蒙的辩证法》(1947)一书中提出“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理论之后,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方式开始在西方国家推行。

当然,相对于西方,中国的文化产业化发展要晚将近半个世纪。

直到20世纪的90年代,文化的产业化才在中国起步。

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化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

尤其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后,文化的产业化更是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随即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也被掀起了一个高潮。

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上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现今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所以说,当前文化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必然趋势。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中国的文化产业化研究和实践还主要集中在传媒、广告、影视、演艺、动漫游戏、出版发行、设计、工艺美术、书画艺术及文化旅游和文化会展等非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域之内。

对于在文化走产业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无论是从客观上,还是从主观上都无法回避自身的产业化命运。

吴勤学,王晓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将是21世纪中国经济最大的增长点(吴勤学、王晓芳,2005)。

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的研究是势之所趋,不可回避。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文化的产生由来已久,就中华民族从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算起,已有4000多年的时间。

虽然,文化的产生远比4000年要长远得多,但学界对文化这一概念却始终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

仅在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A.L.Kroeber)和克罗孔(Clyde Kluckhohn)合著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一本书中,就罗列了从1871年—1951年80年间的超过164种对文化的定义①。

国家基金引领出版社高质量发展——以广东科技出版社为例

国家基金引领出版社高质量发展——以广东科技出版社为例

DOI :10.19299/ki.42-1837/C.2021.02.0152021年第2期总第184期·领导力论坛·THE FORUM OF LEADERSHIP SCIENCE一、出版社高质量发展需求分析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出版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宏观政策层面看,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出版体制机制;同年12月,中宣部印发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启了新时代出版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实践,强调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聚焦内容生产,鼓励多出精品,提高出版质量。

从行业发展内在需求层面看,2009年全国共出版新版图书16.8万种,2019年共出版新版图书22.5万种,年出版新书品种增幅超30%[1-2],推出更多优质内容、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已成为当代中国出版行业义不容辞的使命。

同时,随着书号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入,高质量发展成为出版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3]。

出版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无疑是摆在所有出版从业人员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国家出版基金在推动出版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出精品、树品牌等国家基金引领出版社高质量发展——以广东科技出版社为例刘耕李秋云摘要:随着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调整,出版业面临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向,如何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出版单位亟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国家出版基金影响广、平台大,申报、评审及结项验收时高标准、严要求的特点显著,基金在引领出版高质量发展、推动精品生产方面责无旁贷。

知识点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点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把文化创新作为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典型例题解析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说法错误
知识点——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 B.文化有其相对独立性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典型例题】
【解析】 放大“孔子品牌”效应,加速文化及相关产业 的聚集发展,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正确。A、B 不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
【答案】 C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典型例题】
4、“嫦娥奔月”所蕴含的伟大的航天精神是当前国家文 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 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典型例题】
【解析】 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①说法错误 。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中“相互决定”的说法错误。 故选D。
【答案】 D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典型例题】
3、近几年来曲阜以文化引领产业发展,坚持把曲阜打造成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经济强市、国际著名文化旅游胜 地”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放大“孔子品牌”效应,加速文化 及相关产业的聚集发展。由此可见( )

图书供应链管理的分析与改进浅析

图书供应链管理的分析与改进浅析

图书供应链管理的分析与改进浅析作者:沈钦文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33期沈钦文(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1170)摘要: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源自迈克尔·波特在1980年《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价值链(value chain),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大量的研究文献,如今已在全球范围内的制造、零售等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也在企业运营管理中体现出了优势和好处。

在图书行业,供应链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图书行业存在着库存量大、送货准时性差等问题。

本文试图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图书行业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1(c)-0207-02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自提出后,就有不同的定义。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在美国有很多种的描述,Jones与Riley(1985),Houlihan(1988),Stevens(1989),La Londe和Masters(1994),Cooper et al.(1997),Monczka、 Trent、和Handfield(1998)[1]都提出了不同的概念。

刘丽文[2]在2003年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做了一个综述,文中提出供应链的概念有如下的阐述。

供应链由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批发经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

原材料零部件依次通过“链”中的每个企业,逐步变成产品,产品再通过一系列流通配送环节,最后交到最终用户手中,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构成了一个完整供应链的全部活动。

因此,供应链的目标不是单个企业的最优、而是要把这些企业组成的整条“链”作为一个组织,把“链”上的各个企业都看做合作伙伴,通过“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致力于整个“链”上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合理性和优化,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出版行业的分析

出版行业的分析

对出版业行业的行业分析报告目录page 第一章出版行业综述 1 (1)出版行业的基本模式 1 (2)出版行业的成本和利润 1 (3)出版行业的规模、增长性以及趋势分析 2 第二章出版机构的生存状态以及成功因素分析 4 (1)国有出版机构的成功因素 4 (2)民营出版机构的成功因素 5 第三章出版行业面临的竞争因素 5 (1)替代品的威胁 5 (2)上游的议价能力 6 (3)下游的议价能力 6 (4)新进入者的竞争 6 (5)来自行业内的竞争7 第四章对出版行业的整体评价7第一章出版行业综述图书出版发行业指的是图书出版到发行以及分销等整个产业链内所有参与者行动的行业,出版社或出版集团负责从新闻版权属拿到书号并进行选题、审稿等一系列工作,而图书的发行则由发行集团负责。

严格的说出版和发行应该是两个不同的行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大型国有背景的出版发行集团一般是出版发行兼而有之,而民营出版机构则一般只从事图书出版的工作,发行则一般有民营或国营书店以及网络销售图书的方式完成。

我国的出版领域可细分为教育出版领域、专业出版领域、以及大众出版领域。

(1)出版行业的业务模式在出版阶段,首先由出版社依据市场调研的信息进行选题,然后依据选题寻找合适的内容作者。

出版社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约定双方的合作条件和权力。

之后,出版社将进行审稿、申报书号、确定印刷格式、印数以及定价,再安排印刷商排版、印刷。

印制装订完成后,出版社将通过发行机构发行出版物。

在出版物推向市场前,其内容是否迎合大众口味和市场偏好很难准确预测,类似电影和电视剧制作行业,前期投入的回报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2)出版行业的成本和利润图书出版行业的主要成本为支付作者的版税(或稿酬)、印刷成本、对图书流通环节的折让。

1、版税成本一般而言,对于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出版社采取版税的方式支付酬劳,即按照该本图书全部的销售码洋(码洋=单册定价×发行数量)约定一定比例,支付给作者作为酬劳。

新华文轩情况介绍(04.14)

新华文轩情况介绍(04.14)

小学生生活
少年时代
业务构成1· 传统主营业务板块—渠道
零售连锁:拥有169家直营门店,其中,大中型书城25家,经营面积达10万平方米,
年销售码洋约为8亿元。 文轩零售连锁业务在四川品牌影响力强大,在区域市场具有绝对优势的竞争力;同时, 通过合作的形式,在贵州也建有多家大型零售卖场。
文轩零售连锁正由传统零售商向卖场经 营+产品经营+增值服务的综合经营者转 变,积极探索综合文化商城的经营模式, 努力成为中国一流的出版物零售连锁企 卖场经营 业。 值 务
业务构成1· 传统主营业务板块—渠道
中盘:我国中小出版社众多,而中小出版社缺少有效的推广渠道网络,迫切需要一
个与全国十多万家零售商衔接的平台,文轩看准市场需求和时机,建设全国性的大中 盘,为上游供应商下游零售商提供一个桥梁和纽带。

盘——0 国 ——0 00
销网络
24个销 个销
公 辐 客户 与140多家 华书 客户 多家 国 700多个 标 多
四川数字出版传媒 有限公司
• 多媒体出版机构 • 数字出版资源库、网络教育、网络娱乐 数字出版资源库、网络教育、
优课数字教室
• 应用于教育渠道的新兴产品 • “交互式电子白板”、“录播系统”、“作 交互式电子白板” 录播系统” 业子系统” 电子课件” 业子系统”、“电子课件”
九月网
• 数字内容发行网站 • 数十万种图书的在线阅读、下载、社区、内 数十万种图书的在线阅读、下载、社区、 容分享
公司战略
公司战略思路:
突出主业、超越主业。抓住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机遇,围绕建设中国强势文化传媒集 团的战略目标,巩固传统业务,拓展新兴业务;推动传统主营业务的转型和升级,积极 稳妥地发展传媒与文化产业,提升公司整体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实现公司的跨越 式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出版总署26日公布了《2009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这份历时7个月调查统计的“摸底”报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行业覆盖面最广、调查规模最大的新闻出版全行业分析报告。

公布490个产业权威数据该报告从行业总体情况、产品结构分析、产业结构分析、地区结构分析、企业法人情况分析、集团与图书出版单位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产业特点与存在问题等七个方面对新闻出版产业进行了梳理和阐述。

据统计,全文共计公布490个产业数据,很多数据不仅为首次披露,而且是根据新闻出版行业近年来最新发展形成的细分领域核心数据统计而来。

其中,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实现总产出10668.9亿元,实现增加值3099.7亿元,营业收入10341.2亿元,利润总额893.3亿元。

全国共出版图书30.2万种。

其中,新版图书16.8万种,重版、重印图书13.3万种。

出版期刊9851种,总印数31.5亿册。

出版报纸1937种,总印数439.1亿份。

出版录音录像制品25384种,发行数量3.8亿张。

全国共引进出版物版权13793种,共输出出版物版权4205种。

去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拥有单位35.7万家,直接就业人数为449.7万人,其中男性227.8万人,女性221.9万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揭示新闻出版产业五大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将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趋势归纳为五个方面。

首先,新闻出版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

去年,新闻出版业全行业总产出突破1万亿元大关,实现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各类出版物出版、印刷、发行相关活动行业增加值超过1660亿元。

再次,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市场主体基本形成。

2009年,企业法人的单位数量占法人单位总数的96.3%,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已在全国新闻出版业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数字出版发展迅速。

2009年,数字出版经济规模超过图书出版,形成了北京、上海、广东等数字出版产业集聚区。

手机出版营业收入已超过网络游戏,位居数字出版营业收入首位;文化大省和东部沿海地区新闻出版业发展优势明显并已形成产业带。

全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出的54.5%都集聚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文化、经济发达地区。

此外,非公经济成分获得长足发展。

在全国35.7万家新闻出版单位中,包括个体经营户在内的非公有经济单位超过32.4万家,占单位总数的90.8%,72.0%的企业法人单位为民营企业。

完成我国首次新闻出版产业“摸底”由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发布全国新闻出版产业年度分析报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

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新闻出版总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闻出版产业调查。

各级新闻出版部门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实施方案,采取统计年报与补充调查相结合、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采集、审核和上报本地区产业数据。

这次调查统计首次实现了全行业、全流程的统计与分析,突破了原来系统内统计、传统产业统计和单纯实物量统计局限,在调查统计基础上得出的分析报告也真实地反映了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新闻出版产业的最新面貌。

该报告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工作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完成。

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2010年7月目录一、行业总体情况(一)总量规模(二)单位数量与构成(三)直接就业人员状况二、产品结构分析(一)整体结构(二)图书结构(三)期刊结构(四)报纸结构三、产业结构分析(一)各产业类别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二)主要产业类别情况四、地区结构分析(一)各地区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二)主要指标地区分布五、企业法人情况分析(一)整体规模(二)所有制结构六、集团与图书出版单位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一)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二)图书出版单位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七、产业特点与存在的问题(一)产业特点(二)存在问题说明本报告基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首次新闻出版产业调查。

这次产业调查采取新闻出版统计年报与补充调查相结合、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领导,各省(区、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各地对产业调查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全面部署,认真采集、审核本地区新闻出版业相关数据。

本报告的基础数据采集的标准时点为2008年12月31日和2009年12月31日,信息采集年度为2009年。

报告中的各项数据经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局审核并盖章确认。

本报告数据采集与审核工作由原总署信息中心完成,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工作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完成。

本报告对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情况的数据采集、审核和分析,严格遵循尊重数据、尊重客观、科学求实的原则。

鉴于此次产业调查为首次进行,缺少同口径比较的以往数据,分析报告以描述当前的客观状况为主,并在报告形成后,广泛征求了各有关方面意见。

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为全面掌握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规模,科学分析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准确判断产业发展态势与结构特征,切实转变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实现从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目标,新闻出版总署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新闻出版产业调查。

根据产业调查和2009年统计年报获得的基础数据,采用经济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就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一、行业总体情况(一)总量规模2009年,新闻出版业全行业总产出[1]为10668.9亿元;实现增加值[2]3099.7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9%;营业收入10341.2亿元;利润(结余)总额893.3亿元。

不包括数字出版的全行业资产总额为11848.5亿元,净资产(所有者权益)为6168.3亿元,纳税总额为620.3亿元。

表1 新闻出版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说明:资产总额、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纳税总额均未包括数字出版。

2009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0.2万种,其中新版图书16.8万种,重版、重印图书13.3万种,总印数70.4亿册(张),总印张565.5亿印张,定价总金额848.0亿元。

图书出版总产出477.7亿元,实现增加值188.5亿元,营业收入462.8亿元,利润(结余)总额74.8亿元。

2009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851种,平均期印数1.7亿册,总印数31.5亿册,总印张166.2亿印张,定价总金额202.4亿元。

期刊出版(包括相关广告业务)总产出150.3亿元,实现增加值70.2亿元,营业收入146.0亿元,利润(结余)总额12.4亿元。

2009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37种,平均期印数2.1亿份,总印数439.1亿份,总印张1969.4亿印张,定价总金额351.7亿元。

报纸出版(包括相关广告业务)总产出646.0亿元,实现增加值280.4亿元,营业收入627.6亿元,利润(结余)总额70.4亿元。

表2 图书、期刊、报纸出版总量规模单位:种,亿册(张,份),亿印张,亿元说明:期刊出版和报纸出版均包括相关广告业务。

2009年,全国共出版录音制品12315种,出版数量2.4亿盒(张),发行数量2.6亿盒(张),发行总金额11.9亿元;出版录像制品13069种,出版数量1.6亿盒(张),发行数量1.2亿盒(张),发行总金额8.1亿元。

音像制品出版总产出20.0亿元,实现增加值7.7亿元,营业收入19.4亿元,利润(结余)总额2.3亿元。

2009年,全国共出版电子出版物10708种、2.3亿张。

电子出版物出版总产出6.5亿元,实现增加值2.0亿元,营业收入6.3亿元,利润(结余)总额0.6亿元。

表3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总量规模单位:种,亿盒(张),亿元2009年,数字出版总产出799.4亿元,实现增加值234.6亿元,营业收入799.4亿元,利润(结余)总额63.9亿元。

表4数字出版总量规模单位:亿元2009年,全国图书、报纸、其他出版物黑白印刷产量2.7亿令,彩色印刷产量13.0亿对开色令,书刊装订产量3.6亿令,印刷用纸3.0亿令。

印刷复制(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专项印刷、打字复印、复制和印刷物资供销)总产出6689.5亿元,实现增加值1864.9亿元,营业收入6457.9亿元,利润(结余)总额464.0亿元。

表5印刷复制总量规模单位:亿元2009年,全国共有出版物发行网点16.0万处。

其中国有书店和国有发行网点9953处,供销社发行网点1636处,出版社自办发行网点508处,文化、教育、广电、邮政系统发行网点38215处,新华书店系统外批发网点5800处,集个体零售网点104269处。

出版物发行总产出1815.6亿元,实现增加值441.4亿元,营业收入1758.5亿元,利润(结余)总额201.3亿元。

2009年,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92.0万种次、896.2万册(份、盒、张)、3498.8万美元,累计进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82.1万种,2811.3万册(份、盒、张),31032.3万美元,进出口总额34531.2万美元,逆差27533.5万美元。

出版物进出口总产出53.6亿元,实现增加值6.6亿元,营业收入53.2亿元,利润(结余)总额2.8亿元。

表6出版物发行和出版物进出口总量规模单位:亿元表7 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对外贸易情况说明:差额为累计出口减去累计进口之差。

正号表示出口大于进口,存在贸易顺差;负号表示出口小于进口,存在贸易逆差。

2009年,全国共引进出版物版权13793种(其中,图书12914种,录音制品262种,录像制品124种,电子出版物86种,软件249种,电视节目155种,其他3种),共输出出版物版权4205种(其中,图书3103种,录音制品77种,电子出版物34种,电视节目988种,其他3种),版权贸易输出品种与引进品种比例是1:3.3。

表8对外版权贸易情况单位:种说明:差额为累计出口减去累计进口之差。

正号表示出口大于进口,存在贸易顺差;负号表示出口小于进口,存在贸易逆差。

(二)单位数量与构成2009年,全国有新闻出版单位35.7万家(不包括数字出版单位),其中法人单位12.0万家,约占单位总数的33.5%;非法人单位1.5万家,约占4.2%;个体经营户22.3万家,约占62.4%。

表9 新闻出版业单位数量与类型构成说明:不包括数字出版单位。

图1 新闻出版业单位类型构成(三)直接就业人员状况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直接就业人数为449.7万人(不包含数字出版单位就业人员),其中男性227.8万人,女性221.9万人,分别占全行业直接就业人数的50.7%、49.3%,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