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诊断思路及鉴别诊断
贫血鉴别诊断
02
正常细胞性贫血
进一步检查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铁代谢指标,以及骨髓
象检查等,以明确是否为缺铁性贫血或慢性病性贫血等。
03
小细胞性贫血
进一步检查血红蛋白电泳、基因诊断等,以明确是否为地中海贫血等遗
传性小细胞性贫血。同时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小细胞性贫血的疾病,如
慢性感染、炎症性疾病等。
04
铁代谢检查
包括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 饱和度等,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
用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维生素 B12和叶酸缺乏时可导致DNA合成障 碍,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相关检查
如抗人球蛋白试验、酸溶血试验等, 用于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骨髓活检
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 贫血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 要价值。
治疗原则是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同时改 善饮食习惯和结构。
再生障碍使用雄激素 、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也可采用造血干细 胞移植等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溶血发作,可 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也 可采用脾切除等手术治疗。
药物选择及使用方法介绍
均衡饮食
建议患者保持均衡的饮食 结构,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铁、叶酸和维生素B12 等造血原料。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
如瘦肉、动物肝脏、蛋黄 、豆类、绿叶蔬菜等。
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 ,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维 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减少感染风险
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
01
如苯、甲醛等,这些物质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
根据贫血的严重程度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诊断需要依赖实验室检查。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等指标。
下面将详细介绍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红蛋白浓度。
血红蛋白浓度是反映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130-175g/L,女性为120-160g/L。
低于正常范围则提示贫血的可能,而且血红蛋白浓度的下降程度与贫血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二、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容积的全血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3-5.8)×10^12/L,女性为(3.8-5.1)×10^12/L。
红细胞计数的下降也是贫血的重要表现之一,与贫血的程度密切相关。
三、红细胞平均体积。
红细胞平均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大小,正常范围为(80-100)fl。
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增大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而减小则见于微小细胞性贫血。
因此,红细胞平均体积的测定对于贫血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红细胞分布宽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是反映红细胞体积不均匀程度的指标,其正常范围为11.5%-14.5%。
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增大提示红细胞大小分布不均匀,常见于营养不良性贫血和慢性疾病性贫血。
综上所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是贫血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性贫血的
类型和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对于疑似贫血患者,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贫血诊断标准及分类
贫血诊断标准及分类贫血是指机体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体积分数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贫血症状。
贫血症状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红细胞生成不足、红细胞寿命缩短或大量失血等原因所致。
因此,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分类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贫血的诊断标准。
1. 血红蛋白含量。
成人男性血红蛋白含量小于130g/L,女性小于120g/L,儿童因年龄不同,血红蛋白含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2. 红细胞计数。
成人男性红细胞计数小于4×10^12/L,女性小于3.5×10^12/L。
3. 红细胞压积。
成人男性红细胞压积小于0.42,女性小于0.36。
4. 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红细胞体积小于80fL。
5.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小于27pg。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小于320g/L。
根据上述指标,当患者出现以上任一项指标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诊断为贫血。
二、贫血的分类。
根据贫血的病因和机制,可将贫血分为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慢性疾病相关性贫血等。
1. 营养不良性贫血。
主要是由于缺乏造血所需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素B12等,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而引起的贫血。
2.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可分为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和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包括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等,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液凝固异常引起的溶血等。
3.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而引起的贫血。
4. 慢性疾病相关性贫血。
慢性疾病相关性贫血是由于慢性炎症、肿瘤等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通常伴随有炎症指标升高、铁代谢异常等特点。
综上所述,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分类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贫血的诊断标准和分类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贫血的病因和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贫血及其鉴别诊断
贫血及其鉴别诊断
贫血指的是体内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导致血液输送氧气的功能受损。
常见的贫血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鉴别诊断贫血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症状的具体表现、病程以及可能的原因。
2. 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检查患者的皮肤、黏膜、巩膜等部位是否有贫血表现,如苍白、黄疸等。
3. 血液检查:误判血液分析是确诊贫血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般血液检查会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等指标。
4. 骨髓检查:如果疑似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因,则需要进行骨髓检查,以了解造血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5. 其他辅助检查:针对不同病因,还可以进行铁代谢指标检查、溶血性贫血相关指标检查等。
通过上述方法,医生可以明确贫血的类型及病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同时,鉴别诊断也可以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类似症状。
贫血的诊断思路
临床诊断的思路
一元论 转变思维模式(横向思维-纵向思维) 常见病、多发病
概念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血红蛋白量低 于正常值的下限。血红蛋白浓度的降 低一般都伴有相应的红细胞数量或压 积的减少,但也有不一致。
造血过程
造血干细胞 多能造血干细胞 红系祖细胞 晚幼红 中幼红 早幼红 原始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谢 谢!
二、骨髓疾病 白血病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恶性组织细胞病 骨髓纤维化 MDS
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病性贫血 PNH
三、慢性全身性疾病
肾脏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慢性感染 肿瘤骨转移 铅中毒 HIV
破坏过多
膜结构缺陷: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酶活性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 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地中海)贫血 免疫破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机械性损伤: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大面积烧伤、蛇咬伤 脾脏内阻留:脾功能亢进 原虫简单到复杂 由常见病到少见病 注意年龄、性别的疾病差异 强调查出病因
贫血的分类
生成不足 破坏过多 失血
大细胞性贫血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小细胞性贫血
生成不足
造血物质缺乏 骨髓疾病 慢性全身性疾病
一、造血物质缺乏
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无效造血
药物干扰DNA
增多 溶血性贫血
予考虑 乙醇中毒
甲减 肝脏疾病
上述正常
正常或减少
MDS 纯红再障 获得性铁粒幼
小结
贫血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多见,牵 涉的病种较多。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 疾病,而是许多种疾病在血液系统的 表现。因此,贫血的诊断最主要的是 病因诊断,治疗也主要是病因治疗。
贫血的诊断标准
贫血的诊断标准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尤其是在儿童人群中,表现为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标准值。
鉴于贫血可能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发育功能受损,甚至短期及长期的并发症,因此对贫血的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在诊断贫血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病因,其中包括特发性贫血和伴随性贫血。
特发性贫血可以由遗传性因素引起,也可以由外部环境因素引起,比如,血液减少的日常病变,婴儿的营养不良等。
伴随性贫血可以是其他疾病的结果,如慢性疾病、感染等。
其次,诊断贫血时要做血液检查,检查血红蛋白水平。
血红蛋白计数低于正常值(普通成人为11.5-17.5g / dL)可诊断为贫血。
除此之外,可以通过血液检查发现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血液生化检查,以确定血液减少的类型。
此外,为了更好地评估病情并确定治疗方案,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例如X射线、CT和MRI,以便判断是否有血液减少的机械源。
在治疗贫血方面,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血液移植,以替代患者的血液;药物治疗,比如血小板生成素;以及强化营养支持或康复治疗。
事实上,贫血的诊断标准多样,在诊断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医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所以在设计贫血诊断标准之前,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病因、症状、血液检查结果等。
此外,在治疗贫血时,
医生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考虑多种治疗方案,以便取得满意的并发症控制效果。
简述贫血的诊断要点及步骤。
简述贫血的诊断要点及步骤。
1.引言1.1 概述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特征是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过低导致血液功能异常。
据统计,全球有数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贫血的症状包括疲劳、乏力、心悸、气短等,严重的贫血甚至可能导致组织缺氧、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贫血的及早诊断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贫血的诊断要点和步骤,医生可以帮助患者找到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简要概述贫血的诊断要点及步骤。
首先,我们将探讨贫血的定义和症状,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贫血的基本概念。
接着,我们将探讨贫血的常见原因和分类,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贫血的病因。
最后,我们将分析贫血的诊断要点和步骤,包括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评估方法。
通过深入学习贫血的诊断要点和步骤,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并在临床实践中具备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这也将有助于提高贫血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贫血的诊断要点及步骤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对贫血的概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说明了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正文部分则会详细讨论贫血的定义、症状、常见的原因和分类。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贫血的诊断要点和诊断步骤。
引言部分起到引领读者进入文章内容的作用,通过对贫血的概述、文章结构的呈现以及目的的说明来引导读者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正文部分会详细介绍贫血的定义和常见的症状,包括体力疲乏、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等。
同时,还会探讨贫血的常见原因和分类,如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先天性红细胞异常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描述,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贫血的相关知识。
结论部分将重点总结贫血的诊断要点和诊断步骤。
贫血的诊断要点包括根据症状进行初步判断、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查,如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等指标的检测。
贫血诊断标准
贫血诊断标准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遗传因素以及其他疾病的影响。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贫血对于治疗和预防贫血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贫血的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贫血的诊断方法。
一、临床表现。
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乏力、疲劳、头晕、心慌、气促、皮肤苍白等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非特异性症状。
对于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长期反复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考虑贫血的可能性。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诊断贫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得知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体积分布等指标,从而判断是否患有贫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20g/L,男性低于130g/L可诊断为贫血。
2. 骨髓穿刺检查。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确定贫血的具体原因。
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骨髓中造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病因。
三、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血常规和骨髓穿刺检查外,医生还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铁代谢指标、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贫血的类型,为治疗提供依据。
四、诊断注意事项。
在进行贫血诊断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贫血的疾病,如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2.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判断贫血的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需要根据其特殊情况进行贫血诊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结语。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及时准确地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在进行贫血诊断时,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贫血的鉴别诊断
1.缺铁性贫血临床特点:(1)病史,常有铁的吸收和利用障碍或铁的丢失等病因。
(2)临床检查具有贫血征象和较为特征改变如指甲异常变薄变平或成为反甲。
(3)贫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
(4)体内铁的含量降低(血清铁,铁蛋白,骨髓铁染色)。
(5)载铁蛋白结合能力增强(总铁结合力升高)。
(6)铁剂资料有效。
2.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特点:(1)病史,常有维生素B12或叶酸摄入不足或人体需要量增加等病因。
(2)临床检查除有贫血体征外多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舌质异常呈紫红色。
(3)贫血外周血和骨髓呈大细胞性贫血改变。
(4)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降低。
(5)使用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有效。
3.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特点:(1)病史,有接触毒性化学物质或放射物,或服用特殊药物史。
(2)临床检查肝脾淋巴结不大。
(3)全血减少,各系程度不一。
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
(4)骨髓增生低下,非造血细胞增加,无巨核细胞。
骨髓小粒周围无造血细胞。
急性比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程度重,发病急,急性型发病与免疫有关。
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认为是免疫性疾病,病史应注意免疫疾病方面和胸腺瘤的检查,临床表现单纯红细胞减少,粒巨两系正常激素治疗有效。
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临床特点:(1)病史有阵发性睡眠后或清晨醒来后酱油尿的发作表现。
(2)有血管内溶血表现,血红蛋白尿。
(3)有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存在的证据即: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试验)和蔗糖溶血试验(糖水试验)阳性。
(4)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系为主或低下。
(5)激素治疗有效。
5.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临床特点:(1)病史,此类疾病可以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
(2)属于血管外溶血,常有脾大。
(3)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
(4)溶血证据存在。
(5)激素治疗有效。
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临床特点:(1)病史,属于骨髓异质性疾病,干细胞的增殖与分裂异常。
(2)临床多见于老年人,除贫血外可伴有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
贫血的分级和诊断标准
贫血的分级和诊断标准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导致机体供氧能力下降的一种疾病。
根据贫血的严重程度和病因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并通过一系列的诊断标准来进行评估和诊断。
一、贫血的分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贫血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轻度贫血指血红蛋白浓度在男性小于130g/L,女性小于120g/L,但大于110g/L;中度贫血指血红蛋白浓度在男性小于110g/L,女性小于100g/L,但大于80g/L;重度贫血指血红蛋白浓度小于80g/L。
二、贫血的诊断标准。
1. 血常规检查。
贫血的诊断首先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
根据这些指标的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贫血的严重程度。
2.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通过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从而帮助确定贫血的类型和病因。
3. 骨髓穿刺检查。
对于一些原因不明的贫血病例,骨髓穿刺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贫血的病因,包括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4. 血清铁蛋白测定。
血清铁蛋白测定可以帮助判断贫血是否由缺铁引起,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5. 病史和临床表现。
在诊断贫血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包括贫血的起病情况、症状表现、疾病的进展等方面的信息。
三、结语。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通过科学的分级和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贫血的严重程度和病因,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有贫血的患者来说,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贫血的分级和诊断标准,我们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简述贫血的诊断要点及步骤。
简述贫血的诊断要点及步骤。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的疾病。
贫血患者常常会出现乏力、疲劳、气短、心悸等症状。
为了确诊贫血并确定其原因,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诊断步骤。
以下是贫血的诊断要点及步骤: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患病时长、症状出现的顺序和频率、饮食习惯、药物使用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贫血的可能原因。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体温和心率,观察皮肤、黏膜和巩膜的颜色,听取肺部和心脏的听诊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发现与贫血相关的体征,并初步判断贫血类型。
例如,若患者皮肤苍白并出现黄疸,可能与溶血性贫血有关。
3. 血液检查:最常用的贫血诊断方法是进行血液检查。
医生会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样本,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测定。
这可以确定血红蛋白浓度是否低于正常范围,红细胞数量是否减少,以及红细胞体积大小等指标是否异常。
进一步的血液检查可以包括测定红细胞形态学、红细胞压积以及检查血片或骨髓穿刺以确定贫血类型。
例如,镜检血片可以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及颜色等,进一步判定贫血的原因可能是缺铁性、巨幼细胞性、溶血性还是再生性贫血。
4. 铁代谢指标检测:若血液检查显示患者可能患有缺铁性贫血,医生可能会检测患者的铁代谢指标。
这包括测量血清铁、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和铁结合能力等,可以评估体内的铁储备和铁的利用情况。
5. 病因相关检查:根据病史和初步诊断,医生可能会进行一系列的病因相关检查来确定贫血的具体原因。
例如,如果怀疑溶血性贫血,可以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Coomb's试验等以确定是否存在免疫性溶血。
其他相关检查可能包括骨髓穿刺、腹部B超、胃镜、肠镜、尿液分析等。
6. 其他辅助检查:根据需要,医生可能会进行其他辅助检查以了解贫血的全面情况。
这可能包括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B族维生素水平检测、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培养细菌和真菌等。
贫血的临床诊疗思路
• 男性Hb<120g/L 及(或)HCT<0.42 • 女性Hb<110g/L 及(或)HCT<0.37 • 孕妇Hb<100g/L
பைடு நூலகம்
贫血的表现
• 一般表现:疲乏、 困倦 、 软弱无力, 皮肤黏膜 苍 白
• 心血管系统:活动后心悸、气短,贫血性心脏病 • 中枢神经系统 :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
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 乏;营养性,妊娠期,婴儿 期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行贫 血
缺铁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 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慢性感染,炎症,肝病,尿 毒症,恶性肿瘤,风湿性疾 病等所致贫血
外周血细胞形态
• 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然区扩大:缺铁贫,铁粒幼,海洋性贫血, 慢性病性贫血等。
• 红细胞明显增大:主要见于巨幼贫,也可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 一些溶血性贫血。
• 网织 红细胞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 对于贫血的 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 ① 溶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 ; • ②再生障碍性 贫血、 纯红再障时网织红细胞减少 (绝对值
小于 15 000/mm3); • ③缺铁性贫血 、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治疗 后, 网织红细胞
血, 脾切除后也可出现 。 • 泪滴状红细胞, 多见于 骨髓纤维化 , 也可见于海洋性贫血 、 白血病 。 • 红 细胞碎片 , 为红细胞外形不规则, 可呈三角形、 盔 形、 帽形 , 如大
于 2 %提示微血管病性贫血 (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 、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网织红细胞
• 正常值 :百分比为 0.2 %~ 1.5 %;绝对值为 24 000 ~ 84 000/mm3 。
贫血的鉴别诊断
贫血的鉴别诊断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已经吃喝不愁,而且日常生活中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出现了贫血症状。
贫血的种类其实有很多种,不同的贫血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和防治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下贫血的鉴别诊断应该是怎么样的。
1、营养不良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指体内严重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B2而引起的贫血。
病因:许多女性过分控制饮食,对肉类、鸡蛋和牛奶不敢沾,甚至连植物油也吃得少,长期以青菜、萝卜之类素食为伍,从而导致贫血。
症状:病人除有头晕、耳鸣、眼花、倦怠、头发干枯脱落等一般贫血症状外,还可伴发食欲不振、腹泻、口疮、舌炎等。
防治:营养不良性贫血的防治关键是调整膳食营养结构、科学进餐。
早餐能摄取足够的高热量优质蛋白,如豆浆、鸡蛋、牛奶等;中餐能从菜肴中广泛摄取各种营养素;晚餐少吃脂肪多的食物和甜食,以防止消化不良和肥胖等。
紫菜头、胡萝卜、柑桔、番茄等宜多吃一些,患有肠炎、溃疡病应积极治疗,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2、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本病发病率甚高,几乎遍及全球。
病因:铁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缺铁是贫血的主要原因。
另外钩虫感染、胃肠吸收不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痔疮出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均可造成缺铁性贫血。
症状:与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症状差不多,可通过测验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加以鉴别。
防治:治疗缺铁性贫血可用硫酸亚铁或乳酸亚铁(铁之缘片),每日服3次,一般选择乳酸亚铁会更好一些,主要是对肠胃无刺激性。
同时还需同服维生素C100-200毫克,每日3次,以促进铁的吸收。
贫血症状消失后,为巩固疗效还需继续服药1-2个月。
3、失血性贫血失血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慢性失血常引起缺铁性贫血;由于外伤或疾病过程造成血管破裂或止血机制缺陷,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而引起的贫血称为急性失血性贫血。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几乎人类各组织系统和器官疾病均可能表现有贫血,但其本身极少独立地作为疾病诊断。
贫血既可原发于造血器官及血液系统疾病,也可是某些系统疾病的伴发症状,应积极寻找贫血的病因,针对不同病因进行诊治,才能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故而贫血的诊断至少应包括两部分内容:①确定贫血的有无、程度及类型;②查明贫血的原因或原发病。
【诊断】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的浓度、红细胞(RBC)计数及/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
一般认为在平原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RBC<4.5×1012/L及(或)HCT<42 %,女性Hb<110g/L、RBC<4.0×1012/L及(或)HCT <37%即可诊断为贫血。
1、国内诊断标准[1] 国内标准都按单位容积血液内血红蛋白(Hb)量低于正常参考值95%的下限,作为贫血的诊断依据。
综合国内报告,在海平面地区,多数掌握在男性成人Hb<120g/L,女性成人(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作为诊断标准。
[2] 国内划分贫血严重度的血红蛋白标准如下:Hb≤30g/L为极重度,Hb在31-60g/L为重度,Hb在61-90g/L为中度,Hb在90g/L与正常参考值下限之间为轻度。
[3] 贫血细胞形态学分类的诊断标准如表1-1。
表1-1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类型MCV(fl) MCH(pg) MCHC(g/L)大细胞性贫血 >100 >34 320-360正常细胞性贫血 80-100 27-34 320-360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0 <27 320-360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27 <320注:以血细胞分析仪法为准[4] 骨髓细胞形态学分类:(1)增生性贫血: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2)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三系都有巨幼细胞的变化。
贫血分类及诊断标准
5. 治疗效果观察,对治疗后的贫血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综上所述,正确分类和诊断贫血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在诊断贫血时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诊断,并根据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贫血分类及诊断标准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主要特征是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数目减少。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贫血可被分为多种类型。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分类和诊断贫血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对贫血的分类及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贫血的分类。
1. 根据红细胞形态学可将贫血分为:
(1)小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2)正常细胞性贫血,MCV为80-100fl,主要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等。
(3)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2. 根据贫血的病因可将其分为:
(1)缺铁性贫血,由于缺乏铁元素而导致的贫血,常见于儿童、孕妇及慢性失血患者。
(2)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过早破坏导致的贫血,常见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3)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导致的贫血,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二、贫血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贫血患者可出现乏力、疲劳、心慌、头晕、贫血面色等症髓穿刺等。
3. 病因诊断,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相关检查,确定贫血的病因。
各型贫血症状的鉴别诊断
各型贫血症状的鉴别诊断引言: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的异常下降导致供氧能力不足的病症。
贫血的类型多种多样,因此,正确鉴别贫血的类型对于指导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各型贫血症状的鉴别诊断方法。
一、铁缺乏性贫血:铁缺乏是最常见的导致贫血的原因之一。
铁缺乏性贫血的症状主要包括疲劳、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呼吸急促、皮肤苍白等。
在鉴别诊断时,可以进行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铁代谢指标的检测,如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水平。
二、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指红细胞体积增大并伴有细胞内成熟不全。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症状可能包括乏力、心悸、呼吸急促、头晕、肌肉无力等。
鉴别诊断时,可通过血常规检查,如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涂片染色等来判断。
三、镰状细胞性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红细胞形态异常,呈镰刀状。
此类型贫血的症状包括黏附性疼痛发作、溶血性贫血、严重感染等。
鉴别诊断时,可以通过血片观察、血红蛋白电泳或基因检测等方法进行。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功能低下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的疾病。
其症状包括疲劳、易出血和易感染等。
鉴别诊断时,可以进行骨髓穿刺检查、血常规和免疫学检测等。
五、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在循环中过早地破裂导致贫血的疾病。
其症状可能包括黄疸、贫血、脾脏肿大等。
鉴别诊断时,可以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查、血铁代谢检测和溶血试验等。
结论:根据不同的贫血症状,可以通过相关检查手段进行鉴别诊断。
及早明确贫血的类型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 丁爽. 内科学(第8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 Hoffbrand AV, Moss PAH, Pettit JE. Essential Haematology. John Wiley & Sons. 2019.3. Lee GR, Foerster J, Lukens J, et al. Wintrobe's Clinical Hematology.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3.。
血液科常见病例的诊疗思路
血液科常见病例的诊疗思路在血液科临床实践中,常见的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对于血液科疾病的诊疗,医生们要掌握科学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
本文将介绍血液科常见病例的诊疗思路,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贫血的诊疗思路贫血是指体内红细胞数量或功能下降,导致血液中氧运输的能力减弱。
贫血常见的病因包括肾脏疾病、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遗传因素等。
诊疗贫血时,医生应采取以下思路:1.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个人和家族病史,饮食习惯,既往病史等,通过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出血点、皮肤黏膜是否苍白等。
2. 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项目,通过血常规可初步了解患者贫血的类型和程度。
3. 鉴别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如内脏出血、炎症反应等。
4. 病因诊断:通过详细病史询问、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一步明确贫血的病因,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5. 对症治疗:根据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例如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必要时进行输血治疗。
二、白血病的诊疗思路白血病是一种由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扩增引起的血液系统肿瘤。
根据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大类。
对于白血病的诊疗,医生应采取以下思路:1.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出血、发热、乏力等症状的出现时间和变化情况,通过体格检查观察淋巴结、脾脏肿大等体征。
2. 血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骨髓象等项目,通过血常规可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白血病。
3. 骨髓穿刺和活检:通过骨髓穿刺和活检,进一步明确白血病的类型和分期。
4. 分子遗传学检测:通过检测白血病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5. 免疫学检查:包括流式细胞术、染色体核型分析等,通过免疫学检查可以确定白血病的亚型和风险分层。
6. 治疗方案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生理状况和疾病分期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化疗、放疗或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案。
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常见分类
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常见分类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的减少,导致氧气运输能力下降。
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营养不良、遗传性疾病、慢性疾病等。
在临床中,贫血的诊断需要参考一系列的标准和分类方法。
本文将针对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常见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贫血的诊断标准为了能够准确诊断贫血,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评估。
以下是常见的贫血诊断标准:1. 血红蛋白水平: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水平是评估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女性正常血红蛋白水平应在120-160g/L之间,成年男性应在130-180g/L之间。
如果血红蛋白水平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存在贫血。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也是评估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应在4.5-5.5 x 10^12/L,成年女性应在4.0-5.0 x 10^12/L。
如果红细胞计数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存在贫血。
3. 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体积指的是红细胞的大小。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应在80-100fL之间。
如果红细胞平均体积偏离这个范围,就可能存在贫血。
4.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贫血类型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应在320-360g/L之间。
如果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存在贫血。
5. 铁代谢指标: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因此铁代谢指标也是诊断贫血的重要参考。
其中包括血清铁、血清铁结合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
二、贫血的常见分类根据贫血的病因和临床特征,贫血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贫血的常见分类:1.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之一,主要由于机体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体内不可逆性缺铁。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包括皮肤苍白、乏力、头晕等。
2. 针对照:乳牙的定位如何进行选择?3. 酶缺乏性贫血:酶缺乏性贫血是由于机体某些酶缺乏引起的贫血。
贫血的诊断思路及鉴别诊断
贫血是常见的症状。
贫血可原发于造血器官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系统疾病的表现。
病史询问要点:1贫血发生是时间、病程及贫血的症状2是否有急性、慢性失血史,如消化道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或其他病因引起的慢性消化道出血史常提示缺铁性贫血。
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育龄期,月经过多、多次妊娠、或子宫出血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3营养状况及有无偏食情况4有无化学药物毒物接触史,如苯,铅,染料,解热镇痛类药物等。
5是否有黄疸?临床上出现黄疸应考虑溶血性贫血,但轻度黄疸也可见于恶性贫血。
慢性肝病患者也常伴有叶酸缺乏性贫血或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6有无肝肾疾病、结核、慢性炎症及肿瘤病史,有无寄生虫病。
查体:1皮肤巩膜黄染见于溶血性疾病、肝病。
2舌乳头萎缩见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口角干裂、指甲扁平或凹陷见于缺铁性贫血。
3应特别注意有无胸骨压痛和全身表浅淋巴结及肝脾大。
脾大见于慢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及脾功能亢进。
肝大见于肝病。
4下肢溃疡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是镰状细胞贫血。
5神经系统体征如感觉异常、振动觉减退、共济失调等提示维生素B12缺乏的可能。
6肛门和妇科检查亦不能忽略,痔出血或该部位的肿瘤是贫血常见的原因。
相关检查:1血常规及外周血涂片检查:a如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应进一步检测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等,以确定是否为缺铁性贫血,并进一步查找病因。
如为非缺铁性低色素性贫血,则应检测血红蛋白电泳及碱变性实验,以证实是否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做骨髓穿刺进行铁染色,以确定是否为铁粒幼细胞贫血。
b如系大细胞贫血,应做骨髓检查及测定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以确定是否有叶酸或B12缺乏,并进一步查找病因。
如果不是巨幼细胞贫血,要考虑是否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是肝病或内分泌疾患引起贫血。
c 如系正常细胞性贫血,若伴网织红细胞增多,则有溶血性贫血的可能,需进一步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结合珠蛋白等,coombs,ham试验等溶血相关试验检查,以明确是否有溶血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血是常见的症状。
贫血可原发于造血器官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系统疾病的表现。
病史询问要点:1贫血发生是时间、病程及贫血的症状2是否有急性、慢性失血史,如消化道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或其他病因引起的慢性消化道出血史常提示缺铁性贫血。
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育龄期,月经过多、多次妊娠、或子宫出血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3营养状况及有无偏食情况4有无化学药物毒物接触史,如苯,铅,染料,解热镇痛类药物等。
5是否有黄疸?临床上出现黄疸应考虑溶血性贫血,但轻度黄疸也可见于恶性贫血。
慢性肝病患者也常伴有叶酸缺乏性贫血或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6有无肝肾疾病、结核、慢性炎症及肿瘤病史,有无寄生虫病。
查体:1皮肤巩膜黄染见于溶血性疾病、肝病。
2舌乳头萎缩见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口角干裂、指甲扁平或凹陷见于缺铁性贫血。
3应特别注意有无胸骨压痛和全身表浅淋巴结及肝脾大。
脾大见于慢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及脾功能亢进。
肝大见于肝病。
4下肢溃疡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是镰状细胞贫血。
5神经系统体征如感觉异常、振动觉减退、共济失调等提示维生素B12缺乏的可能。
6肛门和妇科检查亦不能忽略,痔出血或该部位的肿瘤是贫血常见的原因。
相关检查:1血常规及外周血涂片检查:a如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应进一步检测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等,以确定是否为缺铁性贫血,并进一步查找病因。
如为非缺铁性低色素性贫血,则应检测血红蛋白电泳及碱变性实验,以证实是否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做骨髓穿刺进行铁染色,以确定是否为铁粒幼细胞贫血。
b如系大细胞贫血,应做骨髓检查及测定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以确定是否有叶酸或B12缺乏,并进一步查找病因。
如果不是巨幼细胞贫血,要考虑是否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是肝病或内分泌疾患引起贫血。
c如系正常细胞性贫血,若伴网织红细胞增多,则有溶血性贫血的可能,需进一步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结合珠蛋白等,coombs,ham试验等溶血相关试验检查,以明确是否有溶血的存在。
如网织红细胞不多,且伴有全血细胞减少者,应做骨髓涂片及活检,确定是否有再障的可能。
d周围血涂片还可以发现异形细胞,如靶形红细胞常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泪滴样红细胞可见于骨髓纤维化,缗钱状红细胞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如见到各种异形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常提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可能。
2网织红细胞计数:溶血性贫血是往往增高,贫血患者治疗有效时网织红也增高。
网织红计数减低时要注意是否有再障的发生。
3骨髓检查:增生极度活跃见于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见于白血病、增生性贫血;增生活跃见于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增生减低见于造血功能低下;增生极度减低见于造血功能明显低下,如再障。
骨髓中原始细胞数量增多可见于各种白血病。
骨髓活组织检查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等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4贫血的病因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大便隐血、大便虫卵、胃肠道内镜检查,以及有关的生化、免疫学、组织病理、核素检查等。
鉴别贫血性质的指标经常应用的是由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量计算出来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项指标。
MCV增大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增高是溶血的指征,降低而伴有小细胞增多症为缺铁性贫血;降低而伴有大细胞增多症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综合MCVMCHMCHC三者的变化可将贫血鉴别为低血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及高色素大细胞性贫血(MCV增大MCHC高于正常值)三种。
贫血的鉴别诊断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数及/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以及全血容量减少,并由此而引发的综合症状的总称。
一失血性贫血疾病的鉴别急性失血性贫血疾病急性失血,尤其是大失血所引起贫血的共同特点,是粘膜速变苍白,甚至结膜白如瓷,心肺机能障碍重剧,病程短急。
出血不止,旋即恶化。
血液各种成分呈平行地进行性减少。
创伤有创伤的原因可查,在创伤后突然起病;体表可见创伤,清创后可见到出血部位,切实治学后出血即停止;血浆和血液成分同时减少。
非开放性创伤则要注意创伤局部皮下或肌间有无积血,也可局部穿刺以行诊断,或依据血浆和血液成分平行地急速减少作出推断。
产后大出血多因产仔时产道撕裂等原因引起,在产后出血不止而致贫血,仔细检查产道可发现出血部位。
小血管破裂,多可自然止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疾病病程多缓长,病畜销售,贫血逐渐加重,不同程度地影响动物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变小,大小不均,中央淡染区扩大。
血清铁及骨髓外铁减少。
蛔虫病主症为便秘、腹泻交替发生,消瘦贫血,粘膜苍白,被毛粗乱,病程绵长,多衰竭死亡。
粪内检查出蛔虫卵,有时排出虫体,驱蛔灵等驱虫显效。
反刍兽肝片形吸虫病反刍兽因感染肝片形吸虫或大片吸虫地囊蚴而发病,虫体主要寄生在肝脏胆管内。
病程多缓长,主症为粘膜逐渐苍白,长期出现前胃迟缓症状,高度消瘦,下颌、胸下及腹下浮肿。
粪中检出虫卵,病理剖检在肝内可检出虫体。
二溶血性贫血疾病的鉴别溶血性贫血多病程短急或缓长,起病或快或慢;体温正常或升高,黄疸指数增高,粘膜苍白黄染,往往出现血红蛋白尿;在血液学变化上,血清呈金黄色,黄疸指数增高,间接胆红素增多,血小板增多,外周血片显示增生活跃,出现多量网织红细胞等幼稚性红细胞。
引起溶血的原因很多,较常见有以下四类。
1 感染性溶血性贫血疾病(1)钩端螺旋体病急性型初期体温升高,结膜红肿,羞明流泪,以后体温下降,结膜苍白黄染,口粘膜及皮肤坏死,尿液减少,粘稠呈黄红色豆油样,红细胞减少。
慢性型的逐渐消瘦贫血,尿呈黄褐色,排血红蛋白尿,红细胞明显减少。
暗视野活体或镀银染色法检查血液(发热期)、尿液及脑脊液(无热期),可检出钩端螺旋体。
(2)梨形虫病可视粘膜苍白黄染,有时粘膜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血液稀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急剧减少,血片上可见到多量有核红细胞等幼稚红细胞,红细胞内可检出梨形虫。
(3) 附红细胞体病本病发生于猪、牛、绵羊、猫等,不常发生。
主要症状是发热、黄疸和贫血。
多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猪常与力克次氏体并发。
本病病势较缓和,无血红蛋白尿,急性病例在发热期于血涂片上可查出虫体,间接血凝试验有助确诊。
2 溶血毒引起溶血性贫血疾病(1)毒蛇咬伤有毒蛇咬伤史,咬伤后突然起病。
常见咬伤局部肿胀剧痛,流血不止,呈紫黑色,极度水肿,往往坏死,毒素吸收后很快出现血尿、血红蛋白尿,胸腹腔大量出血,最后因心、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2)蓖麻子中毒有误食蓖麻子的生活史,多在误食后数小时发病。
主症为重剧的腹泻,粪中混血,流涎虚嚼,全身震颤,常伴血红蛋白尿,多归死亡。
胃内容物中可检出蓖麻素。
(3)慢性铜中毒有长期接触铜的生活史,铜累积至一定水平即引起溶血危象。
主症为腹痛腹泻,呕吐,粪和呕吐物呈棕色或蓝色,结膜苍白黄染,胸、腹腔及心包可有大量液体,排血红蛋白尿。
血液和组织中的铜的含量明显增高,溶血危象时血铜水平为78.5-314umol(正常为4.8ppm),此为铜中毒。
3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疾病(1)新生畜同种免疫溶血性贫血又名新生畜同种红细胞溶解,是新生畜的一种免疫性溶血病,骡驹多见,马驹、犊牛和仔猪也发生。
有于出生吮初乳后8-48h 内突然发病的病史。
病畜精神极沉郁,卧底不起,全身肌肉柔软,心率、呼吸显著增数,第一心音增强,经常出现收缩期心内杂音,粘膜很快变为藏白色,高度黄染,排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或黑色,尿中无红细胞。
血浆呈金黄色,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病程极短,救治失时,数小时内死亡。
(2)不相合血液输注多在不相合血液输注后突然起病。
显现过敏性休克及溶血性贫血体征。
4 物理因素所致的溶血性疾病犊牛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因饮水过多而引起溶血,有大量饮冷水后突然发病的病史。
病犊呼吸困难,尿量增多,排血红蛋白尿,尿呈暗红色乃至黑红色。
血液呈稀血症变化。
轻症的1-2h可自愈,重症的多继发肺水肿而死亡。
三营养性贫血疾病的鉴别这类疾病,主要因造血物质如铁、铜、钴等不足;或慢性反复失血,铁的丢失过多;或幼畜生长发育过快,铁等造血物质需要量增多而致病。
1 铁缺乏有铁缺乏的生活史,如补饲铁不足。
幼畜多发,仔猪尤为多见。
主症为仔畜生长缓慢,被毛粗乱,逐渐消瘦,粘膜苍白。
往往继发大肠杆菌或链球菌感染,并发大肠杆菌病或链球菌性心包炎。
缺铁性贫血的血液学变化,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象为红细胞直径偏小,且大小不均,中央淡染区扩大,补铁一周,外周血液多显增生性造血效应。
2 铜缺乏原发性铜缺乏,在缺铜地区呈地区性发生。
主症为贫血消瘦,结膜苍白,被毛颜色改变,牛的红毛和黑毛变为灰毛或褐红色毛,运动失调,四肢僵硬,关节肿大,容易骨折。
血液和肝脏铜含量降低,血液铜低于10.99u mol/L,肝铜低于20ppm(干重),可诊断为铜缺乏。
3 钴缺乏在海岸、湖岸及亚冰川等贫钴地区性发生。
牛、羊多见,常成群发病。
主症为异嗜,消瘦,结膜苍白,腹泻,逐渐衰弱。
四再生障碍贫血疾病的鉴别这类疾病的共同点是,除急性辐射病外,一般病程缓长,进行性加重,常伴有出血倾向和难以控制的感染。
血液学变化呈正色素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而外周血液不显骨髓在生反应,网织红细胞反而减少。
骨髓液脂肪滴增多,骨髓三系细胞均明显减少,仅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1 结核除呈现呼吸困难,咳嗽,支气管肺炎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外,病畜逐渐消瘦,骨髓造血机能受抑制,呈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2 鼻疽病畜逐渐消瘦,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根据各型鼻疽的特征性症状,鼻疽菌素试验和补体结合反应阳性等可鉴别。
3 砷中毒有杰出含砷农药(三氯化二砷等)的生活史,常在误食含砷农药数小时起病。
主征是重剧的胃肠道症状和神经症状,如重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视力障碍、共济失调等慢性病例,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液变化。
肝、肾砷含量超过10-15ppm可供确症参考。
4 汞中毒慢性汞中毒,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有接触有机汞农药的生活史。
出现持续性腹泻、共济失调等胃肠道和神经症状。
肾汞增高,驱汞治疗显效。
5 氯霉素中毒有长时间应用氯霉素尤其是超量应用的病史。
首先是抑制红细胞生成,而后骨髓其他细胞系也受抑制,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6 磺胺中毒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根据长期应用磺胺制剂的病史,可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