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浪油田宝北区块基于流动单元最优开采组合方式的确定

合集下载

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

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

滚动勘探开发滚动勘探开发的概念滚动勘探开发是一种针对地质条件复杂的油气田而提出的一种简化评价勘探、加速新油田产能建设的快速勘探方法。

它是在少数探井和早期储量估计,在对油田有一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将高产富集区块优先投入开发,实行开发的向前延伸;同时,在重点区块突破的同时,在开发中继续深化新层系和新区块的勘探工作,解决油气田评价的遗留问题,实现扩边连片。

这种“勘探中有开发,开发中有勘探”的勘探开发程序,称为滚动勘探开发。

滚动开发的基本特点(1)勘探开发紧密结合、增储上产一体化是滚动勘探开发的基本做法石油勘探解决的问题是石油资源有没有,有多少的问题,其最终目标是储量,而石油开发要解决的是可以生产多少石油,怎样才能提高石油的产量和采收率,二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而滚动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勘探中有开发、开发中有勘探”,二者成为一个整体,“增储上产”一体化。

具体到滚动勘探开发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井和开发井,其作用虽有明显的区别,但又都具有勘探开发的双重特性:滚动评价井一方面承担着搞清油藏地质特征、计算油气地质储量、为编制初步开发方案提供依据的任务;另一方面,它又是一次开发井网的一部分,肩负着油气生产的任务。

早期滚动开发井承担着深化地质认识、核实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任务,因此兼有探井的性质。

(2)立足整体经济效益、达到速度和风险的综合平衡,是滚动勘探开发追求的目标将油气勘探工作严格划分区域普查、区带详查、圈闭预探、油气田评价的油气勘探程序具有阶段明显、步骤清晰、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基本特点,对于保证勘探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这种将勘探与开发严格区分开的做法所引发的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一个复杂油田发现以后,由于必须在含油范围内部署大量的评价井,才能准确获得油气藏的各种参数。

其主要后果是,勘探周期过长,油田长期不能投产,因此勘探效率低下;勘探投资积压,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表现为经济效益低下;油田产量上不去,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表现为社会效益低下。

杏北地区杏3-丁2-322井区剩余油分布研究

杏北地区杏3-丁2-322井区剩余油分布研究

杏北地区杏3-丁2-322井区剩余油分布研究【摘要】由于沉积微相是控制油水平面运动和剩余油平面分布的主要因素,沉积单元中渗透率的差异控制着油藏中剩余油的垂向分布,沉积特征造成横向和纵向上非均质性,隔夹层是形成陆相储层流体流动非均质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通过对小层沉积微相、渗透率、非均质性以及隔夹层的分析,结合动态资料,做出四个小层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并将剩余油分为三个类型,分别分析了它们的剩余油潜力进而综合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指导此区块剩余油挖潜技术的科学实施。

【关键词】杏北地区剩余油分布规律分布类型选井选层1 研究地区基本情况大庆油田杏树岗油田北部开发区(简称杏北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北以杏一区一排与萨尔图油田南部开发区接触,南以杏八区一排与杏树岗油田南部开发区相接,面积197.9km2。

构造比较平缓,两翼基本对称,构造轴向为北东15°。

正断层,断层走向多为北西或北北西,油水界面在-1010m~-1030m 左右,油层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边底水不活跃,无夹层水。

杏北地区储集层,沉积于下白垩统青山口组反旋回的晚期和姚家组复合旋回的早期。

根据区域地质解剖,在油层形成过程中,主要经历了青二、三段晚期,姚一段时期和姚二、三段时期。

杏3-丁2-322井区位于杏1-3区乙块内,区内构造平缓,油层埋藏深度为800~1200m,油水界面在海拔-1030m左右。

含油面积8.2km2。

2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很多,通常划分为两类: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

前者属于内因,后者属于外因。

(1)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有:油藏非均质性、构造、断层等。

受地质因素影响的剩余油富集区主要涉及油层自身和构造两方面。

地质因素受人为影响小,成为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受其影响的加密井,常能保持高产稳产。

(2)开发因素主要包括有: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注采关系和井网布井、生产动态等。

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情况经常发生变化。

宝浪油田宝北Ⅰ+Ⅱ油组不同流动单元开发效果研究

宝浪油田宝北Ⅰ+Ⅱ油组不同流动单元开发效果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3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第25卷第2期文章编号:1673-8217(2011)02-0069-03宝浪油田宝北+油组不同流动单元开发效果研究秦飞,李伟才,张磊,马伟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宝浪油田宝北+油组目前已经进入快速递减阶段,受储层低孔低渗影响,注水受效差,地层能量不断降低,后期稳产增产形势严峻。

文中立足于储层物性是开发内因的重要思路,在本区已划分为五类流动单元的基础上,通过数学统计方法得到流动带指数F ZI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幂函数关系,然后以启动压力梯度为桥梁,分析比较了不同流动单元与开发紧密相关的储层动用半径、极限井距、单井产能、注水见效时间四个参量,进一步加深了对流动单元的理解,同时又对本区细分储层开发,最大限度发挥储层产油能力提供了定量依据。

关键词:宝浪油田;流动单元;启动压力梯度;储层动用半径;极限井距;单井产能;注水见效时间中图分类号:TE313.1文献标识码:A1研究区开发概况宝浪油田1996年投入开发,1997年注水驱油,先后经历了快速上产阶段、高效稳产阶段和产量快速递减阶段。

宝北区块是宝浪油田的主力区块,共分为三个油组两套开发层系,即宝北+油组和宝北油组。

其中宝北+油组静态地质储量491.43104t,原始地层压力24.13MPa,饱和压力16.48MPa,其生产状况明显好于宝北油组。

截止2008年12月为止,宝北+油组累计产油85.70104t,累积产水17.94104m3,累积注水241.01104m3,注采井距平均260m,地层压力降至20.33MPa,注水井井底压力为52.5MPa,油井流压11.5MPa。

宝北区块储层属低孔、低渗型,由于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加之裂缝和无效注水的影响,地下累积亏空较大,压力不断降低,对后期稳产增产极为不利。

2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对本区流动单元的划分采用物性研究方法,即以修正的Kozeny-Carman方程和平均流动半径为基础,通过对特征参数的分析来识别与表征流动单元[1-2]。

油气田勘探开发对外合作赵东模式

油气田勘探开发对外合作赵东模式

赵东合作区位于大港油田滩海-极浅海地区,合作区面积27.32km 2,包括C/D 开发区和C-4联合开发区。

1993年2月1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勘探公司在北京签定《赵东石油合同》并于当年5月1日生效。

项目采用国际油公司的管理模式,中方和外方联合办公,对项目建设以及生产运行等工作进行联合管理。

同时,采用风险勘探开发的模式,由中外双方按一定比例投资共同开发。

在初始开发建设中,仅两年10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中国滩海区两座合计万吨级平台的建造和安装工作、25口生产井的钻完井作业,在渤海湾滩海建成了中国石油第一个百万吨生产能力的现代化海上油田,并曾实现连续8年百万吨稳产。

赵东项目作为国内滩海地区对外合作开发成功的典范和标志,所形成的滩海油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为中国石油工业滩海区域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其先进的国际化经营管理理念和配套技术应用有着很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背景2015年4月5日,中国石油接管了作业权,并成立了大港赵东作业分公司,作为继路安公司(美国)、阿帕契中国公司(美国)、洛克石油公司(澳大利亚)第四任作业者,在原有管理模式基础上强化了中国石油的管控,融合国际化生产经营管理与国企管理要求,创新形成“国际化运作、中国石油管控”国际合作管理理念,实行分级授权,优化管理链条,完善制度程序,确保合规高效。

公司有员工195人,其中中国石油员工69人,国际化、本地化雇员126人。

中国石油接管作业权后,也面临诸多开发矛盾和管理挑战,面对着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井下作业环境以及越来越严格的安全、环保管理要求,在油田开发新的阶段,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油田开发的管理,才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需要在低油价下提高油田开发后期持续开发水平赵东油田经过多年的开发,目前储量动用程度95%,综合含水93.8%,整体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地质储量采出程度仅为17.4%。

但是,剩余油分布异常复杂,水淹分布不均;断层分布广泛,砂体连续性差;地下井眼轨迹呈根须盘结状分布,防碰形势异常复杂,井控安全要求极高。

宝浪油田宝北Ⅰ+Ⅱ油组技术井网密度研究

宝浪油田宝北Ⅰ+Ⅱ油组技术井网密度研究

l . %上升 ̄ 7 . %,采出程度为 1 . %。 19 2 J 8 l1 5 8 1 9 截 止2 1年 5 0 2 月宝北 区块 I Ⅱ油组综 合含水 率上升 至7 . %, + 15 8 月产 量 下降至0 9 2 ,区块含 油面积为4 7 m ,共有 采油井 由 9 1 t 0 X0 . 3k 4 V ,注水井3 V ,平均井距 为2 0 71 91 6m,井网密度为1 .V/ 9 I m ,平均 7 k
l 科 技 2 1年第8 工 02 期
石 油 地 质
宝浪 油 田宝北 I Ⅱ油组技术井 网密度研 究 +
熊 川 ① 杨 立 ① 张 弦②
① 河 南 油 田分 公 司新 疆 勘 探 开 发 中 心 8 1 o 新 疆 焉 耆 ;② 南 阳 腾 远 石 油 工 程 技术 服 务 有 限公 司 焉 耆 分 公 司 41o 摘 要 对低渗透 油藏技术井 网密度计算方法主要 有采油速 度法、水驱控 制程度 法、有 效驱替压 力梯度与 井距关 系法 、极 限井距法 等,本次研 究主要 选择 了在 宝北 区块应 用效果较好的两种方法计算合 理技 术井网密度 ,为该 油藏 下一步 井网调整提供依据。
单井控 制地质储 量为99 ×1 .1 0t 。 2 技术井网密度计算
由上面的公 式 ,可 以做 出注采 井距为3 0 0 m时注采井 间驱替压 力 梯度 的分 布曲线示 意图 , 纵坐标为驱替压力梯度 , 横坐标 为到注 水井 的距离 ( ),见图2 r 。 从图2 以看 出 , 注水井和生产 井附近驱替压 力梯度均较 大 , 可 在 在注 采井之 间逐渐 减弱 , 而在注 采平衡点处达 到最小 ,根据 这个 原理 研 究注 采平衡点处 的驱替压力梯度与储层 的启动压 力梯度就 可以计算 出注 采井 间的技术极限井距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汇编(B辑)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二〇〇四年六月目录一、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1.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KZCX1-SW-01)2.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的开发(KGCX1-SW-02)3.水稻基因组测序和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组研究(KSCX1-SW-03)4.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KZCX1-SW-04)5.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完善(KGCX1-SW-05)6.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氢源技术(KGCX1-SW-06)7.若干纳米器件及其基础(KJCX1-SW-07)8.核技术应用的关键技术(KJCX1-SW-08)9.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研制(KGCX1-SW-09)10. 微系统器件及共性技术(KGCX1-SW-10)11. 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与药物创新体系建设(KSCX1-SW-11)12.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营养化的发生机制与控制对策研究(KZCX1-SW-12)13. 重要外来种的入侵生态学效应及管理技术研究(KSCX1-SW-13)14. 煤炭联产系统中动力生产核心技术研发(KGCX1-SW-14)15. 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技术(KGCX1-SW-15)16. 中国信息化基础软件核心平台关键软件研究开发(KGCX1-SW-16)17. 造血干细胞及血液系统疾病相关蛋白质的结构基因组学研究(KSCX1-SW-17)18. 环渤海(湾)地区前新生代海相油气资源研究(KZCX1-SW-18)19. 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优化调控机制与技术体系研究(KZCX1-SW-19)20. 开放式和智能化的数控系统平台及产业化(KCCX1-SW-20)21. 万吨级铬盐清洁生产技术优化集成与标志性工程建设(KCCX1-SW-22)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一)基础科学局1.空间对地观测与应用研究(KJCX2-SW-T01)2.恒星形成的亚毫米波研究(KJCX2-SW-T02)3.FAST关键技术优化研究(KJCX2-SW-T03)4.空间太阳望远镜相关跟踪器和自动调焦系统研制(KJCX2-SW-T04)5.脉冲星接受机研制及相关技术研究(KJCX2-SW-T05)6. 山体滑坡灾害防治中的关键力学问题研究(KJCX2-SW-L01)7. 微系统动力学中的若干重要问题(KJCX2-SW-L02)8. 海洋石油开发中若干重大科学技术问题(KJCX2-SW-L03)9.飞行与游动的生物运动力学和仿生技术(KJCX2-SW-L04)10.微重力科学若干基础性研究(KJCX2-SW-L05)11.数学与系统科学的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KJCX2-SW-S01)12.现代数学基础及应用中的若干前沿方向(KJCX2-SW-S02)13.超弦/M—理论研究及其在粒子物理和宇宙学中的应用(KJCX2-SW-S03)14.高温超导移动通讯基站接收机子系统样机的研制(KJCX2-SW-W01)15.基于线性光学器件的量子通讯与量子计算(KJXC2-SW-W02)16.高场核磁共振及其在蛋白质与药物结合特性研究中的应用(KJCX2-SW-W03)17.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ZnO及其器件研究(KJCX2-SW-W04)18.极低温条件的实现和低维强关联电子体系研究(KJCX2-SW-W05)19.新型超导材料和物理问题研究(KJCX2-SW-W06)20.多学科平台散裂中子源的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KJCX2-SW-W07)21.磁性金属量子点的制备与研究(KJCX2-SW-W08)22.维生素D系列及其中间体光化学合成新方法新技术的开发研究(KJCX2-SW-H01)23.生物质洁净转化与利用中的绿色化学研究(KJCX2-SW-H02)24.微结构控制的界面膜组装与生物膜模拟(KJCX2-SW-H03)25.硫属化物溶剂热晶体生长(KJCX2-SW-H04)26.先进核分析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KJCX2?SW?N01)27.超重核性质及其合成途径与强子激发态、胶球性质的理论研究(KJCX2?SW?N02)28. 同步辐射高压高温实验技术及地幔地核重要矿物的物性研究(KJCX2?SW?N03) 29.新元素合成前期研究(KJCX2-SW-NO4)30.上海同步辐射装置工程二期预制研究(KJCX2?SW?N05)31.同步辐射生物平台的建立及应用于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的方法研究(KJCX2?SW?N06)32.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探测器技术及实验方法研究(KJCX2-SW-NO7)33.HT-7准稳态高参数先进运行模式下等离子体特性研究(KJCX2-SW-N08)34.超快强场量子相干控制若干前沿问题研究(KJCX2-SW-N09)(二)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1.若干重要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重建和分子进化(KSCX2-SW-101A)2.重要动物类群的系统发育重建和分子进化(KSCX2-SW-101B)3. 微生物重要类群的系统发育重建与分子进化研究(KSCX2-SW-101C)4.水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控和修复技术研究及应用(KSCX2-SW-102)5.种群暴发及其崩溃机理的研究(KSCX2-SW-103)6.植物的濒危机制和保护原理研究(KSCX2-SW-104)7.物种间的协同进化机制及其生态效应(KSCX2-SW-105)8.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重要植物类群进化适应机制研究(KSCX2-SW-106)9.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群相互关系及服务功能的研究(KSCX2-SW-107)10.种子植物生殖器官演化与系统发育重建(KSCX2-SW-108)11.生境岛屿化及其生态学效应的实证研究(KSCX2-SW-109)12.长江江湖复合系统的生境破碎过程与对策(KSCX2-SW-110)13.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水生态系统变化的研究(KSCX2-SW-111)14.极端嗜热微生物遗传过程及环境适应性机制的蛋白互作分析和相关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KSCX2-SW-112)15.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KSCX2-SW-113)16.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KSCX2-SW-114)17.川西北地区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生态生理及分子机理(KSCX2-SW-115)18.植物对干热河谷地区环境胁迫的适应机理(KSCX2-SW-116)19.种子顽拗性的机理及其长期保存技术(KSCX2-SW-117)20.遗传漂变和栖息地空间结构对种群生存力的影响(KSCX2-SW-118)21.珍稀濒危陆栖脊椎动物种群与栖息地可生存力分析(KSCX2-SW-119)22.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KSCX2-SW-120)23.生殖系统相关的功能基因组研究(KSCX2-SW-201)24.抗原提呈细胞功能表型的异常变化与免疫机制(KSCX2-SW-202)25. 脂类代谢细胞活动的调控及其相关疾病的机理(KSCX2-SW-203)26.药物成瘾机制及其防治的基础研究(KSCX2-SW-204)27.人类重要疾病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KSCX2-SW-206)28.重要肝病相关基因组、转录组与蛋白质组的整合研究(KSCX2-SW-207)29.胆固醇吸收过程关键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与重要疾病的关系(KSCX2-SW-208)30.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功能蛋白质组以及蛋白质异常积聚和降解的研究(KSCX2-SW-209)31.细胞凋亡调节的分子机制与抗癌先导物的筛选(KSCX2-SW-210)32.神经细胞凋亡调控研究(KSCX2-SW-211)33.T细胞介导自身免疫分子机制及肽疫苗的研究(KSCX2-SW-212)34.人源化抗体及相关技术研究(KSCX2-SW-213)35.重要神经功能蛋白错误折叠机理研究(KSCX2-SW-214)36.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研究(KSCX2-SW-215)37.HIV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KSCX2-SW-216)38.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及应用研究(KSCX2-SW-217)39.组织工程技术平台的建立(KSCX2-SW-218)40.重要生物恐怖病原侦检技术的基础研究(KSCX2-SW-219)41.炭疽治疗药物作用靶点的确证研究(KSCX2-SW-220)42.情绪调节机制对儿童环境适应与创新的影响(KSCX2-SW-221)43.脑发育、可塑性与神经系统疾病机制的研究(KSCX2-SW-222)44.生物信息处理专用计算机与算法研究(KSCX2-SW-223)45.农作物重要病虫害的防治及相关机理研究(KSCX2-SW-301)46.畜禽水产疫病发生的生物学机理及其防治(KSCX2-SW-302)47.动物分子发育机理与遗传育种研究(KSCX2-SW-303)48.小麦超高产、优质育种的分子机理研究与新品种选育(KSCX2-SW-304)49.水稻第四号染色体转录图谱的建立和分析(KSCX2-SW-305)50.杂交稻杂种优势分子机理的研究及相关基因的克隆(KSCX2-SW-306)51.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KSCX2-SW-307)52.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KSCX2-SW-308)53.单子叶植物水稻形态模式发育分子机理的研究(KSCX2-SW-309)54.盐芥基因组与功能基因组前期基础研究(KSCX2-SW-310)55.高等植物环境耐受性形成的分子机制及抗逆性转基因植物的培育(KSCX2-SW-311)56.圈卷产色链霉菌尼可霉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KSCX2-SW-312)57.云南美登木和棉花的次生代谢途径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KSCX2-SW-313)58.水稻黄单胞菌致病性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KSCX2-SW-314)59.苏云金杆菌和松毛虫病毒杀虫相关功能基因组学研究(KSCX2-SW-315)60.动植物高效表达系统的建立(KSCX2-SW-316)61.利用DNA芯片技术研究飞蝗两型转变的分子调控机理(KSCX2-SW-317)62.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KSCX2-SW-318)63.兰花种质资源收集、新种质的创制和开发利用(KSCX2-SW-319)64.中国特异猕猴桃遗传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研发(KSCX2-SW-320)65.特色观赏植物的种质创制和资源开发(KSCX2-SW-321)66.空间生命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KSCX2-SW-322)(三)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1.南海及邻区大地构造系统的组成、结构及演化(KZCX2-SW-117)2.我国自然环境分异耦合过程与发展趋势(KZCX2-SW-118)3.青藏高原东北缘晚古生代大陆增生与中新生代陆内变形研究(KZCX2-SW-119)4.我国环境敏感带全新世温暖期的高分辨率环境记录(KZCX3-SW-120)5.珠江三角洲毒害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KZCX3-SW-121)6.青藏高原北部下地壳深部岩浆作用对地壳增厚动力学过程的指示(KZCX3-SW-122)7.陨石研究及其对地球圈层物质组成的认识(KZCX3-SW-123)8.地球深部水流体的实验地球化学(KZCX3-SW-124)9.中国南方大陆岩石圈拉张及其成矿作用(KZCX3-SW-125)10.晚中生代以来跨太平洋鱼类动物区系的形成和演化(KZCX3-SW-126)11.早期哺乳动物系统发育研究(KZCX3-SW-127)12.中国西部典型沉积盆地优质油藏形成条件及动力学过程(KZCX3-SW-128)13.中国重要断代的界线层型以及年代地层数值化研究(KZCX3-SW-129)14.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早期演变(KZCX3-SW-130)15.地球深内部结构和动力学研究(KZCX3-SW-131)16.卫-卫跟踪的重力场恢复和应用研究(KZCX3-SW-132)17.我国新生代构造尺度环境演变及其机制(KZCX3-SW-133)18.西南水电开发重大高难地质工程信息获取与安全评价技术方法研究(KZCX3-SW-134)19.中国东部超深岩石对地球物质循环的指示(KZCX3-SW-135)20.空间环境灾害性事件的动力学过程和预报方法(KZCX3-SW-136)21.新疆铜金、钾盐紧缺矿产重点区带成矿条件与隐伏矿床预测示范研究(KZCX3-SW-137)22.亚洲季风区海-陆-气相互作用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KZCX2-SW-210)23.重要海水养殖生物新品种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KZCX2-SW-211)24. 珠江河口及近海地区生态环境演化规律与调控机制研究(KZCX2-SW-212)25.华北盛夏强烈天气发生机理及其中尺度数值预报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KZCX3-SW-213)26.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我国典型海湾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研究(KZCX3-SW-214)27.海藻资源高值利用及环境治理的新途径(KZCX3-SW-215)28.南海生物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构效及其与生长环境的关系(KZCX3-SW-216)29.北京地区上空平流层-对流层交换的探测与分析(KZCX3-SW-217)30.南水北调背景下华北地区水资源最优调配的理论研究(KZCX3-SW-218)31.大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地质条件与成藏机理研究(KZCX3-SW-219)32.晚第四纪中国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中的海洋古环境特征(KZCX3-SW-220)33.华北地区水循环及水资源安全研究(KZCX2-SW-317)34.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及对策研究(KZCX2-SW-318)35.长江上游植被的生态-水文效应及生态屏障建设对策研究(KZCX2-SW-319)36.东北地区100年LUCC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KZCX2-SW-320)37.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重大事件复原及其影响研究(KZCX3-SW-321)38.青海盐湖卤水提锂工业化技术研究(KZCX3-SW-322)39.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山地灾害防治技术及环境影响研究(KZCX3-SW-323)40.干旱区雨养生物防风固沙体系的水环境研究(KZCX3-SW-324)41.地球科学数据信息导航系统建设(KZCX3-SW-325)42.新疆山地-绿洲-荒漠物质平衡及其对生态空间格局的影响(以三工河流域为例)(KZCX3-SW-326)43.新疆近50年LUCC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KZCX3-SW-327)44.基于网络的资源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关键技术研究(KZCX3-SW-328)45.内陆河(黑河)水-土-气-生观测与综合研究(KZCX3-SW-329)46.长江上游典型小流域侵蚀产沙与调控技术研究(KZCX3-SW-330)47.长江中下游洪水孕灾环境变化、致灾机理与减灾对策(KZCX3-SW-331)48.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系统物质循环研究(KZCX3-SW-332)49.中国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效应(KZCX3-SW-333) 50.生态安全相关要素的定量遥感关键技术研究(KZCX3-SW-334)51.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发展战略(KZCX3-SW-335)52.中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KZCX3-SW-336)53.非典型肺炎(SARS)控制和预警地理信息系统(KZCX3-SW-337)54.定量遥感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KZCX3-SW-338)55.青藏高原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关系研究(KZCX3-SW-339)56.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环境与健康效应研究(KZCX2-414)57.长江中游生态系统变化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KZCX2-415)58.东北黑土农田生态系统潜力、稳定性与环境安全性研究(KZCX2-416)59.我国东南地区高度集约化农业利用下土壤退化的机制及合理调控(KZCX3-417)60.典型人工用材林与防护林衰退机理及可持续经营研究(KZCX3-418)61.WTO与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KZCX3-419)62.CERN生态环境数据开发与共性关键技术(KZCX3-420)6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区域环境效应研究(KZCX3-421)64.水蚀预报模型研究(KZCX3-422)65.中国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及发展模式研究(KZCX3-423)66.北京城市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机理研究(KZCX3-424)67.森林水文过程及流域水资源调控机理(KZCX3-425)68.亚热带农业生态圈生物过程驱动的物质循环研究(KZCX3-426)69.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对土壤资源的影响与生态环境效应(KZCX3-427)70.华北地区典型流域地下水资源预测与可持续管理研究(KZCX3-428)(四)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1.高可信软件的形式化理论与方法(KGCX2-105)2.网络安全防护若干关键技术与防范实验平台(KGCX2-106)3.大功率、多功能水下遥控作业平台关键技术研究(KGCX2-107)4.互联网应用基础软件核心平台关键技术和软件(KGCX2-108)5.图像与语音识别的认知机理和计算方法(KGCX2-SW-101)6.IPv6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和城域示范系统(KGCX2-SW-102)7.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KGCX2-SW-103)8.“结构化保护级”安全操作系统设计(KGCX2-SW-104)9.超强超快激光综合实验平台及前沿交叉研究(KGCX2-SW-105)10.量子结构、量子器件的基础研究(KGCX2-SW-106)11.新型高频、大功率化合物半导体电子器件研究(KGCX2-SW-107)12.微系统若干前沿技术研究(KGCX2-SW-108)13.空间冷原子钟的应用基础研究(KGCX2-SW-110)14.环境水体污染的激光在线监测技术研究(KGCX2-SW-111)15.量子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KGCX2-SW-112)16.二氧化碳的固定及其利用-二氧化碳高效固定为全降解塑料的研究(KGCX2-206A)17.二氧化碳的固定及其利用-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降解塑料的研究(KGCX2-206B)18. 气固两相反应系统研究和设计软硬件技术平台的建立(KGCX2-207)19. 重油(渣油)催化裂解制烯烃催化剂及新工艺(KGCX2-208)20. 单壁纳米碳管大量制备技术及其储氢应用研究(KGCX2-209)21. 高性能工业燃气轮机叶片材料与工艺的研究与开发(KGCX2-210)22. 重污染的硝化、氧化和还原反应洁净新工艺研究与开发(KGCX2-SW-201)2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含氟质子交换膜的研制(KGCX2-SW-202)24. 苛刻条件下材料摩擦磨损与防护(KGCX2-SW-203)25.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炭纤维的研制(KGCX2-SW-204)26.介观层次上低维与块体无机复相材料设计、制备与性能(KGCX2-SW-205)27.生物质高值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工程(KGCX2-SW-206)28.材料的表面纳米化工程(KGCX2-SW-207)29. 高性能聚丙烯腈炭纤维实验线设备改造(KGCX2-SW-208)30. 细胞凋亡的化学基因学研究(KGCX2-SW-209)31. 3MW生物质气化高效发电系统关键技术(KGCX2-306)32.200吨/日能量自给型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KGCX2-307)33.光声智能火灾探测与清洁高效灭火的研究(KGCX2-308)34.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垃圾)处置与综合利用(KGCX2-SW-301)35. 深部地下工程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问题(KGCX2-SW-302)36. 电动汽车驱动单元的研究开发(KGCX2-SW-303)37.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KGCX2-SW-304)38. 海洋波浪能独立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KGCX2-SW-305)39. 超导储能系统的研究(KGCX2-SW-307)40. 干煤粉复合床气化工艺的研究与开发(KGCX2-SW-308)41. 光通信用关键元件及产业化技术的研究(KGCX2-405)42. 月球探测关键科学技术攻关(KGCX2-406)43. 空间环境预报及关键技术研究(KGCX2—407)44. 空间太阳望远镜关键技术攻关(KGCX2-408)45.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关键科学问题研究(KGCX2-SW-402)46. 星载短毫米波大气探测技术(KGCX2-SW-403)47. 糖脂肪酸酯表面活性剂的中试开发(KGCX2-501)48. 镍钴羰基化精炼工艺与超细镍粉制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KGCX2-502)49. 年产500吨无水氯化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KGCX2-503)50. 西部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及清洁冶金分离技术(KGCX2-504)51. 煤系高岭土快速流态化煅烧新工艺开发(KGCX2-505)52. 高效柴油降凝剂中试及产业化(KGCX2-SW-501)53. 西部荒漠化地区的治理技术与应用示范(KGCX2-SW-502)54. 新疆特产资源沙枣胶多糖的综合开发利用(KGCX2-SW-503)55. 基于Linux的跨平台藏文信息处理系统(KGCX2-SW-504)56. 农业生产决策知识管理系统在武陵山地区的开发应用(KGCX2-SW-505)57. 新疆雪莲规模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KGCX2-SW-506)58. 新疆草花总黄酮抗血栓制剂的研究(KGCX2-SW-507)59. 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KGCX2-SW-60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二期)重大项目简介1.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KZCX1-SW-01)项目主管:首席科技专家:黄耀研究员、于贵瑞研究员依托单位: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主管专业局: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起止时间:2001年8月至2005年12月参加人数:324人,其中高级职称115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10人,辅助人员3人,博士后20人,在读博士60人,在读硕士90人,其他1人。

聚驱后油层优势渗流通道参数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聚驱后油层优势渗流通道参数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Petroleum Geology &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2023 年 10 月第 42 卷第 5 期Oct. ,2023Vol. 42 No. 5DOI :10.19597/J.ISSN.1000-3754.202210059聚驱后油层优势渗流通道参数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刘国超 曹瑞波 闫伟 刘海波 梁国良 樊宇(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163712)摘要: 聚驱后油层优势渗流通道普遍发育,针对定量获取优势渗流通道储层参数难度大的问题,利用示踪剂监测注采井间流体实际渗流速度,确定聚驱后优势渗流通道内流体符合高速非达西渗流规律,通过高速非达西渗流公式变形推导及取心井数据回归统计分析等方法,建立了一套利用油田开发常规动、静态资料定量计算聚驱后优势渗流通道孔隙半径、渗透率及孔隙体积的方法。

利用该方法计算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A 区块聚驱后优势渗流通道储层物性参数,平均孔隙半径为11.54 μm ,比取心井实测值高0.07 μm ,相对误差仅为0.6%;平均渗透率为1.398 μm 2,比取心井实测值高0.034 μm 2,相对误仅差为2.5%;单井平均发育优势渗流通道体积3.66×104 m 3。

研究成果可以为聚合物驱后油藏驱油体系配方优化及注采方案个性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聚驱后油层;优势渗流通道;孔隙半径;渗透率;优势通道体积中图分类号:TE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754(2023)05-0090-09Calcul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of reservoir dominant flow pathparameters after polymer floodingLIU Guochao ,CAO Ruibo ,YAN Wei ,LIU Haibo ,LIANG Guoliang ,FAN Yu(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ina Daqing Oilfield Co Ltd ,Daqing 163712,China )Abstract :Much developed dominant flow paths after polymer flooding cause difficulty of quantitatively obtaining reservoir parameters of dominant flow paths. Tracer monitored actual fluid flow velocity between injector and produc‑er determines the fluid in dominant flow paths after polymer flooding corresponding to high -velocity non -Darcy flow law. Through deformation derivation of high -velocity non -Darcy flow formula and regress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ring well data , a set of method is established to quantitatively calculate pore radius , permeability and pore vol‑ume of dominant flow paths after polymer flooding by using conventional dynamic and static data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The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reservoir property parameters of dominant flow paths after polymer flooding in Block A of Sabei development area in Daqing Oilfield. Average pore radius is 11.54 μm , 0.07 μm higher than cor‑ing -well measured value , with relative error of only 0.6%, and average permeability is 1.398 μm 2, 0.034 μm 2 high‑er than coring -well measured value with relative error of only 2.5%. Dominant flow paths developed in single wellhave average volume of 3.66×104 m 3. This calculation method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optimization of displace‑ment system formula and individualized design of injection -production scheme after polymer flooding.Key words :reservoir after polymer flooding ; dominant flow path ; pore radius ; permeability ; dominant path volume 收稿日期:2022-10-13 改回日期:2023-01-18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庆长垣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示范工程”(2016ZX05054)。

强水敏地层提高注水能力的预处理技术

强水敏地层提高注水能力的预处理技术
.1

气测渗透率
K o
考验新转注或投注井岩石表面吸附石蜡、 沥青
/02m 1-e2 /o3n 1 t ,2 -, ,
渗透率 % /03 提高、 1 u2 -m
K ,
2. 17 1. 57 2. 16 2. 26
2. 04
等有机物, 不利于粘土稳定剂吸附, 因此要求添加 相应的表面活性剂, 增加洗油效果, 降低油水界面
根据宝浪油田宝北区块油层保护技术的研究成 果, 宝北区块属于低孔低渗油气 田, 储层为强水
粘土矿物含量 5 一 1%, 中高岭石绝对含量 % 4 其
5 一 9 相对含量 4% 一 7%, % %, 0 0 其次为伊利石
相对含量 1% 一 2%, 2 5 绿泥石相对含量 7 一 %
敏, 水敏伤害程度高, 伤害率达 7. 当注人水进 7 %, 4 人地层后, 将破坏储层原有的平衡状态, 从而导致
实验结果见表 1 由此可知这六种粘土稳定剂 。 有一定的效果, 其中 K S 8 C 一1 稳定剂效果最佳,
BS一8 1 C 5 次之。
表 1 宝北区块油层岩心粘土稳定剂评价结果
序 号
一8 1驱替并浸泡6 用注人水驱2P , h ; 0V 测渗透率 K; 1 P , 驱替 8 V的注人水, 0 并测渗透率K. 2
为, 注水引起宝北区块储层伤害有两个方面: 一是 储层粘土矿物中的高岭石, 当注人的地表水 ( 矿化
层伤害的发生, 给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宝 北区块开始投注的 5 井由于没有进行油层保护措 口
施, 投( 注 造成 转)后注水困难, 平均单井日 注水量只有 2.my, 6 6 7 8 d宝北 一 井转注后不久就注不进水, 1 后
摘要: 介绍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低孔低渗且 强水敏储层注水井油层损 害的机理、 保护油层 的注水井预 处理技

宝浪油田宝中凝析气藏开发方案优选_杨建

宝浪油田宝中凝析气藏开发方案优选_杨建

层具有储层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地层易发生反凝析、易液锁等现象,开采难度大。 以宝浪油田宝中区块凝析气藏
的开发方案为实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气藏工程方法对该区块的井型进行了筛选;同时对不同开发方式(衰
竭、循环注气)进行指标预测,得到了最优的开发方案,并提出开发建议。
关键词:低渗凝析气藏;开发方式;指标预测;方案设计
凝 析 油 采 出 程 度/m3
50×104 45×104
40×104 35×104
30×104 25×104 20×104
15×104
10×104 5×104
推荐方案 基础方案 D1
0
0
5
10
15
20
时 间 /a
推荐方案与基础方案 D1 凝析油采出产 油 量/m3
第 12 卷 第 3 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年 6 月
宝浪油田宝中凝析气藏开发方案优选
杨 建 1 陈小凡 1 邓生辉 2 于希南 1 (1.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500;2.吐哈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采油所, 鄯善 838202)
摘 要:凝析气藏是介于油藏和纯气藏之间复杂类型的特殊油气藏,具有相态、流态复杂的特点。 特别是陆相沉积储
(3)低渗凝析气藏开发速度不宜过高,以减少凝 析油的损失。
在整体开发方案动态指标预测中,重点对以下 开发政策进行了论证:
(1) 开 发 方 式 。 考 虑 衰 竭 式 开 发 和 循 环 注 气 开发。
(2)增产措施。 考虑气井自然投产、气井经过措
图 5 气藏工程方案设计推荐方案

空中区块 J1SIV 油组 二 3 小层有效厚度等值线圈 年

蒸汽吞吐热力采油特征分

蒸汽吞吐热力采油特征分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蒸汽吞吐热力采油特征分析学生姓名:齐宝宝学号:08021163专业班级:石油工程专业0804班指导教师:蒋海岩2012年6 月15 日摘要人们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多,但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稠油储量丰富。

因此,人们更加关注对稠油的开采。

本文根据稠油特征,选择蒸汽吞吐热力采油工艺技术,描述了蒸汽吞吐热力采油的工艺过程以及驱油机理,对蒸汽吞吐生产规律进行了理论预测与实际生产规律总结,描绘出典型的蒸汽吞吐井周期生产规律,同时对含边底水的油藏蒸汽吞吐生产规律做了部分描述。

采油特征方面,主要对单井的单周期与多周期间的产油特征进行了总结;区块方面主要通过累产油与累注汽的关系以及注采方程的建立进行了描述。

编写了计算机程序,实现了重要参数的计算,绘制了关键曲线,由此比较描述了蒸汽吞吐产油的特征以及对未来开采指数的预测。

文中还对其它热力采油工艺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

根据多口生产井以及区块生产资料,通过所编程序以及EXCEL进行实例计算,对未来生产进行较准确预测与指导。

关键词:稠油;蒸汽吞吐;吞吐机理;生产特征;注采方程ABSTRACTPeople demand for oil is more and more, but conventional oil resource becomes less and less, while reserves of heavy oil are rich. Therefore,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mining of heavy oil.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oil, select heating steam stimulation production technology technology, describes the heat recovery steam stimulation of the process and oi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to steam stimulation production rule theory predicts and actual production rule summary, and paint the typical steam stimulation well production cycle rules, and to contain the edge of bottom water reservoir steam stimulation production rules made a part description. Oil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mainly to the single cycle of single with many weeks during the period of oil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summarized; Block is mainly through the tired oil and tired steam inje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jection-production equation is described. Write a computer program, realize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painted key curve, which is described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eam stimulation of future oil and mining index forecasting. The paper also to other therm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is briefly introduced.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Wells shows and block production material, through the programming and EXCEL example calculation, the future production of more accurately predict and guidance.Keywords: heavy oil; steam stimulation; oi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cumulative oil produced; oil field infuse and pick equation.目录第1章前言 (1)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稠油的开采工艺 (1)1.3蒸汽吞吐以及动态预测方法 (1)1.4研究主要内容 (2)第2章蒸汽吞吐驱油机理与生产规律 (3)2.1驱油机理 (3)2.2蒸汽吞吐井生产规律 (5)第3章蒸汽吞吐单井周期采油特征 (11)3.1蒸汽吞吐单井单周期采油特征 (11)3.2水驱特征曲线预测单井蒸汽吞吐开采效果 (11)3.3蒸汽吞吐单井多周期采油特征 (12)第4章开发单元产量递减规律 (16)4.1累产油与累注汽关系曲线 (16)4.2累积汽油比与累积注汽量的关系曲线 (19)4.3采收率确定方法 (21)4.4蒸汽吞吐方程的建立与运用 (24)第5章蒸汽吞吐生产特征应用 (27)5.1程序编辑 (27)5.2程序流程图 (27)5.3程序界面 (27)5.4单周期产量递减分析 (29)5.5水驱特征曲线预测单井开采效果 (30)5.6多周期产量递减分析 (32)5.7三参数法预测可采储量 (33)第6章总结 (35)致谢 (36)参考文献 (37)第1章前言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稠油,即高粘度重质原油,在油层条件下,将粘度大于50mpa.s地面密度大于0.943的原油称为稠油。

宝北区块不同角度裂缝人造岩心驱油对比试验

宝北区块不同角度裂缝人造岩心驱油对比试验
石 油 天 然 气 学报 ( 汉 石 油学 院 学 报 ) 2 1 年 1 月 第 3 卷 第 6 江 00 2 2 期 J u n l f i a dG s eh oo y ( . P ) D c 2 1 V 1 2 N . o r a o l n a c n l O T g JJ I e.0 0 o 3 o 6 .
宝北 区块 位 于宝浪 油 田北部 ,是典 型 的低孑 低 渗 油藏 ,且 裂缝发 育 。综合 利用 岩心 系统 观察 、测井 L
响应 分 析和 曲率 ( 高斯 曲率和 主 曲率 )方 法发 现 ,该 区裂 缝分 为高 、低 角度 2种 类型 ,且高 角度 裂缝在 .
区块 南 部和 构造轴 部较 发 育 ,主要靠 近断 层附 近分 布 ;低 角度 裂缝 分 布 与沉 积 微相 分布 一 致[ ] 1 。受其 。
・4 1 5 ・







— - —
师 旦
} \

样 品① : 缝 面 与 驱 替 方 向 成0 角 裂 。


样 品 ② :裂 缝 面 与 驱 替 方 向成 l 。 5 角

- —





考 虑到 含有 天然 裂缝 且可供 试 验 的天 然 岩 心 获取 会 比较 困难 ,该 次 试 验选 用 全 直 径 的人 造 裂 缝 岩 心 。在 岩心 浇铸 之前 ,设 计好 裂缝 的宽度 与 角度 ,用 0 1 厚 的硬 塑料 薄膜 形 成裂 缝 面 ,岩 心 浇铸 后 . mm
在 岩心 尚未 完全 凝 固前抽 出塑料 薄膜 ,保 证裂 缝 的厚度 和连 通性 。试验 样 品直径 1 c 0m,长 度 1 e ,共 2r a 制 作 了 4块 岩心 样 品 ,即 3块 ( 号为样 品 ① 、样 品② 和样 品③ )单 裂缝 和 1 编 块 ( 号 为样 品④ )交 叉 编 裂缝 。样 品基 质 为不渗 透 的水泥 。试 验样 品示 意 图见 图 1 。从 样 品 ① 到样 品④ ,裂缝 夹 角 依 次 为 :0、 。 1 。 0、0和 3 。 5 、3 。 。 0 ;裂 缝宽 度依 次 为 :6 、4 、6 、6和 4m;裂 缝 长度 依 次 为 :1 、1 . 2 3 8 、l c 2 2 4 、1 . 6 2

宝北区块构造应力场模拟及裂缝预测

宝北区块构造应力场模拟及裂缝预测

石油地质与工程2022年1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第36卷第1期编号:1673–8217(2022)01–0050–07宝北区块构造应力场模拟及裂缝预测王红坤1,马家虎2,梁杰锋1,王海涛3,张云1,杨瑞莎1 (1.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18;2.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中心,陕西延安716000;3.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以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宝北区块为例,对由冲起构造模式控制的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古应力场进行模拟,进而对研究区裂缝发育区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宝北区块致密砂岩储层中裂缝发育,主要为天然构造缝,包括剪切裂缝、张性裂缝和挤压裂缝。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进行精细地质建模和古构造应力场模拟,恢复了目的层在冲起构造模式下的古应力场,通过综合破裂率定量预测了裂缝的发育程度。

裂缝预测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一致,为宝北油藏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同时,为此类致密砂岩裂缝型储层甜点的有效预测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宝北区块;致密砂岩;应力场模拟;裂缝预测中图分类号:TE111.2 文献标识码:ASimulation of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fracture prediction in Baobei blockWANG Hongkun 1, MA Jiahu 2, LIANG Jiefeng 1, WANG Haitao 3, ZHANG Yun 1, YANG Ruisha 1(1.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nan Oilfield Company, SINOPEC, Zhengzhou, Henan 450018, China;2.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Yanchang Oilfield Co., Ltd., Yan'an, Shaanxi 716000, China;3.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INOPEC,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Taking Baobei block of Bohu depression in Yanqi Basin as an example, the fractur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controlled by thrust structure model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On this basis, the paleo-stress field is simulated, and then the fracture development area in the study area is predic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actures in 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of Baobei block are developed, mainly natural structural fractures, including shear fractures, tensile fractures and compression fractures. Fine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paleotectonic stress field simulation are carried out by 3D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paleo stress field of the target layer under the thrust structure mode is restored, and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fractures is quantitatively predicted by comprehensive fracture rate.The fracture predict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which provides reliable basic geological data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djustment of Baobei reservoir. Meantime, it provides a feasible method for the effective prediction of this kind of tight sandstone fractured reservoir.Key words: Baobei block; dense sandstone; stress field simulation; fracture prediction随着油气开发技术的进步,致密砂岩油气的勘探和开发已经变得越发重要。

纵波阻抗精细重构下的地震反演技术在东风港油田的应用

纵波阻抗精细重构下的地震反演技术在东风港油田的应用

划分为 3 个砂层组, 即 1 砂组、 2 砂组、 3 砂组;
区最终保留下的岩性为 12 种: 灰 ( 钙) 质泥岩、
凸起提供变质岩母岩,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
灰质砂岩、 粉砂岩、 细砂岩、 砂岩、 含砾砂岩、 中
平面上受南、 北双向物源控制, 南部缓坡带由无棣
沉积, 北部陡坡带由埕子口凸起提供沉积岩 ( 灰
测井曲线开展基于典型岩性控制的精细标准化, 在
此基础上对纵波阻抗曲线进行重构, 从而获得既不
改变波阻关系又能有效区分储层—非储层的纵波阻
抗曲线, 用于合成记录标定、 低频模型构建及波形
指示反演的开展, 最终得到高分辨率反演成果, 提
高储层预测的可靠程度, 指导井位部署, 加快了该
区的勘探进程。
1 地质背景
E⁃mail:406547824@ qq com
· 138·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21 年
Key word: Dongfenggang Oilfield; upper Es4 member; reservoir sensitivity parameter analysis; reservoir predic⁃
泥岩、 油页岩、 灰岩、 泥质粉砂岩、 灰质粉砂岩、
砾岩。 其中, 粉砂岩、 细砂岩、 砂岩、 含砾砂岩、
第 40 卷 第 1 期 王月蕾 等: 纵波阻抗精细重构下的地震反演技术在东风港油田的应用
· 139·
中砾岩为储层段对应的岩性。 这一方案不仅简洁,
井储层—非储层响应特征一致的测井曲线, 即为研
member in the study area are mainly developed in Sand Group 1 and 3. The Sand Group 3 developed in the low⁃do⁃

富裕县低渗透油田动态开发精细地质研究作用论文选题题目

富裕县低渗透油田动态开发精细地质研究作用论文选题题目

富裕县-低渗透油田|动态开发|精细地质|研究作用论文选题题目富裕县-以下是低渗透油田|动态开发|精细地质|研究作用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对比精心整理而成,各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为近年来所发表论文题目,可供低渗透油田|动态开发|精细地质|研究作用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也可以作为低渗透油田|动态开发|精细地质|研究作用毕业论文撰写选题参考。

更多论文选题,论文发表题目可登陆“云发表”网站自主选择!关键词:建筑工程机械论文,教育教学论文网,建筑工程系论文1……低渗透油藏合理关井测压时间的确定2……B153井区超低渗透储层孔隙定量演化模式3……相控随机建模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的应用4……低渗透油藏Cr~(3+)聚合物凝胶渗流特性及其作用机理5……低渗透普通稠油油藏水平井极限动用半径——以叙利亚Oudeh油田为例6……有效驱动系数对低和特低渗透储层开发效果的影响7……礁滩相碳酸盐岩油藏贼层识别方法及开发技术对策-以鲁迈拉油田Mishrif油藏为例8……低渗透滩坝砂油藏CO2近混相驱生产特征及气窜规律9……国外低渗透油田产能预测方法10……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应力敏感性模拟实验11……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修正毛管数理论及参数优化12……低渗透碳酸盐岩稠油油藏热复合化学方法提高采收率实验13……大规模压裂技术在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14……注入水中悬浮物对低渗透油藏储层堵塞规律15……数值模拟技术在区块井网重构中的应用简16……动态裂缝是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出现的新的开发地质属性17……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动态裂缝成因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以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组为例18……特低渗透油田精细测井解释模型19……大庆低渗透油藏注水动态裂缝开启机理及有效调整对策20……扶余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非均质性动态演化特征21……渤中25-1低渗透油田地应力分布特征及对开发的影响22……特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效果影响因素实验23……用于降压增注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及性能评价研究24……注采比方法在油田精细注水中的应用——以牛心坨油田为例25……济阳坳陷特低渗透油藏地质多因素综合定量分类评价26……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开发方式与应用27……老君庙油田古近系M层冲积扇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28……低渗孔隙型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发对策--以叙利亚O油田为例29……低渗透储集层应力敏感性评价方法30……适合二氧化碳驱的低渗透油藏筛选方法31……低渗透油藏有效注入水水质界限32……特低渗透油藏多层合采评价新指标33……低渗油藏CO2/原油及N2/原油间油气相渗实验34……不同类型低渗透储层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及其差异性成因——以陕北斜坡中部S地区中生界为例35……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中部水平井开发区盒8段沉积微相和砂体展布36……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储层表征技术及其发展展望37……低渗透油藏中油包水乳液的生成及其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38……镇北-环县地区长4+5油层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39……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特征研究40……宁武盆地煤岩静态力学特征研究41……莫北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压裂方案设计42……吉林低渗透油藏气驱开发潜力43……低渗透油藏注采动态连通性评价方法44……王窑油田西部低渗透油藏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加密调整物理模拟45……大庆扶余油层超前注水技术指标界限46……表面活性剂改善稠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实验研究——以东辛油田深层稠油油藏为例47……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整体开发关键地质技术——以苏里格气田苏东南区为例48……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动态分析49……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水驱油渗吸窜流指数研究50……特低渗透应力敏感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方法51……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隔夹层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52……低渗透油田暂堵重复压裂堵剂用量优化与现场试验53……超低渗透油藏分段多簇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与渗流规律——以鄂尔多斯盆地长8超低渗透油藏为例。

二连地区滚动勘探开发目标综合评价

二连地区滚动勘探开发目标综合评价

前言进入“九五”以来,二连油田原油产量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递减,2003年配产已下降到73.5×104t。

造成二连油田近年来产量大幅度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是最直接的原因。

“九五”至“十五”初期,在新区勘探徘徊不前的同时,老区产能接替能力呈快速下滑趋势,2002年建成产能不足万吨,2003年历史性的没有建产。

老区接替能力下降原因,主要是随着整体加密和细分层系工作的结束,钻探对象向零星加密和局部剩余油富集区转移,调整余地越来越小,钻探效果也呈现逐步变差的趋势,特别是近两年老区产能建设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低效井。

巴音都兰新区的发现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储量接替的矛盾,为二连油田“十五”后期实现产量稳定提供了良好基础,但从长远来看,要实现二连油田产量规模稳定的目标,资源接替的矛盾依然突出。

《二连地区滚动勘探开发目标综合评价及实施研究》是油田公司下达给二连分公司的生产性科研项目,项目要求针对二连油田阿尔善、宝饶、吉格森、扎布等重点含油气构造带油藏规模小、沉积类型多、储层横向变化大、构造破碎等复杂的地质条件,在老油田周边地区及未动用储量区块,运用传统的石油地质研究方法,结合目前多种先进的地球物理手段,尤其是构造精细解释及储层横向预测技术等,进行滚动目标优选评价,为二连油田积极准备产能建设战场。

1、主要研究内容·1·(1)、立足于各目标区带的钻井、测井、地震、测试及油田开发动态等资料的系统分析、整理,运用构造精细解释、反演等储层预测地球物理新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对有利目标进行综合评价;(2)、在有利目标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井位论证工作,提出可供实施的滚动评价井;(3)、对滚动勘探开发实施区块进行跟踪分析,并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4)、对滚动勘探开发目标区块的储量进行评价。

2、技术难点和问题(1)、复杂断块的构造精细解释;(2)、不同沉积类型砂体的储层预测;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标定滚动评价井3—5口;(2)、新增石油地质储量80万吨;(3)、滚动评价井钻井成功率达到75%以上;(4)、新增可采储量动用率达到80%以上。

油气田开发水资源高效利用探讨_2

油气田开发水资源高效利用探讨_2

油气田开发水资源高效利用探讨发布时间:2022-08-17T06:48:28.54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4月第7期作者:耿志宏王耀东[导读] 油气田的开发是一项多工序整合性的生产过程。

耿志宏王耀东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杏河采油作业区,陕西延安 717502摘要:油气田的开发是一项多工序整合性的生产过程。

除了钻井、采油、集输等核心生产运作流程之外,同时还包括有地面建设、运输等辅助类型的生产活动,相关活动所排出的废水也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水环境带来负面性的影响。

创建油气田开发水资源管理的专项体系。

伴随着如今油田生产集成化模式的深入应用,集中大规模的水资源运用、排水频次提升,钻井、压裂、产出水平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水系统,切实做好对水资源的科学化管控,可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以有效解决油气田开发与水资源紧缺之间存在的问题。

以更好保证油气田阶段中,水资源得到科学化的运用与保护。

关键词:油气田;开发;水资源 1 油气田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析 1.1 废水注入的风险在开展油气田生产阶段中,废水的形成长期存在且无法全面规避。

而伴随着油气田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改进,专业领域的生产体量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也出现了废水系统体量无法有效顺应生产需求的情况。

固井不良、油屋损坏等问题对周边环境的地下水与有关的土壤形成很大的环境隐患并带来显著的环境风险。

1.2 地下水管理力度亟待提升因为多种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也导致相关生产企业为有效控制好生产区域内地下水的环境品质,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建立基于地下水质量的专项数据系统。

针对于地下水环境质量的主要简化信息更多是体现在初期的生产调研报告当中。

此种运作背景之下,无疑无法有效契合对地下水资源严密监管的需求,同时更是会面对着较为严峻的环境风险。

1.3 钻井在通常情况下,废水通过系统化地处理之后可以运用于调配钻井液。

完井运作之后,钻井废水保存于井场的专项处理池之中。

调整注水结构_降低无效注水_提高注水效益

调整注水结构_降低无效注水_提高注水效益

文章编号:1004—5716(2006)04—0093—03中图分类号:TE35716 文献标识码:B 调整注水结构,降低无效注水,提高注水效益梁杰峰,李志远(河南油田分公司宝浪油田开发项目经理部,新疆博湖841400)摘 要:针对油田存在的问题,通过注水结构调整,降低无效注水,提高注水效益,使油田开发形势逐渐趋于好转并实现了良性循环。

关键词:低孔;低渗;注水结构调整;有效注水;提高注水效益1 油田地质特征宝浪油田开发项目经理部管辖3个区块即宝北、宝中和焉2区块,构造上分别位于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宝浪苏本构造带上和本布图背斜构造带上,构造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即在燕山期褶皱基础上,经喜山期构造运动改造形成,储层物性为低孔、低渗储层,平均孔隙度11.9%~15.1%,平均渗透率(5.6~22.8)×10-3μm2,原油类型多,既有黑油,又有挥发油,还有凝析油,开发生产管理难度大。

其中宝北区块为长轴背斜,宝中为地垒式长轴背斜,宝北、背斜长短轴比达(5~6.3)∶1,东翼陡(30°~50°),西翼缓(11°~30°),油田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全油田共发育26条断层,将构造切割成三个大的断块,即宝北背斜、宝中背斜宝2断块、焉参1断块,这类复杂的构造特征给注采系统部署造成一定难度,使油水井的连通关系和注水的流线分布更加复杂化。

含油层多、单井及单层油层厚度大、非均质较严重,油藏类型主要为具边水油气藏。

焉2区块构造为北西向长轴背斜,长短轴比(2.2~5.5)∶1,西南翼缓(4°~6°),东北翼陡(15°~22°),背斜内部断层相对不发育。

含油层较少、单井及单层厚度较小,非均质严重,主力油层为边底水油藏类型,这类型油藏为防止底水锥进保持地层压力开采尤为重要。

2 油田开发历程及注水现状宝浪油田自1996年投入试采,1997年投入注水开发,已经历了快速上产、高效稳产阶段,到2003年以后油田开发处于产量递减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