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静脉窦血栓的病因
感染性 :易引起海绵窦及乙状窦血栓形成 。 非感染性 :多见于上矢状窦。 约20%原因不明。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感染性静脉窦血栓病因
易引起海绵窦及乙状窦血栓形成 。
多继发于眼眶、面部、乳突、鼻窦、颅 内感染或败血症, 中耳乳突部的感染。
非感染性静脉窦血栓病因
(1)血液成份的改变:高凝状态,高脂血症、口服 避孕药、血液病。
MRV:静脉血流信号消失或充盈缺损
(CE MRV ≥PC MRV>2DTOF MRV)
DWI :血栓高信号(40%) FLAIR :血栓低→高信号
左侧乙状窦血栓
3 days T1等高信号,T2低信号
M/27Y headache 5 days
MRI表现
亚急性期(1~2周) T1WI 、T2WI上均呈高信号
MRV显示静脉窦血栓形成不受血栓形成时间的 影响,除显示大静脉窦外,对MRI显示欠佳的 直窦、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等结构也能清 晰显示,临床实用价值很大。
五、鉴别诊断
静脉窦解剖变异的判断:
在诊断静脉窦血栓时,应排除先天性静脉 窦变异可能。 以下解剖变异可能会被误诊为静脉窦血栓
五、鉴别诊断
1、窦闭塞(闭锁或发育不良,多见于横窦) 、非对称性引流(枕窦、双窦)
2、正常窦充盈缺损(蛛网膜颗粒、窦内分隔 ),要小心静脉窦先天发育不全所致的“假 阳性”。
解剖变异
脑静脉和静脉窦先天 性发育不良或缺如
常见于横窦
为颅内最大成对的静脉窦, 延续为乙状窦。上矢状窦 血液偏流于右侧者居多(约 63%),所以右侧横窦较粗。 正常人亦可见一侧横窦缺 如。
五、鉴别诊断
不要发现缺乏血流就认定静脉窦血栓形成, 还要看 MR平扫像上是否存在信号改变,增 强后是否存在充盈缺损,该段静脉窦相关的 回流静脉是否通畅 在真正的一侧横窦发育不全者,至少Labbé 静脉能正常回流,该侧乙状窦通常也是存在 的;而一侧横窦静脉血栓时,乙状窦和颈静 脉球、颈内静脉上段均可能血栓形成。
(优选)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 与鉴别诊断
颈内静脉造影示意图
一、脑静脉窦的解剖
脑静脉窦主要有6个: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脑静脉和静脉窦的解剖特点
动静脉多不伴行 无静脉瓣 变异多 吻合支丰富
上矢状窦在MRI的位置
直窦在MRI的位置
横窦
为颅内最大成对的静 脉窦,横窦起于窦汇 ,向外、向前行至岩 枕裂处急转直下延续 为乙状窦。
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MRI诊断
急性期(<1周) 亚急性期(1~2周) 慢性期(>2周) MRI+MRV≥DSA > CT>X线平片
MRI表现
急性期(<1周)
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
T1WI :中等信号
高信号
T2WI:中等信号或略低信号、极低信(GRE T2WI≥SE T2WI)
静脉窦壁呈高信号
增强MRI: “δ” 征或空三角征
面肿胀、静脉怒张、球结膜水肿、突眼等)。 3、继发的脑梗塞、出血所致的限局性症状。
四、静脉窦血栓的影像
1、MRI可直接显示静脉窦和血栓,且脑静脉窦中血栓有特异 信号表现,并对显示血栓后继发性病变的敏感性较强。但 MRI在显示直窦、大脑大静脉和大脑内静脉血栓形成不敏感 ,对其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3、MRV对直窦、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等结构也能清晰 显示,而且不受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 4、MRI和MRV结合可提高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率,MRI 和MRV是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 5、DSA检出率高,但有创伤性。
慢性期(>2周) 血栓软化吸收血流再通,呈流空信号 静脉窦壁常不规则或永久闭塞 机化血栓T1WI 、T2WI上呈低信号,可强化 30%的再复发率
MR静脉造影(MRV)
诊断的直接征象: 脑静脉窦血流高信号缺失,或静脉窦的边缘模 糊。 诊断的间接征象 病变以外有静脉侧枝形成,出现其他途径的引 流静脉异常扩张。
蛛网膜颗粒的X线、CT表现
变异较大,边缘锐利而不整齐的颗粒状透亮影, 直径约0.5-1.0cm左右,多分布于额顶骨矢状缝两 旁,很少超过中线4.0cm意外的地方,通常较对 称。
CT半圆形、或浅弧形,少数可呈穿凿样骨质缺损 改变,深度可达板障甚至达外板。
边界清晰,周边可见硬化环。
MR表现
(1) 好发于上矢状窦近段外侧陷窝内的蛛网膜颗粒 表现为顶前区、中线旁的局限性骨质缺损; (2) 缺损区与脑脊液信号相同,长T1、T2信号; (3) 边界清楚,边缘光滑,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4) 颅内板常见缺损口,常不穿过板障及外板,周 围无软组织肿块影及占位效应; (5) 增强扫描无强化。
(2)血液动力学改变:全身衰竭、脱水、心力衰竭、高热等,血 流缓慢而形成血栓。 (3)机械因素:外伤、开颅后、肿瘤或血肿压迫等。 (4) 近年来,遗传因素受到重视,约占15%~20%。 (5) 活性蛋白C抵抗的个体患本病的危险度较正常
人增大2 ~7倍。
三、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多见炎性静脉窦血栓形成。 神经系统症状因受累静脉窦的部位、范围、血栓形 成的速度、侧枝循环建立的情况不同而异。一般有 以下症状: 1、颅内压增高 2、静脉窦阻塞引起循环障碍的局灶症状(颜
上矢状窦血液偏流于 右侧者居多(约63%) ,所以右侧横窦较粗 。正常人亦可见一侧 横窦缺如。
横窦在MRI的位置
乙状窦
是两侧横窦的延续,也是 颅内成对的静脉窦。位于 颞骨乳突部和枕骨内侧的 乙状沟内,上接横窦,下 经颈静脉孔延续为颈内静 脉。
接受诸多导静脉和小脑静 脉的引流。
乙状窦在MRI的位置
主要脑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
➢横窦血栓形成 86%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62% ➢直窦血栓形成 18% ➢脑浅部静脉血栓形成 17% ➢颈内静脉血栓形成 12% ➢Galen静脉及脑内静脉血栓形 成 11%
Stam J. Thrombosis of the cerebral veins and sinuses. N Engl J Med. 2005;352(17):1791-1798.
鉴别诊断:蛛网膜颗粒压迹
蛛网膜颗粒,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 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硬 脑膜窦内,称蛛网膜颗粒。 作用:是脑脊液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脑 脊液通过这些颗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 入静脉。
蛛网膜颗粒压迹是蛛网膜颗粒在颅骨内板上引起的压迹。
蛛网膜颗粒临床上是无症状的,有的表现 为溶骨性时,则需开颅手术。 数目、大小及深度,常随着年龄和性别而 不同,儿童很少见,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 出现,同年的男性较女性较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