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处理监测方案
软基处理观测(监测)方案
软基处理段观测(监测)实施方案1、概述:软基处理采取塑料插板和压载的方法,使原地表下一定深度土体进行排水下沉固结,增加土体密实度,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因此地表压载后的沉降和位移观测(监测)对保证软基段路堤工程质量,确保完工后的工后沉降量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系统连续、正确完整的观测及分析,掌握控制工程地基沉降量、指导工程施工。
2、沉降板和位移桩的制作及埋设:沉降板由500mm长,直径为25.4mm(1英寸)的钢管和600*600*9mm钢板组成。
底部钢管焊接在钢板中心处,节管用管箍连接,两端由螺纹接头和空心管紧铰连接,为了保护观测钢管,外套500mm长直径为76.2mm(3英寸)钢管,外管顶部用护管帽盖住。
为了控制和掌握填土压载过程中对路堤边坡下土体的稳定(和变化),设置钢筋砼位移桩。
沉降板埋设在路基底面或砂砾垫层下,位移桩打入地表深度下不小于1.2米,桩顶需高出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0厘米。
沉降板及位移桩结构图见附图A—1、A--2。
3、观测点布设: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基地质情况在软基处理段LK0+150、LK0+180、LK0+260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图一),左侧半幅换填地段在LK1+165、LK1+185处各设一个断面(图二),位移边桩与断面一致。
观测断面沉降板和位移桩布置见下图所示。
4、观测频率:沉降观测的频率取决于沉降量的大小,加载方法。
通常要求观测的次数能反映出沉降变化的过程又不遗漏变化时刻。
根据本设计采用回填路堤进行逐步压载的方法,要求施工期每填筑1~2层应观测一次,如果两层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时,每天至少观测一次。
当填筑到上路床顶后,予压期第1~2月,每月观测二次,以第二个月起视沉降速率变化情况观测1~2次,直至予压期结束。
5、水准点的设置:水准点(基点)应选在垂直于路中心线50米外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并埋设砼水准基石,路堤升至一定高度时,为了减少沉降观测由地面水准点传递到路面的高差影响,可将水准点传设到附近原固定的结构物上。
市政道路软基综合处治方法及施工监测措施
市政道路软基综合处治方法及施工监测措施市政道路软基综合治理是指对城市道路软土地基进行治理和加固的一种综合性工程,旨在改善道路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提高城市道路的运行性能和使用寿命。
市政道路软基综合处治方法及施工监测措施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市政道路软基综合处治方法及施工监测措施的相关内容。
一、市政道路软基综合处治方法1. 土地基勘察土地基勘察是市政道路软基综合处治的第一步,通过对软土地基进行勘察分析,了解软基的性质和特点,确定软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土地基勘察主要包括现场勘察和取样分析两个方面,通过现场勘察了解软基的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荷载情况等;通过取样分析进行实验室测试,提供软基的物理力学特性等数据。
2. 处治方案设计在进行土地基勘察后,根据软土地基的具体情况,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设计出合理的软基综合处治方案。
处治方案设计的关键是确定采用何种处治方法,例如土石方加固、地基改良、水泥搅拌桩等,以及确定施工的工艺方案和材料选择等内容。
3. 施工技术施工技术是市政道路软基综合处治的关键环节,包括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艺参数控制等内容。
在软基处治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处理效果和工程质量。
4. 验收及监测软基处治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处理效果进行验收和监测,通过验收和监测可以了解处治效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为后续的道路工程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施工监测措施1. 施工前监测在进行软基综合处治的施工前,要对软基进行详细的监测,包括软基的承载能力、变形特性、地下水位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监测,为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和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施工中的监测是确保软基综合处治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时监测软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和措施,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市政道路软基综合处治方法及施工监测措施是确保软基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科学合理的软基综合处治方法和严格规范的施工监测措施,才能保证软基工程的质量稳定,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性能,为城市的交通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软土地基处理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分析
3.3、标准贯入试验及土工试验
• 在地基处理前、处理中及处理后布置一定 数量的钻探孔,对地基进行取样及标准贯 入试验。土工试验的目是通过地基处理前 的土工试验数据与地基处理后的土工试验 数据比较,计算指标的增强量,取土间距 一般2米左右。标贯试验间距2.0米左右,计 算标贯锤击数的增量。钻孔数量可根据工 程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确定,一般不少于6 个。
3.9、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四、监测数据处理及指标选用
• 对各地基处理监测方法所取得的数据进行 分析,统计,一般情况下取其平均值,对 十字板剪切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取其标准 值,对平板载荷试验取特征值。必须注意 的是,对设置的监测点应进行及时检查, 如发现移动,则数据采集终止。
• 各种监测方法的数据应相互验证,一般情 况下,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3.1地表沉降观测
• 地表沉降观测即根据设置在处理地层中的 随地基同步沉降的观测点与在观测时间内 不产生沉降的控制点进行观测高程测量, 并计算出沉降差。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应有 代表性,一般处理域的四周角点及中心应 布置观测点,如果处理面积较大,可按方 格网布置,观测点的数量应能全面反映地 基的变形并结合地质情况确定,数量不宜 少于6个点。
3.1地表沉降观测
• 沉降观测点一般由钢铁等不易变形的材料 般制成,一端埋入处理前地基一定深度, 另一端露出地表,定期测量高程,前后两 次高程差即前后两次测量时间内的沉降量。 控制点宜设置在地基处理区域外外围的坚 实地基或基岩中。
3.1地表沉降观测
•
3.1地表沉降观测
• 沉降观测应定时测量,提供每次测量的高 程、最后两次的沉降差及总的沉降量,提 供沉降随时间变化曲线,当沉降速率过快 时应立即上报业主或业主委托的单位(如 监理单位)。
软基处理变形监测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软土路基施工监测的目的 (3)三、监测的基本要求 (3)(一)、监测的内容 (3)(二)、软基监测观测点布置 (3)四、监测时间阶段 (4)(一)、路堤填筑期 (4)?(二)、路面结构施工工期 (4)五、观测方案 (4)(一)、观测目的 (4)(二)、观测方案的编制依据 (4)(三)、软基监测重点 (4)1、桩网复合地基处理法 (4)2、堆载预压法 (5)(四)、监控项目 (5)、(五)、软基监测断面设计 (5)(六)、监测频率及监控标准 (7)1、监测频率 (7)2、监控标准 (8)(七)、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8)2、观测精度要求 (8)(八)、主要监测仪器设备 (9)1、地表水平位移观测 (9)?2、垂直位移(沉降观测) (9)3、分层沉降 (9)4、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9)5、孔隙水压力观测 (9)(九)、监测点的布置、埋设及监控方法 (10)1、监测点的布置 (10)2、基准桩埋设 (10)3、沉降板埋设 (11);4、测斜管埋设 (12)5、孔隙水压力计埋设 (14)6、测点的保护 (15)六、观测方法与实施细则 (16)(一)、沉降板垂直沉降观测 (16)1、水准仪及水准尺 (16)2、沉降观测的外业 (16)3、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17)。
(二)、边桩水平位移观测 (17)(三)、测斜管观测 (17)1、测斜管的工作原理 (17)2、测斜管测量侧向位移 (18)3、观测的技术要点 (18)4、侧向位移观测资料的整理 (19)(四)、孔隙水压力观测 (19)(五)、观测精度的保证措施 (19)*七、监测工期 (20)八、信息反馈、质量体系 (20)(一)、信息反馈体系 (20)(二)、质量保证体系 (21)(三)、监测小组工作内容 (21)九、试验资料整理及监测成果 (22)(一)、资料整理 (22)(二)、预期提交的资料 (22):(三)、监测成果的分析及反馈 (23)(四)、观测图表 (23)十、办公设施 (26)十一、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 (26)(一)、监控工作程序 (26)(二)、工作制度 (28)(三)、全面监控观测内容: (28)(`从莞高速公路惠州段第一合同段K0+000-K18+105段软基处理变形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从莞高速公路惠州段起点于增城市增江街周山村与增从高速公路顺接,往南经博罗福田镇、石湾镇、园州镇、终于惠州市与东莞市地域分界线与从莞高速公路东莞段起点相接,本项目全长。
软基处理检测方案
民塘路北段市政工程软基处理检测方案编制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二〇一〇年月软基处理检测方案一、处理方法:对于素填土或杂填土层层厚较小的地段,采用换填处理,处理范围为:K0+130~K0+190、K0+300~K0+590、K0+690~K0+760、K0+960~K1+140、K1+320~K1+380、K1+400~K1+430、K1+650~K1+690、K2+140~K2+230、K2+560~K2+580、K2+660~K2+810、K2+840~K2+880、K2+920~K2+990、K3+070~K3+120、K3+160~K3+185.4。
对于素填土或杂填土层层厚较大的地段,采用振动沉管碎石桩处理,处理范围为:K1+140~K1+209.8、K1+294.7~K1+320、K1+690~K2+140、K2+580~K2+660、K2+880~K2+920、K3+120~K3+160。
二、技术要求:1、工后沉降量:一般路段≤30cm,涵洞处≤20cm,工后沉降差≤2‰;2、路段处理交工面承载力需≥120KPa;3、路基顶面回弹模量≥32MPa,路基压实标准(重型击实标准,深度自路槽底算起)如下:4、碎石桩桩径500mm,仅在机动车道范围内按正方形布置,桩间距1.2m,交工面复合地基承载力≥120KPa。
施工前应进行成桩试验,试验数量7-9根,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调整桩间距、灌入量等参数,重新进行试验或修改施工工艺设计。
5、碎石桩检测包括静载和动力触探检测,换填要做压实度检测。
三、检测顺序施工现场首先开展的碎石桩位置是K1+140~K1+320(人民路两侧)段和K1+860~K1+960(金地上塘道)段,之后根据现场情况陆续展开,检测要根据施工顺序进行,施工一段检测一段。
软基处理检测方案
段K88+750-K88+950振动沉管碎石桩软基处理试验方案一、概况国高网成渝地区环线乐山至雅安段公路TJ11标段K88+750-K88+950采用振动沉管碎石桩加固处理,布桩方式为正三角形,桩间距1.10米,设计要求经加固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f spk≥150kPa。
二、检测规范及目的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检测若干规定(修订本2004)及设计文件等有关文件规定,本次检测采用:动力触探+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通过动力触探和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该复合地基处理效果、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三、工程地质概况详见《地质勘察报告》(省略)四、试验方案两种检测试验方案附后。
五、地基检测检测数量动力触探:按总桩数的不低于3%计算。
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按总桩数的不低于0.5%-1%计算,且每个单体工程不低于3个点。
四川交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段K88+750-K88+950软基处理动力触探试验方案1、试验执行标准本次动力触探试验执行标准为《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J50021-2001)、设计文件等有关规范和规定。
2、试验方法和目的采用质量为120kg的超重型动力触探仪对复合桩地基进行检测,确定复合地基的处理效果,并确定整个加固处理范围内的薄弱处,作为确定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点的依据。
3、动力触探试验点位的确定原则(1)、地质条件薄弱处或异常处可作为确定动力触探试验点的依据;(2)、结构复杂部位可作为确定动力触探试验点的依据;(3)、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可作为确定动力触探试验点的依据。
段K88+750-K88+950软基处理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方案1、试验执行标准本次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执行标准为《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设计文件等有关规范和规定。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1 编制依据1.1《xxxx设计图》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3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4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2 工程概况3 软基处理施工监测检测的意义监测检测是软基处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基加固的施工过程中,需进行必要的监测检测工作,通过埋入地基土中的各种仪器,可反映出地基预压荷载大小、地基的固结、沉降和位移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通过对这些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算,从而对地基加固的施工质量、地基的加固效果做出评估。
这是实现对地基加固施工过程的动态监测、动态检测、指导施工的必要手段,可为后续工程的施工、场区的使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4 监测检测项目及数量加固区监测项目有:表层沉降观测、分层沉降观测、孔隙水压力观测、边桩位移观测、深层水平位移观测以及水位观测;检测项目有:静力触探、场地卸载前钻探、十字板剪切、标贯以及砂、土密实度。
具体监测检测项目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加固区主要监测检测项目一览表5 监测检测总要求5.1 现场观测仪器埋设要求(1)沉降板沉降板在铺设砂垫层设置排水板后进行,在埋设沉降板之前发生的沉降可根据原始地面标高、砂垫层厚度和沉降板埋设前的砂垫层标高等数据推算出。
沉降板埋设后要注意保护,一旦被损坏应立即修复并补测标高。
(2)孔隙水压力计孔隙水压力计布置在淤泥层中,要求自上而下淤泥底面布置一个,淤泥层中间隔3.0m布置,在插板完成后设置,要求每个钻孔埋设一个孔压测头,埋设应满足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
(3)分层沉降仪分层沉降仪布置在淤泥中,分层沉降磁环要求淤泥底面和顶面各布置一个,淤泥层中间隔3.0m布置,分层沉降管和磁环在插板完成后设置。
(4)测斜管测斜管布置在预压土坡脚,要求测斜管渗入淤泥层下下卧层2.0m以上深度,在插板完成后设置。
(5)边桩边桩在插板和水平排水系统完成后设置。
软基处理监测方案总结
1 相关监测方案总结1.1 监测目的监测是软基处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基加固施工及竣工后,需进行必要的监测工作,通过埋入地基土中的各种仪器,可实时了解整个软基加固过程中沉降变形、孔隙水压力消散、强度增长的情况,从而起到控制施工速率,保证地基稳定的作用,并对地基加固的施工质量、地基的加固效果做出评估。
这是实现对地基加固施工过程的动态监测、指导施工的必要手段,也可为后续工程的施工、场区的使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1.2 软基处理监测技术的依据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4 《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JTG TL11-20145 《京沪高速公路淮江段改扩建项目施工图设计》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1.3 监测内容与原则1 监测内容为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保证路基施工稳定,监理部门应加强动态观测。
一般软土路段的观测,主要监测新填路基地表沉降和地表及地下深层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
观测工作由施工单位负责,现场的测试设备和标志也由施工单位严加保护。
2 监测布点基本原则1)测点布置时对临空、桥头和小型构造物作为重点监测路段。
2)一般拼宽断面仅埋设沉降板。
3)沿河塘及其他涉水段,在该路段进行拼宽路基填筑时,为确保路基稳定性,本次设计要求在路基两侧坡脚处设置测斜管和位移边桩,对路基稳定性进行观测。
4)沉降与位移观测点宜布置在同一横断面上。
1.4 现场观测仪器1)沉降板本图为沉降与稳定观测构造图,沉降板和沉降管的构造和尺寸大小如下图所示,图中尺寸均以毫米计(下同)。
沉降板采用A3钢板,沉降管采用钢管,每节长度视每层填土厚度而定,一般不超过20 cm。
沉降管外套Φ70 mm保护钢管,钢管用套丝接长。
沉降板埋设后要注意保护,一旦被损坏应立即修复并补测标高。
图1-1 沉降测量装置构造图观测要求:基桩高程沉降观测应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采用DS1 型水准仪配因瓦水准尺,观测允许误差应为±1 mm。
软基处理监测方案
软基处理监测方案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Guangdong Foudation Engineering Company一、监测目的。
软基处理监测是为了了解整个软基加固过程中孔隙水压力消散、沉降变形,排水固结的发展过程,从而起到控制施工速率,保证地基稳定的作用,且对评价加固效果、总结工程经验提出有效资料,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滥测,应用监测所得的信息指导施工,及时掌握变形的状况,对确保安全施工、信息化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监测技术的依据:1、《环岛路(大干围路~南洲路)道路排水A 标施工设计图纸》2、《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三、监测内容:根据《环岛路(大干围路~南洲路)道路排水A 标施工设计图纸》中有关规定,本工程需进行下列必要项目的监测:1、沉降板2、深层沉降标3、分层沉降标4、水平位移边桩四、监测点的布置:根据《环岛路(大干围路~南洲路)道路排水A 标施工设计图纸》中有关要求,木工程布设各类监测点如下:沉降板30个、深层沉降标10个、分层沉降标10个、水平位移边桩40个。
1)沉降板:浅层沉降观测采用沉降板观测,沉降板在工作垫层施工时埋设,埋设在现状地表处,测杆采用镀锌钢管,钢极为Q235钢;侧杆第一段长2米,上端套丝扣,按长段1.0-2.0米,两端套丝扣;测杆接长采用水管接头(标准件)连接;测杆外套塑料管保护,套管直径80mm ,套管随测杆接长,接头外包土工布,防止泥沙进入管内,测杆要垂直,用水准仪观测。
2)分层沉降标:采用钻孔埋设法埋设,与钻机配合进行分层沉降标埋设,每个钻孔埋设2个标环,间距2.0米,埋入淤泥下卧层不小于之米。
用MS505型成相同精度的分层沉降监测仪监测地基在加固期内不同深度的竖向位移,从而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Guangdong Foudation Engineering Company确定分层沉降特性。
3)深层沉降标:采用钻孔埋设法埋设。
深层沉降标(螺旋形的的标头)旋放于淤泥(或淤泥质粘土)下卧土层30-50cm 。
软基处理变形监测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软土路基施工监测的目的 (3)三、监测的基本要求 (3)(一)、监测的内容 (3)(二)、软基监测观测点布置 (3)四、监测时间阶段 (4)(一)、路堤填筑期 (4)(二)、路面结构施工工期 (4)五、观测方案 (4)(一)、观测目的 (4)(二)、观测方案的编制依据 (4)(三)、软基监测重点 (4)1、桩网复合地基处理法 (4)2、堆载预压法 (5)(四)、监控项目 (5)(五)、软基监测断面设计 (5)(六)、监测频率及监控标准 (7)1、监测频率 (7)2、监控标准 (8)(七)、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8)2、观测精度要求 (8)(八)、主要监测仪器设备 (9)1、地表水平位移观测 (9)2、垂直位移(沉降观测) (9)3、分层沉降 (9)4、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9)5、孔隙水压力观测 (9)(九)、监测点的布置、埋设及监控方法 (10)1、监测点的布置 (10)2、基准桩埋设 (10)3、沉降板埋设 (11)4、测斜管埋设 (12)5、孔隙水压力计埋设 (14)6、测点的保护 (15)六、观测方法与实施细则 (16)(一)、沉降板垂直沉降观测 (16)1、水准仪及水准尺 (16)2、沉降观测的外业 (16)3、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17)(二)、边桩水平位移观测 (17)(三)、测斜管观测 (17)1、测斜管的工作原理 (17)2、测斜管测量侧向位移 (18)3、观测的技术要点 (18)4、侧向位移观测资料的整理 (19)(四)、孔隙水压力观测 (19)(五)、观测精度的保证措施 (19)七、监测工期 (20)八、信息反馈、质量体系 (20)(一)、信息反馈体系 (20)(二)、质量保证体系 (21)(三)、监测小组工作内容 (21)九、试验资料整理及监测成果 (22)(一)、资料整理 (22)(二)、预期提交的资料 (22)(三)、监测成果的分析及反馈 (23)(四)、观测图表 (23)十、办公设施 (26)十一、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 (26)(一)、监控工作程序 (26)(二)、工作制度 (28)(三)、全面监控观测内容: (28)从莞高速公路惠州段第一合同段K0+000-K18+105段软基处理变形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从莞高速公路惠州段起点于增城市增江街周山村与增从高速公路顺接,往南经博罗福田镇、石湾镇、园州镇、终于惠州市与东莞市地域分界线与从莞高速公路东莞段起点相接,本项目全长32.902KM。
某码头项目陆域形成工程软基处理监测、检测方案
某围海造陆软基处理工程监测、检测方案编制:校核:审核:审定:目录1 概述 (2)1.1 工程概况 (2)1.2 工程地质 (2)1.3 监测及检测的目的 (3)1.4 工期 (4)2 监测、检测依据 (4)3 监测、检测内容与方案 (4)3.1 表层沉降监测 (4)3.2 孔隙水压力监测 (5)3.3 水位监测 (6)3.4 分层沉降监测 (7)3.5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8)3.6 边桩监测 (9)3.7 十字板剪切试验 (9)3.8 钻孔取土标贯试验 (11)3.9 载荷板试验 (12)4 监测测点统计 (13)5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效果的评价依据 (13)5.1 孔隙水压力分析 (14)5.2 地表沉降分析 (14)5.3 分层沉降分析 (14)5.4 现场十字板试验分析 (14)5.5 固结度分析 (15)6 资料处理与成果提交 (17)7 监测施工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 (17)7.1 监测工作程序 (17)7.2 质量保证措施 (18)7.3 进度保证措施 (19)7.4 安全监控措施 (19)7.5 主要管理人员配备情况表 (20)7.6 主要设备进场计划 (20)8 附图: (21)1 概述1.1 工程概况本期工程内容包括:(1)护岸长度约1558m,护岸工程分为东南护岸、西南护岸、东护岸、东北护岸、北护岸。
①东北护岸和北护岸K0+000~K0+545.1为抛填袋装砂和充填大砂袋斜坡堤结构构,采用水下抛填袋装砂+回填后方砂+充填大砂袋,顶面标高+6.3m。
②西南护岸、东南护岸、东护岸K0+545.1~K1+558段为抛石斜坡堤结构,采用陆上推进填筑,堤心石为开山石。
顶面标高+5.50m、+5.70m等不等。
(2)陆域形成面积150032m²,吹填疏浚土成陆,陆域形成包括A区、C区、D区:①A区回填开山石,面积为75183m2。
A2、A4区回填开山石分两层强夯,先回填至标高+4.0m,用4500kN•m夯能进行强夯处理,然后A2区回填至+8.4m采用3000kN•m夯能进行第二层强夯处理,A4区回填至+9.3m进行第二层强夯处理;A1、A3区回填开山石分别至标高+9.8m和+8.4m,采用3000kN•m夯能进行强夯处理;②C区,第1层吹填30万吨港池疏浚土至标高-0.7m;第2层吹填2万吨港池疏浚土至标高+8.2m,面积为150032 m2;③D区,待码头及棱体形成后,回填D区中细砂。
软基监测方案
软基监测方案(总3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XXX工程监测方案XXX公司XXX年XXX月XXX日监测方案工程名称:XXX工程工程地点:XXX 建设单位:XXX公司编写:审核:批准:XXX公司XXX年XXX月XXX日目录1.工程概况 (3)2.监测设计原则 (3)3.设计依据 (4)4.监测项目内容 (4)5.测试方法及原理 (5)5.1. 表层沉降标观测 (5)5.1.1 监测目的 (5)5.1.2 监测点埋设方案 (5)5.1.3 监测仪器 (6)5.1.4 监测方法 (7)5.1.5 监测时间 (7)5.1.6 监测成果 (7)5.1.7 监测频率 (8)5.2.孔隙水压力监测 (8)5.2.1 埋设方案 (12)5.2.2 监测仪器 (14)5.2.3 监测方法 (14)5.2.4 监测时间 (16)5.2.5 监测成果 (16)5.2.6 监测频率 (16)5.3.分层沉降观测 (16)5.3.1 埋设方案 (1)5.3.2 监测设备 (2)5.3.3 观测方法 (2)5.3.4 观测时间 (2)5.3.5 观测成果 (3)5.4. 地下水位观测 (3)5.4.1 埋设方案 (3)5.4.2 测试仪器 (5)5.4.3 测量方法 (5)5.4.4 观测时间 (5)5.4.5 观测成果 (5)5.5.深层土体位移观测 (5)5.5.1 埋设方案 (6)5.5.2 测试仪器 (7)5.5.3 观测方法 (7)5.5.4 观测时间 (7)5.5.5 观测成果 (7)6.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报送 (9)6.1监测初始值测定 (9)6.2监测数据资料整理、提交及流程 (9)6.3监测报表的内容及报送时限 (10)7.监测组织机构和监测流程 (11)7.1监测组织机构 (11)7.1.1本项目拟投入的主要技术人员 (11)7.1.2本项目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 (11)7.2监测组织的主要职责 (12)7.3监测流程 (12)8.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 (13)8.1质量目标 (13)8.2监测工作的管理 (13)8.3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 (13)9.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和保证措施 (14)9.1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14)9.2安全保证体系 (15)9.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6)9.4环境保护 (16)1.工程概况XXXXX本项目软基处理特点:本工程软基处理属于近海区回填工程,因地基下卧深厚的软土层,工程特性差,软基处理是本项目的难点。
软基监测方案
软基监测方案软基工程是指土壤较松软,承载力较低的地基工程。
为确保软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软基监测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软基监测方案的内容和流程。
一、监测目的和意义软基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实时了解软基工程的变形情况和承载力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软基监测的意义在于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软基工程的风险,并对工程后期维护提供参考数据。
二、监测内容软基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1. 地下水位监测:通过设置水位监测点,实时监测软基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分析软基变形与地下水位的关系。
2. 沉降监测:通过铺设沉降测点,利用测量仪器监测软基的沉降变形情况,分析软基的沉降趋势和速率,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变形监测:通过设置测点,采用位移传感器等监测软基的变形情况,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等,及时掌握软基的变形情况。
4. 承载力监测:通过设置承载力试验点,进行静载试验或动载试验,监测软基的承载力变化情况,为工程设计和验收提供参考数据。
三、监测方案设计与实施软基监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应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监测目标和内容:根据软基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监测目标和需要监测的内容。
2. 确定监测点位:根据软基工程的布置和特点,科学合理地确定监测点位,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 选择监测仪器:根据监测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和设备,包括水位计、沉降仪、位移传感器等。
4. 安装监测设备:按照设计方案,对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准确安装,并进行校验和调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5. 数据采集与处理: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利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准确的监测结果。
6. 监测报告编制:根据监测数据和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监测过程、结果分析和建议措施等,为工程质量和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四、监测周期和频率软基监测的周期和频率应根据软基工程的特点和变形情况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软基监测应在软基施工前、施工期间和施工后进行全面监测,以确保软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软基监测方案
软基监测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日益重要。
其中,软基工程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软基的安全性、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为了确保软基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软基监测方案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软基监测方案的意义、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软基监测的意义软基工程是指在土壤较差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建设时使用的一种增加地基承载力的工程。
由于土壤的复杂性,软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系列的挑战。
例如,软基可能会发生沉陷、变形、下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软基监测的意义在于及时掌握软基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软基监测的方法1.岩土工程勘察在软基建设之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勘察。
该勘察需要通过地质勘察和地下水位勘察来评估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确定软基的承载能力和潜在问题。
此外,还需要对附近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为软基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
2.传感器监测传感器监测是软基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在软基体内、上部结构或周边环境中安装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软基变形、沉降、应力等参数的变化。
这些传感器可以采集大量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进行判断和预测。
传感器监测不仅提高了软基监测的准确性,还大大降低了监测成本和风险。
3.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飞机或卫星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
软基监测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软基周边的地形、植被覆盖、地下水位等进行监测。
这种非接触式监测方法不会对软基产生干扰,且能够快速获得大范围的数据。
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可以了解软基周边环境的变化,进而判断软基安全性的状况。
三、软基监测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软基监测方案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软基监测将呈现以下趋势:1.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无人机将成为软基监测的重要工具之一。
无人机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软基的图像、视频和数据,并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巡航监测。
软基处理监控方案
***工程软基处理监控方案一、工程概况本项目**,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60Km/h,双向6车道,道路红线宽37m。
沿线交通条件总体便利,材料运输条件较好。
但项目施工期间,工程施工车辆会对沿线地方交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做好施工前期准备,采取必要的措施疏导交通,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二、工程特点1、部分鱼塘段不良土富存(1)软土勘测报告揭示,部分鱼塘等软土地层的主要类型是冲淤积形成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层,以厚层和夹层形式存在。
从物理力学指标上看,软土层具有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淤泥的典型特征,即含水量高(多为流塑状态)、渗透系数低、压缩性大、强度低。
含水量高预示软土层的沉降量大;渗透系数低使得软土层排水缓慢、固结时间和沉降稳定周期长,易导致较大的工后沉降;孔隙比大、压缩性高说明软土层易发生较大的变形,反映在路堤填筑过程中瞬时沉降量占的比重大;强度低说明软土层承载能力差,对路堤填筑时地基的稳定性不利。
在这种地质条件上修筑高等级公路,给施工和管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可液化砂土本项目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沿线分布有较多的饱和沙土,饱和沙土地震液化成为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之一。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路段所处区域为设防地震烈度Ⅶ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
路段K29+000~K29+510属轻微~严重液化场地,总长度0.51km,液化指数为0.78~52.65。
鉴于此路段液化指数起伏较大,建议进行若干补勘。
其他路段的液化等级均为不液化。
2、平面控制因素较多本项目南岸沿途多为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地方道路纵横交错,结构物较多,软弱地基广泛分布,纵断面受结构物净空、软基工后沉降和旧路路面标高控制,限制因素较多,为了与旧路设计标高对应,设计中南岸路堤填筑高度普遍不高。
由于南岸原有地面标高分布不一,各段的填筑高度也各不一样,其中软基处理路段南岸最大填筑高度为5.69m。
3、差异沉降问题(1)路线南岸新老地基的软基差异沉降问题路线南岸由新老地基组成,部分地面原为工厂、民宅和水泥路面,部分甚至为鱼塘段,固结度不一,路基情况复杂。
软基监测方法
软基加固施工监测方法1、工程概况及监测目的本工程陆域面积约5.63万m2,场地陆域地基中淤泥、淤泥质土等具有高压缩性的软土主要分布在码头前沿30m范围内及港区西侧,软土平均厚度约8~12m。
由于软土深厚,因此在陆域形成后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才能满足工艺荷载对场地的使用要求以及码头边坡稳定的要求。
根据设计,本工程采取堆载预压加塑料排水板的软基处理方法,堆载区分为A、B、C三个区,其中A、B区设计堆载高度为4m,C区堆载高度为2m。
本工程A、B区分两次堆载,第一次堆载从3月17日至 4月2日,堆载高度从4.60m标高堆至6.7m标高,第二次堆载从4月15日至4月27日,堆载高度从6.70m标高堆至8.60m标高。
C区一次堆载,堆载从3月17日至 4月2日,堆载高度从4.57m标高堆至7.00m标高。
为保证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期地基的整体安全和稳定,需要在施工期进行地基沉降和侧向位移等规定监测指标长时间、连续的定性与定量现场技术监测和分析工作,从而指导现场施工和优化设计,反馈和验证设计参数取值,提供质量检测和隐蔽验收数据,保证软基处理进程和质量,为制定、执行有关施工专项方案和调整设计提供详实的数据和技术支持,同时配合和支持工程竣工验收、工程投资后评价等工作。
2、监测内容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要求,本工程的陆域软基处理地基变形监测的表层沉降、分层沉降、边桩位移、深层侧向位移(测斜管)、孔隙水压力、加固前后十字板剪切、加固前后钻孔取土试验等。
3、监测方案3.1监测点布置(1)表层沉降标的布设沉降标主要由底板、测杆、塑料套管组成。
(2)分层沉降标由沉降管及磁环组成。
沉降管为优质PVC管,具有一定的刚度,管杆直挺,两端采用斜面内接头连接;磁环由沉降测量专用稀土高能磁外包硬塑料组成,是测量感应元件,套在沉降管外面,可沿沉降管自由滑动,磁环外装有多个簧片爪,以利其伸入土体,确保磁环与土体沉降一致。
分层沉降测量是将分层沉降仪探头放入预埋沉降管内,探头一旦感应沉降磁环,分层沉降仪就会发出鸣叫,测出的沉降仪鸣叫处深度即为沉降磁环所处位置;管口标高采用水准仪进行测量。
公路软基监测方案审批流程
公路软基监测方案审批流程在公路建设中,软基是指地基土质较松软,承载力较低的地层。
为了确保公路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软基的监测工作非常重要。
为了规范软基监测工作,需要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并进行审批流程。
一、编制软基监测方案软基监测方案是指对软基的监测目标、方法、频次、内容、数据处理等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的方案。
编制软基监测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目标:明确监测软基的目标,如软基沉降、水平位移、竖向应变等。
2. 监测方法:根据监测目标确定合适的监测方法,如测量法、传感器法、遥感法等。
3. 监测频次:根据软基的特点和监测目标确定监测频次,一般为定期监测和定点监测相结合。
4. 监测内容:明确监测的具体内容,如测量点的选择、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等。
5. 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软基状况评估结果。
二、软基监测方案审批流程软基监测方案的审批流程是为了确保监测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以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审批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提交申请:监测单位编制完成软基监测方案后,需将方案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专家组进行审批。
2. 初步评审:相关部门或专家组对软基监测方案进行初步评审,主要是对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估。
3. 修改完善:如果审批单位认为方案存在问题或需要完善的地方,监测单位需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4. 专家评审:经过初步评审合格的软基监测方案,将提交给专家组进行评审,主要是对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进行评估。
5. 终审批准:专家组评审通过后,审批单位进行终审批准,确定软基监测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计划。
6. 实施监测:经过审批的软基监测方案将进行实施,监测单位按照方案进行监测工作,并及时上报监测数据。
7. 数据分析与报告:监测单位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编制监测报告,用于软基状况评估和工程决策。
8. 定期评估:监测单位根据监测报告,定期评估软基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海湾温泉度假村软基处理监测实施方案
海湾温泉度假村软基处理监测实施方案目录1、编制依据 (4)2、监测目的及工作量 (4)2.1监测目的 (4)2.2监测工作量 (5)3、监测精度要求及报警值 (5)3.1 监测精度要求 (5)4.2 观测成果取位要求 (6)3.3监测报警值 (6)4、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7)4.1 监测工作程序 (7)4.2测斜监测 (7)4.2.1测斜管的埋设 (7)4.2.2测斜观测 (10)4.3分层沉降监测 (10)4.3.1分层沉降标的埋设 (10)4.3.2分层沉降观测 (11)4.3孔隙水压力监测 (12)4.3.1孔隙水压力计的埋设 (12)4.3.2孔隙水压力观测 (13)4.4沉降监测(沉降板) (14)4.4.1沉降板的制作与埋设 (14)4.4.2沉降观测 (15)4.4.3沉降观测要求 (16)4.5水平位移监测(沉降标) (18)4.5.1沉降标的制作与埋设 (18)4.5.2平面控制 (18)4.5.3水平位移观测 (19)4.6地下水位 (21)4.6.1地下水位观测管的埋设 (21)4.6.2地下水位观测 (22)5、观测频率 (23)6、监测的设备及人员配置 (24)6.1监测设备配置 (24)6.1.1材料设备组织计划 (24)6.1.2主要监测设备 (24)6.2监测人员配置 (25)6.2.1劳动力组织计划 (25)6.2.2监测组织机构 (25)7、项目信息管理 (26)7.1项目信息管理总体安排 (26)7.2监测成果的整理与分析 (27)8、监测工作制度 (29)9、工期保证措施 (29)1、编制依据(1)《某海湾温泉度假村软基处理示范区施工图,2011年9月);(4)《地基处理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6)《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林宗元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8)《***地区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JG04-96);(9)《城市测量规范》(GJJ8-99);(10)《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1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1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1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78-97);(1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5)《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16)《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17)《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8-98)。
软基检测技术方案
第一节检测内容1、路基基底处理桩基检测检测内容为复合地基或单桩承载力,检测方法为平板载荷试验。
第二节检测依据1、工作依据(1)内遂高速有关设计文件和要求。
(2)内遂高速有关检测技术要求。
(3)技术服务合同。
2、测试规范和依据(1)技术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程》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第三节工作程序1、检测工作程序内遂高速K36+560-K36+650、K36+140-K36+220、K32+455-K32+506软基检测工作程序包括报检、检测准备、外业数据采集、内业资料处理、结果提交5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1)报检与施工单位保持信息通畅,施工单位提出报检计划并填写检测报检表,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依据相关规范满足检测条件后,应提前24小时通知检测单位进行现场检测。
项目经理部向检测分部下达检测任务。
(2)检测准备1)检测分部对检测中要使用到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调试,确保仪器标定有效,工作状态良好。
2)要求施工单位提供经确认的受检对象设计和施工资料,以备检测过程中使用。
3)检测人员要及时收集受检对象个方面的信息资料,确保受检对象达到检测要求,满足检测基本条件。
(3)外业数据采集检测人员依据报检表、受检对象资料进行外业数据采集,认真填写现场记录表,要求作业严谨、认真,保证采集数据真实、有效。
(4)内业资料处理资料处理人员根据所提供的设计和施工资料对外业采集的数据、波形进行处理,给出初步分析判断结果。
(5)结果提交初步分析结果待检测分部负责人审核后,出具中间检测结果,疑难问题报请技术负责人签审后,尽快告知施工单位是否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并于48小时内将中间结果报告报监理单位。
当检测发现有严重质量问题时,检测单位72小时内上报业主和监理单位。
当采用其它检测方法进行验证时,应报监理单位审核和业主批准,确保检测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村港区扩建二期工程
监测方案
施工单位:海南赛博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资质等级:乙级
项目负责人:卫宏
二〇一三年五月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二、监测目的
三、人员组织结构
四、监测依据和技术标准
五、监测技术和方法
六、监测点布置
一 工程概况
监测项目位于澄迈老城马村,为马村港填海工程。
分为一区、二区、三区。
场地平整后的地面绝对标高为11.0m左右,采用国家85高程标准。
二 监测目的
1、通过对吹填土体变形的监测与数据分析,随时掌握吹填土体的沉降变形与孔隙水的情况,判断吹填土体的固结密实程度。
2、将监测数据与分析结果提供给甲方,以便其判断设计与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合理,据之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以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三 人员组织结构
1、项目负责人:卫宏 教授
2、监测作业人员:衣君、韩宏超、周韦宏等技术工作人员。
四 监测依据和技术标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渠化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241-98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
(JTS258-200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港口岩土工程勘查规范》(JTS133-1-2010)
五 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监测原则
1、监测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调查,并作简明记录。
2、应有完整连续的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监测数据。
3、出现较大降雨、地震等对监测体变形产生显著影响时,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方式加强监测。
4、对不同的监测内容,应各自采用相同的监测线路和监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应固定监测人员。
6、首次监测时应至少反复监测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二)、监测内容
经甲乙双方协商,本次监测内容如下:
(1)填土地表沉降: 22个监测点
(2)分层沉降: 4组20个监测点(3)孔隙水压力: 4组16个监测点 (4)地下水位: 1个监测点
(5) 卸载回弹 22个监测点(三)、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总体要求
按照规范,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精度要求、设计要求、场地条
序号监测项目测试元件监测精度测点数
1地表沉降苏州一光DS05水
准仪
1.0mm22苏州一光DS05水
件、地区经验和方法适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行。
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和变形监测点。
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监测基准点应选在工作区外相对稳定的位置。
(2)施工期间,应采用有效措施,确保基准点和监测点的正常使用;
(3)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基准点的稳定性。
(4)按照设计确定监测点的类型与数量,并在区内均匀布置。
2、监测仪器、设备和监测元件
(1)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
(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
3、对同一监测项目的要求
(1)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2)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
(3)固定观测人员;
(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监测过程中应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查;应加强对监测仪标的保护,防止损坏。
监测项目初始值应为事前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4、监测精度与分项要求
(1)监测点数量及监测精度
表5-1 监测点数量及监测精度表
2分层沉降准仪 1.0mm20 3孔隙水压孔隙水压计±0.50C16
4地下水位水位管、激光测
距仪
5.0mm1
5卸载回弹苏州一光DS05水
准仪
1.0mm22
(2) 地表沉降
根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变形观测点的布设应与变形体密切结合。
一般选择布设在沉降或伸缩缝两侧;不同结构分界处;不同基础或地基交结处;码头的前后沿; 墩式结构的四角。
本监测项目为吹填土沉降变形监测,在地表共布置了共22个沉降监测点,均匀分布在监测区内。
具体详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监测开始前,需在监测体外部地面不受影响的区域设置基准点。
基准点的埋设按有关测量规范、规程执行。
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
(3) 分层沉降
根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每个观测断面不得少于2个观测点。
其观测点的设置应沿铅垂线方向,每一土层不得少于1点。
最浅的观测点应设在基础底面下不小于0.5m处,最深的观测点应设在岩石层或超过压缩层理论深度处,经论证也可设在适当深度处经甲乙双方协商,分层沉降监测共设置4组20个监测点,监测点布置详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与剖面图。
(4) 孔隙水压力
根据《孔隙水压力测试规范》(CECS 55),测点布置依据测试对象施工因素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等综合考虑确定。
根据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与甲方意见,并考虑本场地实际情况,共设置孔隙水压监测点16个,具体详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5) 地下水位
本场地为吹填土场地,填土下伏厚度相对均匀的淤泥土层,土层结构相对简单,粒度相对均匀,地下水位变化不大。
依据此特点,并根据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与甲方意见,本场地设置了1个地下水位监测点,孔位详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6)卸载回弹
根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变形观测点的布设应与变形体密切结合。
一般选择布设在沉降或伸缩缝两侧;不同结构分界处;不同基础或地基交结处;码头的前后沿; 墩式结构的四角。
本监测项目为吹填土沉降变形监测,在地表共布置了共22个沉降监测点,均匀分布在监测区内。
具体详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四)、监测频率
变形监测点布设后,监测项目初始值应为事前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加载期为1次/d,预压期为1次/2d,满载一个月内为1次/3d,满载一个月后为1次/5d.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
1变形观测成果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
2变形测量标志遭破坏
3监测体及其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陆、滑坡,影晌观测成果;
4 监测体、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大的变化,影晌观测点和工作基点稳定
5由于凤暴潮、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异常情况,影晌观测成果
6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7监测体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8. 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而且,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变形发展
趋势和准确判断监测体安全性状,并及时向监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报告监测结果。
(五)、提交成果资料
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两份监测报告,内容包括:
1. 垂直位移量成果表;
2. 地下水位观测成果表;
3. 观测点位置图;
4. 相应项目成果曲线图;
5. 成果分析报告。
六、附图
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详图
地表沉降详图
分层沉降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