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辞令新解
外交辞令的含义
李肇星介绍,外交工作有一个规则,不能问别人有什么病,就算见到长者身体比较弱也不能问,另外,见了女士不能问年龄,见了男士不能问工资。
李肇星通常问什么问题呢?他常常问的问题是:“你们国家为世界人民的进步事业做过什么贡献?”正是这个问题,让他学到了不少知识,知道了领带是芬兰渔民发明的,咖啡是埃塞俄比亚的驴发现的,芭蕾舞最早是意大利一个小餐厅的服务员端盘子的动作。
2004年访问芬兰时,李肇星问芬兰外长,“你们芬兰为世界人民的进步事业做过什么贡献?”芬兰外长回答说,“你看你的领带这么漂亮,我估计是中国产的,但是我要告诉你这个领带的发明权是我们芬兰的。
”这位外长说,因为芬兰天气冷,渔民下海打鱼时害怕自己冻坏了就围一块布,后来不下海打鱼的人觉得挺好看,不断改进就成了领带。
到古老的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访问时,李肇星又问该国外长相同的问题。
埃塞俄比亚外长就反问他喝的是什么,李肇星说是咖啡。
埃塞俄比亚外长就告诉他,咖啡最早是埃塞俄比亚的驴发现的。
因为埃塞俄比亚农民发现驴吃了一种灌木的叶子就会活蹦乱跳,干活有劲,于是农民就把叶子用开水一冲,喝这个水很提神,这就是咖啡,后来就演变成食用咖啡豆了。
有一次,李肇星去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意大利佛罗伦萨访问。
他问佛罗伦萨市长“你这个城市为人类文明做了什么贡献?”本来以为市长要提该市的伟人但丁,但市长却说,最让他骄傲的是文艺复兴前夕这里一家餐厅的服务员。
李肇星好奇地问为什么。
市长说,很简单,那家餐厅的生意好,吃饭的人多,服务员怕上菜的时候将菜汤滴在客人的衣服上,就小心翼翼地用一只手端着菜,然后用脚尖走路。
客人看得很高兴,说你们不上菜时也到前面来走着看看,这就是芭蕾舞的起源,芭蕾舞在欧洲艺术史上被定义为脚趾站在五线谱上的艺术。
听了这些故事,李肇星有了感触:“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要永远感谢人民,将人民群众当老师。
劳动人民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花絮:“坦诚会谈”=“有不同意见”李肇星昨日的演讲也延续了他一贯幽默风趣的风格。
外交辞令模糊语用分析【外交辞令模糊性的语用分析】
外交辞令模糊语用分析【外交辞令模糊性的语用分析】外交工作中所用的语言,通常称为外交辞令(diplomaticlanguage)。
它广泛应用于涉外人员的各种交际应酬、答记者问、对外宣传、演讲辩论等活动中。
H.Nicholson在《外交》一书中赋予外交辞令三种含义:外交辞令首先是指外交官彼此交谈与互致信函中所使用的具体语言――拉丁语、法语、英语;第二种含义是指外交领域所特有的专门词汇,如缓和(d e tente)、公报(communiqu e)、照会(note)等;第三,外交辞令最普遍的含义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能够使外交官措辞犀利而又不失谨慎和文雅的外交用语(guarded statement)。
外交辞令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主要靠口头和书面表达来完成交际任务。
语言是外交工作的重要载体,熟练、准确地运用语言对外交活动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外交辞令是一种正式、保守、谨慎、准确的说服性语言,其显著特征就是讲究策略和礼貌。
然而外交辞令的准确性却并不排斥模糊语言。
在许多情况下,外交辞令要求隐喻性地、含蓄地运用模糊语言(fuzzy wording)。
恰当运用模糊外交语言不但可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而且可以无损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
模糊语言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使语言更委婉、含蓄、礼貌。
为此,外交家们在发布公告、公布会谈结果、回答敏感性问题以及缓和交际气氛等的活动中常常运用模糊辞令。
一、语言的模糊性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所谓模糊性,是指一个概念的中心区域基本上确定,而外延界限不明确的属性。
它是客观世界自身内在的模糊性和作为主体的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的有限性以及不确定性在语言表达上的反映。
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语言符号的离散性与客观事物连续性之问的矛盾,用离散的语言符号去标志连续的事物,就可能边界不明,产生模糊性;另一方面,出于人类思维和交际的需要,人们常常故意使用一些语义模糊的词语以适应不同的交际目的。
外交部分辞令PPT课件
第4页/共31页
外交辞令的特点
• 一般来说,“外交交涉”是常规动作,而在交涉中诸 外交语言的使用则有相对固定的“习惯表述”。外交 语言体现了一国对外政策,是捍卫一国利益的工具, 含蓄、婉转、“话说半句”或使用多种“托辞”常是 外交语言的特点。
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继续艰苦奋斗,不断 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第16页/共31页
•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在中华文化中根深蒂固。----中国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
合作的旗帜,----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永远是推动 建设和谐世界的坚定力量。 •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 中国和巴基斯坦都是伟大的国家,两国是亲密的友好邻邦,共同的目标把我们紧紧连结在 一起。让我们抓住机遇、共迎挑战,弘扬传统友谊,深化全面合作,在新世纪的征程上, 共同为发展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懈努力!共同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 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 祝中巴友谊万古长青!谢谢大家。
第9页/共31页
弘扬传统友谊 深化全面合作 ——胡锦涛在伊斯兰堡的演讲
• 尊敬的穆沙拉夫总统,尊敬的阿齐兹总理,女士们, 先生们,朋友们:
• 我非常高兴应邀在伊斯兰堡会议中心发表演讲。首先, 请允许我向在座巴基斯坦各界朋友,并通过你们向兄 弟的巴基斯坦人民,转达13亿中国人民的诚挚问候和 良好祝愿。
• 第三,扩大人文交流,夯实友好基础。中方高兴地看 到,中国孔子学院已经在巴基斯坦落成,中巴友谊中 心项目也已正式换文。希望这两个项目能够搭起两国 人文交流的新平台。为培养更多中巴友好事业接班人, 中国政府决定未来5年内邀请500名巴基斯坦青年访 华,并积极考虑增加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名额。 中国政府支持双方在文化、卫生、教育、旅游、体育、 新闻媒体、学术团体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支持扩大 两国航空和陆路联系,推进友城合作,进一步夯实两 国友好合作的社会基础。
外交术语 深入沟通和交流
外交术语深入沟通和交流外交辞令:亲切友好的交谈。
实际含义:就寒暄一下,没谈正事儿。
外交辞令:坦率交谈。
实际含义:分歧很大。
外交辞令:交换了意见。
实际含义:就是各说各的。
外交辞令:充分交换了意见。
实际含义:吵得很激烈。
外交辞令:增进了双方的了解。
实际含义:认识有分歧。
外交辞令:会谈是有益的。
实际含义:虽然意见不合,能坐下来谈就很好。
外交辞令:持保留态度。
实际含义:不能同意。
外交辞令:尊重。
实际含义:不太同意。
外交辞令:赞赏。
实际含义:不尽同意。
外交辞令:遗憾。
实际含义:不满。
外交辞令:不愉快。
实际含义:激烈的冲突。
外交辞令:表示极大的愤慨。
实际含义:现在我拿你没办法。
外交辞令:严重关切。
实际含义:可能要干预。
外交辞令:不能置之不理。
实际含义:即将干涉。
外交辞令: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
实际含义:我们将报复。
外交辞令:我们将重新考虑这一问题的立场。
实际含义:我们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友好)政策。
外交辞令:拭目以待。
实际含义:最后警告。
外交辞令:请于XXX月XXX日前予以答复。
实际含义:最后警告。
外交辞令: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将由XXX负责。
实际含义:又是最后警告。
外交辞令:这是我们万万不能容忍的。
实际含义:还是最后警告。
外交辞令分析
外交辞令分析外交辞令分析外交,有一定的礼节及规范。
并且,在对外发布新闻稿的时候,为了顾及双方关系,往往会采用比较委婉但是表达同样意思的措辞来描述,这就是外交辞令。
咱们外交部,就最喜欢发布这样的新闻稿,有时也让人颇为玩味。
所以,只有知道了常用的外交辞令,才可能真正读懂某次会议的真实情况。
根据外交规则,如果两国发生外交纠纷,一般情况下采取的措施:首先是交涉,比如外交部发言人在新闻会上批评、召见大使进行抗议等等;第二个层面是外交制裁,如驱逐外交官或降低外交规格:由大使级变成公使级,公使级变成代办级;最严重的是召回大使直至断交。
断交是争执双方的最后选择。
其间,所有活动使用语言必须是外交辞令; 一般来说,“外交交涉”是常规动作,而在交涉中诸外交语言的使用则有相对固定的“习惯表述”。
外交语言体现了一国对外政策,是捍卫一国利益的工具,含蓄、婉转、“话说半句”或使用多种“托辞”常是外交语言的特点。
同样是赞同,可以用“注意到”、“理解”、“不提出异议”、“同情”等不同分寸的语言表达;同样是关注,可以用“关注”、“严重关注”,“感到不安”、“深感遗憾”、“谴责”等多种词汇。
向对方警告也有“正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和“保留予以评论的权力”甚至“将采取响应的措施”等不同层次的表达,最严重的警告要就是要求对方在一定时间内满足要求的“最后通牒”。
外交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丰富,需要意会。
例如:1,说对某事“表示关切”或“表示严重关切”,意味着该政府将采取强硬的步骤;2,说对某事“不能无动于衷”或“不能置之不理”,是向对方暗示如果事态继续恶化,该政府将予以干预;3,说“将不得不仔细地重新考虑本国的立场”,就包含着友好关系即将变为敌对状态的警告;4,说会谈是“有益的”,弦外之音是会谈并未取得具体成果;5,说某外交官“进行不符外交身份的活动”,则是指控对方搞间谍活动。
多边外交所使用的语言则更注意含蓄和婉转。
联合国文件使用的语言多采用中性名词:如不说“敌人”而说“对手”。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浅析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浅析《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二百五十五年内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政治、军事、社会、文化诸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
居为《春秋》三传之首,是主流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既然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涉,便少不了外交官间的唇枪舌战,少不了精彩的外交辞令。
《左传》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逻辑之谨严、道理之明晰、辞采之华瞻、委实让人叹为观止,有着极为动人的感染力。
无论是在敌强我弱,还是在敌胜我败,甚至是在订立城下之盟,身为俘虏之时,外交官都能巧妙地使自己的说辞入情入理,起到折冲樽俎、消弭战祸的作用。
它不但反映了春秋时代复杂严峻的政治形势和机巧微妙的外交活动, 同时又表现了春秋时代外交场合那种彬彬有礼的风尚和高度的语言技巧。
先看其中的两个外交事例。
在《秦晋殽之战》中,秦军在盂明、西乞、白乙的率领下浩浩荡荡过周及滑时, 被郑国商人弦高偶遇, 他急中生智, 送牛犒师, 并用略带欢迎的口吻说出了弦外之音:“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 敢犒从者。
不腆敞邑, 为从者之淹, 居则具一日之积, 行则备一夕之卫。
”弦高这一番话, 表面上在犒劳秦师,实际上是在警告秦军休要轻举妄动; 表面上是说为秦师提供粮草,做好保已工作, 实际上是告诉他们郑国已经作好了应战的充分准备。
郑穆公接到弦高报信后, 派使者到客馆看视, 知道了秦客已收拾好车子, 磨好兵器, 喂饱马匹而枕戈待旦, 于是郑穆公又派大夫皇武子去客馆辞谢秦客。
皇武子绵里藏针、巧揭实质, 用挽留式的语言下达了使对方非走不可的逐客令:“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圃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这一番辞令, 表面上句句是颇具歉意, 恭敬协商的客气话, 实际上却句句带刺, 嘲讽与谴责双管齐下的逐客令; 表面上显得热情好客, 实际上却表现了对他们的无限憎恶。
外交辞令句子大全
外交辞令句子大全
外交辞令是指在外交场合使用的措辞和话语,通常具有严谨、委婉和策略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交辞令句子:
1. 双方应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
2. 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3. 我们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避免采取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的行动。
4. 我们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5. 我们重视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愿与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6. 希望有关国家能够认清形势,不要采取损害地区和平稳定的行动。
7. 我们将继续关注此事的进展,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自身利益。
8. 我们对某些国家在某些问题上的做法表示严重关切。
9. 我们强烈谴责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恐怖主义行为。
10. 我们应坚持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
的方向发展。
这些句子只是外交辞令的一部分,实际上外交语言的运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以更好地传达信息和维护国家利益。
我国的外交辞令和其真实意义
我国的外交辞令和其真实意义
微醺的春风像温柔的爱情,扑向你
声音像贴着春草梢头的燕子一样滑翔,
喝醉的春风填补着我们爱情细语的间隙
只有风钻进桥洞,陪伴着蜷缩着身子的他
眼里的闪烁的都是幸福
幸福的名字叫做你
眼睛像盛开的墨菊
阳光打在你脸上,温暖留在我心里,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唯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远行
我国的外交辞令和其真实意义
亲切友好的交谈---字面意思
坦率交谈----分歧很大,无法沟通
交换了意见----会谈各说各的,没有达成协议
充分交换了意见----没有达成协议,还吵得厉害
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双方分歧很大
会谈是有益的----双方目标暂时相距甚远,能坐下来谈就很好
我们持保留态度----我们拒绝同意
尊重----不完全同意
赞赏----不尽同意
遗憾----不满
不愉快----激烈的冲突
表示极大的愤慨----现在我拿你没办法
严重关切----可能要干预
不能置之不理----即将干涉
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我们将报复
我们将重新考虑这一问题的立场----我们已经改变了原来
的(友好)政策
拭目以待----最后警告
由此引起的后果将由……负责-----可能的话我国将诉诸武力(这也可能是虚张声势的俗语)
这是我们万万不能容忍的----战争在即这是不友好的行动
----这是敌视我们的行动;可能引起战争的行动。
《左传》外交辞令
浅论《左传》的外交辞令摘要:《左传》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其中记述的外交辞令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就其整体风貌而言,体现出鲜明的崇礼、重礼色彩。
本文从《左传》外交辞令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入手,主要就礼对外交辞令的制约作用、积极影响,以及礼在外交斗争中的具体运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左传》外交辞令礼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b)-0229-02《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名作。
《左传》在外交辞令记录整理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而这些外交辞令正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诸侯国间运用各种外交策略、外交手段的具体体现。
有学者统计,《左传》全书十八万字的行文当中,记录外交辞令也就是行人辞令的文字多达两万五千字左右,约占全书总字数的七分之一,约计有三百八十余次外交活动出现了言语交际现象,是整个《左传》辞令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外交辞令在《左传》中大量出现,是与当时列国间的外交斗争分不开的。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写道:“《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在争斗如此激烈的背景下,各诸侯国往往利用战争或外交手段,避免被敌国兼并,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混乱的时局使一大批外交人才应运而生,他们正式登上了历史的前台,演出了一场又一场折冲樽俎、斗智斗勇的历史正剧。
这些使节除了借国力为后盾,主要运用的工具就是辞令,外交辞令不仅表明使节所在国对于相关外交问题所持有的态度和立场,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些外交人才的能力素养、道德品质。
春秋外交人才,都是学、德、才、勇四全的高手。
学以致用,他们往往见多识广,博闻广记,而又极有修养,彬彬有礼。
德是根本,也是对于外交人员的职业要求,其核心内容是忠:忠于国,忠于君,忠于职守。
所以能够舍生取义,有献身精神。
才是对外交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在风云际会中能快速、机智地应对变化万千、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
外交术语大全及讲解
外交术语⼤全及讲解2021-07-22 21:20·风吹鄂⼩壳外交辞令:亲切友好的交谈。
实际含义:就寒暄⼀下,没谈正事⼉。
外交辞令:坦率交谈。
实际含义:分歧很⼤。
外交辞令:交换了意见。
实际含义:就是各说各的。
外交辞令:充分交换了意见。
实际含义:吵得很激烈。
外交辞令:增进了双⽅的了解。
实际含义:认识有分歧。
外交辞令:会谈是有益的。
实际含义:虽然意见不合,能坐下来谈就很好。
外交辞令:持保留态度。
实际含义:不能同意。
外交辞令:尊重。
实际含义:不太同意。
外交辞令:赞赏。
实际含义:不尽同意。
外交辞令:遗憾。
实际含义:不满。
外交辞令:不愉快。
实际含义:激烈的冲突。
外交辞令:表⽰极⼤的愤慨。
实际含义:现在我拿你没办法。
外交辞令:严重关切。
实际含义:可能要⼲预。
外交辞令:不能置之不理。
实际含义:即将⼲涉。
外交辞令:保留做出进⼀步反应的权利。
实际含义:我们将报复。
外交辞令:我们将重新考虑这⼀问题的⽴场。
实际含义:我们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友好)政策。
外交辞令:拭⽬以待。
实际含义:最后警告。
外交辞令:请于*⽉*⽇前予以答复。
实际含义:最后警告。
外交辞令:由此引起的⼀切后果将由*负责。
实际含义:⼜是最后警告。
外交辞令:这是我们万万不能容忍的。
实际含义:还是最后警告。
外交辞令:这是不友好的⾏动。
实际含义:依然是最后警告。
外交辞令:是可忍孰不可忍。
实际含义:就是最后警告。
外交辞令:悬崖勒马。
实际含义:真是最后警告。
外交辞令:勿谓⾔之不预也。
实际含义:这回是真打。
外交辞令:⾃古以来。
实际含义:这事⼉没商量。
外交辞令:坚决反对。
实际含义:意思下得了。
外交辞令:不要⽆事⽣⾮。
实际含义:我知道你想挑事⼉,随便。
外交辞令:不针对有关国家。
实际含义:没错,就是针对你国。
外交辞令:关于XX问题,建议你向XX了解。
实际含义:我知道,就是不告诉你。
外交辞令:我不回答假设性问题。
实际含义:这能跟你说吗。
外交辞令:我们对此不做评论。
实际含义:关我屁事⼉。
外交辞令
外交辞令外交语言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异于常态的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委婉、含蓄、模糊和折衷。
难怪曾在联合国内担任过美国代表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感叹地说:同样的一些话,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含义,但在外交文件中却是另一种含义,“这像是学习另一种语言。
”外交语言讲究委婉。
有位外交官甚至戏言道:婉言“即便是辱骂,听起来也令人愉快”。
在外交交涉中,说对某事“表示关切”或“表示严重关切”,意味着将对此采取强硬步骤;说对某事“不能无动于衷”或“不能置之不理”,是暗示如事态继续恶化干预将是不可避免的;说“将不得不仔细地重新考虑本国的立场”,就包含友好关系即将转为对立甚至敌对状态的警告;说某外交官“进行不符其外交身份的活动”,是指控对方进行间谍活动并将予以驱逐出境。
对外交谈判,也有一套委婉的“外交辞令”。
说会谈是“建设性的”,其含意是双方取得某些进展,但离解决争端仍相去甚远;说会谈是“有益的”,是指双方未能取得具体成果,但谈总比不谈为好;说会谈是“坦率的”,则是明显暗示双方分歧严重,但也各自增加了对对方立场的了解。
在多边外交中,更是几乎言必委婉。
在国际会议上听别国代表发言,要旨是注意“但是”后面的文章。
比如,“本代表团对这个建议有着最大的同情,但是愿意指出……”;“我对某国杰出的代表怀有深深的敬意,但是我认为……”,等等,其实都是“拒绝”、“否定”、“不同意”的委婉表述而已。
有网友说了外交部发言人为什么总是“答非所问”?是的,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问题时回答有时不是很切题,有点答非所问,让人不知所云。
并且发言人总说些我们“注意到……的表态”、“我们注意到……的报道”、“我们将继续关注……”等没有什么意义的话,好像总在说废话。
确实,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中有时有答非所问、说套话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大透明度,增加信息量。
但另一方面,公众也应了解外交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与常态语言是有所不同的。
外交语文往往更委婉、含蓄、模糊。
读懂外交辞令背后的真实含义
读懂外交辞令背后的真实含义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3年第29期要评估美国的外交政策,首先得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实际是什么。
这个任务可不容易。
分析人士需要强大的耐心,才能听完白宫、国务院或五角大楼发言人的发言。
这些人肩负着一项吃力不讨好的任务:竭力拿出最好的理由为政府的政策辩护,同时提供尽可能少的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所以,他们得使用一套特殊的言辞:积极、有行动力,但是模棱两可,足以维持最大的灵活性,以便在更多的信息出现,及目标和利益转变时还能说得通。
为了帮助外行更好理解政府的实际意思,下次观看有线电视频道时,记得随身带上以下外交政策翻译指南。
“我们在评估目前的形势”:我们还什么都没做。
“实际形势瞬息万变”:如果我现在表达官方立场,有人可能不满我的措辞。
“所有的选项都摆在桌面上”:用炸弹轰炸。
“我们不能排除任何可能”:我们保留做任何事、一切事的权利。
“我们的立场一直十分清楚”:我会重复笼统原则,不回答你的问题。
“我们欢迎这种讨论”:在动用了联邦政府的资源掩盖问题后,我们将透露一下次要的、已公布的信息。
“我们严重关切”:对一个美国盟友的最严厉谴责。
“不可容忍”:可以容忍——显然,我们还在考虑这个问题。
“某政策不针对任何国家”:某政策是针对中国或伊朗的。
“我们正与某国密切协商”:我们正假装与别国协商,为的是推卸责任和负担。
“建议你参照……”(版本1):参照以前一位高官的评论,而评论内容实质上与你的提问无关。
“建议你参照……”(版本2):参照另一个机构的发言人,后者也不会回答你的问题。
“我还没看到报道”:今早我们都看到、并讨论了该报道,但有关它的问题我不太好回答。
“某某人可以畅所欲言”:某人仍然没有彻底了解我们的明确立场,通常认为,此类人有自己的“一套打算”。
“我想你过度解读了”:用于凡是与白宫政策相冲突的新闻。
“我现在无权评论此事”:会有一名匿名“官员”适时地向你透露。
“对此事我现在没有任何信息提供给你”:这是一个让人特别不舒服的问题,我当然不会回答。
《左传》外交辞令述论
类外传
型交》
委婉含蓄型
委婉含蓄型:通过 曲折的表达方式, 避免直接冲突,达 到外交交涉的目的。
直接坦率型:直截 了当地表达己方的 立场和要求,言辞 犀利,不容置疑。
借古喻今型:借用历 史事件或典故来暗示 现实问题,表达自己 的观点和立场。
反语讽刺型:用反话 或讽刺的方式,暗指 对方的错误和弱点, 以达到警醒对方的目 的。
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提供了处理国际关系的智慧和策略,为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借 鉴和启示。
对现代外交语言的影响:左传外交辞令的精妙和智慧,影响了现代外交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对现代谈判技巧的影响:左传外交辞令中的谈判技巧和策略,对现代谈判技巧的发展和提升有 着重要的影响。
《
尽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左
意输 赅入 的你
传
述 》 阐 的
述正 观文 点,
论 外 文
字 是
您 思 想 的 提 炼 ,
交汇 报 人
辞:
请
令
壹
目 录 标 题
肆
交《 用辞左 技令传 巧的》
运外
贰
外 交 辞 令
《 左 传 》 与
伍
响 与 启 示
交 辞 令 的 影
《 左 传 》 外
叁
的《
类 型
外左 交传 辞》
巧的外《
第 四
运交左 章
用辞传
技令》
善于察言观色,把握对方 心理
善于察言观色,把握对方心理
措辞委婉含蓄,避免直接冲突
借用典故,增强说服力
灵活运用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
灵活运用各种言辞策略
善于运用委婉语,避免直接冲突 借用历史典故,增强说服力 使用模糊语言,保留灵活空间 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左传》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它是一部以春秋时期国家之间的政治斗争为背景的史书。
从该书中可以看出,在古代外交中,辞令是极其讲究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交流,更是一种政治手段和艺术表达。
本文将针对《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探讨其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十分精细,充满了婉约、委媚之意,在古代外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左丘明和各国国君之间的对话。
在外交场合中,对话的方式和措辞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表达方式的巧妙来达到交流的目的。
《左传》中,左丘明以他独特的辞令技巧,巧妙地将自己的意图隐藏有时候暗中藉着讽刺、夸奖等手法传递政治讯息。
这种精妙的辞令,对于当代外交中的言辞选择有一定的启发。
在当代外交中,由于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较为复杂,且言辞的选择方式不同,需要我们在辞令表达上加以重视。
通过学习《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可以提高现代外交人员对话的技巧和水平,更好地传递政治信息,达到外交交流的目的。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注重维护形象和尊严,倡导婉辞而不直接表示。
在古代外交中,对方的尊重和敬重是非常重要的,对话双方需要互相照顾对方面子,即使是批评和讽刺,也需要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
例如在《左传·庄公三十年》中,卫灵公以厚礼请见左丘明,并心存敬慕之情,这种德政一度使得卫国得以存续。
在当代外交中,尊重和礼节同样至关重要。
面对国际上的合作和交流,对于对方的身份和尊严的维护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我们在言辞上更加注意选择,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和纷争。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强调智慧和谋略,透过辞令的表达展现政治智谋。
在古代外交中,智慧和谋略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巧妙的言辞,可以传递自己的意图,达成所需的目标。
例如在《左传·僖公四年》中,齐桓公通过一系列巧妙的交流和联盟,成功地实现了败敌取地的目标。
在当代外交中,智谋的运用同样不能忽视。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强调了对外交伙伴的礼貌和尊重。
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外交是国与国之间进行交往的重要方式,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成为一种常态。
《左传》中所记录的外交辞令,多以尊称对方的方式进行。
当孔子担任鲁国的外交官时,他在与其他国家的使者交涉时,总是以礼貌的态度对待对方。
这种尊称对方的方式,体现了国与国之间平等对待的原则,同时也为当代外交语言风格带来了启示。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注重以言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在春秋时期,外交活动是由使者负责的,他们需要通过言辞来代表国家的意志和态度。
在《左传》中,对外交事务的记载中,使者们常常采用直截了当的宣示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当晋国派使者向鲁国提出要求时,鲁国的使者以明确的语言回应,并表示鲁国的立场和态度。
这种直接明确的表达方式,影响了当代外交语言风格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的方式。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强调了传递信息的严谨和准确。
在古代外交活动中,准确地传递信息对于双方的了解和判断至关重要。
《左传》中所记载的一些外交辞令,不仅注重双方意图的理解,还注重在传递信息时的准确和完整。
当鲁国的使者向晋国传达国君的诏命时,他以非常详细和准确的方式进行了表达,以确保对方能够完全理解鲁国的意图。
这种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方式,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交文件和文件撰写,要求用词准确、行文严谨。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强调了对外交伙伴的礼貌和尊重,体现了国与国之间平等对待的原则;注重以言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影响了当代外交语言风格中表达观点和意图的方式;它还强调了传递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中的文件撰写提出了一定要求。
这些影响使得当代外交辞令更趋于尊重、直接、准确和完整,更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需求。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以记录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为主。
其中包括了当时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内容,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反映了尊重和崇尚礼仪的精神。
在那个时代,国家之间的交往离不开礼仪的尊重。
《左传》中多次描述了各国君王之间的礼仪交流,比如宴会、宴饮、会盟等场合,都有详细的礼仪安排和流程。
这种外交辞令的使用,使得外交交往更具仪式感,增加了交流双方之间的尊重和信任。
其次,《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凸显了灵活变通的智慧。
春秋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变幻的时期,各国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
在外交交往中,常常需要变通处理各种复杂情况。
《左传》中多次记录了君王之间的外交词令,包括原话和解读,展现了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智慧和手腕。
这些灵活变通的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交往有一定借鉴意义,使得外交交往更灵活多样,更符合实际需要。
第三,《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强调了以德服人的原则。
在当时,政治外交的核心是德行。
君王为了争取其他国家的支持,往往需要表现出高尚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观念。
在外交辞令里,常常出现了让步让利、以德感化的情节。
这种外交辞令风格,强调了以德服人的原则,对于当代外交也有借鉴意义,使得外交交往更注重道德和公正。
最后,《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展现了谦虚和宽容的态度。
在当时,各国之间的实力悬殊,大国常常要展现出一种宽容和谦卑的姿态来争取其他国家的支持。
《左传》中多次描述了大国君王会见小国君王时的谦虚和宽容的态度。
这种外交辞令的传统,使得外交交往更能够展现出相互尊重和合作的信念,对当代外交也有启示作用。
总之,《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产生了一定影响。
首先,它强调了尊重和崇尚礼仪;其次,它凸显了灵活变通的智慧;第三,它强调了以德服人的原则;最后,它展现了谦虚和宽容的态度。
这些影响使得当代外交交往更富有仪式感、灵活多样、注重道德和公正、相互尊重和合作。
修辞学视角下的外交辞令探析
修辞学视角下的外交辞令探析一、外交辞令的界定外交活动发展历史悠久,早在氏族社会就已产生,但古代外交的含义不同于今天,主要是指人臣私见诸侯,例如《谷梁传·隐公元年》:“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也。
”范宁注为:“天子畿内大夫有采地谓之寰内诸侯。
”而现代外交的含义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
“辞令”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解释为应对的言辞。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中对诸侯之间的对话的批注为“此外交辞令尔”。
外交辞令又作外交词令,见于钱钟书《围城》:“辛楣自以为这个英文字嵌得非常妙,不愧外交词令。
”在这里解释为用于交往的空套话。
综合古代和现代对外交的定义,本文将由官方组织的、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的交流活动界定为外交,外交辞令就是指适用于外交场合的话语。
所以,外交辞令需要包含以下三个要素:涉及两个国家、由官方组织、目的是维护本国利益。
例如,《国语·晋语》辛俞从栾氏出奔一篇,虽然涉及两个国家,但其中辛俞属于被抓无奈,不是官方选派,所以不算是外交辞令。
再如,《国语·越语下》范蠡进谏勾践持盈定倾节事中,也涉及越国和吴国两个国家,但其中的辞令主要是范蠡向越王进谏的话语,不是两个国家的直接对峙,所以也不纳入本篇文章的考察范围。
根据以上标准,笔者在对《国语》进行穷尽式搜索后,认为《国语》中涉及外交辞令的篇目一共有25篇,約占全文的1/10,数量相当可观。
《国语》作为一部记言史书,其精湛的语言为人所叹服,而外交辞令更是其言语表达中极其有特色的一部分,外交辞令的出彩与修辞的运用不无关系。
修辞使外交辞令富于形象性,增强说理性,更有利于说理者思想的表达。
通过研究其中的外交辞令的修辞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国语》在语言上的特色,更有助于我们窥见当时的社会现状和风俗习惯,推动我们对先秦政治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辞令这个词一直让老百姓羡慕不已,因为普通人根本用不上。
老百姓的交往仅限于亲戚邻居,最多也就张家长李家短嚼嚼舌头罢了。
那怕你整天高朋满山吃海喝,也谈不上什么外交。
其实,只要你走出家门,也就有了“外交”!“外交”就是外出交往的意思,没有什么神秘的。
而所谓的外交辞令,就是说话比较滑头,绕着弯子骂人罢了。
既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又要给对方留足面子。
就象在刀刃上裹上棉花,砍死你也不准流一滴血。
这样一解释连家庭妇女都是行家了,她们最擅长指桑骂槐。
不过,官样文章这样做当然可以理解,如果写小说也这样曲里拐弯,那就罪不可恕了。
外交辞令和算命瞎子一样,云里雾里,似是而非,表面上十分明白,仔细一分析等于什么都没说。
这就是瞎子什么看不到,偏偏能知道前世今生祸福荣辱的原因了。
其实,瞎子说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你怀着什么心态去听。
算命瞎子之所以百发百中,是因为在他开口之前你已经什么都信了。
别看外交辞令空洞乏味,辞藻却华丽无比,估计司马相如看了也自愧不如。
说起来有点惭愧,中国语言的精妙不是作家想出来的,而是政府官员整出来的。
想想这些人活得真累,既不能违背领导旨意,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于是只好费尽心机搭造各类文字迷宫,这就是所谓的“外交辞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