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传染病
传染病科普宣传知识(一)
传染病科普宣传知识(一)引言概述:传染病作为一类常见且具有较高传播风险的疾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
为了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增强疾病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展开传染病科普宣传知识的介绍。
正文内容:1. 传染病概述- 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血液传播等方式传播给他人的疾病。
- 病原体种类: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 典型传染病:流感、霍乱、麻疹等。
2. 传染病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通过与感染者接触传染病原体,如握手、亲吻等。
- 飞沫传播:疾病患者呼吸、咳嗽或打喷嚏时,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 血液传播:通过血液和体液的接触传播,如血液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等。
3.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疫苗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途径,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
- 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污染物等。
- 社区防控措施:早期监测和隔离患者、卫生教育、场所消毒等。
4. 高风险群体和特殊传染病- 高风险群体:包括老年人、儿童、孕妇、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等。
- 特殊传染病:包括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等,对公众的威胁较大。
5. 公众应对策略- 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 合理使用药物:听从医生指导,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当锻炼、规律作息等。
总结:传染病科普宣传知识的了解对于预防和应对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传染病的概述、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高风险群体和特殊传染病等方面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合理使用药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预防传染病的能力。
什么是传染病,科学认识传染病(一)2024
什么是传染病,科学认识传染病(一)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以微生物为媒介,通过接触、空气传播或其他途径引起的疾病。
在人类历史中,传染病造成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
科学认识传染病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基础,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介绍什么是传染病以及如何科学认识传染病。
正文:1. 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指通过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传播,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空气传播等途径引起的疾病。
- 传染病可以在个体之间传播,也可以通过感染源(如动物、环境等)引起疫情。
1.1 传染病的分类- 按传播途径分类:直接传播(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间接传播(如空气传播、食物或水源传播)。
- 按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分类: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 按疾病传播的范围分类:局部性传染病、地方性传染病、全球性传染病。
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当一个患者咳嗽、打喷嚏时,携带病原体的飞沫经空气传播给周围的人。
-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或间接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体。
- 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微粒扩散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
- 食物或水源传播:病原体通过食物或水源污染引起感染。
- 昆虫传播:蚊子、蝇子、跳蚤等昆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
3. 传染病的症状和影响- 传染病的症状取决于病原体类型和感染部位,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
- 传染病严重影响健康,可能导致死亡,对社会经济也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全球性传染病可能引起大规模的流行病或疫情。
4.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科学认识传染病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基础,需要了解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特点。
- 个人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等。
- 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卫生设施的质量、建立有效的监测和报告制度等。
5. 传染病的未来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增加。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5章第一节 《传染病》课件(共27张PPT)
非典型性肺炎患者
2.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血吸虫 蛔虫
蛔虫病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
流感 流行性感冒病毒
沙门氏菌 伤寒
甲肝 甲型肝炎病毒
3.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类型
传染病 类型
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道 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麻疹、百日咳、 传染病 腮腺炎等
消化道 蛲虫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蛔虫病 传染病 等
温故而知新
1.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致病基因 控制的疾 病,叫做 传染病。常见的病例有先天性聋哑 、
色盲 、血友病 等。
2.根据 是否具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病和 非传染病。
常见的传染病
1.传染病的概念:就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 间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艾滋病患者
A ②对病人的房间、用具进行消毒( B )
③不让病人家属外出,也不让外人探望病人( )
④给与病人接近的人接种疫苗( C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消灭病原体
7.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人禽共患的传染病,
危害极大。为控制其流行,在发现禽流感的地区处
B 死所有的家禽,这一措施属于( )
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1.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⑴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①感冒患者
②麻疹患者
③患狂犬病的狗
④患疯牛病的牛
⑵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①空气传播
②饮食传播
③触传播
④生物媒介传播
⑤静脉注射传播
⑥采血传播
⑶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缺乏抵抗能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
传染病诊断标准1
皮肤型鼠疫
脑膜炎型鼠 疫
甲型病毒性肝炎(WS 298-2008)
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 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 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 有触痛或叩痛。有巩膜、 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 所致黄疸者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ALT)明显升高
临床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血清学检测:抗-HAVIgM 阳性或抗-HAVIgG双份血 清呈4 倍升高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 综合征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 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 底坚硬。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 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 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任何一项 急热待查
患者发病前10d内 到过动物鼠疫流 行区
鼠疫(WS 279-2008)
麻疹(WS 296-2008)
麻疹疑似病例采集了合格血标本,经合格实验室检测麻疹 IgM 阴性,并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无流行病学联系 排除病例 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其他疾病(如风疹等)
能明确找出是有其他原因引起发热出疹的病例(如药物性过 敏性皮疹等)
出血热(WS 278-2008)
发病前2个月内 有疫区旅居史 或 发病前2个月与 鼠类或其排泄物 (粪、尿)、分 泌物等有直接或 间接接触史或 可疑接触史 发热,可伴有乏力、 恶心、呕吐、腹痛及 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或 疑似病例 充血、渗出和出血等 毛细血管损害表现: 入面潮红、颈潮红、 和胸部潮红(三红), 酒醉貌,头痛、腰痛 和眼眶痛(三痛), 球结膜充血、水肿、 皮肤出血点,重者可 有腔道出血 不支持其他发热 性疾病诊断时
或
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 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检测,针对鼠疫 F1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第一节 传染病》学习单-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25-1 传染病》学习单
学习目标: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
活动一:模拟水痘的传播
1、音乐传球
自主学习课本87页第3、4、5小节,思考:
①气球上的粉末相当于
②传气球的同学们相当于
③被沾到粉末的同学,有的发病了,有的没有,这些发病的同学发病前相当
于什么?发病后又相当于什么?
④沾有粉末的气球相当于什么呢?
2、拼图
活动二:水痘的预防
角色扮演:
忽然发现,我们班的小华也得了水痘,我们应该怎么预防水痘的大爆发呢?
如果你是我校的校医、小华的班主任、小华的同学或小华的家长,你会如何预防呢?请各小组选择一种角色进行讨论、交流。
活动三:了解其它常见传染病。
传染病科普知识(一)2024
传染病科普知识(一)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在人群中传播的一类疾病。
了解传染病的科普知识对于预防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以及常见的一些传染病。
正文内容:一、传染病的基本概念1. 定义: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的疾病,可在人群中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生物媒介等途径传播。
2. 分类:传染病可以按照病原体的性质、传播途径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
3. 预防措施:避免接触病原体、保持卫生、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二、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分泌物等直接接触传播疾病。
2.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播疾病,如风疹、流感等。
3. 生物媒介传播:通过媒介生物(如蚊子、跳蚤等)传播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
三、常见的传染病1.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以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为主。
2.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主要侵犯肺部,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状。
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4.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以发热、全身皮疹为特征。
5. 感染性腹泻:由多种细菌、病毒感染引起,常伴随腹痛、腹泻等症状。
四、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1. 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咳嗽时遮住口鼻等可以有效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2.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3. 健康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大众的传染病防控意识。
4. 环境卫生: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减少传染源的存在和传播途径。
5. 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控制疫情的扩散。
总结:传染病科普知识对于公众了解如何防控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以及常见的一些传染病,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个人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健康教育、环境卫生以及快速反应机制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传染病预警级别判定标准(1)
传染病预警级别判定标准(1)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及时发现和应对传染病的风险,各国纷纷建立了传染病预警机制,并制定了相应的预警级别判定标准。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预警级别判定标准的一般原则和准确内容。
一、传染病预警级别判定标准的背景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对公共卫生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排除传染病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各国政府积极制定了预警级别判定标准,以便在传染病爆发前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二、传染病预警级别判定标准的一般原则传染病预警级别判定标准通常基于以下原则进行制定:1. 关注疫情严重性和传染性:判定标准将根据传染病的疫情严重性和传染性的程度来确定预警级别。
一般来说,疫情严重、传染性高的传染病会被判定为高级别预警。
2. 综合评估中长期效应:判定标准还需要考虑传染病的中长期影响,包括传播速度、病死率、疫苗研发情况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对传染病的预警级别产生重要影响。
3. 考虑区域和群体差异: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可能面临不同的传染病风险,因此判定标准应考虑这些差异性,以制定针对性的预警级别。
三、传染病预警级别判定标准的具体内容具体的传染病预警级别判定标准因国家而异,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判定标准示例:级别一:低风险- 传染病的传染性很低,病例数量较少,易于控制和防控;- 传染病的传播范围有限,主要在局部地区流行;- 传染病的疫情对公共卫生系统和社会经济没有重大影响。
级别二:中风险- 传染病的传染性较强,病例呈增加趋势,需要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 传染病的传播范围扩大,可能涉及多地区流行;- 传染病的疫情对公共卫生系统和社会经济会带来一定冲击。
级别三:高风险- 传染病的传染性极强,病例数量激增,防控形势严峻;- 传染病的传播范围广泛,全国乃至全球多地区流行;- 传染病的疫情对公共卫生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威胁。
流行病学正文部分-第6版第25章[1].感染性腹泻
第二十五章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是指由病原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所谓腹泻是指每日3次或以上的稀便或水样便。
WHO根据基层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和治疗的需要,将腹泻划分为三类:凡急性起病,病程在2周以内者,称为急性腹泻;超过2周但未超过2个月时,称为迁延性腹泻;如反复发作,持续时间2个月以上,甚至迁延数月或数年时,则称之为慢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广泛,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是当今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已受到WHO和各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
感染性腹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发病率高,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可致死亡。
全世界每年发生感染性腹泻数十亿人次,儿童是主要受害对象,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因患感染性腹泻而死亡者达500万以上。
感染性腹泻不仅给人群健康带来威胁,对社会和经济也产生很大影响。
例如,霍乱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的甲类传染病。
一旦某地发生霍乱流行,除对病人进行及时治疗和隔离外,对疫区还须采取一系列检疫措施,对当地的社会、经济、交通、旅游、贸易,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另一方面,感染性腹泻治疗和误工等还将造成全世界每年为数可观的经济损失。
因此,WHO将感染性腹泻作为世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也将其列入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规划。
第一节病原学一、病原体的种类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主要有三大类:细菌、病毒、寄生虫。
细菌是最早被确认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如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细菌也是感染性腹泻病原体中最大的一个家族,而且最为常见。
人类致泻性病毒是近年来才被发现和引起重视的,如轮状病毒、肠腺病毒等,种类尚不多,但危害也很大。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人体寄生虫主要是原虫,如溶组织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等约有几十种。
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种类繁多,广泛存在于环境中,所引起的人类腹泻也多种多样,主要的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见表25-1。
传染病笔记1万五千字
传染病笔记1万五千字篇一:传染病笔记1万五千字引言:传染病是一类通过不同途径传播的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深入探讨传染病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应对策略。
一、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1.1 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引起的,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导致宿主感染和发病的疾病。
1.2 传染病的分类根据传染源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人传人传染病、动物传人传染病和环境传染病三种类型。
前两种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血液传播等方式传播;而环境传染病则是通过饮食、空气污染等间接途径传播。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2.1 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是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如握手、接吻等密切接触,或者通过共用物品(如毛巾、衣物)传播。
2.2 空气飞沫传播空气飞沫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呼吸、打喷嚏、咳嗽等方式释放到空气中,然后被他人吸入,导致感染。
2.3 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途径传播。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发生在医疗机构、注射毒品以及性行为等情况下。
2.4 饮食传播饮食传播是指食物或水源被污染,导致摄入病原体引起感染。
2.5 向量传播向量传播是指通过介体(如蚊虫、啮齿类动物)传播疾病。
例如,蚊子可通过叮咬传播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3.1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疫苗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3.2 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如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住口鼻等。
3.3 防虫措施针对通过向量传播的传染病,采取防虫措施是必要的。
如使用蚊帐、驱虫剂等。
四、传染病的应对策略4.1 加强监测和报告及时监测传染病的传播情况,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2 加强国际合作传染病的传播不受国界限制,因此国际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疫苗研发和疫情交流,共同应对传染病威胁。
苏教版生物 八年级下册 第10单元 第二十五章 第一节 传 染 病 学案(教师版)
第10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二十五章疾病与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常见的传染病(教材P85~P86)1.传染病概念:由病原体大量生殖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2.病原体种类:病毒、细菌、真菌、某些动物等。
3.传染病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4.传染病的类型:类型(按传播途径分) 举例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消化道传染病蛔虫病、蛲虫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血液传染病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体表传染病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淋病等【微点思考】如何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提示: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关键是看是不是由病原体大量生殖引起的,能否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具备以上两点的便是传染病,否则就是非传染病。
【易错点拨】病原体和传染源的区别①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某些动物(如寄生虫)等。
②传染源主要包括患病的人或动物以及病原体携带者。
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教材P87~P89)1.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基本环节概念举例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生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患病的人或动物,以及病原体携带者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进入健康人体内所经过的途径空气传播、食物传播、水传播、接触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能力而容易患病的自然人群儿童是麻疹、水痘的易感人群等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①针对消化道传染病: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保护水源、消毒餐具、注意个人卫生等。
②针对呼吸道传染病: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不随地吐痰等。
(3)保护易感人群:避免接触传染源、积极运动增强体质、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睡眠充足、营养合理、注射相应疫苗等。
3.艾滋病:(1)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生活中要做好预防措施。
以下是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接种疫苗。
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
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
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
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
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
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
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包,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
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诊断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一)2024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一)引言概述: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是指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诊断和报告标准进行规定,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防控传染病的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的一些基本概念、分类以及相关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一、法定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1. 法定传染病的定义- 将具有明确的传播性质和危害性,需要进行诊断和报告的疾病称为法定传染病。
- 法定传染病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
2. 法定传染病的分类- 根据传染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途径,法定传染病可分为甲类和乙类。
- 甲类法定传染病包括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严重传染病,如鼠疫、霍乱等。
- 乙类法定传染病包括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等。
二、法定传染病的诊断标准与要求1. 临床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等因素进行判断。
-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表现需要符合相应的传染病特征,如发热、呼吸道症状等。
2. 实验室诊断标准- 实验室诊断标准主要基于对病原体的检测和鉴定。
-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原体分离培养、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等。
3. 报告要求与流程- 对于发现的疑似或确诊的法定传染病病例,医疗机构有义务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 报告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传染病诊断结果和病例流行情况等。
4. 隔离与治疗措施- 对于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例,需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 患者需接受规范的治疗,同时密切接触者也需要尽快进行筛查和治疗。
5. 舆论监管与信息公开- 法定传染病疫情的公开和传播需要受到相应的舆论监管,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发布法定传染病的疫情信息,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总结: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是对传染病进行诊断和报告的准则,对保障公众的健康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在诊断标准与要求方面,临床和实验室的诊断方法起着关键作用,报告要求和流程需要严格遵守。
八年级生物学下册10单元第25章第1节( 第2课时)分层作业设计
八年级生物学下册分层作业第10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二十五章第一节传染病(第2课时)【学习目标】1.说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
3.使学生关注传染病及预防,增强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培养关爱传染病病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等情感。
【学习重点】说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学习难点】说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通过对自己熟悉的传染病的流行环节的讨论以及有关艾滋病资料的阅读,学生可以掌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分层作业】一、基础作业(预计完成时间:10分钟;实际完成:分钟)1.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依次是()A飞沫、空气,流感患者,大多数人B流感患者,飞沫、空气,大多数人C.大多数人,飞沫、空气,流感患者D.飞沫、空气,大多数人,流感患者2.蚊子不仅能吸人的血,而且能够传播一些疾病,传染病的传播共有三个基本环节,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A.痢疾病人的粪便B.结膜炎病人用过的毛巾C.已经出过麻疹的健康儿童D.患有狂犬病的狗3.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是由蚊子传播的。
春季如果在人生活的区域消灭蚊子,就能有效防止这种疾病的传染。
这在防治传染病的手段上属于()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综合治理的方法4.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和研制的青蒿素可有效降低疟疾这一传染病的死亡率。
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对疟疾患者及时治疗属于()A.消灭病原体B.保护易感人群C.切断传播途径D.控制传染源5.下列关于传染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病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B.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C.传染病的特点与非传染病的特点相同D.传染病是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6.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大量繁殖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联病。
传染病防治法完整1ppt课件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 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法》 ,并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2006年5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
精选课件PPT
4
2013年国家卫计委10月28日公布《关于调整部 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将人感 染H7N9禽流感自11月1日起,纳入乙类传染病 进行管理;
将甲型H1N1流感调整为丙类,归为季节性流 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由乙类传染 病甲类管理调整为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
精选课件PPT
5
一、传染病防治法概述 二、传染病防治法总则的有关规定 三、传染病的预防 四、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五、疫情控制 六、医疗救治 七、监督管理 八、保障措施 九、法律责任
精选课件PPT
10
甲类传染病的病种(2种):
鼠疫、霍乱---实行强制管理
精选课件PPT
11
乙类传染病的病种(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流行性出血 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 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 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人感染H7N9禽流感。---实行严格管理
精选课件PPT
2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 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 直报工作技术指南》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2024版传染病防治法[1]
医疗机构应关注传染病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 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8
05
法律责任与追究机制
Chapter
2024/1/30
19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认定
未按照规定履行传染病报告、通报职责,隐瞒、谎报、 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未按照规定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造成传染病传播、 流行的;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加 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 作,共同应对跨国传染病威胁。
6
02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
Chapter
2024/1/30
7
预防措施
01
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
通过设立监测点和信息收集网络,及时发现和分析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
危险因素。
02
加强传染源管理,防止疫情
4
传染病防治法适用范围
2024/1/30
法定传染病的防治
01
传染病防治法适用于我国境内的一切法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和救治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02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依据传染病防治法采取紧急措施,
防止疫情扩散。
公共卫生安全的维护
03
传染病防治法不仅关注传染病的防治,也涉及公共卫生安全的
保障物资供应
确保防控所需的药品、医 疗器械、防护用品等物资 的供应,满足防控工作的 需要。
10
03
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
Chapter
2024/1/30
11
监测体系建立与运行
2024/1/30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网络
包括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四级监测网络,确保全面覆盖。
流行病学练习试卷25-1_真题-无答案(472)
流行病学练习试卷25-1(总分68,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应该是A. 可识别的开放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或小型随机对照试验B. 病例对照研究C. 单个或系列样本,可识别的开放试验D. 临床试验E. 随机、对照、双盲试验2. 按我国计划免疫程序,儿童在2岁以内应完成下列哪几种生物制品接种A. 卡介苗、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乙肝疫苗B. 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卡介苗、乙肝疫苗C. 脊髓灰质炎、白喉、麻疹、破伤风类毒素、乙肝疫苗D. 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卡介苗、乙肝疫苗E. 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肝疫苗3. 下列哪项论述是正确的A. 人群人口数减少则人群易感性就下降B. 人群易感性升高只是为疾病的流行准备一个条件C. 人群易感性升高就会导致疾病的流行D. 人群易感性降低就可终止疾病的流行E. 人群人口数增加则人群易感性就升高4. 下列哪项属三级预防内容A. 产前检查B. 疾病筛检C. 康复治疗D. 遗传咨询E. 横断面调查5. 评价一个地区监测系统的功能,有简明性、灵活性、可接受性、敏感性与特异性、代表性及即时性,以下哪项属于判定敏感性的指标A. 报告病例占实际病例数的比例B. 能否及时发现传染病的流行C. 报告率高低D. 病人就诊的比例E. 医生的诊断水平高低6. 偏倚分为哪三大类A. 现患病例一存活病例偏倚、入院率偏倚、无应答偏倚B. 无应答偏倚、测量偏倚、选择偏倚C. 回忆偏倚、错分偏倚、失访偏倚D. 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E. 测量偏倚、报告偏倚、检诊偏倚7. 所谓传染源是指A. 能够携带病原体造成疾病传播的动物B. 能够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C. 病原体赖以生长繁殖的人或动物D. 病原体赖以生长繁殖的物体E.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8. 下列哪项关于感染谱的流行病学意义的论述是错误的A. 发现和管理传染源的难度有差异B. 必须查清不同的感染类型才能制订有效的防制措施C. 疫报和疫情统计的病例都是显症病例D. 单一隔离治疗显症病人起不到消灭传染源的作用E. 针对传染链的某一因素采取措施就能阻止传染病的传播9. 下列关于偏倚的控制哪项结论是正确的A. 在研究设计和资料分析两个阶段,都可以控制混杂偏倚B. 增大样本量可减少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C. 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衡量各类偏倚大小D. 在资料分析阶段也可控制信息偏倚E. 通过多因素分析方法可去除选择偏倚10. 临床试验中研究对象是否按研究设计要求执行并坚持到底,称之为A. 可靠性B. 社会期望偏倚C. 礼貌偏倚D. 依从性E. 真实性11. 关于流行病学实验选择研究对象,下列哪项是不合适的A. 依从性高的人群B. 志愿者C. 实验对象可以从中受益的人群D. 预期发病率高的人群E. 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无害的人群12. 以研究对象暴露状况分组作为研究起点,该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A. 生态学研究B. 队列研究C. 病例对照研究D. 筛检E. 横断面研究13. 下列哪项论述是错误的A. 在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等于相对危险度B.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等于相对危险度C. 在队列研究中被观察人数乘以观察年数之积是人年数D. 特异危险度等于暴露组死亡率(发病率)减去非暴露组死亡率(发病率)E.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是以OR值估计相对危险度14. 如欲说明人群中由于高盐饮食所致高血压病的危险的比例时,应选用A. 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B. 归因危险百分比C. 归因危险度D. 相对危险度E. 比值比15. 队列研究中提高现场调查及临床诊断水平,可以减少A. 选择偏倚B. 混杂偏倚C. 回忆偏倚D. 信息偏倚E. 报告偏倚16. 霍桑(Hawthorne)效应是指A. 与干预毫无关系的非特异性反应B. 药物反应C. 逃避反应D. 接触反应E. 不依性反应17. 以下哪一种分析方法不能控制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混杂因素A. 按暴露水平分级分析B.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C. 按混杂因素分层分析D. 配比分析E. 叉生分析18. 下列哪个人群最不适于队列研究A. 便于随访的志愿者B. 暴露比例较高的人群C. 某地一定年龄组的人群D. 暴露程度差异较大的某社区人群E. 某市的注册护士19.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最重要优点是A. 随机分组提高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均衡性B. 可以很好地控制研究中的各类偏倚C. 研究对象可以从中受益D. 可以计算发病率与相对危险度E. 提高了验证因果关系的正确性20. 下列哪个方法最适于人群疾病自然史的研究A. 横断面调查B. 生态学研究C. 类实验研究D. 前瞻性队列研究E. 回顾性队列研究21. 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匹配的主要作用是A. 使对照组与病例组在研究因素上可比B. 便于研究对象回忆暴露史C. 使对照组与病例组在可疑混杂因素上均衡可比D. 容易获得阳性结果E. 控制调查者偏倚22. 队列研究中确定观察终止时间是根据A. 研究工作的期限与经费B. 暴露组出现第一例病人的时间C. 暴露因素作用于人体至产生疾病结局的一般潜隐期D. 全体研究对象是否都出现观察结局的时间E. 非暴露组出现第一例病人的时间23. 下列关于必要病因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A. 非传染病无必要病因,传染病才有必要病因B. 必要病因不明的疾病无法进行预防C. 必要病因是病因研究的重点D. 必要病因一定与相应疾病的分类依据有关E. 环境污染是肺癌的必要病因24. 抽样调查中抽样方法的随机误差由大到小一般依次为A. 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单纯随机抽样B.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C. 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D. 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E. 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25. 根据横断面调查可以计算A. 患病率B. 死亡率C. 治愈率D. 生存率E. 发病率26. 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 暴发常由于许多人接触同一致病因子而引起B. 疾病在同一集体中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称为暴发C. 一次共源性暴发过程中,大部分病例的发生日期往往在该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D. 一次共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高峰与中位潜伏期基本一致E. 疾病暴发时病例发生日期之不同,是由于该病的传染期不同所致27. 那种传播途径引起的传染病大多见于儿童A. 经空气、飞沫传播B. 经食物传播C. 经水传播D. 经虫媒传播E. 日常生活接触28. 下列哪项关于病死率的论述是正确的A. 病死率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B. 病死率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C. 用病死率作为评价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时,要注意可比性D. 病死率分母中患者情况不同则指标的意义不同,不能用医院病死率代表所在地区的病死率E. 以上都正确29. 为了探讨某一疾病在不同国家人群中的发病率差异是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所致,常用A. 遗传流行病学方法B. 血清流行病学方法C. 移民流行病学方法D.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E. 理论流行病学方法30. 下列哪项不是家庭二代发病率的用途A. 比较不同传染病的相对传染力的大小B. 分析传染病的流行因素C. 比较年龄、性别、家庭大小、经济条件等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D. 评价防疫措施E. 推算一种传染病的传染期31. 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是A. 研究传染病的流行B. 研究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C. 研究发病率D. 研究疾病的病因与流行因素并提出防制策略与措施E. 研究疾病自然史32. 由某地某人群中某病的流行曲线只有一个高些,持续时间在一个潜伏期内,则该人群暴露于该致病因子是A. 多次暴露B. 单次暴露C. 持续暴露D. 连续传播E. 所给资料不能判定33. 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出当地的A. 高血压患病率B. 高血压罹患率C. 高血压发病率D. 高血压病死率E. 家庭续发率34. 通过疾病的现况调查(时间范围较短),可以得到某病的A. 发病率B. 罹患率C. 病死率D. 出生率E. 患病率。
传染病分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分类及上报时限一、传染病分类:包括以下甲、乙、丙三类传染病及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4、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器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埃博拉出血热、AFP。
二、上报时限:1、公共卫生科每日打开内网对各科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并打印,留取纸质报告卡,并及时网络直报,将纸质报告卡相关内容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备查。
2、对十四周岁以下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有家长姓名、学校所在地、班级、联系方式等。
3、对十四周岁以下急性驰緩性麻痹(AFP)疾病病人应立即电话报告公卫科,由公卫科话报告疾控相关部门。
4、报告时限;甲类和乙类甲管的传染病在2小时内上报,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在24小时内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于2小时内向县疾控和县卫计委报告。
、公共卫生科定期对传染病疫情报告进行检查,对检査出的漏报、误报、迟报按医院规定的奖惩制度执行。
全科医生参与社区传染病管理修改(1)
流行
接触,可发生爆发、流行
停止供水或水源经净化、消毒后,爆发、流行即 可平息
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饮水传播发生的病例的临 床症状较轻
病例的季节性、地区性及职业 性分布特点,均与疫水接触机 会有关
— 34 —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3、经食物传播流行病学特征
传播途径
患者都有食用被污染食物的暴露史,不吃者不发病
案例二处置过程
初步分析判断
罹患率
时间、地区、人群
计算方法=(观察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数)*100%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食物中毒、传染 病及职业中毒等暴发流行情况
三间分 布基本
描述
造成本次集中发热情况原 因的初步印象等
案例二处置过程
采取措施
督促学校加强每日晨午检制度。 所有发热学生进行居家隔离、休息治疗,待痊愈后复课。 教室开窗通风,全校注意日常卫生清洁、消毒工作。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保暖。 要求近期不要组织大型室内集体活动。 对师生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师生集体接种流感疫苗(自愿)。
— 25 —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 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可传播病 原体的人和动物
病原体排出
传播途径:病原体 离开传染病源到达 健康人所经过的途
径
易感人群:缺乏抵 抗能力而容易感染
的人群
病原体到达
— 26 —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传染源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社区的疫情处理(三级预警疫情) 社区医生到现场后
核实情况:事件基本情况进一步核实(集体机构基本情况,发病 情况);所有患者个案调查,了解病史、接触史,症状和体症、 实验室检验结果,找出共同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炎传播环节:
流感患者 →散播病原体者← 肝炎患者 带病毒的空气 带病毒的餐具
易患肝炎的人 →容易患此病的人← 易患流感的人
学以致用
1、某家庭中,哥哥患了流行性感冒,并且传给 了弟弟,弟弟又传给了同学。 2、蚊子叮咬疟疾患者甲后,又去叮咬乙,乙也 患了疟疾。
请分析: 1.导致弟弟患病的传染源是( 哥哥 ) 易感人群 2.弟弟被传染前是( ) 空气 3.流感传播途径主要是( ) 4.蚊子在疟疾病的传播当中充当了(传播途径 )
胡锦涛与艾滋患者“历史性握手”
11月30日,中共中央 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 涛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 正在这里治疗的艾滋病 患者,与患者“历史性 握手”。这反映了政府 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和 与艾滋病做斗争的决心。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传染病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综合措施
相结合
重点措施
病原体:艾滋病病毒(HIV)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携带者) 传播途径:1、性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大多数人
我们应如何与艾滋病病 人相处呢?为什么?
环节
特点
措施
传染 病及 预防
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 第一节
水
痘
• 水痘冬春季多见,患者多是1-4岁儿童,感染后大多 数病人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及咳嗽,像患感冒。一天 后,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在身上,逐渐蔓延到头面 部和四肢,但手和脚上的皮疹较少,开始的皮疹为红
色斑疹,以后变成疱疹,再经结痂,脱痂后逐渐愈合
。水痘传染期为出疹前2-5天至全身疱疹结痂为止。 如果是长期应用肾上腺激素治疗其他疾病的孩子接触 了水痘,应注射丙种球蛋白,并将激素适当减量观察 ;这种孩子得了水痘,不论病情轻重,都应立即去医 院诊治。水痘的传染性很强,水痘病毒存在于患儿呼 吸道分泌物、疱疹的液体和血液中,可以经过飞沫或 接触疱液而传染。绝大多数水痘的病情都很轻,一般 在1周左右,新的水痘就不再出现了,再经过结痂和 脱痂,2-3周后就可以完全恢复。
流行性感冒 水 痘
肺 结 核
手癣、足癣 蛔 虫 病 血吸虫病
流行性感冒 水 痘
肺 结 核
手癣、足癣 蛔 虫 病 血吸虫病
由流感病毒引起
流行性感冒 水 痘
肺 结 核
手癣、足癣 蛔 虫 病 血吸虫病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流行性感冒 水 痘
肺 结 核
手癣、足癣 蛔 虫 病 血吸虫病
由结核杆菌引起
流行性感冒 水 痘
(2007.06)
六至九月全国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6874例.
返回
下列传染病如何预防:
4、体表传染病
红眼病
不要跟他 人共用毛 巾等。
在它被发现至今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已经造成 全球2 500万人的死亡,由于目前无药物能治愈, 其疫苗研究困难,人们称之为“超级癌症”。
艾滋病
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侵犯脑脊髓, 致命性疾病,至今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如不及时 注射疫苗,死亡率为100%。
10、我校防控甲流注意落实“四早”,即早发现、早 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此措施属于( ) A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以上都对
社会热点链接
控制传染源
当辽宁省阜新市阜、锦州市的疫情发生后,当 地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农业、卫生等 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 1、扑杀疫点 周围3公里内 所有家禽50 共 万只。
8、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在机场、码头和车站 有 些人戴口罩,其目的是( C )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以上都对
9、为了防控甲流,教育部门纷纷决定各校暂不举行 开学典礼、取消军训,这种措施属于( C ) A 切断传播途径 B 控制传染源 C 保护易感人群 D 增强免疫力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 脊髓灰质炎是由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 病,病人多是儿童,所以也称小儿麻痹症。 症状常有发热和四肢疼痛。主要病变在神经 系统,所以,病后常有肢体瘫痪。小儿麻痹 的主要传染途径之一是通过粪便传染。所以 ,预防这种传染病,主要是服用疫苗,还要 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良好的 个人卫生习惯。
社会热点链接
切断传播途径
2、封锁两地疫点周围方圆5公里,禁止任 何禽类食品运出,对进出疫区的所有人和车 进行消毒等一系列防控措施。
社会热点链接
保护易感人群
脑许 疫苗 智 宏 接 种 流
课后作业:
完成一份生物学小报
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那么 在春季里最易引发哪些传染病?应该 怎样预防?请你收集相关资料,办成 生物学小报,在班级、学校等地方做 好宣传工作。
传染病及其预防
传播途径 传染源
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传染性
环节
特点 流行性
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传染 病及 预防
保护易感人群
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 1、下列各种病症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C ) • A、 胃病、非典型性肺炎、肺结核 • B、血吸虫病、神经炎、淋病 • C、艾滋病、流行性感冒、蛔虫病 • D、水痘、胃癌、疯牛病 • 2、家人患肝炎期间,为切断传播途径,应该( B ) • A、隔离并彻底治疗病人 B、 对病人的餐具进行消毒 • C、不随地吐痰 D、 消灭吸血昆虫 • 3、进行预防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B )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 C、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播媒介 • 4、大量消灭“四害”,从防止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 C )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 C、切断传播途径 D、以上都不是
腮腺炎
• 腮腺炎并发睾丸炎,多在腮腺炎症状发作 后第7天左右出现阴囊红肿、睾丸肿胀、疼 痛、寒战、高烧,并可有呕吐、腹痛。发 病期间一般持续3-5天,重者可达2周。睾 丸疼痛轻重不等,相差较大。多数病人只 有一侧睾丸肿大疼痛,有1/3的病人会出现 双侧睾丸炎,严重时可造成睾丸萎缩。双 侧睾丸炎患者中约有半数具有睾丸轻度萎 缩。萎缩若发生在一侧睾丸,对生育影响 较少,如果双侧睾丸均受累,很可能导致 不育。
课堂扩展
近视眼: 由于患者自身眼部结构发生 1
变化引起的。
结膜炎
由外来的致病细菌引起的。
据近日中国、美国、澳大 利亚合作开展的防治儿童近视 研究项目前期调查显示,中国 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 60%,全国近视眼人数竟已近 4亿! (2007.10.09)
近 视 眼
返回
基隆地区结膜炎感染越来越严重,根据当地 卫生局统计已经突破5000人,原本是在校园爆发 大规模的结膜炎群聚感染,台风天学生在家,又 传染给家人;台风天一过,医院挤满了就医的民 众,甚至从医院里大排长龙排到马路上。
传染病
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些画面?
为什么当时非典给社会带来了如此 的恐慌?
非典即非典型肺炎,是由变 异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 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
疾病名称 流 感 手癣足癣 贫 血
是否可传染
疾病名称 近视眼 水 痘 龋 齿
是否可传染
肺结核
血吸虫病
蛔虫病
流行性乙 型脑炎
传染病的特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说出下列常见 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假如我们班有三名同学患了流感,为了 防止流感扩散,现在该怎么办呢?
预 防 ◆教室内煮醋、病人 切断 传播途径 用过的东西消毒等 措 ◆没得病的人打疫 施 苗、避免接触患病 保护 易感人群
者、锻炼身体等
让感冒患者吃药、控制 住院、戴口罩等
◆
传染源
快速判断:
控 制 传染源 切断传 播途径 保护易 感人群
当堂检测---备用
11、与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接触中,最有可能遭受病 毒污染的是相关医务人员和特殊执法的公安人员等,这 称为艾滋病职业暴露。专家指出职业暴露者“出事” 也不用太紧张。在等待专家到来的同时可立即用肥皂 和自来水冲洗感染部位,然后用消毒药水搽擦,因为艾 滋病病毒在体外的抵抗力弱。 性传播疾病 (填传染病类型)。职业 艾滋病是属于_____ 易感人群(填传染病流行的某个环节)。艾 暴露者属于____ 滋病病毒为什么不易在人体外存活? 艾滋病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 __________________。 艾滋病传播的三条途径是什么? 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 性接触传播 _____、___泌物,排泄物和受 病毒污染的水,食用未经煮熟煮透的病禽等而得 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或因接触者皮肤有破损经 血液传播。
H5N1型禽流感
流脑
• 受到脑膜炎双球菌的感染以后,只有少数人会发病 ,而多数人只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后不治自愈 。这是因为脑膜炎双球菌没有进入血液,只感染了 上呼吸道黏膜。这些人虽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但 也可以作为传染源,把病菌传染给其他人。冬季和 春季预防流脑,最主要措施是经常晒衣服、晒被褥 、晒太阳,房间要经常开窗换气,使室内保持阳光 充足、空气新鲜。在流行季节,家长不要带孩子到 人多的公共场所,更为不要到病人的家中串门。根 据天气预报变化情况,给孩子随时增减衣服。注射 流脑疫苗有预防效果,6个月至15岁的儿童容易被流 脑传染,需要采取预防接种方法加以保护。婴儿6个 月时接种第一针,3岁以内注射第二针。发现病人后 应及时送医院隔离治疗。间隔三年再接种一针。接 种应在流脑流行的季节前完成。
5、 下列疾病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D) A.肺结核 B.甲型H1N1流感 C.乙肝 D.聋哑 6、 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D ) A.H1N1病毒 B.HIV C.蛔虫 D.蚜虫 7、 甲流和蛔虫病的病原体分别属于( C) A.细菌和病毒 B.寄生虫和病毒 C.病毒和寄生虫 D.病毒和细菌
病原体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 达健康人的途径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 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