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1)班上册数学 前半期教学工作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
所以,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让学生在第一学段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长”这一概念呢?这节课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一、在实践中感知周长含义对于“周长”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从而真正理解周长,形成表象。
对此,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1、指周长:指一指手中不同图形的周长;2、说周长:说说在通过指周长后你对周长的理解;3、画周长:用彩笔画一画手中树叶图形的周长;4、找周长:找一找我们身边不同物品平面的周长。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二、在体验中解决周长问题在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环节上,我组织学生充分运用手中工具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寻找不同图形的测量方法,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操作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规则图形),有的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不规则图形),有的直接在直尺上滚动(圆形).体现了从多种角度去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二《认识周长》是孩子们以后计算图形周长的重要基础。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设计这一课时,我主要首先写了一个周字,让孩子们说一说周有哪些含义,然后再出示周长,让孩子们猜一猜周长的周,是什么意思,并指出周长的周是周围的意思。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精品18篇)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精品18篇)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过河”这一课教学设计,是以新课程数学教材的基本叙述模式: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为主线来进行的。
课后,回想自己曾经上过的计算课,引发出了我的一些思考:一、变传授知识为探索生活问题,计算题有了类似生命的意义。
过去,我们在传统教学中,对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由老师告知的,学生通过反复做题来遵循、记住运算的顺序,至于为什么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那学生会说:因为书上是这样规定的。
在新课程标准中,数的运算的具体目标提出: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对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
正是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现在的数学,不再是单纯的数与数之间的运算,而是变为了每一步计算都有了具体的生活情境,每一个数字,甚至每一个运算符号都有其独特的生命意义。
在教学中,孩子们想解决其他小朋友提出来的问题,求“需要几条船呢?”,此时孩子们头脑中的29+25绝不仅仅是一个孤零零的算式,他们想的是需要先求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才能把这些人每9人去乘坐一条小船,最后再求出需要几条船。
学生在课堂中慢慢体会到情境中先算加法的必要性,可是在混合运算算式中,25+29÷9或者29+25÷9孩子们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推断出应该先算除法,这样矛盾的情境就产生了。
孩们就努力想办法来解决这个矛盾,他们马上想到用小括号将29+25“保护”起来,其实,这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基础联系密切,我知道他们是有能力把这个矛盾解决,这一点我是心中有数的。
还有在拓展练习中,我设计的是“剩下的树可以怎么种”的问题,孩子们意识到必须先算出现在还剩下多少棵树,才能实行怎么种树的方案,这又要先算出混合运算算式中的减法部分,那么又有了运用小括号的必要了。
通过过河租船这个生活情境的设计,能清楚的看到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过程,我也更加感到: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应由学生通过老师设计的具体有用生活情境去自主探索、自主建构来实现的重要性。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全册教学反思(版本1)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全册教学反思(版本1)引言在教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全册的课程过程中,我采取了一系列简单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本文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总结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困难。
教学策略1. 以游戏为主导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游戏为主导的策略。
通过制作有趣的数学游戏,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概念。
2. 多元化教学资源我意识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不同,因此我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除了传统的教科书和练习册,我还使用了教育软件、互动教具和在线资源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实际应用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注重教授实际应用的例子和问题。
通过与实际情境的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用性和意义。
取得的成果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我观察到学生们在数学上册的学习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明显增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他们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遇到的困难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其中一些学生在数学概念理解方面遇到了困难,需要额外的辅导和指导。
此外,时间管理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需要精确的安排和组织。
结论通过简单策略的应用,我能够有效地教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全册的课程,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然而,还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五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五篇)【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我进行了多次的试讲,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
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了月饼实物图片在黑板上进行了现场操作,加上老师的体态语和手势语以及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说“二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
学生由“不会”到“会”的效果非常明显。
我认为课件取代了教师的演示,课件取代了学生的操作,这样的课堂不一定高效。
三、教师的主导性: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绝对的,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学习的角色。
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是由原来的“保姆式”变成“放羊式”。
我认为教师还是要适时地点拨、讲解和有效的提问,因为教师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
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停步不前时,我们教师该出手时要出手。
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苦练数学教学基本功。
用朴实的教学,在真实的课堂中,一样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篇二】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测量复习课》:这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复习课。
复习课通常给人的感觉是没意思、无新意,学生也对复习旧知识不太感兴趣,但就这一节课,我个人认为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课堂“活而不乱”。
平时教学中我与学生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在课堂上发言要有序,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要等到别人说完了再说,不在课堂上说与课堂无关的话题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注意力集中,学习有较强的目标性。
我想一个形式上有秩序而内容上突显个性、追求思维发展的课堂,才是我想要的真正的课堂。
2、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活”了起来。
这节课中我力求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操作”中明方法,在“悟”中见真知。
三年级上册教案数学反思(优秀6篇)
三年级上册教案数学反思(优秀6篇)三年级上册教案数学反思篇1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 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整时与半时的区别,半时的两种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整时的认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师: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小红什么时刻起床了呢?生:7时。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师:现在小红都上学去了,丽丽还在睡觉,现在又是什么时刻了?这时,有部分同学已认识了半时,能说出七时半了。
导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认识半时吧。
三、观察发现,获得新知1.教授8:00—8:30①分针的位置师:(课件出示8时的钟面)这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认的?师:大家仔细观察,分针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出示)再看一遍,看仔细了,分针所在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分针以前指着12,现在指着6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说一说。
(多请学生说一说分针现在所在的位置,有助于学生对半时的记忆)师:当分针指着6时。
我们可以用几时半来表示。
那到底这是几时半呢?再接着观察时针的变化吧!②:时针的位置师:(课件出示)时针所在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的时针指着几呀?(时针之前是指着8,现在指着8和9的中间)师:你说的真好!还有谁能说?(多让学生说一说,从而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并能准确的认出半时)师:是呀,指着8和9的中间,那这是8时半,还是9时半呢?(有人会说8时半,有人会说9时半)师:过了8没有?到了9没有?既然过了8没有到9那就是几时半哦?师小结:既然过了8没有到9那它就是8时半。
③:半时的两种写法师:说着说着,8时半也来到了我们课堂中间,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吧!师:8时半时,分针指着几呀?(6)时针过了几呀?(8)就是8时半。
(边说边把相应的文字贴在黑板上)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12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12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篇1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摆五辨花、探索规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
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把各数对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篇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将计算机教学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学生实践模式。
从允许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自主提供新的知识探索材料,到允许学生尝试回答新知识、交流归纳推理、总结计算方法,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较好地把握了计算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该班在注重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在价值目标取向上,学生不仅仅满足于掌握基本的算术,更重要的是运用规则正确计算。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算术的过程中,经历一个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兼顾后续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垂直计算的优势。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1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下面我对本学期工作做一个总结: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
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用心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
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全册反思(版本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全册反思(版本1)总结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并依据以下原则进行教学:独立决策、发挥自己的优势、追求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且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讲解了以下数学知识点:1. 数的认识:通过实物、图形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数的概念,培养他们对数的直观感知能力。
2. 数的比较:通过比较大小、排序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的数的比较能力。
3. 加法和减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4. 乘法和除法:通过实物、图形等方式展示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培养学生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能力。
教学策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让他们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2. 情境教学:通过情境设置和实际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
3. 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果。
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教学效果,我进行了以下评估方法:1.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2. 课堂观察:通过课堂观察,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他们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并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指导和纠正。
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1. 教学节奏过快: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下学期我将调整教学进度,给予学生更多的巩固和复时间。
2. 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参与,下学期我将采用更多的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课堂管理不当:部分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下学期我将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
结论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五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一:四边形的认识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这个内容看似简单,其实也挺有意思。
我先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创设了学校课外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找一找“图上有哪些是你认识的图形?”并指给同桌看。
学生找到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菱形等等。
学生说出了那么多名称,有已经认识的,也有似曾相识但并不真正明白的。
可以看出,学生对接下去要认识的图形并不是一无所知,而是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
虽然他们并不能正确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但他们脑海里已经有了这些图形的大致的形状,可能并不正确,也不够清晰。
在观察了那么多图形的基础上,我直接向学生指出:在这些图形中,有一种叫做四边形。
四边形到底是怎么样的,不急于让学生表述,而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
然后选几个上来展示,看是四边形吗?说明理由。
学生画了各式各样的四边形,有比较特殊的,也有一般的四边形。
这时,学生对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又有了新的认识。
然后我让学生从学具袋里去找一找,“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撕下来”,然后再次组织交流:你为什么选出了这几个,其它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四边形到底有什么特点?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概括出两点主要的: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并把这两点板书出来。
学生学起来很直观很简单!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二:秒的认识“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时间单位比较抽象,所以我认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
如:我让学生随着秒针走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一起感受1秒的长短;再如: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有的学生在1分钟写出了22个汉字、有的学生在1分钟写出了60个数字、……,在这一系列的亲身体验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1分、1秒的时间长短有了体验,而且也初步建立起来了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面积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单位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几点。
一、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面积的概念在本单元是一个重要起始概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看一看,看图片的大小,人身高的大小;摸一摸、摸自己的手掌、和桌面的大小,数学书的封面等;比一比、比手的大小和桌面的大小,黑板和数学书的`封面大小比较等方法,最后形成概念。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重叠多种比较活动,获得感性的认识,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二、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在前面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出示各种形状的玩具和两张卡片,让学生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从而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汇报讨论,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并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在本节课中由于学生实际操作占用的时间较多,所以在面积单位的确立中过的不够扎实,需后面加强指导。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
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
而理解一年或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选取了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1?植树》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上几点做法:1、提倡算法多样化。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另外,学生在计算时口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教学中我并不急于提示孩子们怎么做,而是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思考怎么做,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尊重学生思维方式。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展示与汇报中,学生学会了口算除法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2本学年,本人担任学校三年级的数学科教学工作。
任教以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自己心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将本学年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感受成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本班学生,在起始年级时基础较差,随着年级的递增,数学知识点的增多,知识面的扩展,学生越来越感到学习数学的困难,面对形式多样的解题方式更是无法应对,就学习尽头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此,我采取的策略是先让学生感到学数学不难:上课时我有意识的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叫学习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板演一些基本的计算题,激励他们大胆的解答,并在适时的时候予以提示,是他们能在老师善意的帮助下顺利的解答,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到解决数学问题不是太难,只要掌握基本的方法是可以触类旁通的;第一环节实施后,我采取得第二步是在讲课时把知识生活化的方式,以学生常见的范例、经常接触的身边的数学问题为例,加以有声有色的描述,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很有用,数学问题解决不好会出笑话,会影响自己的将来,要好好学数学,要学好数学,因为需要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我首先想到的是保持,一是注重从学生的作业上来反馈,将学生的问题和与优点添油加醋的加以评价,再就是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讲数学家的故事,搞一些数学小竞赛,小组合作、作业评比、学生评价等等,积极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努力营造一个学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学数学和做数学的快乐,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数学的枯燥印象,最后,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学生以成就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学反思(四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学反思(四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学反思篇一小数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2)能计算分母不超过10且结果不需要除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三)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是1,从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一)重点:理解分数加法的运算原理、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难点:从理解分数的意义出发,理解分数加减的原理。
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听说过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吗?谁来说给我们听听?生:…。
师:猪八戒为这事可后悔了。
一天它又找到了一个西瓜。
这次它变聪明了,请看,(展示)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几块?生:……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
(课件演示)师:从图中你能找出哪些分数?生:……师:这些分数里有几个1/8呢?生……(师依次出示几个分数卡片)二、教学例1、2、31.分西瓜师:大家猜猜猪八戒是怎样分西瓜的?生:……师(出示猪的分法)看看,多贪心的猪八戒啊。
师父吃西瓜的1/8,大师哥吃西瓜的1/8,沙师弟吃西瓜的1/8,自己却吃了西瓜的4/8了。
2.发现问题师: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师:请小组长拿出纸和笔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
3.解决问题老师:把你的问题告诉大家。
(老师根据学生的指示贴上相应的图片)师:谁能列出算式?4.计算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分数的简单计算)a.加法师:猜猜1/8加1/8等于多少?生:……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b.减法师:4/8减1/8又等于多少呢?生: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c.1减一个分数师:黎老师提个问题,猪八戒吃了一块西瓜后,还剩下多少?生:.……师:想想怎样计算?生:……师小结:1减去几分之几,先把1写成与它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用两个分数相减三、巩固练习1.填一填2.计算:(并说明你是怎样想的)3.判断:(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错的画×)3/8-2/8=1/8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分数,原来这个朋友也可以像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自然数一样进行加减,注意只有分母相同的时候才可以直接相加减。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口算除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课本P8-P9的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乘法计算的逆运算,学生对除法的计算还有一个状况,就是很难理解除法,把除法和乘法混淆,因此在教学前,先以乘法为基础,先让学生体验乘法计算,再由乘法运算引入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原来除法其实是乘法的一个逆过程,突出学生的直观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创设的参观科技馆和植树的情境,让学生设置其中,作为参观科技馆和植树节植树的一个成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和信息自己来解决问题,在教学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在解决参观科技馆的时候60÷2的问题上,学生主要说了2种方法(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
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十,所以除得的是2个十,要在2的后面加一个“0”(2)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3=60,也可以算出结果。
通过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在解决植树的过程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学生自主探寻算法,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性,并让学生体会分步计算。
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顾及后进生方面,部分学生正确率很低,速度很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矗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贯彻新课程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1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1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1】《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对于图形的知识学生已有初步的认识,所以当我由光明小学校园场景图引入新课时学生很快就能从熟悉的主题图中找出许多关于图形的信息,丰富了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同时也马上激起了学生的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学生按照边的数量的不同把四边形与其他的图形区分开来,这为下面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生活中的四边形处处可见,因此在新课教学时,让学生描一描校园里的四边形,欣赏生活中四边形,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活动内容都是与学生学习或生活密切相关的。
如何给四边形分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善于捕捉信息,还不太会倾听,要他们马上做到会倾听,显然不可能。
但在教学中,我试图通过引导,使学生学会倾听。
让学生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类的,并且试着让每个学生都说,同时对每个学生的发言我都很关注,眼睛看向学生,包含着激励的目光.有些问题学生在齐答时,老师不仅仅听大多数学生的意见,而且对其中少数学生发出的不同回答也非常关注。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2】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个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
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整堂课以“大卖场”为背景,用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运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饮食与健康”话题引入教学,让学生不仅了解了一些健康生活小常识,又激起学生很高的学习欲望。
从琳琅满目的大卖场中选择自己想了解的商品信息,进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得自然、轻松。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以往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学习的,现在采用加减法验算集中编排,加法和减法的集中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的多样化。
本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能正确验算。
2、引导学生感受加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启发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有如下的感受。
①、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根据《课标》中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
课始,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真看主题图,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购买运动服和运动鞋的情境中学习。
并在课后练习中也安排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
不仅理解算理与掌握方法,而且巩固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益于他们的一生,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从小抓起,循序渐进。
完整的表述题意。
现在的教材和一些练习的片子中,很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都是图与文字配合出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述题意,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而且坚持下来,能形成方法与习惯。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理解教材用活用好教材,理解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总的来说这节课是成功的,我总结为以下几点1、设计活动——了解学生、理解教材。
我努力挖掘生活素材,重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例如设计的猜粉笔、猜同学、听口令站队等。
首先让学生猜测粉笔“可能”在老师的哪只手中,让学生发现这样推理的“不确定性”;再给予一定的提示信息“粉笔不在左手中”,让学生准确的推理出粉笔在老师的哪只手中。
三年级数学半期工作总结(22篇)
三年级数学半期工作总结(22篇)三年级数学半期工作总结(通用22篇)三年级数学半期工作总结篇1半学期过去了,开心忙碌同时也是收获多多。
今年我担任二年级的数学,我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改,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符合学生他们求知,求参考的心理需要,也符合儿童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
我从以下几点做起:1、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参与度。
3、创设不同情境,加强学生自我调控。
4、创设不同情境,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把学生引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做准备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力争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在一切教学环节中指导学生如何学。
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我力争让学生多读题,搞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然后理清已知条件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的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我更注重个性差异的培养。
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存在个性差异的学生,课堂上将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并且经常运用鼓励性教学,启发诱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首先在心理上消除“我不行”的障碍,这样逐渐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劲头。
我力争做好课后反思,把教学心得及时写在小本上,和同事们多交流,向领导多请教,以便自己有所进步。
存在问题及方向:一、成绩不够理想。
二、计算能力不强,学生的两极分化很严重,差生较多。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了各种教学方法,努力使学生从不同的角
度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通过本文,我想就我们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所做的探索和实践进行简要的反思。
首先,我们注重了数学教学中的启发性问题设计。
通过设计一些情景问题,让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有时候我们发现问题设计的难度过大,导致部分学生难以顺利掌握知识点。
其次,我们尝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课堂上,我们引导学生
根据已有知识探索新的数学规律,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记忆数学知识,但有时候也会因为探究过程较为复杂而导致教学进度缓慢。
另外,我们注重了数学教学中的个性化辅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我们采取了灵活的辅导方式,注重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这种个性化辅导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有时候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总的来说,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我
们注重启发性问题设计,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化辅导,这些方法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积极影响。
但也要注意问题设计的难度适宜、探究过程不宜过于复杂、个性化辅导要合理分配时间。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整合这些方法,使数学教学更加高效、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数学前半期教学工作反思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三年级一班数学,三年级一班共有学生62人,三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绝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
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因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学生忙于完成各科作业,在计算时因为快而导致出错较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
通过前半期的学习,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让他们多动手,多思考。
增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这个册教材前半部分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加法和减法,有余数除法,秒的理解,四边形等。
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前半期的教学工作做一下反思:
1、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用性。
(1)课前我会认真研读教材,力求带领学生进入生活情景。
如果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生也更愿意学了。
通过回忆“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让学生看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问题。
这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是符合现实生活的。
“每组有几人?”“能够分成几组?还剩几人?”也就变成
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
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课堂延伸。
(2)力求体现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
在实际时,我是这样一步步完成的:第一步,由观察“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能够分成几组?还剩几人?”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大家能够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3)根据学生的水平增加了拓展题。
拓展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又来了3人,如何平均分为3组。
进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思维水平。
2、学习方法的优化。
(1)注重学生的说。
在课堂中,表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通过说体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水平、自主水平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水平。
(2)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如在例题教学“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
式,而在做一做这题中,我让学生直接回答。
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宽裕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组织更好的语言,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而独立思考的形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更具优势。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思想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例如在《四边形》教学设计中,分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由感知到认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去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引导学生充分实行讨论,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使学生感知平移四边形特征,通过创设情景,从几组图片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感知中初步理解四边形的特征,而且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探究四边形的特点,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和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创造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活动中去。
然后再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倾听中把自己的思路同别人的方法实行比较,理解和接纳别人的观点。
在对四边形初步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封闭图形的周长,如何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对所学知识的提升与升华,灵活使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怎样求周长,引导学生画出简图,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容
易计算出周长。
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是因为它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也贴紧了课本知识。
为此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考,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不足之处及今后的改进措施
1、课堂上还不能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再多样一些,在教学水平上继续提升,今后我将针对工作的不足有的放矢的去改进,持续提升。
2、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
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
刚入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
但读题的习惯还存有问题。
有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3、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
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使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
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
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
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1”等等。
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
今后,对后进生我分层次要求。
在教
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
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总来说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努力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