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归绥城街巷名称及其命名原则
榆林每条巷子的名字由来
榆林每条巷子的名字由来1.田丰年巷:据传此处有名田丰年者,为人正直,颇孚众望,故以人得巷名。
2.马店巷:相传成化年后期,此处曾开设骡马大店,故名。
3.芝圃巷:因该地原有花圃,芝兰齐芳,万紫千红而得名。
4.苇则巷:因巷西段地势低下,积水成洼,芦苇丛生,故名。
5.瓦窑沟巷:此处在原故城之南门外,原有砖瓦窑一处,故而得名。
6.吕二狮巷:巷内住有吕氏兄弟二人,进学任师,人称吕二师,故名。
207.胜利巷:清雍正八年榆林设府,府属设于此处。
后居民陆续建宅成巷。
民国五年(1916年)井岳秀任陕北镇守使后,设镇署于此,更名镇署巷。
榆林和平解放后,为纪念人民革命胜利,改为现名。
8.挂面市巷:传说此处原有郭姓者以产销挂面知名,门庭若市,故名。
9.解放巷:此处明代设有榆林卫守备衙门,故名守备巷。
清雍正八年(1730年)设榆林县,该处为,更名为县官巷。
1949年6月1日为庆祝榆林解放,改为现名。
10.八狮巷:此处原设延绥镇城守备署,上下建有辕门两座,各饰石狮四个,以此得名“八狮巷”。
11.水圪坨巷:因该处被山洪常年冲刷,形成凹凸不平的地势,常有积水,巷由此而得名。
由于同一原因,原来的农贸市场沙滩,也系山洪冲刷而淀积的泥沙滩道。
12.常官巷:据说曾有一位明代常姓官吏住于此巷,他勤政爱民,颇孚众望,百姓遂以其姓冠以巷名,以示尊崇。
13.大有当巷:以其临街巷内曾开设过大有当铺,故名。
14.贾盘石巷:因此巷内曾住有贾姓石匠,以凿刻碾盘等石活而得名,因以名巷。
15.李学士巷:相传巷内曾住有一位李姓进士,才华超群,远近知名,百姓遂以巷名。
16.万佛楼巷:康熙27年(1688年)在大街正中修建了万佛楼,以后居民逐年在其东西建房,遂成巷道。
楼基砖砌,四门洞开,从底到顶为25.24米高。
其上巷驼峰山麓旧有千佛禅寺,与此楼遥对,建筑精美,为当地名寺之一,后毁于战事。
万佛楼禅院为当时管理县内佛寺机构“僧会司”17.普济寺巷:该巷原有普济寺,故名。
北京八大胡同介绍
北京八大胡同介绍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
1.百顺胡同:原名柏树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西南部,全长245米,宽5.7米。
明朝称柏树胡同,因种有柏树故得名。
清初谐音取“百事顺遂”的含义,更名为百顺胡同。
2.胭脂胡同:原名为胭脂巷,其南口开在两广路上珠市口西大街。
北口开在施家胡同。
胭脂胡同呈南北走向,长约100米,宽约5米。
据传,以前这条胡同里的妓院比较多,脂粉气浓重,故而得名。
3.韩家胡同:位于宣武区东北部,东起陕西巷,西至五道街。
韩家胡同明代属正南坊,称韩家巷。
清代沿称,宣统时称韩家胡同。
民国后沿称。
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将关帝庙并入。
4.陕西巷:从乾隆年间到1949年,陕西巷开的都是头等清吟小班。
陕西巷靠近大栅栏商业区,与南城的石头胡同和北城的韩家潭相近。
5.石头胡同:在历史上曾经是北京最繁华的色情业集中地,据说在高峰时期,这里有将近百家妓院。
6.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东起深沟胡同(今棕树三条),西至石头胡同中部,北邻大百顺胡同(今百顺社区),南靠朱茅胡同(今小力胡同)。
7.朱家胡同:在清朝时被称为“花花世界”,是北京最著名的
红灯区之一。
8.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因巷内一制纱帽作坊而得名。
街路巷命名更名规则
街路巷命名更名规则
1. 准确性:街路巷的名称应该准确地反映其位置和特征。
例如,如果一条街道位于市中心,那么可以使用"中心大街"等名称。
2. 唯一性:每个街路巷应该有一个独特的名称,以避免混淆。
如果有多条街道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名称,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困惑。
3. 简洁性:名称应尽量简洁明了,易于记忆和拼写。
这样可以方便人们日常使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地址的准确性。
4. 可读性:街路巷的名称应该易于阅读和发音,避免使用生僻字、多音字或难以理解的词汇。
5. 尊重历史和文化:在命名或更名时,可以考虑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样可以保留地方特色,增强社区的认同感。
6. 反映地理特征:名称可以反映街道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如"海滨路"、"山川街"等。
7. 避免敏感和不适当的词汇:街路巷的名称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争议、冒犯或不适当的词汇。
8. 征求意见:在进行街路巷的命名或更名时,可以征求当地居民、社区组织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名称得到广泛认可。
总之,街路巷的命名和更名需要综合考虑准确性、唯一性、简洁性、可读性、尊重历史文化、反映地理特征等因素,以确保名称合适、易于理解和使用。
道里地名谣的最后几句是
道里地名谣的最后几句是:“偏脸子,朝东步,地包下坡新安埠。
新安埠,住啥人,全是沙俄的老毛子。
老毛子,开小市,净卖旧货打啦也惜。
”1920年,哈尔滨俄人自治会在地包北下坡安心街以北,安义街、安信街一带新建了2000多间独门独院的板夹泥结构的俄式平房,主要出售给俄侨居住,初称永安埠,后又开辟了一个市场,所以改叫新安埠。
中国老百姓把这一带叫“小地包”,把新开辟的市场,叫作地包小市。
地包小市经营的其实不都是俄侨的“打啦也惜”(俄语,旧物、废品之意),也有欧陆进口的大众物品和国货。
据《远东报》1921年1月26日新安埠商家之调查:“地包下坎近经警察名之为新安埠,其所有商号据查所得大小共一百五十四家。
”可见地包小市其实不小。
净卖旧货“打啦也惜”的说法是因为,1921年11月,4000多名在库伦战败的白匪军官兵逃亡到哈尔滨,被中国地方当局解除武装后,大部分被安置在纳哈罗夫卡村。
白匪军官兵变成无业贫民,最初为了生存只好跑到地包小市变卖随身携带的物品。
几千名被缴了械的俄国大兵起劲叫卖“打啦也惜”。
都卖啥呢,据说随身带的小物件应有尽有,手表、怀表、戒指、项链,酒壶、烟斗、腰带、帽徽……人地两生不知行情,饿急穷疯给钱就卖。
加之1937年安和街形成了专卖旧物的商业街,道外北市场、道里八杂市等地的旧物店铺、地摊全部迁移此地,地包小市规模不断扩大。
为了教化“懒汉无耻之徒”,1924年4月,哈尔滨俄人自治会在水洼子街(安丰街)建立了圣彼得保罗教堂,不久又在巴斯杰洛夫斯卡雅(安祥街)与新阳路街角处建立了复临会教堂。
其实,这些人大多贫苦出身,安定下来之后除极少数鸡鸣狗盗,大都依靠一技之长自谋生路。
出苦力当“劳伯代”的有;开小铺、小书铺、洋铁铺、木柈场的也有。
后来他们中间有不少人加入了中国籍(据1934年户籍统计,加入中国籍的白俄约3万人),其中有些挺不错的小伙子和中国女孩发生了太多太多的爱情故事,故事的结局便是诞生了好些聪明漂亮又能干的爱的结晶(俗称“二毛子”)。
乌兰察布市历史文化专题
和平行曲线组成的几何纹图案;制法皆为手制。器形有罐、钵、盆、漏 斗、碗、器盖、环、纺轮等。石器多经磨制,少量为琢制,主要有长方 形穿孔石铲和窄首窄刃石斧,长方形穿孔石刀,梯形石锛、凿、磨盘、 磨棒、壁、纺轮、环、镞等。骨器皆用动物骨骼加工而成,有骨柄石刃 刀,槽形锥状器、锥、骨片等。该遗址是自治区发掘面积最大、出土遗 物最多的1处聚落遗址,距今大约5000-5500年(仰韶晚期阶段)左右, 其文化面貌具有浓郁的地方性文化特征,被命名为“庙子沟文化”。
现属乌兰察布盟管辖的丰镇等地,早在乾隆年间,就在“口外七厅” 的管辖之下。光绪年间,又定四子王部落及达尔罕的一部分垦地和村落 为兴和厅;设丰镇东界卢家营等地至察右正黄旗九佐领地为兴和厅;设 宁远界灰腾各村及毗连之右正黄、正红两旗地为陶林厅等。民国建立后, 所有的厅一律改为县治。
民国三年(1914年)曾建绥远特别区,所辖有归绥(民国元年以绥 远城粮饷同知厅并入前归化厅,始称归绥县)、萨拉齐、托克托、和林 格尔、清水河、武川、五原、东胜等八县,乌、伊二盟(13旗)及土默 特旗。原有的绥东四县(丰镇、兴和、陶林、凉城)则划归察哈尔特别 区。民国要七年(1928年)改特区为绥远省,当时废道存县,又将东四 县由察哈尔省划归绥远省,连同民国十二年以后增设的包头、集宁、安 北、固阳、临河等五县,共17个县均为绥远省所辖。
乌兰察布市历史文化专题
主讲人:欧 军
一.历史沿革 战国时,乌兰察布区域的大部分是赵国和匈奴的领地。 秦并六国后,又在原来这里的赵地设置云中、代郡、雁门三 郡。秦亡后,匈奴乘中原禁楚汉相争,无暇它顾之机,大举 南进,这里的大部分地区为匈奴所占有。西汉时,匈奴还在 今天的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境内,建立了最高的政府机关----中部单于庭。北魏前夕,拓跋、鲜卑在盛乐(呼市和林格尔 土城)设立北都,建立代政权,续据匈奴故地。隋唐时,突 厥又在今和林格尔境内建大利城进行管辖。以后的宋、元、 明、清历代,这里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女真、鞑靼、瓦 剌、蒙古相继生息之地。 清朝天聪年正式命名为乌兰察布盟。 据考证,乌兰察布盟得于蒙古语“乌兰察布”一词,即为 “红色山峰之两翼高地”之意。“乌兰察布”在乌兰察布市 四子王旗东八号白彦
绥远省
绥远省为中华民国之一级行政区,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地区。
原在清朝为归绥道,属山西省,1914年袁世凯政府将之分出山西,与兴和道建立绥远特别区,1928年改称绥远省,省会为归绥(今呼和浩特),1954年并入内蒙古自治区。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康熙中叶,清朝确立了在中原内地的统治,但边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康熙十七年,准噶尔部噶尔丹汗叛乱,引发了清朝平定准噶尔部的战争。
期间,山西右卫和河北北卫是清王朝内防线的重点。
而遵化城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环绕京畿重地,是军队汇集之地,背靠科尔沁,左据黄河,垦殖条件好,能满足驻兵粮食供给,自俺答汗时期,这里便是内外贸易交汇之重镇,是中国北方的经济重心。
另外应付战争需要,需要选择一个适宜的地点筑城屯兵。
基于上述考虑,雍正帝决定在河北外围至内筑城屯兵。
乾隆四年,遵化城筑毕,位置在承德城西南五里。
1949年★绥蒙区改称绥远省,绥蒙政府改称绥远省人民政府,驻承德市(华北人民政府1949年6月13日批准)★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
★1949年12月27日绥远军政委员会在归绥市举行成立大会(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49年12月31日原设在绥东解放区的绥远省人民政府与原国民党绥远省政府正式合并,组成绥远省人民政府,驻归绥市(今呼和浩特市)。
★1949年1月18日陕坝成立绥西行政公署民国时期全国政区图★1949年11月26日伊克昭盟自治政府委员会成立★1949年12月8日陕甘宁边区伊克昭盟人民自治政务委员会改为绥远省伊克昭盟人民自治政府,隶属绥远省政府。
★设立绥东专区,辖集宁、丰镇、兴和、龙胜、陶林、武东6县(绥远省人民政府1949年10月批准,11月15日开始正式办公)★设立绥南专区,辖托克托、和林格尔、凉城,清水河4县(绥远省人民政府1949年10月批准,11月15日开始正式办公)★撤销丰镇市,并入丰镇县(1949年9月19日)★撤销集宁市,并入集宁县★新明县更名为化德县◎1949年12月21日绥远省军政委员会负责人乌兰夫、傅作义听取高增培、李振华、陈乐山工作汇报后,发出《关于解放乌伊两盟问题纪要》,同意两盟自治,决定取消达拉特旗组训处,成立统一的达拉特旗人民政府;取消桃力民办事处,将桃力民地区划归鄂托克、杭锦两旗;直属绥远省政府的东胜县划归伊克昭盟人民自治政府领导。
盐城路名由来
盐城市区地名由来亭湖因昔有亭湖初级中学儿得名。
1924年由宋泽夫创办。
校址原在宋村,1930年为避匪乱迁至城内,校址在箭道巷内。
文峰因昔有文峰阁而得名。
明崇祯二年(1629)知县陈其奎、教谕秦四德建,清康熙三年(1664)毁于飓风,雍正十二年(1734)知县卫哲治重建。
曾为盐城一壮丽之观。
新街旧时,此处居民以打蒲合营生,曾名蒲合街。
1934年开辟新西门,更名为新街,相沿至今。
纯化街明代称淳化街,以时境内为人朴实、淳厚之意而名。
曾名东风路,1981年更今名。
儒学街因境内曾有孔庙而得名。
该庙建于何时无考。
明嘉靖年间即有,由大成殿、东西庑、戟门、棂星门、角门、宰牲房、神库、神橱、跃龙池等建筑组成,并有圣制碑三座。
亮月街清初,盐城游击营营署设此,因其大门迎壁上有像似月亮的图案,故名。
水街旧时,此处有一水码头,担水者多,街道常年潮湿,故而得名。
又称八卦阵。
曹家巷曾有大户人家曹姓居住,故名。
曾名曹家角、亭子巷。
粥厂巷相传清乾隆年间,连续两年灾荒,饥民涌进城内,曾在此设厂施粥,故名。
又因巷头雕有花卉、人物图案,亦称花墙巷。
曾名向阳巷,1981年复更今名。
东城根巷因位于旧城墙东墙角而得名。
曾名红卫巷,1981年更今名。
板桥巷因昔有板桥而得名。
南称南板桥巷,曾名杨家巷。
北称北板桥巷,曾名守府巷、守府街、十字街。
八字巷以昔有八字河而得名大寺巷以昔有永宁寺而得名。
永宁寺,唐武德三年(620)建,明洪武十七年(1384)重建,后又于隆庆三年(1569)、万历十年(1582)重修。
因原永宁寺早已不在,1978年更名光明巷。
新建巷昔有始建于宋嘉定十三年(1220)的城隍庙,取名城隍街,1978年更今名。
集仙巷因昔有集仙堂而得名。
此庙宇明代即有记载。
东仓巷昔有官府积盐仓库,故名。
曾名东风南巷,1981年复更今名。
灰堆甲昔以有堆放武士盔甲之库而得名,曾名为东风北巷,1981年复更今名。
仁寿巷巷内昔有表彰颜姓老太太之百寿坊,故名。
乌兰察布市历史文化专题-精选文档
武东县。在此以后,武东县、土默特旗撤消,土默特左 旗、土默特右旗建立划出,商都县、化德县划入,固阳县、 苏尼特右旗、二连市划入划出,丰镇撤县建市。2019年~ 2019年,和林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达 茂旗划归包头市。历史走入20世纪90年代,乌兰察布这片 古老的土地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风起云涌为祖国北部这块神奇的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 展机遇,也为乌兰察布盟的历史辟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我们相信,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的各族人民, 一定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乌兰察布的历史上添上浓重的 一笔。
敖包,历史上为重要军事要塞。所辖六个部落旗于一定时间常常会盟于 乌兰察布一地,接受清廷派来的钦差大臣的检阅和听取皇帝的诏命,将 会合处的地名冠之为盟。清天聪六年(公元1633年),四子王部落、乌 拉特前、中、后三旗、茂明安部落、喀尔喀右翼部落(即达尔罕旗)等 六个部落首次会盟于乌兰察布,故有乌兰察布盟之称。
2.老虎山遗址
老虎山遗址位于凉城县永兴镇北5公里处的老虎山南坡上。整个遗址 呈簸箕状,外围是石头垒的城墙,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总 面积约13万平方米。老虎山遗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1982年,内 蒙古著名考古学家田广金开始组织发掘半地穴房址57座、灰坑17个、墓 葬3座,并解剖了石围墙3处。出土了200多件石、骨、陶质生产工具和生 活用具。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遗址中石头垒的城墙、祭祀台、烧制 的白灰敷壁、规范的火塘,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凉城已迈入“中国文明” 阶段,与其它文化地区相比,处于领先水平。
现属乌兰察布盟管辖的丰镇等地,早在乾隆年间,就在“口外七厅” 的管辖之下。光绪年间,又定四子王部落及达尔罕的一部分垦地和村落 为兴和厅;设丰镇东界卢家营等地至察右正黄旗九佐领地为兴和厅;设 宁远界灰腾各村及毗连之右正黄、正红两旗地为陶林厅等。民国建立后, 所有的厅一律改为县治。
...民国初年据其谐音改为“八宝街”.帘官公所街_“帘官”是清朝
金牛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川西平原生态水资源保护 区内和城市上风地带,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素有 “天府宝地、蓉城明珠”的美誉。加之拥有天回山和 凤凰山两处天然生态屏障,永陵博物馆、沙河新绿、 金沙遗址、初步打造成的两河森林公园、天回山银杏 园等景区,还有著名的羊西线餐饮一条街使该区旅游 文化资源更显丰富独特。永陵博物馆是五代时前蜀皇 帝王建的陵墓,史书上称“永陵”。金沙遗址是继三 星堆遗址后四川最重大的考古发现,这一发现将古蜀 青铜文明的历史追溯至3000年前。
八宝街: 清末为贫民聚居地,沿街多为竹蔑为墙,草席为顶的简陋棚屋,被当地人称为 “笆笆巷”。因其Leabharlann 不雅,民国初年据其谐音改为“八宝街”。
帘官公所街:“帘官”是清朝乡试街上,门口垂帘,士兵把守在外,以杜绝人情和弊 端。成都人将此街命名为“帘官公所街”。 琴台路:以司马相如曾在此街南端东参加阅卷和监考工作人员的称呼,阅卷者为“内 帘官”,考场事务管理者为“外帘官”。咸丰年间,成都举办乡试,所有帘官统一安 排在这条侧修筑一抚琴台,以鲜花、琴声和美酒与文君共同生活的故事而名。 童子街:以前为成都县主持童生应试的学署所在地。童生应试被称为“童子试”,相 当于现在的小升初。 长发街:传说此街有一尼姑庵,内有一长发尼姑。尼姑为何披肩长发?原来她蓄发是 为了征兆百姓庄稼茂盛生长,而且据说其长发还这个长发心善之女尼而得名。
成都名人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前117)西汉辞赋家。字长卿,小名犬子。成都人。景帝时 为武骑常侍。曾为梁孝王门客,与邹阳、枚乘、严忌等辞赋家交游。所作《子 虚赋》、《上林赋》,为武帝所赏,拜为中郎将,奉命出使西南有功,后为孝 文园令。病卒于家。作品还有散文《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凡将篇》, 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扬雄 【扬雄】(前53~18)西汉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成都人。自 幼深爱屈原、司马相如之赋。他的《甘泉》、《羽猎》、《长林》、《河东》 四赋系讽成帝广宫室、溺游猎而作,大体依仿《子虚》、《上林》而具讽谕之 义。另有《蜀都赋》与《逐贫赋》等作,前者为现存最早的以都邑为题材的作 品,后者自述家贫之状、安贫之志,在汉赋中均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晚年著 有《法言》、《太玄》、《方言》等。
民国行政区划三题
第十九辑民国行政区划三题傅林祥民国时期行政区划的变化过程,因保存的军政分府,下辖若干个县,如湖南凤凰设至今的资料较多,总体上较为清楚。
但某些时间、某些地区的特殊变化过程,仍存在着不有湘西军政分府,广西柳州设有右江军政分府,四川叙州设有川南军政府,江西赣州少疑点°本文试图对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的设有赣南分都督府。
行政区划、呼伦贝尔地区“自治”与黑龙江行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起,至政区划变化、设治局制度演变等三个问题,作1913年1月8日大总统袁世凯颁布《划一现一初步的探讨。
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和《划一现行各县地武昌起义后光复各省行政区划的演变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革命党人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湖北军政府)。
此后,江苏、浙江、福建、安 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山西、陕西等省先后响应,并先后成立各省都 督府①。
都督府(军政府)成为一地的军政、行政组织。
就整体而言,是在省会成立全 省性的军政府,作为一省的最高军事、行政、财政组织,如鄂州(即湖北)、福建等等。
少数省份内则设有两个并列的军政府,如 四川省在重庆有蜀军军政府,在成都有大 汉四川军政府,后合并为四川军政府。
此方行政官厅组织令》止,光复各省除建立上述 都督府、军政分府外,行政制度与行政区划均有多次变化,清代原有的省一府一县三级行 政体系,除在个别省区得到保留外,在大多数 省区已遭破坏,形成了以省、县两级制为主的 新体系。
这种变化•内务部职方司第一科于1914年8月编制的《全国行政区划表》,大多失载。
南京府 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具有首都的地位。
因此,南京临时政府在1912年1月1日成立后,曾设立过一个南京府。
关于南京府的置废过程,1914年版《全国行政区划表》未予记录。
民国年间编纂的《首 都志》记载如下:“民国元年,总理任临时大总统,定南京为国都,废首县,改江宁府为外,在一些省的特殊地区设立有独立的军政府,如伊犁、滦州、重庆、沪军(上海)等,它们并不受本省军政府的领导。
历史:归化城绥远城归绥市
历史:归化城绥远城归绥市说起过去的归化城、绥远城、归绥市的来龙去脉,现在有些⼈也许混淆不清。
其实,归化城、绥远城、归绥市,即现在呼和浩特市的前⾝。
笔者就近年来所掌握到有关这⽅⾯的资料,介绍给读者。
不妥之处,请互为补正。
⼀、归化城(旧城)归化城,⼈们习惯上称之为“旧城”。
⾸先从其建筑规模来看,有关史料的记载也不尽相同。
《归绥识略》载:“城周三⾥许,⾼三丈余。
”《呼和浩特市志》载:“当时的归化城规模⽐较⼩,周长不过⼆⾥,墙⾼⼆丈四尺。
”《内蒙古参事》载:“旧城四周长约⼆⾥。
”《归绥县志》载:“归化城,谙达建明万历间赐名,周长⼆⾥,砌以砖,⾼三丈,南北门各⼀,清康熙三⼗三年⼟默特左右两翼及六召喇嘛台吉等增⼟郭筑东、西、南三门,合旧有之北门为四,东⽈承恩,西⽈柔远,南⽈归化,北⽈建威,旧南门改⿎楼,颜⽈固威。
乾隆、道光、同治时相继重修,光绪间⼟郭多圮。
民国⼋年,城郭及⿎楼拆去,今存者北门门楼。
”《⼟默特志》载:“归化城在杀虎⼝北⼆百⾥,明代所筑,蒙古名库库河屯,周围⼆⾥,⾼三丈,南北门各⼀,外郭东、西、南三⾯三门,谙达归顺改称今名。
”当时主持并修建这座城的⼈,是⼀位杰出的,⽽且具有远见卓识的蒙古族妇⼥(史称⼥政治家),名叫钟⾦哈屯,别名“三娘⼦”。
她是顺义王的妻⼦,明隆庆四年(1570年)与阿勒坦汗结婚后,很受阿勒坦汗的敬爱。
到明万历九年(1581年)阿勒坦汗逝世后,她仍以这座城为塞外的政治、经济中⼼,继续辅佐袭封为顺义王的皇太吉与扯⼒才⼲,执⾏与明王朝和睦相处的政策,使得边塞蒙汉和平共处三⼗余年。
这⼀时期,对于双⽅贸易往来,经济繁荣发展均起到了积极作⽤。
因此,明王朝曾封她为“忠顺夫⼈”。
这在内蒙古乃⾄中国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页。
那么,归化城究竟建于什么时间?有关史学家曾有过争论:⼀种意见认为明万历⼗四年(1586年),⼀种意见认为明万历三年(1575年)等。
1981年,呼和浩特市曾隆重举⾏建城四百周年庆祝活动,这就确⽴了归化城建于明神宗万历九年,即公元1581年。
北林区街道名称汇总及历史由来!
北林区街道名称汇总及历史由来!绥化小城,即北团林子(北林子)的城池究竟有多大呢?绥化城布局呈南北略长的方形,由中直路、中兴路从南北、东西方向上将城池各自一分为二,因而绥化城南北相互对称,东西也对称。
且绥化城的其中心点为现在的中直路、中兴路(东西主大街)的交叉口,在平面图上城池旋转180度,城池的东北、西南、东北、西北4个顶点能重合,就是说两个相等的锐直角三角形拼合在一起,其四边形的对角线为城的中心点。
绥化小城有四门:南门、北门、东门、西门。
中直路南北两端分别为南门、北门;中兴路东西两端分别为东门、西门。
“四门”的提法至今还在沿用,譬如,在绥化市内打出租车时就常说“西门”或“南门”“北门”“东门”,这四门成了准确的方位性的地点。
“四门”又派生出从属地名,分别为:西门外、南门外、北门外、西门外。
汉语习惯里,东西南北是一组的,经纬纵横是一组,东西为“经”,南北为“纬”;习惯上,人们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绥化老城池街道总体布局为“三纵九横”,何为“三纵”?中直路、东直路、西直路,谓之以三纵也;何为“九横”?与中兴路南北对称的是南二路、北二路、南三路、北三路、南四路、北四路、南五路、北五路,谓之以九横也。
中直路为“九横”所截形成的路口有:中心路口,中直南路路口4个(南二路口、南三路口、南四路口、南五路口)、中直北路4个路口(北二路、北三路、北四路、北五路)。
小城东西主大街中兴路被中直路、西直路所截的路口,现在分别叫东门、西门。
东门外东北方向是绥化火车站,当年呼海铁路修到绥化的时候,东门外就发展起来了,东门外是老城区。
“四门”之内,想必是绥化北团林子城池筑造之初的轮廓,这点至今仍鲜明地存留在今天当地的民间口语中。
绥化城,原名北团林子,后改为绥化,历史上有“绥化镇”的提法。
1885年11月20日,即清光绪十一年十月十四日,设理事通判厅即绥化直隶厅,厅治在北团林子,这是绥化建制的开端,至今绥化建制已有125年了。
路街巷命名规定
路街巷命名规定
路街巷的命名规定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定位和导航。
因此,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规定和标准来对路街巷进行命名。
下面是一个关于路街巷命名规定的简要介绍。
首先,命名规定要求路街巷的名称应反映其地理位置和特点。
比如,可以以所在区域、附近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重要建筑等命名,以方便市民和游客进行导航和定位。
其次,命名规定要求名称应简洁明了,易于记忆和书写。
一般来说,路街巷的名称不要超过四个字,同时要避免使用生僻字和繁体字,以免给人造成困扰。
此外,命名规定还要求路街巷的命名不能重复或者混淆。
不同的路街巷应有独特的名称,以避免给市民和交通导航系统带来困扰。
另外,命名规定还强调了数字的使用。
根据规定,路街巷的数字命名应从市中心或者核心地区开始递增,以方便市民和游客理解和分辨。
此外,数字的使用还有助于交通导航系统进行路线规划和指引。
最后,命名规定还要求名称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城市文明建设要求。
名称不得包含违反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内容,以保持城市的良好形象和风貌。
总之,路街巷的命名规定涉及到地理位置、特点、简洁性、唯一性、数字使用以及符合道德规范等方面。
通过合理规范的命名,可以提高城市交通和导航的效率,方便市民和游客的出行,同时也有利于城市形象和文明建设的推进。
话说丨漫谈老北京的街道称谓
话说丨漫谈老北京的街道称谓长安街这里要说的是老北京街道的称谓,是叫“街”、“道”、“巷”、“胡同”?还是叫“路”?可不是研究街道的“名”。
现在的城市基层行政区叫“街道”,这是延续了早先的“坊”,现在还“坊”、“街道”一块儿用的,就是南城的“白纸坊街道”了。
前门大街北京城里的街道胡同上千条,何者为街呢,自然是城里的通衢大道了。
首先就是直达城门的三横三纵的大街了,不管是通京城门还是皇城门的道路都谓之为“街”,而不称“路”呢?城中称“街”者,必是两侧店铺林立,鳞次栉比,这就是“市”,有市才成街,“城市”就是这么来的。
没有“市”的通道,再宽也只能叫“路”,所以北京出了城的道路才命名为某路。
清末以前,北京如彰义门街、安定门街等等,其实都指的是城门内大街,城门外一里地以内的房屋建筑叫做关厢,过了关厢就是旷野荒郊了,所以称“某门街”时,不会误以为是城外的哪里。
民国后,关厢有所扩大,也形成了街市,才逐渐叫出了“某门内大街”或“某门外大街”。
什锦花园胡同三条东西向的大街完美诠释了这个理念,那就是两广路段:由广安门内大街出城是广安门外大街,过了湾子路口往西就叫广安路了;广渠门内大街出城后是广渠门外大街,过了双井路口再往东就叫广渠路了。
长安街及延长线路段:西长安街到西单后是复兴门内大街,出复兴门是复兴门外大街,过木樨地再往西就是复兴路了;东长安街到东单后往东接建国门内大街,出建国门即建国门外大街,到大北窑再往东就叫建国路了。
朝阜路段:朝阳门内大街出朝阳门是朝阳门外大街,到呼家楼再往东就叫朝阳路了;阜成门内大街出阜成门是阜成门外大街,过甘家口再往西就是阜成路了。
阜成门外有个地名叫“阜外西口”,公交车有这一站。
可阜外还分东口、西口吗?您别误会,这本是阜成门外关厢西口,被简称成了“阜外西口”。
阜外、朝外关厢发展较早,延伸较远。
阜外关厢向西延伸达两里多,在西口还曾立有栅栏门(大概就是后来的“天意小商品市场”那儿),这样就留下了“阜外西口”的地名。
城厢街巷溯源:杨家大院
城厢街巷溯源:杨家大院
2004-11-05 09:15 ★杨家大院清光绪年间
沿革参见安同胡同。
★杨家胡同清光绪年间
沿革参见安同胡同。
★杨家胡同清同治年间
沿革参见杨春胡同。
杨树胡同1984年
北起二道街,南转东至南门内小刘家胡同,长337米。
清光绪年间形成胡同,因巷内有一棵大树,故名大树胡同。
1984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更名为杨树胡同。
杨春胡同1983年
东起板桥胡同,西至祁东胡同,长54米。
清同治年间形成里巷,有富户杨某在此较早修建宅院,故名杨家胡同。
1983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取“杨柳春风”之意,更名为杨春胡同。
★姚家胡同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沿革参见南门东姚家胡同。
★一条胡同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沿革参见城隍庙一条。
义仓东胡同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
明永乐十三年(1415),为存储漕粮在此地西侧建仓廒,又名义仓。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周围建房形成胡同,因位于义仓之东,故名。
该胡同长14米,北起仓廒街,至南不通行。
义仓后清道光十四年(1834)
位于北马路南侧,东起小药王庙北,向西转北分支至三义庙,折南分支不通行,巷中段为民房所阻隔,全长101米。
清道光十四年(1834)成巷,当时一些有钱人家在此购地建房,形成居民区。
今仓廒街原名义仓街,因此巷位于原义仓街后侧,故名,沿用至今。
(王成)
稿源:北方网—城市快报编辑:刘辉。
晓不得这些老街的名字由来,好意思说你是昆明人?
晓不得这些老街的名字由来,好意思说你是昆明人?一座城市的历史,并非只有雕梁画栋,亭台楼阁才能作为其标签。
一砖一瓦,一桥一河,细细端详,满是岁月的光华……武庙(武成小学):古代参加活动必须在此下马而得名。
大(小)富春街:今美辰百货两旁,因明末清初从江南迁居昆明的人聚居此地,想念家乡风景如画的富春江而得名。
三转弯:原连通小富春街(昆二中)和如安街的一条小巷,因有三个转弯而得名。
三合营:今昆都附近,明代的军屯营地。
辛亥革命后将城郊的焦家营、赵家营、波转湾三村的人合为一村,迁居至此得名。
文化巷:古为荒地,以前称“寻麻地”。
上世纪50年代院校扩建,成为连接云南大学、昆明师范学院(云师大)、昆工师生往返的通道而得名。
瓦仓庄:昆都附近,以前是一个叫瓦村庄的村子,因明代在此建仓库囤积军粮而得名。
中和巷:原来昆明最长的一条巷,连接翠湖和武成路及景虹街,内又有吉星巷等三条支巷,石屏会馆、昆明二幼均在巷内,以儒家思想“致中和”而得名。
长春路:现人民中路东段,新中国成立前被卢汉改为绥靖路,因以前长春观在此而得名。
巡津街:清代在此设巡视汛情的岗哨,故名巡津堤,街也因此得名。
交三桥:因此地附近盘龙江上的桥系一名为焦三的人捐建,故名焦三桥,后改为交三桥。
文林街:因明清时贡院(云南大学)在此,考生多经此地,“文人如林”而得名。
三市街:元代昆明最繁华的地方。
因云集猪市、马市、羊市而得名。
眠山'曾叫“眠犬山”或狗山。
因山形似正在睡觉的狗,得名“眠山”。
人民东(西)路:原是沿鱼翅河的一条石板路,因通往迤西,称为西关外大道,1958年填平河道,拓宽路面,取“人民事业兴旺发达”之意,取名人民西路。
下马巷:今人民中路省人才市场斜对面南起武成路的独口巷,因清时官员到城隍庙(五一电影院)。
关上:此地原有一村,村子所居之土岗名为石虎岗。
因附近财神庙内有一石雕老虎,又为昆明通往滇东滇南绎道之门户;设关镇守,名为石虎关。
因为关在土岗之上,村居关之旁边,所以取名关上村,后来便发展成关上镇。
1943年版【大同街全图】(古城内部分),“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个绵绵巷”全有了!!
1943年版【大同街全图】(古城内部分),“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个绵绵巷”全有了!!民国21年(1932年),大同第一次给街道挂牌时城市街巷的布局 古城大同与我国北方各大古城的街巷布局基本相同,都是保存了唐、宋时期“里坊式”的城市布局,街道总平面都按棋盘式格局,这种格局沿革到明代已成定型。
自从洪武五年,徐达“增筑”大同城后,以四牌楼为中心,东称和阳街,西称清远街,南称永泰街,北称武定街,于是这四条大街将大同城分为四隅,然后又有“三经三纬”的纵横街道将四隅分成若干街坊,街坊中又各以街道分成若干小街道,初步形成了“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个绵绵巷”。
从城内街巷布局来看,西北隅和东北隅为官府衙署区,西南隅为寺庙区,东南隅为文化区。
清朝顺治八年,“大同还治”以后,仍然沿用明朝城坊建置。
后来,经过历史沧桑变迁,街道增添很多,何止是72个街巷?如今,经过初步调查,四个街道办事处总共辖有208个街巷。
大同街道如此之多,若论当初如何命名,追根溯源,可以分为十大类型:一、皇家封藩禁地 明朝洪武二十九年,将辽代西京国子监改建代王府,崇祯末年毁于兵火。
今官邸虽无,但建筑遗迹尚可辨认。
东街九龙壁原为代王府端礼门前之照壁,北街办事处的皇城街、皇城头道巷、皇城二道巷、正殿街、后宰门、宰门后街、宰门东南巷、宰门西南巷和东华门一带就是当年代王府之范围;三王府巷、正府巷、广府角、东十府巷、西十府巷、南十府巷、北十府巷是代王朱桂另建的豪华府第,专供招待全国各地皇族王兄游访聚首;翠花宫为代王朱桂宠姬崔翠花之宫室,后帏角为崔翠花之姐崔翠屏居住之地,因翠花常来此处,故称后帏角。
稍竹巷为代王府之后花园,园内竹林梢头高出墙头,后来建街,故名。
二、官府署衙驻地 明朝洪武九年建置府署和县署,永乐七年建置总镇署,洪武二十九年改云中驿为府学,又建黉门馆,专为延纳四方贤俊和游学之士。
遂后又分别建置粮储户部署、各大粮仓、都司衙门、同知衙门、驻军营坊和操练教场等,于是产生总镇署衙、帅府衙、司令部衙(1913年晋北镇守使张汉杰驻总镇署,司令部设于此处,故名)、都司衙、府尹道(因民国初年府署改为山西省第三师范学校,故改名师校街)、户部角、二府巷、县角西街、府学门、黉门南东巷、黉门南西巷、仓巷、仓门街、大有仓东巷、南仓、头道营坊、二道营坊、三道营坊、教场街等。
养育巷的人情岁月
养育巷的人情岁月▲陈金月/文陶开俭/图1、养育巷宋代就有,明代叫羊肉巷。
当时巷内聚集了不少来自藏书的人,他们开羊肉小吃店,由此得名。
民国初期,钉路牌时取谐音养育巷。
养育巷南起道前街,对着吉利桥,连司前街,北至景德路,接中街路,全长1072米。
《宋平江城坊考》、《苏州府志》、《吴县志》、《吴门坊巷待輶吟》均载有名。
民国时养育巷宽仅4米左右,中间用长约1米的花岗石板铺成。
1957年路面拓宽,铺成三合土路,俗称土柏油路。
1962年改铺沥青,并在两侧进行绿化,种植重阳树、香樟树400余棵。
1993年,此巷与干将西路交叉口路面拓宽。
1998年全线拓宽,利用原沿街树木改建为绿化隔离带,两侧增加慢车道,路宽拓至30米,1999年建成通车。
路边每个路灯杆上现有两只宫灯,华灯初放时,远处可见到“横成四只一行,竖成四条线”。
历史悠久的养育巷两边的支巷也比较老。
东侧从南到北有:106号北面的柳巷、188号南面的花街巷、276号北面的长春巷、298号以北的西麒麟巷、海红坊、绣线巷。
养育巷西侧有:9号附近的织里弄、45号南面的东支家巷、63号附近的瓣莲巷、117号附近的庙堂巷、135号附近的富郎中巷、415号附近的古吴路、慕家花园。
养育巷跨干将河,干将河是苏州的第二横河,两段养育巷由太平桥连接。
南面隔着道前街的有道前河,道前河是苏州的第三横河。
1957年前的养育巷中间石条下有下水道,下面的水可能就流入第二横河、第三横河。
2、养育巷里羊肉香,这是我1954年到苏州后感受到的,当时我十岁,住在养育巷54号的一个院子里。
一次爸爸买回羊糕,我就像吃鱼冻子一样的吃(但比鱼冻子硬)“:哇,太香了,太好吃了。
”爸爸却说:好吃的东西不能当饭吃,只能当菜吃。
”“打这以后,我爸爸过年总会买些羊糕回来。
后来,我工作了,自己在冬天的晚上到浒关镇上喝羊汤、吃红烧羊肉,也会切几块羊糕吃吃,从此,我知道藏书羊肉最有名。
为什么叫羊肉巷,为什么羊肉店又喜欢开在这条街上?我想,可能是因为这里有钱的人多,消费得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归绥城街巷名称及其命名原则
归绥城街巷名称以商号和临近寺宇等具体地理实体命名的最多,其次为以方位、住户特征、行业命名的街巷,最后为以数字、吉祥含义等命名的街巷。
众多以商号和寺宇命名的街巷,反映出归绥城商贸活动的繁盛和宗教的兴盛,也说明其街巷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宗教信仰和商业的发展。
以机关单位名称命名的众多街巷,则反映出归绥城作为归化城土默特地区政治中心的地位。
归绥城街巷命名的主要原则反映出在其街巷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中,宗教、商业及军政职能对城市发展的决定性意义。
标签:民国;归绥城;街巷名称;命名
地名具有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街巷名称的形成及其变化在也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特点,是城市变迁最直接、最具体的记录。
由于地名具有较强的继承性,对归绥城街巷名称的分析研究,不仅可以把握城市发展的脉络,而且可以感受其中蕴含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
另外,在大规模城市改造的今天,呼和浩特市区有72条小街巷已经消失,许多蕴含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名也随之消失,而以归化城老地名的消失最为严重。
如杨家巷、东仓、西仓、剪子巷、王家巷等地名现已消失,只有一些旧城老居民能记得其大概位置。
保留下来的老地名中有一些如大东街、大西街、九龙湾等地名,仅在附近异地使用。
而目前在这方面的历史研究颇为薄弱[1]。
鉴于此,笔者通过仔细爬梳历史文献资料,对归绥城街巷名称及其命名原则进行系统研究,其现实意义与学术意义不言而喻。
一
尽管归化城于明万历三年就建成了,但史籍中对于明末至清代归绥街巷的记载特别少,仅对其数量有所记载,名称不详。
兹据民国相关文献对其街巷名称类型总结如下:
民国归绥城街巷名称类型
资料来源:《绥远通志稿》第二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37-642页;《绥远通志稿》第九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37-642页;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档案馆藏民国档案,全宗号-分类号-件号:79-1-87、79-1-139、79-1-382、79-1-383、79-1-386、79-1-391、79-1-433、79-1-437,等等。
二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归绥城街巷的命名原则大致有十二种,其中最主要的命名原则为:
(一)以具体地理实体为名
上表显示归绥城中以具体地理实体命名的街巷很多,包括以机关单位、商号、临近寺宇、典型景观以及城门名称命名。
在归绥城中,喇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并存,各种宗教寺庙引人注目的建筑,往往成为某一区域的标志性建筑物,对临近地区的街道命名产生重要影响。
召庙作为归化城中最早出现的职能建筑,其中心地角色自然使其成为街巷的名称。
具体来说,有的街巷是以召庙名称加上数字进行命名,如小召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有的街巷以召庙名称加上方位词和“夹道”命名。
如乃莫齐召西夹道、大召西夹道街、大召东夹道街、小召东夹道街。
这四条以夹道命名的街巷,在民国时期其名仍旧保持。
有的学者称,召庙围墙周围的道路,称为夹道[2]。
但是以光绪《归化城厅志》卷首附图“归化城街道图”来看:归化城大召南边有两条东西向的街道称为东、西夹道,在乃莫齐召西边有一条南北向的街道称为夹道;小召附近并没有以夹道命名的街巷。
看来归化城召庙围墙周围的道路,有的称夹道,有的并不叫夹道。
以其他宗教的寺宇命名的街巷也有。
如归化城北羊岗子地方的城隍庙街[3]。
三官庙在隆寿寺东北,其地名为三官庙街。
西龙王庙北有村,即以庙命名[4]。
机关单位、学校等以其空间的公共性在城市中的知名度颇高,其名称往往被用作街巷的名称。
如塞北关街、书院街等。
城门以其交通标志性而成为地名。
归绥城中以门命名的地名有东门内、北门内、北门外等。
不过,带“门”字的地名往往指代片状区域,而非单一街巷[5]。
同时城中的众多的商号也是城市景观中最为醒目的标志物,以它们作为所在街巷的名称很合适。
(二)以方位命名
归绥城中大量的街巷以东、南、西、北、前、后等方位字命名,如大南街等。
街巷命名时往往是以某一具体地理实体为参照物,为其加上方位字前缀、后缀,以区分或避免街巷名称的重复,如以归绥县政府为中心的县府前、后街,县府东、西街,以火车站为中心的东、西、南、北马路街等。
在这些加了方位字前缀、后缀的地名前,又会加上大、小等词以示区分。
如大东街、小召后街等。
(三)以住户数量、姓氏、籍贯、官职等命名
以住户数量命名的,如东五十家街;以住户姓氏命名的,如王家巷;以住户官职命名的,如大御史巷;以住户籍贯命名的,如以定襄、宁武等山西地名为街巷命名,表明该街巷居民的来源地。
此外,还有以纪念领袖人物名字命名的,民国二十一年,绥远城的东、西、南、北四大干街被冠以傅作义的号“宜生”。
民国时期,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连接归、绥城的大马路命名为中山路[6]。
(四)以街巷形制特点命名
街巷在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形态特点,或为规则的横平竖直形态,或为不规则的非常规形态。
这些不规则的街巷形态往往成为其命名的根据。
如九
龙湾街因其弯曲如龙,故称“九龙湾”。
长和廊巷的得名即因为该巷“长而狭窄”,以方言得名长和廊。
“和廊”方言即狭窄的小巷。
剪子巷因巷子弯曲交错,形如剪子而得名[6]。
归化城中河流的弯曲转折,也会影响到有些街巷的形制与命名。
如今呼和浩特市的通道街、西顺城街、云中路与札达海河的弯曲转折基本一致,西河沿即因位于札达海河西岸而得名。
还有的街巷以其规模特征为名,如一人巷,因其特别狭窄,俗称一人巷[6]。
东苟家滩一人巷、宽巷子等街巷的命名也突出其规模特征。
此外,有的街巷因事为名。
西落凤街就是因事得名。
清道光年间,慈禧之父惠征曾任归绥道台,当慈禧升为太后以后人们将该街称为落凤街。
东落凤街因其与西落凤街对称而得名。
而以对称得名的还有归化城的东五十家街和西五十家街、东得胜街和西得胜街等。
这也算是归绥城街巷命名的一个特点。
还有以街巷中店铺、作坊从事的行业命名的,如粮栈大街、鞋袜巷、熏皮坊巷、口袋坊巷等。
有的街巷以吉祥含义命名,如大盛魁买卖兴隆,故称其所在的街道为得胜街[6]。
归绥城的较多街巷都符合两种甚至更多的命名原则,如东得胜街既以吉祥含义命名,又以方位命名;南菜园巷既以行业命名,又以方位命名;南马神庙街既以临近寺宇命名,又以方位命名等等。
三
归绥城街巷名称的命名以具体地理实体为最多,其次为以方位、住户特征、行业命名的街巷,最后为以数字、吉祥含义等命名的街巷。
在以具体地理实体命名的街巷中,以商号和临近寺宇命名的街巷最多,这是因为“这(归化城)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其贸易规模在中华帝国的北方绝没有可以与之相媲美的,但该城则更以其寺院的数目和著名程度而与众不同”[7]。
众多以商号和临近寺宇命名的街巷,一方面反映出归绥城商贸活动的繁盛和宗教的兴盛发达;另一方面说明归绥城街巷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宗教信仰和商业的发展。
为数众多的以机关单位名称命名的街巷,则反映出归绥城作为归化城土默特地区政治中心的地位。
归绥城街巷的这一命名特点表明,在其街巷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中,宗教、商业及军政职能的渐次形成、发展,以及由此带动的各类城市建筑的密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城市道路系统是影响城市形态成长与演变的主要因素,推而论之,宗教、商业、军政因素也是影响归绥城城市形态变迁的最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刘卓男.清绥远城街巷名称及其演变[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10(1).
[2]包慕萍.1727-1862年呼和浩特的城市空间构造[C]//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93.
[3]孙明亮.归化城城隍庙史[J].呼和浩特文史资料.第九辑,1994:271-272.
[4]咸丰.归绥识略:卷九地部·坛庙[C]//绥远通志稿:第十二册,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86.
[5]史红帅.明清时期西安城市地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01.
[6]呼和浩特市地名志[Z].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1985:38、40、42、47、59.
[7][法]古伯察.鞑靼西藏旅行记[M].耿■,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