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网络营销案例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营销
2009年全球最有价值品牌可口可乐公司就 开始携手中国第一视频网站优酷启动“新年 第一瓶可口可乐,你想与谁分享”主题活动, 鼓励广大网友以视频的方式分享新年的第一 瓶可口可乐,分享新年的第一声祝福。此次。 两大品牌强强联合,皆在汇聚全国网友新年 祝福,唱响新年最强音。
2020/1/13
16
12
搜索引擎优化
2020/1/13
13
电视媒体的合作
在中国市场,可口可乐一直扮演着品牌 创新领导者的角色,即便在利用传统电 视作为营销工具时,可口可乐便希望在 营销时给消费者更愉悦的感觉。2005 年,可口可乐在全球推出了ICOKE平台。
2020/1/13
14
新闻软文营销
2020/1/13
15
2020/1/13
17
2020/1/13
18
2020/1/13
11
可口可乐网络营销策略及应用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博客营销
博客营销是一种很不错的推广营销方式,最主要 的目的是对公司以及产品信息进行一个有效的传 递,对一个企业来说,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博客的 选择以及博客的合理应用,在博客推广中不在于 多,在于是精,提供和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才是大 家所喜欢的信息。
2020/1/13
2020/1/13
4
网络市场情况分析
市场状况 可口可乐的品牌寂静深入人心,在全世界 都被认可并广泛流行,如今在网络营销突 起的时刻,通过网络的途径进一步开括市 场,可口可乐将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和 发展,因此,通过网络营销快速推广可口 可乐品牌非常重要。
2020/1/13
5
产品状况
全球最大之软性饮料业巨人,拥有大厂优势及强大 之全球竞争力 核心产品之神秘配方处於极度保密,使其流行100 年後而不衰 品牌形象深植入心,已成为消费者生活之一部分。 市占率高,产品更为市场之领导品牌。 产品生命周期为循环型态,历史弥坚。
2020/1/13
可 口 可 乐 网 络 营 销 案 例 分 析
1
目录
公司企业背景 现状分析
网络市场情况分析 营销坏境分析-SWOT分析
网络市场细分与目标定位
可口可乐网络营销策略及应用
2020/1/13
2
公司企业背景
可口可乐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是碳酸饮 料市场的领导者及头号生产商。可可可乐是 世界最知名的商标,可可可乐是举世闻名的 汽水大王,可可可乐是中国最著名的国际品 牌之一,在中国软饮料市场上占主导地位, 系列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是最受欢迎的软饮料。
2020/1/13
10
市场定位
中国主要采用零售商的形式,而美国采用连锁超市形式。 而且中国消费者对“现代产品”的追求强烈,对国外产品 或者包装上有外国文字的产品有偏好。 对网络上竞争对手分析,饮料企业的网络营销中,各个饮 料品牌操作模式各有千秋,最有竞争力的公司当属百事可 乐。可口可乐公司应抓住这个机会把自己的网络营销策略 做的更好。 将产品的相关信息公布在网络上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不宜 过多使用E-mail进行网上营销,不宜过多地使用新闻组, 务必使搜索引擎及其他站点指向可口可乐公司的站点,抓 住潜在顾客。
2020/1/13
3
现状分析
可口可乐尽管取得如此辉煌业绩,但是可口可乐公 司今日心情已经与20年前刚刚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时 大不相同了。那些年,进军中国市场的外国饮料, 基本上感受不到中国饮料企业的压力。十几年中, 中国各地曾经先后出现过十几家可乐型饮料企业, 最后几乎都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如今,当可口可乐 以及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已具有相当影响力时,却 又感受到近几年中国饮料企业强烈的竞争压力。主 要原因是中国的饮料工业企业生产的具有民族特色 的品牌已经经过自强不息的努力,成长壮大起来了。
2020/1/13
7
网络市场细分与目标定位
消费者分析 根据百度指数的统计表明;可口可乐的目标 群体是学生和IT界的人比较多,年龄段主要 在20-29岁。
2020/1/13
8
2020/1/13
9
竞争者分析
可口可乐经营的主要对手是饮料市场的其他 现有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其中,现有竞争 者包括外来和本地竞争者。而垄断的存在, 决定了这两个消费群体是比较稳定的。
2020/1/13
6
营销坏境分析-SWOT分析
优势 知名度高。 雄厚的资金,先进完善的管理。 模仿困难。 不断创新。 销售策略强大。
劣势 企业规模大,不易控制。 健康问题。 成本费用高。
机遇 中国对外政策。 公益事业。 中国市场巨大。 收购兼并。 技术进步。
威胁 其他饮料品牌的发展。 消费者日益成熟。 中国人口老龄化。 质量问题的出现。 中国反垄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