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3 京剧趣谈】精品教学设计(两篇)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3 京剧趣谈】公开课精品教学设计(两篇)【教学目标】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侧重于从“扶”到“放”展开学习活动,按照“直接导入梳理内容——细读《马鞭》自学《亮相》交流分享,深化认识”的思路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扶放结合”的教学原则。
学习《马鞭》时,以表格为支架,适时补充资料,在“读、圈、辨、联、练”的学习实践中,老师适时点拨,体现“扶”的过程。
学习《亮相》时,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体现“放”的过程。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安排“京剧荟萃坊”板块,旨在打开学习的边界,激发探索京剧之美,感受艺术之美的兴趣,从而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将生活的活水引向课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分组搜集京剧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梳理内容1.资料补充,了解京剧。
(1)学生根据提示,介绍京剧。
提示①: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提示②:胡琴、锣鼓提示③:中国国粹提示④:梅兰芳(2)学生读材料,了解作者。
2.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2)学生交流,明确:课文介绍了京剧的道具和表演方式。
二、细读《马鞭》1.研读句子,了解马鞭。
(1)默读第一自然段,根据表格,画找相关信息。
(2)反馈交流。
(3)研读“好处”。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①引导学生感受自由:指名读,关注“可以……可以……可以……可以……”体会表演自由。
②学生朗读提升。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③指名读,谈感受。
(4)拓展练习。
提示:皇帝骑马一般用黄色的,霸王骑乌雅马用黑色的,吕布骑赤兔用红色的,刘备骑的卢白马用白色的,穆桂英是女子一般用粉色的……2.体会京剧中的道具艺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京剧趣谈》配套教案一、教材简析:课文讲了“马鞭”这一道具在京剧表演中的运用,讲了舞台上双方作战时两种表演手法的作用。
重点是从描述中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3.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重点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五、教具准备京剧演出片段的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平时喜欢听歌还是听戏?那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和京戏相关的歌曲《说唱脸谱》。
(播放歌曲)歌曲欣赏听完了,接下来咱们来看脸谱,猜猜这些脸谱代表歌中唱的那些人物。
这些人物分别是窦尔敦、关羽、典韦、曹操、张飞。
大家说京剧脸谱是不是很有趣呢?其实,京剧的有趣之处不仅仅体现在脸谱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要介绍京剧的其它有趣之处。
一起来看——出示题目:《京剧趣谈》设疑自探:看到题目后,你的脑海中产生了什么疑问想通过本节课去了解呢?主要问题梳理:1.什么是京剧?2.本文要从哪些方面和我们谈京剧的趣味?3.京剧趣在哪里?解疑合探1:什么是京剧?京剧:戏曲的主要剧种。
中国的“国粹”,国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享誉海内外。
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
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故又名皮黄戏。
它的行当全面(分生、旦、净、丑四大类)、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解疑合探2:本文要从哪些方面和我们谈京剧的趣味?自探提示: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的小标题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谈京剧的趣味。
1.马鞭(道具)2.亮相(表演)解疑合探3:京剧趣在哪里?自探提示1:自读《马鞭》这一部分,思考讨论:1.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哪两类道具?(实在道具和虚拟道具)2.说说京剧表演中为什么演员不能骑真马?(1.舞台小2.真马难以控制)3.京剧是如何解决“骑马”表演中遇到的问题的?(以“鞭”代马)4.舞台表演中使用“马鞭”的作用是什么?(1.突出姿态优美 2.表演更自由 3.具有装饰美)5.说说作者举了哪些虚拟道具的例子,找出能体现虚拟道具妙处的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京剧趣谈》
23*京剧趣谈授课设计设计授课目标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认识课文分别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对于京剧这一剧种艺术特色的,激发认识更多对于京剧艺术的幽默知识。
3.可以借助语言文字张开想象,领悟京剧艺术的无量魅力,培养对中国传统京剧艺术的热爱之情。
授课重点:认识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授课难点:学习课文用详细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色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读通课文,收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1 课时。
授课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在课前,大家已经收集了一些对于京剧的资料,你认识到了哪些?你认为京剧有哪些艺术和神奇?谈谈你的认识和领悟。
(学生畅谈,教师指导。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指名读。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屡次认读:驰骋难堪完整虚假绱二、初读课文,感知粗心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畅。
2.教师检查读文情况。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请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作好标明。
3.学生报告。
预设:这篇文章介绍了京剧中的“马鞭”与“亮相”,感觉到京剧的艺术魅力。
4.你感觉哪部分的内容最吸引你?把阅读引向深入,促进学生真实地走进课文内容,进行发散性思想,进而透彻地理解“马鞭”和“亮相”的意义。
预设:生1:“马鞭”这一部分内容是我喜欢的,想深入认识一下京剧中“马鞭”有怎样的作用。
生 2:我想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亮相与京剧中的“亮相”有啥不同样?四、思想导图,梳理内容1.文章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呢?作者又是怎样表达京剧的艺术魅力的呢?2.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喜欢的方式写下京剧的“趣”。
培养学生标明式阅读能力,深度理解课文内容,欣赏、领悟京剧的艺术魅力。
3.同学互相分享沟通,互相谈论。
设计妄图: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培养学生养成优秀的念书习惯。
板书设计授课反省。
23《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3《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历史背景、起源及特点。
2.学习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
3.学习一段京剧剧目的基本唱腔、表演动作。
教学内容:1.京剧的历史背景、起源及特点介绍。
2.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讲解与示范。
3.选取一段经典的京剧剧目进行学习。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与激发兴趣(10分钟)1.以音乐和视频的形式展示京剧的精彩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京剧有了解吗?你们对京剧有什么看法?Step 2:讲解京剧的历史背景、起源及特点(20分钟)1.讲解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介绍京剧的音乐、唱腔、表演动作等特点。
3.通过图片和视频为例,具体展示京剧的特色。
Step 3:讲解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30分钟)1.介绍脸谱的种类及代表角色。
2.介绍舞台上的基本动作,如表演手势、头部、身体的运动等。
3.示范基本表演动作,让学生模仿演练。
Step 4:学习一段京剧剧目(50分钟)1.选择一段经典的京剧剧目,如《窦娥冤》的选段。
2.播放该剧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先观看。
3.介绍该剧的基本情节和人物角色。
4.分发该剧的剧本,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分组演练。
5.学生进行分组表演,老师逐个指导及帮助个别学生。
6.学生进行全班展示,进行互评。
7.总结并点评学生的表演,提出改进建议。
Step 5: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课堂小结: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强调京剧的精彩之处。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京剧的理解和感受的文章。
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应该注意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确保目标具体明确,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实际收获。
2.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现实条件,不能过于复杂和繁琐,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表演技巧。
3.教学方法: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模仿、分组演练、全班展示等。
同时要注意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确保课堂效果。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优秀4篇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篇8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中“驰骋、尴尬、虚拟”等几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京剧表演的特点及运用的说明方法。
3.体会京剧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京剧吗?说一说你喜欢的京剧名段吧。
2.教师板书课题点明“趣谈”。
“趣谈”是什么意思?3.“京剧趣谈”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理解的词可在小组内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词语。
2.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
3.再读一遍课文。
看看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一是利用虚拟的'道具能表演得具有神韵,二是奇特的亮相表演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四、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1.老师导语引入:作为戏曲表演,要在舞台上展示各种生活场景。
但是,舞台的空间总是有限的,要表现骑马的一个场景,应该怎样来实现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
2.用虚拟的马鞭来表现骑马,成功吗?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演员用马鞭来表演骑马很成功。
主要表现在:(1)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
(2)马鞭拿在手里,演员可以很自由地做出各种动作,表示出各种意义。
3.京剧中有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为了说明这个事实,作者举出了哪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然后回答。
五、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要求:自读《亮相》一部分课文,看看作者讲出了京剧的什么艺术特色。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精选4篇)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精选4篇)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精选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精选4篇)1一、说教材《京剧趣谈》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第七单元以让学生体会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课文,而本课就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作者徐北城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这篇课文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
3.能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及艺术特色,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能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及艺术特色,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是教学的重点,后一个也是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本文语言通俗,生动幽默,能较好地吸引学生阅读。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读感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同时围绕文中的重点句子,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发挥想象,联系实际,理解句子的内涵。
“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自主学习方法,所以本课重点渗透两种学习方法: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悟)感受;二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发挥想象,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展开去,由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艺术的魅力。
六年级上册23《京剧趣谈》教案
六年级上册23《京剧趣谈》教案
1)京剧亮相表演的艺术手法,如何通过服装、化妆、动作等方面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京剧亮相表演的特点,如何利用舞台设计、灯光效果等手段来营造气氛,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
6.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想法。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拓展延伸,提高应用
1.让学生观看京剧表演视频,分析演员如何运用马鞭、虚拟道具等表演手段来表现角色特点和情感变化。
2.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京剧角色,包括服装、化妆、动作等方面,并通过表演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可以组织小组比赛,评选最佳表演者。
3.让学生了解其他中国传统戏曲形式,如昆曲、豫剧等,比较它们与京剧的异同,探讨不同戏曲形式的艺术魅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第1篇】23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重点)3.阅读课文,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难点)【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察:京剧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下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2.助读资料: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重点)3.阅读课文,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这篇课文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
四、品读释疑1.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几个方面的特色?课文介绍了中国京剧在两个方面独有的艺术特色,一是道具:有实在道具如马鞭,还有一些虚拟道具;二是动作:亮相。
2.读“马鞭”这一部分,想一想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用马鞭代替真马,这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
(2)京剧中运用实在道具和虚拟道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
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3. 感受京剧的魅力,体会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京剧选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节奏。
3. 学生齐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三)深入研读,理解内容1. 学生自由朗读第1-3 自然段,思考:京剧有什么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2.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 教师总结:京剧有两个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分别是马鞭和亮相。
4. 学生自由朗读第4-6 自然段,思考:马鞭有什么作用?5.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 教师总结:马鞭可以代替马,演员通过马鞭的挥舞来表现不同的马匹。
7. 学生自由朗读第7-9 自然段,思考:亮相有什么特点?8.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9. 教师总结:亮相有静态和动态两种表现形式,能够凸显人物的形象。
(四)总结升华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感受京剧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听一听京剧,和同学交流感受。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京剧的魅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人教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3《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教案
23.京剧趣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徐城北的背景信息。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感受京剧的魅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感受京剧的魅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并提问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预习情况。
3.播放歌曲《说唱脸谱》,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京剧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知识点学习。
1.作者介绍: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曾在新疆和河北工作了15年,“文革”当中被迫在全国游走了22个省。
粉碎“四人帮”后调回首都,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
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经常进入戏曲实践和民俗背景当中进行探查,经常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
2.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生词。
绱:把鞋帮鞋底缝在一起。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控制: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
彻底:形容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
鲜明:指分明而确定,一点也不含糊。
虚拟:虚构。
仆人:指被雇到家庭中做杂事、供役使的人。
唯恐:只怕。
凸显:凸显是突出,清楚地显露的意思。
无穷无尽: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风雨不透: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
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三、朗读文章,整体感知体悟情感语言。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熟悉课文。
第一遍播放:学生听,并将之前的生词在课文中标注出来。
六年级语文京剧趣谈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语文京剧趣谈教案优秀5篇六年级语文京剧趣谈教案篇一设计思路:1、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2、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中国京剧”是我们预设的“中国人”大主题中的一个内容版块,作为二级主题来开展,与其他内容相互渗透、推进,共同来实现大主题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我们班的这一块内容开展得较其他班晚一些,切入是从学校展示橱窗里其他班级孩子的“京剧脸谱”作品开始。
从周围环境的变化入手,孩子们慢慢开始谈论、关心起京剧这一话题(由个别孩子,逐步影响更多的孩子),这样就能比较巧的顺着孩子的关注点进行,不显生硬与突然。
事实上,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又是比较有意义与必要的,能够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
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我们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邀请了朱家角老年京剧团来幼儿园,开展了“重阳节——我们和爷爷奶奶同乐”活动。
那些爷爷、奶奶的京剧表演、京剧演出用的锣鼓乐器,把我们班所有孩子都吸引住了,也由此,全班孩子的兴趣点都到了京戏上,希望去了解更多有关京剧的事情。
于是“中国京剧”主题热火地开展起来,孩子们搜集信息、了解知识、看戏剧频道的京戏、学上一句京腔、摆上一个京剧架势,不亦乐乎。
过程中,教师及时组织孩子交流,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互享信息、知识,也互相感染着对京剧艺术的喜爱之情;我们还一起看京剧的折子戏,讲京剧故事,讲京剧脸谱人物的故事、传说,活动化、故事化使孩子们的兴趣更高,也对京剧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
另外,主题的开展,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⒈学会“遮”,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⒈借助想象,感受六月西湖的雨之奇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⒈拓展关于西湖的古诗,进行组诗积累。
教学过程:一、词语对接,激趣导入1、词语对接。
君子一言,;八仙过海,;螳螂捕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因为有美丽的西子湖,才声名远扬,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书画来赞美西湖。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杭州任职的时候就写了不少关于西湖的诗篇。
2、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这是他在西湖观景时,偶遇一场大雨后,即兴写下的。
3、说说你了解的苏轼。
教师相机补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1、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重点指导:未(wegrave;i)遮(zhē)山(shān) 乱(luagrave;n)入(rugrave;)船(chuaacute;n) 忽(hū)吹(chuī)散(sagrave;n) 水(shuǐ)如(ruacute;)天(tiān)3、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师范读,学生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同座互读,并相互正音。
三、学法渗透,熟读成诵1、释诗题。
读读诗题,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六月二十七日”写的是时间;“望湖楼”告诉的是地点;“醉书”告诉我们这首诗是作者陶醉后而写下的)2、知诗人。
3、明诗意。
诗人陶醉于什么?(雨)那么诗人在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雨前:黑云/翻墨//未遮山雨时: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4、悟诗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3 京剧趣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3*京剧趣谈》教案【教材分析】:本文详细介绍了京剧表演中使用的马鞭等道具的来历和作用以及亮相的特点和作用,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抒发了作者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了我们了解京剧、欣赏京剧的兴趣。
文章围绕一个“趣”字,介绍了京剧的一些趣味知识,从中体现了京剧的智慧和韵味。
京剧虽然是我们的国粹,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能听懂京剧、会欣赏京剧的同学肯定很少。
所以本课教学一定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与京剧相关的知识,欣赏一些经典片段。
教师更要准备好相关多媒体课件,将京剧欣赏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边学边欣赏,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中一些道具的来历和作用,理解亮相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2.品味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京剧这一国粹的喜爱之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资料介绍,了解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知识,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了解京剧、热爱京剧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中国的国粹有许多,誉满中外的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和中医。
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
对于享有如此盛誉的京剧,大家又有多少了解?谁能唱出一段京剧选段?(生结合已有知识回答。
)京剧离我们的生活有点() “远,生活中我们能听到京剧的机会也不多,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京剧的知识,让京剧重返我们的生活。
2.理解课题。
过渡:现在让我们齐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京剧趣谈。
)大家会注意到课题中的哪个字?(生回答:趣。
对! 趣”字是关键,这个字提示了我们这篇课文虽然是讲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趣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23课《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
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
文章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作细致了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京剧,被成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学生畅谈。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来认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 师:同学们,上课前先听老师介绍一下作者徐城北,你对徐城北有哪些了解课件出示: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曾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无中生有,品艺术之趣—《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初步了解中国京剧中马鞭等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培养对京剧艺术的欣赏能力。
3.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5.通过对京剧马鞭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关心、热爱中国京剧艺术的情感,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马鞭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2.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做细致了解。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突破方法:自主研读课文,并搜集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京剧马鞭、纳鞋底等表现出来的虚实的艺术性。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了解京剧虚实的艺术性。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自主研读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戏剧的种类,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戏曲引入,导入新课1.播放黄梅戏、越剧和京剧唱腔片段。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2.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京剧,被称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比如我们在音乐课上欣赏过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完整播放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片段。
思考: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上干什么?从哪里看出骑马?小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一根马鞭就能看出人物在跃马扬鞭、驰骋原野。
这就是京剧特有的舞台艺术。
4.板书课题,了解带星号的课文是自读课文及学习方法。
5.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第1篇】《京剧趣谈》配套教案一、教材简析:课文讲了“马鞭”这一道具在京剧表演中的运用,讲了舞台上双方作战时两种表演手法的作用。
重点是从描述中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3.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重点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五、教具准备京剧演出片段的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平时喜欢听歌还是听戏?那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和京戏相关的歌曲《说唱脸谱》。
(播放歌曲)歌曲欣赏听完了,接下来咱们来看脸谱,猜猜这些脸谱代表歌中唱的那些人物。
这些人物分别是窦尔敦、关羽、典韦、曹操、张飞。
大家说京剧脸谱是不是很有趣呢?其实,京剧的有趣之处不仅仅体现在脸谱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要介绍京剧的其它有趣之处。
一起来看——出示题目:《京剧趣谈》设疑自探:看到题目后,你的脑海中产生了什么疑问想通过本节课去了解呢?主要问题梳理:1.什么是京剧?2.本文要从哪些方面和我们谈京剧的趣味?3.京剧趣在哪里?解疑合探1:什么是京剧?京剧:戏曲的主要剧种。
中国的“国粹”,国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享誉海内外。
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
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故又名皮黄戏。
它的行当全面(分生、旦、净、丑四大类)、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解疑合探2:本文要从哪些方面和我们谈京剧的趣味?自探提示: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的小标题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谈京剧的趣味。
1.马鞭(道具)2.亮相(表演)解疑合探3:京剧趣在哪里?自探提示1:自读《马鞭》这一部分,思考讨论:1.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哪两类道具?(实在道具和虚拟道具)2.说说京剧表演中为什么演员不能骑真马?(1.舞台小2.真马难以控制)3.京剧是如何解决“骑马”表演中遇到的问题的?(以“鞭”代马)4.舞台表演中使用“马鞭”的作用是什么?(1.突出姿态优美 2.表演更自由 3.具有装饰美)5.说说作者举了哪些虚拟道具的例子,找出能体现虚拟道具妙处的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公开课教案第【1】篇〗《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了解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3. 体会京剧的魅力,接受京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京剧的魅力,使学生愿意主动接受京剧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听音识曲。
教师演唱京剧《红灯记》选段,学生猜名称,猜剧种。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吗,齐读课题。
3.教师质疑:“趣谈”是怎么谈?同桌交流交流。
4.指明发言,教师小结。
5.教师追问:你喜欢京剧吗?为什么?6.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喜不喜欢先不说,我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喜欢京剧吗?二、初读课文,引起兴趣。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明确要求。
把读不准的词语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用字典查一查读不准的多音字,把这个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写在该字的上方并组词。
把另一个音写在下方并组词。
在喜欢的句子下方画上横线,在不懂的句子下方划上波浪线。
2.交流汇报。
你找到了哪几个多音字?和大家交流交流。
哪些词语不容易读准?你能带领大家读准它吗?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注意把话说完整。
不懂的句子我们先自己思考思考。
3.教师小结:大家找的很仔细,读的很认真。
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 作者喜欢京剧吗?为什么?4.学生交流,老师追问: 那作者通过本文给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呢?指明学生回答。
5.教师:速读文章的第一部分,看看马鞭和京剧有什么关系?6.读完之后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7.那文中重点介绍了在京剧表演中有关马鞭的哪些知识?8.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9.从作者对“马鞭”在京剧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京剧的热爱,那作者还介绍了关于京剧的哪方面的知识?10.你对“亮相”这个词有什么理解?11.教师提示:集会时,你在队伍中说话,结果被老师抓到了主席台上,面对着所有的同学,这就叫“亮相”,那京剧中的“亮相”是这种情况吗?(京剧中的“亮相”是为了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或者引起观众的注意等)12.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京剧表演中的几种亮相方式呢?13.找一找,说一说。
23《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2)师小结:通过有趣的文字我们看到了有趣的画面,这真是艺术的魅力。
D.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之四(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1)体会“抡圆”“耍”“密不透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默读课文,通过借助资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在默读的过程中,请学生概括文章每部分的内容,试着提出质疑。
3.理解词语。
4.整体感知。
(1)男生读《马鞭》部分,女生读《亮相》部分,师相机正音。
(2)概括《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3)概括《亮相》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5.交流提问。
(2)请学生表演“抡圆胳膊”等动作。
四、升华入情,四叹京剧之趣
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课后看看京剧,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设计思路
《京剧趣谈》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的“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作者徐城北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京剧相对比较陌生,所以,我紧抓一个“趣”字进行教学:
(2)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3)再一次读“马鞭”这一部分的内容,体会京剧道具的“趣”,感受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
C.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之三(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预设:这句话通过三次“对着”这个词语的运用,把舞台上这种面面相觑的趣味性表现了出来,同时又用了“定身术”这个术语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想到武艺高强之人点穴定身,瞬间能在脑海中呈现形象化的画面,使人觉得趣在其中。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23《京剧趣谈》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23《京剧趣谈》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23《京剧趣谈》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京剧的基本常识。
过程与方法: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在小组交流中,感受京剧的趣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热爱京剧。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京剧的基本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难点:对京剧不熟悉,体会起来有些困难。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关于京剧的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
1.出示课件1:播放歌曲《唱脸谱》。
2.师:京剧的脸谱是京剧人物的面部化装。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其他的还有中医、绘画、书法等。
在课前,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了哪些?(学生畅谈)设计意图:由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2,学生根据初读提示自读。
2.指名读文,更正学生出错的字词。
3.出示本课容易出错的字词来读。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京剧的“趣”。
1.出示课件3:品读提示。
①课文围绕京剧的“趣”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详细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并演一演。
②说说你搜集到的京剧脸谱代表什么。
③说说你搜集到的其他有关京剧的资料。
2.学生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出示课件4:①如,画出的句子是“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学生可以自由表演)②脸谱的不同颜色,象征人物的不同性格。
红色脸谱代表忠义,紫色脸谱代表刚正,蓝色脸谱代表勇猛,黑色脸谱代表耿直,绿色脸谱代表侠肝义胆,白色脸谱代表奸诈、狠毒,黄色脸谱代表残暴,金银二色脸谱,多见于神、佛、鬼怪,金身金面,象征虚幻。
设计意图:抓住题目中的“趣”字,在课文中找自己感兴趣的句子,通过表演充分感悟京剧的有趣。
23.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23.京剧趣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梳理内容1.听戏曲《拾玉镯》,谈发现,引出主题。
2.介绍作者,补充京剧资料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2.学生交流,明确:课文介绍了京剧的道具和表演方式。
3.检查生字认读并理解词语:约定成俗、戛然而止、风雨不透三、细读《马鞭》1.研读句子,了解马鞭。
(1)默读第一自然段,根据表格,画找相关信息。
(2)反馈交流。
(3)研读“好处”。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①引导学生感受自由:指名读,关注“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体会表演自由。
②学生朗读提升。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③指名读,谈感受。
(4)拓展练习。
京剧中,不同人物通常会使用不同颜色的马鞭。
猜一猜下面这些人物分别会使用哪种颜色的马鞭,选一选。
皇帝西楚霸王吕布刘备穆桂英(A红色、B粉色、C黄色、D黑色、E白色)2.体会京剧中的道具艺术。
(1)学习活动:根据表格,完成道具分类。
(2)交流反馈。
①实在的道具:马鞭、鞋底、酒杯酒壶②虚拟道具:马、针线、饭菜③可实可虚:饭碗(3)小结:通过《马鞭》,我们知道了京剧表演中善于运用虚拟的场景让人想象到真实画面,也就是“虚实相生”。
(板书)四、自学《亮相》1.自主梳理,提取信息。
(1)自学《亮相》,填写表格。
(2)交流反馈。
2.指导朗读。
(1)播放视频生感受,体会亮相的方式(静态、动态)(2)读下而句子,结合刚才的视频感受静态、动态亮相方式。
①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文本分析:本文详细介绍了京剧表演中使用的马鞭等道具的来历和作用以及亮相的特点和作用,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抒发了作者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了我们了解京剧、欣赏京剧的兴趣。
文章围绕一个“趣”字,介绍了京剧的一些趣味知识,从中体现了京剧的智慧和韵味。
京剧虽然是我们的国粹,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能听懂京剧、会欣赏京剧的同学肯定很少。
所以本课教学一定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与京剧相关的知识,欣赏一些经典片段。
教师更要准备好相关多媒体课件,将京剧欣赏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边学边欣赏,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中一些道具的来历和作用,理解亮相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2.品味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京剧这一国粹的喜爱之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资料介绍,了解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知识,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了解京剧、热爱京剧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中国的国粹有许多,誉满中外的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和中医。
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
对于享有如此盛誉的京剧,大家又有多少了解?谁能唱出一段京剧选段?(生结合已有知识回答。
)京剧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生活中我们能听到京剧的机会也不多,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京剧的知识,让京剧重返我们的生活。
2.理解课题。
过渡:现在让我们齐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京剧趣谈。
)大家会注意到课题中的哪个字?(生回答:趣。
)对!“趣”字是关键,这个字提示了我们这篇课文虽然是讲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趣的。
关于京剧有哪些有趣的知识呢?我们现在就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篇1.简单介绍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还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甚至传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京剧的了解。
3.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1)将课文读正确,不回读,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学习,也可以问问同桌。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京剧的哪些特点。
4.教师出示字词,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驰骋尴尬彻底鲜明虚拟唯恐制服高妙凸显无穷无尽约定俗成不可开交戛然而止风雨不透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趣谈“马鞭”。
(1)学生快速默读《马鞭》一文,圈画不懂的地方。
(2)结合阅读提示,思考从本篇文章中了解到了京剧的哪些艺术特色。
(3)教师补充资料,出示图片、京剧选段,学生欣赏后再默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补充文字资料。
趟马由于京剧中多以马鞭来代替马,或作为骑马的象征,因此凡手持马鞭挥舞着上场后运用圆场、翻身、卧鱼、摔叉、掏翎等技巧连续做出打马、勒马或策马疾驰的舞蹈动作的组合就是京剧的趟马。
趟马的形式多样,一般用来表示人物骑马的心情,或用来显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行动目的。
②播放视频资料。
京剧《追韩信》中韩信、萧何、夏侯婴三人在互相追赶时依次上场趟马片段。
《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的片段。
《金玉奴》中小生演员喝完豆汁后用嘴舔筷子片段。
(4)出示阅读思考卡,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阅读思考卡A.京剧表演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呢?B.“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C.“马鞭”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D.文中除了讲到“马鞭”这种虚拟道具,还讲到了哪些虚拟道具?是怎样过渡到对这些道具的介绍的?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E.说说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5)汇报交流阅读思考卡上的问题,品析课文。
A.京剧表演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呢?预设: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原句来回答。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对于马鞭的产生、马鞭的作用和舞台效果都介绍得非常清楚。
阅读时要留心,找出对应的句子回答即可。
“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所以马鞭便产生了,这是一种虚拟的道具。
B.“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预设: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所体现的程度之深。
“彻底”指“全面的、充分的”,“彻底解决”和“无比漂亮”都包含着一种赞叹,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佩服的感情,这也说明“马鞭”是一种凝聚着智慧的表现手法。
C.“马鞭”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预设:学生可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D.文中除了讲到“马鞭”这种虚拟道具,还讲到了哪些虚拟道具?是怎样过渡到对这些道具的介绍的?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预设:学生应该已掌握找过渡句的方法:过渡句一般在句段或段首。
文中的过渡句非常明显,学生很容易找到:“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所以文中除了讲马鞭外,还讲了针线、饭菜等虚拟道具,这些虚拟道具是和鞋底、酒壶酒杯这样的实体道具配合使用的。
E.说说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预设:课题是《京剧趣谈》,“趣”是一个关键字。
所以此处可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哪些地方有趣,这样能了解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趣谈“亮相”。
过渡:了解了京剧中道具的使用情况后,我们再来看看“亮相”。
(1)指名分段朗读《亮相》一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画,指出朗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2)教师出示相关视频资料:亮相。
(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圈画自己觉得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先在小组内交流,若还不能理解再在班上提出来共同探讨。
预设难点一:第1自然段中有几个加了引号的字,如“杀”“醒”“完”,这里的引号表示什么?明确: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因为舞台上的“杀”“醒”“完”都是虚拟的,不是真实的,所以要加上引号。
预设难点二:文中讲了哪两种“亮相”?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明确:课文中讲了两种亮相——静态的亮相和动态的亮相。
静态的亮相是在紧张而激烈的情节当中突然停下来,一切都像是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作用是以静显示武艺的高强,显示必胜的信心。
动态的亮相是双方正在交战时,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耍刀或枪。
这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作用是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预设难点三:第3自然段中有这样几句话:“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还保留着。
”你读完这几句话后有什么感觉?你感受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明确:这几句话仿佛一问一答,观众说出他的疑问,作者解答对方的疑问。
两个反问句写出了观众的吃惊,这其实也是我们的疑问:耍兵器似乎和京剧的情节没有多大关系,为什么要这样呢?经过作者的解答,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京剧自发展初就延续下来的,既使京剧表演更加精彩、有可观性,也显示了人物的英雄气概。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文章语言的通俗、亲切、自然。
(4)交流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3.创设小舞台,趣味表演。
过渡: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京剧中一些有趣的知识,我们也观赏了一些经典的京剧片段。
现在让我们也来演一演,亲自体味一下京剧的魅力吧!(1)出示几个关键词,同桌之间或小组内可以自己演一演。
骑马快奔绱鞋底主客饮酒静态亮相(2)邀请几名同学上台表演。
(教师若能提前准备一些道具更好,如马鞭、鞋底、酒壶酒杯、假兵器等。
)四、质疑交流,拓展阅读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过渡:除了马鞭和亮相,有关京剧的有趣的知识还有许多。
比如京剧的脸谱与人物分类、京剧的音乐、京剧的服饰等。
京剧虽然有这么深厚的艺术底蕴,但我们一提到京剧,首先想到的京剧爱好者是老人,年轻人喜欢京剧的却不多。
有些人还说京剧是“老人的艺术”“过时的艺术”,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京剧为什么不能普及呢?预设:其实不仅仅是京剧,许多传统文化都面临着受众小、被人淡忘的尴尬处境。
听听学生的意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用适当的方法加强这方面的熏陶和学习。
教师要强调,我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要多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不要因为人云亦云而去忽略它、排斥它,要真正去了解它。
只有真正走近它,才能体会它的无穷魅力。
2.补充资料,出示一些关于京剧的关键词,让学生进一步领略京剧的魅力。
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打”则指的是武功。
京剧的四大行当人们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京剧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京剧的脸谱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一般来说,红色脸谱代表忠义;紫色脸谱象征刚正;蓝色脸谱代表勇猛;黑色脸谱代表耿直;绿色脸谱表示侠骨义胆;白色脸谱表示奸诈、狠毒;金、银二色脸谱则多见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
京剧界四大名旦“四大名旦”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投票选举产生的,前四名依次为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梅、尚、程、荀四人在艺术上各具特色。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也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课下搜集更多关于京剧的资料,欣赏相关表演。
有条件的话,可以到现场去看一场京剧表演。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