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4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第四掌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第四掌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第四章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上所有自然与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影响的学科。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大量的知识点,其中包括八年级地理的第四章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八年级地理第四章的相关知识点。

一、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地球表面大气中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总和,包括一年之内各季节的变化规律。

气象是指大气环境中各种物理量在短时间内内部的状态以及它们的变化。

在学习气候和气象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气象的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以及气候的类型、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等。

二、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居住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维护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在学习环境保护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对人类的影响以及环保政策和措施等。

三、能源与资源能源是指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如化石能源、水力能源、太阳能等。

而资源则是指可以提供人类某种需求或满足某种目的的自然物质和能量,如土地、水资源、矿物资源等。

在学习能源和资源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种类的能源和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利用方式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等。

四、发展与人口增长发展和人口增长是两个重要的主题。

在学习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全球各地区的发展状况、人口的分布规律和增长趋势,以及发展和人口增长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等。

五、城市与农村城市和农村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

在学习城市与农村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城市和农村的特点、发展趋势、人口分布和社会结构等。

在学习八年级地理第四章的时候,我们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知识点,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深刻内涵。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大势和变化。

地理四册知识点总结

地理四册知识点总结

地理四册知识点总结地理四册是初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地理四册,学生可以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

地理四册的知识点涉及地球形状、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外部圈层、气候与气象、气候类型与地带性气候、土地利用与保护、地理信息技术等内容。

下面对地理四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略扁的椭球体。

地球的形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略扁的椭球体。

地球的形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形状不仅影响着地理环境,还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

地球的形状是指地球的外形特征。

地球的形状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略扁的椭球体,这种形状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

地球的构造地球是一个由许多不同层次组成的整体。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大气层、水圈、固态地幔和岩石的地核。

地球的构造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构造是指地球内部的结构,主要包括地球的大气层、水圈、地幔和地核。

地球的构造是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

地球的构造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是地球的大气层和水圈。

地球的大气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地球的大气层对地球上的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外部圈层是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的外部圈层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有重要的影响。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气象要素的平均状态和变化规律。

气象是研究大气变化规律和气象现象的科学。

气候与气象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与气象是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与气象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类型与地带性气候地球上的气候类型是指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

高中地理第4章陆地水与洋流第2节洋流教案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4章陆地水与洋流第2节洋流教案第一册

第二节洋流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通过模拟演示,观察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说明洋流的成因。

(地理实践力)2。

通过世界洋流分布图,说出主要洋流的分布.(区域认知)3.运用洋流分布模式图,分析洋流分布模式,说出洋流的分布规律.(综合思维)4.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综合思维)一、洋流的形成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称为洋流.2.主要动力: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3.分类:(1)按性质(水温状况)分:①暖流:经过的地区增温增湿。

②寒流:经过的地区降温减湿。

(2)按成因分:①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称为风海流。

②由于各个海区的水温、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称为密度流。

③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而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补偿流.4.世界洋流分布(1)写出图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洋流名称:①千岛寒流②日本暖流③北赤道暖流④加利福尼亚寒流⑤北太平洋暖流⑥阿拉斯加暖流⑦赤道逆流⑧南赤道暖流⑨东澳大利亚暖流⑩西风漂流⑪秘鲁寒流⑫巴西暖流⑬北赤道暖流⑭墨西哥湾暖流⑮北大西洋暖流⑯拉布拉多寒流⑰北大西洋暖流⑱东格陵兰寒流⑲加那利寒流⑳本格拉寒流错误!厄加勒斯暖流错误!马达加斯加暖流错误!南赤道暖流错误!赤道逆流错误!西澳大利亚寒流错误!南极环流(2)从图中洋流流向可以看出除了盛行风外,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的形状突出对洋流的形成和流向影响较大。

二、全球洋流模式1.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就形成了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在北半球做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做逆时针方向流动。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副极地环流。

3.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漂流。

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地理高一第4章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第4章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第4章知识点归纳地理高一第4章主要讲述了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划分。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而地理划分则涉及到地理经线、地理纬线以及地理区划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为24小时,这就形成了地球的昼夜变化。

当地球自转的一个半球面接近太阳时,这一半球面就会发生白天,而另一半球面则是黑夜。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约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二、地理经线和地理纬线地理经线是指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线,也称为经度。

最重要的地理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的经线。

地理纬线是指连接地球东西两侧的线,也称为纬度。

最重要的地理纬线是赤道,位于地球正中间,将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

三、地理区划地理区划是指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便于研究和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

我们通常将地球划分为七大洲和五大洋。

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五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地理区划还可以按照气候类型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带状区域。

寒带位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之间,气候寒冷;温带位于寒带和热带之间,气候适中;热带位于赤道两侧,气候炎热。

另外,地理区划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进行划分,如高山地带、平原地带、河流地带和湖泊地带等。

总结:地球的运动和地理划分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地球自转、公转、地理经线和地理纬线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释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地理区域的划分。

这些知识点对我们理解地球的构造、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更深入地学习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地球这个家园。

4初中七年级地理

4初中七年级地理

4.4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精选练习1.图为世界某地的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该地的气候特征是()A.冬热夏凉、分干湿两季B.夏季低温湿润、冬季炎热多雨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答案】C【解析】结合气候资料来看,该气候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但小于15℃,降水较少,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接近30℃,降水丰沛,因此该地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故选C。

2.下图是欧洲西部某城市的气候图,其气候类型应属于()A.地中海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气候图解析可知,夏季最热月均温在21—27°C,降水稀少,炎热干燥,高温少雨,最冷月均温在4—10°C之间,降水量丰沛,温和湿润,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雨夏干,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特征,故选A。

读图,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田,完成下面小题。

3.造成甲、丁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经度因素4.关于四地气候类型,正确的是()A.甲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乙地是热带雨林气候C.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D.丁地是地中海气候【答案】3.A4.C【解析】3.由图可知,图中甲是终年高温的热带雨林气候,丁是终年寒冷的寒带气候,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不同,故选A。

4.由图可知,图中甲是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故A错误。

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故B错误。

丙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故C正确。

丁是终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故D错误。

故选C。

读下图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乙于地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C.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D.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6.和北京的气候类型相似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5.D6.B【解析】5.由图可知,乙图所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故选D。

最新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4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4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4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48页 0136页 0210页 0265页 0333页 0368页 0465页 0523页
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一节 第三节 第一节 第三节 第一节 第三节 后记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 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 城乡人居环境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
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 发展
最新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来自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最新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二节 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最新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三节 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 文化的保护
最新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最新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最新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 题
最新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第1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第1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项目
专业或高校(排名不分先后)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
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知名
天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 高校
长安大学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 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 道时要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
和基本原则。(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合格考
2.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需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1.通过案例,分析某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变化的原 因,以及该区域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等级考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描述典型地区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低 小
高 大
2.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交通运输点和线的布局
经 济发展中心
沿 线主要城市
3.交通运输需求需要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
运时
运输
转运
4.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与分布决定交通运输布局特点 增长 分布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1)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__稀__疏__,质量较低。 (2)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和站点较为__密__集__,质量较高。 2.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有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和相关技术 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更加__灵__活__。
(区域认知)

自然地理学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自然地理学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绪论0.1复习笔记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1.地理学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其范围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

(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2)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①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两部分:a.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即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b.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即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②经济环境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③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3)地理学分类依据系统论,将地理学分为三个主要组织水平和相应学科:①综合地理学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

②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

③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3.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1)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高中地理第4章地貌过关检测含解析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4章地貌过关检测含解析第一册

第四章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坐落在贵州黔南州平塘县一个喀斯特地貌坑“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主体工程于2016年7月3日顺利完工。

这只“观天巨眼”于同年9月25日投入使用,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

据此完成1~2题。

1。

“大窝凼”特殊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是()A.风力B.流水C.冰川D.生物2。

“大窝凼”适合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建设的有利条件是()①喀斯特地貌地表不易积水②海拔很低③降水丰富④人烟稀少A。

①②B。

②③ C.①④D.③④2。

C1题,“大窝凼"特殊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属于流水侵蚀,B项正确.第2题,“大窝凼"适合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设的有利条件是位于山区,喀斯特地貌地表不易积水,①正确。

地势低,降水丰富是建设望远镜设施的不利条件,②③错误。

该地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小,④正确。

故选C项。

岩石及地貌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有关.下图各字母表示地质作用的不同类型。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干旱环境下的风力沉积作用B.b表示地壳运动中的外力侵蚀作用C。

d表示流水溶蚀对岩石的破坏作用D。

e表示流水搬运对岩石的破坏作用4.下列人类活动中,能够加重e过程的是()A。

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C。

陡坡垦荒 D.营造薪炭林4。

C3题,图中显示的是云贵高原的地貌形成过程。

云贵高原因石灰岩发育,在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下,形成多溶洞的喀斯特地貌.a表示湿润环境下的固结成岩作用,b表示内力上升形成高原,c表示溶蚀后水中物质的淀积作用,d表示流水的溶蚀作用,e表示流水侵蚀对地表的破坏作用。

第4题,陡坡垦荒会造成植被破坏,从而加大水土流失,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2023年人教版部编本小学地理二年级上册地理园地4教案

2023年人教版部编本小学地理二年级上册地理园地4教案

2023年人教版部编本小学地理二年级上册地理园地4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2. 通过研究家乡的地理,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及地理环境。

2. 家乡的各种气象、地貌、动植物资源等。

3. 家乡的特产、名胜古迹等。

教学重点1. 研究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2. 掌握家乡的各种气象、地貌、动植物资源等。

3. 学会用自己的话描述家乡的特产、名胜古迹等。

教学难点1. 研究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的方法和意义。

2. 通过研究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3. 研究各种气象、地貌、动植物资源等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

2. 图片展示教学法。

3. 问答交流教学法。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学生自己描述,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第二步:讲解家乡的各种气象、地貌、动植物资源等通过图片或小故事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各种气象、地貌、动植物资源等。

第三步:学生分享家乡特产、名胜古迹等学生分组交流,分享家乡特产、名胜古迹等,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第四步:小结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作业布置1.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家乡的自然环境并撰写讨论结果。

2. 画一张关于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地理环境、气象、动植物资源、特产、名胜古迹等相关知识,增强了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学生在本节课中被分组交流,分享了家乡特产、名胜古迹等,并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研究,发扬了他们的个性,激发了他们的研究兴趣。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和感知家乡的地理景象,让学生们主动去了解和保护环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学生们的环保知识得到了提高,同时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深入和准确了。

高中地理 第4章 陆地水与洋流 第3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案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湘教版高中选择性

高中地理 第4章 陆地水与洋流 第3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案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湘教版高中选择性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能够描述不同区域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水热交换过程。

(区域认知)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综合思维)3.能够根据图文材料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综合思维)4.通过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分析,能够认识到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人地协调观)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1.海—气相互作用的含义:指海洋与大气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

2.海洋与大气间的水分交换(1)过程: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水汽输送给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

(2)海洋对大气水分的影响:海洋的热状况和蒸发情况,直接制约着大气水汽的含量与分布。

3.海洋与大气间的热量交换(1)海洋对大气的热量输送: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将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2)大气对海洋的热量输送:大气通过风作用于海洋,驱动海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返还给海洋,并使海洋热状况产生再分配,改变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

[特别提醒]除水热交换外,海—气间还存在气体和固体物质的交换。

1.大气环流的产生:不同纬度海区对大气加热的差异,会产生高低纬度间的大气环流;海陆间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则形成季风环流。

2.大洋环流的产生: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3.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的作用: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着全球的水热平衡。

(1)低纬度海洋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主要由大洋环流把低纬度的多余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

(2)在中纬度,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交换,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将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

[特别提醒]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三、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1.厄尔尼诺现象(1)含义:在秘鲁寒流流经海岸附近,圣诞节前后有时海水明显变暖,同时突降大雨,当地海鸟结队迁徙。

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第3节海_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教案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第3节海_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教案第一册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的影响。

1.结合实例,了解海—气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区域认知)2.运用图表,掌握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综合思维)3。

运用图表,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

(区域认知)4。

运用图表,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的影响。

(综合思维)一、海-气相互作用1.概念:海洋与大气边界上的动量、热量、物质的交换,以及这些交换对大气、海洋各种特性的影响。

2.海—气间的物质交换(1)液态的物质交换②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

(2)气态的物质交换①形式:海洋错误!大气中二氧化碳.②影响:对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速率。

(3)固态物质的交换3.海—气间的能量交换。

(2)大气的主要热源:海洋。

(3)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大气环流及其所形成的行星风系和热带气旋.二、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1.影响(1)影响:维持全球水热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形成的基础: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2.对水量平衡的影响(1)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海洋。

(2)过程:大气环流→水循环。

3.对热量平衡的影响(1)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是不同的。

(2)热量收支状况①低纬度地区所获得太阳辐射较多,收入大于支出,热量盈余.②高纬度地区所获得太阳辐射较少,收入小于支出,热量亏损。

③实现热量平衡方式: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将热量从低纬地区源源不断输送到高纬地区的结果.三、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1。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1)概念: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

(2)影响①正常年份a.赤道太平洋东西部气候:b。

赤道太平洋东部生物分布:冷海水上涌→营养物质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繁盛→鸟类丰富。

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第2节世界洋流的分布与影响教案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第2节世界洋流的分布与影响教案第一册

第二节世界洋流的分布与影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结合气压带、风带的模式图,分析洋流的形成。

(综合思维)2。

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综合思维)3.结合区域图,能够解释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认知)一、洋流的分类1.概念:在盛行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随风漂动,并带动其下层海水流动,在广阔的海洋中形成大规模的洋流。

2.影响因素:大气运动、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

其中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3.按成因分类(1)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2)密度流:不同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不同会使海水密度产生差异,在海水密度不同的两个海域之间便产生了海面的倾斜,造成海水的流动,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密度流。

(3)补偿流:当某一海区的海水减少时,相邻海区的海水便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称补偿流。

二、世界洋流的分布1.分布(北半球冬季)(1)洋流名称区域洋流共有洋流太平洋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I千岛寒流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西风漂流大西洋J墨西哥湾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P本格拉寒流印度Q厄加勒斯暖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2)分布规律①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②北半球45°~70°海区:分布着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③南极大陆外围海域:分布着绕地球一周的绕极环流。

包括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海区错误!三、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1)暖流使所经地区空气变暖、变湿,给其流经的地区带来温暖、湿润的气候,如北大西洋暖流是欧洲西部形成温暖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重要原因之一.(2)寒流使所经地区空气变冷、变干,给其流经的地区带来低温、干燥的气候,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与沿岸寒流的影响密不可分。

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典例剖析 2020年7月长江流域汛情严峻, 险情不断。湖北是长江流域防汛 压力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其省级行 政中心武汉的汛情受到多方面影 响,呈现出江汛、山洪、湖涝、城 市渍水汇集的特点。下图是武汉 和长江水位的关系示意图。据此 完成下列各题。
(1)武汉湖涝严重,其上涨的湖水来源主要是( ) ①地表径流 ②大气降水 ③地下水 ④冰川融水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为缓解武汉城市渍水,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 A.开闸放水入江 B.水泵抽水入江 C.屋顶绿地涵水 D.疏通城市湿地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汛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都高于潜水位,即河流水 总是补给地下水;而图中四个选项中,②④表示河流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①表示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③表示地下水总是补给河流水。第(2)题, 黄河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河流水位总是高于两岸的潜水位,故河流水总 是补给地下水。
随堂训练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河流与湖泊 (1)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 削减 、延缓干流洪 峰,枯水期补给河流,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节作用。 (2)人工湖泊——水库,可人为调节河流 径流 。 (3)有的河流发源于山地的 湖泊 。 (4)在内流区,许多河流最终注入湖泊。一旦入湖河流改道或断流,湖泊就 会 干涸 。
6.读我国某两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河流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
月,其原因是
;
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
;5月份流量较相邻月份少,
其原因是
。由此可见,该河流流量

的变化而变化。
(2)乙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
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
补给形成的。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4陆地与海洋课时作业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4陆地与海洋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四) 陆地与海洋一、单项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表达不正确的是()A.A为岛屿B.B为海峡C.C为半岛D.D为大洋解析:由图可知四地位置A为大片的陆地,应为大陆;B为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狭窄的通道,即为海峡;C为伸向海洋的陆地部分,即为半岛;D为太平洋。

答案:A2.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陆就是大洲B.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C.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D.大洲比大洋面积大解析:大洲是大陆及其附近岛屿的合称。

答案:C读下图,回答3~5题。

3.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太空使者—-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这是因为世界上海陆面积之比约为()A.1∶1 B.7∶3C.3∶1 D.3∶2解析:地球表面海洋约占71%,陆地约占29%.答案:B4.关于①大洲和最大的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大洲分布在最大的大洋的东岸B.①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不相邻C.①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是北冰洋D.①大洲和③大洲之间是最大的大洋解析: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它位于最大的大洲--亚洲与北美洲之间。

答案:D5.图中各大洲中只濒临两大洋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⑤⑥⑦C.②④⑥⑦D.②③④⑦解析:读图可知,亚洲、北美洲、南极洲均濒临三大洋。

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均濒临两大洋。

答案:C读南半球的海陆分布图,完成6~7题。

6.①②③所在的大洲分别是()A.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B.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C.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D.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7.④⑤⑥三个大洋排序正确的是()A.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B.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C.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D.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解析:根据南极洲周围的海陆分布和陆地轮廓特点等,可确定离南极大陆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南美洲东部④是大西洋,②是非洲,其东部⑤是印度洋,③是澳大利亚大陆(大洋洲),其东部⑥是太平洋。

答案:6。

高中地理 第4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4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4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4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

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巩固】读下图,完成第1~3题。

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共达30%左右B.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C.哺乳动物不会灭绝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B【解析】注意读图分析,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两大原因中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的比重超过60%。

哺乳动物也会灭绝,因为物种的灭绝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2.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栖息地的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三者比重达80%左右B.北美候鸽的灭绝只是一种偶然现象C.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55%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C【解析】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其他都不是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加速了北美候鸽的灭绝进程,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3.该图主要说明了( )A.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要禁止捕猎野生动物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C.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B【解析】该图主要说明导致哺乳动物和鸟类受威胁的几大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C项说法本身有错误,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导致本地失去生态平衡,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读下面漫画,回答第4~5题。

4.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B.草原逐渐进化为沙漠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答案】C【解析】漫画说明是森林、草地的破坏导致物种灭绝。

5.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进一步恶化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面积进一步扩大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答案】A【解析】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七年级地理上册4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4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

《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例题解析【例1 —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 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

A. 8689 米B. 9003 米C. 8999 米D. 9009 米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

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 高度。

答案:C(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 B, C, D, E 。

(2) H 点与G 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3)沿B 虚线和C 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其原因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

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4)等深线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②等深线地形图的判读在等深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判断海底的坡度大小。

坡陡的地方,等深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深线稀疏。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处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B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D 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为鞍部;E处有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叠相交,为陡崖。

第(2)题,H点所在的等高线是400米,G点处在200米等高线上,二者相对高度是200米。

第(3)题,沿B处虚线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易攀登。

第(4)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数据变化规律,A、M两点海拔高,是山峰,且M峰多了一条等高线,海拔比A峰高。

答案:(1)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2)200(3)B此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4)M基础知识二、分层设色地形图①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这样的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自然地理学第4版重要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第4版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1、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 ) ,即天文单位。

2、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108km ) ,即一个光年。

3、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称为类地行星。

4、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而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多,称为类木行星。

5、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基本特征? 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6、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不发光却能反射阳光的天体。

太阳系的行星须符合的3个条件: ①在绕太阳系运动的前提下, 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而成为其所在空间的最大天体。

②具有足够大的质量,能够靠自身的引力使形状呈近似球形。

③内部不发生核聚变反应。

7、矮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固体应力而使自己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

8、当月球阻挡阳光照射地球时,发生日食;当地球阻挡阳光照射月球时,发生月食。

9、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在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1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近,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近日点; 7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远,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远日点。

10、一日的定义, 如果取春分点为标准,则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面的时间, 叫做一恒星日。

如果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和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 叫做一个太阳日。

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球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甲、乙两地莱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图”,完成1~2题。

1.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由甲地向乙地转移,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技术B.市场C.劳动力D.原料
2.关于该类企业转移,其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①促进转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②导致转出地“用工荒”加剧
③促进转入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④有利于转出地高新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
2014年1月25日,家住上海的王先生前去太原进行投资实地考察,因太原正在降雪、机场封闭,飞机备降呼和浩特机场。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王先生走出呼和浩特机场时,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衰革漫漫,牛羊遍地B.漫天大雪,能见度仅为5米
C.道路两侧绿化树霜叶正红D.晴空万里,地上有积雪
4.该日,当上海夜幕降临时,呼和浩特仍然是白天,其差异产生的原因有
①纬度位置②经度位置③海拔高度④雪地反射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下图为“赞赞比西河水系分布和该,流域肉的一些地理要素”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5~7题。

5.关于赞比西河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游支流短小急促,峡谷险滩广布
B.下游的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上
C.中游地势低洼,多支流和湖泊
D.该河的汛期出现在7、8月份
6.关于图中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建设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A.建设大坝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发展交通和旅游.
B.能够调节径流,拦蓄洪水,确保下游免遭洪水威胁
C.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断受到海水侵蚀,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后退缩
D.水坝工程保障了中下游的航运,利于淡水渔业的发展
7.关于赞比两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上游利用水能发电、积极发展航运业
B.中游建设自然保护区、积极发展旅游业
C.下游利用水资、积极发展灌溉农业
D.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工业
2012年7月1日,横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沪汉蓉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宜(昌)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读图完成8~9题。

8.汉宜铁路没有选择沿江修建,主要是因为该河段
A.河道弯曲,线路太长B.地形复杂,路基不牢
C.人口稠密,搬迁人口多D.多小城镇,对经济带动不明显
9.关于修建沪汉蓉铁路最主要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东西方向的货运压力,完善交通运输网
B.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步伐,增进民族团结
D.促进沿线农民矿产品的销售,带动沿线经济的民展
自2011年10月,由“英华达”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国产智能手机“小米”投入市场以,其所有850个零配件均遇过国际市场采购。

据此回答10题。

10.小米手机的零部件从世界各地采购的原因不包括
A.采购价格低B.零部件运量小C.发挥各地区优势D.现代化的交通利用网上购物,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货比三家,并且网购具有“商品种类齐全、价格实惠、送货上门”等优势。

据此回答11题。

11.结合“商品网购物流示意”图,分析商品网购流程①②③环节排序正确的是
A.订单分发、物流配送、采购B.物流配送、订单分发、采购
C.订单分发、采购、物流配送D.采购、物流配送、订单分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24分)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简图(图一),图二为图一中的甲山脉冰川朝向玫瑰图.
材料二蒙古包是蒙古等马背上的民族传统的住房。

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图三)。

材料三图一中的丙地区有一古城市遗迹,关于此城,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出塞曲》中有如下描述:“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
射雕。


(1)据材料一可知,甲山脉北侧城市数量较多,而南侧城市数量较少。

结合所学知识,对此予以合理解释。

(8分)
(2)蒙古包选址原则是:春洼、夏岗、秋平、冬阳。

请从地理角度分析原因。

(10分)(3)说出材料三中诗人王之涣《出塞曲》中描述的现象会引起哪些环境问题?(6分)
37.(22分)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阿拉斯加(见下图)面积约171万平方千米,人口仅60多万,人口密度0.42人/平方千米.森林、矿产等资丰富.安克雷奇机场因低廉的机场使用费和跨太平洋航线的中转站成为全球第四大货运机场(仅次于美国孟斐斯、日本成田和中国香港国际机场),其货运近四分之一自中国.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安克雷奇机场成为中美最大的航空货物集散地的原因。

(10分)(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阿拉斯加冬季的气温已平均上升了约6℃,当地的陆地永久冻土和沿岸海冰将大量融化,这将给阿拉斯加的经济发展带哪些主要的影响?(6分)
(3)你是否赞成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平原大力发展奶制品生产厂。

(6分)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题傲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2.(10分)【旅游地理】
中央电视台美食栏目Ⅸ舌尖上的中国》曾介绍、,南岭美食自成一派,如“清炒蕨菜一一蕨菜是最为普遍的野菜”;“石头猪肉一一精干瘦小、脾气执拗的山猪”;“米味十足肠粉一一本地的好水、靓米”;“紫苏爆炒螺蛳‘一一奇香紫苏叶去螺蛳腥味”等。

(1)请结合材料分析“南岭美食自成一派”的地理原因。

(6分)
(2)在南岭诸省区境内旅游,一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说明判断理由。

(4分)43.(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甲、乙两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4分)
(2)提出保护乙地区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

(6分)
44.(10分)【自然灾害】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狮泉河盆地风速>17 m/s的大风日数多达113.4天/年。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地最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6分)(2)简述防御上述气象灾害的主要措施。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