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独龙江驻村蹲点调研民情日记
驻村工作队民情日记五篇
驻村工作队民情日记五篇篇一这段时间,基本天天在村上种树、拆危土房。
今天是星期天,本打算好好休息休息,可是又接到村里电话,下午3:00在镇政府小会议室开会。
下午来到会场才知道,原来旗委领导也没有休息,专程到各乡镇安排精准扶贫事宜。
朱家杖子村有14户贫困户,由我们分头包联,20xx年彻底脱贫,同时要求包联队员下周四之前必须入户,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作为一名包联干部,我一定要尽自己所能让包联户早日脱贫。
篇二今天早上不到8点,我与两位同事便来到了村里。
村里的14户贫困户,我负责4户,两位同事各负责3户。
村书记、主任、妇联主任领着我们入户填写基本信息。
我与村主任老安一组,上午走访了3户,两户是因病致贫,一户是两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家中缺少劳力,另外还有一户不在家。
如何脱贫,他们也有些自己的想法,一户想养驴,一户想养羊,但是都缺少资金。
下午那一户还是不在家。
晚上7点多,我和老安第四次到他家,把情况跟他说了说,晚上9:30才回到家。
篇三大约8点半左右,我和一名同事来到村里,与书记、村长先碰了一下头,根据14户的具体情况,初步确定6户养羊、3户养驴、2户养牛、2户养猪,另外一户由于情况特殊,只能由民政兜底了。
根据朱家杖子村实际情况,我提出可以在庭院种植中药材。
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先发动几户做示范,如果效益好明年便大面积推广。
种药材的事敲定由村上选5户,其中1户是贫困户,4户是示范户。
我负责联系药材收购企业。
篇四上午9点,与安国药业的刘总见面后,我把朱家杖子村的实际情况做了介绍,并与刘总研究敲定种植地黄,地黄亩产大约在8000斤左右,药厂以每斤0.6元收购,效益可观。
由于种苗星期五才能到货,刘总要求种植户要来基地学习,由技术员进行现场指导,并答应把种苗的费用全免了。
我算了算,朱家杖子村每户的庭院大约都在2亩左右,一项每户年纯收入可达万元。
篇五前几次,我们到塔湾村走访,了解到村里有不少贫困户,大部分是因病致贫。
驻村干部民情日记【六篇】_日记作文
驻村干部民情日记【六篇】驻村干部民情篇一今天一大早,我们部机关一行9人来到**村,这既是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以来的一次集中走村入户访民情活动,又是对部机关干部的一次农村社会实践教育。
同事们兴趣盎然,一路都谈论着农村这些年的新变化,探讨着怎么与村民交心谈话、开展调查等。
我也算是个“老驻村”了,就在车上给大家简要介绍了下**村的基本情况:全村6个村民小组、230户、村民1009人,面积20xx亩,党员30人,村干部3人。
到村委会与村干部进行简短交流后,同事们就按照**部长安排分成了6个工作小组,带上调查问卷和“惠农”宣传资料,分别由一名村干部(或村务协管员)领着或摩托车代步、或徒步开始了入户调查。
今天的三坪之行,我共走访了4组的29户村民,或在家中细聊,或在田埂驻足,时间长短不一,对农村又有了新了解,也有几点新感受。
感受一:农民素质在不断提升。
领着我到4组入户走访的师傅,50岁左右,父辈般的年纪,以前当过村会计,对村里情况比较熟悉,个人也很健谈,一路上先介绍了自家的情况:家里种了七八亩地,两个儿子在外务工,村里国家政策落实的比较好,家里收入还过得去,小日子也很舒坦。
谈到“千百万”活动,比较支持,村里今天安排他当“向导”引着我们到农户家走访时,积极应允,也不要求村里给一分报酬,只是愿意支持村里的工作。
在做玻璃运输生意的村民、等家中了解到,他们对于村里组织成立协会的事情比较赞同,也大力支持,协会每年还会主动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村里公共事业建设。
走访了29户农户,收集的10来个意见建议,没有一个不感谢党和政府农村政策好的,也没有一个人提非分要求,反映的问题大都是帮助三坪村发展的。
农民是朴实的,村民的素质也在逐步提高。
感受二:农村亟待发展农业产业化。
三坪4组户平种植面积8亩左右,家家户户都是传统的水稻、油菜种植,组里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老化现象比较严重,还一定程度上依赖“靠天收”的现象。
与村民谈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大多对发展农业产业化还没有很深的认识,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留在村里发展农业的比较少,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也不多,大多数还是满足于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
怒江独龙江驻村蹲点调研民情日记
开三叶是我在木加甲村的联系户之一。
虽然已经当了爷爷,但他身板结实、开朗直爽,会做点农特产品小生意,而且基本能用汉话与我们沟通。
他家有7口人,负担不轻,去年到他家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家中的篱笆房破旧拥挤不堪。
那天在民情恳谈会上,开三叶兴冲冲地过来告诉我新房盖好了,两头猪也长大了,要我一定去看看。
去开三叶他们那个村寨得爬一段山路,汗流浃背地来到他家门口,一所崭新楼房果然抢眼得很,柱子、栏杆上的红油漆很鲜亮,墙板取代了篱笆并刷上了蓝黄相间的油漆,楼上两间卧室收拾得整整齐齐,原来那所吃住都挤在一块的旧房,现在只当厨房用了。
刚坐下,开三叶便一笔一笔地给我们算今年与去年的对比账,还没讲完,又急匆匆地拉我去看他家的草果地。
今年当地偏旱,草果普遍减收,有不少草果苗还干死,可开三叶家4亩多草果树长得郁郁葱葱,结满了一团团鲜红的果实,今年的收成肯定不错。
红柱子、红果子,红火日子步步走近这户普通傈僳族农家。
“你来了,就要让你看到一点变化,不然不好意思。
”他很自信地说:“一年会比一年好!”叶纳家的三个儿子傍晚,走进我特别惦记的重点联系户叶纳家。
与去年冷冷清清的状况不同,他家充溢着一派生气,因为三个儿子齐刷刷地集合在家中。
老大义纳夜,刚刚从县城高中毕业,可惜没有考上大学,他立志参军,认为这个选择更适合他,这样能更好地报效国家和大家,我当然赞同。
老二义邓夜,下学期就要上高二,平时成绩不错,总是有说有笑的,很有主见的样子,对报考大学信心满满。
平时这两兄弟在外面读书,我并没有见过他们。
老三燕无夜我最熟,已经是个初中生了,比之去年个子长高了,也胖了不少,老二风趣地说:“这都是学校的营养餐吃出来的。
”老大沉稳,老二机灵,老三懂事,三个儿子朝气蓬勃,就像一棵棵茁壮成长的新松,难怪平时孤单寂寞的叶纳老汉,满脸都是舒心的笑容。
坐在他们中间,设想着三个孩子未来的前景,我心里乐滋滋的。
叶纳年近六旬,患有高血压,除了送上孩子们的学费,我还特意交给老汉一些钱,嘱咐孩子们带父亲到乡医院认真检查一下身体,督促老人按时服用降压药。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4篇)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4篇)驻村扶贫民情日记一20xx年3月2日星期日天气晴“袁老师你来我们村了,太好了,我们的发展有希望了!”一下车,村支书刘佐军就热情地拉着我的手不停的说。
3个字“太好了”,让我感受到了老百姓对我的信任。
这条路已经在开始硬化,年底可以全部硬化完。
40任在肩。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二20xx年3月6日星期二天气晴90%的现实,依托六盘水市20xx年4月10日星期四天气晴“要想富得快,全靠车头带”。
班子建设是驻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村里的班子团结不?奋进不?奉献不?能力怎么样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今天晚上8时,忙碌了一天的我们,又在村活动室组织学习和讨论了。
在会上,我提出要大家把信息公开,大家的照片就用我的相机照,我负责冲洗。
“丑媳妇也要见公婆”,我们还怕群众看吗,还要把电话号码留下。
我和他们说,“电话费超出的部分我来补,怕的是你电话费用不完,老百姓没事找。
”最后确定公开内容:1个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和小学校长8人告知栏,1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5人告知栏,1份包含包村干部、驻村队员、村支两委、村民小组组长、致富带头人的联系方式及我们的公开承诺。
还建议要搞好群众工作室,把一楼的妇检室综合利用好,每天安排一名村干部负责处理和记录当天的群众事务,能办的当天办,不能办的电话告知我和村支书。
另外,还要负责村活动室卫生,笑脏不笑破,我们的活动室只要为民做事,做实事、清清爽爽就很好了。
我想,好的团队,是工作开展的基础。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四20xx年4月22日星期二天气晴今天下午,我请村支两委的同志们在村里吃了顿便饭。
吃完晚饭,大家又都回到活动室,召开村核心土地功能分听后,有点雾头雾脑。
村主任李兴隆第一个发言:“大家就可以去规划区发展呀,不是很好吗?”性住房补贴,这样他们就不会贫困了”来。
”型沼气池的地点落实了。
“每个人不敢想象,可现在充满了想象”截至目前:双贡村规划种植的50植示范基地的建设。
另外,结合““清洁工程”、“沼气池建设”等项目资金。
驻村工作队员民情日记3篇
【导语】远离家乡和亲⼈,我们怀揣着⽕热的⼼、坚定的信念和家乡⼈民的希翼、重托。
驻村的每⼀天,都过得忙碌⽽充实,⽆忧考为⼤家精⼼整理了以下⽂章,希望能帮助到⼤家。
篇⼀ 这些天,我⼀直想怎么把***村⽼百姓反映修路的⽼⼤难问题解决了。
因为从***乡⼤庄村川杨公路⾄***的8公⾥通村公路盘⼭⽽上,路⾯凹凸不平,曲折难⾏,严重困扰着⼭上的村民们。
为此,上周我向单位的秦国祥主任和傅增泰副主任求助,求他们出⾯协调解决,他们⼗分乐意,要求我先到民和县交通部门了解清楚,然后协调有关领导解决。
为此,我和仲副乡长他们商议今天到民和县交通局去查查这个项⽬是否上报省、市交通部门。
⼀⼤早,我、仲副乡长和民和县委宣传部孟永宏⼲事⼀起来到了县交通局。
我们的孟⼲事在县上有很好的⼈际关系,他和县交通局办公室主任也很熟。
但是我们到的不巧,办公室主任正在旁边的会议室开会,办公室⾥只有⼀个值班的⼯作⼈员。
孟⼲事让那位同志悄悄叫⼀下主任,说宣传部⼩孟来找。
不⼀会⼉主任来了,是个⼥的,很热情。
我们说明来意后,她出门叫来⼀个负责项⽬⼯作的⼥同志,让他给我们查查。
那位⼲事也很热情,让我们在主任办公室喝茶等会⼉,她去查资料。
不⼀会⼉,她拿着⼀张表来了,边给我看表边说这个项⽬已上报到省交通厅,有望下达。
但是,他说你们⾃⼰跑跑,项⽬可能批得早,没准明年能实施。
听到这我的⼼⾥踏实多了,因为我⼀直担⼼这个项⽬如果没上报,我的单位领导们不好协调。
此前我⼼⾥⼀直有个打算,如果这个项⽬已上报⾄省交通厅,我就请求我们的傅增泰副主任给省交通厅陶永利副厅长说说,他是傅主任的⽼部下,⽽且也是我在化隆县时的县级领导,这个事他肯定会帮忙。
我详细看了⼀下表格,这个项⽬叫川杨公路⾄⼤库⼟公路,建设性质为改建4级,建设规模为8.35公⾥,计划投资292万。
和乡上打的报告⼀对照,有点不⼀样。
我仔细看了看,原来乡上的报告⾥⾯还包括从***村另⾏通往川杨公路处的16公⾥改建路。
乡党委马书记也给我说过此事,希望把通往⼤库⼟村的公路也⼀并争取解决了。
最新-驻村蹲点民情日记 精品
驻村蹲点民情日记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我们**的草原确权工作已完成总工作量的95,打点、绘图、签字、上报工作都已进入收尾阶段,无论从打点和绘图的准确度、解决矛盾的力度、签字完整度、牧民的认可度哪个方面来讲,我们**都已走在了苏木10个村的前列。
今天晚上敖日格乐队长个人做东在**活动阵地旁边的私人蒙古包举行摊帐,一是为了庆功,让大家放松一下,二是为了正式欢迎我的到来。
月圆的草原夜晚宁静甜美,觥筹交错间,摊帐的气氛达到了顶点!大家载歌载舞,谈笑风生。
草原干部性格中的简单、豪爽、大气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深深陶醉在其中,美中不足的是,66度的蒙古烧酒,让我当了逃兵。
我走出蒙古包,领略着草原美景,脑海中不由地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在一个月里有哪些收获?借着酒劲思考梳理出一些头绪。
这段时间,让我对牧区基层干部工作生活状态更加了解。
没有来苏木以前,有人和我讲,牧区干部的时间意识差,责任感不强,工作强度小。
事实证明,那是误解,至少这个团队一个月的紧张工作可以证明这一点。
一月来,工作组成员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12点休息,绝大多数吃住在牧民家,一套衣服七天不离身,每人胳膊上都能看到被草原蚊子叮的密密麻麻的坑,遇到沙化严重的草原,大家徒步一走就是大几公里,干部脚上经常出水泡,有的干部都磨出了老茧,有时还要承受个别牧民毫无道理的埋怨,有的干部贴着自己的车和油,载着大家在沙漠里打点,有的女干部家里小孩重感冒,家都没回,一直坚持在岗位上。
就是这样的条件,大家从没有抱怨,都在各司其职的工作,一个月来,工作组行程近5000公里,跑遍了40万亩草场的每个分界柱,走访了150户牧民家庭,解决历史顽固矛盾纠纷30多起,可以说,超计划的完成了任务。
只有亲身经历,才有发言权!我为脑海中存在过的一丝丝误解感到后悔,哪怕只是一丝丝!这段时间,让我感觉到做好基层工作是讲究方式方法的。
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除了大家的辛苦努力,还得益于我们实行的五当工作法。
驻村体验民情日记13篇
驻村体验民情日记13篇作风建设没有时空距离。
桂花园乡虽然地处偏远,但公务接待规范、严格,这正是给我们驻村入户的一次深刻教育。
篇二用过中餐,我们直接前往住地,滩头村杨家湾组。
杨家湾组离洪江城区虽然只有六公里,但在海拔700米的高山上。
一车宽的山路,弯急路险。
一边是崇山峻岭,一边是万丈深渊。
车外山青树翠,但大家的心揪得很紧,不敢向外张望。
对长年居住于此的村民来说,大抵也是同样感受。
半小时后,我们安全抵达杨家湾,十几栋古朴木屋散落在空旷的山谷。
滩头村虽然去年已经整体脱贫,但看到这些简陋民房,知道他们还是比较贫困的。
车停下来,没有迎接的山里村民,没有陪同的县乡干部。
几位一同上山的村干部没有顾得上寒暄,直接将我们引入住户。
我们九人分住四家,我和另两位住周基发家。
周家四口人,一栋半木屋。
之所以有半栋,是与弟弟共同继承了父辈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一栋木屋,两家合居,共厅共厕,相敬如宾。
去年儿子结婚,家里花尽积蓄,新建了一栋两室一厅的小木屋。
儿子儿媳过完年外出打工,我们便借居于此,两个住楼下,一个住阁楼。
到了周家,家里没人,一条黄狗狂吠不停。
在屋旁干活的老周夫妇赶紧回到家里,为我们铺好铺盖。
看得出,老周对我们的到来很是欢迎,但也有点拘紧。
要让群众把咱当亲人,咱得先把群众当亲人。
我们同老周聊起家常,话匣子一打开,彼此心里亮堂堂。
不到一小时,大家相熟似故。
就连来时狂吠的黄狗,也把咱们当成了主人。
大家进进出出,小狗不吠不叫,还摇头摆尾,十分亲近。
篇三下午三点,我们相约来到村部,和村干部实行见面交流。
滩头村共8个村民小组,422户1011人,2016年全村101户272位建档立卡贫困户整体脱贫。
在村部,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村务公开栏。
驻村干部、村支委员公开亮相,村级财务、惠农补贴、扶贫政策、支农项目全部上墙。
村里的每个项目、每个农户的补贴内容、支持金额逐一公开。
村支书向志勇介绍,凡是涉及村里公务的、涉及群众利益的、涉及群众关心的内容、都公开了,群众看得到,也看得懂。
走基层蹲点日记范文大全(通用5篇)
走基层蹲点日记范文大全(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走基层蹲点日记范文大全(通用5篇)走基层蹲点日记第1篇4月18日,周五、多云乡村的晨曦真的很美,一大早,育新村远山坡上已有人影晃动,原来是一对夫妻上山给树苗剪杈来了。
第一书记驻村走访民情日记
第一书记驻村走访民情日记作为第一书记在驻村走访的试试需要写好民情,下面带来第一书记驻村走访民情日记,欢迎阅读!第一书记驻村走访民情日记110月29日,我刚刚打扫完办公室卫生,就听见一老太太在院里喊:“谁在这里。
”我走出去,亲切地问:“大娘,你找谁啊?”老人很是吃惊,在我向其简单介绍后,老人家打开了话匣:“咦,看着人家办了个老年证,坐车不花钱,我寻思着咱也办个,也享受享受咱国家的这个政策。
谁知道办回来一看,名倒是对,出生日期么的都不对。
我想着看看谁在这里,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哩。
”我接过老年证看了看,老人名叫陈芝娩,说:“陈大娘,你要是这几天不用呢,我拿着上咱老龄委去问问,看能不能给重新办个。
证件那么多,也难免出现失误,你老人家也别太生气,等办好了我给你送家去。
”看出老人家有些犹豫,我说:“大娘,俺工作组的信息、联系电话咱居委会委门口公示牌上都有,错不了事。
抽空我上家里再拿张照片、留个正确的信息,万一再用着喽。
你老人家放心,保证给你办好。
”老人家很是高兴:“不是不放心,觉得你是街道里派来的,我这样的小事你也管啊。
”“我们就是来为咱老百姓办事儿的,不管事大事小,对我们来说都一样,都尽心尽力地办好!”我把老人家送出大门,老人家不住地说:“小伙子,真好,谢谢你。
”11月6日,我从老龄委领取了陈老太太新的老年证并送到了老人家里,老人那叫一个高兴啊,不停地夸我、留我吃饭,在婉拒老人的同时,我心里也特别地高兴和满足,对驻居委会工作与生活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第一书记驻村走访民情日记220xx年,根据区委统一部署,我被派到白竺乡黄岗村任第一书记。
老实说刚开始我内心深处是拒绝的,一方面,平时业务工作较多,担心到村上后和业务工作做不好平衡协调;另一方面,该村地处偏远,青壮年劳力少、致富门路窄。
种种原因致使我内心忐忑不安,到了村上后我的身份、角色该如何更快的转变?该如何平衡解决好村上事务和业务工作?该如何和村干部配合好、开展好工作?如何帮助该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我通过掌握情况,理清思路,找到切入实际的工作方式,深深体会到当好“第一书记”首先要“沉到基层,扑下身子,融入群众”。
怒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500字
怒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500字在怒江社会实践中,我深入了解了怒江地区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和调研,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怒江的自然环境令我印象深刻。
怒江地处高海拔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我亲眼目睹了怒江大峡谷的壮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力和威严。
我还参观了怒江的植被覆盖和生物多样性,发现怒江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珍稀的动物物种。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保护环境和生态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保护自然环境,为后代留下更美好的家园。
其次,怒江的民族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怒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我参观了怒江当地的民族村落,与当地人民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服饰习俗、民间艺术等。
我发现怒江的各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这让我认识到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民族交流和和谐发展。
最后,怒江的社会发展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怒江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相对贫困的地区,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我参观了当地的农村合作社、扶贫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看到了当地人民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致力于改善生活条件,减少贫困和落后。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努力奋斗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和社会的命运。
总的来说,怒江社会实践让我深入了解了怒江地区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通过实地走访和亲身体验,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体会和心得。
这次实践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环境,尊重文化多样性,并鼓励我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驻村“三同”蹲点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驻村“三同”蹲点心得体会范本驻村“三同”蹲点是指在中国农村地区的基层一线,开展为期一段时间的调研、学习和实践活动。
其中,“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
这种蹲点式的活动能够深入了解农村基层的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在此次驻村活动中,我有幸参与其中,并获得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驻村“三同”蹲点活动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认识。
农村地区的生活和城市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异,农民的生活条件相对较为艰苦,经济水平也较为低下。
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些差异,也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了幸运和感激。
通过与农民的亲密接触,我认识到了农民的辛苦劳动和他们对家园的深深眷恋。
我看到了他们早起晚归的辛劳,看到了他们种田、养殖的辛苦,看到了他们为家庭、为社区做出的牺牲和奉献。
这些都让我深深地敬佩和感动。
其次,驻村“三同”蹲点活动使我对农村发展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与农民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了农村地区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也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在驻村期间,我们组织了一些座谈和讨论活动,与当地干部、农民代表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通过这些交流,我认识到了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再次,驻村“三同”蹲点活动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乡村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在驻村期间,我有机会参与了一些农村的传统文化活动,如庙会、农民画展等。
这些活动富有乡土气息,传承着乡村文化的精髓。
通过参与和观摩这些活动,我对乡村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乡村文化是农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保护和传承好乡村文化,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能够激发农民的创新活力,推动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
驻村民情日记(精选多篇)
驻村民情日记(精选多篇)正文第一篇:驻村民情日记【民情日记1】20XX年12月28日星期三阴临近年底,事情多起来有点吓人。
但深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不能埋怨什么。
而是该充分利用时间,把手头的工作做细、做好!早在上周就接到区工会的通知,而在准备一周有余的今天,还是有点忐忑不安。
这是区总工会第一次在我们大湾搞这项活动,也是进一步做好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工作的好事情,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很早就来到活动现场——钟山一矿,从现场布置开始,紧张而有序的准备着各项工作。
中午饭后,党政办工作人员一行在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褚永祥同志的带领下,来到钟山一矿作活动前的最后准备。
本次区总工会举办的“三送”活动分三个主要流程:一是到场主要领导发表讲话;二是文艺演出;三是物资发放。
午时2:30,活动正式开始了。
到场的区总工会、大湾镇主要领导代表发表了重要讲话,总结了今年来区总工会为钟山区的各企业所作的努力及贡献,同时点出了办好此次活动的重要性。
在20XX年即将来临之际,区总工会举办的“三送”活动,【民情日记2】20XX年12月31日星期六阴真正的进入冬天了吧,气温有点低。
但在大湾,迎新年的氛围是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党政办公室里堆满了喜庆的烟花(火炮),一了解,原来是今天是阳历20XX 年的最后一天呢!按照大湾往年的惯例,在这一天,全镇党政领导携驻镇各企业代表会在晚上的12点在政府楼前欣赏漫天烟火,一起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下午4点,大湾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王渊组织驻镇各企业代表在镇四楼会议室召开大湾镇20XX年度安全生产座谈会。
会议由王渊副镇长主持,镇党政班子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分管镇安全生产工作的王渊同志,就20XX年度全镇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同时拟定了今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计划。
接下来,与会的各企业代表,纷纷发言,同党政班子展开座谈。
大家就20XX年来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及要如何开展好安全生产工作等展开了讨论,激烈但不乏和谐,党政班子当场有争对性地作出了解释,并一致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确保各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驻村工作队民情日记
驻村工作队民情日记
访民情后小思
2021年6月20日星期四阵雨
驻村一个多月来,虽然有点劳累,但心情还是比较好。
今天,也许是经过雨水的滋润与洗涤,村民言语里少了点顾忌;也许是对我们冒雨前
来做工作的作风表示认可,无论是在村民家中或是屋檐下,我们讲政策、送信息,村民们
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和热情;我们访民情、收集民意,村民们也很主动。
虽然今天入户数量
不多,但感受颇深。
他们谈到了家园建设、谈到了救灾救济,谈到了惠农政策的宣传……
这些都是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
那淳朴的表情、质朴的语言、简朴的方式,都是
以往我们听汇报、看介绍、读材料所无法得知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是现实问题。
下一步,我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提高村委班子自身素质,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
其次多渠道争取上级资金、政策的支持,争取早
日实施村道硬化、建成农村书屋。
第三是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为村民创造一个优美
的居住环境。
第四是要发动群众共同努力,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使农民群众早日致富起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驻村干部蹲点日记三则
驻村干部蹲点日记驻村干部蹲点日记三则进入农户家,拉近群众情;相连又互动,携手共同行。
共谋发展思路3月4日,和其他驻村干部一起与村支书晏宇、村主任王东等村支两委成员,围坐在村党员活动室,共同商议晏溪村2013年工作思路及长远发展规划。
村支书晏宇在会上通报了晏溪村2012年的整体工作情况,并从组路、河坎等基础设施建设,烤烟、茶叶、养殖等产业发展,晏溪街道卫生整治,十八大精神的贯彻及新法律知识培训,老年活动中心打造等事项中说明了今年的工作思路及以后的规划;驻村干部纷纷建言献策,一致表示要充分发挥自身工作优势,走家串户访贫,扎扎实实从村组最现实、最急需、最紧迫的事情入手,着力帮助和解决好晏溪村的发展难题;其他与会人员也围绕上述议题,从可操作性、时间进度、安排统筹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讨论,初步达成一致意见。
关注烤烟产业3月5日,阳光明媚。
在村支书晏宇、村主任王东的陪同下,我们来到距离晏溪村约4公里的苗坝组,这是晏溪村主要的烟叶生产区。
走到孙家垭口,烟农们正忙碌着“单行起陇”,烟叶辅导人员吴太锡也在田间土头进行技术指导,着力为全镇“大田移栽”现场会做准备。
据晏溪村主任王东介绍,苗坝组是晏溪村的主要烟区,共有烟地180亩,计划栽种烤烟19万株,正常情况下将收获烟叶400担,价值44万元。
同时由于劳力、资金、田土、技术等各种因素,种植主体主要是大户烟农,如苗坝组的胡佑学,堡上组的'骆荣卓(村副主任)等,他们通过出资金、请人工,租赁田土、购买燃煤等形式进行规模化烟叶生产,一般都能赚钱。
刚刚犁田、耕土、起陇回来的副主任骆荣卓告诉我们:“我今年种植3万株,不仅能带个头,也能带来利润”。
化解矛盾纠纷3月6日,与晏溪村支书晏宇、晏溪村副主任黎荣坐、红光村主任陈达刚一行驱车前往晏溪村柏木垭,以解决晏溪村村民熊再发与红光村村民王德钊“打沙机借用纠纷”。
沿途湾急路陡,路道坑洼,摩托车颠来簸去,四十多分钟的折腾终于到达争执现场。
农村蹲点民情日记
农村蹲点民情⽇记农村蹲点民情⽇记范⽂ 我们⼀⾏来到这个典型的江南⼩村蹲点调研。
这次蹲点调研是市⾥的统⼀部署和安排。
⽽且包装成了名为“万名⼲部下基层,服务⼀线创新业”的活动。
对蹲点调研,我很喜欢,也很期盼。
这些年⼀直接触“三农”⼯作,也了解⼀些农村情况,⽆论是写报告还是起草⽂件,都能以调研为基础,践⾏⼀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然⽽,调查往往⽌于基层单位,问计往往停留于基层⼲部,真正到⽼百姓中间去,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愿望,总结他们的经验,似乎没有时间,机会很少。
当⼀个决策在实施中遇到阻⼒时,原因分析时,总是指向宣传发动⼯作不到位,群众的素质有待于进⼀步提⾼,以及各种不可预见性客观因素的存在。
扪⼼⾃问,⽂稿起草时⼼底那种隐隐存在的不踏实感,转化成了深深的愧疚。
我不担⼼居住农户家⾥能不能适应的问题,从⼩在农村长⼤,从⼩与农民亲戚打滚在⼀起,更没有现在⼀些城⾥⼈中存在的洁癖。
上次蹲点的经历也告诉我,现在的农村⽣活条件、⽣活习惯已经有了很⼤的改变,⼀些经济发展⽔平较⾼的'村、收⼊⽔平较⾼的农户,在那⾥⽣活条件与在城市没有太⼤的 这次我们蹲点的村,村域⾯积3平⽅公⾥,辖16个村民⼩组,总户数424户,总⼈⼝1560⼈。
⽔⽥⾯积2400亩,桑地⾯积785亩。
村⾥有⾮公企业19家,个体⼯商户55户,规模种养殖户57户,其中畜牧养殖户12户,⽔产养殖45户。
去年,全村⼯农业总产值5186万元,村级集体可⽀配收⼊53万元,⼈均集体可⽀配收⼊339元,农民⼈均纯收⼊10180元,在所属乡镇位于中等发展⽔平。
全村劳动⼒930⼈,60岁以上⽼⼈376⼈,全市步⼊⽼年社会在这个⼩村庄也有所体现,这些⽼⼈中有20多⼈享受了政府提供的⼀定数量的⽣活保障。
2400亩⽔⽥中,除每⼈4分⼝粮⽥外,经村民⼤会讨论形成决议,采取由村经济合作社统⼀招租、统⼀价格、统⼀收费、统⼀分配的⽅式,实现了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促进了规模经营⽔平的提⾼。
走基层的民情日记范文
走基层的民情日记范文干部要通过民情记录走访,记录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走基层写民情日记的根本意义所在。
以下是为你介绍的走基层的民情日记范文,欢迎阅读以及浏览!走基层的民情日记范文(1)今天任务只有一个,继续调研。
驻村帮扶以来,因为要参与村委工作,实际有效的调研时间不是很多,必须要学会有效利用。
上午来到大街小巷,与随机遇到的一些群众现场沟通。
我感觉,这种调研手段,与入户调研相比,也有其自身优势:调查发现,大部分百姓虽然从新闻媒体上获悉党委政府组织大批干部下基层帮扶,但对驻村“第一书记”能否干出实绩方面,在其恭维和尊敬的语气中,无不清晰流露出他们的疑虑——百姓还没真正把驻村干部当作自己人!这使自己感到了压力,必须尽快做成一两件群众干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老百姓放心,尽快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下午,就改善逄家沟村幼儿园基础设施条件问题起草了两个报告,打算明天找铺集镇有关领导寻求支持。
对于解决逄家沟幼儿园问题,我有一定信心,因为,它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该村群众真正关心的难点问题,同时,解决这个事情有政策保障。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作为“解剖麻雀”的实例,为以后处理类似难题趟出路子。
起草完报告,来到村民冯麦国家中,进行深入走访。
冯麦国是村里的致富能手,已投资十多万元建起了一个大型养猪场,规模可达400多头。
但他也有难处:后续资金非常匮乏,对争取政策扶持茫然无措。
我一方面鼓励他继续闯下去,争当致富带头人;另一方面,告诉他自己愿意帮他一道争取政策支持。
只有帮助他消除疑虑、加速发展,才能逐步引导一批这样的人才成为村庄致富的模范。
对此,我有“近”和“远”的两个思路:一是“近”的措施。
争取有关单位支持,通过订单养殖方式,帮他消化一块。
这有一定可操作性,通过引导他实施绝对纯绿色喂养,制定出合理公允价格,然后帮他寻求一些目标客户,签订远期订单,提前回笼一部分定金,可以缓解手头资金匮乏问题。
据他估算,里岔黑猪肉市场价格在每斤40元左右,而他所饲养的类似猪肉,售价可控制在25元左右。
驻村日记和民情日记
驻村日记和民情日记2021年6月10日今天我来到了某某县的一个偏远山村,开始了我的驻村工作。
这里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
村里的房屋虽然简陋,但居民们都很热情好客。
在村子里的第一天,我首先进行了入户调查,了解了居民们的生活情况和需求。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了解到这个村庄主要以农业为主,居民们多从事种植和养殖业。
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他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农田的灌溉问题、交通出行不便、教育医疗资源匮乏等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与村民们积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与他们一起探讨,我们制定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决定修建一条通往村庄的水泥路,方便居民们的出行。
同时,我们也计划引入先进的灌溉设施,帮助农民提高农田的产量。
此外,我们还将争取政府的支持,改善教育和医疗资源,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除了解决实际问题,我还通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增进了村民们的交流和团结。
我们举办了一场文艺晚会,邀请了一些表演团队来到村子里进行演出。
居民们通过观看节目,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也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在驻村的几个月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农村的魅力和挑战。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村民们却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他们勤劳务实,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我将继续与他们携手合作,为村庄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情日记2021年6月15日今天我来到了某某县的一个偏远山村,开始了我的民情调查工作。
这个村庄位于山区,自然环境优美,居民们的生活方式与城市大不相同。
通过与村民的交流,我了解到这个村庄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
居民们多从事种植和养殖业,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养殖猪、鸡、鱼等家禽家畜。
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他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农田的灌溉问题、交通出行不便、教育医疗资源匮乏等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村民的需求,我走访了几户居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体义徐体义:云南省怒江独龙江驻村蹲点调研民情日记:云南省怒江独龙江徐体义:云南省怒江独龙江驻村蹲点调研民情日记驻村蹲点调研民情日记追寻远方的路标怒江独龙江驻村蹲点调研民情日记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徐体义怒江州的高山、峡谷、江流,或许更具路标的辨识和引领意义。
这个滇西北偏远的傈僳族自治州,可以说是我们深刻认识国情省情的一个独特样本,一个体察民情民意的生动课堂,一个面向基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重要基地。
一年前,在“四群”教育和“走转改”活动展开之时,我们曾深入到怒江州福贡县的马吉乡蹲点调研。
奔涌不息的怒江对我心灵情感的冲击与洗刷,各民族同胞的所思所盼带给我的触动和激发,一一写进了《涌向心底的激流》一组手记。
一年后,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启之际,7月15日至19日,我们再度返归马吉乡联系点,并且延伸触角走进了独龙江。
同样的路标,获得的是别样的感悟;不一样的考量,找到的却是同一个答案。
于是,我又写下了这组手记——《追寻远方的路标》。
大峡谷放飞新希望一早,从福贡县城动身,驱车赶往马吉乡旺基独村云南日报希望小学,参加“凌云公益”项目启动仪式。
这所希望小学,是云南日报15年结对帮扶怒江的起点。
就是这所在怒江州教学质量首屈一指的完小,成了大峡谷深处孩子们一个孕育希望的摇篮、一片放飞希望的晴空。
“立下凌云志,梦圆彩云南”——倾注着省委领导深情和社会关爱、旨在促进我省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凌云公益活动项目,是云报集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一个新行动。
活动在怒江启动,也寓示着党报集团的爱心接力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又一次出发。
正是当地多雨时节,可当天天气格外晴朗。
300多名师生和群众代表热热闹闹集中在学校操场上,孩子们全都穿戴着印有“凌云”标志的小红帽和白T恤,手上拿着漂亮的红气球,整整齐齐坐在条凳上等候。
看到他们一双双清澈闪亮的眼睛,一个个活泼可爱的身影,忍不住凑上去分享他们的快乐。
“我们是幸运的、幸福的,因为有你们的帮助,让我们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学生代表和友恰在仪式上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
“凌云助学基金将为怒江的孩子们架起一座通往希望的桥梁,成为一条实现梦想的彩虹。
”——州委书记童志云在讲话中给予热情的鼓励。
“立下凌云志,发奋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成才梦,成就脱贫跨越的怒江梦和富民兴滇的云南梦!”——这是我在发言中道出的热切希望。
当寄托着无数美好心愿的串串红气球从孩子们的手中飘然升起,簇拥着直奔白云蓝天时,一股热流涌动心中,昂首凝望的目光久久不愿收回,这无疑是我眼中怒江大峡谷最为美丽动人的一道景致……乡里的民情恳谈会这次我们班子成员集中到达马吉乡,在分头驻村蹲点之前,决定先召开一个民情恳谈会,集中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40多位代表如约来到乡政府会议室,他们来自全乡各个村委会,有普通村民代表,也有乡村干部。
俗话说“没有火塘,话不好谈”,但由于多年挂钩联系,大家与我们并不生分,发言也不拘束,不会讲汉话的,乡村干部马上会给他们当翻译。
谈得最多的,当然是一年来山乡和农户发生的可喜变化。
让我们感到兴奋的喜事还真不少。
比如,去年马吉乡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跃居全县乡镇第二位,有两个村还荣获省级文明村称号;经过我们建议和多方面的努力,马吉乡已经被确定纳入省里的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范围;村“两委”换届选举顺利完成,一批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当起了家,像我挂钩的木加甲村年轻能干的大学生村官小普,就被大家选为村支书。
大家也提了不少希望和建议。
比如,加大对种植养殖业专业户的扶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设施、贷款投入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在爱心助学中,还要关注乡里在外就读大中专的困难学生;整乡推进项目启动后,希望我们及时协调省级各相关职能部门,把上面的支持落实到位等。
虽然困难不多、压力很大,但大家信心坚定、劲头十足,让我们很振奋。
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一一表态答复,并且把下一步云报集团将要办的几件实事向大家作了通报,他们纷纷表示感谢和支持配合。
开完会,大家到乡政府廉政食堂围坐在一起吃午饭。
每桌一大盆傈僳族人家每天离不开的主食——包谷籽稀饭,外加一点咸菜,我们一个个吃得热热乎乎、有滋有味。
开三叶的开心事开三叶是我在木加甲村的联系户之一。
虽然已经当了爷爷,但他身板结实、开朗直爽,会做点农特产品小生意,而且基本能用汉话与我们沟通。
他家有7口人,负担不轻,去年到他家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家中的篱笆房破旧拥挤不堪。
那天在民情恳谈会上,开三叶兴冲冲地过来告诉我新房盖好了,两头猪也长大了,要我一定去看看。
去开三叶他们那个村寨得爬一段山路,汗流浃背地来到他家门口,一所崭新楼房果然抢眼得很,柱子、栏杆上的红油漆很鲜亮,墙板取代了篱笆并刷上了蓝黄相间的油漆,楼上两间卧室收拾得整整齐齐,原来那所吃住都挤在一块的旧房,现在只当厨房用了。
刚坐下,开三叶便一笔一笔地给我们算今年与去年的对比账,还没讲完,又急匆匆地拉我去看他家的草果地。
今年当地偏旱,草果普遍减收,有不少草果苗还干死,可开三叶家4亩多草果树长得郁郁葱葱,结满了一团团鲜红的果实,今年的收成肯定不错。
红柱子、红果子,红火日子步步走近这户普通傈僳族农家。
“你来了,就要让你看到一点变化,不然不好意思。
”他很自信地说:“一年会比一年好!”叶纳家的三个儿子傍晚,走进我特别惦记的重点联系户叶纳家。
与去年冷冷清清的状况不同,他家充溢着一派生气,因为三个儿子齐刷刷地集合在家中。
老大义纳夜,刚刚从县城高中毕业,可惜没有考上大学,他立志参军,认为这个选择更适合他,这样能更好地报效国家和大家,我当然赞同。
老二义邓夜,下学期就要上高二,平时成绩不错,总是有说有笑的,很有主见的样子,对报考大学信心满满。
平时这两兄弟在外面读书,我并没有见过他们。
老三燕无夜我最熟,已经是个初中生了,比之去年个子长高了,也胖了不少,老二风趣地说:“这都是学校的营养餐吃出来的。
”老大沉稳,老二机灵,老三懂事,三个儿子朝气蓬勃,就像一棵棵茁壮成长的新松,难怪平时孤单寂寞的叶纳老汉,满脸都是舒心的笑容。
坐在他们中间,设想着三个孩子未来的前景,我心里乐滋滋的。
叶纳年近六旬,患有高血压,除了送上孩子们的学费,我还特意交给老汉一些钱,嘱咐孩子们带父亲到乡医院认真检查一下身体,督促老人按时服用降压药。
在叶纳家吃了一个煮洋芋,摸黑回到村委会,这一晚睡得特别踏实。
退休老教师笑了见到年逾八旬的退休老教师杨福寿,一眼便看出他的精气神比去年要好许多。
这主要是缘于他郁结已久的心病得以解除。
那次到他家,我们了解到他作为支边教师,来到马吉扎根一辈子,儿子参军不幸献身南疆,务农的女儿外嫁他方,落得老夫老妻无人照料,杨老师为此心存芥蒂,经常言辞激愤。
我们极力促成解决这个难题,县乡领导非常重视,经过反复研究协商,最后县里决定给杨老师的女儿及两个孩子城镇低保补助,让女儿来陪伴照料老人,这下杨老师终于踏实了。
围坐在他家小院里,与杨老师相谈甚欢,从晚年生活到读书看报,老人侃侃而谈,滔滔不绝。
杨老师自订云南日报多年,视这份报纸为离不开的伙伴:“少吃两顿肉可以,一天不看报不行。
坚持看报,眼界开阔,心胸开朗,也就不去多想那些让人难过的事了。
”他告诉我们,年纪大了眼力减退,为了能把报纸长期看下去,他每天坚持点眼药水,边说边起身到卧室拿出两盒滴眼液来给我看,让我们深为感动。
杨老师的老伴很慈祥,不会讲汉话,还是那样静静地坐在一旁,笑眯眯地听我们聊天。
临别,我送上慰问金,希望杨老师继续订报看报,并祝二老健康长寿。
踏上布达嘎的新吊桥又是一年涨潮时。
来到布达嘎村民小组,就在去年我们飞渡溜索的地方,一座崭新的人马吊桥跃然眼前我兴冲冲地跑到新桥上,忍不住多走了几个来回。
回想一年前在此横渡溜索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分。
怎么也抹不去悠悠岁月中当地民族同胞不得不靠溜索渡江的艰辛印迹,怎么也忘不了村支书给我讲述的曾经一块空心砖过江运费远远高于砖价的无奈与苦涩。
去年我们来时,桥基刚刚开始动工,给人带来多么迫切的期待和无限的憧憬,可今天真真切切站在这座新桥上时,竟然还有些虚虚幻幻的感觉。
也难怪,怒江是云南全省至今唯一一个无铁路、无高速公路、无航运、无水运的民族自治州,基础设施最差,经济总量最小,人均收入最低,就交通运输而言,倒是多了一种特殊形态,那就是溜索。
正因为如此,一条条溜索的消逝与一座座新桥的诞生,对于怒江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味。
一样的江流,不一样的回声。
怒江真的在嬗变,而且变得很深刻,当然,怒江的跨越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站在布达嘎的新桥上,凝望滔滔洪流,心情实在难以平静。
此情此景、此时此地,特别容易让人强烈地意识到什么是必须担当的使命,什么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
连通独龙江的彩虹偏远、封闭、神秘,独龙江在我们的视线中,几乎是一个模糊的幻影。
多少年来,能够走进独龙江的人委实不多,只因为这里山高水远,行路之艰超乎想象,真是可望而不可及。
进独龙江,是我多年的一个心愿。
有一次已经从贡山县城上路,不料途中正在修建的公路被雨水冲垮,结果无功而返。
借这回到马吉乡蹲点的机会,我们顺道前往独龙江,结果不虚此行。
这真是一条艰辛备至而意义非凡的长路。
绵延险峻的高黎贡山一望无涯,这一带每年大雪封山长达半年之久。
上世纪90年代末,一条乡村公路终于修通,可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下,这样一条路终究难以承载独龙族群众的期待之重。
而今,党和政府投入10亿元之巨的“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程,让独龙族同胞大步奔向美好未来的梦想越来越近、越来越真。
眼下正在紧张施工的长达6.68公里的高山隧道贯通之后,明年春暖花开之时,一条全新的柏油路将从县城彻底连通独龙江乡,一年四季畅通无阻。
这将是一条风光绝美而前景广阔的坦途。
沿着蜿蜒崎岖的道路走进大山峡谷深处的独龙江,简直是坠入一片美不胜收的天地。
这里是野生动植物基因库,三江并流核心保护区,气候变幻无常,时晴时雨。
雄奇的山峰云遮雾罩,密集的原始森林千姿百态,深邃的峡谷令人目炫,里面还栖息生存着羚牛等珍稀动物。
大道畅通,彩虹飞架,人们便可轻而易举一偿心愿探秘独龙江,更加让人欣慰的是,独龙江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指日可待。
经过5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如期抵达目的地。
碧波绿浪交叠激荡的独龙江扑入眼帘。
与浑黄豪壮的怒江相比,独龙江多了一份清秀内蕴,江畔是一幢幢崭新的学校、卫生院、安居房,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恬适而又生机盎然。
入夜,住在普卡旺村。
这是独龙族村民移居的一个示范村落。
新房屋顶是茅草,隔墙、围栏用的是水泥,正房主人居住,侧房用于游客接待,既不失民族特色又美观舒适。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只有村边哗哗奔流的江水,鸣奏着古老而激越的乐曲。
走近“老县长”高德荣这次前往独龙江,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进一步采访我们曾经重点报道过的“老县长”高德荣。
他,正是我们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值得好好学习和推介的一位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