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1
生物人教版必修1习题: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时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P65~67内容,体会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
2.结合教材图4-6,阐明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重难点击]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生物膜对物质进出细胞是有选择性的。
为什么生物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这与生物膜的结构有什么关系?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如何?请阅读教材P65~67内容,结合下列材料进行分析:1.从生理功能入手的科学研究(1)材料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通透性实验,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结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苯(脂溶性)和Na+(非脂溶性)中,苯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
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材料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磷脂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
水是一种极性溶剂,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如图)画出它在水—空气界面上的分布情况(用表示磷脂分子)。
答案(4)材料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2.静态结构模型的提出材料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如图)。
罗伯特森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结论:生物膜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该模型缺点:认为生物膜是一个静态结构,无法解释细胞生长、变形虫运动、摄食等现象。
3.新技术带来新模型(1)材料1970年,弗雷和埃迪登分别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两种细胞的蛋白质,并将两细胞融合,发现荧光均匀分布,结果如下图。
结论: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即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①在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中,将温度维持在0 ℃,与37 ℃相比,实验现象有什么变化?答案两种荧光不能均匀分布,或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分布均匀,因为温度降低减慢了蛋白质运动的速度。
2013-2014高中生物 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1
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
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细胞才能发生形变和膜的融合。
下列生理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B.消化道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C.胰岛素的分泌D.精子和卵细胞结合3.为了检测麦种的质量,将麦种100粒浸入红墨水中,2 h后用刀片纵剖开,发现胚乳被染红95%,胚被染红32%,因而断定麦种发芽率太低不宜作种。
下列对此检测原理的最正确解释是()A.胚和胚乳都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不需要的色素不会被吸附和吸收B.胚如果是活细胞,红色素就不会被选择吸收C.胚乳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吸附色素D.胚乳的活细胞少,对色素不具有选择吸收作用4.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论点中,揭示了不同膜物质分子之间分布关系的是()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B.球形的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镶嵌、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C.两侧膜的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D.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细胞膜有流动性5.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
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6.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以跨膜运输方式进入细胞()A.水分子和脂质分子B.不带电荷的小分子C.带电荷小分子或离子D.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7.大肠杆菌在繁殖时,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是培养液的3 000倍。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优化探究学案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基础全练]1.中央大液泡是植物细胞成熟的标志,下列关于液泡膜结构的分子模型,正确的是()【试题解析】:液泡含有单层膜,存在于细胞质中,膜成分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故A项正确。
【参考答案】:A2.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①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侧B.①与细胞识别有关C.②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试题解析】:图中①是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所以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A项正确;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保护、润滑有关,B项正确;②是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C项正确;糖蛋白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D项错误。
【参考答案】:D3.罗伯特森的关于生物膜模型的构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
这一观点的局限性主要在于()A.不能解释生物膜的化学组成B.不能解释生物膜成分的相似性C.不能解释脂质类物质较容易跨膜运输D.不能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试题解析】:罗伯特森的生物膜模型解释了生物膜的化学组成是脂质和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罗伯特森的生物膜模型解释了生物膜的成分是相似的,B不符合题意;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说明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C不符合题意;罗伯特森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不能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D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D4.如图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局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均为脂质,可以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B.由①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细胞膜由两层单位膜组成C.②是脂溶性的,分布在脂双层内部,其元素组成为C、H、OD.①中的两层结构完全相同,②使该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试题解析】:①表示磷脂双分子层,②表示胆固醇,磷脂和胆固醇均为脂质,但苏丹Ⅲ染液只能检测脂肪,A项错误;由①(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细胞膜由一层单位膜组成,B项错误;②所示的胆固醇是脂溶性的,其元素组成为C、H、O,分布在脂双层内部,C项正确;①中的两层结构完全相同,①②都能运动,使该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项错误。
高中人教版必修1生物课后同步规范训练: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基础达标知识点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在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同点是( ) A.两种模型都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B.两种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C.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D.两种模型都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答案】C2.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用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A.人的肝细胞B.蛙的红细胞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解析】选D。
大肠杆菌中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磷脂在细胞膜中呈双层排列,因此形成单层膜时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而人的肝细胞、蛙的红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除细胞膜外还有核膜、各种细胞器膜。
知识点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3.下列四项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A。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排列方式为:亲水性头部排在两侧,疏水性尾部排在内侧。
4.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
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当温度增加到15 ℃以上,细胞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解析】选D。
由图示可知,在低温时形成嵌合体的比例较小,温度适宜时比例较高;15 ℃以上时细胞膜的流动性明显发生变化;从图中无法得出融合比例与时间的具体关系。
知识点三物质跨膜运输方式5.实验研究发现K+、Na+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人工细胞膜。
1-4-2(练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论述,能揭示出不同的膜物质分子之间排布关系的是( )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B.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C.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D.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有流动性2.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 )A.水 B.蛋白质C.磷脂 D.糖类3.如果植物细胞膜由选择透过性膜变成了全透性膜,则该细胞将( ) A.缩小 B.膨胀C.死亡 D.生长4.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这是因为( )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骨架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5.将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的,再进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其原因是( )A.两种海绵细胞表面糖蛋白的糖类成分不同B.两种海绵细胞表面糖蛋白的氨基酸成分不同C.两种海绵细胞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D.两种海绵细胞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6.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由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
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下列各种生理功能的完成,与其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②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③主动运输④红细胞膜上的血型决定⑤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物种精子的识别⑥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外来侵入物⑦对O2的运输⑧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分开A.③⑤⑥⑦⑧B.①②④⑤⑥C.①③⑤⑦⑧D.①②⑤⑥⑧7.使磷脂类特别适于形成细胞膜的特性是( ).A.它们是疏水的 B.它们是亲水的C.它们迅速吸水 D.它们既是亲水的又是疏水的8.苋菜的细胞液中有一些红色的物质,无论用清水怎么洗,清水仍不见红色物质,但若把苋菜放入沸水中一烫,水立刻变成红色。
这个现象是因为A.沸水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B.在清水中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C.沸水中色素分解成小分子物质D.在清水中没有物质出入9.下列哪项叙述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A.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B.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C.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具有流动性D.有些蛋白质分子可在膜的内外之间移动10.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这一观点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欧文顿B.桑格C.罗伯特森D.尼克森11.Ⅰ.在人和鼠的细胞融合实验中,用两种荧光物分别标记两种抗体,使之分别结合到鼠和人的细胞膜表面的抗原物质上(如下图所示)。
2021年高考生物 第二单元 第1讲 细胞膜与细胞核(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考生物第二单元第1讲细胞膜与细胞核(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演练新人教版必修11.(山东,1)真核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
以下细胞中核孔数目最少的是( )。
A.胰岛细胞B.造血干细胞C.浆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解析口腔上皮细胞代谢强度弱,核孔数目最少。
答案D2.(海南单科,1) 关于动物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B.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ATP为CO分子通过细胞膜提供能量2D.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CO2答案 C3.(全国课标Ⅰ,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C.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解析核糖体是无膜细胞器,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故选B项。
答案B4.(xx·北京理综,31)研究者发现,小鼠舌头上的某些味觉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均存在蛋白C,该蛋白能和脂肪结合。
为研究蛋白C的功能,进行了系列实验。
(1)蛋白C是一种膜蛋白,它在细胞内的________上合成,然后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加工。
(2)实验一:让小鼠舌头接触脂肪,结果发现正常小鼠小肠出现脂肪消化液,而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分泌的脂肪消化液明显减少。
由此推测,脂肪通过与味觉细胞表面的蛋白C结合,刺激了脂肪味觉________,产生兴奋,传到相关中枢,再通过________刺激消化腺分泌。
(3)实验二:分别培养实验一中两种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向培养液中加入脂肪分解物。
与正常小鼠细胞相比,进入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细胞的脂肪分解物减少,表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蛋白C的功能是________。
(4)为了证实其他哺乳动物的蛋白C也有相似作用,可行的做法是从该种动物的基因文库中________蛋白C基因序列,然后以________的小鼠为受体,导入该基因序列,检测发育出的小鼠相关指标的恢复程度。
高一生物必修1_分子与细胞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能力提升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时间和科学家分别是()A.1959年,罗伯特森B.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C.19世纪,施旺和施莱登D.19世纪,欧文顿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①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②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层结构③静止的④流动的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在细胞膜上,和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系,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A.糖蛋白B.磷脂C.脂肪D.核酸4.维生素D能较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支架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5.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支架的是()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B.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6.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磷脂分子有头和尾,磷脂分子利用尾部摆动在细胞膜上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因为蛋白质分子无尾,不能运动,所以它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C.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蛋白质载体的翻转运动,与磷脂分子无关D.细胞膜流动性与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有关【强化题】1.最能代表生物膜基本化学成分的一组化学元素是()A.C、H、O、N B.C、H、O、N、PC.C、H、O、S、P D.C、H、O、Mg、Fe2.对白血病病人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法是将正常人的骨髓造血细胞移植入病人体内,使病人能够产生正常的血细胞。
移植之前需要捐献者和病人的血液进行组织配型,主要检测他们的HLA(人体白细胞抗原)是否相配。
HLA是指()A.RNA B.DNAC.磷脂D.糖蛋白3.细胞膜常常被脂质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由此可以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①磷脂②蛋白质③多糖④核酸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4.变形虫表面的任何部位都能伸为伪足,人体内的一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和异物。
高中生物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新人教版必修
①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暗—亮—暗” 三层静态结构
是谁,为我日夜守边防;
(2)在细胞融合实验中,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说 明了这类物质在分子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性。
7.在人和鼠的细胞融合实验中,用两种荧光物分别标记两种抗体,使之分别结合到鼠和人的细胞膜表面抗原物质上(如下图)。
(1)细胞融合的实验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蛋__白___质___分子是可 以运动的,由此也证明了细胞膜具有__流__动__性____的特点。
(2)在细胞融合实验中,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说
明了这类物质在分子结构上具有____特__异____性。
材料七、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观察和实 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B.
7.在人和鼠的细胞融合实验中,用两种荧光物分别标记两种抗体,使之分别结合到鼠和人的细胞膜表面抗原物质上(如下图)。
B.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被
是谁,为我日夜守边防;
是谁,为我传信报安康。
小结: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但在融合之后,两种抗原就平均地分布在融合细胞的表面了。
静止模型是否合理?
时间:1972年 人物: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高中生物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人教版必修1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猜谜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是谁,隔开了原始海洋的动荡; 是谁,为我日夜守边防; 是谁,为我传信报安康。(打一细胞结构)
磷脂分子结构
亲水头部
疏水尾部
亲水头 疏水尾
1959年罗伯特森电镜下观察细胞膜的结构
功能特性 具有选择透过性
2020人教版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答案】
细胞膜的哪种成分有关
( )
A.糖蛋白
B.磷脂
C.糖脂
D.胆固醇
3.下列对于生物模型建立的完整过程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科学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提出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的假说或模型,
用现象和实验对假说或模型进行检验、修正和补充
B.一种模型最终能否被普遍接受,取决于它能否与以后的现象和实验结果相吻
(4)这种结构的外表,有一层由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结合形成的 ________,叫做________。它与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
(5)这种结构的生理特性是______________。 【个性拓展】 15.为测量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以红甜菜根进行下列实验:①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 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 1 min 后取出;②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 1 h 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 物溶液;③测量这些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C.①④⑤
D.②③④
9.如图所示的生理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
( )
A.分泌作用
B.吞噬作用
C.流动性
D.选择透过性
10.下图表示将小白鼠细胞和人体细胞融合成杂交细胞的过程,图中
的小球和小三角表示各自膜表面的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膜表面的蛋白质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此外,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还
包括磷脂双分子层
B.细胞膜的元素组成包括 C、H、O、N、P
C.该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图示细胞融合过程
11.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磷脂分子的层数是
( )
人教版必修一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作业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下图是人体成熟红细胞细胞膜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③表示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③在细胞膜上都是静止的B.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C.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D.③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所有膜面积的两倍【答案】A【解析】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A正确;①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B正确;②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C正确;③磷脂的单分子层面积小于该细胞膜面积的两倍,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名师点睛】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蛋白质,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贡穿于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
2.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生物的细胞中①、②和③的种类均不同B.b可表示02进入细胞内的跨膜方式C.黄瓜的花粉落到丝瓜花的柱头上不能萌发,可能是①在起作用D.若图示为红细胞膜,则a可代表O2,b可代表葡萄糖【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糖蛋白,则Ⅰ代表细胞膜外,Ⅱ代表细胞膜内,②表示磷脂双分子层,③表示蛋白质,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②磷脂双分子层相同,而①③的种类不同,A错误;a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则为自由扩散,b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则为主动运输,a表示O2由内环境中进入细胞内,B错误;①表示糖蛋白,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的功能,具有特异性,不同种植物花粉落到花的柱头上不能萌发,C正确;b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但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能用b表示,D错误。
3.下图是真核生物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
1-2-4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1-2-4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一、选择题1.下列哪些生理活动不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增加()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B.甲状腺细胞吸收碘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D.K+和Na+进出红细胞答案 C解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甲状腺细胞吸收碘及K+和Na+进出红细胞都是主动运输的方式。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是自由扩散的方式,既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协助。
2.以下各组物质均由人体内分泌腺细胞经过外排方式分泌的是() A.唾液淀粉酶、抗体B.胰岛、乙酰胆碱C.甲状腺激素、干扰素D.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答案 D解析抗体由浆细胞产生,乙酰胆碱是由神经元的突触前膜产生释放的,干扰素主要是由一些淋巴细胞产生的。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都是由内分泌腺细胞产生、经外排方式分泌的。
3.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与质壁分离及其复原有关的细胞器和相关生理过程分别是()A.液泡主动运输B.线粒体、液泡渗透作用、主动运输C.线粒体主动运输D.线粒体、液泡K+主动运输、NO-3自由扩散答案 B解析洋葱表皮细胞先质壁分离是因为KNO3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同时细胞失水速率大于吸水(通过渗透作用)速率,故细胞失水,与此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液泡;之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是因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和NO-3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主动运输的进行需要载体和能量,而能量由线粒体供应。
本题选择B项。
4.将水稻培养在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发现水稻吸收硅多,吸收钙少。
这是因为水稻根的细胞膜()A.吸附硅的能力强,吸附钙的能力弱B.运载硅的载体多,运载钙的载体少C.吸收硅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吸收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吸收硅不需要消耗能量,吸收钙需要消耗能量答案 B解析植物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在能量供应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离子吸收的差异性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的多少。
高中生物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高中必修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练习题1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1课后巩固训练(含详解)第四单元第2课时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班级:姓名:分组:的是( )。
1.右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错误..A.①表示细胞膜外表面有些多糖分子与膜蛋白结合成的糖蛋白B.③和大多数②是可以运动的C.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与物质进出无关D.细胞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2.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后,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
A.S1=2S2B.S1>2S2C.S1<2S2D.S2<S1<2S23.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可以看到的是两条暗带中间夹着一条明带,那么关于这两条暗带和一条明带的化学成分的说法,比较准确的是( )。
A.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B.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C.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D.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4.下列四项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 )。
5.异体器官移植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
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B.细胞膜上有糖蛋白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是( )。
6.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7.将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的细胞,再进行混合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其原因是( )。
2020_2021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15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课时作业: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科学家是( )A.欧文顿B.罗伯特森C.桑格和尼克森D.施莱登和施旺2.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欧文顿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提出了“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C.流动镶嵌模型是由桑格和罗伯特森共同提出的D.在建立生物膜模型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3.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探索历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欧文顿根据实验结果提出膜是由蛋白质组成的B.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了“亮-暗-亮”的三明治结构C.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已完美无缺D.荧光标记鼠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等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4.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最终推测膜上含有蛋白质B.两位荷兰科学家抽提出蛙红细胞内所有脂质,最终确定膜上的磷脂为双层C.罗伯特森获得细胞膜“暗一亮一暗”的电镜照片,认为蛋白质分布于膜两侧D.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上所有磷脂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5.如图所示为将小白鼠细胞和人体细胞融合的过程,图中的小球和小三角表示各自膜表面的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膜表面的蛋白质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此外,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还包括磷脂双分子层B.细胞膜的元素组成包括C、H、O、N、PC.该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图示细胞融合6.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
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
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7.下列有关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朝向两侧,亲水端朝向内侧B.细胞膜与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C.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8.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在细胞膜的两侧都有B.不同物种细胞中①、②、③的种类均不同C.a物质可能是胰岛素,b物质可能是氨基酸D.③物质可以体现膜蛋白的运输功能9.如图为质膜结构及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质膜上的糖蛋白,①~③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黑点的多少代表物质相对数量的多少。
高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例题解析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例题解析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1)【例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A.能主动运输某些物质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D.具有选择透过性解析:选B。
回答此题首先应该清楚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特性、功能等。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同于一般的化学半透膜);细胞膜的功能是与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如果不清楚上述知识,则很容易出错。
答案:B【例2】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比较纯净的细胞膜。
从真核细胞分离出比较纯净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其他生物膜的混杂,而哺乳动物(人)的红细胞,没有内膜,没有细胞核,将其作特殊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比较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
对“血影”的分析得知,其化学组成如下:蛋白质49%,脂类43%,糖类8%。
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类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二倍。
(1)哺乳动物细胞内其他的膜有哪些?。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细胞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2)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放在蒸馏水中(3)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应该是,这种物质的特性是,因而使红细胞具有的功能。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血红蛋白容易和氧结合,又容易与氧分离运输氧(4)“血影”的化学成分中的脂类主要是哪一类?它是构成细胞膜的。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磷脂基本骨架(5)脂类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二倍。
这说明了。
解析:高等动物如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膜状结构是相互联系的膜系统。
除了细胞膜以外,其他的膜有细胞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课时训练7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时训练7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选择题1.(2010·福建厦门)下列与细胞膜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的密切接触可导致细胞膜解体B.受精过程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关系密切C.神经冲动的传导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白细胞吞噬病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免疫功能解析:白细胞吞噬病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D2. (2010·广州二模)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四种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B.自由扩散C.内吞和外排D.无法判断解析:由②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运输速率逐渐增大,当浓度达到一定值的时候,浓度再增加,运输速率不再增加,这是受到了细胞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由④看出物质X的运输与O2浓度有关,即与有氧呼吸有关,需要消耗ATP。
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答案:A3.(2011·江苏盐城)取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将其细胞都分散成单个后混合培养,发现这两种细胞能够结合在一起;但将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不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后,混合培养,会发现这两种细胞不能结合在一起。
这一实验现象说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 )A.细胞间的相互识别有关B.细胞间的免疫作用有关C.细胞的分泌作用有关D.细胞间物质交流有关解析:能否聚集的关键在于细胞能否识别彼此,而识别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
答案:A4.(2010·西工大附中)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同的细胞膜其功能的差异是由于蛋白质分子种类不同造成的B.细胞膜依靠载体的协助,主动运输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C.细胞膜参与分泌蛋白向细胞外的输出过程,需要ATP 供能D. 免疫细胞与抗原或靶细胞的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解析: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内吞,不是主动运输。
高一生物必修1_分子与细胞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检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温故知新:1、下列四项中除了()外,其余都是一个植物细胞组成的渗透系统的理由。
A、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B、由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构成的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膜C、液泡中具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液D、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2.请根据下述条件设计一实验,鉴别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写出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
一瓶10%的蔗糖溶液。
一瓶30%的蔗糖溶液,250ml烧杯1个,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一个,刻度玻璃管一支。
细线一根,支架一个。
(1)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2)实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讲解:例1:欲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你帮助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选取人体的作为获取细胞膜纯净物的来源。
A.成熟红细胞B.神经细胞C.白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中,由于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再用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上清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4)1985年,O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解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5)1925年,G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细胞膜的磷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组成。
如果单a层磷脂分子的面积为S,则该细胞表面积为。
例2: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的()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是选择透过性膜C.具有专一性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例3: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膜中央凹陷,最终缢裂形成2个子细胞,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细胞学基础是()A.细胞核具有排斥性B.细胞质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细胞具有周期性例4:食醋中的醋酸成分是活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质,蔗糖不是活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
高一生物必修1_分子与细胞_高考通关-《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高考通关-《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细胞膜能被脂质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由此可以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①磷脂②蛋白质③多糖④核酸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细胞膜能被脂质溶液溶解,可判断细胞的成分中有脂质类物质磷脂属于脂质类。
细胞膜能被蛋白酶处理后溶解,可推断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蛋白质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①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②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层结构③静止的④流动的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C3.若将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提取后放人到盛水的容器中,磷脂分子的稳定分布方式为下列中的()答案:B解析:磷脂分子的头部为亲水端尾部为疏水端,所以在水中磷脂分子的稳定分布方式如图B所示。
4.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这种结构特点是指()A.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细胞膜上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中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D.细胞膜上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解析:结构与功能的统一贯穿于整个生物界。
细胞膜的流动性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中的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
5.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
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储存脂肪,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基本相同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答案:A解析:由于磷脂分子的头部是亲水性的,所以头部在外与细胞质的水溶胶结构相接触,磷脂分子的尾部是疏水性的,所以会与小油滴直接接触。
6.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答案:D解析: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结构是: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认为蛋白质是均匀的、固定的。
高中生物 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创新演练大冲关课下练1
化钝市安居阳光实验学校【创新方案】高中生物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创新演练大冲关课下练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以下关于细胞膜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膜两侧物质分子的排列是不对称的B.组成膜的物质分子的运动使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磷脂具有保护、润滑、识别和信息传递的作用D.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解析: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保护、润滑、识别和信息传递的作用,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答案:C2.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
该成分是( ) A.糖脂B.磷脂C.糖蛋白D.脂蛋白解析: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和糖类,其中有些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
加入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说明含有蛋白质;加入斐林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含有还原糖类。
同时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的是糖蛋白。
答案:C3.将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的小鼠细胞与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融合后,放到10℃和37℃的恒温箱中培养40 min,其结果说明的问题是( ) A.细胞膜流动性受温度影响B.细胞膜流动性不受环境影响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解析:温度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在较低温度下,细胞膜的流动性很弱,所在10℃时两种荧光点不均匀分布,而37℃时均匀分布。
答案:A4.下列四项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 )解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排列方式为:亲水性头部排在外侧,疏水性尾部排在内侧。
答案:A5.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是( )A.双螺旋模型B.流动镶嵌模型C.脂质—脂质模型D.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模型解析:双螺旋模型不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人们对细胞膜结构的认识经历了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模型→流动镶嵌模型,其中流动镶嵌模型被大多数学者接受。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习题精选第九十六篇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习题精选第九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有关“骨架”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C、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D、DNA分子以碱基对为基本骨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
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有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细胞膜的是( ) A、B、C、D、【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B、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直接观察其结构C、化学组成为脂质和蛋白质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以保持多细胞生物体细胞间功能的协调【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图表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指磷脂的尾部,具有亲水性B、c指磷脂的疏水性头部C、糖蛋白在细胞膜内外均有分布D、细胞膜的选择透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同点是( )A、两种模型都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B、两种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C、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D、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如图表示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③的种类不相同,而②的种类相同B、a可以表示O2 ,也可以表示葡萄糖分子C、①在细胞之间的识别中起作用D、若图示为轮藻细胞膜,则b可代表K^+【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物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B、构成生物膜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C、对细胞膜的研究是从膜的通透性开始的D、流动镶嵌模型能完美无缺地解释膜的各种功能【答案】:第9题【单选题】如果把猪器官移植给人体,人类的免疫系统能识别猪细胞上的某种物质,从而发生强烈的排异反应.该物质所处的位置和化学成分分别是( )A、细胞膜胆固醇B、细胞膜糖与蛋白质的复合物C、细胞质蛋白质D、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可以看到的是两条暗带中间夹一条明带,那么关于这两条暗带和一条明带的化学成分的说法比较准确的是( )A、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B、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C、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D、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答案】:第11题【单选题】细胞或细胞的部分结构、成分有“骨架或支架”之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无关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无此基本支架C、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D、生物大分子以单体为骨架,每一个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如图表示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可能是①在起作用B、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均镶嵌在②中C、不同细胞中③的种类可能不同D、O2进入红细胞的过程可用a运输方式表示【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脂双层作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C、膜蛋白和磷脂分子都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D、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在膜中具有一样的流动速率【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卓越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堂反馈】
例1 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的 ( )
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是选择透过性膜 C.具有专一性 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
例2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膜中央凹陷,最终缢裂形成2个子细胞,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细胞学基础是 ( )
A.细胞核具有排斥性 B.细胞质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细胞具有周期性
例3 食醋中的醋酸成分是活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质,蔗糖不是活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
用食醋和蔗糖可将新鲜的大蒜头很快地腌成糖醋蒜,其原因是 ( )
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的间隙中
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被吸附在活细胞的表面
C. 醋酸能固定和杀死活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性
D.因腌的时间过久,两种物质均慢慢地进入活细胞
例4 欲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你帮助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选取人体的作为获取细胞膜纯净物的来源。
A.成熟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中,由于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再用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上清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4)1985年,O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解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5)有实验表明,将两种不同的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的,然后将这些细胞参在一起混合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
在这细胞识别过程中,起作用的是细胞膜上的。
(6)1925年,G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细胞膜的磷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组成。
如果单层磷脂分子的面积为S,则该细胞表面积为。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时间和科学家分别是 ( )
A.1959年,罗伯特森 B.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
C.19世纪,施旺和施莱登 D.19世纪,欧文顿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①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②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层结构③静止的④流动的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在细胞膜上,和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系,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4.最能代表生物膜基本化学成分的一组化学元素是 ( ) A.C、H、O、N B.C、H、O、N、P
C.C、H、O、S、P D.C、H、O、Mg、Fe
5.维生素D能较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支架
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
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6.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支架的是( )
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 B.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
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7.对白血病病人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法是将正常人的骨髓造血细胞移植入病人体内,使病人能够产生正常的血细胞。
移植之前需要捐献者和病人的血液进行组织配型,主要检测他们的HLA(人体白细胞抗原)是否相配。
HLA是指 ( ) A.RNA B DNA C.磷脂 D.糖蛋白
8.细胞膜常常被脂质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由此可以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①磷脂②蛋白质③多糖④核酸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9.变形虫表面的任何部位都能伸为伪足,人体内的一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和异物。
上述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 ( )
A.选择透过性 B.流动性 C.保护性 D.主动运输
10.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因为磷脂分子有头和尾,磷脂分子利用尾部摆动在细胞膜上运动,使细胞膜具流动性
B. 因为蛋白质分子无尾,不能运动,所以它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C.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蛋白质载体的翻转运动,与磷脂分子无关
D.细胞膜流动性与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有关
11.科学家常用牛、羊等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研究细胞膜成分的材料的原因,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等其他膜结构,易得到较纯的细胞膜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呈游离状态,易分离和稀释
C.哺乳动物红细胞易获取、价格合理
D.哺乳动物红细胞无细胞壁,容易制取细胞膜
12.生物膜的“蛋白质一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 ) A.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B.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C.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
13.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把人和鼠的细胞融合。
融合后的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将融合后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保持其活性,但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仍为一半红,一半绿,发生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
A.人、鼠细胞发生了免疫反应
B.构成人细胞的磷脂分子和鼠细胞的磷脂分子不具亲合性
C.人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大,位于下方,鼠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小,位于上方
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胞膜失去了流动性
二、非选择题
14.仔细阅读下列信息,并回答问题:
①有人在研究未受精的卵细胞膜透过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而不溶于脂质的物质则很难通过。
②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中一定有某种物质,有利于脂质物质的通过。
1925年E·Gorter和F·Grendel用有机溶剂将人成熟红细胞膜中的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平铺成单分子层时,这个分子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1)根据上述信息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2)题中所指细胞膜成分具有的功能。
(3)膜中主要成分还有,请简要说明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该物质的存在。
(4)如果以含32PO43-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在体外培养骨髓瘤细胞。
一段时间后,在新增殖的
骨髓瘤细胞中存在放射性的细胞结构主要有。
15.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结合,两类细胞则分别产生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
将两类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其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
在370C下保温40 min后,细胞上两种荧光点呈均匀分布(如图所示),试问:(1)人和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
起受体作用的。
为使人、鼠细胞膜融合
在一起,必须除去细胞膜表面起作用的
糖蛋白。
(2)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
化,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的
观点是成立的。
(3)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这表明膜的结构具有。
(4)细胞融合实验若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平均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
若在10C条件下,两种表面抗原便难以平均地分布,这又说明。
参考答案:
【双基提要】
1.脂质脂质 2.脂质和蛋白质 3.丙酮脂质单分子层单分子层 4.流动性5.流动镶嵌模型 6.流动镶嵌磷脂双分子层静止的流动性镶嵌嵌入横跨运动 7. 蛋白质糖类糖蛋白
【课堂反馈】
1.A
2.C
3.C
4. (1)A (2)清水(或蒸馏水) 渗透 (3)离心血红蛋白 (4)脂质物质 (5)糖蛋白 (6)两层 S/2
【巩固练习】
1.B
2.C
3.A
4.B
5.A
6.B
7.D
8.C
9.B 10.D 11.C 12.C 13.D
14.(1)细胞膜中含有脂质物质,且它在膜中呈双层排列 (2)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3)蛋白质利用蒸馏水使人成熟红细胞膜破裂,然后通过离心等方法提取出较纯的细胞
膜,再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发现溶液颜色由蓝色转为紫色(注意应先提取较纯的细胞膜) (4)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核膜等生物膜
15.(1)糖蛋白免疫(或识别) (2)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 (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一定的流动性 (4)膜上蛋白质分子运动的速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慢环境温度很低(接近O℃)时,蛋白质分子运动速度也接近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