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回顾教案-04-三种基本函数
数学八年级上册《函数》教案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设计义,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4.能画一次函数的图象,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并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在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探索一次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等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与一次函数中k与b的实际意义.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一次函数》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它1.课程标准分析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函数的概念;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2.通过用函数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建模思想,建立符号意识;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的活动1播放洋葱数学有关函数的数学史。
学的活动1观看洋葱数学有关函数的数学史。
活动意图说明:承接上一学期变量关系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变量之间关系的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感受研究函数的必要性。
环节二:展现背景,提供概念抽象的素材教的活动1问题 1.你去过游乐园吗?你坐过摩天轮吗?你能描述一下坐摩天轮的感觉吗?当人坐在摩天轮上时,人的高度随时间在变化,那么变化有规律吗?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与旋转时间t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右图就反映了时间t(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米)之间的关系.你能从上图观察出,有几个变化的量吗?当t分别取3,6,10时,相应的h是多少?给定一个t值,你都能找到相应的h值吗?问题2.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S米,一般地有经验公式2300vs ,其中v表示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单位:千米/时).(1)公式中有几个变化的量?计算当v分别为50,60,100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是多少?学的活动1畅所欲言,分享体验。
举手回答: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与旋转时间t之间的关系。
函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函数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2. 能够运用函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函数的概念及定义2. 函数的单调性3. 函数的奇偶性4. 函数的周期性5. 函数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2. 教学难点:函数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函数的基本性质。
2. 利用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函数性质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利用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函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函数的概念,定义,并引入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基本性质。
3. 分析:分析函数性质的证明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函数性质的应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函数基本性质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1) 函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 函数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的理解和证明;(3) 函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分析》;2. 教学课件;3. 实例素材;4. 练习题库;5. 课后辅导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函数的概念及定义;2. 第2周:讲解函数的单调性;3. 第3周:讲解函数的奇偶性;4. 第4周:讲解函数的周期性;5. 第5周:函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函数教案初中人教版完整
教案:初中人教版函数教学目标:1. 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
2. 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函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3. 培养观察、交流、分析的思想意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函数的概念及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
2. 函数的图像特点及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1. 函数的概念及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
2. 函数的图像特点。
教学难点:1. 函数的概念及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
2. 函数图像的解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变量知识,让学生举例说明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一些变化的现象?这些现象中是否有一些规律可循?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函数的概念:在数学中,函数是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通常表示为y=f(x),其中x称为自变量,y称为因变量。
2. 讲解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自变量是函数中可以自由取值的变量,而函数则根据自变量的取值确定因变量的值。
3. 举例说明:如温度T与高度d的关系,可以表示为T=10-0.0065d,其中d是自变量,T是因变量。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函数的概念。
2. 引导学生分析练习题中的函数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函数图像的特点(15分钟)1. 讲解函数图像的概念:函数图像是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对应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的图形。
2. 讲解函数图像的特点:如直线、曲线等。
3. 举例说明:如y=2x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五、实际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在射击、飞行等方面的应用。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函数的概念、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以及函数图像的特点。
2. 强调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
初中数学函数备课教案
初中数学函数备课教案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量和变量的定义。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函数的模型思想,培养观察、交流、分析的思想意识。
2. 学生能通过列表、图像等方式表现函数关系,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函数的概念,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
难点:对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三、教学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函数图像展示板。
学具:每人一份函数实例材料、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气温与海拔的关系”、“票价与购票数量的关系”等,让学生感受到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索函数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常量与变量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定义。
3. 理解函数概念:通过PPT展示函数的定义,让学生明确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
4. 函数模型的建立:让学生通过实例,建立函数模型,如“y = 2x + 1”。
5. 函数图像的展示:通过函数图像展示板,展示函数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
6.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量和变量的定义。
2. 学生能通过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3. 学生能通过列表、图像等方式表现函数关系,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4.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初中函数概念课教案
初中函数概念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函数的性质。
二、教学内容1. 函数的定义2. 函数的表示方法3. 函数的性质4.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及性质。
2. 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性质的探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利用数形结合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关系。
3. 运用实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引出函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函数的性质。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其他函数实例,并分析其性质。
4. 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函数概念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函数的性质。
二、教学内容1. 函数的定义2. 函数的表示方法3. 函数的性质4.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及性质。
2. 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性质的探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利用数形结合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关系。
3. 运用实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引出函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函数的性质。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其他函数实例,并分析其性质。
初中函数知识教案
初中函数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2.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象3.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2. 函数的表示方法3. 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如气温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函数的存在。
2. 讲解:a) 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每个自变量都有一个唯一的因变量与之对应。
b) 函数的性质:引导学生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c)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引导学生了解解析式表示函数的方法,如y=2x+1。
表格:引导学生学会用表格表示函数的方法,如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
图象:引导学生掌握用图象表示函数的方法,如绘制抛物线、直线等。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函数知识进行解决,如购物优惠问题、行程问题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函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能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函数知识进行解决,并将解题过程写成报告。
4.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函数的概念 教案
函数的概念教案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数学理论和实际问题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教案将介绍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常见的函数类型。
一、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个将每个元素都从一个集合(称为定义域)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称为值域)的规则。
简单来说,函数就是根据输入值得到输出值的过程。
记作:y = f(x),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f(x)表示函数f对x 的输出值。
二、函数的性质1. 定义域与值域:- 定义域是函数f中所有可能的输入值x的集合。
- 值域是函数f中所有可能的输出值y的集合。
2. 一一对应关系:- 函数f的每个输入对应唯一一个输出,即不同的输入得到不同的输出。
- 一个输出可能对应多个不同的输入(但不可逆)。
3. 符号化表示:- 对于给定的函数,可以通过数学符号来表示,如多项式函数、三角函数等。
三、常见的函数类型1. 线性函数:- 定义:一个函数是线性的,当且仅当它可表示为f(x) = ax + b的形式,其中a和b是常数。
- 例子:y = 2x + 3,y = -0.5x + 1等。
2. 幂函数:- 定义:一个函数是幂函数,当且仅当它可表示为f(x) = ax^b的形式,其中a和b是常数。
- 例子:y = 2x^3,y = 0.5x^2等。
3. 指数函数:- 定义:一个函数是指数函数,当且仅当它可表示为f(x) = a^x的形式,其中a是常数。
- 例子:y = 2^x,y = 0.5^x等。
4. 对数函数:- 定义:一个函数是对数函数,当且仅当它可表示为f(x) = loga(x)的形式,其中a是常数。
- 例子:y = log2(x),y = log10(x)等。
四、总结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函数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并且函数具有很多有用的性质和种类。
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和常见类型,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能更好地应用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教案三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初中数学教案三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三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具有独特的图像和性质。
本教案将以图像为线索,详细介绍三次函数的特点和性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一、三次函数的基本形式三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 = ax^3+bx^2+cx+d$,其中$a,b,c,d$为实数且$a\neq0$。
二、三次函数的图像为了研究三次函数的图像,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1. 零点与轨迹在$x$轴上,三次函数的零点对应的是方程$ax^3+bx^2+cx+d=0$的解。
解方程的方法是通过因式分解、配方法、求根公式等来求得。
2. 极值点与拐点三次函数的极值点和拐点可以通过求导数的方法得到。
求解导函数$y' = 3ax^2+2bx+c$,令其等于零,即可求得极值点和拐点的横坐标。
然后再代入原函数中,求得对应的纵坐标。
3. 对称性三次函数具有奇函数的对称性,即$f(-x) = -f(x)$。
这意味着如果某一点$(x_0, y_0)$在图像上,那么点$(-x_0, -y_0)$也在图像上。
三、三次函数的性质除了图像特点之外,我们还需要讲解三次函数的其他性质,包括:1. 定义域和值域三次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值域则需要通过观察图像或者进行计算得到。
2. 单调性三次函数的单调性与系数$a$的正负有关。
当$a>0$时,函数单调递增;当$a<0$时,函数单调递减。
3. 凹凸性通过分析二阶导函数$y''=6ax + 2b$的正负,可以判断三次函数的凹凸性。
当$y''>0$时,函数凹;当$y''<0$时,函数凸。
4. 渐近线对于三次函数而言,它可能有水平渐近线、垂直渐近线以及斜渐近线等。
通过求解极限或观察图像,可以确定渐近线的方程。
四、教学实例与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教学实例和练习题,如:1. 画出函数$y=2x^3-3x^2-12x+5$的图像,并求出其所有零点和拐点的坐标。
初中数学函数教案范文
初中数学函数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索函数概念的过程,能够体验函数的模型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观察、交流、分析的思想意识,理解函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 重点:使学生认识函数的概念。
2. 难点:对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3. 关键:从实际出发,由具体到抽象,建立函数的模型。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升函数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聚焦问题1.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学习变量这一节内容,对常量和变量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变化的实例,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2.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踊跃发言(先归纳出5个思考题的关系式,再举例)。
3. 教师活动: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联想。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1. 教师活动:在地球某地,温度T与高度d的关系可以用T=10-d/2来表示(如图),请你根据这个关系式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这个关系式中的变量和常量。
(2)填写下表(高度d/m 0,200,400,600,800,1000)。
(3)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随之确定。
2. 学生活动:根据关系式回答问题。
三、巩固新知,内化概念1. 教师活动:出示一些具体实例,让学生判断其中的变量关系是否可以看作函数。
2. 学生活动:对实例进行判断。
四、练习与提高1. 教师活动: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题,小组内交流讨论。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函数有了哪些认识?2. 学生活动:总结函数的概念,明确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初中所有函数及其图像教案
初中所有函数及其图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
2. 学会绘制常见函数的图像。
3. 能够运用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2. 常见函数的图像3. 函数图像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函数的概念:给出函数的定义,举例说明函数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二、探究常见函数的图像(15分钟)1. 正比例函数:引导学生观察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分析其特点。
2. 反比例函数: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分析其特点。
3. 二次函数:引导学生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分析其特点。
4. 三角函数: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函数的图像,分析其特点。
三、函数图像的应用(15分钟)1. 图像变换:引导学生学习函数图像的平移、缩放等变换方法。
2. 实际问题: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函数图像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
2. 学生能够绘制常见函数的图像,并理解其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函数图像展示软件。
2. 练习题。
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以上是关于初中所有函数及其图像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函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一、教材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通过这些基本初等函数引入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学生还是容易接受的,但很多学生的二次函数的性质还不过关,需要加强。
二、学习目标:①使学生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②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③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三、教学重点:判断或证明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一些具体函数的单调区间.四、教学难点:会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或证明)一些函数的单调性.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自主导学(课堂导入)1、设计问题,创设情境①随x的增大,y的值有什么变化?②能否看出函数的最大(小)值?③函数图象是否具有某种对称性?(2)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以自己为实验对象,共做了163次实验,每次实验连续要做两次无误的背诵.经过一定时间后再重学一次,达到与第一次学会的同样的标准.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时间间隔t 0分钟20分钟60分钟8~9小时1天2天6天一个月记忆量y(百分比)100% 58.2% 44.2% 35.8% 33.7% 27.8% 25.4% 21.1% 观察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记忆量y是时间间隔t的函数.当自变量(时间间隔t)逐渐增大时,你能看出对应的函数值(记忆量y)有什么变化趋势吗?描出这个函数图象的草图(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从左向右看,图象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你能用数学符号来刻画吗?通过这个实验,你打算以后如何对待刚学过的知识?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记忆量y随时间间隔t的增大而增大;以时间间隔t为x轴,以记忆量y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点连线得函数的草图——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图所示.遗忘曲线是一条衰减曲线,它表明了遗忘的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保持量在递减,刚开始遗忘速度最快,我们应利用这一规律,在学习新知识时一定要及时复习巩固,加深理解和记忆.问题1:如图所示为一次函数y=x、二次函数y=x2和y=-x2的图象,它们的图象有什么变化规律?这反映了相应的函数值的哪些变化规律?(问题1)函数y=x的图象从左向右看是上升的;函数y=x2的图象在y轴左侧是下降的,在y 轴右侧是上升的;函数y=-x2的图象在y轴左侧是上升的,在y轴右侧是下降的.问题2:函数图象上任意点P(x,y)的坐标有什么意义?(问题2)函数图象上任意点P的坐标(x,y)的意义:横坐标x是自变量的取值,纵坐标y 是自变量为x时对应的函数值的大小.问题3:如何理解图象是上升的?(问题3)按从左向右的方向看函数的图象,意味着图象上点的横坐标逐渐增大即函数的自变量逐渐增大.图象是上升的意味着图象上点的纵坐标逐渐变大,也就是对应的函数值逐渐增大.也就是说从左向右看图象上升,反映了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问题4:在数学上规定:函数y=x2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谁能给出增函数的定义?(1)增函数定义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3、信息交流,揭示规律(1)增函数的定义(老师提问让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单调性概念的理解)问题5:增函数的定义中,把“当x1<x2时,都有f(x1)<f(x2)”改为“当x1>x2时,都有f(x1)>f(x2)”,这样行吗?可以.增函数的定义:由于当x1<x2时,都有f(x1)<f(x2),即都是相同的不等号“<”,也就是说前面是“<”,后面也是“<”,步调一致;“当x1>x2时,都有f(x1)>f(x2)”都是相同的不等号“>”,也就是说前面是“>”,后面也是“>”,步调一致.因此我们可以简称为:步调一致增函数.问题6:增函数的定义中,“当x1<x2时,都有f(x1)<f(x2)”反映了函数值有什么变化趋势?函数的图象有什么特点?(问题6)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从左向右看,图象是上升的.教师追问(并板书):类比增函数的定义,请给出减函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2)减函数的定义一般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 (x 1)>f (x 2),那么就说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减函数.简称为:步调不一致减函数.减函数的几何意义:从左向右看,图象是下降的.函数值变化趋势: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问题8:函数y=f (x )在区间D 上具有单调性,说明了函数y=f (x )在区间D 上的图象有什么变化趋势?函数y=f (x )在区间D 上函数值的变化趋势是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小),几何意义:从左向右看,图象是上升(下降)的.(二)、合作学习让学生合作做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讲解例题.【例1】如图是定义在区间[-5,5]上的函数y=f (x ),根据图象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在每一单调区间上,它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解:函数y=f (x )的单调区间是[-5,2),[-2,1),[1,3),[3,5].其中函数y=f (x )在区间[-5,2),[1,3)上是减函数,在区间[-2,1),[3,5]上是增函数.【例2】物理学中的玻意耳定律p=(k 为正常数)告诉我们,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当其体积V 减少时,压强p 将增大.试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之.证明:设V 1,V 2∈(0,+∞)且V 1<V 2,则p 1=1v k ,p 2=2v k . p 1-p 2=1v k -2v k =2112v v v v .∵k>0,V1<V2,V1>0,V2>0.∴2112v v vv>0,∴p1>p2.根据减函数的定义知p=在(0,+∞)上是减函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定义法判断或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的步骤是:第一步,在所给的区间上任取两个自变量x1和x2,通常令x1<x2;第二步,比较f(x1)和f(x2)的大小,通常是用作差比较法比较大小,此时比较它们大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看符号;第三步,再归纳结论.定义法的步骤可以总结为:一“取(去)”、二“比”、三“再(赛)”,因此简称为“去比赛”.【例3】(1)证明函数f(x)=-x2+2x+3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2)当函数f(x)在区间(-∞,m]上是增函数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2)设x1,x2∈(-∞,1],且x1<x2,则有f(x1)-f(x2)=(-+2x1+3)-(-+2x2+3)=(-)+2(x1-x2)=(x1-x2)(2-x1-x2).∵x1,x2∈(-∞,1],且x1<x2,∴x1-x2<0,x1+x2<2.∴2-x1-x2>0.∴f(x1)-f(x2)<0.∴f(x1)<f(x2).∴函数f(x)=-x2+2x+3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3)函数f(x)=-x2+2x+3的对称轴是直线x=1,在对称轴的左侧是增函数,那么当区间(-∞,m]位于对称轴的左侧时满足题意,则有m≤1,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1].(三)、当堂检测1、课本32p1,3,4题2,已知函数f(x)是R上的增函数,设F(x)=f(x)-f(a-x).(1)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F (x )是R 上的增函数;(2)证明函数y=F (x )的图象关于点(2a ,0)成中心对称图形. 解:(1)设x 1,x 2∈R ,且x 1<x 2.则 F (x 1)-F (x 2)=[f (x 1)-f (a-x 1)]-[f (x 2)-f (a-x 2)]=[f (x 1)-f (x 2)]+[f (a-x 2)-f (a-x 1)].又∵函数f (x )是R 上的增函数,x 1<x 2,∴a-x 2<a-x 1.∴f (x 1)<f (x 2),f (a-x 2)<f (a-x 1).∴[f (x 1)-f (x 2)]+[f (a-x 2)-f (a-x 1)]<0.∴F (x 1)<F (x 2).∴F (x )是R 上的增函数.(2)设点M (x 0,F (x 0))是函数F (x )的图象上任意一点,则点M (x 0,F (x 0))关于点(2a ,0)的对称点为M'(a-x 0,-F (x 0)).又∵F (a-x 0)=f (a-x 0)-f (a-(a-x 0))=f (a-x 0)-f (x 0)=-[f (x 0)-f (a-x 0)]=-F (x 0),∴点M'(a-x 0,-F (x 0))也在函数F (x )的图象上,又∵点M (x 0,F (x 0))是函数F (x )的图象上任意一点,∴函数y=F (x )的图象关于点(2a ,0)成中心对称图形.3、(1)写出函数y=x 2-2x 的单调区间及其图象的对称轴,观察:在函数图象对称轴两侧的单调性有什么特点?解:(1)函数y=x 2-2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单调递增区间是(1,+∞);对称轴是直线x=1;区间(-∞,1)和区间(1,+∞)关于直线x=1对称,而函数在此两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2)写出函数y=|x|的单调区间及其图象的对称轴,观察:在函数图象对称轴两侧的单调性有什么特点?(2)函数y=|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0),单调递增区间是(0,+∞);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区间(-∞,0)和区间(0,+∞)关于直线x=0对称,而函数在此两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3)由以上你发现了什么结论?试加以证明.(3)可以发现结论:如果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m对称,那么函数y=f(x)在直线x=m 两侧对称单调区间内具有相反的单调性.证明如下:不妨设函数y=f(x)在对称轴直线x=m的右侧一个区间[a,b]上是增函数,区间[a,b]关于直线x=m的对称区间是[2m-b,2m-a].由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m对称,则f(x)=f(2m-x).设2m-b≤x1<x2≤2m-a,则b≥2m-x1>2m-x2≥a,f(x1)-f(x2)=f(2m-x1)-f(2m-x2).又∵函数y=f(x)在[a,b]上是增函数,∴f(2m-x1)-f(2m-x2)>0.∴f(x1)-f(x2)>0.∴f(x1)>f(x2).∴函数y=f(x)在区间[2m-b,2m-a]上是减函数.∴当函数y=f(x)在对称轴x=m的一侧一个区间[a,b]上是增函数时,其在[a,b]关于直线x=m 的对称区间[2m-b,2m-a]上是减函数,即单调性相反.因此有结论:如果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m对称,那么函数y=f(x)在对称轴两侧的对称单调区间内具有相反的单调性.(四)、课堂小结(教师根据学生具体的的学习接受情况提问并和学生一起做总结概括)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函数的单调性概念明白了吗?常用的判断、证明方法有哪些?2.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有何评价?3.你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有何感受?4.你对本节课还有哪些困惑和建议?七.课外作业课本P39习题1.3 A组第2,3,4题.八、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函数全套教案
初中数学函数全套教案教案标题:初中数学函数全套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函数的图像、性质和表示方法。
3. 理解函数的运算和复合。
4. 能够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一: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 了解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能够识别函数和非函数的关系。
2. 教学内容:- 函数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 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 函数的图像和定义域、值域。
-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3. 教学步骤:a. 引入函数的概念,解释函数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b.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区分函数和非函数的关系。
c. 介绍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并讨论函数的图像和定义域、值域。
d. 介绍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并通过例题进行练习。
e.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教案二:函数的图像、性质和表示方法1. 教学目标:- 掌握函数的图像、性质和表示方法。
- 能够根据函数的性质画出函数的图像。
2. 教学内容:- 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 函数的性质与图像的关系。
- 函数的表示方法:显式函数、隐式函数、参数方程等。
3. 教学步骤:a.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b. 介绍函数的性质与图像的关系,如单调性对应图像的上升或下降。
c. 讲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显式函数、隐式函数和参数方程,并通过例题进行练习。
d. 引导学生根据函数的性质画出函数的图像,并进行练习与讨论。
e.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教案三:函数的运算和复合1. 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运算和复合。
- 能够进行函数的四则运算和复合运算。
2. 教学内容:- 函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 函数的复合运算。
- 函数运算的性质。
3. 教学步骤:a.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函数的运算和复合概念。
b. 介绍函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练习。
c. 讲解函数的复合运算,包括复合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进行练习与讨论。
初中四个基本函数教案
初中四个基本函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初中四个基本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会绘制和分析初中四个基本函数的图像。
3. 能够应用初中四个基本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初中四个基本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初中四个基本函数的图像绘制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对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绘制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函数图像展示软件。
3.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函数、变量、常量等。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函数吗?函数有哪些基本类型呢?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正比例函数(6分钟)a. 介绍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b. 举例说明正比例函数的应用。
c. 引导学生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2. 一次函数(6分钟)a. 介绍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b. 举例说明一次函数的应用。
c. 引导学生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
3. 二次函数(4分钟)a. 介绍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b. 举例说明二次函数的应用。
c. 引导学生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
4. 对数函数(4分钟)a. 介绍对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b. 举例说明对数函数的应用。
c. 引导学生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
三、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四个基本函数的理解。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讨论解题思路。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四个基本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同学们能用四个基本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吗?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四个基本函数的图像,并标注出关键点和性质。
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用四个基本函数解决,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教学内容与活动、练习与巩固、总结与反思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初中四个基本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案函数基础知识
初中数学教案函数基础知识初中数学教案函数基础知识在初中数学中,函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在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掌握函数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以及一些常见的函数类型,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基础知识。
一、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可以看作是一个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字母表示函数,如f(x),其中x为自变量,f(x)为对应的因变量。
具体来说,函数的定义包括两个要素:定义域和值域。
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而值域则是函数的所有可能的输出值。
例如,对于函数f(x) = 2x + 3,其定义域为所有实数集,值域也是所有实数集。
二、函数的性质函数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掌握这些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函数。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函数性质:1. 单调性:函数可以是递增的、递减的或者是常值函数。
递增函数的值随自变量增大而增大,递减函数则相反。
2. 奇偶性:函数可以是奇函数或者偶函数。
奇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即对于任意x,在定义域内有f(-x) = -f(x)。
而偶函数则是关于y轴对称,即对于任意x,在定义域内有f(-x) = f(x)。
3. 周期性:一些函数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出周期性。
周期函数的特点是在一定的自变量范围内,函数值会重复出现。
三、常见的函数类型数学中常见的函数类型有线性函数、二次函数、绝对值函数和分段函数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函数类型进行简要介绍:1. 线性函数:线性函数的表达式为f(x)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线性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决定了函数的变化速率。
2.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f(x)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且a不为0。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开口方向由系数a的正负性决定。
3. 绝对值函数:绝对值函数的表达式为f(x) = |x|。
绝对值函数的图像是一条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V形曲线。
初中数学函数基本形式教案
初中数学函数基本形式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函数的基本形式,能够识别和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图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函数的基本形式及其定义域和值域。
2. 难点: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教学素材:函数图形、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函数实例,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等。
2. 提问: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函数的定义:在数学中,函数是一个规则,它将一个集合(称为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称为值域)中的一个元素。
2. 介绍函数的基本形式:a) 线性函数:y = kx + b(k为斜率,b为截距)b) 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a为开口系数,b为对称轴系数,c为截距)3. 讲解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a) 定义域:函数中自变量可以取的所有实数值的集合。
b) 值域:函数中因变量可以取的所有实数值的集合。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实例:已知函数f(x) = 2x + 1,求其定义域和值域。
2. 分析:a) 定义域:自变量x可以取所有实数值,即定义域为R。
b) 值域:因变量y可以取所有实数值,即值域为R。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a) g(x) = 3x - 4b) h(x) = x^2 - 3x + 2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对函数基本形式、定义域和值域的理解。
2. 提问:你们认为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学延伸:1. 讲解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初中函数基本定理教案
初中函数基本定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基本定理,包括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2. 能够运用函数的基本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函数的基本定理。
2. 难点:函数图像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函数图像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函数知识,包括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同学们认为函数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函数的基本定理,包括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2. 通过示例演示函数图像的特点和规律。
3. 解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基本性质。
4. 引导学生理解函数图像与函数值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函数的基本定理解决。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并绘制函数图像。
3. 讨论解答结果,验证函数的基本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函数的基本定理。
2.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函数的基本定理。
2. 提问:同学们认为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高级函数,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2. 探索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理、化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函数模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函数的基本定理,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函数的基本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PPT课件和函数图像示例,增强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探讨函数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函数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体会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函数教案,初中学习更轻松
数学函数是初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知识点,同时也是初中数学中相对来说更难懂的一部分。
对于初中生来说,能够找到一份好的数学函数教案,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份比较不错的数学函数教案。
一、教案概况教案名称:数学函数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内容: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函数的应用二、教学计划本教案的教学计划共分为八个单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函数的基础知识、函数的性质以及函数的应用。
第一单元:函数的基础概念学习目标:1.了解函数的基础概念,能够正确地使用函数的符号和语言描述函数的基本特征。
2.学会用自变量的变化与函数值的变化阐述函数的含义。
3.掌握函数的定义和常见符号。
教学内容:1.函数概念2.函数的符号和表示方法3.函数的定义第二单元:函数的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以及周期性等基本性质的概念和运用。
2.通过函数的图像和实例等方式,深入了解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内容:1.函数图像的性质2.函数的奇偶性3.函数的单调性4.函数的周期性第三单元:初步应用学习目标:1.懂得函数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场景。
2.掌握解题思路,能够通过利用函数图像、函数表格和函数式子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函数在自然界中的应用2.函数的实际问题应用3.精选例题解析第四单元:比例函数和线性函数学习目标:1.了解比例函数和线性函数的定义与特点。
2.掌握比例函数图像和线性函数图像的性质。
3.学会如何通过实例和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比例函数和线性函数的定义2.比例函数和线性函数的图像3.比例函数和线性函数的应用4.例题解析第五单元: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学习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3.能够通过实例和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定义2.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3.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应用4.例题解析第六单元: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学习目标:1.了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基本概念。
初中数学共有几种函数教案
初中数学共有几种函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 了解初中学过的几种常见函数及其性质。
3. 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常见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1. 函数的概念的理解。
2. 函数的表示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料。
2. 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提出问题:我们学过哪些数学概念?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学过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概念。
3.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学过函数吗?什么是函数?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数学关系,它将一个集合(称为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称为值域)中的一个元素。
2. 教师讲解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和图象。
3. 教师举例说明常见函数的解析式和图象,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4. 教师讲解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函数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选取小组代表进行讲解和评价。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性质。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做好作业,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性质,使学生掌握了函数的基本知识。
通过课堂练习和应用拓展,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对于函数的概念,要让学生充分理解,避免产生混淆。
初中数学教案:函数的图像与类型
初中数学教案:函数的图像与类型函数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也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理解函数的图像与类型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函数。
本文将围绕初中数学教案“函数的图像与类型”展开讲述。
一、什么是函数?函数是一个将一个集合里的每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里且每个输入只有唯一输出的关系。
可以把它看作一种映射规则,以某个数为输入,通过特定的计算关系得到另外一个数为输出。
函数可以用符号表示,常见形式包括f(x)、g(x)等。
二、函数的图像1. 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绘制函数图像时,我们需要明确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含义。
通常情况下,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
2. 绘制直线型函数直线型函数可用一次式y = kx + b进行表示。
其中k是斜率(描述了直线与x轴正方向夹角大小), b是截距(描述了直线与y轴相交点)。
3. 绘制抛物线型函数抛物线型函数可用二次式y = ax^2 + bx + c进行表示。
其中,a控制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h, k)代表顶点坐标。
4. 绘制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可用形式为y = k/x(k ≠ 0)来表示。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一个经过原点的直角双曲线。
5. 绘制指数函数指数函数可用形式为y = a^x来表示。
其中a是底数,决定了指数曲线在横坐标正半轴(x>1)和负半轴(0<x<1)之间的变化规律。
6. 绘制对数函数对数函数可用形式为y = log_a(x)来表示。
其中a是底数,log_a(x)描述了以a 为底x的幂等于给定值的特性。
三、类型好理解1. 单调递增和单调递减如果给定函数在定义域内的每两个不同自变量所对应的因变量满足y_1≤ y_2或者y_1≥ y_2,则称该函数为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
利用图像可以轻松地判断出一个函数是否具有这种类型。
2. 奇偶性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值,当x取负值时有f(-x) = -f(x),则函数为奇函数;当x取负值时有f(-x) = f(x),则函数为偶函数。
初中函数基础认识教案
初中函数基础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2. 能够举出生活中的函数实例,感受函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3. 培养观察、交流、分析的思想意识,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认识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教学准备:情境探究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情境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变量知识,让学生举例说明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变化的现象?这些现象中是否隐藏着某种规律?二、探究函数概念(15分钟)1. 展示具体的情境实例,如温度与高度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变量和常量。
2.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总结出函数的概念: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每一个x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和它相对应,那么y就叫做x的函数。
3.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函数实例,并分析其中的自变量和函数关系。
三、函数的表示方法(15分钟)1. 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解析式和图象表示法。
2. 让学生尝试用解析式和图象表示法表示具体的函数实例。
四、函数的实际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函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2. 举例说明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折扣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函数的知识解决。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 提问:同学们认为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哪些?我们可以如何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函数的练习题,巩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情境实例,让学生认识函数的概念,理解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分析,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感受函数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的实 2a 数 空集
全体实数
空集
六、反比例函数检测 一. 选择题。 1 1. 用配方法将 x2 3x 2 化成 a xb 2 c的形式( 2
)
1 5 2 A. x 3 2 2
C.
1 3 5 B. x 2 2 4
2
1 x 32 2 2
一、一次函数知识梳理 【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和 y,并且对于 x 在它允许取值范围内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 x 是自变量,y 是 x 的函数。 (实际上,函数说的就是 y 是怎么样 随着 x 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可以管 y 叫 x 的变化规律) 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1)有两个变量 (2)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3)自变量每确定一个值,函数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或多个 x 的值可以对应一个 y 值但不能一个 x 值对应多个 y 值,如 y=x2 和 x2=y) (4) 我们习惯上设 y 为函数,但不表示其它字母不可以作为函数,如 s=vt x=6y (5)我们在写函数的时候把函数写在等号的左边,把自变量写在等号的右边例:y=2x-1 【自变量取值范围】 (1)整式: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分式: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得分母不为 0 的实数 二次根式下含自变量: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得被开方式为非负的实数。 如 x 1 中 x 1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是有限的或无限的,也可以是几个数或单独的一个数。 如在 y x 1 1 x 中 x 的取取值范围只能是 x=1 【一次函数】 一般的,形如 y=kx(k 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 k 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的,形如 y=kx+b(k 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其中当 b=0 时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 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将直线 y=kx 向上或向下平移 b 个单位就会得到 y=kx+b。 (其中当 b>0 时,向上平移,b<0 时向下平移)
学生姓名: 上课时间: 上次授课回顾 作业完成情况
授课教师: 年 ○ 完全掌握 ○ 全部完成
月
班主任: 日 跟踪上次授课情况
科目: 时— ○ 没有掌握 ○ 没有完成
时
○ 基本掌握 ○ 基本完成
○ 部分掌握 ○ 部分完成
本次授课内容 授课标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三种基础函数复习 了解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函数的基本知识 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函数的基本知识
【直线与两坐标轴交点】 1 一次函数 y x 5 与 x 轴的交点坐标是 2
,与 y 轴的交点坐标是
【已知两点,求解析式】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0,1) 、 (3,
7 )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
【求两直线交点】 求 y=2x+1 与 y= —x—2 的交点 【已知一条直线解析式和交点,求另一解析式】 已知 y=x+1 与 y=ax+4 交于(3,4)点,求(4,5)在不在 y=ax+4 上。
2 2 3. 抛物线 y 形状、大小相同,只有位置不同。 a x ( a 0 )与抛物线 y a x b x ca ( 0 )
2 4. 描点法画抛物线 y 了解开口、顶点、对称轴、最值。 a x b x ca ( 0 )
(1)a 决定开口: 开口向上, a0 开口向下。 a0
☆反比例函数 y
则 k xy x y PF PE S矩形OEPF
k k k ( k 0 )中, k 越大,双曲线 y 越远离坐标原点; k 越小,双曲线 y 越 x x x
1、 反比例函数 y 靠近坐标原点。
2、 双曲线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双曲线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 y=x 和直 线 y=-x。
5
k>0 反比例函数 k y= ( k 0 ) x k<0
双曲线,位于第 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 , 与 x 轴,y 轴无交点
双曲线,位于第 象 限, 在每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大而 , 与 x 轴,y 轴无交点
k ( k 0 )中比例系数 k 的绝对值 k 的几何意义。 x 如图所示,过双曲线上任一点 P(x,y)分别作 x 轴、y 轴的垂线,E、F 分别为垂足,
b<0
二、三、四象限
k 表示直线 y=kx+b(k 0)向上的方向与 x 轴正方向夹角的大小,即直线倾斜的程度; b 表示直线 y=kx+b(k 0)与 y 轴交点的纵坐标 两直线 y= k 1 x+ b 1 (k 0)的图象与 y= k 2 x+ b 2 (k 0)的位置关系: (1) 当 k 1 = k 2 时,且 b 1 b 2 时,两直线平行
k ax h k 顶点式; h, (2) y
2
顶点
x , 0 x , 0 xxxx (3) ya 是图象与 x 轴交点坐标。 双根式; 1 2 1 2
7
2. 二次函数图象:抛物线 分布象限,可能在两个象限(1) ,三个象限(2) ,四个象限(3) 。
B、 y1 y2 >0
【根据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求未知数的大小】如 y (2m 1) xm 3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则 m 的值 为:
2
三、反比例函数知识梳理 k 一般地,形如 y (k 为常数, k 0 )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x 反比例函数有三种表达式: k ① y (k 0) ,② y kx1 ( k 0 ) ,③ x y k (定值) (k 0) ; x 【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k 由于反比例函数 y ( k 0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要一组对应值,就可以求出 k x 的值,从而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关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主要研究它的图像的位置及函数值的增减情况,如下表: 函数 图象 性质
6.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m,2)和(-2,3)则 m 的值为__________.
7.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取值范围是?
1 2m 的图象上两点 Ax1 , y1 , Bx2 , y2 ,当 x1 0 x2 时,有 y1 y2 ,则 m 的 x
8.已知 y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 x-1 成反比例,并且 x=-2 时 y=7,求: (1)求 y 和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y=-2 时,x 的值。 (2)当 x=8 时,求 y 的值;
授课教案
学生姓名: 上课时间: 授课教师: 年 月 班主任: 日 授课内容 授课标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科目: 时— 时
三种基础函数复习 了解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函数的基本知识 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函数的基本知识
学生知识弱点以及针对性教学
学生情况分 析
针对性教学
学科主任批阅意见:
授课学案
1
a 表示开口宽窄, a 越大开口越窄。
b b 4ac b2 4 ac b 2 (2)顶点 , 时,y 有最值为 。 ,当 x 2a 4a 4a 2a
b 2a (4)与 y 轴交点(0,c) ,有且仅有一个
(3)对称轴 x
2 (5)与 x 轴交点 A( x1 ,0 ) ,B( x2 ,0 ) ,令 y 0 则 a 。 x b x c0
①△>0,有 x 1 x 2 ,两交点 A、B。 ②△=0,有 x 1 x 2 ,一个交点。 ③△<0,没有实数 x1,x2 与 x 轴无交点。
a x h ka ( 0 ) 5. y ax 2 bx c 配方可得 y
2
y ax 2 向右( h0)或向左( h0)平移 h 个单位,得到 ya xh ,再向上 k 0 向
4
【根据 a、b 的正负,判断直线所在象限】 一次函数 y=-2x+3 的图像不经过第( )象限
【比较两直线大小(x 的取值范围) 】 请说出 y=2x+1 大于 y= -x-2 的 x 的范围
【根据 a 的符号判断递增递减性】 点P 点 P2 x (2 , y2 ) 1 ( x1 , y1 ) , A、 y1 y2 是一次函数 y=-4x+3 图像上的两个点, 且 x1 x2 , 则 y1 与 y2 的大小关系是 ( ) C、 y1 y2 D、 y1 y2
【一次函数 y=kx+b(k 0)中 k、b 的意义】 函数 图像
2
性质
经过象限
变化规律
b>0
一、二、三象限
k>0 b=0
原点及一、三象 限
y 随 x 的增大而增 大
y=kx+b (k,b 为常 数, 且(k 0)
b<0
一、三、四象限
b>0
一、二、四象限
k<0
b=0
原点及二、四象 y 随 x 的增大而减 小 限
2
ax h k 下 k 0 ,即 y ax 2 bx c 平移 k 个单位,便得 y
2
( a0 )。
6. 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判别式 0 0 2 b 4 a c
8
0
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a 0 )
2 a x b x c0
2 b b 4 a c x 12 , 2 a
x1 x2
b 2a
无实根
(x 1 x 2)
2 一元 a x b x c0 a0 二次
x x1 或 x x2
不等于
2 不等 a x b x c0 a0 式
x x x 1 2
【根据图像,求出解析式】 如图,直线 AB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 3 3 2 A、 y x 3 B、 y x 3 C、 y x 3 2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