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二上《乘加、乘减》课件

苏教版数学二上《乘加、乘减》课件

乘减的定义
总结词
乘减是指将一个加数减去另一个加数,再乘以一个非零数。
详细描述
乘减是另一种基本的四则运算,其定义为将一个加数减去另 一个加数,再乘以一个非零数。这个运算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a × (b - c)",其中 "a" 是乘数,"b" 和 "c" 是加数。
乘加、乘减的意义
总结词
乘加和乘减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简化计算和提高计算效率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乘加的运算规则
01
02
03
定义
乘加是指在一个算式中, 既有乘法运算,又有加法 运算。
运算顺序
乘加运算中,乘法和加法 的优先级相同,按照从左 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举例
如算式"3×2+5",先计算 3×2得到6,然后再加上5 得到11。
乘减的运算规则
定义
乘减是指在一个算式中, 既有乘法运算,又有减法 运算。
详细描述
乘加和乘减作为基本的数学运算,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计 算面积、体积、路程等实际问题时,常常需要使用乘加和乘减来简化计算过程和提高计 算效率。此外,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两种运算,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为
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02
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则
运算顺序
乘减运算中,乘法和减法 的优先级相同,按照从左 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举例
如算式"3×2-5",先计算 3×2得到6,然后再减去5 得到1。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
定义
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包 含加减乘除等多种运算。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3.7《乘加、乘减》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3.7《乘加、乘减》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3.7《乘加、乘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3.7《乘加、乘减》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拓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来理解和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数学运算,引导学生发现乘加和乘减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加减法和乘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乘加和乘减这样的综合运算,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乘加和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的例子和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乘加和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乘加和乘减的规律。

例如,展示一幅图,图中有3组小鸟,每组有4只小鸟,问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学生可以通过3×4或者4×3来计算答案。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规则。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加和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同时设计一些拓展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乘加、乘减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乘加、乘减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乘加、乘减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两个数相乘,再加上第三个数。

2. 乘减:两个数相乘,减去第三个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 难点:理解乘加、乘减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或图片素材。

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如购物、做菜等,引出乘加、乘减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 讲解乘加的概念,如3×4+2,引导学生理解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

2) 讲解乘减的概念,如3×4-2,引导学生理解先乘后减的运算顺序。

3. 实例演示:运用实物或图片素材,展示乘加、乘减的实际应用,如“每组有3个苹果,一共分给4组,还剩下几个苹果?”引导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乘加、乘减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乘加、乘减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鼓励创新和合作。

3.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富有童趣的评价方式,如星级评价、卡通图案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拓展:1.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课后实践任务,如调查家庭成员的年龄,运用乘加、乘减计算家庭年龄总和。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乘加、乘减的应用场景,与同学交流分享。

3. 开展数学游戏,如“乘法大冒险”,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乘加、乘减运算。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7课《乘加、乘减》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7课《乘加、乘减》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7课《乘加、乘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7课《乘加、乘减》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和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受到具体事物的干扰,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乘加、乘减的关系,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乘加、乘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用。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乘加、乘减的知识。

4.交流分享: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解题过程,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总结提升:对乘加、乘减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用。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6《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6《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6《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6《乘加、乘减》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以及能够应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提高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法的初步知识,对乘法的意义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乘加、乘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乘加、乘减运算。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以及如何应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加、乘减的教学课件,包括动画、图片、例题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他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乘法计算。

2.呈现(10分钟)呈现乘加、乘减的定义和运算方法,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乘加、乘减》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乘加、乘减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参加比赛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用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
2.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师:这是生物组养的金鱼,漂亮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7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看到有3个鱼缸里的金鱼同样多。
生2:我知道了前面的3个鱼缸里都是有4条金鱼,只有最后面的鱼缸里有1条
生:这4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6.乘加、乘减
授课老师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
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的题,让学生感受到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三、重难点
重点:
……
如果教学过程中没有出现后面两种解法中的任何一种,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适时引导学生分析,重点明确思路,然后由学生尝试解答。如果学生计算时列分步算式也可以,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使学生明白分步计算与综合算式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2.教学“试一试”。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在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面,先算什么?
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师:自己算一算教材第31页“试一试”。
学生尝试解答后,交流结果。重点明确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算法,让学生说想法,意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真正弄懂每一步的计算意义,在此基础上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3.课堂小结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五、总结反思
计算乘加、乘减,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难点:
计算乘加、乘减,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知识讲解 乘加、乘减式题的含义及计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知识讲解 乘加、乘减式题的含义及计算

乘加、乘减式题的含义及计算问题导入方法生物组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教材31页例7)过程讲解1.看图,理解题意图中有4缸金鱼,前3个鱼缸中各有4条金鱼,第4个鱼缸中只有1条金鱼。

求一共有多少条金鱼,就是把4个鱼缸中的金鱼数合起来。

2.探究解题思路思路一前3个鱼缸中各有4条金鱼,第4个鱼缸中有1条金鱼,可以列加法算式:4+4+4+1。

在4+4+4+1中,有3个相同的加数4,所以这个算式可以写成3×4+1。

思路二先假设每个鱼缸中都有4条金鱼,再从第4个鱼缸中拿走3条金鱼,可以列出算式:4+4+4+4-3。

在4+4+4+4-3中,有4个相同的加数4,所以这个算式可以写成4×4-3。

3.明确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4+4+4+1=13 3×4+1= 134+4+4-1-4-3=13 4×4-3=134.解决问题方法一 4+4+4+1=13(条)方法二 3×4+1=13(条)方法三 4+4+4+4-3=13(条)方法四 4×4-3 =13(条)计算得出:生物组一共养了13条金鱼。

重点提示乘加算式可以列成3×4+1=13的形式,也可以形成4×3+1=13的形式。

归纳总结1.像3×4+1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的算式是乘加算式;像4×4-3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的算式是乘减算式。

2.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误区警示【误区一】4×4-3=4×1=4错解分析此题错在运算顺序不对,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正确解答4×4-3=16-3=13温馨提示当计算乘加或乘减式题时,应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误区二】看图列式计算。

3×3+1=10或3×4-1=11识错技巧看图列乘加、乘减算式时,它们的得数应该相同。

错解分析此题乘减算式列错了。

列乘减算式时,把最后一组的1个小正方体看作3个小正方体,多算了2个,因此要减去2,而不是减去1。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主要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实际应用,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和乘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例题讲解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教学法等,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教具、实物等。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种子,一共有几个种子?”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加、乘减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用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乘加、乘减的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进行计算。

如“小明有2个苹果,每个苹果有3个种子,一共有几个种子?”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和乘减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乘加和乘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乘加和乘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乘加和乘减的规律,逐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加和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乘加和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发现乘加和乘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加和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乘加和乘减的规律,运用乘加和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乘加和乘减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乘加和乘减的运算乐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乘加和乘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准备: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3.教学素材:生活情境图片、数学游戏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乘加和乘减的规律。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图片中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问一共有几个水果?引导学生用乘加和乘减的方法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乘加和乘减的算式,让学生观察、操作,发现乘加和乘减的规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学校集体备课)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学校集体备课)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学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单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乘加、乘减运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如何将乘加、乘减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物,总结乘加、乘减的规律。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课件。

2.实物:准备相关实物,如玩具、水果等。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如小猴子和熊猫分水果。

引导学生观察故事情境,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 呈现(10分钟)展示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如小猴子摘了3个桃子,每个桃子分给2只小鸟,一共分给了几只小鸟?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用玩具或者水果进行实际的乘加、乘减操作。

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乘加、乘减的规律。

4. 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3.7《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3.7《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3.7《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乘法运算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并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正确计算乘加、乘减。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并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总结乘加、乘减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加、乘减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练习题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创设情境。

3.练习题:准备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动的场景,如动物园、超市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数学信息。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有几只,有几只脚等,从而引出乘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物品,如水果、玩具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

例如,教师拿出3个苹果,再拿出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先尝试用加法计算,再尝试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发现,用乘法计算更加简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乘法口诀一1.乘加、乘减填一填:1) 4×4-2,先算4乘4得16,再算16减2得14.2) 2乘4得8,再加2得10.3) 3乘3得9,再减去7得2.4) 4个3相加得12,再加8得20.问题:1瓶可乐可以倒4杯,3瓶可乐可以倒这样的几杯?答案:3瓶可乐可以倒12杯。

问题:丛老师带小明、小雨、小豪和小斌到公园去玩,成人票是4元,学生票是3元,买门票一共要付多少元?答案:一共要付16元。

2.乘法口诀写算式和口诀:3个5相加乘法算式:5+5+5=15,所以是3×5=15.口诀:三个五,十五。

4和5相乘乘法算式:4×5=20.口诀:四五不变,二十。

5个1相加乘法算式:1+1+1+1+1=5,所以是5×1=5. 口诀:五个一,五。

三、找规律填数。

1) 1、3、5、7、9······2) 5、10、15、20、25······3) 32、16、8、4、2······四.6的乘法口诀1) 4个6相加是24.2) 6和6相乘的积是36.3) 两个乘数分别是6和5,积是30.4) 2片雪花有12个瓣,4片雪花有24个瓣,6片雪花有36个瓣,8片雪花有48个瓣。

五、里最大可以填几?2×6<20,所以最大可以填3.4×3<25,所以最大可以填8.6×3<18,所以没有符合条件的数。

5×6<30,所以最大可以填5.6×6<36,所以最大可以填5.4×3<12,所以最大可以填4.2×6<12,所以最大可以填1.5×6<32,所以最大可以填5.六、(1) 名同学去看模型展览,一张门票6元,一共要付24元。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乘加、乘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乘加、乘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乘加、乘减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乘加、乘减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46页至47页的“乘加、乘减”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和乘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乘加和乘减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乘加和乘减的实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乘加和乘减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以及一些乘加和乘减的算式。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种子,请问一共有几个种子?”这样让学生们思考并回答。

接着,我会讲解乘加和乘减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对于乘加,我会讲解“2个3是多少?”的算式,让学生们明白乘加的运算方法。

对于乘减,我会讲解“5减2等于几?”的算式,让学生们明白乘减的运算方法。

然后,我会进行随堂练习,给学生们一些乘加和乘减的算式,让他们进行计算并回答。

例如,“4乘以3加2等于几?”和“6减3乘以2等于几?”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乘加和乘减的运算符号和公式,例如:乘加:3 × 2 + 2 = 8乘减:5 3 × 2 = 5 6 = 1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的妈妈买了4个苹果,每个苹果有3个种子,请问一共有几个种子?2. 小华有5个糖果,他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糖果?答案:1. 4 × 3 = 122. 5 2 = 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例如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些乘加和乘减的算式,并解释它们的运算方法。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8《乘加、乘减》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8《乘加、乘减》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8《乘加、乘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8《乘加、乘减》主要讲述了利用乘法口诀计算简单的乘加和乘减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加和乘减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对于新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对于乘加和乘减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加和乘减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加和乘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主动探究乘加和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乘加和乘减的图片、口诀卡片等。

2.学具:小棒、计数器等。

3.练习题:针对乘加和乘减的计算方法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动物园的图片,其中有3组2只小鸟,问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让学生尝试用乘法口诀解答。

呈现(10分钟)1.教师讲解乘加和乘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乘加和乘减的含义。

2.利用口诀卡片,让学生熟记乘加和乘减的口诀。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道乘加或乘减的题目,利用学具进行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巩固(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乘加和乘减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拓展(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加和乘减的口诀进行解答。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乘加和乘减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乘加、乘减》说课稿2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乘加、乘减》说课稿2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乘加、乘减》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乘加、乘减》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6的乘法口诀,以及如何将乘法口诀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于乘法口诀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应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运算习惯,引导学生将乘法口诀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背诵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背诵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乘法口诀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乘法口诀的应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乘法口诀的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乘法口诀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乘法口诀的运算方法,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乘法口诀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乘法口诀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与巩固: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口诀的应用方法,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乘法口诀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加乘减》|苏教版(2023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加乘减》|苏教版(2023秋)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采用理论介绍、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和运算方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较为有效。但在讲解难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困难。因此,我考虑在后续的教学中,针对难点内容增加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乘加乘减的概念还不够熟悉。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活动中,提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引导,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乘加乘减的基本概念。乘加是指先进行乘法运算,然后进行加法运算;乘减是指先进行乘法运算,然后进行减法运算。它们是乘法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小明有3个玩具,他每个玩具又能增加2个零件,我们就可以用乘加运算来计算他一共有多少个零件。这个案例展示了乘加乘减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乘加、乘减运算的顺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的情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举例:在计算3×2+2时,要让学生先计算乘法部分,再进行加法运算。

苏教版二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

苏教版二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

的条数相加。
少,再加上1条。
4+4+4+1
3×4+1
探究新知
7
=13 =13
连加
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
4+4+4+1
3×4+1
既有乘法又有减法,我们叫它乘减。
4 × 4-3= 13
先算什么?
16
先算4乘4,再用得出的积减去3。
总结:在乘加、乘减算式里,应先算乘法, 再算加法或减法。
巩固练习
6
3×2+2=
5
4×3+3=
20
4 3×4+1=
3
2×4+4=
2
1×4-3=
1
4×4+4=
8
15 13
12 1
7. 2×5= 10 4×5= 20 4×3= 12
3×5=15 4×2= 8 5+5=10
5×5=25 2×2= 4 5×2=10
5×1= 5 3×4=12 4×4=16
8. 3×2+3=9 4×3-4=8
谢谢大家
1.
?个 4×5+2= 22
2.说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5×2+3= 13 1×4-3= 1
2×4+3= 11 3×2-4= 2
3×3-2= 7 4×4+4= 20
3. 2×5+5= 15 3×5= 15
3×5+5= 20 4×5= 20
4×5+5= 25 5×5= 25
4.你能按规律再画5个圆吗?
Aug ust
16,
2021

10、低头要有 勇 气 , 抬 头要 有 低 气 。1 6 :0 4 :5 7 16 : 04 :5 7 16 : 04 8 /1 6 /2 0 21

(教案)第三单元乘加、乘减-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乘加、乘减-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乘加、乘减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乘加、乘减运算时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则。

3. 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识别并应用运算规则。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计算器、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新课:通过PPT、教学挂图等教具,详细讲解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则。

3.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进行解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板书第三单元乘加、乘减2. 板书内容:乘加、乘减的概念、运算规则、应用实例等。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运用乘加、乘减的例子,进行解答。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教师应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确保学生能够在理解乘加、乘减概念的基础上,熟练运用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详细补充和说明:1. 引入新课在引入新课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用“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2个苹果,现在有多少个苹果?”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乘加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2)24+3=
3+3+3+1= 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4个桃子。

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4+4+4+2= 4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4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4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4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
(1)出示例6 43-2=
(2)提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 ,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
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
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1、32+3= 43+4=
32-3= 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3、算一算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4、看图列式
完成想想做做第1、3、4题
先让学生独立读图填空,再交流。

第4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列式计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课前思考1:
教师用实物摆放的形式引入例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说说图意,再放手让学生列算式,引导学生经历由连加算式到乘加算式的过程。

考虑到这是学生一次列乘加两步计算的式子,因此,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
图意逐步明确认识,要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想到可以先算3个4是多少,再加上2个,从而认识到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如果有学生能由图意想到乘减算式44-2,可以给予肯定,并要求学生结合图意说清楚思考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一并理解乘减算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如果没有学生想到44-2的算式,那么在例题教学后,再出示试一试中的乘减算式提出来,引导学生先尝试计算,再总结方法。

也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联系具体问题感受乘减算式的含义,掌握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课前思考2:
例题的教学,教师其实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列式计算,然后根据学生列式的情况进行教学。

如果学生只想到连加,教师要加以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得出用乘加或乘减的方法计算。

教学中,要及时引导学生理解所列算式的含义,并根据对算式含义的理解确定运算顺序。

课前思考3:
本课是在孩子学习了1-4的乘法及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再加之孩子加法的经验,应该说乘加混合的算式并不困难,关键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能正确地列出算式,另外知道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图让孩子再观察的基础
上自己先列出加法算式,然后观察算式,得出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并利用旧知识改写成乘法,从而得出乘加混合的算式,计算只要老师强调一下,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1:
这部分内容根据图意列出乘加、乘减算式并不难理解,学生能够独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中存在着问题是数错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图的习惯。

学生根据情境图列出乘加的算式并不难,只是在练习中遇到列乘减的算式时,不能正确地列出来。

如43+2可以写成44-2,这与学生的思维有关,他们对图上存在的,直观的都能正确把握。

还不能进行假设,这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这方面(逆向)的思维训练和培养。

课后反思2:
正如孔老师所说,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看图把一个用乘加能算出题目,逆向用乘减来算,部分学生一下子就反应不过来,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可以采用一些小策略,比如有些学生实在弄不明白,我就请他们先把其中的一份先补满,可以画出来补的那几个,然后用乘法算出总数,再去掉自己自己补进去的.就是一个连减算式了。

课后反思3: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
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还剩下几条鱼?这个问题,教师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但学生的思维不活跃,一个班没有一个小朋友提出第二种方法。

3、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

通过练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

通过速算体验,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通过组间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