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公共管理学_复习精华_格式调整版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学概论期末重点 精品

公共管理学概论期末重点 精品

《公共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章第一节*一、公共管理的内涵:P2-4*公共管理含义界定为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2、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划分四种:管制性公共事务、基础性公共事务、服务性公共事务、保障性公共事务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4、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二、公共管理的形成:新公共管理运动及主要内容P8-9这场行政改革运动被看做一场“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转型的开始。

新公共管理运动以1979年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上任为标志。

意义及内容: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这场全球性的行政改革运动主要力图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二是尽可能地实现社会自治;三是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第一节一、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基本职能P36-38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可归纳五个方面:1、建立并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2、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3、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4、进行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5、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二、我国政府职能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实际问题)(论述题)内容看课文第40-41页表现两方面:1、政府职能的越位和错位(含义、原因)政府职能越位,主要是指政府干了不该干的事情和管了不该管的事情,过多地参与了本来可以通过市场进行的私人产品的生产与供应。

越位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不分;二是政府与企业不分;三是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不分。

政府职能错位,主要指政府内部发生的职能混乱现象,即你干了我的事,我越了你的权。

2、政府职能的缺位和不到位政府职能错位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政府职能范围不清;二是政府机构并立,职能重叠。

政府职能不到位,主要指一些政府的职能只体现在文件、书本和口头上,而在实践操作和执行中远远没有实现。

《公共管理学》知识要点

《公共管理学》知识要点

《公共管理学》复习要点知识一览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一、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概念行政——本质包含者遵从指示和服从的含义。

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功能:计划、决策、指挥、协调、控制。

公共行政: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更多的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二、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政府与企业的区别):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而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特征。

三、公共物品概念非竞争性——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还具有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与私人物品相对应。

公共物品的划分:1)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2)有形的公共物品与无形的公共物品3)全国性的公共物品与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扩大化(从政府行政机关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方面)2、更据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3、研究焦点由“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4、涉及大量其他主题5、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6、更具现实性——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公共组织理论公共组织概述一、公共组织的定义组织:是指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公共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公共管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公共管理学是当代社会科学的总括,表现出强烈的交叉性、综合性特征,具体来说,公共管理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性:(1)跨学科与专门化的统一;(2)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核心主体为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也讲其他国家机关(立法、司法机关等)当做研究对象,而且把其他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纳入研究范围。

研究的是这些机关组织如何高效的提供公共物品。

2.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后果。

原因:(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垄断(2)公共物品:教育、水电(3)外部效应——企业合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企业合个人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在有关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中得到反映,成本没有得到补偿,利益没有得到回报;eg:搭便车(4)信息不对称——商品或劳务得交易双方,由于所掌握得信息量不对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eg:住房买卖,保险业务(5)市场的不完整性——指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体系的不完整,某些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甚至不健全,不能有效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eg:部分中介市场,农村信贷市场(6)宏观经济的波动性(7)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后果:(1)微观经济缺乏效率;(2)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3)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3.什么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

4.公共组织有些结构形式?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5.韦伯意义上纯粹官僚模型的特征。

(1)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劳动分工(2)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制(3)有与任职者和职责相关的规章制度(4)有处理工作的程序系统(5)人与人之间的非人格化(6)雇员的选择与提升以其技术能力为基础6.X理论和Y理论分别解释了哪些人类行为?X解释了古典模型组织中人的行为,Y奠定了社会心理学的人性论。

X理论:天生懒惰、工作是为了生活,回避责任、没有抱负的人Y理论:天生勤奋,能够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的人7.治理与统治的联系与区别。

公共管理学的复习重点

公共管理学的复习重点

公共管理学的复习重点1,公共管理学:以公共管理活动为实践基础,以探究公共部门管理公共事务的本质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1以顾客为向导,奉行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

治道变革,政府职能由计划变为掌舵。

3引入竞争机制,重视效率追求,改革公务员制度,创建有事业心和有预见的政府)2.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公共组织,随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而出现,有对部分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作用。

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3.公共组织: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以协调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4,第三部门:独立于政府和私人部门之外,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强调非营利性资源性的合法组织。

5.公共政策:国家机关和党政组织及其他获得授权的社会政治团体,个人等政策主题,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范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要实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目标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法规,措施,条例等的总称。

6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即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的应用,是公共部门在分析内外环境变化的基础上,确立和调整组织的长期战略目标,并进行适当的政策选择,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政策决策与实施过程。

7.公共危机:指由于突发事件引起,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运用公共权利,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和非常事态。

8.公共危机管理:指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预防警戒危机发生的征兆,及时处置已发生的危机,恢复危机造成的损失伤害,甚至将其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活动。

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依据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目标,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开展的战略规划,甄选录用,开发培训,绩效评估,薪酬福利的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和。

公共管理基础考试复习精华总结内容(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

公共管理基础考试复习精华总结内容(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

公共管理基础考试复习精华总结内容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第一节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一、管理的含义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是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公共生活相伴而生的。

管理的定义为: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具有六点基本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的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

这些基本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管理具有两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方面,管理起源于许多人的协作劳动,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而它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体现出生产资料占有者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二、管理的职能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他提出“五职能说”。

他认为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即通常所说的“五职能说”。

关于管理职能的划分有不同的观点。

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1.计划职能计划职能就是管理活动中的预先筹划和安排的职能。

计划职能是管理活动的首要职能,是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

计划职能的主要特点包括:预先性、预测性、评价性、选择性、调整性。

2.组织职能组织职能是管理者按照组织的特点和原则,通过组织设计,构建有效的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并使之有效运行,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组织职能的主要特点包括:合理性、有序性、规范性。

3.领导职能领导职能就是管理者按照组织目标和任务,运用管理权力,主导和影响被管理者,使之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而贡献力量和积极行动的活动。

(最新)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精品)

(最新)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精品)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一.关键名词1.公共管理P9:是社会公共组织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为增进公共利益及社会协调发展,对日益多样复杂的公共事务及公共组织自身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

(其主体是公共组织;管理对象是公共事务及公共组织自身,管理的目的是增进公共利益及社会协调发展,管理的途径是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对管理对象进行调节和控制。

)2.公共管理学P24:是为研究公共部门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主研究公共部门如何高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科学。

政府组织及第三部门的管理问题共同构成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其以公共管理者为教学与研究对象,既重视公共管理外在的环境,又重视内在地管理。

公共管理重视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但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作为一门学科,它整合了多个学科的理论。

)3.行政组织:广义的行政组织是指各种为达到共同目的而负有执行性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

既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政党负有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也包括国家机关中的立法、司法系统中负有执行职能的各类单位和整个国家行政机关。

狭义的行政组织是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推行政务、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构体系,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4.品位分类P147:是以国家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个人条件,如学历、资历等为主要依据的分类管理方法。

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员分类体制。

5.政府职能P40:政府职能是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6.编制管理P72:就是对各类国家编制实施的管理。

由于编制包含职能、机构、人员三个方面的内容,编制管理也就是对法定组织的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

7.事业单位P76: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2,新公共管理:是将多种学科知识融合到公共管理研究之中,提出了不同于政府有限论和以市场解救“政府失灵”的一种公共管理模式。

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即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公共管理代表着人民持续不断地改革政府,实现理想政府治理的一个努力方向。

简答论述:1,公共管理的性质:(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强调多元价值;(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2,公共管理学的性质:1、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更重视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在重视定性分析的同时更强调定量分析工具的运用2、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展开对公共机构与其它社会机构(各类企业和公共组织等)以及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的研究,大大拓展了以往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3,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超级重点):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它们的联系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复习过程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复习过程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复习过程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公共机构组织与管理的学科,是培养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如何进行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复习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的复习过程。

一、理论知识复习1.熟悉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学习者需要从整体上了解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包括公共管理的定义、特征、目标、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2.学习公共组织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公共组织与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学习者需要了解公共组织的类型、特征、结构和管理方法等,熟悉公共组织与管理的相关理论框架,如制度理论、行为理论、决策理论等。

3.学习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核心活动之一,学习者需要掌握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过程、方法和技巧,了解公共政策实施的关键要素和影响因素,同时还要熟悉公共政策评估与监督的相关知识。

二、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1.进行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习者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公共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理解其中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2.参与实践操作。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知识。

可以通过实习、参加社团活动或者参与公共管理类的研究课题等方式,亲身经历和实践公共管理的过程,提升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综合素质提升1.培养专业素养。

学习者需要学习并熟悉公共管理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其发展状况和前沿动态,关注行业动态和政策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公共管理学需要学习者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期刊、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了解国内外研究前沿,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公共管理工作往往需要借助团队协作完成,学习者需要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分工合作、沟通协商和有效领导等技巧,提高自己在团队中的实力和影响力。

《公共管理学》复习精华

《公共管理学》复习精华

公共管理学复习注:本文系陈振明教授的《公共管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要点笔记整理,文字基本上来自课本,框架来自网上流传的《公共管理学》笔记图片版,yippo在复习过程中添加了大量内容(绝大部分还是来自课本),最终成文达35页,4万余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

导论公共管理的视野一、概念1、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公共行政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

公共管理则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地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二者主要区别在于,主体不同、关注点不同。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这种物品可以被共同消费。

竞争性物品如苹果被一个消费者使用,就不能被第二个消费者使用,某些物品如公园和街道具有一定程度非竞争性,因为当其使用者达一定数量,就会产生拥挤现象。

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排他性决定了物品能否由市场生产。

也就是会影响别人使用(会拥挤;别人用了会没了或受到影响)的就是竞争性,能将他人排除在外的就是排他性(不能将别人排除在外,也就没办法收费,但可采用排他技术)。

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A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

纯如国防、外交、空间技术等,准如交通、通讯等B硬公共物品(有形)与软公共物品(无形)。

硬如公共设施,软如法律、政策服务C全国性公共物品与地方性公共物品。

3、行政国家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进程相一致,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的普遍国家现象。

主要体现在行政立法与行政司法。

4、善治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口号,善治的基本要素: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新公共管理”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等国家出现的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主要是来自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的一些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设想,以及对近20年来经济与合作组织国家行政改革具体做法的理论概括。

2. 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

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

3.公共政策是公共行为主体(主要是公共权威当局),在职能范围内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如解决和处理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活动(或协调)所选择的行动方案,并通过公共管理过程实现这一特定目标的过程。

4. 非营利组织是有别于政府组织(第一部门)、营利组织(第二部门)的各种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总称,它提供部分公共物品与服务,强调个人奉献、成员互益等价值观念,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重要特征。

5.公共管理职能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简而言之,所谓公共管理职能主要是涉及一国公共管理部门在特定环境中应该管什么的问题。

6.目标管理是由参与管理的各方面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最终以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系统管理方式。

7.公共权力的监控是指包括公共管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监控主体,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控制。

8.“政府再造”就是通过“政府再造工程”去重塑社会,以引导、管制、及控制经济、社会的发展。

“政府再造”揭示了政府改革的本质,即政府改革将涉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既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政府外部关系的改革。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辅导材料第一章公共管理概述本章主要知识点□公共管理基本概念□公共管理学理论渊源□公共管理与中国改革一、基本概念1、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可以一般地定义为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定义为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

它是由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进一步扩展而形成的,其主要部分或核心仍然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2、公共管理指各种公共组织为了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社会活动。

理解这个概念时应从它的构成要素及其任务、目的等方面来进行把握:构成要素之一,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和个人。

公共组织又分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

其中政府是公共管理最主要的主体。

在社会生活中,政府负有承担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主要职责,因此,政府的各部门和各层级是公共管理的主要组织依托,政府进行的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主要形式。

在国家与社会逐步出现分化的当代世界,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多样化,非政府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逐渐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而活跃的组织形式,以弥补政府功能的不足。

以个体形态出现的公共管理主体,包括领导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三种类型,它们对公共管理活动的组织与领导作用也主要是通过公共组织来实现。

构成要素之二,公共管理的客体(对象):公共事务。

公共事务是相对于私人事务而言的。

所谓公共事务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切事务和社会活动的总称。

构成要素之三,公共管理的资源。

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管理机构凭借和组织相应的资源、调动必要的手段,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

公共资源包括:公共人力资源、公共财税资源、公共物品资源、公共信息资源等等。

构成要素之四,公共管理的手段。

公共管理的手段就是制定公共政策,围绕公共问题,对涉及社会公众整体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选择、综合、分配等,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及执行、监督等,实现有效管理。

构成要素之五,公共管理的环境。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讲:1、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效用。

2、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3、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4、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知识体系。

5、公共管理学的时代背景:⑴政府规模扩大和政府角色膨胀,引起公众不满。

⑵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

⑶社会问题的增多与政府能力的下降所引发的矛盾。

⑷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

6、公共事务及其特点:含义: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公共事务的特点:⑴公益性: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⑵非盈利性:公共事务不以盈利为目的。

⑶规模性:公共事务所涉及内容具有一定的规模性。

⑷阶级性:公共事务要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7、比较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本质区别:⑴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人部门管理的目标则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这是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最重要的区别;⑵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公共管理活动在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这使得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垄断和强制的特点,而私人部门管理不具有这一特点;⑶制衡性与自主性:与私人部门管理者在管理中具有较多的自主性相比,公共管理主体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受到较多的制衡;⑷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和执行者,处在基本资本配置的中心,事实上公共管理承担了社会资源权威性分配者的职责;⑸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一个十分显著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通过政府机制来实现,后者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

公共管理学(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公共管理学(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公共管理学三、名词解释:(注:填空题中划“”兼是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政府------广义的政府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狭义的政府是指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3、非政府公共组织------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工作,并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这些社会组织被称为非政府公共组织。

4、公共政策规划------是指在有关原则指导下,对政策方案进行的设计、分析、整理、选择等活动。

5、公共组织的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方式,亦即构成公共组织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特定方式。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在公共部门组织人力资源的任用和使用过程中,政党组织、国家政权组织和其他政治组织在人事管理权限的划分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

7、国家公务员------是指那些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长期任职而不与内阁共进退的文职人员,又称“文官”。

8、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亦称文官制度,是西方各国为文官的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保障等作出系统规定的规章制度和体制。

9、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对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进行规划、录用、使用、培训、保障等管理活动的总和。

10、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是指在公共部门工作的人员,具体是指在国家和政府部门、公共事业部门及非营利组织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服务的人员,特别是公务员。

11、国家预算------又称财政预算,是一国政府根据其他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需要编制的,经立法机关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原则。

公共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本质区别①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则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这是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最重要的区别。

②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公共管理活动在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这使得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垄断和强制的特点(当然也包含非垄断和非强制性的一面),而私部门管理则不具有这个特点。

③制衡性与自主性。

与私部门管理者在管理中具有较多的自主性相比,公共管理主体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受到较多的制衡。

④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治理的理性往往是多远理性,需要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私域部门的管理过程只要是依据经济理性这一单纯考虑而展开。

⑤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一个十分显著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通过政府机制来实现,后者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

2、公共管理学产生的背景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①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②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③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理性的增加;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①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②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①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②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3、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美国学者波兹曼)公共管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B途径)。

P途径的公共管理有如下特征:①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②重视非量化和实物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③强调与政策分析相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与规范性的理论研究。

B途径的公共管理的特征:①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②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做严格区分;③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

还强调对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④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3).doc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3).doc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2,新公共管理简答论述:1,公共管理的性质2,公共管理学的性质3,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超级重点)4,新公共管理的特征、要点5,现时代对公共管理的挑战(超级重点)第二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者简答论述:1,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2,公共管理者的技能3,有效的公共管理者4,面向未来具有前瞻力的公共管理者第三章:公共部门的角色名词解释:1,公共部门2,政府失灵简答论述:1,从经济角度说明公共部门存在的意义2,政府治理工具的类型及其选择3,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超级重点)4,政府失灵的类型及其原因(超级重点)5,公共物品、服务的提供方式第四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名词解释:1,战略管理简答论述: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正面效果及问题第五章: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和评估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2,政策规划简答论述:1,公共政策的类型2,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来源3,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4,影响政策执行力的因素5,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第六章:公共组织理论名词解释:1,公共组织:狭义和广义2,学习型组织3,组织学习简答论述:1,传统科层组织的特点、弊端及其失效的原因(超级重点)2,公共组织的特性3,弹性化组织及其类型4,学习型组织的特征第七章:公共蛆织中的领导名词解释:1,领导2,转换型领导筒答论述:1,领导的影响方式2,领导方式的两种划分3,领导权力的类型4,转换型领导的构成要素5,转换型领导的特质第八章: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管理2,工作生活质量简答论述: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超级重点)2,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超级重点)第九章: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名词解释:1,政府预算2,设计计划预算制度3,政府会计简答论述:1,政府预算的功能2,儿种预算制度的优缺点3,公共预算的原则,包括传统强调民主政治监督的原则以及提升行政绩效的预算原则4,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5,政府采购的一般原则6,政府采购的方式第十章: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名词解释:1,电了化政府2,管理信息系统3,决策支持系统简答论述:1,中国电子化政府存在的发展、问题与前景(超级重点)第十一章: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名词解释:1,绩效管理2,标杆管理简答论述:1,绩效管理的三个基本功能活动2,公共部门服务的绩效标准3,公共部门实施绩效管理的限制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成功的条件第十二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名词解释:1,非营利组织2,全面质量管理3,目标管理简答论述:1,民营化的类型2,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优点、限制3,非营利组织的功能4,公共服务的质量标准5,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步骤6,顾客导向带来的公共管理形态变革第十三章: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简答论述:1,行政责任的内涵2,维持公共管理责任的困难3,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内容4,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实现途径5,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作用和途径第十四章: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名词解释:1,政府再造2,企业型政府3,公共企业家筒答论述:1,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特征2,公共企业家的基本特征3,中国政府再造的缺陷4,中国政府再造的战略选择(超级重点)。

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

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

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一、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学科。

它涉及到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公共部门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等方面。

公共管理的主体不仅包括政府部门,还包括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公共部门。

其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一)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注重行政的效率和组织的层级结构。

(二)新公共行政理论关注社会公平、公民参与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绩效。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共服务的公民导向和价值追求。

三、公共组织(一)公共组织的类型包括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事业单位等。

(二)公共组织的结构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等。

(三)公共组织的运行决策、沟通、协调、控制等环节。

四、公共政策(一)公共政策的过程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

(二)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社会问题的性质、利益集团的博弈、政策制定者的能力等。

(三)政策执行的障碍政策目标的不明确、执行机构的能力不足、利益相关者的抵制等。

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员的招聘与选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拔合适的人才。

(二)培训与开发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绩效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四)薪酬管理保障员工的合理待遇,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六、公共财政管理(一)公共预算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

(二)公共支出支出的规模、结构和效益分析。

(三)公共收入税收、收费、债务等收入形式。

七、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一)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效率、效果、公平等方面。

(二)绩效评估的方法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结合。

(三)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数据的真实性、评估的公正性等问题的解决。

八、公共管理中的伦理与责任(一)公共管理伦理的内涵包括公正、廉洁、服务等原则。

公共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篇:公共管理复习资料公共管理复习资料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提供公共物品和提高公共管理绩效。

或者说,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学问。

具体研究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和学科特征。

2.非营利组织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公共管理的本质要求和公共管理不同层次或领域的存在,以及非营利组织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非营利组织是公共管理主体必要的组成部分。

1.非营利组织是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者,非营利组织承担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既是社会自我管理的本质反映,也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内在需求。

2.非营利组织能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非营利组织在市场基础上的活动及其相互间的竞争,提高了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和质量,在公共产品供给的操作、实施层面,非营利组织王万比政府部门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灵活性,非营利组织已成为了公共管理主体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3.非营利组织是当代公共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带来的公共物品的范围扩大,政府公共管理已出现了社会化和市场化模式,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由社会需求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给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和管理压力。

总之,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就是要发挥社会力量在公共服务和管理中的作用。

3.中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代中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还很不成熟,其主要问题是:1.中国当前施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还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缺乏全国统一的、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作保障,缺乏系统的理论的理论作指导,表现出盲目性。

2.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主体方面,中国海缺乏评估主体的具体制度建构。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内容部全面,没有建立科学、综合的评估指标体系。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开放教育本科《公共管理学》复习应考指南第一章公共管理学导论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答: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要义: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④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什么是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答: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政府组织与其它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主体和行为特征1、说明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答: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内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

这一理论对人的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是经济人假设。

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看成是经济行为。

政府行政过程中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判断得到质疑。

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的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的内部性和政府的扩张性;政府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1)单纯依靠市场和过多依靠政府干预都是行不通的,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2)既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干预,就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的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

(3)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的改革的顺利进行。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一.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验者。

2.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是当代政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当代行政改革的代名词。

它以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为其理论基础,其核心理念是在公共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

3.P途径的公共管理: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公共政策学院或课程产生。

P 途径下的公共理论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定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

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

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的、非量化的,以实物为基础的规范取向;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

4.B途径的公共管理:在20世纪70年代,企业行政管理学院受管理思潮的影响,开始重视工商政策与管理战略。

受此影响,一些学者发展期B途径的公共管理。

B途径的公共管理与P途径的公共管理相比,有如下不同之处:(1)前者之课程设计依循商业学院的传统,后者则依循公共政策学院的传统;(2)前者并不强调公共与私人组织的差异性,后者则特别凸显公共组织的特殊性;(3)前者企图与公共行政合流,后者则企图摆脱公共行政,而形成一个独立的管理领域;(4)前者重视策略与组织间的管理,是过程取向的,因而非常强调组织设计、认识与预算等问题;但后者则强调政策与政治问题。

(5)前者主张采用量化分析(如集群资料分析、实验设计),后者则采用个案研究法。

二、简答题1.何谓新公共管理?如何评价新公共管理?有学者认为新公共管理是“新瓶装旧酒”,你同意这一看法吗?答:(含义)新公共管理是当代政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当代行政改革的代名词。

(完整word版)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

(完整word版)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1.1公共管理的含义: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根据管理的公共事务的不同,公共管理可区分为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和国际公共管理。

(1)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2)公共管理的目的:维护公共利益(3)公共管理的手段:法律、行政、经济(4)公共管理的职能:计划(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1.2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管理活动为基本对象,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什么、如何进行管理、管理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发展规律的学问。

1.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体系(1).确定公共管理研究对象的基本思路从研究对象来说,公共管理学不再像公共行政那样更多地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方面;从研究焦点来说,公共管理学从以往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与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环境、战略与绩效的研究;从研究方法来说,公共管理学要改变以往以规范研究为主的做法,重视量化方法与案例方法的应用,广泛吸收经济学、管理学和政策分析方法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手段。

(2).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内容(1)国外学者的研究情况(2)我国学术界的研究情况(3).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4).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特征:公共管理学并不像公共行政学那样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公共管理的视野一、概念1、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公共行政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

公共管理则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地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二者主要区别在于,主体不同、关注点不同。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这种物品可以被共同消费。

竞争性物品如苹果被一个消费者使用,就不能被第二个消费者使用,某些物品如公园和街道具有一定程度非竞争性,因为当其使用者达一定数量,就会产生拥挤现象。

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排他性决定了物品能否由市场生产。

也就是会影响别人使用(会拥挤;别人用了会没了或受到影响)的就是竞争性,能将他人排除在外的就是排他性(不能将别人排除在外,也就没办法收费,但可采用排他技术)。

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列表:竞争性排他性是否是否个人物品冰激淋衣服拥挤的收费道路自然垄断物品电话电力有线电视不拥挤的收费道路公有资源海洋中的鱼环境拥挤的不收费道路集体物品俱乐部物品:社区保安公共物品:国防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分类:A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

纯如国防、外交、空间技术等,准如交通、通讯等B硬公共物品(有形)与软公共物品(无形)。

硬如公共设施,软如法律、政策服务C全国性公共物品与地方性公共物品。

3、行政国家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进程相一致,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的普遍国家现象。

主要体现在行政立法与行政司法。

4、善治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口号,善治的基本要素: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

二、简答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区别何在?沙雷的名言,商业管理与公共管理在所有其他不重要的方面上是相似的,都履行一般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都是组织活动。

区别在于:A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则以营利为目的。

B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与A密切相关。

政府部门资金来自财政拨款,运作缺乏竞争;私人管理在残酷的竞争中追求高效率以期得到高利润。

C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公共部门不象私人部门权力责任划分那么清楚。

D公共管理人事管理更复杂更严格。

因其绩效评估标准更复杂,雇佣和解雇也更困难。

E公共管理具有明显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征。

包含广泛而复杂的政治活动。

2、简述公共管理学范式兴起历史?公共部门管理经历了三大重要范式转换,即从传统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到公共管理学范式(或新公共管理)。

其中公共管理范式开始时出现两种途径,即the policy approach与the business approach,P途径偏向政策研究,B途径则强调运用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理论方法应用于研究中。

后来于七八十年代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的新范式。

1991年,在雪城大学的第一次美国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是公共管理新范式诞生的象征性标志。

3、简述市场经济下的政府公共管理的特点?与计划经济相比有一系列特点,主要体现在:A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不同。

(纵向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式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信奉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国家尽量不干预市场运行;29年-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以“有效需求”为基础谁的凯恩斯主义兴起,国家利用“看得见的手”对经济生活加以全面干预;70年代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以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财政赤字、高失业率为特征的滞胀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由此发端。

B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即干预模式)亦不同。

(横向分析)主要有: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主要靠市场,政府干预在一定范围,自由经济色彩浓厚;欧洲莱茵模式,政府宏观调控力度较大,国有经济成分比较大,混合经济色彩浓厚,德、法、北欧都属于这种模式;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与前两种模式相比,干预力度更大,政府调控作用更加突出。

三、论述1、简述21世纪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政府公共管理指行政机关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革的推进和体制的转轨;正在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严峻挑战。

具体而言:A市场经济为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提出的挑战。

(内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我国建立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由政府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全面、直接的干预。

“全能政府”的弊端突出之后,我们实行渐进式的改革,于是各方面挑战接踵而来:I建立与完善市场体制。

政府要促进市场机制的发育形成。

II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一个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灵活、高效、精简、协调的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掌握好干预的范围、力度。

III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廉洁奉公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直接关系到政府公共管理好坏、质量高低。

B入世给我国政府公共管理带来的挑战。

(外部)I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

WTO规则排斥政府权力进入市场,以确保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

而我国很多部门仍延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政府模式,政府管理仍具明显计划经济和行政干预色彩,不符合入世的管理需要。

II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一些地方部门法律规则意识淡薄,地方利益至上,出台一些与相关法律相抵触的法规,有时还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必来带有许多新的问题。

III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市场观念、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加强与更新上。

总之,改革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也给予我们无限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适应的政府公共管理模式。

第一章公共组织理论一、概念1、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

狭义的公共组织指国家机关组织。

2、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公共组织结构的主要概念)管理层次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

划分目的在于区分工作任务和职权的轻重。

一般而言,公共组织具有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基层。

高层重决策,中层重承上启下,基层重执行。

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

它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一项工作越复杂,管理幅度一般越宽。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呈反比例关系,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大。

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的组织结构,为底宽上窄的尖形结构。

优点是权力集中,便于统一行动,缺点是决策容易执行走样,同时限制积极、主动性发挥;而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形态扁平,是一种扁形结构,优点是决策、执行灵活迅速,积极主动性得到发挥,缺点是由于上级对下级控制不强,集体行动难度大。

实践中,人们总是力图把尖形与扁形结合起来,扬长避短,设计令人满意的结构。

3、组织冲突与组织协调组织冲突指因组织目标、过程、顾客、领域等因素的不相适应而引发的组织间行为的“不合辙”。

通常有三种形式:A目标与顾客的冲突。

目标导向型与顾客导向型的冲突,如美国卫生及公众服务部管制卫生及福利项目,而退伍军人管理局则要为顾客谋最大利益,于是冲突产生。

B功能与领域的冲突。

即“条条”与“块块”的冲突(条是垂直的,块是地方的)。

财政部要求对地方财政部门加强管理,而地方则希望对其实行属地管理。

C目标间的冲突。

不同组织的目标领域发生交叉,引起冲突。

如警察与消防员皆参与处理危机事故,领域重叠,可能引发冲突。

组织协调可分为水平协调与垂直协调,水平协调指组织间水平方向上的合作,如利益相关组织通过协商达成协议;垂直协调指上级对下级组织冲突进行的协调。

过去人们认为组织冲突竞争可增强组织活力,如今人们则更强调组织合作模型。

4、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用以解释组织行为,它假定组织中的个体是“经济人”。

经济人是自利的、理性的、效用的最大化者,因此个体行为难以与集体行为达成一致,因为组织行为对公共组织产生的收益是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其他人不付成本就能参与享受,好“搭便车”,于是不会主动采取行为。

同时,政府作为经济人,也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预算最大化者,没有提高效率、降低损耗的动力,过分增加政府产出不会被指责浪费,而是提高公众中的声望,完全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

这也解释了政府规模一直膨胀的现象。

它是应用经济学的假定和方法来研究公共决策问题的一个研究领域,其核心主题是应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说明市场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和以及政府失败问题。

5、公共组织生态环境指公共组织身外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组织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

组织环境可分为一般环境、具体环境。

一般环境影响一切组织,具体环境影响个别组织。

6、政府再造公共组织是一个不断与其环境发生作用的开放系统。

面对环境变化,公共组织必然要进行变革。

90年代以来最引人注目的公共组织变革理论即政府再造理论。

它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

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简单说,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制。

二、简答1、简述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A组织人员。

任何组织都以人为核心,组织首先是人际关系体现。

B组织目标。

组织都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建立,决定了组织发展方向。

C职能范围。

职能范围是组织目标的具体化,明确组织工作活动领域和职能范围。

D机构设置。

机构承载组织权力,是组织内部分工的结果。

E职位设置。

一定机构内职位(职级、职数、职责)的确定,保证了组织权力的流动和组织资源的整合与分配。

F权力与职权。

来自于组织认可,与职位密切相关。

G权责划分。

指公共组织中各个部门、层次、成员之间若干从属、并列等相互关系的确认。

H规章制度。

指以书面形式对组织构建、程序、行为进行严格规范。

I团体意识。

形成组织目标的共同心理基础。

J组织设计。

主要是组织结构的分化整合以及组织目标的修正。

K支持硬件。

物质硬件的支持,包括场地、办公设备、经费等。

L技术与信息。

包括组织活动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技术,也包括组织决策原则、方式在内的政治技术。

2、列举公共组织的类型?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

它包括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组织。

主要类型有:A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

有利于加强审计和监督。

包括六种: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