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中医整脊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前言本《指南》由XXX发布。

本《指南》由XXX提出、起草并归纳。

本《指南》由XXX、XXX负责起草,由XXX、XXX、XXX、XXX、XXX等参加起草。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XXX、XXX、XXX、XXX、XXX等。

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

由于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骨关节旋转、倾斜、错位,导致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或椎管,刺激到脊神经或脊髓;或因骨关节错位、椎间孔移位,导致神经根位移与椎间盘产生卡压,引起腰椎活动障碍、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称“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传统称“腰腿痛”或“腰骻痛”。

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护理。

本《指南》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2要求2.1诊断2.1.1诊断要点2.1.1.1病史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以男性为主,有腰部外伤、积累性损伤或外感风寒湿邪等病史。

2.1.1.2症状反复发生发火的腰腿痛或纯真性腰痛或下肢放射痛。

棘间及椎旁有牢固压痛点,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因咳嗽、喷嚏或翻身而加重。

腰椎呈现侧弯、平腰或后凸畸形,腰部活动受限。

患肢可呈现肌肉萎缩、受累神经根区的感觉消退或痴钝,踝及踇趾背伸力减弱。

2.1.1.3体征2.1.1.3.1脊柱姿势患者常出现脊柱姿势的异常改变,如:腰椎过度前屈、腰椎生理曲度平直或反张、腰椎侧凸。

2.1.1.3.2脊柱运动受限患者的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运动都可有不同水平的受限,尤当前伸疼痛最明显。

12.1.1.3.3压痛点和放射痛一般在病变棘突间隙及椎旁1~2cm处,有明显压痛点,常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据报道其阳性率可达90%左右。

2.1.1.3.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3、4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但阴性不能排除腰3、4以上的椎间盘突出。

2.1.1.3.5股神经牵拉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醒腰2、3椎间盘突出。

核嘎尹(腰椎间盘突出症)壮医诊疗规范

核嘎尹(腰椎间盘突出症)壮医诊疗规范

核嘎尹(腰椎间盘突出症)壮医诊疗规范1范围本文件界定了核嘎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壮医诊断、治疗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XX行政区域内医院医师壮医诊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核嘎尹(腰椎间盘突出症)HeGAYindumbardischerniation)由于经筋失衡,横络盛加,腰椎失稳,髓核突出,压迫龙路、火路引起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腰腿痛。

4诊断4.1诊断要点5. 1.1主症4」.「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1.1.2可伴有肢体感觉障碍,行走疼痛加重等不适症状。

4.1.1.3脊椎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活动受限。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呈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1.1.2目诊双眼巩膜的脊柱下段观察到异常的脉络,在血管末端有瘀血点,这就是目诊所描述的“报伤点”,腰部报伤点多在瞳孔上方稍偏向内侧,瘀血点也多近瞳孔。

1.1.3经筋摸结在腰部、腿部经筋区摸及痛性筋结点。

1.1.4辅助检查X射线检查显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4.2经筋分型4.2.1足太阳经筋型:以坐骨神经线放射痛为主,其中常见的筋结有腓肠肌筋结、胭绳肌筋结、坐骨结节筋结、臀中肌筋结、臀上皮筋结、夹脊筋结、腰三横突筋结。

4.2.2足少阳经筋型:以腓总神经麻痛为主,其中常见的筋结有趾长伸肌筋结、腓骨短肌筋结、腓骨长肌筋结、梨状肌筋结、骼胫束筋结。

4.2.3足阳明经筋型:以下肢酸冷无力为主,其中常见的筋结有腹股沟筋结、腰大肌筋结。

4.3证候分类4.3.1阴证4. 3.1.1龙路瘀阻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全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全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全文)定义及自然病史问题1: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准确的定义是什么?椎间盘的物质错位超过正常椎间盘边界范围,压迫神经,导致疼痛,无力,肌节麻痹或皮节感觉分布异常的一种疾病。

工作组专家共识问题2: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自然病程如何?因目前并没有对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自然病程的相关研究,工作组一致同意,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无论治疗与否,均能得到改善。

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随着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萎缩/ 退变。

很多研究(但并非所有)显示随着突出椎间盘减小,临床功能逐渐改善工作组专家共识诊断及影像学问题3:何种病史和体检结果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肌力,感觉,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对侧Lasegue 征等体格检查结果可以帮助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诊断。

推荐等级:A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并和坐位直腿抬高试验进行比较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有所帮助。

推荐等级:B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咳嗽冲击试验,Bell 试验,过牵张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弓形试验(slump test,注1),腰椎运动度,反射消失等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方面的作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问题4: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为合适的方法是什么?何时需要应用上述方法?目前并没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影像学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优势。

工作组专家推荐有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MRI 检查是最为合适的无创影像学检测手段。

若患者行MRI 检查存在禁忌,或者检测后无法判断结果,则推荐CT 作为次选手段。

工作组专家共识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并存在相对应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推荐无创的MRI 作为影像学检测的首选方法。

推荐等级:A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并存在相对应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推荐CT,脊髓造影,或CT 脊髓造影作为影像学检测的备选方案。

推荐等级:A目前电神经检查(electrodiagnostic study)用于诊断神经根压迫在临床中使用已经较为广泛,但该检查不能辨别神经压迫的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的诊断、治疗及操作规范诊断要点根据病史中的腰腿痛史、间隙性发作、咳嗽打喷嚏加剧史,同时结合下肢的放射痛、脊柱侧弯、直B2抬高试验阳性、腰椎旁压痛、下肢神经功能检查、腱反射等再加以影像学检查町确诊。

—、分型1 •根据突出物在椎管内的位置分侧突型:髓核从后纵韧带旁突出压迫神经根,多数为单侧突出,少数可发生双侧突出:中央型:髓核从椎骨中央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和双侧神经根’,极外侧型:髓核突出于关节突下面或其外侧,压迫同一节段神经根。

2•根据突出物的程度分膨出型:髓核突出于纤维环内,使之膨隆,但纤维环未完破裂,椎间隙未变窄,粘连少,可还纳。

脱出型:髓核已突破纤维环,其状态为纤维软骨性实体,与周围组织可有粘连,椎间隙变窄,还纳困难。

游离型:髓核完全脱离椎间隙,进入椎管内,成为游离纤1织,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椎间隙变窄,无还纳可能性。

二、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1 〜4椎间盘突出①疼痛在舐韶关节、髓关节大腿后外侧,并向大腿前方及小腿前内侧放射;②小赤前内侧麻木:③膝反射减弱或消失;④第3腰椎棘突旁有压痛;;⑤膝关节伸展力减弱;⑥韻关节过伸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2 • L4〜5,椎间盘突出①舐韶关节、競关节及小腿、小腿后侧疼痛,并放射至小腿前外侧、足背及足趾;②小腿外侧或足背包括足趾有麻木感;①足趾/ 厅仲刀减弱:跟腱反射町无改变或减弱;⑤14棘突旁有压痛点。

3. L5〜S1,椎间盘突出①舐韶关节上方、競关节、大腿与小腿后外侧及足背疼痛;②小腿后外侧包括外侧足趾麻木;③足与趾跖屈力减弱;④小腿三头肌无力或萎缩;⑤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⑥ L5棘突旁有明显压痛。

4 • L2〜3、椎间盘突出①臀部和大腿外侧出现感觉麻木或过敏;②股四头肌肌力减弱:③膝反射减弱。

5中央型其诊断要点除一般各项外,主要依据:①具有马尾神经受累症状包括双下肢感觉、运动、膀胱直肠功能及性功能障碍:2站立及活动症状加剧,卧床及静息状态缓解()与脊髓肿瘤相反;③脊髓造影提示:碘柱不完全梗阻,脑脊液检查蛋白定量多正常。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腿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六: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问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

1.腿痛合并腰痛,腿痛呈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或有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障碍。

3.直腿抬高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胫神经引起肢体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运动无力、感觉减退和放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水平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检查或MRI检查等。

(三)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中医证候分类: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舌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考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诊疗常规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始发于椎间盘的损伤、破裂、突出或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产生椎间盘和相应椎间关节及其附属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引起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的临床症候群。

本病应属祖国医学“腰痛”、“痹证”、“痿证”的范畴。

该病好发于25-50岁青壮年,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以劳动强度较大的或长期处于坐位工作的人员多见,病因为外伤、负重、震动、不良体位、脊柱畸形等导致椎间盘退行性变,诱发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上常以L4-5、L5-S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突出的腰椎间盘刺激神经根及其周围硬膜囊,静脉丛等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射或水肿,粘连而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

二、临床表现1、腰痛半数以上患者先腰痛后腿痛,腰背痛为椎间盘突出刺激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致。

该神经由2/3交感神经和1/3躯体神经组成,持续数天到数年不等,部位在下腰背部和腰骶部,表现为起病缓慢的腰背区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2、坐骨神经痛大多数突出部位在L4-5和L5-S1椎间隙,故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部位由腰骶部,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到小腿外侧和足跟,足背部,是神经性放射痛。

患者常被迫屈髋屈膝位以减轻疼痛症状,因此站立位较坐位时严重。

多数患者不能长距离步行,但骑车远行无困难,当咳嗽、排便等腹压增加时,则诱发和加重坐神经痛。

病史较长者有少数患者因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牵涉痛可产生腹股沟区痛。

3、下腹部痛和大腿前侧痛在高位椎间盘突出症,L2、3、4神经根受累时,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4、麻木当椎间盘突出刺激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肢体麻木感而不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感觉区按受累神经区域皮节分布。

5、间歇性跛行患者随行走距离增多可引起腰背痛和不适,同时感患肢疼痛和麻木加重,出现症状的早晚可因行走距离不等,当取蹲位或坐位休息短暂时间后,症状减轻,再行走后症状再出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诊断标准】
1.多见于青壮年患者,有下肢放射性疼痛。

2.临床表现
(1)下腰痛。

(2)神经根压迫症状下肢放射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

(3)感觉、肌力、功能障碍。

(4)腱反射改变。

3.X线片间隙变化,侧弯,主要用于鉴别。

4.CT,MRI,椎管造影,CTM突出物高度﹥椎管矢状径的1/3。

5.选择性神经根造影。

6.肌电图大P波或纤颤电位。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卧床休息,消炎止痛药。

2.手术治疗:
(1)椎板扩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

(2)腰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

(3)椎板减压,间盘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用于伴有明显椎间不稳定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常见原因。

其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髓核突出或退变同时纤维环变性破裂髓核脱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多数本病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约有10%~20%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一、流行病学特点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男性多于女性,这与劳动强度大及外伤有关。

90%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L4~L5和L5~S1椎间隙。

青少年也可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明显外伤使软骨板破裂所致。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骨质疏松或退变性不稳导致椎间盘脱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及腰椎畸形,病情较为复杂。

二、临床表现因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程度、病理变化、椎管管径以及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

(一)症状:1.腰痛伴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性疼痛;2.下肢麻木无力;3.大小便功能障碍(巨大突出或中央型突出);4.腰椎活动受限,姿势异常。

(二)体征:1.立位检查:腰椎畸形,生理前凸变小、消失,甚至变为后凸,不同程度侧凸;腰部压痛点,可引发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腰椎活动受限。

2.仰卧位检查: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下肢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皮肤感觉、肌力及反射异常。

3.俯卧位检查:腰部压痛点;股神经牵拉试验。

(三)辅助检查:1.腰椎正侧位X线片:可提供一些间接征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大致定位及初步诊断。

同时为鉴别诊断腰椎其他疾病提供依据。

2.CT、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移位情况,是明确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最重要的方法。

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较高,但真正需要住院治疗者甚少,一般早期仅卧床休息加服药物均可缓解或治愈。

对需进行特殊治疗的一定要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有突出者并非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有出现与影像学相一致的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时才称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病理分型:1、单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检查: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2、双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双侧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病变椎间盘两侧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检查:椎间盘向左右突出,并可见游离块。

3、中央型椎间盘脱出:除出现腰腿痛的症状外,还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压迫症。

CT检查:椎间盘向正中方向突出。

4 、上下型椎间盘脱出:大部分患者仅有腰痛症状,X光检查病变椎间盘可见Schmorl结节。

(三)症候诊断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无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挑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诊疗规范

诊疗规范

中医理疗科诊疗规范(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概述】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以L4-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

属中医之腰痛病、痹病范畴。

【临床表现】一、症状与体征1.腰痛与放射性腿痛特点:①.根性放射痛。

②.疼痛与腹压有关。

③.疼痛与活动、体位有明显关系。

2.跛行患肢不能正常迈步及负重,常需扶拐行走。

3.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

4.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

5.神经功能损害。

①运动: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

②感觉:受累神经根分布区可出现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

③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常用检查方法及体征1.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阳性,2.直腿抬高加强试验3.屈颈试验及挺腹试验阳性三、辅助检查1.血常规及风湿组合加肝肾功能2.X线检查:腰椎正侧位片,腰间盘CT或MRI【诊断】参照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执行: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曲度变直,病变椎间隙可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膨出)部位及突出(膨出)程度。

附西医日本McCulloch诊断标准(1980年)(1)腿痛比腰痛明显,疼痛主要局限于坐骨神经或股神经支配区;(2)神经分布皮区感觉异常;(3)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角度小于正常的50%;或健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4)具备肌肉萎缩、无力、感觉减退以及腱反射减弱等4项中的2项;(5)与临床表现相符的影像学特征(MRI、CT显示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诊疗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1.4/5、1.5/S1间隙发病率最高。

【诊断要点】(一)症状:腰痛伴有坐骨神经痛及麻木,主要表现在下腰部牵涉性痛,有时亦影响到臀部。

大多数患者有坐骨神经疼痛及麻木。

少部分患者有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表现为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咳嗽、活动及久站时加重,卧床后减轻。

(二)体征:1 .腰部活动受限,以前屈受限最明显。

腰部有压痛及舐棘肌痉挛。

2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出现加强试验阳性。

(直腿抬高小于60度以内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反射痛消失,再被动背屈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反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3 .神经系统表现(1)感觉异常:80%患者有感觉异常,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

腰4神经根受压者可出现大腿和小腿内侧感觉障碍,腰5神经根受累者,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的痛、触觉减退;舐1神经根受压时,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

但另有较大髓核突出者,可压迫下一节段神经根,而出现双节段神经根受压损害的征象。

(2)肌力下降:腰5神经根受累时,踝及拇趾背伸力下降;舐1神经根受累,趾及足跖屈力减弱。

(3)反射异常: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1.4神经根受压;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Sl神经根受压;马尾神经受压,则出现肛门括约肌张力下降及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特殊检查1. X线平片:了解腰椎曲度、腰椎间隙的宽窄、腰椎有无畸形、骨质有无破坏、骨质增生的部位。

2. CT和MRI:CT可显示骨性椎管形态,黄韧带是否增厚及椎间盘突出的大小、方向等。

MRl 更清晰、全面地观察到突出髓核和脊髓、马尾神经、脊神经根之间的关系。

【康复评定】1 .临床评定:如上述,目的是明确诊断。

2 .疼痛评定:使用语言评价量表(Verbalratingscale,VRS)评定,将疼痛用“无痛”、“轻微痛”、“中度痛”、“重度痛”和“极其重度痛”表示。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或规范.1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或规范.1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肌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6.注意与一些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如椎管狭窄及脊柱肿瘤等相鉴别。

【入院指征】1.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明显影响活动及睡眠;2.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阳性;3.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检查项目】1.专科检查: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康复评定:JOA评分3.常规检查:全血细胞计数+三分类;ABO血型鉴定;尿液分析;大便常规;肝功能常规;肾功能常规;血电解质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胸片;输血前五项检查;血糖;腹部超声检查。

【治疗原则】约80%患者可经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或治愈,研究证实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相当。

1、卧床休息和限制活动 急性期首选治疗方法。

严格卧床不宜超过1周以防制动并发症的发生。

2、药物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神经营养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药物,肌肉松弛药,必要时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腰椎牵引4、推拿和按摩5、支具和矫形器 围腰有协助背肌、限制不必要的前屈、增加腰椎稳定性的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诊疗规范【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椎间盘退变后凸起或破裂,压迫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腰痛,下肢痛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1、腰痛半数以上患者先腰痛后腿痛,腰背痛为椎间盘突出刺激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致。

该神经由2/3交感神经和1/3躯体神经组成,持续数天到数年不等,部位在下腰背部和腰骶部,表现为起病缓慢的腰背区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2、坐骨神经痛大多数突出部位在L4-5和L5-S1椎间隙,故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部位由腰骶部,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到小腿外侧和足跟,足背部,是神经性放射痛。

患者常被迫屈髋屈膝位以减轻疼痛症状,因此站立位较坐位时严重。

多数患者不能长距离步行,但骑车远行无困难,当咳嗽、排便等腹压增加时,则诱发和加重坐神经痛。

病史较长者有少数患者因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牵涉痛可产生腹股沟区痛。

3、下腹部痛和大腿前侧痛在高位椎间盘突出症,L2、3、4神经根受累时,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4、麻木当椎间盘突出刺激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肢体麻木感而不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感觉区按受累神经区域皮节分布。

5、间歇性跛行患者随行走距离增多可引起腰背痛和不适,同时感患肢疼痛和麻木加重,出现症状的早晚可因行走距离不等,当取蹲位或坐位休息短暂时间后,症状减轻,再行走后症状再出现。

此系椎间盘组织压迫神经根和椎管容积减小,使神经根充血,水肿炎症反应所致。

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扩张,加重了对神经根的压迫引起缺氧症状。

6、马尾综合症见于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有左右侧交替出现的坐骨神经痛和会阴区麻木感。

有些患者在重体力劳动后或在机械牵引和手法复位后,出现剧烈腰骶区疼痛,双侧大腿后侧疼痛,会阴区麻木,排尿,排便无力或不能控制,出现严重的马尾神经受损症状,以后疼痛消失出现双下肢不全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因尿潴留而假性尿失禁等。

(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诊疗规范(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诊疗规范(word文档良心出品)

腰椎间盘的诊断、治疗及操作规范诊断要点根据病史中的腰腿痛史、间隙性发作、咳嗽打喷嚏加剧史,同时结合下肢的放射痛、脊柱侧弯、直B2抬高试验阳性、腰椎旁压痛、下肢神经功能检查、腱反射等再加以影像学检查町确诊。

一、分型1.根据突出物在椎管内的位置分侧突型:髓核从后纵韧带旁突出压迫神经根,多数为单侧突出,少数可发生双侧突出:中央型:髓核从椎骨中央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和双侧神经根‘,极外侧型:髓核突出于关节突下面或其外侧,压迫同一节段神经根。

2.根据突出物的程度分膨出型:髓核突出于纤维环内,使之膨隆,但纤维环未完破裂,椎间隙未变窄,粘连少,可还纳。

脱出型:髓核已突破纤维环,其状态为纤维软骨性实体,与周围组织可有粘连,椎间隙变窄,还纳困难。

游离型:髓核完全脱离椎间隙,进入椎管内,成为游离纤1织,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椎间隙变窄,无还纳可能性。

二、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1.L3~4椎间盘突出①疼痛在骶髂关节、髋关节大腿后外侧,并向大腿前方及小腿前内侧放射;②小nR前内侧麻木:③膝反射减弱或消失;④第3腰椎棘突旁有压痛;;⑤膝关节伸展力减弱;⑥髋关节过伸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2.L4~5,椎间盘突出①骶髂关节、髋关节及小腿、小腿后侧疼痛,并放射至小腿前外侧、足背及足趾;②小腿外侧或足背包括足趾有麻木感;①足趾/厅仲刀减弱:跟腱反射町无改变或减弱;⑤14棘突旁有压痛点。

3.L5~S1,椎间盘突出①骶髂关节上方、髋关节、大腿与小腿后外侧及足背疼痛;②小腿后外侧包括外侧足趾麻木;③足与趾跖屈力减弱;④小腿三头肌无力或萎缩;⑤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⑥L5棘突旁有明显压痛。

4.L2~3、椎间盘突出①臀部和大腿外侧出现感觉麻木或过敏;②股四头肌肌力减弱:③膝反射减弱。

5 中央型其诊断要点除一般各项外,主要依据:①具有马尾神经受累症状,包括双下肢感觉、运动、膀胱直肠功能及性功能障碍:2站立及活动症状加剧,卧床及静息状态缓解()与脊髓肿瘤相反;③脊髓造影提示:碘柱不完全梗阻,脑脊液检查蛋白定量多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诊疗常规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始发于椎间盘的损伤、破裂、突出或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产生椎间盘和相应椎间关节及其附属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引起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的临床症候群。

本病应属祖国医学“腰痛”、“痹证”、“痿证”的范畴。

该病好发于25-50岁青壮年,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以劳动强度较大的或长期处于坐位工作的人员多见,病因为外伤、负重、震动、不良体位、脊柱畸形等导致椎间盘退行性变,诱发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上常以L4-5、L5-S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突出的腰椎间盘刺激神经根及其周围硬膜囊,静脉丛等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射或水肿,粘连而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

二、临床表现1、腰痛半数以上患者先腰痛后腿痛,腰背痛为椎间盘突出刺激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致。

该神经由2/3交感神经和1/3躯体神经组成,持续数天到数年不等,部位在下腰背部和腰骶部,表现为起病缓慢的腰背区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2、坐骨神经痛大多数突出部位在L4-5和L5-S1椎间隙,故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部位由腰骶部,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到小腿外侧和足跟,足背部,是神经性放射痛。

患者常被迫屈髋屈膝位以减轻疼痛症状,因此站立位较坐位时严重。

多数患者不能长距离步行,但骑车远行无困难,当咳嗽、排便等腹压增加时,则诱发和加重坐神经痛。

病史较长者有少数患者因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牵涉痛可产生腹股沟区痛。

3、下腹部痛和大腿前侧痛在高位椎间盘突出症,L2、3、4神经根受累时,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4、麻木当椎间盘突出刺激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肢体麻木感而不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感觉区按受累神经区域皮节分布。

5、间歇性跛行患者随行走距离增多可引起腰背痛和不适,同时感患肢疼痛和麻木加重,出现症状的早晚可因行走距离不等,当取蹲位或坐位休息短暂时间后,症状减轻,再行走后症状再出现。

此系椎间盘组织压迫神经根和椎管容积减小,使神经根充血,水肿炎症反应所致。

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扩张,加重了对神经根的压迫引起缺氧症状。

6、马尾综合症见于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有左右侧交替出现的坐骨神经痛和会阴区麻木感。

有些患者在重体力劳动后或在机械牵引和手法复位后,出现剧烈腰骶区疼痛,双侧大腿后侧疼痛,会阴区麻木,排尿,排便无力或不能控制,出现严重的马尾神经受损症状,以后疼痛消失出现双下肢不全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因尿潴留而假性尿失禁等。

7、肌肉瘫痪神经根受压严重时,使神经麻痹肌肉瘫痪。

8、患肢发凉因患肢疼痛反射地引起交感性血管收缩,或因为刺激了椎旁的交感神经纤维,引起坐骨神经痛,小腿及足趾皮温减低,尤以足趾为著。

三、实验室检查1.腰椎X线片:是颈椎、腰椎病人的常规检查。

一般需摄正位、侧位和左右斜位片、必要时加摄颈部前屈和后伸时的侧位片。

正位片可能见到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弓根增粗。

侧位片可发现颈椎生理前突消失,椎体前后缘形成骨唇,椎间隙狭窄和椎管狭窄。

斜位片可判定椎间孔的情况。

2. 腰椎CT:可清晰显示椎体前、后缘的骨赘,硬脊膜囊、脊髓、神经根的受压部位和程度,测得椎管前后径和横径,还能了解椎间孔和横突孔有无狭小,椎板有无肥厚。

3. 腰椎MRI:可清晰显示间盘组织后突,压迫硬脊膜囊和脊髓的情况,以及有无静脉回流受阻、受压局部脊髓内有无囊性变等情况。

四、诊断要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年第三辑中的“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要求进行设计。

1、疼痛好发于下腰,且向下肢放射。

2、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发作期。

3、有局限性压痛点。

4、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

5、皮肤感觉、肌力和腱反射的改变。

6、脊柱姿态的改变。

7、X线腰椎正侧位片提示脊柱侧凸或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

8、CT提示有椎间盘突出。

其中前4项为基本根据,第8项为确诊根据。

五、鉴别诊断1、腰椎后关节紊乱相邻椎体的上下关节突构成腰椎后关节,为滑膜关节,有神经分布。

当后关节上、下关节突的关系不正常时,急性期可因滑膜嵌顿产生疼痛,慢性病例可产生后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出现腰痛。

此种疼痛多发生于棘突旁厘米处,可有向同侧臀部或大腿后的放射痛,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

该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且不伴有感觉、肌力减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经根受损之体征。

对鉴别困难的病例,可在病变的小关节突附近注射2%普鲁卡因5毫升,如症状消失,则可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

2、腰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自诉步行一段距离后,下肢酸困、麻木、无力,必须蹲下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走。

骑自行车可无症状。

患者主诉多而体征少,也是重要特点。

少数患者有根性神经损伤的表现。

严重的中央型狭窄可出现大小便失禁,脊髓碘油造影和CT扫描等特殊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3、腰椎结核早期局限性腰椎结核可刺激邻近的神经根,造成腰痛及下肢放射痛。

腰椎结核有结核病的全身反应,腰痛较剧,X线片上可见椎体或椎弓根的破坏。

CT扫描对X线片不能显示的椎体早期局限性结核病灶有独特作用。

4、椎体转移瘤疼痛加剧,夜间加重,患者体质衰弱,可查到原发肿瘤。

X线平片可见椎体溶骨性破坏。

5、脊膜瘤及马尾神经瘤为慢性进行性疾患,无间歇好转或自愈现象,常有大小便失禁。

脑脊液蛋白增高,奎氏试验显示梗阻。

脊髓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六、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基本上是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

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治法:温经散寒,化湿通络方药:乌头汤加减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祛湿、宣通经络方药:宣痹汤加减4、肝肾亏虚证: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阴虚者治以滋补肾阴 ,方用左归丸加减;肾阳虚者治以温补肾阳 ,方用青娥丸或右归丸加味。

七、西医治疗原则1、对症治疗(1)解热、镇痛、抗炎类:阿斯匹林是最常用的镇痛药,作用和缓安全,用于各种神经痛及关节痛。

但禁止长期大量服用,有胃溃疡患者慎用。

(2)非甾体类镇痛药:扶他林、消炎痛、布洛芬等,镇痛效果优于阿斯匹林,抗炎、抗风湿也较强,但因有一定副作用,如头痛、恶心、呕吐、皮疹及胃肠道反应,对肝肾亦有损伤,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中枢性肌肉松驰剂:氯唑沙宗,对缓解肌肉疼痛有一定作用。

(4)对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因其脊神经根水肿,引起剧烈疼痛,甚至继发蛛网膜粘连,可口服或静滴类固醇药物,辅以利尿剂或脱水剂,以消除神经根水肿。

(5)维生素B1等神经营养药对神经损伤有一定恢复作用,也常在一些复方中使用。

(6)如患者疼痛难忍,一般止痛药物效果不佳时,可口服吗啡缓释片或注射哌替啶针等。

但这类药物具有成瘾性,应严格在医生指导控制下短期使用。

(7)外用扶他林软膏可在局部形成高用药浓度,有效缓解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紧张、疼痛。

2、封闭疗法采用局部痛点及骶管封闭治疗。

骶管封闭以骶裂孔两侧骶角连线中点上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用腰穿针从穿刺点向上向前刺入骶管内,回抽无血或及脊液,即可注入10%普鲁卡因15ml(或利多卡因10ml)、醋酸强的松龙25mg混合液、维生素B2mg、生理盐水30ml,1次/3天,3次为1疗程,12连续2个疗程以上。

3、康复治疗1)物理治疗常用治疗方法如: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小脑电刺激仪、超声波疗法、温热脊髓低周波治疗及其它疗法。

2)牵引治疗腰椎牵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3)运动治疗腰椎的运动治疗是指采用合适的运动方式对腰部等相关部位以至于全身进行锻炼。

运动治疗可增强腰部的肌力,使腰椎稳定,改善椎间各关节功能,增加颈椎活动范围,减少神经刺激,减轻肌肉痉挛,消除疼痛等不适,矫正腰椎排列异常或畸形,纠正不良姿势。

4)活血化瘀中药制剂,如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血栓通、血塞通注射、灯盏花注射液等。

八、专科特色治疗1、针刺治疗1)普通针刺疗法(1)毫针刺法以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达到消肿、消炎、甚至髓核回纳的目的,多与远道取穴相结合,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近部取穴可改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有利于消除或减轻神经根炎症、水肿,远道与辨证取穴可加强镇痛作用,改善全身症状。

常用腧穴除夹脊穴外,还可配肾俞、腰阳关、承扶、承山、大肠俞、关元俞、环跳、阳陵泉、委中、足三里、昆仑等。

方法:以患椎间隙为中心,加上下椎间隙共刺3针,另加该3针左右旁开1寸各刺1针,共9针,针刺深度为~寸,轻度捻转,不提插、不留针。

腰腿部症状明显配相应局部穴。

针后卧床休息2小时,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电针疗法电针治疗LIDP亦是在毫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利用针、电的共同作用以提高临床疗效,取穴多以腰夹脊为主,配合患侧环跳、阳陵泉、委中、足三里、昆化等。

电针波型以疏密为主,低频率、输出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夹脊电针可以使病变的椎间盘收缩、突出的髓核部分回归或促进炎症水肿吸收,髓核缩小而解除对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

方法:以夹脊、阿是穴为主。

压痛点明显者,以压痛点为中心;压痛点不明显者,根据患者腰椎间盘病变节段水平距督脉约1寸处为进针主穴,然后分别以主穴上下间距1寸为度,取2~3穴,夹脊柱进针,进针深度为~2寸,得气后加电针,疏密波型。

2、灸法灸法治疗LIDP是在毫针基础上,施以艾条,加强温通经脉、活血散瘀的作用,故对寒湿型、瘀滞型更为适宜,单纯使用灸法治疗者较少。

取穴与毫针取穴相似,多以腰夹脊穴为主,配以患肢足太阳、足少阳经穴,常用艾条循经灸治,或温针夹脊穴。

3、穴位注射疗法在穴位上注射药物,兼有穴位刺激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因其较常规用药药量少,因而减轻了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常用治疗LIDP的注射药物有三类:(1)中药制剂,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2)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6、B12、ATP、辅酶A等;(3)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强的松龙等。

方法1: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注射液三者混匀,主穴L4~5夹脊穴、秩边、环跳,每穴注射前术药液,配穴:伏兔、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悬钟、丘墟、殷门、委阳、承筋、昆仑,每次选用4~6穴,每穴约1ml,每隔1~2天注射1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