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心脏实验报告.doc

合集下载

观察与思考“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实验报告-何武

观察与思考“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实验报告-何武

“观察与思考”实验报告单
名称观察与思考“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年级7下学科编号类型观察与思考编写鲜小荣提交时间
实验内容
材料用具人的心脏模型、猪或羊的新鲜心脏、解剖盘、橡胶手套
观察与分析
观察人的心脏模型。

由于猪或羊的心脏与人的心脏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猪或羊的心脏,来了解人的心脏的结构。

1.将一个猪或羊的新鲜心脏,按照右图所示放在解剖盘中,先观察心脏的外形,再用手捏心房壁与心室壁,比较心房壁与心室壁的厚薄。

2.对照下图,观察已经解剖好的心脏的内部结构。

观察心脏的四个腔,注意两个心房与心室之间是否相通,两个心室之间是否相通。

捏一捏心脏四个腔壁的厚薄,注意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

辨认与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观察心房与心室之间,心脏各腔与血管之间有没有瓣膜。

讨论1.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2.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3.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心房与心室、心室与相连的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注意事项。

观察心脏实验报告文档

观察心脏实验报告文档

2020观察心脏实验报告文档Contract Template观察心脏实验报告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

体会指的是接触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学生姓名:谭晓东学号:20xx2501024专业:生物科学年级、班级:10科四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实验项目:心脏生理实验类型:验证实验时间:20xx年5月7日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评分:1实验目的1.1分析蛙心起搏点,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2实验原理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通过传感器或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3实验工具常用手术器械、蛙板、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秒表、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纱布、棉线、任氏液4实验步骤4.1暴露动物心脏取蟾蜍(或蛙)一只,双毁髓(毁髓要彻底)后背位置于蛙板上(或蜡盘内)。

一手持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皮肤,另一手持金冠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开口处伸人皮下,向左、右两侧下顿角方向剪开皮肤。

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金冠剪紧贴体壁向前伸人(勿伤及心脏和血管),并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体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

一手持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另一手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4.2观察心脏的结构从心脏的腹面可看到一个心室,其上方有两个左右主动脉心房,房室之间有房室沟。

心室右上方有一动脉圆锥,是动脉根部的膨大,动脉干向上分成左右两分支。

观察心脏模型实验报告

观察心脏模型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观察心脏模型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心脏的基本结构。

2. 掌握心脏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认识心脏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三、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四、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五、实验器材1. 心脏模型2. 解剖刀3. 解剖镊4. 解剖盘5. 显微镜(可选)六、实验步骤1. 观察心脏整体结构- 将心脏模型放置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刀轻轻切开心脏表面的皮肤,暴露出心脏的整体结构。

- 观察心脏的外形,注意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2. 观察心脏各部分- 左心房和左心室:用解剖镊夹住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壁,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结构。

- 右心房和右心室:用解剖镊夹住右心房和右心室的壁,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结构。

- 心脏瓣膜:观察心脏瓣膜的位置和形状,了解它们的作用。

- 心脏血管:观察心脏血管的走向和分布,了解心脏血管与心脏各部分的关系。

3. 观察心脏传导系统- 在心脏模型上找到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网,观察它们的形状和位置。

- 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即产生并传导冲动到心脏各部分,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有节律地收缩。

4. 观察心脏瓣膜- 观察心脏瓣膜的结构,了解它们在心动周期中的作用。

- 分析心脏瓣膜如何保证血液在心脏内的定向流动。

5. 观察心脏的动脉供应和静脉回流- 观察心脏本身的动脉供应和静脉回流,了解心脏的血液供应情况。

七、实验结果1.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2. 心脏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它们的作用是保证血液在心脏内的定向流动。

3. 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网,它们产生并传导冲动到心脏各部分,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有节律地收缩。

4. 心脏的动脉供应和静脉回流保证了心脏的血液供应情况。

八、实验分析1. 通过观察心脏模型,我们了解了心脏的基本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心脏在血液循环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为身体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观察心脏结构的实验报告

观察心脏结构的实验报告

观察心脏结构的实验报告观察心脏结构的实验报告引言: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为了更好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

本实验报告旨在详细描述我们的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以及对心脏结构的进一步理解。

实验材料和方法:我们使用了一只新鲜的猪心作为实验样本。

首先,我们将猪心放置在实验台上,仔细观察它的外观特征。

然后,我们使用手术刀小心地切开心脏,以便更好地观察其内部结构。

在切开心脏之前,我们先用生理盐水清洗了心脏表面,以确保观察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左心房和右心房位于心脏的顶部,而左心室和右心室位于心脏的底部。

心脏的外层是一层坚韧的心包,它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进一步观察心脏内部结构,我们发现心脏内有一系列的血管和瓣膜。

冠状动脉是心脏供血的主要血管,它们分布在心脏的表面。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三个主要的瓣膜: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

这些瓣膜起到了控制血液流动方向的重要作用。

通过进一步的切割和观察,我们还发现了心脏内部的肌肉组织。

心肌是一种特殊的肌肉组织,它具有自主收缩和传导电信号的能力。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心脏能够不断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循环。

讨论与结论:通过这次实验观察,我们对心脏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心脏的四个腔室和血管系统共同协作,确保血液能够顺畅地流动。

瓣膜的存在使得血液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流动,避免了血液逆流的问题。

而心肌的特殊结构和功能则保证了心脏能够持续地收缩和舒张,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密切关系。

任何一个部分的损坏或异常都可能导致心脏疾病的发生。

因此,了解心脏结构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非常重要。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观察,我们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心脏观察的实验报告

心脏观察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心脏的基本结构及其在血液循环中的功能。

2. 观察心脏各部分的形态和相互关系。

3. 掌握心脏搏动的规律和特点。

二、实验原理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

心脏的四个腔室分别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部位。

心脏的搏动规律主要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三、实验材料1. 新鲜猪心脏2. 解剖显微镜3. 解剖刀4. 解剖剪5. 纱布6. 生理盐水四、实验步骤1. 心脏表面观察- 将新鲜猪心脏置于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心脏的整体形态。

- 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 观察心脏的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 观察心脏的冠状动脉和静脉。

2. 心脏内部观察- 使用解剖刀沿心脏的长轴切开心脏,观察心脏内部的腔室结构。

- 观察心内膜、心肌和心外膜。

- 观察心脏的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束支和浦肯野纤维。

- 观察心脏瓣膜的启闭情况。

3. 心脏搏动观察- 将心脏置于生理盐水中,观察心脏的搏动规律。

- 记录心脏搏动的频率和节律。

- 观察心脏瓣膜的启闭情况。

五、实验结果1. 心脏表面观察结果- 心脏呈圆锥形,分为四个腔室。

- 心脏的瓣膜分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 心脏的冠状动脉和静脉清晰可见。

2. 心脏内部观察结果- 心脏内部结构完整,各腔室清晰可见。

- 心内膜、心肌和心外膜层次分明。

- 心脏的传导系统结构完整。

- 心脏瓣膜启闭良好。

3. 心脏搏动观察结果- 心脏搏动规律,频率和节律正常。

- 心脏瓣膜启闭良好,无异常。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心脏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搏动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心脏的结构完整,功能正常,瓣膜启闭良好。

本次实验加深了我们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心血管系统疾病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讨论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心脏的四个腔室和瓣膜共同保证了血液循环的顺利进行。

观察心脏的实验报告

观察心脏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心脏实验目的:1.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 观察心脏在心脏起搏点的作用;3. 分析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主要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心脏的结构主要包括心房、心室、瓣膜和冠状动脉等。

心脏的起搏点是心脏的窦房结,负责产生心跳信号。

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同时将代谢废物运送到肺部和肾脏进行排泄。

实验器材:1. 新鲜猪心脏;2. 剪刀、镊子、解剖刀;3. 解剖显微镜;4. 计算机采集系统;5. 纱布、棉线;6. 任氏液。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新鲜猪心脏清洗干净;2. 用剪刀和镊子将心脏的血管剪断,去除心脏周围的组织;3. 将心脏放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其整体结构;4. 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5. 观察心脏瓣膜的结构,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6. 观察心脏的冠状动脉,了解其分布和作用;7. 用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心脏的跳动,分析心跳信号;8. 观察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包括血液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实验结果:1. 观察到心脏的四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2. 观察到心脏瓣膜的结构,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3. 观察到心脏的冠状动脉,了解其分布和作用;4. 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到心脏的跳动信号,分析结果显示心跳节律正常;5. 观察到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血液从心房流入心室,再通过瓣膜流入动脉,最终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到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性;2. 观察到心脏的四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这是心脏正常工作的基础;3. 观察到心脏瓣膜的结构,瓣膜的作用是保证血液在心脏内流动的方向正确,防止血液倒流;4. 观察到心脏的冠状动脉,了解其分布和作用,这是心脏正常工作的能量来源;5. 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到的心跳信号,分析结果显示心跳节律正常,说明心脏功能良好;6. 观察到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血液从心房流入心室,再通过瓣膜流入动脉,最终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这是心脏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

心脏诊断的实验报告(3篇)

心脏诊断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心脏诊断方法,掌握心脏功能的基本检查方法,了解正常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熟悉心脏疾病的常见诊断技术,并能初步判断心脏疾病的类型。

二、实验原理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心脏的诊断主要依靠对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检查。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心脏听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CT和MRI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健康志愿者- 心电图机- 超声心动图仪- 心脏CT扫描仪- 心脏MRI扫描仪2. 实验仪器:- 心电图机- 超声心动图仪- 心脏CT扫描仪- 心脏MRI扫描仪四、实验方法1. 心脏听诊:-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放松肌肉,医生用听诊器分别听诊心尖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三肋间、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胸骨右缘第三肋间等部位。

- 注意听诊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等。

2. 心电图:-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连接心电图电极,记录心电图的P波、QRS波群、T波等。

- 分析心电图,判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3. 超声心动图:-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医生用超声探头分别探测心脏各部位,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运动、血流等情况。

- 分析超声心动图,判断心脏瓣膜病变、心肌病变、心包病变等。

4. 心脏CT扫描:-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进行心脏CT扫描,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血管等情况。

- 分析心脏CT,判断心脏肿瘤、心脏血管病变等。

5. 心脏MRI扫描:-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进行心脏MRI扫描,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血流等情况。

- 分析心脏MRI,判断心脏肿瘤、心肌病变、心包病变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听诊:- 心率:60-100次/分- 心律:窦性心律- 心音:第一心音、第二心音- 额外心音:无- 杂音:无2. 心电图:- P波:正常- QRS波群:正常- T波:正常- 心律:窦性心律- 心率:60-100次/分3. 超声心动图:- 心脏形态:正常- 心脏结构:正常- 心肌运动:正常- 血流情况:正常4. 心脏CT扫描:- 心脏形态:正常- 心脏结构:正常- 血管情况:正常5. 心脏MRI扫描:- 心脏形态:正常- 心脏结构:正常- 血流情况:正常六、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心脏听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CT扫描和心脏MRI扫描等诊断方法,对心脏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观察心脏实验报告.doc

观察心脏实验报告.doc

观察心脏实验报告学生姓名:谭晓东学号:20xx2501024专业:生物科学年级、班级:10科四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实验项目:心脏生理实验类型:验证实验时间:20xx年5月7日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评分:1 实验目的1.1分析蛙心起搏点,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2 实验原理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通过传感器或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3 实验工具常用手术器械、蛙板、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秒表、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纱布、棉线、任氏液4 实验步骤4.1 暴露动物心脏取蟾蜍(或蛙)一只,双毁髓(毁髓要彻底)后背位置于蛙板上(或蜡盘内)。

一手持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皮肤,另一手持金冠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开口处伸人皮下,向左、右两侧下顿角方向剪开皮肤。

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金冠剪紧贴体壁向前伸人(勿伤及心脏和血管),并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体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

一手持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另一手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4.2 观察心脏的结构从心脏的腹面可看到一个心室,其上方有两个左右主动脉心房,房室之间有房室沟。

心室右上方有一动脉圆锥,是动脉根部的膨大,动脉干向上分成左右两分支。

用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轻轻提起蛙心夹,将心脏倒吊,可以看到心脏背面有节律搏动的静脉窦。

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条白色半月形界线,称为窦房沟。

前、后腔静脉与左右肝静脉的血液流人静脉窦。

4.3 观察心搏过程仔细观察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顺序和频率。

在主动脉干下方穿一条线,将心脏翻向头端,看准窦房沟,沿窦房沟作一结扎,称为斯氏第一结扎。

观察心耻各部分搏动节律的变化,用秒表计数每分钟的搏动次数。

心脏实验

心脏实验
实验人姓名:学号:
同组实验人姓名:
日期:室温:相对湿度:
实验:心脏观察
[实验目的]
1.对猪心脏进行解剖;
2.观察猪心脏的心房、心室、房室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以及心房室肌纤维走向等结构。
[仪器用具]
猪心脏、解剖刀、钳子、解剖台、相机
[原理概述]
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心脏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心脏瓣膜的单向导流,保证了心脏在血液循钚中的动力泵作用。本章从心脏的几何形状、材料结构力学性质,以及心电活动来认识心脏的力学行为。猪心脏与人体心脏结构相近,所以可以通过对猪心脏的结构解剖进行对比性的了解人体心脏结构。
心脏有山个群性腔室: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心脏结构示意图见图4-1。从图中可见,心房壁薄,心室壁厚,而且左心室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它们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导致承受的压力大小不同所致,左心室承压最大,因此壁最厚。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源于左心室,血从左心室泵人主动脉,经过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系统流回右心房,再经三尖瓣进人右心室;肺循环开始于右心室收缩将血泵人肺动脉,经肺微血管进行氧合后进人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经左心房中的二尖瓣再回左心室。心房到心室,心室到动脉之间都有单向“阀门”—心脏的四个瓣膜进行控制,保证了血液的单向流动。从右心房到右心室为三尖瓣,从右心室到肺动脉为肺动脉瓣,从左心房到左心室为二尖瓣,从左心室出口到主动脉为主动脉瓣。由于左心室的负荷最高,因此在四个瓣膜中三尖瓣和主动脉瓣发生病变的几率最高。
心脏瓣膜由胶原纤维构成;是致密的结缔组织,非常柔韧,它的两侧表面由心内膜覆盖。
[实验过程]
(1)用解剖刀将猪心脏在左右心房室以及肺主动脉处剖开;
(2)验证性地观察心脏左右心房室的位置、肌肉厚度、房室之间的瓣膜、肺主动脉与心室之间的瓣膜以及左心室的肌纤维走向。

观察人心脏实验报告

观察人心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人心脏的生理学知识。

3.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以满足身体各组织器官对氧和营养的需求。

心脏主要由心肌组织构成,分为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

心脏的跳动是由心脏自身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所驱动,称为心跳。

三、实验材料1. 心脏标本(新鲜或冷冻)2. 显微镜3. 刀片、镊子、剪刀等解剖工具4. 实验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观察心脏外形首先,观察心脏的整体外形,了解心脏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心脏呈倒置的圆锥形,位于胸腔中部,心尖朝向左下方,心脏基底部与上腔静脉、肺动脉、左心房、右心房等相连。

2. 观察心脏壁用刀片轻轻切开心脏壁,观察心肌组织的颜色、质地和厚度。

正常心肌呈红色,质地较硬,厚度约为1-2mm。

3. 观察心脏瓣膜观察心脏瓣膜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它们分别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以及动脉与心室之间,起到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4. 观察心脏内部结构观察心脏内部结构,包括心房、心室、心脏间隔和心脏传导系统。

心房和心室之间有心脏间隔隔开,防止左右心房、心室之间的血液混合。

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束支和浦肯野纤维,负责调节心脏的跳动节律。

5. 观察心脏血管观察心脏血管,包括冠状动脉、心脏静脉和心脏淋巴管。

冠状动脉为心肌提供氧气和营养,心脏静脉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6. 观察心脏跳动观察心脏跳动,了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心肌细胞在心脏跳动过程中的收缩和舒张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外形:心脏呈倒置的圆锥形,心尖朝向左下方。

2. 心脏壁:心肌呈红色,质地较硬,厚度约为1-2mm。

3. 心脏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分别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以及动脉与心室之间,起到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4. 心脏内部结构:心房、心室、心脏间隔和心脏传导系统完整。

心脏的观察实验报告

心脏的观察实验报告

心脏的观察实验报告
《心脏的观察实验报告》
在人体中,心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
各个部位,同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送到肺部排出体外。

为了更深入地了
解心脏的工作原理,我们进行了一次心脏的观察实验。

首先,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心脏组织的结构。

通过放大镜头,我们可以清晰
地看到心脏组织由肌肉组织和血管组成。

肌肉组织呈现出交错排列的纤维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使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能够产生足够的力量。

而血管则负责将血液
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

接着,我们对心脏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

我们使用了一个心脏模型,并
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来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我们发现,当心脏收缩时,模型
中的液体会被推动向前,这就模拟了心脏将血液推送到全身的过程。

而当心脏
舒张时,液体会被吸入模型中,这模拟了心脏吸收血液的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心脏的工作原理。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一项心率实验。

我们使用心率仪测量了不同人群的心率,
并对比了不同情况下的心率变化。

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我们发现运动后心率
会明显增加,而在休息状态下心率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说明心脏的工作
状态会随着身体活动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通过这次心脏的观察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心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们相信这些实验数据对于我们今后研究心脏疾病和保护心脏健康将会有很大的
帮助。

希望我们的实验报告能够为更多人了解心脏健康提供参考。

心脏的观察实验报告

心脏的观察实验报告

心脏的观察实验报告心脏的观察实验报告引言: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泵血并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为了更好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项观察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描述实验过程、观察结果以及对心脏的深入理解。

实验目的:1. 观察心脏的外部结构,包括大小、形状和颜色等方面。

2. 分析心脏的内部构造,包括心房、心室、心瓣和血管等。

3. 研究心脏的功能,如心跳节律和血液循环等。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一只新鲜的动物心脏(在实验室内获取)。

2. 实验方法:a. 将心脏放置在实验台上,仔细观察其外部特征。

b. 使用手术剪刀小心地切开心脏,以便观察其内部构造。

c. 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心脏的细节,并记录观察结果。

d. 测量心脏的大小、重量和其他相关参数。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外部结构观察:我们观察到心脏呈锥形,大约与拳头大小相当。

它的表面光滑,颜色为深红色。

心脏的上部是两个心房,下部是两个心室。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心脏表面有一些突起,这是心脏的血管。

2. 内部构造观察:在切开心脏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心脏的内部结构。

心脏被分为左右两侧,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分别连接在一起。

心脏的内部有四个心瓣,它们分别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这些瓣膜起到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保证了血液的单向流动。

3. 功能观察:我们观察到心脏有规律地跳动,这是由于心脏自身的起搏和传导系统的作用。

心脏的收缩使血液被推入动脉,然后通过血管系统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随着心脏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进行,血液被循环并不断供应给身体各部分。

4. 对心脏的深入理解: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心脏是一个复杂的器官,由心肌组织构成。

它的收缩和舒张是通过心肌细胞的协调运动实现的。

心脏的功能是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它不仅仅是一个泵,还与其他器官和系统密切相关。

结论:通过这次观察实验,我们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心脏的实验报告

心脏的实验报告

心脏的实验报告引言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泵血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探究心脏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研发相应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学习解剖心脏和进行心电图测量,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材料和方法材料•实验用心脏标本•解剖工具包(刀、剪刀、镊子等)•心电图仪器•导电胶布•心电图导联线方法1.准备工作:–将实验用心脏标本清洗干净并摆放在解剖台上。

–准备好解剖工具,确保工具整洁。

2.心脏解剖:–用剪刀和镊子小心地剪开心脏外围的心包膜,并将其完全剥离。

–观察心脏的外观和其与周围组织的连接情况。

–利用解剖工具,将心脏分开并观察室间隔、心房、心室等结构。

3.心电图测量:–将活体心电图传感器的导电胶布粘贴在受试者胸部适当位置。

–将活体心电图传感器与心电图仪器连接,并打开仪器。

–观察仪器显示的波形,并记录相关数据。

结果与讨论心脏解剖结果通过解剖,我们观察到实验用心脏标本外观正常,色泽鲜红,没有明显异常。

解剖过程中,我们发现心脏与周围组织紧密相连,并通过血管与全身其他部位相连。

在分开心脏时,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心脏的室间隔、心房和心室等结构。

室间隔分离了左右两个心室,心房位于心脏的上部,与心室相连。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心脏的瓣膜结构,包括二尖瓣和三尖瓣。

心电图测量结果心电图测量结果显示正常的心电波形。

波形的变化反映了心脏在收缩和舒张过程中电活动的变化。

其中,P波代表心房收缩,QRS波代表心室收缩,T波代表心室舒张。

根据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判断心脏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心电活动是否正常,并进一步分析心脏的功能和节律。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心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器官,由多个部位组成,其正常运作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心脏解剖和心电图测量,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心脏的疾病发生机制,为未来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心脏的细胞结构和心血管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心脏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为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观察心脏实验报告

观察心脏实验报告

观察心脏实验报告观察心脏实验报告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承担着泵血的功能,为全身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次观察心脏的实验。

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准备了一只新鲜的动物心脏。

这只心脏被取出后,呈现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器官。

我们将心脏放置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以便更清晰地观察它的各个部分。

首先,我们注意到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这四个腔室通过心脏壁上的瓣膜相互分隔,起到了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瓣膜的存在,并且可以观察到它们在心跳过程中的开合。

接下来,我们注意到心脏壁肌肉的厚度。

左心室的壁肌肉最为厚实,这是因为它需要将血液推送到全身,所以需要更大的力量。

相比之下,右心室的壁肌肉相对较薄,因为它只需要将血液推送到肺部。

在观察心脏的血液循环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

当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右心房进入右心室,然后通过肺动脉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氧合后的血液返回到左心房,然后通过主动脉进入全身,为身体各个部分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观察心脏的实验还包括了心电图的记录。

通过将电极贴在心脏的特定位置,我们可以记录到心脏收缩和舒张的电信号。

这些信号形成了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健康状况。

除了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验来进一步了解心脏。

例如,我们通过给心脏施加不同的刺激,观察心脏的反应。

我们发现,当心脏受到刺激时,它会加快跳动的速度,以应对外界的需求。

这是心脏自身的调节机制,确保身体能够在不同情况下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心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心脏作为人体的泵,它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至关重要。

通过观察心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的工作原理,进而为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总结起来,观察心脏的实验让我们对这个神奇的器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心脏实验报告

心脏实验报告

心脏实验报告心脏实验报告引言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承担着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的重要功能。

为了更好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心脏实验。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这些实验的结果,以期对心脏的运作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一:心脏的解剖结构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心脏的组织结构。

结果显示,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其中心房负责接收血液,心室则将血液推送到全身。

心脏组织中有丰富的血管网络,包括动脉和静脉,它们负责输送和回收血液。

此外,心脏还有一层叫做心包的外层保护膜,它保护心脏免受外部损伤。

实验二:心脏的电活动为了研究心脏的电活动,我们进行了心电图实验。

通过将电极放置在心脏表面,我们记录下了心脏的电信号。

结果显示,心脏的电活动可以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

在收缩期,心脏肌肉收缩,推动血液流动;而在舒张期,心脏肌肉放松,允许血液重新充满心腔。

这种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是心脏正常运作的基础。

实验三:心脏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心脏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来研究心脏的血液循环机制。

实验中,我们注入了一种特殊的染料,以追踪血液在心脏和全身的流动情况。

结果显示,血液从心脏的右心房进入右心室,然后被推送到肺部进行氧气交换。

氧合后的血液返回到心脏的左心房,随后被推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这个过程不断循环,确保身体各部分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实验四:心脏疾病的模拟为了更好地了解心脏疾病的发展过程,我们进行了一项模拟实验。

我们通过给小鼠注射高脂饮食,诱发了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脏疾病。

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导致了动脉壁的增厚和血管阻塞,进而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功能。

这个实验提醒我们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结论通过这一系列的心脏实验,我们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心脏的解剖结构包括心房、心室和血管网络,它们共同协作以保证血液的流动。

心脏的电活动和血液循环是心脏正常运作的基础,而心脏疾病则可能破坏这个正常的过程。

心脏结构观察实验报告

心脏结构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心脏的基本结构。

2. 掌握心脏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3. 观察心脏瓣膜的结构及其作用。

4. 理解心脏血液循环的途径。

二、实验器材1. 新鲜猪心脏2. 解剖器械3. 解剖盘4. 心脏结构模型5. 照相机或绘图工具三、实验步骤1. 观察心脏外部形态:- 将新鲜猪心脏取出,观察其整体形态。

- 注意心脏的左右对称性,以及心脏与胸腔的关系。

- 使用解剖器械将心脏表面的脂肪和结缔组织去除,以便更清晰地观察内部结构。

2. 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 心脏四腔: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室,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 心脏瓣膜:观察心脏瓣膜的结构,包括房室瓣和动脉瓣。

-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 动脉瓣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 心脏壁:观察心脏壁的厚度,了解心房和心室壁的厚度差异。

- 心脏传导系统:观察心脏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网。

3. 心脏瓣膜功能观察:- 使用心脏结构模型,模拟心脏瓣膜的开闭过程。

- 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在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的作用。

4. 心脏血液循环途径观察:- 观察心脏内部各腔室之间的血液流动方向。

- 了解心脏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四腔:- 左心房:位于心脏的左侧,接收来自肺部的血液。

- 左心室:位于心脏的左侧,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 右心房:位于心脏的右侧,接收来自全身的血液。

- 右心室:位于心脏的右侧,将血液泵送到肺部。

2. 心脏瓣膜:- 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 动脉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3. 心脏壁:-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因为左心室需要将血液泵送到全身,而右心室只需要将血液泵送到肺部。

4. 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产生心脏节律的起搏点。

- 房室交界:连接心房和心室,控制心脏的节律。

- 房室束:将心脏节律信号传递到心室。

心脏观察实验报告

心脏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心脏的基本结构。

2. 掌握心脏的生理功能。

3. 观察心脏在生理活动中的表现。

4. 分析心脏在疾病状态下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循环系统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心脏的结构主要包括心房、心室、瓣膜、冠状动脉等部分。

心脏的生理功能包括心脏节律、心室收缩与舒张、瓣膜开放与关闭等。

三、实验器材1. 心脏结构模型2. 新鲜猪心脏3. 显微镜4. 解剖刀5. 滴管6. 培养皿7. 生理盐水8.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观察心脏外部结构- 将新鲜猪心脏取出,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 观察心脏的整体形状、大小、颜色。

- 检查心尖、心底部、心房、心室等部位。

- 使用解剖刀切开心脏,观察心脏内部结构。

2. 观察心脏内部结构- 观察心房、心室、瓣膜、冠状动脉等部位。

- 使用显微镜观察心脏组织结构,如心肌细胞、瓣膜组织等。

- 记录心脏内部结构的特征。

3. 观察心脏生理功能- 将心脏放入培养皿中,加入生理盐水。

- 使用滴管向心脏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观察心脏的跳动。

- 记录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强度等。

4. 观察心脏疾病状态- 观察心脏在疾病状态下的变化,如心房肥大、心室肥厚、瓣膜狭窄等。

- 分析心脏疾病状态的原因和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外部结构- 观察到猪心脏呈圆锥形,颜色鲜红。

- 心尖位于心脏前方,心底部位于心脏后方。

- 心房、心室、瓣膜、冠状动脉等部位清晰可见。

2. 心脏内部结构- 心肌细胞呈红褐色,排列整齐。

- 瓣膜组织呈白色,质地柔软。

- 冠状动脉呈红色,分布在心肌细胞之间。

3. 心脏生理功能- 心脏跳动频率约为60-100次/分钟。

- 心脏跳动节律稳定,强度适中。

- 心脏跳动过程中,瓣膜开放与关闭有序。

4. 心脏疾病状态- 心房肥大:心房体积增大,心脏形状呈球形。

- 心室肥厚:心室壁增厚,心脏形状呈梨形。

- 瓣膜狭窄:瓣膜质地变硬,开放程度减小。

观察心脏结构的实验报告

观察心脏结构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心脏的结构组成。

2. 掌握心脏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3. 理解心脏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组织构成。

心脏分为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为全身组织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三、实验器材1. 新鲜猪心脏2. 解剖盘3. 解剖剪4. 镊子5. 显微镜6. 滴管7. 解剖显微镜8.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观察心脏整体结构(1)将新鲜猪心脏放置在解剖盘上,观察心脏的整体形态,注意心脏的左右、上下位置关系。

(2)用解剖剪剪开心脏,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室,了解心脏的左右、上下位置关系。

2. 观察心脏内部结构(1)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2)用解剖剪分别剪开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观察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结构,了解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功能。

(3)观察心脏的传导系统,了解心脏的起搏点和传导路径。

3. 观察心脏瓣膜(1)观察心脏瓣膜的结构,了解瓣膜的开闭机制。

(2)用显微镜观察瓣膜的微观结构,了解瓣膜的构成和功能。

4. 观察心脏肌肉(1)观察心脏肌肉的结构,了解心肌细胞的排列方式。

(2)用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微观结构,了解心肌细胞的构成和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整体结构心脏呈圆锥形,左右对称,左右心房位于心脏上方,左右心室位于心脏下方。

2. 心脏内部结构(1)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2)瓣膜结构:房室瓣和动脉瓣,房室瓣连接心房和心室,动脉瓣连接心室和动脉。

(3)传导系统:起搏点位于右心房,传导路径为:右心房→房室交界→房室束→浦肯野纤维网。

3. 心脏瓣膜(1)瓣膜结构:瓣膜由瓣叶、瓣环和腱索组成。

(2)瓣膜功能: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开闭机制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相协调,保证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的正常流动。

4. 心脏肌肉(1)心肌细胞排列:心肌细胞呈环形排列,有利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观察实验报告

心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观察心脏在跳动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3.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心脏细胞。

二、实验原理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循环系统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部位。

心脏主要由心肌组织构成,具有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功能。

通过显微镜观察心脏细胞,可以了解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或青蛙。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刀、剪刀、解剖盘、生理盐水、酒精、盐酸、苏木精染液、伊红染液、盐酸酒精溶液、蒸馏水。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盐酸酒精溶液、苏木精染液、伊红染液、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杀死实验动物,取心脏。

2. 将心脏放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刀剪开心脏,取出心肌组织。

3. 将心肌组织放在载玻片上,用剪刀剪成薄片。

4. 将薄片放在盖玻片上,用镊子轻轻压平。

5. 将载玻片放入盐酸酒精溶液中固定10分钟。

6. 将固定好的载玻片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7. 将载玻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10分钟。

8. 将载玻片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9. 将载玻片放入伊红染液中复染1分钟。

10. 将载玻片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11. 将载玻片放入盐酸酒精溶液中分化1分钟。

12. 将载玻片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13.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五、实验结果1. 心脏结构: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心房位于心脏上方,心室位于心脏下方。

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2. 心肌细胞结构:心肌细胞呈梭形,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细胞膜上有许多突起,称为肌节,肌节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

粗肌丝和细肌丝相互交织,形成肌节。

3. 心肌细胞功能:心肌细胞具有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功能,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部位。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循环系统器官,具有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功能,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部位。

观察心脏标本实验报告

观察心脏标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心脏的解剖结构,包括心房、心室、瓣膜、冠状动脉等。

2. 观察心脏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加深对心脏生理功能的理解。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器材1. 新鲜心脏标本2. 解剖刀3. 解剖剪4. 解剖镊5. 显微镜6. 实验记录表三、实验步骤1. 观察心脏外部形态:- 将新鲜心脏标本放置于解剖盘上,观察心脏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

- 注意心脏的四个腔室,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 解剖心脏:- 使用解剖刀沿心脏长轴方向切开心脏,暴露心脏内部结构。

- 观察心脏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了解瓣膜的开闭情况。

- 观察冠状动脉的分布,了解心脏的血液供应情况。

3. 观察心脏内部结构:- 观察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了解瓣膜的结构和功能。

- 观察心室与动脉之间的动脉瓣,了解瓣膜的结构和功能。

- 观察心脏肌肉的纹理和颜色,了解心脏肌肉的收缩功能。

4. 显微镜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心脏肌肉的横切面,观察心肌纤维的排列和走向。

- 观察心肌细胞的结构和特点,了解心肌细胞的生理功能。

5. 记录实验结果:- 在实验记录表上详细记录观察到的结构特点,包括心脏的形状、大小、颜色、瓣膜、冠状动脉、心肌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外部形态:- 观察到心脏呈倒置的圆锥形,大小适中,颜色呈鲜红色。

- 心脏分为四个腔室,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 心脏内部结构:- 房室瓣和动脉瓣均呈关闭状态,瓣膜结构完整,无破损。

- 冠状动脉分布均匀,心脏血液供应良好。

- 心肌纹理清晰,颜色鲜红,说明心肌收缩功能良好。

3. 显微镜观察:- 心肌纤维排列整齐,走向一致,呈环形排列。

- 心肌细胞结构完整,细胞核明显,细胞质丰富。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心脏的解剖结构,包括心房、心室、瓣膜、冠状动脉等。

2. 观察到心脏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加深了对心脏生理功能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心脏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谭晓东
学号:20xx2501024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班级:10科四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实验项目:心脏生理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时间:20xx年5月7日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评分:
1 实验目的
1.1分析蛙心起搏点,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
2 实验原理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通过传感器或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3 实验工具
常用手术器械、蛙板、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秒表、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纱布、棉线、任氏液
4 实验步骤
4.1 暴露动物心脏
取蟾蜍(或蛙)一只,双毁髓(毁髓要彻底)后背位置于蛙板上(或蜡盘内)。

一手持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皮肤,另一手持金冠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开口处伸人皮下,向左、右两侧下顿角方向剪开皮肤。

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金冠剪紧贴体壁向前伸人(勿伤及心脏和血管),并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体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

一手持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另一手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4.2 观察心脏的结构
从心脏的腹面可看到一个心室,其上方有两个左右主动脉心房,房室之间有房室沟。

心室右上方有一动脉圆锥,是动脉根部的膨大,动脉干向上分成左右两分支。

用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轻轻提起蛙心夹,将心脏倒吊,可以看到心脏背面有节律搏动的静脉窦。

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条白色半月形界线,称为窦房沟。

前、后腔静脉与左右肝静脉的血液流人静脉窦。

4.3 观察心搏过程
仔细观察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顺序和频率。

在主动脉干下方穿一条线,将心脏翻向头端,看准窦房沟,沿窦房沟作一结扎,称为斯氏第一结扎。

观察心耻各部分搏动节律的变化,用秒表计数每分钟的搏动次数。

待心房和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
其搏动频率。

然后在房室交界处穿线,准确地结扎房室沟,此称为斯氏第二结扎。

待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每分钟心脏各部分搏动次数。

4.4 仪器的准备
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输入通道。

4.5 记录心搏曲线
按步骤1暴露另一只蟾蜍的心脏,用系线的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

蛙心夹的系线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粱孔连接,调节系线的拉力,使心脏的收缩活动在显示屏上出现。

调整扫描速度,使心搏曲线的幅度与宽度适中。

记录心搏曲线。

仔细观察曲线各波与心脏各部位活动的关系。

5 实验结果
5.1 蛙心起搏点分析
表1.斯氏结扎记录表
对照组(正常时)静脉窦、心房、心室的频率均为70次·min-1,实行斯丹尼氏第一结扎后,静脉窦收缩的频率为64次·min-1,而心房和心室的收缩频率相同均为44次·min-1;实行斯丹尼氏第二结扎后,静脉窦收缩的频率为56次·min-1,心房的收缩频率为42次·min-1,心室的收缩频率为22次·min-1。

静脉窦、心房收缩的频率有所下降。

实验项目对照第一结扎第二结扎频率/次·min 静脉窦 70 64 56 -1心房 70 44 42 心室 70 44 22
量程:10Mv,低通:1.0Hz,高通:10Hz
蛙心搏曲线显示,蛙心搏曲线分为心房收缩和心室收缩,高低峰相间,高而宽的波为心室波,矮而小的波为心房波。

通道1 (V)
通道2 (mV)
刺激1 刺激2 刺激3
刺激:1V 脉冲持续时间:1.0ms 频率:1.0Hz
刺激1不引起刺激;刺激2和刺激3第一个波峰还没有结束就出现了第二个波峰,呈现了期外收缩;刺激后,后一个波得出现时间延长,呈现出代偿间隙的现象。

6 分析与讨论
6.1 蛙心起搏点分析
心脏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称为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心脏的自律性来源于心脏的特定部位,即起搏点。

两栖动物的起搏点位于静脉窦。

正常情况下,自动节律性高低依次为静脉窦、心房、心室,心房和心室不表现出各自的节律,所以静脉窦为正常起搏点,其它部分为潜在起搏点。

因为静脉窦的自动节律性高于其它潜在起搏点,在正常情况下,静脉窦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速抑制控制潜在起搏
点,心房、心室等潜在起搏点自身的节律性不能表现出来,所以蛙的静脉窦,心房和心室的跳动速率是一样的。

斯氏第一结扎结扎了窦房沟,切断了静脉窦和房室结之间的兴奋传导,解除了超速抑制,心房和心室恢复过来,显示出其自身的自动节律性,由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通路未被切断,且心房节律高于心室,所以心房与心室的频率一样。

心房和心室的跳动频率比静脉窦慢,因为静脉窦是正常起搏点,仍能进行正常搏动,在自律性很高的静脉窦的兴奋驱动下,潜在起搏点“被动”兴奋的频率远远超过他们自身的“自动”兴奋频率,所以结扎窦房沟后,心房和心室跳动的频率降低。

斯氏第二结扎后静脉窦的搏动频率最快,心房次之,心室最慢。

因为当结扎房室交界后,切断了心房与心室之间的通路,心室潜在起搏点解除抑制恢复过来,显示出自身的自动节律性,从而使心房与心室表现出各自固有的自动节律性,所以结扎窦房沟后,心房和心室还能够跳动。

但由于心室的自律性比心房差,所以心室的跳动频率会稍微比心房慢。

综合以上得出正常起搏点的自律性最高,能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6.2 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
在心室收缩期给以任何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

而在心室舒张的早、中、晚期,此时进入相对不应期,给予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称为期外收缩。

当静脉窦传来下一次兴奋恰好落在期外收缩的收缩期时,心室不再发生反应,须待静脉窦传来下一次兴奋才能发生收缩反应。

因此,在期外收
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

记录到的正常心搏曲线通常是心室波和心房波,一般记录不到静脉窦的搏动曲线。

如图1所示,在没有电刺激下,蛙心搏曲线分为心房收缩和心室收缩,高低峰相间,心房收缩为低峰,心室收缩为高峰,没有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现象。

心肌具有较长的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几乎占整个收缩期。

由图2可知,当刺激1落在有效不应期内不引起反应;当刺激2和3落在相对不应期内引起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

因为整个收缩期都处于有效不应期内,在心室收缩期给以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

在心室舒张中后期给以单个阈上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

后面出现代偿间歇,原因是期外收缩也有兴奋性变化,也有不应期,紧接着期前兴奋之后的一次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传到心室时,恰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必须等到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到心室时才能发生。

所以在期外收缩之后有较大的心室舒张期,即代偿间歇。

有期外收缩不一定会出现代偿性间歇,如果心律较慢,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也可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后才传到心室,在这种情况下,代偿间歇就不会出现。

推荐阅读:立体观察的实验报告3篇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关于观察与品尝食品的实验报告铸铁组织的显微观察实验报告范文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