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地理第三章.章末总结

合集下载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____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1.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2.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生命存在的重要功能,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3.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体内的水,它们通过水循环相互转化。

4.陆地的基本构造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陆地是地壳上海拔较高并露出水面的部分,海洋是被水覆盖的部分。

陆地主要构成有大陆和岛屿。

5.地壳的构造与运动地壳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由岩石组成,具有不均匀分布和多样化的构造。

地壳运动包括地壳的抬升、下沉、侧错和折叠等。

第二章经济地理与人口地理1.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经济地理研究经济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包括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等。

2.城市与城市体系城市是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集中的地区,城市体系是由城市和城市间的联系组成的空间网络。

城市体系可以根据城市的大小、地理位置和功能特点进行划分。

3.农业地理与农业发展农业地理研究农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农业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工业地理与工业发展工业地理研究工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工业发展受到地理条件、资源分布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5.人口地理与人口分布人口地理研究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人口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

第三章区域地理与自然资源1.区域地理区域地理研究不同地区在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包括区域的划分方法、区域类型和区域发展等内容。

2.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根据资源的特点和用途,可以将其进行分类。

3.能源资源与能源开发利用能源资源是支持人类社会各项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城市一、人口与人口问题1. 人口与人口地理学(1)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2)世界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3)世界人口发展的不平衡性2. 世界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增长的影响3. 中国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问题的影响二、城市与城市化问题1. 城市化及其影响(1)城市及其定义(2)城市化的基本概念(3)城市化的历史过程(4)城市化的影响2. 新型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问题(1)新型城市化的概念(2)中国城市化问题的主要内容(3)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成因第二章农业与农业区位一、农业资源1. 农业资源的概念2. 农业资源的分类及分布(1)土地资源(2)水资源(3)气候资源(4)人力资源3. 农业资源配置与利用二、世界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区位1. 农业类型及其区位的基本概念2. 半自然经济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3. 商业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4. 工场化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5. 世界主要农业区位的变化三、世界主要农业生产区及其特点1. 主要粮食生产区2.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区3. 世界主要牧业生产区4. 综合农业生产区5. 主要农业生产区的特点第三章工业与工业区位一、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 工业的概念及其发展特点2. 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工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二、世界工业发展的地理差异1. 世界工业的发展地域特点2. 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3. 世界工业地域结构的演变三、现代工业区位1. 工业核心区与卫星城市2. 工业集中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3. 现代工业园区的构成及类型第四章贸易与交通一、贸易的地位及特点1. 贸易的概念及其地位2. 世界贸易的区域结构3. 贸易流动的地理特点二、国际贸易的格局1. 主要贸易国家及其贸易特点2. 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3. 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及其特点三、国际运输通道及其发展1.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地理位置2.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类型及其特点3.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发展现状第五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反思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人类活动的种类及其特点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地球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二、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2. 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点及内涵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以上就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新课标)

高考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新课标)

高考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新课标)高考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新课标)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生产协作联系:工序协作(布)工业集合部件生产(车)工业分散商贸联系:区域贸易。

国际贸易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量。

地势、土壤,河流科技:劳动力,科技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

种植水稻区位条件: ①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②地势:平原地区,地势低平③人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④科技特点: ①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第三节工业区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一般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周密外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工业布局:1.远离河流上游2.分布在盛行风下风向3.盛行风垂直郊外4.最小风频上风向工业联系(1)投入产出(工序)(2)轻,薄,短,小(部件)为了大伙儿更好的学习。

小编为大伙儿整理了高考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新课标)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进展的阻碍运输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阻碍小,连续性好修建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进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阻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其中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大家总结记忆,小编这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下,高中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人口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①原始型:高高低(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

②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③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②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的环境增加了压力,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人口环境容量):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容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①资源状况。

②生产力水平。

③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进入到高中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时的知识点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必修三第三章有哪些知识点要掌握?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能源的分类1、按照能源的性质分类(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

2、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裂变能。

(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山西煤炭资源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种齐全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市场广阔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环境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①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②加强炼焦、电力、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

2、调整产业结构①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3、“三废”的治理①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②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③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

④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是:A.做好消烟除尘工作;B.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领域:(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概述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高中地理新课标必修3第3章章末复习总结

高中地理新课标必修3第3章章末复习总结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高 考 真 题 赏 析 章 末 综 合 检 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气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 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 信息的能力、地理概括和表述能力等。 信息的能力、地理概括和表述能力等。第(1)题,区 题 域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特点, 域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特点,因地 制宜,才能尽可能不对环境造成影响。 制宜,才能尽可能不对环境造成影响。图示两区域 开发过程中,都注重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等, 开发过程中,都注重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等, 如甲地发展生态旅游、乙地引进高新产业等。 如甲地发展生态旅游、乙地引进高新产业等。第(2) 题,理解河流水文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是正 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河流上游来水快是由地形特点 决定的,如支流多、坡度大等。 决定的,如支流多、坡度大等。年降水量丰富导致 河流年径流量大,加剧下游地区的洪水。河流下游 河流年径流量大,加剧下游地区的洪水。 地区以冲积平原为主,水流缓慢,泄洪不畅。 地区以冲积平原为主,水流缓慢,泄洪不畅。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高 考 真 题 赏 析 章 末 综 合 检 测
章末复习总结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高 考 真 题 赏 析 章 末 综 合 检 测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第一篇: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地理教师邓立辉整理地理必修Ⅲ笔记1.1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

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③ 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9图)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

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

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④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分北、中、南三条线路。

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

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层次性注:两个区域,按照不同的指标,地理界线是不同的。

三、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对比长三角(华东地区、沪宁杭地区):读图和文字得到下列信息:1、定位:30°N~32°N,120°E~122°E,东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隔东海相望。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暖时间长,作物的生长期长。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水稻土,耕地较为分散,多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长江、京杭运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浦江6、作物:水稻、冬小麦、油菜、棉花7、矿产资源贫乏。

8、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发达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轻工业,利用交通优势进口矿产发展重工业)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构成东北平原)1、定位:43°N~48°N,125°E附近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陆性稍强),温暖时间短,作物的生长期短。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黑土,耕地较为集中,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有利于机械化的推广,耕作方式相对粗放,亩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嫩江、松花江6、作物: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辽南为冬小麦)7、矿产: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8、工业:我国的重化工基地。

四、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为例来分析1、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和稠密的水系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

2、开发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化不利的自然条件为有利的条件。

2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

2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5、地理区域与地理位置:区位:狭义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广义是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区位包含了位置的概念。

6、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自然位置(海陆位置)、政治位置(各种政治力量的空间配置关系)、经济位置(事物间的经济空间关系)。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黄土高原]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荒漠化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土地荒漠化,还包括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根本原因:①人口压力,②人类活动不当。

直接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地区人类活动后果过度樵采干旱区、绿洲砍伐天然植被作燃料植被的破坏,易引起地表起沙和造成风沙前移草原采挖药材、发菜过度放牧草原牧区过度放牧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旱作农业及草原牧区毁林、毁草开垦风蚀加强,土壤肥力下降,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用水不当绿洲盲目扩大开垦规模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气候干旱地区灌溉不当次生盐渍化荒漠化表现自然原因人为因素土地沙漠化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压力;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土壤次生盐渍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灌溉措施不当石质荒漠化石质山地,降水强度大坡地开垦、樵采造成森林植被的破坏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地区措施绿洲外围沙漠边缘生物措施封沙育草绿洲前沿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风沙林带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缺乏水源地区工程措施利用柴草、树枝等设置沙障,拦截沙源、阻挡沙丘移动各地因地制宜提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地区主要的人为因素治理措施农作区灌溉不当、过度开垦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还草牧区草原掘井、过度放牧减少水井数量,降低载畜量绿洲地区过度樵采、上游用水过量多渠道解决农牧民能源问题,河流上、中、下游合理分配水资源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坡地开垦、樵采退耕还林,发展立体农业,解决农民燃料问题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洞庭湖湿地】1、森林分布现存的原始森林分布:集中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知识点汇总(1)(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知识点汇总(1)(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汇总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1.能源的分类(1)按性质分类: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2)按使用状况分类新能源:潮汐能、生物能常规能源:煤炭、石油2. 分析区域资源开发条件:①资源状况;②市场条件;③交通条件。

3.山西省煤炭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多、广、齐、优、好);大同煤田——优质动力煤(燃烧发电);河东煤田——优质主焦煤(冶炼钢铁)。

(2)市场广阔(3)位置适中,交通便利4.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

5.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效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①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②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③“三废”的治理(废水、废气、废渣);④调整产业结构;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思路凌汛的条件:一是要有结冰期,二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2. 河流水系特征描述要素3.河流的水能开发条件4.河流的航运条件5.河流的治理原则与措施6.流域开发的分析思路(1)确定河流的自然地理背景(气候、水文、地形、植被、资源);△这些开发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2)分析流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城市和工农业);(3)判断流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针对问题和流域的优势提出治理和发展措施。

7.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方向①上游河段发电(梯级开发):水量大、落差大发展旅游:利用山水资源、发展旅游业生态保护(建设自然保护区):河流水源地、保护水质地处山区、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②中下游河段航运:水量大、水流平稳,有利于发展航运防洪:洪涝灾害多发,要注意防洪灌溉:河流中下游平原为主要的农业区8.大坝的经济效益:防洪、发电、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导语】⾼⼆⼀年,强⼈将浮出⽔⾯,鸟⼈将沉⼊海底。

⾼⼆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吃透课本;⼆,找寻适合⾃⼰的学习⽅法;三,总结⾃⼰考试技巧,形成习惯。

为了帮助你的学习更上⼀层楼,⾼⼆频道为你准备了《⼈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梳理》希望可以帮到你!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①⾃然条件: A、区域位置; B、⾃然环境条件:a、⽓候;b、地形;c、⽔系⽔⽂特征。

C、⾃然资源:a、矿产资料丰富;b、⽔能资源丰富(⽐降⼤决定)。

②⼈⽂条件:A、⽣产⼒⽔平;B、经济基础;C、交通航运条件;D、⽣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2)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河流的利⽤与治理为核⼼,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态环境进⾏恢复和治理。

具体内容包括: ①防洪;②发电;③航运;④灌溉;⑤旅游;⑥⼟地利⽤;⑦提⾼⽔质等。

(3)综合治理的主要对策措施 【同步练习题】 1.关于流域和⽔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流域是由⼲流和⽀流构成 B.⽔系是由河流分⽔岭所包围的范围 C.流域是⼀种特殊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常密切 D.⽔系是⼀种特殊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常密切 2.关于流域开发的⾃然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的⾃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未来开发⽅向 B.流域的⾃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式 C.流域的⾃然背景对河流的利⽤⽅式和流域的开发⽅向影响不⼤ D.流域的⾃然背景对河流的利⽤⽅式和流域的开发⽅向影响很⼤ 3.关于河流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在利⽤过程中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质保护 B.河⾕平原是⼈类集中分布的地区,其⽣态环境直接直接影响河流的⽔质和⽔量 C.河⾕平原是⼈类集中分布的地区,是⽣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D.⼭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态环境对河流的⽔量和⽔质影响不⼤。

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陕西省为例
1、两类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

(大同煤田-优质动力煤,河东煤田-优质主焦煤)
②市场广阔:我国能源需求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内容: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三条外运铁路主干线(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2019年以后,山西对外电力输出增长迅速,此举对本省的有利影响是:①缓解运输压力②减轻大气污染③提高经济效益。

4、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5、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6、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
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的发展。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 1 -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 3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 7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 11 - 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一、环境安全问题1.环境安全(1)含义:环境安全又称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2)两个角度①从自然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

②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2.环境安全问题(1)界定: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

(2)主要类型①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是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核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污染事件导致的。

②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是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的,它们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累积才能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

[特别提醒]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这里的“某个临界值”主要是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而没有破坏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为标准来衡量的。

【推荐下载】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推荐下载】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键入文字]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研究课题,曾被称为科学之母。

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2)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1)储量丰富
 (2)分布范围广,40%的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
 (3)煤种齐全,十大煤种都有分布
 (4)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
1。

高中地理第三章总结知识点

高中地理第三章总结知识点

高中地理第三章总结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其中地理学家将地球分成了不同的地理区域,用来研究地球表层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第三章主要是讲解关于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的知识,学习了解大气圈和水圈对地球生物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球气候区带和地球板块构造运动等知识。

下面我们将对第三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同学们复习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一、地球的大气圈1. 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是围绕地球的一层气体,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

2. 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圈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等四层结构,每一层的特点及对地球生物环境产生的影响。

3. 大气圈的温度大气圈随着高度的升高,温度有不同的变化规律,而温度变化对地球的气候和生物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地球的水圈1. 水圈的组成水圈主要包括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分为海洋、淡水、地下水和冰雪等四种形式。

2. 水圈的循环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资源在不同水体之间不断进行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和河流湖泊等水循环过程。

3. 水圈对地球生物环境的影响水圈对地球生物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候、植被和动植物。

三、地球气候区带1. 气候分类原则气候分类主要是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对地球气候区带进行划分。

2. 气候带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气温和降水量的规律,地球分为热带气候区、温带气候区和寒带气候区。

四、地球板块构造运动1. 地球板块构造地球表层地壳由许多大小不等的块状岩石板块构成, 称之为地球板块。

2. 地球板块运动的类型地球板块运动主要有两种类型:构造性板块运动和破坏性板块运动,这两种类型的运动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

3. 地震和火山的发生地球板块运动会引发地震和火山的发生,这两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有一定的影响。

总之,第三章关于大气圈和水圈的知识点,通过对大气圈和水圈对地球生物环境的影响、地球气候区带和地球板块构造运动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了地球表层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对地理学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章末小结课件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章末小结课件 湘教版必修3
相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可以实现(shíxiàn)不同地区的优势 互补和相互促进。
第七页,共10页。
2.农业生产一般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共 同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区位(qū wèi)条件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趋显 著。不同区域农业区位(qū wèi)条件各有差异,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八页,共10页。
返回
3.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显著 (xiǎnzhù)。不同时期,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不同工 业部门之间往往具有工业联系,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 形成工业地域。
第九页,共10页。
4.交通运输的布局受自然(zìrán)、社会、经 济、科技多种因素的影响,交通运输可以影 响区域内聚落的形态与发展、城镇的分布与 商业网点的布局。
第十页,共10页。
返回

1 部
第 三
章末 小结
核心(héxīn)要 点扫描
分 (bù

(xiǎoji é)
阶段质量检测
fen)
第一页,共10页。
第二页,共10页。
第三页,共10页。
第四页,共10页。
第五页,共10页。
[知识(zhī shi)网 络必建]
第六页,共10页。
[重点语句必背] 1.受自身特点的影响,不同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特征也不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课件第三章章末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课件第三章章末总结
第七页,共10页。
(2)上述(shàngshù)灾情统计的精确性高,主要是利用了( )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解析:第(1)题,遥感具有实时监测功能,可以随时了解干旱的状况。第(2)题,GIS具 有对相关数据进行操作和分析的功能,因此灾情统计的精确性应依靠GIS。 答案:(1)A (2)B
RS和 灾前:圈定危险区,对危险程度作出评价,指导防灾活动;灾中:实况 GIS结合 监测并作出评价,指导抗灾活动;灾后:评估损失,指导救灾活动
第六页,共10页。
[典例]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网站消息,国家防总近日公布(gōngbù)2014 年全国干旱灾害情况。据统计,2014年全国作物受旱面积3.4亿亩、受灾面积1.8亿亩 、成灾面积8 516万亩、绝收面积2 227万亩,因旱造成粮食损失2 006万吨、经济作物 损失276亿元、直接经济总损失910亿元。据此完成(1)~(2)题。 (1)对干旱进行实时监测,主要采用的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电子地图
人迹罕至的地区可展现遥感作为灾害监测“千里眼”的优越性;④在灾害
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对灾害发生的规模、速度以及是否复发进行监测
第五页,共10页。
地理信 息系统 (GIS)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原因与规律分析、灾害 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订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 供依据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章末总结(zǒngjié)•能力提升
第一页,共10页。
网络体系构建(ɡòu jiàn)
专题归纳(guīnà)整合
高考(ɡāo kǎo)真题链 接
第二页,共10页。
第三页,共10页。
[答案(dáàn)速填] a. GIS b. 数字地球 c. GPS d.资源(zīyuán)普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3.“3S”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训练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是某公司的一项信息化服务演示。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位独居的老太太突发心脏病,在倒地的一刹那,她手臂上的 手表式GPS发出红色急救信号。医护人员从“医疗急救GIS”
乙:RS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水灾损失;
丙:装载GPS接收器的运钞车发送位置信息到监测中心,GIS 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路线;
丁:RS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GPS
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 (甲、乙、丙、丁任答一点)
二、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技术之间的关系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它们的关系是围绕着地理信息这个中心发生的。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2.数字地球的概念和功能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1)概念: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 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功能:数字地球能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等大量 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 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
中的地图上迅速找到了她的住址,立即调度装有车载定位系
统的救护车按照电子地图上的路径提示,在最短的时间内抵 达老人的房间,为她量血压、测心跳、输氧气„„ (1)“数字地球”有什么特点? (2)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3)材料中的案例应用了“数字地球”的哪些技术?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3S”技术的特点及其具体应用,应 根据“3S”技术(RS、GPS、GIS)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判断。
“3S”技术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其应用范围、类型的不同。第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1)题,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第(2)题, 地图测绘部门为及时更新城市道路变化信息应用RS技术;交 通监控与救援管理系统应用GIS技术设计最佳行车路线;对交 通事故发生地与警车、救护车的精确位置定位应用GPS技术。 第(3)题,“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RS,应为⑤和①,“提 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GPS,应为⑥和④,“反馈影像信 息处理结果”的是GIS,应为③和②。第(4)题,从图中可以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___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_____,表 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③和_____。 (4)图3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
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丙
代表_______技术的组合。在图3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 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看出丙为GIS与GPS的交叉,所以应为GIS与GPS技术的组合。
答案:(1)1∶50 000 000
(2)RS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A、D、B、C
(3)① ④ ②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GIS
GPS

(4)GIS与GPS 甲:RS获取矿床露头信息,GIS分析矿产种类,GPS确定矿床 露头位置;
题。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1)GIS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根据图1显示的查询半径,图中 以北京为查询中心的地图比例尺为_______。根据图中显示的
经纬度可知,地图中代表呼和浩特、济南、太原、天津的字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母分别是_______。 (2)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地图测绘部门为了及时更新 城市道路变化信息,需要利用_______技术。图2所示的交通 监控与救援管理系统,根据交通事故发生的地点,利用___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主要的任务;⑤服务对象覆盖全社会层面。 (2)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小到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娱乐等, 大到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如预测气候变化、治理环境 污染、防灾减灾、保持生物多样性、解决政治或经济危机、
增加农业产出等。
(3)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车载电子定位 系统、电子地图等数字地球技术。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知 识 系 构 建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训练1】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 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运用“3S”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____技术,快速设计出警车、救护车赶往出事地的最佳行车
路线,而交通事故发生地与警车、救护车的精确位置是利用 _______技术获取的。为了能对运动中的汽车精确定位,至少
需要接收______颗卫星的信号。
(3)图3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
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⑤和
【解析】本题以“信息化服务”为切入点,考查数字地球的 特点、技术及应用。仔细阅读材料,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答
题的关键。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答案:(1)①具有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三者的融合统一 是与其他系统相区别的根本标志;②可迅速充实和联网;③ 是一种开放式的数据平台;④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是最
第三章
章末总结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要 点 归 纳 整 合
一、3S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3S”技术在技术装备、技术环节、特征、
作用、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区别与联系,具体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如下表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