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区别
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区别随着国家日益强盛,宏观经济管理政策也日趋完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也成为了两个常见的调控手段。
然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存在差异,需要仔细区分。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讨论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区别。
一、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等政策手段来增加国内的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它推行的主要动力是增加政府支出,包括公共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支出、减税政策等,从而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刺激企业投资,使经济保持增长。
积极财政政策主要用于经济活动稀缺和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
例如,2015年,中央政府开展积极财政政策,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实施了“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 supply-side reform,加大了对全国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并将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新增和改扩建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
二、稳健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央行的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的管理等方式,保持货币和信贷的稳定与安全,促进全面经济增长。
稳健货币政策要求央行掌控货币供应,并保持通货膨胀、利率、市场汇率等要素的稳定。
稳健货币政策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维持货币稳定、保持金融信用安全等而推行的。
例如,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的稳健货币政策包括通过降准等方式提高银行的流动性,以便稳定金融市场并对抗COVID-19的冲击。
此外,通过实践,中国央行可以有弹性地管理利率和控制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以避免过度通货膨胀,从而稳定市场情绪并调整经济活动。
三、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区别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是两种不同的政策调控方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政策工具、目标定位和实际效果。
具体来说,其中主要区别体现为以下方面。
1. 政策工具不同积极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开展投资、增加政府支出等方式来扩大经济活动,而稳健货币政策则通过央行通过管理货币供应量、调控利率等方式实现对整个经济的管理。
【稳健】正确认识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关键字】稳健正确认识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摘要: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挑战更加严峻。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恢复的过程必将缓慢、动荡而曲折。
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还在蔓延;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债务负担沉重,流动性泛滥;美国再次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虽然可能有助于缓解美国本身的问题,但必然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通货膨胀等负面影响;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复苏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通货膨胀问题。
从国内看,微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
特别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近来物价上涨压力增大以及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过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结构性的,也有体制性的;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使得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只有着眼于长期发展来解决短期问题,通过解决短期问题来化解长期矛盾,才能为“十二五”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良好基础。
此外,世界经济正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比如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等,既对我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
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努力培育发展新优势,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总体判断,2010年我国微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正在逐步转入正常增长的轨道。
2011年,虽然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只要牢牢把握积极稳妥、审慎灵活的微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有效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微观调控政策,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我国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2011年中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简析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
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加大财政支出和降低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政策。
在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采纳,将在本文中进行简析。
背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不断增加。
为了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旨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结构调整、保障民生改善。
财政支出的增加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有效投资,我国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推动经济发展。
一方面,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例如,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包括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这些项目旨在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地区间的互联互通。
另一方面,我国还加大了政府对于民生领域的支出。
例如,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税收政策的调整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和刺激消费需求,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税收政策调整。
一方面,减税降费措施得到了加大力度。
我国降低了增值税税率,特别是减税和免税政策在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实施。
另一方面,我国加大了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力度。
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调整税率等措施,减轻了个人税收负担,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
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财政支出的增加促进了有效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民生领域的支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经济的内需。
第二,税收政策的调整促进了企业活力和居民消费。
税收减免和个人所得税改革,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增加了企业盈利能力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激发了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需求。
应对风险挑战的方向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财政支出的增加可能加剧债务风险。
政府在实施财政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债务规模和可持续性,避免出现财政风险。
其次,税收政策的调整需要综合考虑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公平性,避免出现“过度减税”。
扩张性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材料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2013 年 3 月 5 日在十二届全 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必须 继续实施积极 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 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继续实施 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二是结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 围。三是 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 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 般性支出。四是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 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 制社会总需求。在经济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 约时,物价会上涨,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 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 经济“降温”。
③稳健的财政政策:既不是扩张的,也不是紧缩的,而 是在财政预算收支上有压有保,有保有限,有严有宽;在项 目建设上有上有下,有长线有短线。压与保、严与宽、上与 下相结合,适度在其中。始终保持预算收支基本平衡、结构 均衡。稳健的财政政策是平衡的、匀称的财政政策,它既不 “缺位”,也不“越位”,可称之为“中性”的财政政策。
——教你如何快速、准确获取有效信息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热点材料] 材料一 随着国民经济的 健康发展和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财政收 入明显增加。数据显示,2012 年全年,中央财 政收入 53 133 亿元,比上年增长 9.4%;地方财政收入(本 级)61 07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2%。 财政收支的增加, 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相关地区和行业建设。
设问:说明材料所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第一步:获取信息,调动知识
积极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什么
积极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什么推荐文章2017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什么意思热度:商会管理制度范文三篇热度:党员四个服从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热度:超级巨星的英文是什么热度: fighton是什么意思热度: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
稳健财政政策是财政政策重要类型之一。
那么,积极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的意思有哪些?店铺为您分享。
积极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的意思积极财政政策的意思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
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
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
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
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
而作为结构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
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
这是市场机制和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
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实质上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等措施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
减税可以增加民间的可支配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直接构成因素,增加财政支出会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措施。
内容包括: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税收政策,分批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有关项目实施税收减免;推进“费改税”改革,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提高公务员工资、增加对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支出等。
这些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拉动了社会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积极的货币政策主要是:第一,较大幅度地增加货币供应量,尤其是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
考虑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比较富裕但货款需求相对不足,而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相对于贷款需求却显得不足的状况,投放基础货币可以考虑如下方式:一是财政部发长期国债,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购入后转卖给中央银行;二是增加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改变目前实际上存在的对小金融机构再贷款的限制,对资信和经营状况较好看中小金融机构以再贷款支持,使它们有能力支持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和小需镇建设;三是根据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实际需要,适当提供再贷款,并允许资产管理公司发行债券,抵冲关键性大中型国有特别是军工企业的部分债务,由央行买入,增加货币供给,化解部分金融风险,从而有效使用沉淀在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过剩资金。
第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完善准备金制度。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会有助于增加金融机构可运用的资金数量,以支持经济增长。
当然,除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外,还应继续改革准备金制度,包括降低乃至最终取消超额准备金存款利息,并将由此节省的利息支出转入中央财政的预算收入,还包括按月平均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法定准备金可用于清算,等等。
浅析中国财政政策
浅谈中国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中国财政政策的主要职能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根据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宏观经济分析小组的分析2011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将会致力于“经济增长恢复常态,货币政策趋于中性”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继续回升向好,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经济发展总体上呈“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
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难言乐观。
作为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外需疲弱、政策调控和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2011年我国经济总体上谨慎乐观:预计全年GDP增长9%左右,比2010年回落约1个百分点;CPI上涨3.5%左右,略高于2010年。
宏观政策总体趋于稳健,财政政策更加强调结构调整和“包容性增长”,货币政策趋于中性,更加强调管理通胀预期,加强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利率、汇率微有上升。
经济运行总体上依然呈“高增长、低通胀”态势.2011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快速回升转入稳定增长阶段,重点有以下内容:(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二)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和“稳增长”(三)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或“中性”,货币信贷回归常态(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避免剧烈波动(五)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方向不动摇、力度不放松在财政政策的着力点上,更加注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重视稳定物价总水平,同时积极防范财政风险。
短期来看,现在的财政政策和前一段时间应对危机时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中长期来看,要继续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以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又将会有哪些新的举措?在3月20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主论坛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围绕财政政策和公共财税体制改革作了精彩发言。
简析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经济学原理及意义
简析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经济学原理及意义根据宏观经济理论,调节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只能解决单独出现的失业问题或者通货膨胀问题,不能解决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的滞胀局面。
如果需要解决同时出现的失业和通货膨胀局面则应在推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同时配合实行供给管理政策,其主要包括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
所以,采用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或宏观经济政策组合要根据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决定。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且还正处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矛盾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下行压力。
另外,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刻调整期,中美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
在此背景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综合协调发展,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更好地抵御下行压力和内外部风险,从而实现更为稳健的运行。
具体分析如下:(1)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就是优先保证人们能就业,就好业。
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一方面说明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非常大,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就业。
另一方面,就业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要素,只是靠要素投入增长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人力资本红利的增加。
所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既是保障民生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2)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中有进的总基调。
就当前来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抵御经济的下行压力,而且还有利于增加就业,保障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同时还能防止经济出现大幅度波动,从而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和稳预期的发展目标。
(3)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就业压力大,经济下行的深层次原因包含着经济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压力大、创新能力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方面。
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问题
一、引言宏观经济学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大萧条,宏观经济政策则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已成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两大政策。
虽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通过相互配合来调控经济,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如何配合的问题。
例如,当高通货膨胀率和低产出(或者高失业率)并存时,如果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而货币政策扩张货币供给,此时两大政策虽然都会提高产出和降低失业率,但这样的政策配合会助推通货膨胀率的继续上升。
相反,如果财政政策增加税收,货币政策紧缩货币供给,此时的两大政策虽然都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这样的政策配合将加剧经济衰退和提高失业率。
财政与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所采用的工具和方式各异。
财政政策通过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来调控经济,货币政策则通过改变实际利率来影响货币供给,或者直接增加经济中的货币供给。
只有将两者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对宏观经济实施有效调控。
如果缺乏两大政策的科学合理配合,则不能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
例如,同时使用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大政策。
当前,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两大政策搭配使用的成效,对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
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为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运行以及实施宏观调控奠定坚实基础。
宏观经济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表明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政策搭配;宏观调控中图分类号:F812.0;F8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740(2020)02-0012-05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问题*阴姜羲1刘秀光2(1.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福建福州350003;2.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广州510450)收稿日期:2019-08-28作者简介:姜羲(1979-),男,福建长乐人,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
如何评价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扩大国债的发行,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
应当肯定,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通过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带动了相关行业的生产,从而进一步带动了消费和投资。
对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近一年来的初步评价是,决策正确、反应果断、措施对路、实施快速、作用明显、效果直接。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初步经验是,在危机关头,决策一定要坚决果断,不拖泥带水,善于驾驭复杂局势;要全面分析,抓住关键,措施对路;要政令畅通,实施有效,杜绝和减少“肠梗阻”等现象的发生;要加强跟踪和监督,既要保证政策的执行效果,更要防止政策在执行中变调。
正是这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的快速、有效实施,才保证了中国经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停止下滑,并出现企稳回升的良好现象。
可以这样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目标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一作用不仅在眼前,而且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一,扩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没有导致通货膨胀。
一方面我国的生产能力确实有过剩现象,总需求的增加促进了生产能力的利用;另一方面,我国还没有实行浮动的汇率体制,再加上出口情况尚可,总需求的扩大没有使本国的货币贬值或者说本来是应当升值的,进口品和进口原材料价格没有因之上升而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其次,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虽然使公共借款需求更高,但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既增加了货币的交易需求,也增加了货币供应,没有发生社会公众的信任危机,利率也没有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反而比以前降低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并没有被抵消掉。
再次,挤出效应很小,甚至没有。
事实证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对利率几乎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对投资额的影响更小。
所以,基本上不存在挤出效应。
总需求的扩大可能会通过加速器效应使投资额增加。
在我国现行条件下,财政支出的启、体效应是值得肯定的,需要研究的是结构性效应。
增加公共投资的最大缺点就是缺乏资金有效利用的监督,很容易引起浪费。
分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的原因
解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原因09金融本科六班刘雪松摘要:我国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1、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2、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3、调整国民收入的格局,增加财政规模,促进提高居民收入4、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然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宽松的”货币政策、“中性的”货币政策或“紧缩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财政政策发挥预期的作用,因此我国今年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关键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危机正文: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起人们的恐慌以及对未来形势的不看好或者说彷徨,导致消费需求和对实体方面投资需求不足。
2009年政府的4万亿人民币的投入其中大部分流入央企和国有企业,而这些企业拿到这些资金后并没有投资实体,为了避险大量的资金流入了房市和股市。
再加上银行房贷的优惠政策和政府的一些鼓励政策使地王频现,房价狂涨,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物价指数(PPI)也开始上升。
然而金融危机前的扩大的产能未能被消耗掉,导致产能过剩。
一旦产能过剩,经济将处于恶性循环之中——企业很难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投资需求下降,一些企业会破产或被迫裁员,这将反过来威胁工人的收入和工作保障,因而他们将减少消费和投资需求。
而这无疑又导致生产过剩问题更加严重。
从中我感觉到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刺激产能的消耗,经济的复苏并没有多大作用。
正确认识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木 刊 专 稿
正 确 认 识 我 国 实 施 的 积 极 贝 政 政 策 和 稳 健 货 币 政 策 才
丛 明
( 务 院 研 究 室 宏 观 经 济 研 究 司 , 京 l0 1) 国 北 o0 7 [ 键 词 ]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 健 赞 币 政 策 ; 果 ; 碴 美 稳 致 风 f 摘 要 ] 19 9 8年 世 束 , 我 国 实 施 的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和 稳 健 货 币 政 策 取 得 了扩 大 内 需 和 促 进 经 济 鞋 快 增
行 量 15 0亿 元 , 等 。 0 等 19 9 8年 上 半 年 的 经 济 发 展 进 一 步 证 实 , 亚 洲 金 融 危 机 对 我 国 的 负 面 影 响 逐 步 加 深 。 上 半 年 出 口 增 速 逐
月 放 慢 , 季 度 增 长 1 % , 一 32 4月 份 增 长 7 9 . % 5月 份
先 在泰 国爆 发 , 然后 迅 速 波及 东南 亚 国家 . 而 冲击 韩 继
国 、 本 、 罗 斯 等 我 国 周 边 国 家 和 我 国 的 台 湾 、 港 地 日 俄 香
区 但 整 个 19 9 7年 下 半 年 . 洲 金 融 危 机 还 未 直 接 殃 及 亚 到 我 国 , 为 当 年 我 国 外 贸 形 势 比 较 好 , 贸 出 口 比上 因 外 年 增 长 加 .% .使 我 国 对 外 贸 易 的 位 次 跃 居 世 界 第 十 9 位 。 9 7年 . 国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比 上 年 增 长 8 8 , 国 19 我 .% 全
下降 I %, 5 6月 份 仅 增 长 I6 , 个 上 半 年 出 口增 长 .% 整 7 6 , 去 年 同 期 相 比增 幅 回 落 1 % 与 8 6个 百 分 点 。 由 于
目前国内积极财政政策分析
当前国内积极财政政策分析一、积极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深层次原因分析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打击和损害了亚洲各国经济,对我国的经济也造成了严重的外部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采取了对内启动内需、对外扩大出口的宏观政策组合,消除外部冲击可能带来的各种连锁反应,积极财政政策是其中最重要并且最有效的政策手段之一。
但是,从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看,这些政策的出台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背景。
首先,我国宏观经济的态势已由供给短缺转化为生产的全面过剩;由通胀转变为通缩。
其次。
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已由实现传统的工业化转换为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目标;由追求以人均GDP增长为主要标志的经济增长转变到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由强调效率优先的市场化改革转变为同样重视社会保障和公平。
再次,我国已经进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重视法治和规则,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改善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是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就要求我国的财政体制和收支结构实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和更有效率的改革,以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所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简单看作是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它更是一项结构性的财政政策。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积极财政政策首先是一项应急措施,是为了化解外部冲击,扩大内需和支持出口,确保经济增长的短期扩张性措施: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从一开始,就不但是一项短期扩张性措施,而是包括了更多和更重要的中长期内容;它不但是一项总量政策,同时又是一项结构性政策。
(一)积极财政政策是扩张性政策和结构性政策的组合在规范的经济理论中,有几点是既定的:一是给定了比较完善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二是结构和技术问题只在中长期才发生变化。
在这些条件下,以解决总有效需求不足为目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或减税等,来刺激需求并带动整个经济增长。
所以,从中国实际出发来界定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就不能把它简单看作是规范济理论中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浅析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
24 不 同政 策措 施 在 政 策 时滞 上 具 有 差 异 .
次危机对我 国金融体系 的直接影响 比较有限 。 随着危机 引发 但
的各 国经 济放缓甚至衰 退 , 国经济也难 以独善其身 , 我 特别是 出口贸易受到较大 的负 面影 响。 随着我 国2 0 年9 0 8 月以来经 济出现 的逐步下滑和财政收入 增速 的放缓甚至于负增长 ,我国政府迅速启 动积极财政政 策 ,
认识到 , 积极财政政策不是万能的 , 需要科学评价其实施效果 , 为此 , 出以下几点建议 : 提
3 1 制 定 和 实施 积 极 财 政政 策 转 型 战略 .
此 次积极财政政策在2 1年实施结束后 , 00 从短期抑制经济 波 动的基本功能看 , 其历史使命 已经完成 。它不仅有效促进 了
经济 的回升发展 , 而且对我 国中长期经济稳定增长产生了深远
( 转 第5 7 ) 下 1页
5 3 1
{ 来与击场 壶
第 13 7 0 1 8 ̄ 期21年 /
金 融 管 理
由上述分析 可知 , 提高公 司的整 体竞争能力 , 要 必须在盈
利能力、 财务状况 、 营状 况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 经 从
确定 了基础设施 、 、 安居 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的建设 , 了民 体现 生财政的理念 。由此 , 19年我 国再一次启动 了积极财政政 继 98
策。
2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的 实 施 效 果
从对 经济增 长率 的拉动作 用看 , 0亿 元 的财政 赤字 使 9 0 5
2 0 年的经济增长受益最多 , 09 拉动 当年经济增长 提高0 3 百 .个 7
从对经济增长率 的拉动角度分析 ,09 20 年的政 策措施拉 动 当年 经济 增 长率提 高 了0 9 . 个百 分点 。考 虑滞后 因素影 响 , 6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哪些区别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二者各有侧重,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
这个也将成为历年考试的考点,所以学生分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很有必要!1、两者的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的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放生作用。
2、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财政机关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直接制定的。
3、政策目标有区别。
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但各有侧重。
货币政策侧重于货币稳定,而财政政策多侧重于其他更广泛的目标。
在供给与需求结构的调整中,财政政策起着货币政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在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货币政策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解决。
4、调节的范围不同。
财政收支及其政策体现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其调节范围不仅限于经济领域,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货币政策主要处理商业性金融系统功能边界内的事务,其调节范围基本上限于经济领域(当然,可以由经济领域间接传导到其他领域)。
5、调节的侧重点不同。
虽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对总量与结构发生调节作用,但财政政策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带有更为强烈的结构特征,因为财政收入按不同项目与不同规定来组织,可以直接调节不同地区、部门、企业及个人的收入水平,财政支出按资金性质与用途来安排,可以直接调节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财政政策对总量的调节,则主要是以政府收支及其乘数作用影响社会总资金运动的全局。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区别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区别首先,定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第二,内容不同,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保护价收购粮食、国家政策关于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属于财政政策。
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准备金率的调整属于货币政策。
第三,手段不同。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货币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控制贷款规模、汇率调整。
第四,实施主体不同。
财政政策的实施主体是政府。
货币政策的实施主体主要是中央银行1.我国“二元社会”的状态在当代中国,在城乡分治的行政建制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其核心是强制性分类的居民身份制度。
市民身份(非农业户口)和农民身份(农业户口)这种城乡隔离二元结构下的户籍制度,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制度障碍,并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建制上的城乡分治变成了城乡合治,在政策的掌握尺度上也略有放宽,但迄今为止,这种城乡居民之间的身份壁垒尚未打破,二元社会也还没有转变为一体化社会,而仍暂时处于“三元社会”的过渡状态。
这三元分别是:持有城镇非农业户口的市民、无户口或持有农业户口而长期居住在城镇的准市民、持有农业户口和农村非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
3.我国的分配制度问题在分配制度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1)分配关系尚未理顺,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和部分国有单位内部平均分配情况并存;(2)农民收入增长过缓,一些城镇居民生活困难;分配方式不规范,分配秩序混乱,调节手段不完备。
因此,必须继续推进分配收入体制改革,解决分配领域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积极财政政策
和稳健财政政策
许春霞
(大同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山西大同037008)
[摘 要]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良好效果。
但任何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在内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我国财政政策离不开其赖以发挥作用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宏观经济背景和形势, 2005年政府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对财政政策的调控目标、方式、手段进行适时调整,实现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型,以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和长期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稳健财政政策
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
积极财政政策是在一定程度上以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规模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适度增长和社会稳定的目标,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以国债和支出两大政策工具的运用为主。
自1993年我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以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起,到1997年,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但从1998年起,经济出现偏冷,共有四个特点。
第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1998年逐渐显现,尤其是外贸方面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
外贸增长幅度明显放慢,并于1998年5月一度出现负增长,极大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客观上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了基本条件。
第二,中国经济处于周期性低谷阶段,经济增长明显趋缓。
同时,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均下降,通货紧缩迹象明显。
第三,全面买方市场形成。
1997~1998年我国出现了较全面的“买方市场”,生产能力过剩,绝大多数产品供给能力大量闲置,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第四,货币政策连续运用,但效果不佳。
尽管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放松银根、刺激需求的政策,中央银行先后多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并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降低准备金率等,但货币政策没有产生足够明显的政策效果,其操作空间和余地已经相对狭小。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措施和效果
积极财政政策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刺激投资需求、增加出口、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1.增发长期建设国债,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规模。
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7年间,财政赤字规模从1998年的960亿元达到2003年的3198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共发行9100亿元,直接带动地方、部门、企业投入项目配套资金和银行安排贷款2万余亿元,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如对大江、大河、大湖进行了大规模的堤防工程建设和水毁工程修复以及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工程。
国债项目投资对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发挥了重大作用,对于G DP增幅的贡献率,1998年为1.5%,1999年为2%,2000年为1.7%,2001年为1.8%,2002~2004年也在
1.5~2%的水平。
2.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以刺激消费需求。
重点是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包括适当提高社会保障“三条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的收入水平,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同时,适当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千方百计解决国有企业养老金拖欠问题。
另外,采取措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了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
3调整部分税收政策,支持外贸出口,鼓励投资。
根据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变化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情况,多次提高了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潜力和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另外,针对投资需求不足问题,贯彻实施减免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政策,以鼓励投资。
从1999年11月1日起对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以求促进、刺激居民即期消费,拉动消费需求。
4.在安排国债投资时,注重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特别是2000年以后,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促进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积极财政政策成功地发挥了其宏观调控的作用,与其他的各项宏观政策共同保障了我国经济持续平稳的增长。
三、由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变
2004年我国经济增长逐渐摆脱了经济衰退和通通货紧缩的阴影,开始向繁荣高涨阶段发展,我国的财政政策也从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向中性导向的稳健财政政策转型。
(一)积极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财政政策的背景
1.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进入了新一轮扩展期。
但也出现了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旺、经济过热等问题,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并带来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局面。
为此,国家陆续出台了包括限制重点行业投资、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
而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转型退出,货币政策执行的效率势必将被大大削弱。
因此,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和转型是必然的选择。
2.财政自身的风险也迅速加大,国债余额在2003年末已经达到了2.1亿元以上,占G DP的比重为20%左右,财政赤字规模也连续突破3000亿元,创下建国以来最高值。
在这种情况下把积极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财政政策,既可以缓和经济偏热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有可以防范财政风险,是符合我国当时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的。
(二)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随着财政政策由积极向稳健转变,财政政策将进一步与时俱进地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职能作用。
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即控制赤字、推进改革、调整结构、增收节支。
1.控制赤字。
控制并适量减少中央财政赤字,适当压缩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在预算内适当增加基本建设投资支出,逐步降低财政赤字占G DP的比重。
2.推进改革。
财政支出要为推进各项改革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在继续安排部分国债项目投资,整合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保证一定中央财政投资规模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资金规模,腾出更多财力,用于支持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公平和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和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体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
3.调整结构。
财政支出要进一步实行结构性调整,加大对农业和社会事业的投人。
对于国家确定的贫困地区,中央政府加大了对这些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支出力度。
对于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政府财政要保障事业发展所需的必要经费。
4.增收节支。
保持财政收入增长在总体高于财政支出增长的态势,以利于进一步控制和压缩财政赤字规模。
要在总体不增税负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通过依法征税,堵塞漏洞,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并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气,体现宏观调控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总之,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是配合宏观调控机制的有效操作,解决了经济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而面对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财政政策要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其政策目标,就要从实际出发,及时跟踪政策效应,及时调整政策内容,以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中国财政50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贾 康.中国财政政策的转型及展望[J].决策与信息,5,()
[责任编辑冯 霞]
2008年11月第11卷第2期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Journal of S hanX i Finance and E conom ics Univers ity(higher educati on edition)
N ov.,2008
V ol.11N o.2
.
2001.
: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