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浅论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浅论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浅论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摘要:稳健财政政策实际是一种中性财政政策。

目前,我国财政政策由积极向稳健转变,无论是从宏观经济形势发展,还是从财政政策短期效应来看,都是适时的。

在稳健财政政策实施中,要注意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策主体行为;注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注意推动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

关键词:稳健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短期效应,政策调整20XX年12月3日至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我国于20XX 年开始施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这一政策的提出,一时间引起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

自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被稳健的财政政策所取代,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一道向中性转变。

本文通过阐释稳健财政政策的含义,分析目前我国调整财政政策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若干对策。

一、稳健财政政策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这里包含两方面基点: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个是国家必须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包括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构成彼此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直接使用调节税收或增减政府支出的方法以达到特定经济目标的政策及措施。

在现实的宏观调控过程中,政府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按照“相机抉择”的原理,要适时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

我国政府此次提出用稳健财政政策取代实施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正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审时度势,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的重大调整。

1.财政政策类型和稳健财政政策的含义。

财政学理论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将其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类。

其中,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

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功能则与其正相反。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引言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等重大挑战。

因此,分析和调整中国的财政政策取向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当前中国财政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调整取向的建议。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的特点财政政策的总体取向稳健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取向一直以稳健为主要特点。

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投资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

随后,为了应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财政政策逐渐转向稳健。

稳健的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财政政策的稳健取向是否需要调整,亟待讨论和研究。

财政政策的偏向于支出当前中国的财政政策偏向于支出。

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投入相对较大。

财政政策的支出导向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比如,财政支出的过度扩张可能导致预算赤字的增加、债务问题的加剧等。

因此,需要对财政政策的支出取向进行适当调整。

财政政策的重点领域发生变化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重点领域发生了变化。

过去,财政政策主要关注基础建设等实体经济领域。

而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财政政策的重点逐渐向创新、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转移。

新兴领域的财政投入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转变增长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也需要注意在重点领域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和风险防范问题。

调整中国财政政策的取向灵活调整财政政策的稳健度当前中国面临着复杂的经济形势,财政政策的稳健度需要灵活调整。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适度放宽财政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过热时,可以适度收紧财政政策,控制投资规模和债务风险。

灵活调整财政政策的稳健度,有助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和效率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优化其结构和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论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立法

论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立法

论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立法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保持经济稳定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问题。

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立法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立法对于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财政政策的作用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节财政支出、税收和财政赤字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作用在于在经济高景气和经济低谷时期实现宏观调整。

在经济高景气时期,政府可采用收紧信贷政策,增加税收、减少财政赤字等措施,以防止经济过热;在经济低谷时期,政府则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

立法的作用除了财政政策之外,立法也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各国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或修改适当法律来提高经济竞争力,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等。

比如,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能鼓励创新创业;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律的实施,能够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行,从而保护消费者利益。

实现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立法要实现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立法,需要政府在调控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调节财政支出和收入政府可以采用财政政策作为主要的调节手段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政府需要确保自己的收支平衡,在确保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合理调控财政收入和支出。

2.保护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和监测能力,防范市场里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对于经济过于集中、垄断问题的事项要尽可能调控,以保证市场正常的运行。

3.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作为一项重大的政策安排,改革开放是创造和实现经济繁荣、增加劳动力及生产要素的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和立法的基石。

政府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增加经济资源、扩大就业人口、提高生产水平、提升财政收入及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等,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立法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述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论述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论述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必要性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策2011年是我国执行“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年,也是确保“十二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一年。

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准确而及时地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策。

这对做好2011年的经济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首先,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但应比2009年—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严重时有所控制。

其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向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将更多的钱用于“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领域,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农村水利交通、城镇公益性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体系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发展。

第三,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在改革税制的同时减轻中低收入居民的税负负担。

第四,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防止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三、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保持货币供给和信贷投放总量合理增长,既要满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又要把握好流动性总闸门。

第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把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投向“三农”、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发挥金融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作用。

第三,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四,保持金融稳定,切实防范各种形式的金融风险。

四、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必要性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在于:首先,虽然我国经济已经逐渐步入正常增长的轨道,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仍未消除,还需要对经济保持一定的刺激力度。

论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论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论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政策的调整将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过去几年,中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但是,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中国需要从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

稳健财政政策的重要性稳健财政政策是指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措施,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

稳健财政政策既可以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又可以为未来的经济发展留下更多的空间。

稳健财政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市场规律,遵循规则和原则。

稳健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改善财政结构过去,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而且财政支出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拉动的效应逐渐减弱,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少。

因此,中国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支出项目,逐步转向支持民生改善等领域。

2. 提高财政效益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可以优化财政支出,提高财政效益。

同时,提高财政收入也是实现稳健财政政策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财税制度也需要逐步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3. 调整宏观经济结构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

通过适当减少投资为主的财政支出,增加对人民生活的支持,可以促进消费增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4. 保持经济稳定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可以保持经济的稳定。

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起到缓冲作用,但如果长时间处于过度活跃状态,会导致经济过热、经济泡沫等问题。

通过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可以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避免经济的高波动。

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加强收支平衡管理稳健财政政策首先需要保证财政收支平衡。

需要在政府收入和支出的平衡方面做出合理的政策安排,实现财政和经济运行的协同。

从积极到稳健的财政政策

从积极到稳健的财政政策

从积极到稳健的财政政策我国财政政策从“积极到稳健”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这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新举措,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虽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要求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煤电油运形势趋紧,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减产,粮价攀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扬,通货膨胀的苗头开始显现。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动向,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把积极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财政政策是加强宏观调控的新举措,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①这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财政政策从积极到稳键的调整,是根据我国经济形势所作出的重大决策,真正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也是具体地分析了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间题后所采取的对策,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要看到现在,又要预见未来。

稳健的财政政策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后作出的与时俱进的决策。

(3)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①体现了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主持召开的,明确指出2005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我们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坚持党对国家政治领导的体现。

②体现了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使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增强。

刍议我国稳健的财政政策

刍议我国稳健的财政政策

刍议我国稳健的财政政策摘要:稳健的财政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类型之一。

在总量上,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在结构上则是“有松有紧,有保有控”,其实质是协调发展政策。

本文主要通过对稳健财政政策内涵的分析进而说明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及成就,最后对完善稳健财政政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稳健财政政策;基本内涵;措施探讨财政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用的调控手段,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1998年我国面对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经济过热的形势,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主要是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以扩大内需来拉动总需求。

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有低迷逐渐走向高涨,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扩张期,经济偏热、投资过旺。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又实行了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型。

从理论上讲,稳健的财政政策是相对于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而言的,因此又称中性的财政政策。

这种政策通常是在社会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实施的。

稳健的财政政策意味着通过适当控制和减少财政赤字与国债规模、优化国债支出方向、适当增加社会公共开支,达到有效地规避财政风险,减少国债资金安排使用中的负面影响,更好地促进财政稳定增长、提高经济建设资金运用效果,加快公共财政制度建立,最终达到保证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稳健财政政策的基本内涵稳健的财政政策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字。

1、控制赤字。

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量。

前几年我的赤字规模突破了三千亿元,但自从实施了控制赤字措施以来我国赤字规模在逐渐减少,如2006年财政赤字2950亿元,2007年的赤字规模2450亿元,2008年财政赤字1110.13亿元。

从这些数字上可以看出我国在控制赤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调整结构。

就是财政支出的具体安排要体现“结构导向性”,并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并且资金的安排不能统一定位要区别对待,要做到有保有压、有控有促。

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优化

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优化

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财政政策在国家经济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国家可以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主要手段以及调整对经济结构优化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财政政策调整必要性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结构优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财政政策调整可以通过调整负税率、减税优惠等措施,激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

1.2 平衡收入分配财政政策调整还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实现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例如,减免低收入群体的个人所得税,推行差别化税率,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扶持力度,实现收入再分配。

2. 财政政策调整主要手段财政政策调整主要采用的手段包括:2.1 调整税收政策通过降低企业税负、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发展。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消费税、资源税等手段,引导资源配置,保护环境。

2.2 调整财政支出适度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例如教育、医疗、科技等。

通过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3 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对处于困难中的企业、区域或群体,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其发展。

例如,对重点发展区域给予地方财政补贴,对创新型企业给予科研经费补贴等。

3. 调整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优化的作用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可以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调整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优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财政政策调整可以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

针对新兴产业,可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供投资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3.2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通过调整税收政策,降低传统产业的税负,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力度,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及建议

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及建议

nt nl et dutotef m w r ul n c , dcr erf a o fa s r . aoa b,ajs t h a e o t pbi f a e a ar t o t no t s t i d r ko c n i n yh e r i m xye m
进税制改革。
关 键词 : 财政; 积极财政政策; 稳健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 号 :S02 文献标 识码 : F1. A
文章 编号 :0 84 1 (06 0 -050 10 -96 20 )305 -2
Th e est n o n eme s rso a r igo tf m 'a ca oiy en csi a d c u tr a u e fc r yn u r f n il l y i l n p c
Ke wo ds: n c ;tea t ef a ca l y hef n ca l y y r in f a e h c v n i p i ;t r f a i p i i in lo c i in lo c m
所谓稳健的财政政策, 是在经济总量上财政政策 偏热的关注也迅速上升。但是伴随而来的部分行业 的实施对 宏观 经济 不产 生刺 激性或 抑 制性 的影 响 , 它 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 , 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要求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 出现赤字 , 不 以充分发挥市 越来越明显。同时 , 由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多 பைடு நூலகம்机制的作用…。其核心是松紧适度 , 着力协调, 年减产 , 放 粮食供应靠挖库存维持平衡 。20 04年全国
Absr c : e h r f a ca oiyi are u , es ol e u ef a ca e it dtesaeo teln -em t a t Wh ntef m n n ilplc crido t w h udrd c n n ild cf c l f h gtr i i s i ia h n o

论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论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论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引言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面对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需要及时调整财政政策,以实现经济转型和稳定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1. 经济转型的需求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

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而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迅速,需要财政政策的精准调控来促进其发展。

稳健财政政策调整可以通过增加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解决财政风险和债务问题当前,中国面临着财政风险和债务问题。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债务规模的增加,财政压力逐渐加大。

稳健财政政策调整可以通过控制债务增长,减少财政风险,防止财政危机的发生。

此外,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提高财政使用效益也是必要的。

3. 促进区域发展均衡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稳健财政政策调整可以通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区域发展均衡,减少区域间的差距,实现全面发展。

4. 加强社会保障和民生支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对社会保障和民生支出的需求越来越高。

稳健财政政策调整可以通过增加对社会保障和民生支出的投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水平,增强社会稳定性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5. 加强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稳健财政政策调整可以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避免金融风险的扩大和蔓延,保护金融稳定和国民经济安全。

此外,财政政策的调整也可以增加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浅析中国财政政策

浅析中国财政政策

浅析中国财政政策中国财政政策一直被认为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对中国财政政策进行浅析,以了解其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财政政策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财政政策的实施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手段。

二、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中国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宏观调控,以稳定经济增长、调整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等。

通过宏观调控,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对经济进行引导和控制。

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中国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来实施各种经济政策,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支持农村发展等。

同时,财政支出也用于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领域,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四、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中国财政政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来调节收入分配,推动经济发展。

在减税方面,中国政府实施了多项减税措施,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创新和创业。

在收税方面,政府强化了税收征管,加强税收执法力度,提高了财政收入。

五、财政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财政改革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

财政改革旨在提高财政体制效率、加强财政监管和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建立统一的转移支付制度等。

六、中国财政政策的挑战中国财政政策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财政支出的效率和环境友好程度需要改进,税收制度和财政体制的改革仍有待完善。

此外,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也对财政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七、结论总体而言,中国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调控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中国财政政策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以应对新的挑战和需求。

只有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政策的协同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论稳健的财政政策与提升财税立法

论稳健的财政政策与提升财税立法

稳健的财政政策与提升财税立法引言稳健的财政政策和提升财税立法是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调控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而财税立法则是为了确保财政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稳健的财政政策和提升财税立法两个方面探讨其重要性和作用。

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预算、税收和支出等手段,调控经济运行,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

稳健的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稳健的财政政策可以帮助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

通过适当调整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府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和新增债务的风险,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冷的出现。

同时,稳健的财政政策可以提高企业和个人的信心,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稳健的财政政策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政府可以刺激需求,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推动经济的增长。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减税和优化税制等措施,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扩大社会保障和福利稳健的财政政策可以扩大社会保障和福利。

通过合理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政府可以提高社会保障和福利的水平,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权益。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提升财税立法财税立法是指国家制定和完善财税法律法规的过程。

提升财税立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以下是提升财税立法的重要性和作用。

确保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财税立法可以确保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

通过制定和完善财税法律法规,明确财政政策执行的程序和标准,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防止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同时,财税立法还可以明确纳税人的义务和权益,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措施

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措施

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但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难以跟上支出的步伐,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债务水平不断攀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因此,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本文将从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扩大财政收入我国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依赖于税收收入。

然而,在税制上存在着诸多不足。

例如,大量的制造业企业享有减免税,税收制度不够公正、合理。

此外,违法违规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苹果遭到中国税务机关的反垄断调查,也从侧面反映了税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因此,要实现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可持续性,需要完善税收制度,扩大税基,同时加强征税宣传,加强税收监管力度,依据税法打击偷税漏税和虚假申报。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比如,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救助等,但效率不高,浪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同时,财政支出过于倾向于地方,中央财政收支平衡难以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引导过于依赖于政府垄断、价格行政管理等制度。

因此,应进一步改革财政支出结构,真正让政策资金流到民间,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结构调整,发挥市场化的调节作用。

3.解决地方政府财政矛盾目前,我国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如地方财政难以自行维持,依靠中央补助、转移支付;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不平等、财政统筹协调不足,国土深度一体化、区域协调发歌的实现难度大。

这些问题表现在地方财政困难、多债务的现状中。

因此,需要制定更为公正的地税制度,解决地方债务、财政难题。

二、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措施1.税收制度改革以改革为主线,推动税收结构变革,实现优化调整税收结构的财政目标。

投资要重点支持产业升级、效率提升、财富增长、带动就业和革新。

面对浮躁的社会,要充分调动社会潜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让社会积极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简析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经济学原理及意义

简析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经济学原理及意义

简析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经济学原理及意义根据宏观经济理论,调节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只能解决单独出现的失业问题或者通货膨胀问题,不能解决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的滞胀局面。

如果需要解决同时出现的失业和通货膨胀局面则应在推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同时配合实行供给管理政策,其主要包括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

所以,采用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或宏观经济政策组合要根据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决定。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且还正处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矛盾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下行压力。

另外,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刻调整期,中美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

在此背景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综合协调发展,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更好地抵御下行压力和内外部风险,从而实现更为稳健的运行。

具体分析如下:(1)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就是优先保证人们能就业,就好业。

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一方面说明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非常大,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就业。

另一方面,就业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要素,只是靠要素投入增长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人力资本红利的增加。

所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既是保障民生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2)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中有进的总基调。

就当前来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抵御经济的下行压力,而且还有利于增加就业,保障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同时还能防止经济出现大幅度波动,从而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和稳预期的发展目标。

(3)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就业压力大,经济下行的深层次原因包含着经济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压力大、创新能力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方面。

最新 我国财政政策应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精品

最新 我国财政政策应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精品

我国财政政策应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关键词]财政政策;积极;稳健;转变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常用的短期政策手段,应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适时地对它进行力度和方式的调整,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最优化。

当前应及时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转变。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启动源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目前已经是第7个年头。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东南亚经济遭受重创,也同时遭遇强劲挑战。

中国政府为维持经济的健康运行,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汇率政策承诺下,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张,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积极财政政策的提法在全球颇具创造性,国际上通行的说法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任财政部部长的项怀诚解释说,国人可能不太适应扩张性的说法,换之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提法可能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发行国债,支持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

其目的在于:在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由政府直接安排投资,把部分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通过乘数效应促使经济回升,同时通过国债投资的扩张,引导、激活和启动民间投资,形成民间投资持续的增长机制。

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当年就增发国债1000亿元,国债投资带动了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由此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

这为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推动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也成为当年亚洲地区惟一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国家。

为了继续保持经济的较快发展,从1999年至2001年,中国每年增发国债都在500亿元以上,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部大开发等跨世纪工程也得以启动。

不仅如此,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平均每年增加就业岗位120万~160万个,截至2003年,6年间共增加就业700万~1000万人,为促进社会稳定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我国财政政策应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

我国财政政策应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

我国财政政策应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引言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来调整经济运行态势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财政政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我国财政政策应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以适应当前经济形势。

从积极财政到稳健财政的背景我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积极财政政策得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种政策模式主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税和发行财政债券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稳定社会。

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面临着投资增长乏力、债务风险上升、产能过剩等问题。

同时,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也给我国的财政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继续推动经济发展,而应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

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的必要性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变,可以帮助我国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稳健的财政政策可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控制债务风险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导致我国财政债务规模快速增长,债务风险逐渐加大。

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有助于控制债务风险,维护经济的健康发展。

提高财政可持续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往往需要依赖短期的财政手段,如增加财政支出和减税等。

这种做法难以持续,容易导致财政压力过大。

通过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可以提高财政的可持续性,为长期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的路径和措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创新、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同时减少对传统产业的支持。

这样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提高财政收入水平应通过改革税制、完善税收征管等措施,提高财政收入水平。

这可以为财政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实现财政政策的稳健转变。

增强财政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在实施财政政策时,应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我国财政政策应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

我国财政政策应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

我国财政政策应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摘要】我国财政政策应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

本文首先介绍了财政政策的概念和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

接着阐述了稳健财政政策的重要性,以及积极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说明了转变的必要性和实现转变的途径。

具体措施包括合理控制财政支出、加强监管与评估等。

结论部分强调了实现稳健财政政策的意义,指出未来发展需要坚持稳健财政政策,促进国家经济稳健发展。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了解我国财政政策从积极向稳健的转变过程,进一步认识到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实现转变的途径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财政政策、积极、稳健、转变、重要性、问题、必要性、途径、具体措施、意义、发展展望。

1. 引言1.1 了解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对财政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调节经济发展的一种政策。

在我国,财政政策被视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财政政策的内容,需要深入研究其制定的背景、原则和目标,以及具体措施和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财政政策的制定背景是至关重要的。

财政政策的制定通常是基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在我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政政策的制定越来越注重与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以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稳定。

了解财政政策的原则和目标也是必不可少的。

财政政策的制定应该遵循公平、效率、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同时要明确其主要目标是维护经济增长和调节经济波动,促进就业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目标。

了解财政政策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只有深入了解其内涵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参与和监督政府在财政政策方面的工作。

1.2 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积极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税收或者采取货币宽松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一种政策。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激励投资和消费:通过增加政府投资、减税等措施,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激励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并促进居民增加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

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政府通过扩张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当经济启动后,政府财政支出就应相应减少。

实践证明,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特定任务适时相应地调整财政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呈现出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势在必行。

由“积极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财政政策”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形势。

一、稳健财政政策的内涵稳健财政政策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中性”财政政策,而是在服务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适当削减赤字和公共投资,积极增收节支,调整支出结构,推进财政改革,它不仅是财政政策名称和赤字规模的调整变化,更是财政政策性质和导向的根本转化。

(一)财政政策干预经济要适度。

一方面指财政政策力度不大也不小,政府财政支出在保证对经济增长有效刺激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政府财政收入在保证微观主体消费、投资需求不受较大影响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将财政赤字缩减到合理边界。

另一方面指财政政策采取“渐进式”改革方式,明确目标,小步微调,将政策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化为最小。

(二)财政政策干预经济应增强市场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市场是基础,政府是补充,重在弥补市场失灵。

让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财政应由直接投资转向间接调控,启动社会投资,在更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

对与经济过热有关的、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越位”投入,要退出来;对属于公共范畴的,涉及到财政“缺位或不到位”的,不仅要保护,还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

(三)财政政策干预经济应规避风险。

规避风险包括规避经济过热和赤字激增两方面的风险。

财政政策应从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方面着手,缩减国债规模,改革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的税收体制,加强税收征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控制过热行业的发展,支持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以及促进瓶颈、短缺部门的发展,将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公共卫生、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努力压缩财政预算赤字。

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下地方经济发展策略

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下地方经济发展策略

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下地方经济发展策略1. 引言1.1 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对地方经济的重要性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财政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有效手段,能够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不仅可以提升地方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还能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地方政府需要根据地方经济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财政政策,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和政策环境。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地方政府可以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经济增长速度。

财政政策的稳健性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地方经济领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对地方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方政府应加强财政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切实加强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和引导,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只有通过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地方经济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2. 正文2.1 财政政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财政政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财政政策的松紧程度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规模,进而影响到地方经济的活力和稳定性。

如果财政政策过于紧缩,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资金紧张,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困难;而如果财政政策过于宽松,可能会导致资金过度投放,引发地方经济过热,产生各种问题。

财政政策的方向和重点也会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的结构和布局。

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促进特定产业或区域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财政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也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帮助解决资金短缺和困难。

财政政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

地方政府应该根据财政政策的要求和要求,调整和优化地方的经济结构,提高地方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质量。

关于我国财政政策导向调整的研究

关于我国财政政策导向调整的研究

关于我国财政政策导向调整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积极财政政策也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性。

因此应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导向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拟从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分析出发,阐述了当前调整财政政策导向的必然性,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财政政策的调整方向。

自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我国成功地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有效地防止了国民经济增幅的下滑态势,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平稳的发展。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的上升阶段,经济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因此,需要我们根据现实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来适时适度地调整财政政策的方向和侧重点,有效地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重要功能,使中国财政更加具有公共财政的特征。

一、关于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分析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预定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宏观政策工具。

前几年我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了旨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抑制通货紧缩的积极财政政策。

二、关于调整我国财政政策导向的必然性分析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政策工具,应随着客观条件和作用对象的变化而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当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导向调整的必然性:4.依靠大规模发行国债来拉动经济” 增长可能导致投资效率低下,产生财政依赖现象。

我们知道,在经济衰退期,通过发行国债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经济增长是市场经济国家为促进经济复苏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然而如果长期实施这一政策,将会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第一,如果长期大规模发行国债、增加公共投资,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可能导致投资结构不合理,边际投资效益降低;第二,大量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支出和政府投资,在经济运行中会强化政府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这样可能导致旧体制的复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摘要:稳健财政政策实际是一种中性财政政策。

目前,我国财政政策由积极向稳健转变,无论是从宏观经济形势发展,还是从财政政策短期效应来看,都是适时的。

在稳健财政政策实施中,要注意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策主体行为;注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注意推动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

关键词:稳健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短期效应,政策调整20XX年12月3日至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我国于20XX 年开始施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这一政策的提出,一时间引起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

自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被稳健的财政政策所取代,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一道向中性转变。

本文通过阐释稳健财政政策的含义,分析目前我国调整财政政策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若干对策。

一、稳健财政政策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这里包含两方面基点: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个是国家必须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包括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构成彼此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直接使用调节税收或增减政府支出的方法以达到特定经济目标的政策及措施。

在现实的宏观调控过程中,政府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按照“相机抉择”的原理,要适时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

我国政府此次提出用稳健财政政策取代实施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正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审时度势,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的重大调整。

1.财政政策类型和稳健财政政策的含义。

财政学理论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将其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类。

其中,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

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功能则与其正相反。

所谓的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对经济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

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两大主流学派,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有不同的主张,凯恩斯主义秉承需求管理思想,主张政府应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而相对来说小有作为的中性政策则不受欣赏。

而货币主义认为,对于稳定总需求来说,货币政策方法优于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方法,主张实行非干预性的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简单规则,以便让市场机制自由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这样两种政策倾向使得中性财政政策很难纳入西方经济学家的视野。

而中性财政政策的说法,实际上是我国学者首先提出来的。

他们一方面认为现实条件要求前期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相对淡出,另一方面又不希望政策调整过猛造成经济起伏,他们所说的“中性”是在政策转型的操作上保持一种“中性”的姿态。

因此,对于当前讨论的稳健财政政策即中性财政政策的含义,我们可以作双重理解:一层意思是以财政理论中的中性财政政策作为政策调整目标,另一层意思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政策调整应该坚持中性的操作方式。

2.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现阶段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可以概括为“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随着财政政策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财政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发挥重要的职能作用。

主要表现在: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及时主动调整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由总量调控为主转向结构调控为主,注重解决经济社会不协调、城乡不协调、区域不协调等深层次结构问题,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财政政策由主要拉动经济增长转向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财政政策通过大力支持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减少体制复归倾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财政政策坚持增量平衡,控制赤字规模,注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主动防范公共风险。

这表明,“稳健”绝非无所作为,而是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二、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中国政府提出财政政策由“积极”向“稳健”调整有其必要性。

一方面实行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效应日趋减弱,另一方面新的经济增长周期、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又要求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有力调控。

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对财政政策做出必要调整乃是顺时应势之举。

1.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要求财政政策进行调整。

20XX与20XX连续两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同比上涨%和%,工业晶出厂价格指数分别同比上涨%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上涨%和%,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已经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结束了自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至20XX年间,经济增长率连续保持在“七上八下”的高位低谷的局面,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但是伴随而来出现了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国民经济出现局部过热,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矛盾凸现。

20XX 年上半年,全国有24个省级电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夏季全国电力供需缺口在3000万千瓦以上;煤矿已基本开足马力生产,但仍供不应求;石油、石化两大集团炼油装置接近满负荷运转;铁路日均装车突破10万车,但请车满足率仍不足35%,煤电油运都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

”,同时,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减产,粮食供应靠挖库存维持平衡,尽管20XX年粮食丰收,但粮价仍然上涨了%,粮价上扬带动了居民消费品价格的明显上升,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重。

根据经验数据,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约为9%左右,适度经济增长率区间为8%-10%。

当经济增长达到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就会出现局部过热;当经济增长率超过10%时,就会出现总体过热。

我国经济增长率在20XX和20XX连续两年超过9%,这表明我国经济正处在上升周期的关键阶段,如果政府的宏观调控得当、适时适度,就可以延长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使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保持下去。

如果处置不当,调控迟缓或力度不够,就可能使经济增长率过快冲过10%而达到全面过热;或者调控过早、力度过大,也可能过早扼杀宝贵的增长良机。

因此,中央在此时提出稳健的财政政策是适宜的。

2.积极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要求财政政策进行调整。

从1998年开始,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已近七个年头。

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积极财政政策对拉动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促进西部开发和从整体上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势头产生了积极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如果持续时间过长,积极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也会日益明显。

具体如下:(1)多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导致财政赤字与债务规模逐年攀升,加大了财政风险。

一是财政赤字率逐年提高。

1997年,我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为%,1999年已经上涨到%,在20XX年达到%。

20XX年虽略有下降,但仍达到了2. 7%,而国际公认的赤字率警戒线为%。

二是政府显性债务规模逐年扩大。

国债余额1997年为亿元,占GDP比重为%;20XX年已经扩大到18704亿元,占GDP比重上升为%;20XX年这一比重已高达%。

三是政府总债务规模处于较高水平。

如果考虑到未列入预算而又实际发生的政府债务和或有债务,20XX年我国政府总债务比列入预算的政府债务规模可能要高出一倍以上。

另外,长期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使财政支出的不断扩张演化成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随着政策效用的递减,拉动经济增长要求财政政策的扩张必然不断放大。

(2)积极财政政策继续下去有导致“挤出效应”的危险。

所谓挤出效应,是指由于政府通过向、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进行扩张性财政支出,而引起利率上升,或引起对有限信贷资金的竞争,导致民间部门投资和消费的减少。

它将使政府扩张性财政支出的积极效应部分地甚至全部地被抵消。

在经济萧条时期,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低迷,民间部门缺乏投资、消费的动力,此时,扩张性(积极)的财政支出更容易发挥对经济的积极拉动作用,政府与民间部门对经济资源,尤其是资金的竞争关系弱化,所以挤出效应也就相对微弱。

相反,在经济由低谷走向复苏阶段,民间部门投资与消费日趋活跃,政府与民间部门对经济资源的竞争关系得到强化,如果继续实行扩张性(积极)的财政政策则容易造成挤出现象。

近几年,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之所以没有造成明显的挤出效应,主要得益于我国尚未实现名义利率市场化、银行信贷资金充裕、民间投资尚处于成长阶段等多方面因素。

但是,当前形势有所变化,一方面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必将是大势所趋,这将为挤出效应的发生提供必要的传导机制;另一方面,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我国经济自主增长能力逐步增强,社会投资主体的信心普遍增强,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速明显加快,此时如若继续坚持积极的支出政策,势必造成政府对民间部门所需经济资源的挤占。

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的动力应该更多地来源于民间部门的投资与消费等市场行为,而不应该过多地依赖政府。

因此,在我国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为避免挤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积极财政政策有必要适时淡出。

3.政策的连续性要求财政政策由“积极”向“稳健”进行调整。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宏观经济形势以及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渐淡出,稳健的财政政策必然应运而生。

我国以国债和财政支出两大政策工具运用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已实行了七年之久,对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有效需求、增加出口、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从20XX年起,我国经济基本上止住了增长下滑的趋势,并于20XX年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本来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应该隐退,但是因为支出刚性等现实的约束,为保持经济的平稳性和政策的连续性,政策工具却不能马上收缩。

过去近七年中,全国各地利用中央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以及地方和银行的配套资金,兴建了一大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根据粗略的测算,即便不再开工新的项目,仅完成这些在建工程所需的后续资金投入就将近8000—10000亿元。

如果积极财政政策匆忙退出,将会使这些在建项目的后续资金来源失掉既定的支撑。

所以,积极财政政策只能逐步退出,现阶段财政支出只能转向总量控制下的结构调整。

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财政政策还会产生扩张效应,对经济的影响无法达到中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确稳健财政政策绝不是“不作为”,而是根据经济因素的变化,调整具体作用方向和力度。

三、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若干对策围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出于长远的和全局性考虑,在稳健财政政策的具体实施中仍需要采取相关对策:1.在稳健的财政政策实施中,应注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策主体行为。

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政策主体的行为是否规范,对于政策功能的发挥和政策效应的大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我国目前体制下,各级政府的行为与偏好,对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