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案2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三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五年级下册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掌握“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
2、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初步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感受德国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一、设疑揭题。
1、指名读题:(谁来读读?一起轻声整齐的读读)2、质疑: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你们家的花是养在哪里的?给谁看的? 我们中国人养花大都是给自己看的,这不由使我们产生疑问。
就让我们去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边读边想:作者先后几次来到了德国?德国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奇丽奇特) 2、词语检查:Wǎn莞尔一笑(抽读。
“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 姹紫嫣红(“嫣”写的时候哪儿要特别注意?) 脊梁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意思吗?) 三、析形会神,领略风情。
1、那么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这份奇丽,这种奇特呢?大家默读二三自然段,用横线画下来。
2、反馈交流:A、(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 指几生读。
读了这几句话,你觉得奇在哪里? “家家户户”:咱班不养花的同学有吗?哪能说家家户户都养花吗? “脊梁”:脊梁指什么?花的脊梁呢?是指一些枝干和叶子德国人养花和我们确实不太一样,注意,老师说前面的话,大家读书上的话。
引读:我们是喜欢花的人才养花,他们是——我们是把花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我们是在屋子里看着争奇斗艳的花,他们是——德国人养花真是与众不同,非常奇特呀!课文还有一处写出了奇丽,谁找到了? B、(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志民,了解他的代表作品和成就;2.理解课文的主题,并通过阅读理解和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含义;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以花为话题,通过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和观察力。
- 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 花有哪些特点?觉得花的颜色和形态有什么作用?- 你们见过哪些特别漂亮的花?它们是如何吸引你们的注意力的?2.导入课文主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 你们认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二、阅读和理解(15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并标注关键词和不理解的词汇。
2.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提出问题和疑惑。
3.课文导读,老师讲解生词和关键句,培养学生对课文主题和情节的理解。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们理解了吗?- 你们认为作者的“花”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他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发表意见,并交流讨论结果。
四、互动探究(15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你们的花是给谁看的?”并找出几个有趣的观点。
2.老师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归纳。
3.学生分别介绍他们小组的观点,做一个小结。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针对“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主题,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进行介绍和分析,并谈谈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
2.学生可以选择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进行介绍,并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目的。
六、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主题。
2.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五年级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五年级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内容。
2.理解诗意,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2.流利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情感。
2.准确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教学准备:1.诗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课件或挂图。
2.学生练习朗读的课文。
3.教师准备提问和讨论的问题。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 (10分钟)1.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讲的是什么内容,快速激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教师出示诗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课件或挂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描述图片中的情景。
Step 2:诗歌展示与理解 (15分钟)1.教师边读诗歌边引导学生一起读。
读完后,教师问学生这首诗歌的标题是什么,以及诗歌的作者是谁。
2.理解诗歌内容:教师提问学生诗歌中用什么比喻了人们的心情和愿望,引导学生分析诗意。
3.要求学生就诗歌的内容进行简短的描述,感受诗人在描述花朵时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Step 3:诗歌朗读 (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注意语音语调与停顿。
2.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节诗歌进行朗读。
3.个人朗读:随机选择几位学生上台朗读,其他学生认真聆听,评价他们的朗读是否准确流利。
Step 4:情感表达与反馈 (15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2.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出例子。
3.教师引导学生以情感表达为基础,对诗歌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进行解读,并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解读。
4.学生完成课堂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
Step 5:作业布置 (5分钟)1.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小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自己的成长过程,并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2.分析课文中描述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并理解其中的情感和道理。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主人公的成长及其领悟。
2.分析课文中描述的故事情节和形象描写。
教学难点1.理解主人公通过看花人对自己的成长与认识。
2.分析课文中的含义,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好课文教材及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准备好课堂互动形式,如小组讨论、情感分享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与课文主题进行关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理解课文1.朗读课文,重点带领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含义。
2.学生阅读短文,教师逐段讲解,解释生词和短语。
3.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自己觉得自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别人对你的这个特点怎么看?4.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寓意,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第二课时1. 小组表演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选择课文中的片段进行表演,展示对主题的理解。
2.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我最自信的地方”为话题,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特长或优点,并表达自己对这个特长的感受。
3. 个人感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
第三课时1. 小组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让学生互相倾听并互相鼓励。
2. 开展讨论以“欣赏别人的花”为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白欣赏别人的长处对自己的成长也是有益的。
3. 思考提问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欣赏他人来促进自己的成长?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4. 课堂小结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主题对学生的启示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与建议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思考成长和自我认识,思考自己的长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自我探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德国人养花、赏花的独特方式,揭示了德国人热爱生活、善于分享的品质,以及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感悟。
但学生在欣赏美、表达美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好奇心较强,对德国人的生活方式感兴趣,这有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德国人养花、赏花的独特方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分享的品质,培养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德国人养花、赏花的独特方式;2.教学难点:欣赏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分享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2.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3.学生自主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引入德国的风景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德国的美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德国人养花、赏花的独特方式。
教师可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并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案2
(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课题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
集体备课设计
备注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1)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jǐ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2)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2.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第二板块: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目标:拓展学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流程:
1、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
小学五年级语文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教材分析:课文通过对德意志民族养花的热切和种花的独特方式的描述,不仅赞美了德国街头家家户户都开满鲜花的奇异景色,同时由衷地赞赏了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
这篇教材位于人教社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八组第25课。
该组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内容丰富,是一组供学生细品的好文章。
这课课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还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1、能够读准并认识7个生字,学会“嫣”字的正确书写。
理解并积累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2、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体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3、能够感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好景象,体会文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
三、教学过程:(课前出示“作者季羡林简介”)1、揭题:板书:花(看到老师黑板上写上这个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2、是的,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却是自己种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随着著名的作家季羡林(板书)老先生走进德国,走进那个色彩斑斓的小镇去看一看吧!请你们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从课文的那些句子中看出小镇的人们很爱花。
(从课文中找出三句话,媒体打出来读一读。
)3、能不能再读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课文记叙了这个小镇的一道怎样的风景线?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奇特)请大家再读课文,再一次走进小镇去看一看吧!4、课文中的那一节,是描述这幅图片的?(读后请学生指出课文的第二节,并在图画下面出示课文第二节的内容。
)5、是的,这是一张多么宁静、多么温馨的图片,也许这里的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一个窗台,这样的一扇门,就让我们轻轻地推开这扇门,去认识这里的女主人吧!谁来读读第二节你见到了一位怎样的女主人?6、“莞尔一笑”就是——(媒体打出:微微一笑),你懂得了女主人这莞尔一笑中含着的意思吗?7、教师读:(1)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自傲地说:学生读:“正是这样!”(2)我曾问我的温柔、无私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学生读:“正是这样!”(3)我曾问过热情、慷慨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学生读:“正是这样!”是的,同学们,这莞尔一笑中蕴含着这个小镇的人得怎样的情怀呀!板书:情怀8、请再带着你现在的理解来读读课文的这一节吧!9、是的,正是这样(板书: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点击,媒体播放课文第三节的画外音、音乐、图片)10、孩子们,假如此刻你就是小镇上的主人,当你走过这条花团锦簇的街道时,你的心里是什么感觉呢?(板书:美丽。
五年级语文下册“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3.小组派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活动要求:大胆讨论,积极交流。
活动四、精读课文,重点理解
关键问题:精读课文,想一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体现了什么?
活动流程:1.精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小组派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活动要求:大胆想象,积极交流。
活动五、品读课文,深刻感悟
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关键问题: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活动流程:1.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小组派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活动要求:大胆讨论,积极交流。
第二课时
活动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关键问题:德国人种花为什么是给别人看的,体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活动流程:1.仔细读课文,独立思考。
教学具准备
PPT学习卡备课教师 Nhomakorabea胡应能活动设计
教学流程(学习活动设计)
二次建构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活动
活动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把不会读的生字词语找出来在小组内交流。
活动流程:1.自由读课文,独立学习。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小组派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活动要求:大胆讨论,积极交流。
子午镇中心小学参与式学案设计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语文
册数
上册
章节
第八单元
初稿设计者
课题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胡应能
学习
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德国风景和了解德国风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小学五年级语文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莞、姹、嫣”。
会写7个生字“脊、莞、锦、姹、嫣、暇、颇”。
2.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 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德国风俗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德国风俗特点。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优美的德国音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题激趣1、猜猜他是谁:提示一、他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对印度梵文有很深的研究。
提示二、他享有“东方学者”的盛誉,当选“感动中国____年度十大人物”。
提示三、年轻时留学德国十年,后著有留学回忆录《留德十年》。
对,他就是季羡林爷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也是选自《留德十年》的。
齐读课题,有诗意地读读课题,有哲理地读题目。
2、你对季羡林先生了解吗?交流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3、导入,读题。
4、读了课题后,你心里面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自己的花为什么要让别人看?)当你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你们一定想到了我们自己养花的情景来。
你家里养花吗?你家养花是给谁看的?5、季老要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书。
出示要求:①读到生字或优美的词语、句子,及时用笔把它圈划下来,然后多念几遍。
②你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画出来,在旁边画个“?”,一会儿提出来。
2.检查自读效果。
(1)重点纠正下列字音:姹紫嫣红、脊梁(2)指导写字:嫣(3)引导理解词语:姹紫嫣红:姹、嫣:娇艳。
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花团锦簇: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
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应接不暇:暇:空闲。
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
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4)指名朗读,引导正音。
3、你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请提出来。
引导学生提问,并在书中标记。
4、这些问题,在我们学习文章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好吗?5.学习第一自然段。
五年级语文下册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优秀教案
〔生自由发言,师再做点拨〕
教学中,我还是通过屡次朗读、想象、欣赏、品味等感性体验,紧扣词句的体会,使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中。
三、【乐练】:
教学反思:
1、预设背景补充: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5年回国。季羡林先生精通六七种外语,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是一位不可多德的人才,在德国完全有很好的条件居住,为什么还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呢?
(5)再次品读第四自然段,感悟“奇丽〞和“奇特〞的民族。
目标2预设:季老先生故地重游,他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填空题:我仿佛有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梦见了____________;梦见了_____________。〕
目标3预设: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自己身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或事?
〔1〕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开满了鲜花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你能描绘一下吗?〔引导复述运用上文的语句〕
〔2〕体会写法:此处为什么不详细描写?〔简练,不重复,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
〔3〕朗读语句,顺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4〕季老先生看到德国的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仅仅是美丽的景色没变吗?没有改变的还有什么?〔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品德〕
3、抄写积累。
把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奇特
花团锦簇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我为人人
2、联系全文,试着填写这首小诗。
四五十年过去了,
当年的红衣少年
已变成了
如今的白发先生
但梦想依然清晰浮现
梦见家乡满街的窗前
也是那样〔〕
【优质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1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
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了德国在爱花的民族中占重要的地位。
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
[②“四五十年以前”说明了什么?]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③“家家户户”强调了什么?]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④为什么会把花种在外面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⑤从花朝外开,可以看出什么?]1☜2①这句话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家。
3 ②说明作者对德国人爱花的感受由来已久。
③强调了养花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每一户都养花。
④点明了养花的地点即“临街窗户的外面”,这完全是为了方便他人看花。
⑤这句话承接上一句,进一步点明了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之处。
因为花朵都朝外开,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
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⑥说明“养花给别人看”这种想法得到了证实。
⑦由于每户都这样,最终使街道成了花的海洋。
⑧难点句解析:“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家着想。
这样最终会产生“人人为我”的结果,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⑥“正是这样”说明什么?]段导读:第2自然段具体写了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
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⑦为什么街道会成为花的海洋?]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⑧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_人教新课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五下《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教材是以“异国风情”为主题, 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学习本组课文一是要让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让学生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课外运用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本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它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散文。
文章中作者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的德国人非常爱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四五十年以后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这是一篇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际上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
它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文章,不是纯粹的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让我们读后既开阔眼界,又回味无穷,同时受到思想启迪。
教材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4、体会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 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及奇特的民族风情。
1、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从中受到教育。
2、体会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给他人看的》教课方案、反省教课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觉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地。
3.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
教课资源: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自学生字新词。
2、读课文,理解要点词句。
教课要点读课文,理解要点词句。
一、看德国风光片,导入新课:2、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边读边思虑,课文写了什么事?2.指引学生归纳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4.自学检测:A、认读生字与写字。
B.认读词语,领会词语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理解要点词句。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现要点句: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4、读了这一段,你感觉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四、部署作业,课外拓展1、采集你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案例。
2、抄录自己感觉最深的句子,并初步领会句子的含义。
第二课时教课目的1 品读课文,感悟境地。
教课过程一、读回首,再感“漂亮”。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谈谈哥廷根的漂亮指什么?二、品读课文,感悟境地。
1、引读第三自然段,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有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现要点句:(1)自由朗诵。
(2)谈谈读后的感觉。
)(3)理解“五彩缤纷”“如花似锦”(4)有感情朗诵,并背诵。
(5)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6)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能够适合运用课文语言:(7)理解“颇回味无穷”。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独出心裁?(2)理解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长在家庭里,;在学校里;在社会上,。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1.配乐朗诵全文,谈谈读了文章的感觉。
2.介绍念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教课后记:。
小学语文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试讲教案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试讲教案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合议教案一、教学目标1、重新认识3个生字,可以写下7个生字,恰当读取“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特点,品评重点词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并从中体会蕴涵的情感二、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谈话揭题,质疑导入1、我们研习过一篇崔永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文中的“大树”所指的就是谁?板书(季羡林)2、就是的,季羡林先生就是那棵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大树。
他通晓12国语言,被称作“中国语言大师”。
1935年,季先生离前往德国,在知名的哥廷根大学游学十年。
1980年,满脸银发的季先生再次走上这片阔别三十五年的土地,感慨万千,写出了今天我们必须自学的课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看的》。
引读课题:谁的花是给别人看看的?(念)自己的花是给谁看看的?(念)存有诗意、迷人地齐读题目【讲授】初读课文,整体认知1、看温馨提示:(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3、检查字词:(渐渐大下去的声音表明同学们已经读,能够把自己没有读的地方秉持读,这就是一个极好的品质)下面我检查一下词语:(课件;出具词语)颇、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1)谁来《烈幌?(读的又对又响,真不错!)(2)重点点拨:a、脊梁,字音读轻声,就是什么意思?人的脊梁在哪里?课文中指什么“脊梁”?花掉的脊梁就是什么意思?花朵的反面。
结合图片理解。
生:花的枝干、花的叶子、花瓣的背面。
字形:特别提示“脊”字的写法:上半部分先两边后中间。
b、莞尔一笑:读wan,它除了另一个读音,读guan,东莞就是广东的一个地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
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
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
早在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
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
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第二故乡,感慨万千。
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
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
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
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
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
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
6.理解:耐人寻味。
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
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
花很美,人也美。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
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
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