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方式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盈余管理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者为了达到某些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行为,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公司利润或财务业绩,包括利用会计规则和会计原则的灰度地带,选择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以实现预期的财务结果等。

本文将对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深入了解盈余管理的概念、内容及其对财务报表准确性和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1. 盈余管理的起源与发展盈余管理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公司经营者利用会计手段来改变公司财务报表的结果,以取悦股东和投资者。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金融市场的日益紧密联系,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不断变化和升级,涉及到货币资产估值、待摊费用资产和存货计价等方面。

随着公司治理制度的落实和会计准则的制定,盈余管理也逐步被规范和限制。

然而,现代财务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激烈程度不断增加,导致盈余管理行为在实践中仍然存在。

2. 盈余管理的类型和手段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其类型可以分为收入管理、成本管理和资本管理三类。

收入管理主要是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计算方法来控制收入的数量和时间,以达到提高盈利的目的,例如推迟收取费用、使用加速收入等方法。

成本管理则是在控制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少成本或者使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和计算方法来降低成本,从而达到提升盈利的效果。

资本管理则主要侧重于资本的运用和管理,包括从财务角度对投资决策进行优化和规划,通过股票回购等方式来调整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及提高股价等。

3. 盈余管理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盈余管理的实行往往会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信息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盈余管理往往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即同样的业务交易在会计处理上产生的财务报表可能会存在差别,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效益。

其次,盈余管理的存在也会影响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使得不同公司和不同行业之间的财务比较和分析存在一定的困难。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会计政策和财务报告来操纵盈余的过程。

盈余管理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获得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更好的显示,以便吸引投资者和股东,或者达到某些财务目标。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盈余管理一直是财务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议题。

本文将综述盈余管理文献,分析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动机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估计方法和假设等手段,来控制盈余的大小和时机,以使公司的财务报告更加吸引投资者和股东。

盈余管理行为通常涉及正盈余管理和隐藏盈余管理两种类型。

正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会计政策和假设,来提高盈余,以此来提升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股东回报率。

而隐藏盈余管理则是指公司通过选择保守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来延缓或减少盈余,以此来掩盖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或者规避潜在的负面影响。

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包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管理层激励三个方面。

市场动机是指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和股东的关注,从而提高股价,推动股价上涨的目的。

契约动机是指公司为了达成某些财务契约或者避免违约,而进行盈余管理。

而管理层激励是指公司为了达成激励机制中设定的目标或者获得激励报酬,进行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影响及研究方法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报告质量,以及投资者和股东的决策行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盈余管理不当会导致财务报告失真,从而影响投资者和股东的评估,进而影响公司的投资者关系和股价表现。

盈余管理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研究盈余管理通常采用了各种定量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理论模型、案例分析等。

实证研究通常采用公司财务报告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考察盈余管理的行为和影响。

理论模型则通常以假设和数学推导的方式来研究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和结果。

而案例分析则是采用具体公司或者特定行业的案例,来深入分析盈余管理的具体行为、影响及成因。

三、盈余管理文献综述盈余管理作为财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文献。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从盈余管理的基本概念、动机、盈余的持续性测度以及盈余治理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汇总,基本阐明了营运管理目前的研究方向和现状。

标签:盈余管理;动机分析;盈余治理在学术界,盈余管理(earning management)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

围绕盈余管理的研究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在各个具体的问题中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探索。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盈余的测度和盈余管理治理角度,对目前在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1盈余管理(earning management)的概念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学术界目前仍存在着争议。

Schipper(1989),Healy&wahlen(1999)给出了较早的定义,即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了给企业或自己谋取私利而实施的一种欺诈行为。

之后,Watts & Zimmerman(1990)提出盈余管理就是管理层有限度或无约束地使用个人的一些判断和观点,对会计数据进行策略性的调整。

Levitt等(2003)指出盈余管理就是使有关盈余报告反映管理层期望的盈余水平而非企业真实业绩表现的做法。

魏明海(2000)指出从信息观的角度看,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段,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只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

同时,学者们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细分。

Bhattacharya(2003)和leuz(2003)等人使用了盈余激进、损失规避和盈余平滑来说明盈余管理的方式和程度。

宁亚平(2004)认为盈余管理应该区别于盈余做假。

他从是否损坏公司价值的角度,将盈余操纵划分为盈余管理和盈余做假。

综上所述,目前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主要是停留在对“盈余管理是欺诈行为还是在准则范围内的灵活调整”的争论,即,管理层对盈余的合理的适度的调整,是否也属于盈余管理的范畴。

2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目前在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方面,研究达成比较一致的成果。

Yoon等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绩效相对较差时,公司就倾向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股票发行价格,并导致了后来公司业绩出现下降。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盈余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它涉及到公司的经营绩效、公司治理结构、投资者利益保护等多个方面。

盈余管理一直以来都备受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对于公司的财务稳健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盈余管理研究的综述,探讨盈余管理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研究现状,为深入理解盈余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和内涵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方法,来影响盈余水平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从而达到管理者所期望的目标。

盈余管理既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违法的,它可以通过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做出调整,也可以通过不正当手段来操纵盈余水平,以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盈余管理的实质是通过会计信息的制作和披露,来达到操纵公司的盈余和资产负债表的目的,从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盈余管理通常包括盈余造假、积极盈余管理和消极盈余管理。

盈余造假是指公司通过虚构交易或扭曲事实,并且在财务报表上进行虚假披露,以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

积极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来调整盈余水平,以实现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消极盈余管理则是指公司为规避潜在的风险和责任,通过掩盖或延迟损失和负债的确认,来操纵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的内涵不仅包括操纵盈余和财务报表,还包括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披露和分配决策。

盈余管理不仅仅产生于会计核算过程,还涉及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它会对公司的经营绩效、股东权益和投资者利益产生重要的影响。

研究盈余管理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对于揭示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盈余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公司特征、市场环境、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在公司特征方面,公司规模、所有权结构、盈余稳定性和内部治理结构等都会影响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

不同规模和所有权结构的公司在盈余管理行为上存在差异,同时盈余稳定性对于盈余管理行为也有重要的影响。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盈余管理是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有意地调整收益或费用来影响期末盈余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是为了满足管理层的目标、市场预期或其他激励、奖励机制。

本文将对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前沿研究的进展与发展趋势。

一、盈余管理的原因1. 税务考虑: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来减少税负,合法降低利润。

通过调整收入和支出的时机和数额,企业可以在特定时间段内实现纳税责任的最小化。

2. 资金约束:企业在面临资金短缺时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贷款融资的可能性。

通过调整账面利润、资产价值和财务指标,企业可以改善自身的信用状况,从而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

3. 经营业绩操纵:盈余管理可能是管理层为了满足市场预期或提高公司股价而进行的行为。

这种操纵行为可能包括延迟公布负面消息、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确认费用等。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1. 管理层报酬:盈余管理可以使管理层的绩效看起来更好,进而实现薪酬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的最大化。

管理层通常与公司的财务指标和业绩绩效挂钩,因此他们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这些指标。

2. 市场反应:盈余管理可以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

管理层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来调整公司的盈利预期,从而引起市场的反应,进而影响股票价格。

这种操纵行为可能会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产生市场效应。

三、盈余管理的测度方法1. 离群值分析:通过分析公司盈余数据的离群值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离群值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公司有意地扭曲了财务报告的数据。

2. 偏度和峰度分析:通过计算盈余数据的偏度和峰度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偏度和峰度的异常程度可能表明财务报告中存在不正常的调整。

3. 福利变化分析:通过分析企业主要利益相关方的福利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利益相关方在公司盈余变动时可能会出现不正常的变化。

四、前沿研究的进展与发展趋势1. 基于人工智能的盈余管理识别: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盈余管理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盈余管理-国内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国内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国内研究综述摘要:盈余管理问题是会计关注的话题,也是实证研究的热点。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手段与程度、盈余管理的研究角度等方面,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述评,并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手段研究角度盈余管理一直是国内外会计学术界的热点话题,魏明海(2000)从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研究发现,盈余管理是管理者企图改变会计信息其他使用者对公司报表数据的理解,或扭转基于经营状况的契约结果,通过构造部分事项、改变财务数据而在编制财务报告时作出会计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

自此关于盈余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

我国上市公司主要基于什么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采用何种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我国学者都从那些角度进行研究,盈余管理具体受到那些因素影响?对国内现有的研究的梳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探讨盈余管理问题。

一、盈余管理动机(一)首发股票或上市后配股我国上市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只能取得有限的融资配额,其他获取资金途径如银行借款或债券发行等很少,因此配股再融资的愿望强烈。

为了限制过度配股,引导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证优质公司能进人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证监会对申请配股的公司进行了资格限定,只有关键绩效指标达到要求的公司才有资格申请配股。

这样的高门槛使得许多上市公司具有很强的操纵关键指标的动机,许多研究都通过数据为上市公司在其配股前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证据。

徐晋和张祥建(2005)发现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中,配股当年及其前三年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金额都非常高,并且配股后的业绩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之间显著的负相关。

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具有不可持续性,配股后公司业绩急剧下降。

也就是说,这些上市公司为了使公司业绩达到配股要求而操纵应计利润。

魏涛和陆正飞(2006)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配股前确实存在盈余管理行为,配股后在无后续触资行为的情况下公司业绩下降。

1998年至2001年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表明配股后操控性应计利润发生反转,公司会计业绩下降。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指的是在财务报表编制中对盈余的管理和调控,以达到管理者的目标。

盈余管理不仅会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也会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一直是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以及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启发。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对公司盈余进行操纵或调整的一种行为。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各种会计手段来实现,例如改变会计估计、会计政策选择、虚构收入、资产减值调整等。

盈余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影响公司的盈余水平,以达到管理者的特定目标,例如实现市场预期、满足股东需求、实现年度奖励等。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包括激励合同、套利、避税、满足市场预期等。

在激励合同方面,公司管理层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自身的激励目标,例如完成业绩指标、获得奖金激励等。

在套利方面,公司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股价提升的机会,例如通过虚构收入、资产减值调整等手段来实现。

在避税方面,公司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避免税务负担,例如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达到减税的目的。

在满足市场预期方面,公司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盈余水平,从而满足市场的预期,避免股价波动。

三、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盈余管理可能会对公司的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公司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自身的激励目标,进而提升员工的积极性,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

盈余管理也可能会对公司的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失真,降低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从而影响公司的融资能力、股价水平和企业价值。

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综合考虑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的双赢。

四、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盈余质量的影响,二是盈余透明度的影响。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会计处理中通过选取不同的会计政策和方法,以及对会计估计的选择,从而影响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收入和盈余的过程。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行为。

本文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盈余管理的动机、方法和影响等方面。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
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分为两类:市场反应和管理者激励。

市场反应主要指的是企业希望通过盈余管理来改变投资者对于企业价值的认知。

而管理者激励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层希望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市场反应主要包括投资者的需求和资本市场的奖励机制,管理者激励主要包括奖励制度和股权激励。

二、盈余管理的方法
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的选择和会计准则的运用。

会计政策选择主要是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影响财务报表的收入和盈余。

会计估计的选择主要是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估计方法来影响盈余。

会计准则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利用会计准则中的灵活性来实现盈余管理。

三、盈余管理的影响
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投资者认知的影响、对经营决策的影响和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盈余管理会改变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认知,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

盈余管理也会对经营决策产生影响,例如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经营目标的达成。

盈余管理还会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例如通过对盈余进行管理来影响股价。

国内外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综述

在 国 内学术 界 里 ,对盈 余 管理 的 研究 也 有快 2 O年 的历史 了 。 2 0 0 0 年魏海 明发表文章认为盈余管理可 以增加或减少会计数据上 的收 益 ,即报 告 收益 ,从 而 影 响相 关利 益 人 的决 策 ,这种 观 点 就 是 国 外 学者 研究 中的 “ 信息 观 ” 。他 认为盈 余 管理是 公 司管 理层 为 了影 响企 业 经 营业 绩 和误 导 企业 会 计信 息 使用 者 ,在 编制 财 务 报告 时 “ 构 造 ”交易 事项 以便操作 财 务报告 的过程 。2 0 0 2年学 者陆建 桥发 表 文章 认为盈 余管 理是公 司管 理者在 会计 准则 的允许范 围 内 ,为实 现 自身利 益最大化 和企业 价值最大 化 。2 0 0 4 年 宁亚平从企业 价值角 度 出发 ,认为 盈余 管理是 准则 允许情 形下通 过重 组经营 活动或 交易 达到盈 余操纵 的 目的 ,盈 余管 理只是 管理层 在公 司法 的允许 下通过 重 组交 易活 动进行 的盈余 操纵 ,使得 公司账 面盈余 达到 管理层所 期 望 的水 平 。该 观点认 为盈 余管 理虽然 不会改 变企业 的经 济收 益和现 金 流量 ,但通过对会计盈余 数据的调整来完成利益调整 的过 程。2 0 0 6 年张祥 建和 徐晋发 表文 章认 为 ,盈余 管理是 在不违 反会 计准则 和相 关 法律 法规 的原则 下 ,公 司管 理层利 用会计 或者 非会计 手段 ,凭借 职业判 断 ,对 财务 报告 中有关盈 余信 息披露 或是相 关信 息进行管 理 的过程 ,其 目的在 于误导 企业信 息使 用者 ,使其对公 司 的业绩 以及 其他方 面 的情况有 错误 的理解 和认 识 ,以实 现企业 价值 最大化 和 自 四 、盈 余 管 理 未 来 研 究 方 向 身利益最大化。 综上 所述 ,近 些年学 术界对盈余 管 理的研究 成果颇 丰 ,主要集 通过上 述对盈 余管 理定 义的研究 可 以看 出 ,盈余管 理应该 是在 中在盈 余管理 的动 因 、盈余 管理 的计 量方法 上 ,未来 的研究 方 向可 会 计 准则 和法 律法 规 约束 内进 行 的 ,如 果离 开 了会计法 规 的约 束 , 能集 中在 ,度 量方法在 我 国的适用情 况 。将来 盈余 管理 的研究 还应 盈 余 管理 就 变成 了一 种会 计 利润 的操 纵 ,甚 至是 会计 造假 。 侧重 于 :证 明企业管 理具体 应计项 目的范 围和程度 ,盈余 管理对资 二 、 盈 余 管 理 动 机 研 究 源配置影 响的研究 ,确定盈余管理 的制约 因素 以及具 体的案例研究 。 从 国内外学 者的研究 成果 中可 以发现 ,公 司管理层 进行盈余 管 理的原 因主要 是 以下两类 :一是 公司 内部 的需 要 ,二是公 司外部 的 参考 文 献 : 诱 因 。契约动 因和 上市动 因是公 司管理 者进 行盈余 管理 中最 主要的 [ 1 ] 宁亚. 平 盈余管理曲 § 定. 又 及其 意义研究[ J ] . 会计匍 究. 2 0 0 4 9 ] 两个 内部动 因 。曹 勇从契 约动 因上来研 究盈 余管理 ,他得 出 的结 论 [ 2 ] 殷橐成 论预算管理在 企业经营管理 中白 用[ J ] . 财经界 是 ,“ 委托 一 代理 ” 的发展 导致 公 司所有 权 和管理 权是 分离 的 .公 [ ( 学术 版 ) . 2 0 1 O ( 3 ) . 司管理 层作 为公司 掌握经 营权 的实 际人员 ,会为 了 自身 利益 的最大 [ 3 ] J o  ̄ 愠 夏勇. 企业金面预算管理刍议— 即 做 化 进行 非效益 的盈余 管理 ,使得 公 司中信息 不对称 ,从 而使 公 司所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引言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公司如何通过会计手段来管理盈余水平,以达到特定的目标。

盈余管理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不合法的,合法的盈余管理可以使公司更加透明、公正,帮助公司规避一些风险,提高盈余质量,而不合法的盈余管理则可能会误导投资者,损害公司利益。

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和成果,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一、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盈余管理是公司通过会计手段调整盈余水平,以达到特定目的的行为。

它源于信息不对称、合约成本等理论基础。

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公司的管理者拥有更多的内部信息,而投资者只能依靠公开的财务报告来进行投资决策。

公司会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实施盈余管理,以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合约成本理论认为,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合约关系,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减少合约成本。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现状(一)研究方法目前,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如多元回归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

通过收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检验盈余管理与公司特征、市场环境等因素的相关性,从而揭示盈余管理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

(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受到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市场竞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可能会导致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约束盈余管理。

市场竞争环境的激烈程度也会影响盈余管理的程度。

公司规模、盈余水平、成长性等因素也被证实与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三)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在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方面,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有研究认为,一定程度的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有积极的影响,它能够减少不稳定性,提高盈余质量,从而提高公司价值;但也有研究认为,盈余管理会误导投资者、损害公司利益,最终对公司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通过调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财务报表披露等手段,以达到特定的盈余目标或满足特定的财务需求,从而影响企业盈余状况的行为。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报表质量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盈余管理一直备受学者和投资者的关注。

许多学者通过定量研究和宏观观察,探讨了盈余管理对企业盈余质量和市场反应的影响。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盈余管理行为的特点和效应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盈余管理行为的特点是多样化的。

研究表明,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包括调整会计政策、创造性地运用会计估计、通过非常规项目增加盈余等。

具体的盈余管理手段因企业所处行业、经营状况以及管理层的意愿等因素而异。

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是复杂的。

有一些研究表明,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失真,降低盈余质量。

盈余管理还可能损害公司治理结构和投资者信任,对企业价值造成负面影响。

也有一些研究认为,适度的盈余管理能够提高盈余质量和市场反应,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长期价值。

盈余管理行为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效应。

在发达市场中,由于监管和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完善,盈余管理行为更加受到限制,其对盈余质量和市场反应的影响较小。

而在新兴市场中,由于监管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盈余管理行为更加普遍,其对盈余质量和市场反应的影响更为显著。

盈余管理行为还受到企业特征和管理者动机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债务水平和所有权结构等因素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

管理者的个人动机也会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的选择和效应。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经营决策和财务报表质量的关系,提高投资者的决策能力,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效应机制,为企业盈余管理的规范和监管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盈余管理是一种会计行为,它可以用于影响企业利润和剩余现金的分配。

在实践中,盈余管理可以通过选择会计政策、调整会计估计和采取其他会计手段来实现。

虽然盈余管理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灵活性和扩大企业和个人财务表现的机会,但这种行为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综述了盈余管理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探讨了盈余管理的利弊。

理论研究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权益资本理论、合约成本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

权益资本理论认为,由于管理人员持有公司股票,他们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导向来选择财务报告政策和计算方法,以保持和增加自己的利润和股票价值。

合约成本理论认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存在着合约关系,盈余管理就是管理人员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来控制各种合约成本的发生。

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盈余管理会引起信息的不对称,从而损害投资者和公司之间的信任关系。

实证研究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二是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包括公司所有权结构、管理团队激励机制、行业特征、盈余水平和盈余预测准确性等等。

其中,所有制结构是影响盈余管理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在不同所有制结构的公司中,盈余管理的方式不同。

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而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更注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有关盈余管理和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结果相互矛盾。

一些研究表明,盈余管理可以提高公司绩效,因为它可以改善公司股票表现、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和评级、提高公司的资金成本和信誉等。

另一些研究则表明,盈余管理会损害公司的价值和绩效,因为它会导致公司声誉下降、降低投资者的信任和对未来业绩的期望、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

利弊分析盈余管理既有利又有弊。

管理层盈余管理,有助于缩小与股东、投资人之间的预期差距且更好的表现公司未来发展的潜力,从而减少股市波动率,但有时也会放大财务风险,降低市场信心。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范文参考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范文参考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范文参考一、盈余管理定义美国k.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披露管理,它是管理者对财务报告进行干预以谋取私利。

美国会计学者w.k.scott对盈余管理做了如下定义:它事实上就是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后果,但企业管理人员选择会计政策的根据都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p.m.healy与j.m.wahlen在对大量文献进行整理回顾时,对盈余管理做了定义同时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他们认为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管理层运用一些方法对财务报告进行一些修饰,从而引起了利益有关者做出错误性的决策。

我国学者对盈余管理也有着自己的懂得。

魏明海的观点如下:盈余管理事实上就是管理层为了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做出决策,而在编制报表时进行交易构造或者者会计选择的过程。

刘峰与章永奎把盈余管理当做是一种有目的的操纵行为,要紧是对盈余进行操纵。

张祥建与徐晋认为盈余管理首先的在政策法规及会计原则同意的范围内进行,管理层运用一些手段对盈余信息进行管理,要紧是为了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以使企业价值得到最大的优化。

结合各位学者的观点,我对盈余管理有了自己的见解,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经营者在某种利益的促使下,在法律与会计准则同意范围内对利润进行操纵与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企业的经营者进行盈余管理行为要紧是为了自身利益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对各类文献进行回顾时。

大致发现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要紧是为了下列几大类动机:(1)契约动机,(2)资本市场动机,(3)监管动机。

(1)契约动机。

契约动机要紧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债务契约,另一方面是管理层的报酬契约。

所谓债务契约动机是指管理者为了降低违约风险而进行的盈余管理。

债权人与管理者存在着代理关系,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资金安全,即为了到期能收回利息与本金,会在债务契约中加上一些限制性的条款,而这些条款会增加企业的一些经营风险或者者丧失一些投资机会,管理者为了迎合债权人的要求或者者降低违约风险都会进行一些盈余管理行为。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过程中,采取各种手段来操纵盈余的行为。

这种行为旨在使企业的盈余能够达到或超过特定的目标。

无论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股价,满足利润预测或符合财务分析师的预期,盈余管理已成为许多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

盈余管理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常见的有收入的操纵、成本的操纵、会计估计的偏倚和应计核算的操作等。

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改变会计估计值和偏离会计准则来操纵盈余。

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一些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假设,来改变其财务报表上的利润数。

盈余管理并非一种坏事。

在某些情况下,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表现、增加股东价值。

一些企业在满足市场预期和对股东负责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优化成本结构等方式来盈余管理,以取得更好的财务业绩和股价表现。

盈余管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不利影响。

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财务信息的失真,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的判断。

长期以来进行盈余管理可能削弱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导致企业面临经营风险和信誉风险。

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引发监管机构和法律的关注,给企业带来声誉损害和法律责任。

针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者关注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探讨企业为何选择和如何操纵盈余。

研究者关注盈余管理的后果和影响。

通过分析盈余管理对企业财务绩效、股价表现、投资者的资本市场反应等的影响,评估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

研究者关注盈余管理的监管和治理机制。

通过研究会计准则、审计监管、公司治理机制等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制约和规范,为监管机构提供改进和加强监管措施的建议。

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财务表现和股东价值,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财务信息失真,削弱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讨盈余管理的动机、影响因素和后果,同时关注盈余管理的监管和治理机制,为企业提供更科学合理的盈余管理策略。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盈余管理是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为了满足某些需求,采取各种手段对盈余进行操纵或管理的行为。

盈余管理文献对于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总结,旨在揭示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在盈余管理的动机方面,学者多从利益冲突和约束不足的角度进行分析。

Stockman (1988)研究发现,CEO的激励机制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导致CEO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

而Holmstrom(1982)则指出,高度授权的管理层可能会利用这一授权进行盈余管理,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学者还从政府监管和市场竞争的角度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动机。

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收入管理和费用管理两个方面。

收入管理主要包括销售价格调整、产品成本分配、资产负债调整等方式。

Dechow et al.(1995)的研究发现,化解风险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收入管理,以避免利润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费用管理主要包括费用减少、支出延后、资本化开支等方式。

Graham et al.(2005)的研究发现,企业在盈余质量较低、盈余不稳定的情况下,倾向于进行费用管理。

盈余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盈余管理文献的研究重点之一。

先前研究表明,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投资决策和财务报表可靠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利影响。

Burgstahler和Dichev(1997)的研究发现,进行盈余管理的企业在后续期间的市场价值表现较差。

Watts 和Zimmerman(1986)的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产生了负面影响,降低了企业的融资能力。

盈余管理还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中存在虚假信息,降低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涉及到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CEO的激励机制、政府监管和市场竞争等多个方面。

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来自利益冲突和约束不足,而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收入管理和费用管理两个方面。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一、引言盈余管理是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到公司如何管理其盈余和利润分配的决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众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对盈余管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论述。

本文将对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了解盈余管理的本质、成因和影响。

二、盈余管理的定义和目的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高层管理者通过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和利润分配方式,以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或者满足特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操纵盈余水平和质量来影响公司的市场表现和财务状况。

三、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1.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在公司和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公司经营者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来隐藏或透露真实的财务状况,以对投资者产生影响。

2.股东代理理论股东代理理论认为公司高层管理者为代表股东利益的代理人,可能将盈余管理作为一种行为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四、盈余管理的动机1.资本市场压力公司可能面临来自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压力,要求其维持一定的盈余水平和增长率,从而激励公司高层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来满足这些预期。

2.管理者报酬奖励一些公司通过将管理者的报酬与盈余水平和质量挂钩,激励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以获取更高的报酬。

3.避税和减税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和利润分配方式来减少纳税负担,从而提高公司盈余。

五、盈余管理的手段和实践1.会计政策选择公司可以通过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如收入确认、资产计价和成本资本化等,来影响盈余水平和质量。

2.盈余平滑公司可以利用盈余平滑策略,通过调整会计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时间分配,以实现盈余的平稳增长。

六、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1.市场反应研究表明,盈余管理与公司市场表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一些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提升盈余水平和质量,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度和投资者信任。

2.公司价值盈余管理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具体的影响因公司不同而异。

一些研究发现,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公司价值下降,而适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对公司价值有积极的影响。

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会计报告中对盈余进行人为操纵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涉及到收入的操纵、费用的操纵以及资产负债表的操纵。

盈余管理对公司的财务报告真实性产生负面影响,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带来了不确定性,因此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投资者保护,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影响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独立董事的数量和质量、监事会的角色和职能、股权激励政策等都可以影响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监管机构的监督力度、市场竞争程度、行业特性等也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2.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另一个影响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在经济周期波动较大的时期,公司更容易出现盈余管理行为。

而在经济周期稳定的时期,公司对盈余管理的需求相对较小。

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通货膨胀水平、利率水平等也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3. 股东结构股东结构是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存在股权集中的公司更容易出现盈余管理行为。

而在股权分散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相对较少。

外部股东的监督程度、股东权益保护程度等也会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4. 公司特性公司特性也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公司规模、盈利水平、资产负债结构、行业属性等都会影响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研究表明,规模较大、盈利水平较高、资产负债结构较为稳健的公司更容易出现盈余管理行为。

而在高风险行业、高杠杆行业,盈余管理行为相对较多。

5. 管理层激励机制管理层激励机制是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股票期权激励、绩效奖金、促成股票回购等都会影响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研究表明,激励机制越强,管理层越容易出现盈余管理行为。

而在缺乏激励机制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相对较少。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盈余管理已成为公司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会计报表编制时,从会计原则和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方法等手段去协调公司利润和财务状况,从而达到调节和管理公司盈余的目的。

本文就盈余管理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一、研究背景在现代企业中,“盈余管理”已成为一种常见而又敏感的话题。

未来的盈余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管理者因求得更高的股价、更高的股息等短期获益,而采取一些盈余管理的行为,这些行为则可能会通过捏造数据等手段伪造出好的业绩,使投资者错误估计企业现状,给市场的正常运行增加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与社会公众的利益产生冲突。

此外,盈余管理还与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市场表现、投资者行为等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研究成果近年来,有关盈余管理研究的文献已经非常丰富。

在这些研究中,存在着既有支持盈余管理的观点,也有反对盈余管理的看法。

对于盈余管理的实际意义,英国经济学家Harold Hotelling 曾说过:“一笔财务收入,只要能够迅速地提高股价,就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创造 $10 的新增市值。

这个例子说明了财务报告管理的影响可以被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预测,并为利益者带来可观的宏观经济效益。

”从理论的角度看,既有学者倡导采取盈余管理的行为,以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这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公司的资金成本,保护公司的资本安全,并且可以为投资组合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使投资者在资产配置和估值等方面获得更大的利益。

但是也有争议的观点认为采取盈余管理的行为易造成企业持续票价的下降,使得公司大量的盈余被挤占,导致投资者的损失而且也会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

三、未来研究未来的盈余管理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包括:1. 完善会计规则。

会计规则的健全性直接影响到盈余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和影响。

2. 探究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增强公司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可以减轻管理者产生盈余管理行为的诱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余管理方式研究综述
[摘要] 盈余管理的方式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本文对盈余管理的这两种方式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盈余管理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一直是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中,会计盈余一般分为应计现金流量和经营性现金流量。

因此,从盈余管理方式看,盈余管理可以被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主要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公司的会计盈余进行调节。

这种方式通常指操控应计项目,这些应计项目不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而应计项目的回转性质使得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不会对企业的盈余总额产生影响,只会对各个会计期间的盈余分布产生作用。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控制交易的发生时间,或者构造真实交易等方式,来调节公司盈余。

这种方式通常既会影响应计利润,也会改变公司各个报告期间的现金流量,不仅不会增加公司的价值,长期看来甚至会使公司的价值和利益受损。

然而,由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较为隐蔽,并且计量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大多数针对盈余管理的研究都集中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注还较少。

2 盈余管理方式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主要包括会计政策变更和操纵应计项目;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则主要指公司通过安排实际交易来操纵盈余的方式,如关联交易、资产销售等。

2.1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
2.1.1会计政策变更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很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进行选择。

例如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运用年限平均法可以降低折旧提高盈余,而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方法则会增加当期折旧以降低盈余。

然而,由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来调整盈余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同时,我国会计标准的改革经历了一个不断改进、逐步完善的过程,自愿性政策变更和强制性政策变更往往很难区分,对公司盈余的影响也更难确定。

2.1.2操纵应计项目
企业的会计政策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这样就会产生应计项目和待摊费用。

企业的会计人员需要运用职业判断来对其进行估计。

企业可以通过递延确认费用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来调高其利润,反之来降低利润。

企业可以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

在公司业绩好时可以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作为秘密储备,而在业绩差时通过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提高盈余。

由于会计估计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此对会计估计的合理和准确性很难进行评判,这就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2.2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早在20世纪80年代,盈余管理的研究初期,国外学者Schipper(1989),Healy&Wahlen(1999)等就已经提出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这个概念。

Roychowdhury(2006)首次通过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保盈目的,更倾向于通过操纵真实活动来进行盈余管
理。

在此之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焦点。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2.2.1日常经营与投资活动
(1)操控销售。

如放宽信用条件、价格折扣、异常地降价促销等。

通常情况下,操控销售会导致当前较高的生产成本和较低的经营现金流量。

Jackon&Wilcox(2000)以微盈企业为样本,发现这些企业会通过在第四季度降价促销来实现利润增长,避免亏损。

(2)减少可操控费用。

如减少研发支出、广告支出和管理销售费用等。

Dechow&Sloan(1991)通过研究405家每年发生巨额研发费用的美国制造业公司,发现这些公司的高管在任期的最后一年会通过减少研究费用支出来进行盈余管理。

Gunny(2005)以美国1998-2000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管理层会通过操控销售管理费用来提高公司短期的经营业绩。

(3)生产性操控。

如利用规模效应,通过大量生产产品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利润。

Roychowdhury(20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会通过价格折扣,放宽信用条件和超额生产等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

当销售无法增加时,公司可以通过扩大生产的方式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利润。

(4)出售长期资产。

当公司的经营业绩无法达到预期水平时,公司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转让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者有价证券等方式来获取收益调节盈余。

Bartov(1993)研究发现公司会选择一定的时机销售长期资产以平滑盈余减轻债务压力。

陈信元、叶鹏飞、陈冬华(2003)提出我国上市公司会通过出售资产提高公司利润,以达到配股或增发条件的行为。

白云霞、王亚军和吴联生(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公司为了达到扭亏为盈的或避免业绩下降等目的会处置一部分资产。

2.2.2融资活动
(1)股票回购,提高每股盈余。

当上市公司的业绩无法达到市场预期时,股票价格就会受到影响。

每股盈余就是一个重要的业绩衡量指标。

股票回购会降低公司现有的普通股的股本总额,在特定条件下会增加公司的每股盈余。

公司回购股票之后,会将回购的股票注销或者作为库存股,不成立于公司每股盈余的计算,因此会提高公司的每股盈余。

Ben,etal.(2003)研究发现,为了减小员工的股票期权对每股盈余的稀释效应,公司会进行股票回购。

2006年之后我国允许公司在一定条件下回购股票。

回购股票也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

(2)灵活组合融资交易。

Marquard&Wiedman(2005)研究表明,当管理者的薪酬以每股盈余为基础计算时,管理者通常会倾向于发行有条件的可转换债券而非发行传统的可转换债券,从而避免稀释每股盈余。

(3)使用融资工具。

Hand,etal.(1990)研究发现债转股是一种流行的融资工具,公司会通过终止债务来平滑年度盈余。

Barton(2001)发现公司会通过衍生金融工具与应计项目的使用来调节盈余。

对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主要集中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比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而言,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产生更严重的经济后果,如Roychowdury(2006)研究指出,过度生产会导致存货积压,增加公司的存货持有成本;另一种观点是,通过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使企业未来的业绩得到改善,或者向市场传递一种信号,认为企业的前景会很好。

3 结论和启示
国内外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的管理者在进行盈余管理时会同时使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如Linetal.(2006)发现上市公司会同时使用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组合,来满足分析师的盈利预测目标。

但是通过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使得公司偏离正常的商业经营轨迹,长远看来会损害公司的利益,降低公司价值。

相比之下,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不会消耗公司资源,成本相对较低。

然而管理者在进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时会受到诸多限制,监管环境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盈余管理方式的转变。

在研究盈余管理时,我们不能仅仅针对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应该看到真实盈余管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热点,现阶段国内的研究都是直接用国外的方法构造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变量,无法证明其在我国的有效性,对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深度广度存在性等方面的研究也不足。

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度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困难,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和市场环境等都为国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主要参考文献
[1]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9).
[2]白云霞,王亚军,吴联生.业绩低于阈值公司的盈余管理——来自控制权转移公司后续资产处置的数据[J].管理世界,2005(5).
[3]RoychowdhuryS.EarningsManagementThroughRealActivitiesManipulation[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6,42(3):335-370.
[4]D Cohen,A Dey,T Lys.RealandAccrual-basedEarningsManagementinthePre-andPost-SarbanesOxleyPeriods[R].NYU Working Paper No.2451/27548,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