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都市到乡村:当下台湾电影的空间政治学

合集下载

台湾的都市身份与蔡明亮的影像书写

台湾的都市身份与蔡明亮的影像书写

58林清华:台湾的都市身份与蔡明亮的影像书写台湾的都市身份与蔡明亮的影像书写林清华(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摘要:台湾都市作为一个后工业社会的生活圈景,兼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困境,表现出深刘的身份认同危机。

蔡明亮的电影以独特的影像书写方式将台湾都市人拜的这一心更困境进行了一番卡夫卡武的还原。

并着重强调当代台湾都市人群的“自我价值赢、自我意义赢的丧失”,反映在三个层面上,印“时同意识的消失”、。

空闻身份的迷失”以及“言说能力的丧失”。

关键词:台湾l都市;身份;影像;蔡明亮A bs t r an:W i m a w or l dl y pa眦m of山e post_i nd u9t r i al s∞i ety bei I lg dm w n upon.ci ti e9i l ITaj w蛐l i l【e诵∞a弛s∞n∞i ne V i t a bl y gm ppl i n g i n t l l e qua gm i他of hi st or y and cor I f b nt ed by pr edi c8m e n协of t l le弛al i t y,砖p地眈n t at ive i n t}l ei r ha unt i n g i denti ty cr i8i s.T si ng M i ng L j明g i n hi。

exn薯or di n丽l y gm t es qu e f i lm nan诅t i ve s陀cap t I I弛d t he K甜kae8que m en t aI qu and ar y of m e m et r opo l i诅nT ai啪ne弛.H i s em ph髂i6of“tll e105s of8el f Lw or dl and se l foe fi ni t i on”c蚰be s pecif i ed 卸d cat egor i zed i n t l l陀e as pect s。

世纪大讲堂部分目录1

世纪大讲堂部分目录1

第二册:《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胡坚0《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郑晓瑛《什么是分岔》武际可《审美需要真诚和自信》徐庆平《历史地理学能为未来做什么?》葛剑雄0《网络与生活的互动》李晓明《环保与公民责任》梁从诫《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和市场秩序建设》刘伟《揭开后现代主义的神秘面纱》——(能不能娶她做中国新娘)彭培根书签《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何光沪《网络经济如何演绎》丁大卫《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吴澄《从利玛窦到北京申奥》张信刚《市场经济下的道德问题》茅于轼《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中国高考制度的反思》顾海兵《中国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曹凤岐《中国大陆的贫富差距》李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主体立法》甘培忠《“9.11”综合症剖析》王逸舟《反思全球化》房宁《好莱坞的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发展》尹鸿《干细胞研究及其伦理问题》李凌松《比较利益的动态和中国入世的政策选择》扬帆第三册孙士海《印度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纪宝成《新世纪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思考》李银河《同性恋者的处境》陈庆云《新世纪的公共管理》陆南泉《俄罗斯经济出现的新态势》黄平《人口流动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李培林《是什么改变了你的社会位置》贾建华《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郭可信《美轮美奂的穹顶建筑与材料的微结构》陆俊《网络伦理的理性构建》李维安《从日本经济的低迷看中国公司治理改革》范曾《20世纪美的误区和古典主义精神复归》陈洪《佛教与中国文人》佟家栋《保护本国产业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江平《参加WTO后民商法律的国际接轨》徐显明《法治的真谛是人权》柯俊《陶冶与中华文明的发展》胡鞍钢《结构变革的创造性摧毁》李晓西《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之谜》彭朝晖《基因与基因治疗》仲大军《中国:选择效率还是选择就业》杨东平《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戴逸《盛世沉沦——论康雍乾盛世》吴晓求《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资本市场》张晋藩《中国法律历史的演进》第四册巫昌桢《从婚姻法看中国社会的变迁》曲新久《中国刑罚的人道主义革命》何大一《艾滋病的流行医学》曹和平《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和亚元》左大培《市场经济下的公有企业》王卫国《中国破产法改革历程》秦晖《转轨经济的比较研究》乌杰《用系统思想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查尔斯汤斯《激光的故事》李学勤《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蔡昉《市场如何配置劳动力资源》刘东《悲剧在中国的诞生》吴文俊《计算机时代的中国数学》叶朗《“红楼梦”的意蕴》魏明伦《当代戏剧之命运》雷颐《晚清变革的动力与空间》许子东《文学中的上海、北京与香港》王淀佐《有色金属——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三次产业革命》第五册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的现状与展望》钱绍武《漫谈中国雕塑艺术》王次炤《从东西方音乐比较看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韩美林《走进生活、走进艺术》李晓宁《东西方思想比较方法》黄卫平《经济全球化及其格局探讨》郑也夫《中国的信任危机》易中天《自我意识与人的确证》徐刚《因为大地有梦想——关于大地、艺术、生存的思考》杨明杰《国际危机管理》李杰信《火星探测和生命起源》蔡睿贤《漫谈能源利用》程曜《飞速裂变的时代中看纳米科技》杨乐《数学对其他学科和高科技的影响》赵忠贤《超导的魅力》谢凝高《国家风景名胜区的价值、保护和利用》罗伯特希勒、林毅夫、吴敬琏《中国金融走向理性繁荣》——建立开放条件下的金融新秩序(上、下)罗伯特蒙代尔《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它的批评》第六册蒋高明《怎样理解沙尘暴及其治理问题》曾光《急性病因不明肺炎的研究与控制》蒋建东《抗病毒感染与药物防治》纪小龙《从病理学看SARS》梁万年《疾病病因研究及其预防》晁恩祥《中国温病学的历史成就与非典型肺炎》王一方《“SARS”的医学人文审视》郑日昌《灾难应对与心理健康》纪小龙《透视癌细胞》薛达元《转基因生物和食品安全》张颐武《后SARS时代的文化反思》杜钢建《政府机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金灿荣《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及其制约》马立诚《对日关系新思维》牛军《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汤敏《大学生就业为什么这样难》李强《如何看待今日中国之富人阶层》沈骥如《当前人民币为什么不升值》陆学艺《农民工问题的由来与解决之道》盛洪《为什么公用事业要向民营资本开放》第七册王绍光《转型与治理》郑洞天《电影的文化定位》李锐《语言的自觉——汉语写作的自信心》贺卫方《中国宪政之起步》陈坤耀《新经济年代的教育路线》萨尔文迪《人本科技与中国经济的振兴》袁建平《载人航天: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宋笔锋《从飞机外型变化看飞机的百年发展》肖云儒《动感西部》何炼成《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对策新探》何东全《中国城市交通——挑战与对应》姜澄宇《来自微观世界的精灵——微机电系统》李楯《在中国,我们怎样面对》张维迎《大学的治理与改革》詹姆斯赫克曼《人力资本投资和中国经济发展》弗农史密斯《市场、资本市场与全球化》郑功成《农民问题与小康社会》康晓光《中国需要文化民族主义》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第八册何帆《中美贸易摩擦的前因后果》江晓原《星占学之科学考察》王岳川《发现东方》朱学勤《从文化革命到“文化革命”》陈淮《2004年中国经济可否有悬念》陈一筠《现代婚姻向何处去》党国英《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农村:冲突与平衡》张成福《中国政府制度创新》吴思《潜规则——在历史中拆解人间对局》胡佳《河南艾滋病问题概况与民间参与》胡展奋《来自职业乞丐的调查报告》尚立富《行走西部的故事》赵铁林《漂泊在都市边缘的女孩》陆忠伟《国际反恐斗争与危机管理》萧功秦《百年中国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上、下)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净空法师《多元文化教育与和平》(上、下)雷铎《风水学与中国生态智慧》(上、下)第九册范晓《怒江水电开发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尹伟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绿色GDP》李秀芳《寿险业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冼国明《跨国公司与中国经济发展》陈映芳《中国城市的新移民问题》韩嘉玲《流动儿童教育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反思》陈钢《遥听海上回声——从上海老歌看海派文化》黄藤《中国民办教育的未来》张洪明《汉语方言和中国文化》罗纳德麦金农《人民币将会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吗》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中国与全球化》韩伟《千年古墓之谜》(上、下)米切尔斯宾思《英特网和全球经济》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发达经济和发展中经济如何区别》吴言生《禅宗哲学象征》郭齐家《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胡晓明《读经的新意义》张国庆《美国政治和美国媒体》朱维铮《从“戊戌”到“五四”》第十册高占祥等《2004文化高峰论坛?与大学生对话》徐蓝《回看冷战》俞可平《政治学公理》吴忠民《中国的发展呼唤着社会公正》叶嘉莹《西方文论与传统词学》(上、下)王军《一位记者眼中的城市变迁》彭林《儒家的礼乐教化之道》俞吾金《如何面对偶然性――从印度洋的地震和海啸说起》许纪霖《20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丁钢《检视中国基础教育当中的性别弱化》阮仪三《古城保护》吴兆路《清宫戏中的历史人物》金力《东亚人群的源流与遗传结构》闻玉梅病毒与健康于海《人文尺度的城市规划》石磊《整合中的中国社会》李公明《当代艺术与社会关怀》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霍韬晦《中国文化还有生命力吗》任剑涛《和谐社会的理想与现实》白先勇《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校园》梁晓声《文化与和谐社会》杨奎松《历史上国共两党和民族主义及其影响》于建嵘《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冲突和秩序重建》曹文轩《文学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第十一册许燕《现代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陈平原《中国大学百年》袁伟时《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陈嘉映《真理掌握我们》曹锦清《从和谐社会看“三农问题”》王晓明《重提人文精神》高华《抗战时期的根据地教育》陆谷孙《英语挤压下的中文危机》袁伟时《铭记德国法西斯的历史教训》李天纲《文化上海》王家范《明清易代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姜进《女性与中国政治》李敖《李敖有话说》李零《说话要说大实话》余世存《中国近代史的非常道》席慕容《土地族群文化》卢周来《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沈志华《毛泽东、赫鲁晓夫与中苏分裂》(上、下)姜鸣《李鸿章与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周晓虹《中国中产阶级:现实抑或幻像》王学泰《审视传统文化的另一个视角》乐黛云《21世纪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的第三阶段》钱乖旦《英伦三岛的勃兴——英国现代化的历史启示》第十三册史培军《中国风沙灾害及其防御对策》何斌辉《念力医学》余秋雨《解读中国当前文化思维中的几大误区》刘海峰《从古代科举到当今高考》张保庆《中国教育能否产业化》(上、下)蒋庆《儒学在当今中国有什么用》刘大钧《周易之象》胡平《解读日本文化》昆西琼斯《透视美国文化产业》王康《俄罗斯的道路》楼宇烈《佛教与现代社会》卢国龙《道教之真精神》马宗晋《唐山大地震启示》席慕容《成吉思汗与世界》骆宝善《民国人物系列之袁世凯》杨天石《民国人物系列之孙中山》杨天石《民国人物系列之蒋介石》萧延中《解析毛泽东生命密码》王进《解密晋商文化》李罗力《中印之经济比较》郭开《西藏之水救中国》杜廼松《青铜之光》李辉柄《千年瓷器》王道成《火烧圆明园》。

论台湾学者陈志梧的社会空间理论研究

论台湾学者陈志梧的社会空间理论研究

的背景 、 意蕴 、 指 向与归宿 。尤其 当我们所接触到 的译著 文共分 七章 。第 一章 : 方法论 的考量 ; 第 二章 : 清领 时 期 ( 1 8 1 0 . 1 8 9 5 ) 的宜兰平原 ; 第三章 : 军事统治期 ( 1 8 9 5 . 并非直译 至原 著语 言而是转译 至第三种语言甚或第 四种


( O U R s ) 发起 者陈志梧先生却被 引用者严 重忽略了。大 与城乡所 )获得博士学位。博 士论 文 《 空 间变迁 的社会
陆学界至今没有一篇系统介绍或者评论 陈志梧先 生及其 历史分析 : 以 日本殖 民时期 的宜兰地景 为个案 》 是 以 空 间之历 史社 会变 迁 : 以宜 兰为 个案 》 为 基础 建构 作 品的文章 。如果我们对译者 的研究方 向、 学术 专长 、 外 《 8 1 0年 到 语水平 、 翻译 风格缺乏足够 了解 , 将十分不利于我们察觉 而 成 的。论文 的核心 主题 是勾勒 宜兰平原 自 1 原著 与译 著之间 的差异 , 也将十分不利于我们掌握 原著 1 9 4 5 年百余 年 间空 间变换及找 寻其社 会历史 原 因。论
关键词 : 陈 志梧 ; 空间变迁 ; 文 献 翻译 ; 社 区建 筑 ; 淡水 社 区工 作 室
中图分类号 : F 2 9 9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C N6 1 — 1 4 8 7 - ( 2 0 1 3 ) 0 8 - 0 0 5 6 — 0 4
集社会 空间理论 之大成者——法 国思想家福柯在上 上下 文 ? ”同样不甚 了 了。为力求 甚解 , 笔 者对 陈志梧 个世纪 的预言 是如此之准确 : 无 论在我们 的现实生活 中 先生及其译著与著作进行了一番跟踪研究 。笔者惊讶地 但同 还 是理 论变革 里 , “ 社 会 空间 ”无疑 都将代 替 “ 时间 ” 发现其学习和工作过 的地方鲜有对他的集中介绍 , 占据重 要地位 , 并 改变我们 的生 活与思维惯 习。【 J 以社 时又深深感佩 于他的笔耕不辍 、 著述甚丰 。在跟踪 过程 因为研究 资料的 匮乏 , 笔 者 曾向陈志梧先生 的博士 会空 间理论来 沟通和搭建 时间 、 空间 以及社会 存在三元 中 , 素 的有机关联无疑是 中国大陆理论界的重大创新 。学者 导师—— 台湾 大学夏铸九教授学术求助 , 得知陈先生 已 们对于社会空 间理论 的研究进展 已经 由最初的 “ 转 向社 经于 2 0 0 0 年 因肝癌英年早逝 , 不禁唏嘘不 已、 扼腕叹息 。

文人电影、乡土意识与小清新——论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

文人电影、乡土意识与小清新——论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

青春电影可以说是台湾电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电影了。

从20世纪80年代的“新电影”开始,其中的青春成长故事就一直伴随着台湾电影绵延发展,始终以一种独具特色的面貌呈现于观众眼前。

当然,由于时代变化,再加上电影传统、社会思潮等各种元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台湾青春电影在故事、审美以及深层意识上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结合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从历时性的维度梳理台湾青春电影的几个发展阶段,并分析影响其面貌的深层原因。

一、开端:“新电影”浪潮中的小浪花一般认为,台湾的青春电影是从“学生电影宗师”徐进良导演在1979年拍摄的《拒绝联考的小子》开始的。

紧随这部作品之后出现的《一个问题学生》(1979)、《年轻人的心声》(1980)、《不妥协的一代》(1980),都是在当时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青春电影。

在此之后,导演林清介又拍摄了一系列作品,走的都是校园青春片的路线。

可以说,在台湾“新电影”运动开始之前,这些青春电影已经比较活跃了。

可惜的是,这些电影引起巨大的社会关注后,台湾影坛出现了一大批跟风的作品,逐渐把焦点由反映问题青少年及其背后的社会现象转向了炒作青春偶像与兜售青春性事。

到了1980年前后“新电影”走上历史舞台,青春题材的作品开始走向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无论是《小毕的故事》(1983)、《风柜来的人》(1983)、《童年往事》(1986),还是《恋恋风尘》(1987),都通过一个个简单质朴的故事,展示了主人公在传统生活和现代文明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他们打上个人化印记的成长经验与集体性的历史记忆,这些都赋予了台湾青春电影比以前更复杂的主题与内涵。

此一阶段的青春电影也因此变得丰富起来。

短短两三年,“新电影”中的成长故事与此前的青春电影相比,所表现出来的迥异面貌让人觉得有些诧异,但如果把目光回溯得更久远一点就会发现,“新电影”中的青春片所表现出的仍然是中国电影的一些传统,而这些传统也或多或少摘 要 台湾青春电影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来的面貌各不相同。

台大空间社会书目

台大空间社会书目

空间–社会理论选读Readings in Spatial-Social Theory课程介绍进度与阅读材料一般参考书★授课教师:王志弘★时间:每周三18:40-21:30★课程介绍:「空间与社会」的问题丛,是1980年代以后格外受到关注的研究与思考领域。

始自1960年代晚期以后「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与「新都市社会学」的发展,分别由人文地理学界与社会学界兴起的「空间与社会」思潮,陆续统合了廿世纪以来,有关都市与区域发展暨规划,乃至于建筑设计和环境–行为研究的成果,构成迄今依然生气蓬勃的「空间–社会理论」;尤其加入了建筑符号学、后现代空间论题、女性主义地理学、酷儿地理学、殖民城市和新文化地理学等生力军后,益显视野宏阔。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藉由阅读影响当代「空间–社会理论」发展至巨的重要思想家文献,使修习者具备进入该领域从事进一步探索所需的基本视野和概念工具。

★上课教材:1.指定阅读文章编纂为读本。

2.其余补充文章随堂发给。

★适合对象:研究生。

★课程要求:尽力研读,勇于发问,勤于出席。

期中缴交文献评论式报告两篇(各约2,000字),针对某个理论家的概念,提出整理与评论,或是用以观照台湾的现象。

期末缴交研究论文式报告一篇(约10,000-15,000字),可以针对理论家或理论概念,提出分析性的整理与批评(可以是期中报告的延伸),或是应用理论概念来分析台湾的现象。

★评分依据:文献评论两篇共占40%,期末报告占30%,平时表现(出席、讨论与口头报告)占30%。

★上课方式:采取讲演和讨论课(seminar)并行的方式,除了由教师提示重点和引导讨论外,主要由参与者报告研读文章,每篇文章报告时间控制在三十分钟内,尽量留时间讨论。

back进度与阅读材料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七讲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十三讲第十四讲第十五讲第十六讲第十七讲第十八讲第一讲 Henri Lefebvre—空间的生产、差异空间、韵律分析•阅读材料:1.Lefebvre, Henri. (1979). "Space: Social product and use value," in J.W.Freiberg (ed.), Critical Sociology: European Perspective(pp. 285-295).New York: Irvington.(王志弘译,(1994),〈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收于夏铸九、王志弘编译,《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页19-30.),台北︰明文书局。

解析近年台湾电影中的现实主义性——以影片《不能没有你》、《停车》等为例

解析近年台湾电影中的现实主义性——以影片《不能没有你》、《停车》等为例

作者: 陈昕
作者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出版物刊名: 文教资料
页码: 140-14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5期
主题词: 现实主义;21世纪;台湾电影;典型人物
摘要: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现实主义几乎成为衡量一切创作得失成败的标准,到后来现实主义就变得不是现实主义了.可是台湾的电影创作乃至台湾的社会背景以及台湾电影发展历程的特殊性都奠定了研究台湾电影现实主义的基础.《海角七号》、《艋舺》等等,在低迷的台湾电影中脱颖而出,夺取票房花魁.本文意在从现实生活出发解析台湾代表性影片,研究当代台湾电影中的现实主义人物塑造,并研究影视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半城风景,何以为她

半城风景,何以为她

林语堂说:“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

”阅读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契机,在时代浪潮中得以解除这种禁锢——因为当你翻开每一页书的时候,能够寻觅到绝大多数问题的出口,这些出口都是女性通往精神自由的道路。

“我们推崇的,是独立、自由、美好、有趣的半城女性。

”南京大学教授、半城读书会创始人朱虹对此深有体会,在她看来,几乎所有女性独立的阻碍,都会因阅读而消弭。

从紫藤庐到永慕庐一间没有招牌的茶室,三棵岁月斑驳的老紫藤遒劲地攀在廊道上,形成了绿荫遮蔽的公共空间。

在台湾旅游时,朱虹对紫藤庐的印象尤为深刻。

这间坐落在台北新生南路三段一个巷口的茶室,推开门,茶厅不大,一眼望去尽收眼底,但却往来无白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里已然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

朱虹说:“紫藤庐让人感动的是,一些人年轻时在那里读书,到五六十岁后还在那里读书。

”这萌发了她在南京建立读书会的想法。

2015年10月,朱虹在南京永慕庐建立起一个面向女性的读书会——半城。

在《我们,半城》中,朱虹写道:“半城,面向都市的另一半,面向新时代的精英女性。

一个城市的文化应该是和这个城市的人的精神气有趣是人精神层面特别重要的一个维度,爱读书的女人应该是有趣的。

半城风景,何以为她文/王若宇半城读书会总编策划扫码听音频14质相契合的。

”而半城女性的精神气质,就是独立、自由、美好、有趣的价值观。

这是朱虹与社会心理学家黄菡、无界家居创始人戴小文在去上海看画展的高铁上讨论得出的。

独立、自由、美好都很直接,而关于有趣的定义,却让人深思,“有趣是一个很特别的提法,当时是黄菡先想到的,她觉得女人应该有趣。

戴小文也说有趣是人精神层面特别重要的一个维度,爱读书的女人就应该是有趣的。

”如今,已经有许多有趣的人,把根扎在了永慕庐。

“去永慕庐有两条路,一条是孙中山纪念馆后面的小道,另一条是从灵谷公园正门进去。

”朱虹选择在中山陵小茅山上的永慕庐筑起这个与现代女性精神匹配的文化庄园。

政治学原理案例分析题《政治学原理》案例分析

政治学原理案例分析题《政治学原理》案例分析

政治学原理案例分析题《政治学原理》案例分析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政治学原理》案例分析”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政治学原理》案例分析一、从孙志刚案看政治参与的功能27岁大学生毕业生孙志刚,2003年受聘到广州达奇服装有限公司工作。

3月18日,孙因未带身份证外出,被广州警方作为“三无人员”送往收容遣送站,其后在站内遭毒打致死。

4月25日,《南方都市报》以《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为题,首次披露了孙志刚惨死事件。

次日,全国各大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此文,并开始追踪报道,网络上更是掀起一股追究案件根源的热潮,在网民的强烈议论和关注下,此案引起全国民众的极大关切,并得到了中央和相关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案件得以迅速侦破,相关罪责人员都受到相应惩处。

不仅如此,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又顺应民意废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并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改变了长期以来对待城市外来人员的不公正政策。

请运用政治参与功能的相关理论对此事件发表评论。

(不少于300字。

共10分)二、从“华南虎照片”案看政治参与的途径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宣布陕西发现华南虎,并公布据称为陕西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采村村民周正龙2007年10月3日拍摄到的华南虎照片。

但这一轰动性的消息随即引来广大网友质疑,指可能是纸老虎造假。

11月16日,一网友称“华老虎”的原型实为自家墙上年画。

同时,义乌年画厂证实确曾生产过老虎年画。

11月26日,网易公布周正龙拍摄的全套40张原始“野生华南虎”数码照片。

12月3日,来自六个方面的鉴定报告和专家意见汇总认为虎照为假。

2008年2月4日,陕西省林业厅就“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发出《向社会公众的致歉信》。

6月29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省政府办公厅、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的负责人出席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通报“华南虎照片事件”调查处理情况,正式承认照片系伪造,“照片事件”涉及的13名相关人员受到处理。

论新世纪台湾电影中都市与乡村空间的塑造

论新世纪台湾电影中都市与乡村空间的塑造

作者: 贾斌武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艺苑
页码: 96-10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台湾电影 空间塑造 都市 乡村
摘要:在都市空间的塑造上,新世纪的台湾电影既继承了新电影对都市的批判视角,又展现出新的面向。

在批判鬼魅化的都市空间放逐人性的同时,成长于都市的新一代电影人也热衷于都市文化意识的建构。

在呈现乡村以及处在城乡之间的小镇空间形象时,新世纪的台湾电影一方面通过对全球化的改写从而规避了空间同质化的威胁;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台湾多元化地域风貌的展示来确认在地身份.以塑造出全新的台湾形象。

中国当代电影文化地理空间转向研究

中国当代电影文化地理空间转向研究

中国当代电影文化地理空间转向研究作者:杨蓥莹来源:《电影评介》2020年第22期“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故事生产和形象建构,内含观众对混杂性、对话性以及共享性的强烈渴求(李道新语)。

”[1]全球化与后全球化浪潮持续引发在地性交互的思考。

伴随20世纪末以來的商品物质激增和消费主义盛行,产生多元化话语,又因地区与阶层差异在社会生活中呈现多元势差。

现代生活节奏高速运转,给人们带来便利,无形中增加理解世界及与人沟通的困难。

互联网(尤其智能手机、移动终端、人工智能)普及和新科技应用,改变了人际交往模式,对日常生活越来越深刻的介入,都让城市空间所代表的涵义越来越难以描述和刻画。

电影技术本身通过不同的拍摄方法将空间与情节转折、故事衔接、因果关系连接起来,城市生活中不同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情可以相互交切,时空连接不再是线性。

电影打破单一时间里展现单一空间中的生活方式,而将不同空间缝合来展现现代生活的新格局,制造出现实状况下绝不可能存在的视觉情境。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多个空间联结以更加复杂的方式进行,以人为对节奏的提升或停滞展现给观众。

面对全球化与消费化的文化语境,中国电影一直以丰富的文化地理空间特色被不断生产,尤其是2010年之后的当代电影展现出有别于都市消费特征的美学风貌。

不同风格的作品反映不同人群与空间的流动性关系,近年在娄烨、刁亦男、毕赣、忻钰坤、张猛、李珺睿、陆庆屹等作品中,既彰显电影的作者属性,又突显地理空间的独特性,依托地貌地形、历史传统、方言、音乐、少数民族边地风俗民情,让区域电影和地域文化空间的概念逐渐为学界所重新审视,文化景观意义的重置出现由边缘向中心聚集,继而继续向边缘扩散;从中心都市走向区域,从城中心走向城中村/城乡结合部。

城市空间的流动性和变动性不断增强,碎片化的城市空间地理使得原有的分布结构出现重划与重置,这也使得中国当代电影的空间实践出现了转向。

一、夜间城市大幅呈现与被遮蔽空间解剖规则有序的现代城市底部掩藏着一个失控的、不可知的空间。

论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中的身份迷失与国族重建

论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中的身份迷失与国族重建

论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中的身份迷失与国族重建
李苏伟
【期刊名称】《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11)004
【摘要】新世纪伊始,台湾电影全面陷落,直至2008年电影《海角七号》的上映,台湾电影才出现转机.随后一批新的青年导演浮出水面,台湾电影也进入了后海角时代.耐人寻味的是这批导演都不约而同地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认同危机的凸显、特有历史影像与全球化语境下跨国文化的建构,讲述了同一的叙事母题:身份迷失与国族重建.同时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成为两岸电影创作长期的一个叙事母题,也成为了影响两岸电影能否进一步合作的重要因素.
【总页数】4页(P78-81)
【作者】李苏伟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2
【相关文献】
1.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中的青春叙事 [J], 高亚林
2.台湾“后新电影:”庶民美学与本土想象——以《海角七号》、《艋舺》为中心[J], 韩琛
3.台湾电影中的历史和现实——从《海角七号》到《艋舺》 [J], 崔鲁彬
4.论台湾本土电影中的后殖民元素——以《海角七号》为例 [J], 王璟
5.论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的创作转向及特征 [J], 丁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乡村迈向都市

从乡村迈向都市

从乡村迈向都市
周大鸣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39)1
【摘要】“乡村都市化”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乡村发展的特有命题。

乡村都市化不是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而是乡村产业经济结构、人口就业结构、乡村生活方式、大众传播方式、人的思想观念等五个要素的都市化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经历了一个逐渐告别乡土社会的过程,其都市化趋向是乡村未来变迁的方向,这是由城乡分割背景下人口转移的特征、农民工城镇化的特点和农业产业特性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

从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长三角的乡村都市化经验可以发现,乡村都市化是一个成功的过程,很多乡村问题在都市化过程中得以解决。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周大鸣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成都市着力种好教育改革试验田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良教”——访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吕信伟
2."迈向都市中国"之二:解构"景观"兼评中
国都市性问题3.迈向大都市—宁波都市区构想4.迈向整体性都市设计——重庆都市开放空间设计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经验与殖民记忆:台湾当代电影的文化想象——以《海角七号》和《艋舺》为例

地方经验与殖民记忆:台湾当代电影的文化想象——以《海角七号》和《艋舺》为例

地方经验与殖民记忆:台湾当代电影的文化想象——以《海
角七号》和《艋舺》为例
曹成竹
【期刊名称】《创作与评论》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 近年来,台湾电影的异军突起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而尤其以<海角七号>和<艋胛>为代表.2008年上映的<海角七号>不仅创下了台湾华语影史的票房纪录,而且在金马奖上囊括6个奖项,当之无愧地被推为当代台湾电影的成功典范,以致人们把台湾影坛相对沉寂的2009年称为"后海角时代".
【总页数】5页(P102-106)
【作者】曹成竹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台湾“后新电影:”庶民美学与本土想象——以《海角七号》、《艋舺》为中心[J], 韩琛
2.主题的困境与找寻——从《海角七号》到《艋舺》的台湾电影 [J], 王汝虎
3.台湾电影中的历史和现实——从《海角七号》到《艋舺》 [J], 崔鲁彬
4.论台湾本土电影中的后殖民元素——以《海角七号》为例 [J], 王璟
5.台湾影片中的草根英雄--以《海角七号》和《艋舺》为例 [J], 孟佳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他城我城第三届两岸电影展观后

他城我城第三届两岸电影展观后

他城、我城——第三届两岸电影展观后叶思诗1(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摘要:“重庆”在电影这种媒介表述中是一个被高度有限符号化的地域形象。

“历史”符号化、“物恋”符号化、“风景”符号化、借助于符号化,能够提供给传播者和接受者透明和统一的编码和解码图谱,但同时就是对未被涉及者的进一步拒绝和封锁。

有着自身历史沉浮的重庆、有着自身城市化进程、独特的生活经验、色彩鲜明的重庆在这样的整体环境里哑然着。

台湾影片关于个人、关于城市的电影表述方式,对于在电影里被有限表达的重庆,无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有限符号化城市讲述散文节奏2011年7月18日—23日,第三届两岸电影展在重庆举行。

两岸电影展是中国电影基金会与台湾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电影展。

此次影展台湾和内地各有六部影片互映,台湾方面有《第三十六个故事》、《朱丽叶》、《酷马》、《当爱来的时候》、《台北星期天》、《与爱别离》,大陆方面有《日照重庆》、《西风烈》、《钢的琴》、《将爱情进行到底》、《我们天上见》、《观音山》。

由于大陆方面的展映地是重庆,又有关于重庆的片子《日照重庆》和重庆籍导演张一白导演的作品(《将爱情进行到底》)参与,因此“重庆与电影”成了本次影展难以绕开的话题。

这个话题含义很广泛,至少可以理解成六种关系①“在重庆取景拍摄的电影”、②“重庆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参与投资1作者简介:叶思诗(1981——),女,重庆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美学博士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拍摄的电影”、③“取材于重庆故事的电影”、④“重庆籍人士参与主创的电影”、⑤“工作关系在重庆的人参与主创的电影”、⑥“重庆的影视制作机构拍摄的电影”等等。

这几个分项不仅常常可以互相粘合在一起,例如,《重庆大轰炸》就是①+②+③+⑤的组合就是张一白导演的《好奇害死猫》、章明导演的《巫山云雨》就是①+④的组合、动画电影《洛克斗士》就是②+⑥的组合,同时他们自身还可以继续划分出若干亚范畴。

王童乡土电影叙事的多重性研究

王童乡土电影叙事的多重性研究

王童乡土电影叙事的多重性研究
黄文杰;刘库
【期刊名称】《写作:高级版》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台湾导演王童与侯孝贤、杨德昌共同成就了台湾现实主义电影的高峰,
以其执导的“乡土三部曲”而负有盛名。

这三部影片中,《无言的山丘》(1992)讲述了日本统治介入初期台湾淘金矿工的生活遭遇,《稻草人》(1987)展现了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占领下台湾农民的生活处境,《香蕉天堂》(1989)描摹了
中国大陆解放后流落到台湾的国民党士兵的坎坷人生,因而又被称为“台湾近代史三部曲”或“殖民三部曲”。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黄文杰;刘库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中国乡土伦理的转型——评王露璐著《新乡土伦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乡村
伦理问题研究》 [J], 王淑芹
2.神秘性历史性文学性——对王度《古镜记》的多重阐释 [J], 肖智才;蒋利
3.神秘性历史性文学性——对王度《古镜记》的多重阐释 [J], 肖智才;蒋利
4.试论郭文斌乡土小说童性特质的成因 [J], 马晓雁
5.台湾新乡土小说隐喻复杂性探微——以童伟格《无伤时代》的动物隐喻为例 [J], 韦黄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 的历史感 。 这种 内倾 的空 间经验在 当下 台湾 电影 中
大为改观 。 自然 、 人文景 观频频 出现 , 成为重 要 的叙事 内容 , 响到整个 台湾 电影 的美 学 影 风格 。台湾 电影恪 守“ 小众化 ” 路线 , 历 了 经 极度惨 淡 、 度痛苦 后终 于迎来 新 生, 极 从
(0 1 等影片前后相 继 , 21 ) 不断刷 新 台湾 电影
票房的纪录 , 影响越来越多 的观众 , 成为近年
新 回 到 小 镇 上 母 亲 的家 庭 , 继 父 和 解 。 与 《 翻滚 吧 , 阿信》 2 1 ) (0 1 的主人公则经 历 了乡 土一城市一乡土 的过 程 , 时停 留的 台北却 暂

3 — 2
第 2期
陈林侠 : 从都 市到乡村 : 当下 台湾 电影 的空 间政治学
《 不能没有你》 2 0 ) 《 排英雄 》 2 1 ) (0 9 、 鸡 (0 1 、 《 运 化 妆 师 》( 0 1 、 德 赛 克 巴 莱 》 命 21 ) 《 (0 1 、 那 些 年 , 们 一 起 追 过 的女 孩 》 21 ) 《 我
出现 了 向南 、 向东 的扩 散 。如 票 房 大 热 的 《 盛夏光 年》 20 ) (0 6 到花莲 、 滨 、 里和 台 本 玉 东等多地 选取 外 景 ; 单 车上 路》 20 《 ( 0 6年 ) 以台湾最 壮 丽多 变 的苏 花公 路 为背 景 ; 流 《 浪神狗人》 20 ( 07年 ) 在花 东地 区拍摄 , 择 选
者拥有任何美 学优势 , 电影成 为认 知世界 而 的“ 图” “ 界各 地 的 电影 以不 同的征象 地 :世 具有各 自的立场观点 。 _ 在 台湾新 电影 中 , 台湾现代 性经验 , ”2 J
使 台北成为空 间经验 的核心部分并经 由 自然 景象 的省略 , 社会空 间的压缩 , 成为人 生价值 的焦点 , 噬 乡土 的权 力 “ 洞 ” 带 来 “ 吞 黑 , 悲
昂希 ・ 斐伏 尔 认 为 : 集 中化 是 都 市 列 “
生 活的一种构 成要 素 , 就是说 不集 中就 没 也
有都市生活 , 也就是说 都市中心 的解体 , 将打
击着都市 生 活 的根本 性质 。 l 当下 台湾 电 ”3 J
从都 市 到 乡村 : 当下 台 湾 电影 的 空 间政 治 学
陈 林 侠
( 暨南大 学 新 闻与传 播 学院 , 州 50 3 ) 广 16 2
摘要 :台湾电影在极度惨 淡后 终于迎 来新生 , 不断刷新 票房 纪 录, 为近年 来华语 电影 成 的亮点。它以都 市危机 为切入 点 , 思与 省籍 意识 相 关的 岛 内空 间的 布局 与规 划。“ 方 反 地
21 0 2年 3月
上海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unl f h nhi n esy( oi c ne ) ora o S aga U i r t Sc l i cs v i aSe
Ma.2 2 r 0l
V 129 0 . No 2 .
第2 9卷第 2期
di1 .9 9 ji n10 —5 2 2 1 .2 03 o:0 3 6/.s 0 76 2 .0 20 .0 s
收稿 日期 : 0 1l- 2 1一1 9 0
基 金项 目: 教育部社科 基金 资助项 目(0 J 70 0 ) 国务 院侨务 办公 室资助项 目( Q Y 0 3 ) 1Y C 60 5 ; G B 2 10 1 1 作者简 介 : 陈林侠 (9 2 ) 17 . ,男, 四川 江油人 。暨南大 学新 闻与传播 学院副教授 , 学博士 , 文 暨南 大学 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 究 中心研 究员。
成为好友 “ 菜脯 ” 的丧命之 地。张作骥 的《 当
爱来 的时候》 2 1 ) ( 00 则描 述 了一个从 金 山到 台北开餐厅 的弱势家庭 , 障的叔叔 、 智 生命垂 危 的父 亲 、 婚先 孕 的来 春 、 夫两 妻 的 家 未 一 庭, 并且饱受黑帮 的骚 扰 , 等。 ( ) 等 2 第二种 倾 向表现为 “ 间分散 ” 空 的倾 向。电影 突 出
感” 电影 中得到前所 未有 的强化 , 在 借助“ 观光 经济” 的发展 , 经济全球 化 的“ 规 划” 在 再 中获 得 了 自身的地位 。这种 经济的 “ 变” 累逐 渐产 生 了政 治影响 , 使地 方政 治的 变局。但 量 积 促 是, 受限于岛 内政 治现 实, 台湾 电影始终未能真正成为表 达“ 治异见” 小媒介 ” 政 的“ 。
全岛意识 , 地域空间不再集 中在 台湾北部 , 而
来华语 电影 的亮 点 。在 这一 崛起 中, 台湾后 新 电影 出现从都 市到 乡村 的地域 转移 、 间 空 分散等现象 , 其价值取 向、 事立场及其 背后 叙 的政治意 味值得仔细对待 。


从都市到 乡村 : 空间政治学” “
关键 词 :台湾 电影 ; 间政 治 ; 方感 ; 小媒 介 ” 空 地 “
中图分 类号 : 92 j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0 76 2 (0 2 0 - 3 - 10 —52 2 1 )20 20 0 8
在全球化语 境 中 , 毋庸 与西 方发达 国家 相 比, 就是第三世 界 国家 之 间的文化 发展也 是不平 衡 的, 但詹 明信 ( 姆逊 ) 詹 并不认为前
詹 明信 发 现 了一种 被 压缩 的空 间经验 : 台 “ 北实 际上是发展 中的第三世界或太平洋边缘
国家新 发展 出来 的工业 化地带 ( 日本除外 ) 。
台湾在 这世界体 系中就如其市 民于其城市的
盒子里 ; 时 出现繁 荣 与压 缩 , 同 失去 了的 自
20 0 8年 《 角 七 号》 始 , 艋 胛 》(0 9 、 海 开 《 2 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