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4

合集下载

于良春《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于良春《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导 言第一篇 社会生产过程第一章 社会生产与再生产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经济形式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市场与资源配置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篇 社会经济制度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演变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发展完善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篇 社会经济运行第八章 微观经济运行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 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与宏观调控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国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篇 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二章 产业结构与产业地区布局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篇 国际经济关系第十三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关系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四章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导 言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本章概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认识并把握经济规律。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现代“经济”一词包含的意思(1)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

(2)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

(3)一个国家社会再生产各部门的总称,即指包括再生产各部门的总体。

(4)节约、节省。

(5)个人或家庭的收支状况等。

2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政治经济学”这一术语在西方的普遍使用①“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经济学家蒙克莱田提出的。

他在1615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 2.认识资本积累的实质 3.掌握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和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 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再生产 把生产看作不断重复、不断更 新的过程。那么生产过程,也就是再生 产过程。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在资本主义的生 产关系下,生产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不 断重复。
将获得的1000m,分成两部分 500用于消费,500用做追加资本, 假如C V例不变,按4:1 m’=100% 则第二年投入生产的是
4400C +1100V 到年末 4400C +1100V +1100m=6600
结论
(1)追加资本从一开始就是工 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既 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又是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扩大。
积累规模越大; 其次,在积累率既定,一切决定剩余价 值总量的因素,都影响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
劳动生产率水平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所用资本,生产中全部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的资本;
所费资本,实际消耗的资本)
预付资本总量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 相对人口过剩
仍然是4000C 1000V ...... 到第六年初的时候 仍然是4000C 1000V 此5000非彼5000
从简单再生产中可以看到:
第一 V和m都是工人创造的 第二 C也是工人创造的 第三 工人的个人消费从属于资本生产 剩余价值的需要
二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 生产的源泉
主义再生产周期运转的需要 (2)形成对在业工人的强大压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政治经济学四部曲: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四部曲:名词解释

1.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也称社会生产力。

2.劳动对象: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力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3.劳动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4.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5.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了解,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或两种属性,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2.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5.商品经济:以商品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6.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培养与训练、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8.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的能力或劳动生产的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表示。

1.货币: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3.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与商品价值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4.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货币流通的基础。

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产物。

6.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在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资本雇佣劳动力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制度。

2、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迭(1)原始社会特征a.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从事简单的集体劳动•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产品进行平均分配•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产品,仅能维持基本生存,没有多少剩余•第一次社会大分工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交换产生•分裂了两大阶级:奴隶主(剥削者)和奴隶(被剥削者),出现了零散现象的奴隶制•第二次社会大分工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氏族成员之间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出现•(2)奴隶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产生条件——私有制的发展a.私有制产生后,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一则,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从而具备了剥削他人劳动的物质条件二则,因为生产的发展需要增加劳动力,于是战俘成了最早的奴隶,用来减轻生产者本身的劳动量制度——奴隶制b.奴隶制是社会制度的一个根本的组成部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制的双重性c.尽管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剥削制度,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奴隶制度逐渐丧失了合理性。

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又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在奴隶制下,出现了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d.(3)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土地私有制a.封建领主将私有土地的部分作为自营地,另一部分领地以分地形式分给农奴耕种,农奴要为封建领•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2022年4月25日18:30主无偿提供各种劳役地主通过地租形式对农民进行剥削: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封建制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b.c.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和封建行会组织的排他性、保守性,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二、资本原始积累1、实质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一方面,资本原始积累使大量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大批直接生产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而变成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2、方式圈地运动:封建贵族圈占农民土地,将耕地变为牧场,使农民不得不到资本家开设的手工工场去出•卖劳动力以暴力为基础,如通过殖民地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等行径实现财富在宗主国的积累,进而转化成•资本利用国家机器,如通过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进行收入再分配,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集中起来,转化为资本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从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产生,即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部分小生产者破产,成为雇佣工人;另一部分发财成为了资本家。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资本积累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 追求剩余价值
改进技术
C的比重 愈来愈大
V的比重 愈来愈小
资本有机构成(C:V)不断提高
二、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技术进 步)。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 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的。而个别资本的增大是通过资本积 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来实现的。
3、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 产。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工人不仅生产出商品,生产出剩 余价值,而且还要再生产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和劳动者自身, 即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的条件也重新生产出来了。
(再生产出私有制:资本家和雇佣工人,)
“工人的个人消费一方面保证他们维持自己 和再生产自己,另一方面通过生活资料的耗费 来保证他们不断重新出现在劳动市场上。罗马 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 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1)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的区别:是组合结果,不受限制
(2)资本集中的杠杆 :相互竞争(大资本吞并小资本)
信用:利用贷款扩大实力增强竞争
小资本联合组建股份公司
“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 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 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 ,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 事完成了。”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含义: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再生产在 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第1年:80c+20v+20m=120(100=80c+80c+20v+20m=120 第4年: 80c+20v+20m=120
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第二篇社会生产总过程第四章资本积累及其影响第一节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生产和再生产1、再生产: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按规模分:①简单再生产: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没有资本积累。

生产出的产品价值只够补偿生产中的耗费,或生产出的产品多余价值部分全部用于资本所有者个人消费,不再投入生产。

②扩大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再生产。

要么用其他资本对企业进行追加投资,要么用企业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追加投资。

又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

外延扩大再生产: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或扩大工厂场地,使再生产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进行,它需要资本积累,但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不变,可增加工人的就业。

内涵扩大再生产: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来扩大生产规模,它是以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基础(前提的)。

2、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质通过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揭示生产过程的特点:简单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分析扩大再生产,可以看出生产过程的新特点:①厂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直接来源于工人的剩余价值,厂商是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购买劳动资料的。

②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还为厂商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二、资本积累及其实质资本积累:将剩余价值(利润)部分或全部留在企业内,购买追加的生产要素,使生产在扩大规模上重复进行。

实质: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即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其实质是厂商不断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积累,扩大生产规模,继续占有工人创造的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必然性:①内在动力: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冲动,促使厂商不断进行积累,追求剩余价值是厂商唯一目的和动机。

②外在压力:由于价值规律作用,厂商之间必然进行竞争,竞争失败,就会被淘汰,竞争的外在压力,可使厂商不断进行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以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1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1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生产力答: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人的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这就是马克思说的,“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迹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的意义。

各个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资料进行生产。

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科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并使劳动者创造出新的劳动资料和工艺方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在社会化生产中,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监督和调节,对生产者及生产资料在社会不同劳动部门中合理分配有重要意义。

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或新的制度安排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2.生产关系答: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

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Political Economy
第四章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资本主义所有制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演变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一、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迭
(一)原始社会 大约三百万年以前,在地球生物界长期进化的过程 中产生了人类,并随之诞生了人类最初级、最漫长 的社会——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在氏族部落中从事 简单协作形式的集体生产活动,产品按照自然形成 的惯例在氏族和部落成员之间平均分配 生产力水平低下,其特征:劳动者对自然界的认知 水平低,劳动能力低;劳动对象狭隘主要是狩猎和 采集;劳动工具简陋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新发展
1929—1933年席卷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 大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经济,对人民 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应运而生:理论上,凯恩斯 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 足,主张国家通过干预来解决;实践上,美国 率先通过大规模投资来挽救金融体系
大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终 结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 (1)集体劳动。工具简陋,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2)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决定这种公有形式 (3)劳动产品平均分配。这是低下的生产力状况 及集体劳动、生产资料氏族公社所有制决定的

(二)奴隶社会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情况先, 加快了私有制的发展以及氏族成员之间的贫富分 化。 私有制的产生一方面产生了剩余产品,从而具备 了剥削他人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社会生产的发 展需要劳动力,于是战俘成为最早的奴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 的局限性,缓和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私人垄断资本 不相适应的矛盾。

研究生政治经济学 4古典学派

研究生政治经济学 4古典学派

古典学派具有长远贡献的信条包括但绝不仅限于 以下几条: (1)收益递减规律; (2)比较优势理论; (3)消费者主权概念; (4)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5)市场作为一种协调个人与社会利益的机制。
这并不是说古典经济学就没有缺陷与错误。
历史与后继的经济理论家表明,作为一种公共政策 的自由放任主义在处理以下问题方面是不够的:经 济萧条、垄断(无论是自然垄断还是非自然垄断)、买 方垄断力量、私人行为的外部效应以及利益不可分 割的物品(公共物品)的供给等。
到1776年,作为工业效率最高、世界上实力最强 大的国家,英国从自由国际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 益。 英国的企业家变得越来越强大,他们不再依赖政府 补贴、垄断、特权和关税保护。
随着企业家数量的大量增加,垄断协议很难达成和 执行,竞争越来越依靠产品的低价格和高质量。
在每一方面都不断扩张的商业活动高潮迭起,许多 重商主义的措施逐渐被废止。
在古典学派的思想中可以看到牛顿的影响:
按照古典主义者的观点,逗留着的封建制度和重 商主义的严格限制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对他 们来说,牛顿的科学和之前的上帝的意愿一样完 全有效地解释了自然界: 如果是神的意愿创造了一种不加干涉就可以和谐、 自动运行的机制,那么自由放任就是处理社会事 务的最高形式的智慧。自然规律将引导经济体系 和人们的活动。
古典经济学使得那些有进取心的人所采取的措施合理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工业化刚开始的时候,社会最需要的是将资源 集中用于最大限度的生产扩张。私人部门相对于 公共部门地位的上升极好地服务于这一目标。因 为:
消费者总体是贫穷的,而投资机会又似乎是无限 的,因此资本家有强烈的动机将利润的绝大部分 用于再投资,结果使产量大幅度上升。而公共部 门的持续扩张则要求税收增加,从而转移了可以 用于私人资本形成的资源。

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四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四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3、部门内部的竞争和超额利润的形成。
(1)超额利润是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 的转化形式,由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 格的差额构成。 (2)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关 系。生产价格形成后,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并没有排除 各个部门投资者和同一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利润率的 差别,生产率较高的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成本低于社 会平均成本,仍然可以得到超额利润。
18
二、商业利润 (一)商业利润 1、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那里瓜分到的一部分剩余 价值,体现的是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和 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 2、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1)单纯的商品买卖不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利润的 真正来源是产业资本转让给商业资本的产业工人创造的一 部分剩余价值 。 (2)流通领域的贱买贵卖,是商业资本取得商业利润的途径。 由于商业资本投资于商业,帮助产业资本完成商品的销售 任务,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因此,产业资本不能 像自产自销那样独占产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必须 把其中一部分以商业利润的方式转让给商业资本。
14
(四)部门内部的竞争与超额利润
1、部门内部的竞争,是同一生产部门生产同类商品的不 同企业之间,为获得超额利润而展开的竞争。 2、部门内部的竞争“使商品的各种不同的个别价值形成 一个相同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 (1)市场价值是由部门内部竞争而形成的商品的社会价 值,是把价值同市场供求和竞争关系联系起来的范畴, 离开部门内部竞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社会 价值就是一句空话。 (2)市场价格是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在市场进 行交换的价格。市场价格由市场价值决定,并受市场供 求关系的影响。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市场价格就表现为 社会生产价格的货币表现。 15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资本循环和周转(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演示课件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资本循环和周转(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演示课件
在研究中侧重于货币资本的循环,原因是货币资本循环是以货币形式 存在的资本的循环,它是产业资本循环最片面、最典型和最一般的表现 形式。
09.10.2020
8
第一节 资本循环
(二)货币资本的循环
货币资本循环,就是以货币资本为出发点最后再回到货币资本的运 动。具体地说,就是以货币资本(G)为出发点,用货币购买生产要素— —劳动力(A)和生产资料(Pm),然后进入生产过程(P),生产出带有 剩余价值的商品(W’),最后出卖商品,取得比预付货币(G)更多的 货币(G’)。这个过程用公式展示就是:
生产资本:是以生产资料料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本的职 能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资本家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生产出 带有剩余价值的商品。
商品资本: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销售把 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转化为货币,最终实现剩余价值。
09.10.2020
5
第一节 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产业资本依次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最后回复
到其出发点形式的全过程。在这个循环中包括资本的形态变化、资本循 环所花的时间以及资本循环所花的费用。
注意这里对资本循环研究的两个假定: ——研究的资本是产业资本的循环,也就是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 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研究的资本是单个资本的循环,也就是单个资本家经营企业所 投入的资本的循环,不包括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及其形态变化: 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生产阶段: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售卖阶段: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显然: 资本运动涉及三个阶段和三种形式: 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 三种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09.10.2020

国际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国际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制度竞争力理论
西奥多•舒尔茨首次将制度界定为一种行为规
则,不仅包括管束结婚与离婚等社会行为的 规则,支配政治权力的配置与使用的政治规 则,还包括管束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等经济 行为的经济规则。新制度主义代表人物道格 拉斯•诺思认为,制度是一种社会游戏规则, 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种 制约条件。这种约束包括人们认可并且自觉 执行的非正式的约束,也包括政府规定的并 由强制实施机构保障实施的正式约束。
念。软权力包括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等同 化权力,软权力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手段来 实现;硬权力包括军事、经济和科技等命令 性权力,主要通过威胁或者奖励,也就是 “大棒胡萝卜”政策来实施。 奈认为,相对于传统的硬权力资源,普世性 文化、价值观的吸引力以及国际机制的塑造 能力构成的软权力对于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 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阐述制度与经济增长、国家发展关系问题时,诺
思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 的原因所在。” 因此,他认为制度的变迁是历史演 进的源泉,制度决定了经济效率和国家的兴衰。舒 尔茨指出,良好的制度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生 产公共物品,为竞争与合作创造条件,提供约束和 激励机制,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国家竞争力。曼库 尔•奥尔森也强调制度在国家间竞争中的重要性,他 认为国家竞争力归根结底与一国的制度安排有关。
他进一步提出一个国家的实力应由物质
因素、人力因素以及物质与人力相结合 的因素三大部分构成,具体可以分为九 个要素:地理、自然资源、人口、国民 意识、民族主义、外交政策、政府结构、 工业实力、军事力量。 摩根索关于国家竞争力的思想充分体现 了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观。
90年代约瑟夫•奈首次提出了“软权力”的概

政治经济学课程第四章 资本积累(新)

政治经济学课程第四章 资本积累(新)
简单再生产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 生产;如果一个社会或一个厂商将剩余 产品全部用于消费,在只补偿生产中耗 费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情况下进行 再生产,这样的再生产就是简单再生产。
一资本,第一年投资100,m’=100%, m全部用于个人消费:
一 100 80C+20V+20m=120 二 100 80C+20V+20m=120 三 100 80C+20V+20m=120
2、资本积累的削实外质,还必须有扩的大工剥人削阶规级模创,造进的行剩扩余大价再值生,产进来行进
3、资本
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 第二,资本主步义无竞偿争地是占资有本更积多累的的剩外余在价压值力。,资本
积累
家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增强竞争实力,不得

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因为只有不断地进
物质形态
资本构成
技术构成
基础决定 反映
决定 反映
密切联系 有机结合
资本有机构成
价值形态 价值构成 表现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 势
•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资本有机构成 是不相同的;
•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生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 扩大再生产一般是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的, 因而有机构成的变化很缓慢。
• 差额越大就个别资本家讲,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就整个资产阶级来讲,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这样, 也会增加积累的数量。
预付资本的大小
• 如果剥削程度不变,剩余价值量取决于被剥削劳动者 人数;
• 如果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不变,随着预付资本 的增大,可变资本就相应增加,被剥削工人数增加, 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就会增加,从而增大积累的数量;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A 、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B、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资本又离不开流通”: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殖
。矛盾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2.03.2022
11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要分析价值增殖 究竟发生在哪里?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 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 殊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更大的 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而劳动 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7元) 劳动力 价值
(3元)
具 创造使用价值

劳 动
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 (24元)
抽 象
创造新价值
劳动力价值 (3元)
劳 动
(6元)
剩余价值 (3元)
资本 主义 生产 过程
(30元)
22.03.2022
28
我们可以将生产过程产出的商品价值表示为: W=C+V+M
C—不变资本,用于购置生产资料的资本; V—可变资本,用于购置劳动力的资本;
= 预付资本价值 + 剩余价值
22.03.2022
25
假定:纺纱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纺10公斤纱。棉花价格:2元/公 斤;消耗棉花10公斤,总价值为20元;机器消耗价值4元。
———————————————————
棉纱中的生产资料总价值 = 20 + 4 = 24 元
假定:12小时新创造价值
= 6元
预 生产资料 付 价值
资 (24元)

劳动

政治经济学 (4)

政治经济学 (4)

单项选择题1.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 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工具 B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C 劳动者、科学技术、经营管理 D 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物质资料生产 B 生产力 C 生产关系D 商品3.矿藏和原始森林属于() A 劳动对象 B 劳动资料 C 生产工具 D 人们劳动的生产物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A 古典政治经济学 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 唯物辩证法 D 数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 A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D 重农学派经济思想6.经济规律就是() A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 经济现象的客观性 C 经济行为中的主观能动性 D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多项选择题1.生产关系包括( )。

A直接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B交换关系C消费关系D产品分配关系E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是( )。

A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C生产的数量水平和结构,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数量结构D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反作用E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决定作用3.与自然规律比较,经济规律的特点有( )。

A经济规律是自然界存在的规律B经济规律同人的活动紧密相联C经济规律是永恒不变的D大多数经济规律随经济条件消失而消失E人们对经济规律的利用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经济规律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B人们不能消灭和创造规律C经济规律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E违背经济规律要受到它的惩罚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历史唯物主义方法B边际分析方法C矛盾分析法D科学的抽象法E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6.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B货币流通规律C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规律D价值规律E按劳分配规律单项选择题1、B 2、C 3、A 4、B 5、A 6、A 多项选择题1、ADE 2、ABCD 3、BDE 4、ABCE 5、ACDE 6、AC单项选择题1.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政治经济学
形考4
一. 什么是效率和公平?
1. 效率是指人的活动的效率。人的活动是主体借助一定的手段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一般而言,效率就是人的活动所达到的目的和从事这种活动所运用的手段之间的比例关系。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活动,因此,我们所说的效率主要是指生产活动的效率。具体地说,效率就是人的生产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成本不变,产出越大,效率越高;同样,产出不变,成本越低,效率越高。
2.何谓公平?理论界有这样几种观点:第一,收入差距大小适宜的公平观。这种观点把收入差距大小作为判断社会分配公平与否的标准,在当前西方理论界比较流行。这是以结果的均等作为判断公平与否的标准,而没有考虑收入的渠道和手段。第二,按劳分配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所形成的不同收入的“天然特权”。要求废除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这种原则摒弃了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认同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和努力可以得到更多回报,体现了激励原则。第三,机会均等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强调的是在市场竞争中给每一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第四,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分配尺度、分配过程、分配规则的公平,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公平。对个人来说,即使参与分配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而实际分配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均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